第六章电子控制四轮转向系统
电控动力转向与四轮转向系统 文档全文免费预览

图。
上一页 下一页
图7-5 反力控制式动力转向装置 (爱丹娜轿车)
返回
第一节 电控液力式动力转向系统
· 3 阀灵敏度可变控制式 · 这是根据车速操纵电磁阀 , 直接改变动力转向控制阀的油压
装配性好 。
下一页
第二节 电动式动力转向系统
· 一 、 电动式动力转向系统的组成
· 电动式动力转向系统基本上是由扭矩传感器 、车速传感器 、 控 制 元 件 、 电 动 机 和 减 速 机 组 成 的 , 见 图77--1100所所示示。。
· 在操纵转向盘时 , 扭矩传感器根据输入力的大小产生相应的 电压信号 , 由此检测出操纵力的大小 , 同时根据车速传感器 产生的脉冲信号又可测出车速 , 再控制电动机的电流 , 形成 适当的转向助力 。
· ( 1) 转向枢轴 ( 2) 4WS转换器
上一页 下一页
图7- 16 2WS车高速转向的车辆动态
返回
图7- 18 转向角比例控制4WS系统图
返回
第三节 四轮转向控制系统(4WS)
· 2 控制逻辑
· 图77--2211所所示示为为EECCUU控控制制流流程程框框图图。。通通过过转转向向角角传传感感器器、、车车
· 1 以极低速行驶时的控制 · 2 高速直行时的控制 · 3 中高速转向时的控制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一节 电控液力式动力转向系统
· 三 、 控制机构
· 目前在汽车上采用的电控液力式动力转向系统的控制机构可 分为流量控制式 、反力控制式和阀灵敏度可变控制式 。
· 1 流量控制式 · 这是一种通过车速传感器调节动力转向装置供应的压力油液,
第六章 电控动力转向系统(EPS)

图 蓝鸟牌轿车EPS构成
图 蓝鸟牌轿车EPS 1-机油箱 2-转向管柱 3-转向角速度传感器 4-电子控制单元 5-转向角速度传感器增幅器 6-旁通流量控制阀 7-电磁线圈 8-齿轮齿条转向器 9-机油泵 1
5
一、流量控制式 EPS
2.工作原理
根据车速、转向角速度和控制开关等信号,电控单元向 旁通流量控制阀按照汽车的行驶状态发出控制信号,控
图 6-3 三种不同的转向力特性曲线
图 动力转向特性比较
1
18
三、阀灵敏度控制式 EPS l.系统组成
阀灵敏度控制式 EPS对液压动力转向系统中的转向控 制阀的转子阀作了局部改进,增加了电磁阀、车速传感器 和电子控制单元等。
图 6-3 三种不同的转向力特性曲线
图 典型阀灵敏度控制式EPS系统
图 6-3 三种不同的转向力特性曲线
图 转向控制阀 1-柱塞 2-扭杆 3-凸起 4-油压反力室
图 典型反作用力控制式EPS系统
1 12
二、反力控制式 EPS l.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中高速区域转向时,作用于柱塞的背压(油压反力室压力) 升高 ,转向助力作用弱。
图 6-3 三种不同的转向力特性曲线
分相器型 扭矩传感器
转角传感器
1
转向齿轮单元 • 无电刷式马达 • 减速机构
30
三、电动式EPS系统的类型 根据电动机布置位置不同分为以下三种类型:转向轴 助力式、齿轮助力式和齿条助力式。
图 电动式EPS系统的类型
1 31
四、EPS系统的关键部件 1. 转矩传感器 1)作用 测量驾驶员作用在转向盘上力矩的大小与方向, 还能够测量转向盘转角的大小和方向。 2)类型 有接触式与非接触式两种。
汽车动力转向与电控四轮转向

4WS中高速转向特性
直线行驶的汽车转向是下列两运动的合成运动:汽车 质心绕转向中心的公转和汽车绕质心的自转。如图 所示为2WS汽车中高速转向时车辆的运动状态:前 轮转向时,前轮产生侧偏角α,并产生旋转向心力使 车体开始自转,当车体出现自转时,后轮产生侧偏 角β,和旋转向心力,车速越高,离心力越大,所以 必须给前轮更大的侧偏角,使它产生更大的旋转向 心力,与此同时,后轮也产生与此相应的侧偏角, 车体的自转趋势更加严重。也就是说,车速越高, 转向时容易引起车辆的旋转和侧滑。向 时 车 辆 的 运 动 状 态
4WS中高速转向特性
理想的高速转向运动状态是尽可能使车体 的倾向和前进方向一致,从而使后轮产生 足够的旋转向心力。在4WS汽车通过对后 轮同向转向操纵,使后轮也产生侧偏角, 使它与前轮的旋转向心力相平衡,从而抑 制自转运动,得到车体方向和车辆前进方 向一致的稳定转向状态。
电控助力的分类
1.电子控制电动 液压式动力转向系统 电子控制电动-液压式动力转向系统 电子控制电动 2.电子控制电动式转向系统 电子控制电动式转向系统
电子控制电动-液压式动力转向系 二 电子控制电动 液压式动力转向系 统
• 与传统的发动机驱动的液压泵的助力的不 同点在于用ECU根据车速和转向角的变化 控制电动液压泵
四轮转向的目的
• 高速转向时使后轮与前轮具有相同的转向 角度使车道变更容易,保持转弯力平衡 • 低速转向时使后轮与前轮转向角相反降低 低速转弯的半径。 • 提高高速直线行驶时的稳定性
• 我们一般驾驶的汽车都是两轮转向汽车, 在中、高速做圆周行驶时,车身后部会甩 出一点,车身以稍稍横着一点的姿态做曲 线运动,增加了驾驶者的判断与操作的困 难
4WS中高速转向特性
中 高 速 转 向 时 2WS 2WS 4WS 和 同 向 转 向 操 纵 比 较
基于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四轮转向系统

间的联动,保证对汽车行驶状况进行把握 ,以 保证汽 车转 向具有 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 性。
2 基于 汽车 电子控制 技术 的四轮转 向系 统 分析
4 WS 系统在汽车四轮转向系统中的应用 , 采用 了步进 电动机作为转 向系统的执行元件 , 具有 较高的动态响应效果,能够提升转 向的灵 敏性 ,保证 驾驶员转向操作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和 安全 性 。4 WS系 统在 应用 时,需 要对 结果 框架 以及 系统 内部设计进行把握,保证系统具 有较 强的刚性 功能,能够更好地满足汽车行业 发展 需要 。
图1 :4 W S系统 框 架 结构
键词 】汽车 电子控 制技 术 四轮 转向 系统
系 统
2 . 1结构框 架
四轮转 向系 统在 设 计过程 中 ,关键 点在 于把握 其结构设计,能够 从整体角度出发 ,对 各个 局部进 行有 效地分 析, 以保证 4 WS汽车 交通运输行业的快速发展,促进 了汽车行 电控系 统功 能和作用得 以发挥 。4 WS系统 中, I 迅猛发展 ,汽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尤其 传感 器 以及 控制 E C U是 系统功 能得 以发 挥的 l 轮转向系统的应用,保证 了汽车驾驶过程 关键 ,在设计 过程 中,需要选择性能较好的单 可 以对汽车进行较好 的控制 。目前汽车 四 片机 ,并且保 证指 示灯设计合理,能够为汽车 向系统主 要应用 了 4 W S系 统 ,该 系 统 实 驾驶 员提供 预警,避 免转向过程中 出现危险 。 。 智能化控制,保证汽车在行驶时能够具有 关于 4 WS系 统 的结 构框 架 ,我 们可 以从 图 1 的安全性。 本 文分析 了 4 WS系统 的结构 , 中看 出。 4 WS 系统 的有效应用展开了分析和论述 。 4 WS系统设计 需要兼顾 4 WS模式和 2 WS 模 式,保 证两 种模 式在 系统 应用 过程 中发 挥 气 车 四轮转 向系统 结构及 工作 原理分 应 有 的功 能 和 作 用 ,保 证 4 WS系 统 具 有 较 高的稳 定性 。在进 行控 制 核心选 择 时,利 用 4 WS系统在 汽车 四轮转 向系 统 中得 到 了 8 0 C1 9 6 KB单片机 ,可 以保证系统性 能,对获 应 用,4 WS系统 是 日本 NI S S A N 公 司研 取 的信 号信 息进行有 效处置 ,保证系统功能稳 定 发挥 。 】 ,在对 四轮 控 制 中,发挥 了重 要作 用 。 ; 系统 的可 靠性较 高 ,并且工 作压 力大 、 2 . 2 系统 设 计 i 较为可靠 ,有效地满足 了汽车 四轮转 向系 I 应用需要。 如图2 ,在进行系统设计过程 中,需要考 虑到微处理器 的设计 、 电路设计两个方面 内容 , 4 W S 系 统 组 成 这两个方面 设计合 理性,直接影响到了四轮转 4 W S系 统 是 基 于 汽 车 电 子 控 制 技 术 发 展 向系 统 的功 能 。 定 阶 段 的 产 物 ,其 采 用 了 电子 控 制 技 术 和 2 . 2 . 1 微处理器设计 微 处 理 器 是 四 轮 转 向 系 统 中 的 重 要 组 成 I 助 力 技 术 。4 W S应 用 于 四 轮 转 向控 制 当 部 分,在利 用 4 WS系 统 过 程 中 , 微 处 理 器 性 结 构 相 对 独 立 ,在 前 后 轮 转 向系 统 当 中 , : 存在机械连接 ,保证系统在工作 中,能够 能需要得 以保证 。微处理 器是 E C U的核 心部 ‘ 较强的性能水平。4 WS系统 由转 向机构 、 门, 对 大部分输入信 号进行处理,工作量较大 。 ; 器、E C U、 电动 机 、 减 速 器 等 部 分 组 成 。 微 处 理 器 的性 能 , 直 接影 响 到 了 信 号 处 理 效 率 WS系统功 能有着 十分重 要的 : 控制技术在后轮转 向中得到应用 ,可 以完 和 质量 ,对 于 4 : 车转向操作,满足汽车行驶需要。 影 响 。在 进 行设计 过程 中,其 采取 A/ D 或是 D/ A 的 转 换模 式 , 能够保证信号进行有效传输 。 4 W S 系统 工作 原 理 同时 ,在 C P u选 择 时,可 以应用 8 0 Cl 9 6 K B 单 片 机 ,这 种 单片 机 具有 较 好 的处 理 性 能 。 从上文中 4 WS系统 的组 成 部 分 来 看 , 2 . 2 - 2电路设计 ; 系统 发挥 功能 ,需要借 助于 电子控 制技 电路 设计过 程 中,需 要考虑 到 信号 有效 并且对传感器进行应用 ,获取转 向信 息, 调理 ,能够 保证电路符合系统处理信息需要 。 I E C U分 析计算 ,之后将 相关命 令传递给 4 W S系统 电 路 设 计 以 E C U 设 计 为 主 ,E C U 是 J 机 ,电动机对信号进行执行 ,以完成转 向 输入信 号调理 电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 由运 ; 。在这 一过 程 中,E C U和 传感 器之 间进 算放 大器 L M2 9 0 2和外围阻容元件构成低通滤 动 ,可 以对汽车状况进行有效监测 ,保证 波器 。为了保证电路运行的稳定性 ,利用 电极 : 转 向时 ,转 向角能够 符合 要求 。4 WS系 管 D1 和 D2进 行 过 载 保 护 , 当 元 器 件 中 电流 : 转 向控制过程 中,主要有两种转 向模 式, 或是电压过大 ,对 电路产生破坏后 ,可 以对故 是4 W S状 态 , 即车 主 根 据 4 W S系 统 反 馈 障问题进行较好的解决 。同时 ,电路设计时 , i 息 ,对转 向过程 中存在 的危 险进行规避 , 需要保 证 A / D转换 器 能够对 于扰信 号进 行处 ! 转 向安全 ;另一种是在 系统 出现故 障后, 理,并通过利用滤波 电容 ,对高频干扰 问题进 E 处于 2 WS状 态,通过对 后轮 自动转 向装 行有效解决。 同时 ,在进行 电路设计过程 中, } 行 控 制 , 完 成 转 向 需 要 无 论 是 4 W S还 需 要 加 强 电路 与 其 他 系 统 结 构 之 间 的联 系 ,尤 W S转 向 ,都 需要 借 助 于 传 感器 和 E CU之
现代汽车构造 知识拓展 电子控制四轮转向系

装备四轮转向装置的汽车,其转弯半 径较小,后轮可以与前轮以相反或相同的 方向行驶,在拥挤狭小的地方能够方便地 驶出停车位置、转向或调头。 1.系统的组成 如图14-22所示为典型的轿车电子控 制四轮转向系统,它由传感器、ECU和 执行器组成,前轮转向器和后轮转向器 均为电动助力,没有任何机械连接装置。
前后轮转向器,后轮转向执行器由安装在 左后座椅后部的行李厢上的车轮,它通过拉杆与后轮转向臂和转向节 相连。后轮转向执行器包含一个通过球螺 杆机构驱动转向齿条的电动机。
图14-22 典型的轿车电子控制四轮转向系统
2.系统的工作原理 发动机工作时,四轮转向控制单元接 收来自所有输入传感器的信号。如果驾驶 员转动转向盘,四轮转向控制单元ECU就 会对车速传感器、主前轮转角传感器、副 前轮转角传感器、主后轮转角传感器、副 后轮转角传感器以及后轮速度传感器传来 的信息进行分析,并计算出适当的后轮转 向角,然后接通后轮转向执行电动机的电 源,使后轮转向。
汽车底盘3:电控动力转向与四轮转向系统

(1)机械转向系统是依靠驾驶员操纵转向盘的转向力来实现车轮转向。
()(1)机械转向系统是依靠电动机驱动力来实现车轮转向。
()(1)动力转向系统借助于汽车发动机产生的液体压力或电动机驱动力来实现车轮转向。
()(1)动力转向系统借助于驾驶员操纵转向盘的转向力来实现车轮转向。
()(2)电动式EPS的电子控制单元根据转向参数和车速等信号,控制电动机扭矩的大小和方向。
()(2)电动式EPS的电子控制单元根据转向参数和车速等信号,控制转向轮扭矩的大小和方向。
()(3)电动机的扭矩由电磁离合器通过减速机构减速增大转矩后,加在汽车的转向机构上,使之得到一个与工况相适应的转向作用力。
()(3)电动机的扭矩由电磁离合器通过加速机构加速增大转矩后,加在汽车的转向机构上,使之得到一个与工况相适应的转向作用力。
()(3)电动机的扭矩由电磁阀通过加速机构加速增大转矩后,加在汽车的转向机构上,使之得到一个与工况相适应的转向作用力。
()(4)阀灵敏度控制式EPS是根据车速控制电磁阀,直接改变动力转向控制阀的油压增益来控制油压的。
()(4)阀灵敏度控制式EPS是根据扭矩控制电磁阀,直接改变动力转向控制阀的油压增益来控制油压的。
()(5)转矩传感器的作用是测量转向盘与转向器之间的相对转矩,以作为电动助力的依据之一。
()(5)转矩传感器的作用是测量转向器电机之间的相对转矩,以作为电动助力的依据之一。
()(6)电动机的工作范围限定在某一速度区域内,如果超过规定速度,则离合器使电动机停转,且离合器分离,不再起传递动力的作用。
()(6)电动机的工作范围限定在某一速度区域内,如果超过规定速度,则离合器使电动机停转,但可以传递动力。
()(7)在电动式动力转向系统发生故障时,可以应用手动控制转向。
()(7)在电动式动力转向系统发生故障时,手动控制转向方式失效。
()(8)所谓转向角比例控制就是与转向盘转向角成比例,在低速区是逆相而在中高速区是同相地对后轮进行转向操纵控制。
课题六 汽车底盘电子控制技术

6.1 电控动力转向系统
缺点是,当流向动力转向机构的压力油液降低到极限值时, 将改变转向控制部分的刚度,使其下降到接近转向刚性。这 样,在低供给油量区域内,对于快速转向会产生压力油量不 足,降低了响应性。
流量控制式动力转向装置的基本结构见图6-4。图中表示出的 是曾在日本蓝鸟牌轿车上使用的装置。其特点是在一般动力 转向机构上增加旁通流量控制阀、控制器(控制电路)、车速 传感器、转向角度传感器、控制开关,在泵与转向机本体之 间设有旁通管路,在旁通管路中设有旁通流量控制阀。按照 来自车速传感器和开关的信号,控制器向旁通流量控制阀按 照车辆的行驶状态供应电流,经过油路的节流,控制旁通流 量,从而调整转向器供油量。
1.系统的组成 为了说明电控液力式动力转向的整体构造和工作原理,图6-2
示出了转向齿轮箱与液压回路的结构简图。图中没有标出 ECU的详细部分,仅使用了作为ECU输入的车轮转速信号。
下一页 返回
6.1 电控动力转向系统
(1)车4向齿轮箱 在转向齿轮箱中有一个扭杆,其上端用销钉与控制阀轴连接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6.1 电控动力转向系统
可变小孔1R、1L、2R、2L是能以较小转向扭矩关闭的低速 专用小孔;3R、3L是能以较大转向扭矩关闭的高速专用可变 小孔。
其工作原理是:当车辆停止时,见图6-6所示,电磁线圈阀完 全关闭,由于旁通回路没有流入油液,高灵敏度低速专用可 变小孔1R及2R以较小转向扭矩关闭,所以具有轻便的转向特 性。在高速时,电磁线圈阀全开,经过旁通回路,流向油箱 的流体形成环流,灵敏度低的高速专用可变小孔3R控制流向 动力缸的抽压,所以具有多工况的转向特性。从低速到高速 的过渡区间,由于电磁阀的作用,按照车速控制可变小孔的 油量,因而可以按顺序改变转向特性。
汽车动力转向与电控四轮转向ppt课件

前 轮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车速低于35km/h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失效保护机构
油压异常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后转向 控制传 感器异
常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的倾向和前进方向一致,从而使后轮产生 足够的旋转向心力。在4WS汽车通过对后 轮同向转向操纵,使后轮也产生侧偏角, 使它与前轮的旋转向心力相平衡,从而抑 制自转运动,得到车体方向和车辆前进方 向一致的稳定转向状态。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4WS中高速转向特性
理想的高速转向运动状态是尽可能使车体
• 没有液压装置 • 依靠电机实现动力转向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动方向传感器包含一只绕转向柱的环形磁铁。这只磁铁有一个北 极,也有一小部份是南极。控制单元利用方向传感器传来的信号确定转 向盘的转动方向。
主前转角传感器的调节按如下过程:
(l)将车置在维修台,使两只车轮都在转向半径测量转盘上,将转 盘向最右端再向最左端转,并记下由最右端向最左端全程转动的圈数。
(5)如果主前转角传感器上的标记号不是朝下的,暂时将转向盘装 上,并使轮辐处在水平位置,转动转向盘至黄色漆记号口朝下。
(6) 将转向盘转回水平位置,并拆下转向盘。 (7)装上转向盘,用花键定位,使轮辐的位置与中央位置最近。 应确保转向盘孔与安全气囊电缆卷上销钉配合(图6-14)。不要用力 向下推转向盘使花键及电缆卷对正。当花键与电缆卷销钉确定位后, 将转向盘向下压到位并装上安全螺母。
传送到控制单元。
副后转角传感器的调节可按下面的步骤进行:
3. 主转向角度传感器 转向角度传感器也称转向盘转动传感嚣。主转向角度 传感器安装在组合开关下方的转向柱上。转动速度传感器
和转向盘方向传感器安装在主转向角度传感器内。转动角
度传感器包含一排在传感器下方转动的、变换极性的磁铁 (如图6-11)。当转向盘转动时,转动速度传感器向控制 单元发送与转向盘转速和前轮转角相关的信号。
抗,便产生了轮胎的侧偏角,如
图6-1所示。一般两轮转向汽车的 车身横向侧偏角比较大。
当汽车低速转弯时发生内轮差,导致后轮卷入与转向半径 增加,而且当超过一定速度转向时,为了与离心力平衡,在轮胎
处产生横向偏离角,从而也使车身横向偏离角发生变化。转向性
能随车速、转向角、路面状态的变化而变化,车速越高,操纵稳 定性越差。四轮转向可以显著提高车辆转向性能,即横向运动性 能。 如果一辆常规的前轮转向的汽车停在人行道旁两辆车之间, 那么这辆车驶出停车位置时,前轮尽量向左转,就不会撞到前面 的车(如图6-2A)。若同一辆车装有四轮转向装置而在驶出停 车位置时后轮沿与前轮相同的方向低速行驶,那么它将会撞到前 面的车(如图6-2B)。
一、后轮转向执行器
后轮转向执行器可以与电动转向器相对照。这个执行器包含
一个通过球螺杆机构驱动转向齿条的电动机(图6-4)。常规的转 向横拉杆是从转向执行器连接到后轮转向臂和转向节处。执行器 内的回位弹簧在点火开关关闭时或四轮转向系统失效时将后轮推 回直线行驶位置。一个主后轮转角传感器和一个副后轮转角传感 器安装在后轮转向执行器的顶端。
横拉杆上的记号对齐,拧紧转向横拉杆螺母至规定力矩值。 (2)拧上每只内转向横拉杆并固定锁紧垫圈,使其小凸起在转
向横拉杆接头内端。限位垫圈装在轴螺纹上时,要使有倒角的一面
向外(图6-29)。 (3)用软钢锤轻敲执行器壳体与限位垫圈之间的专用夹持工具
(图6-30)。
(4)用夹持工具夹住轴的螺纹,并将横拉杆接头拧紧至规定力 矩值。
(2)将转向盘向右转回全程圈数的一半,这样就使前转向齿条处在 中央位置,而转向盘轮辐相对中央位置偏向角度应在制造厂规范之内, 否则,应该对主前转角传感器及轮辐重新调节。 (3)将转向盘设置在中央位置,并拆下转向盘安装螺母,用转向盘 拆卸器将转向盘拆下(图6-12)。
(4) 查看主前转角传感器上的标记号是否朝下(图6-13),如果 是,那么主前转角传感器处在电子中性位置。
位的电压频率经计算机处理以确定轮速(图6-17)
6.车辆速度传感器
车辆速度传感器将与车辆速度相关的电压信号送到四轮转
向系统控制单元。这个车辆速度信息也被送到自动变速器控制 单元。
三、后轮转向执行器的维修
1.后轮转向执行器的拆卸 2.转向横拉杆及其接头的拆卸 3.转向拉杆接头防尘套的拆卸与更换 4.转向横拉杆及其接头的安装 5.拆卸并更换后转向执行器的传感器 6. 安装后轮转向执行器
(5)将锁紧垫圈小凸起翻向转向横拉杆内接头平面。
(6)取下专用夹持工具,在转向横拉杆的滑动表面涂上硅滑脂(图 6-31),在转向横拉杆防尘套内壁涂上较薄的一层硅滑脂。 (7)在内转向横拉杆接头壳体的周围,涂上制造厂推荐用的滑脂。
(8)将防尘套装到执行器壳体上,并将防尘套箍和垫圈装在相对于 执行器壳体的正确位置(图6-32 )。
(4)用专用的工具将新防尘套装入转向横拉杆接头(图6-28)。
(5)用抹布将球头销圆锥面上的滑脂擦去,并在防尘套下端及转 向横拉杆体处,涂抹密封液。
4.转向横拉杆及其接头的安装
转向横拉杆内接头防尘套如果出现开裂、老化或损坏的情况则 必须更换。按以下步骤安装转向横拉杆及其接头:
(1)装上转向横拉杆接头,并使转向横拉杆接头、螺母及转向
车相比有一个较小的转向半径或转向圆,这会改善驻车时的机动
性。 四轮转向系统中的后轮转向可以根据车辆速度或者转向盘的
转角来控制。在车速较低或转向盘转角很大时,后轮的转向与前
轮相反。当车辆行驶速度较高或转向盘转角较小时,后轮的转向 与前轮相同。
当车辆高速转弯时,离心力趋向使车辆后部向侧面移动,
这样会使后轮在路面上发生侧向滑动。这个过程称侧滑。车速 和转向的急剧程度决定了侧滑的大小。如果侧滑过大,会使汽
6-20)。 (8)拆下后轮转向执行器的接地电缆接头及所有电气配
线接头(图6-21)。
(9)拆下四只安装螺母及托架,并拆下后轮转向执行器 (图6-22)。
2.转向横拉杆及其接头的拆卸
(1)用蜡笔做记号以标记转向横拉杆接头、锁紧螺母以及转向横 拉杆的相对位置。 (2)用扳手卡住转向横拉杆接头,并松开锁紧螺母(图6-23)。 (3)拆下转向横拉杆接头。 (4)从转向横拉杆内接头上,拆下防尘套夹箍及夹子(图6-24)。
若这辆有四轮转向装置的车停在同样位置,而在驶出停车位 置时后轮沿与前轮相反的方向低速行驶,那么这辆车会与前面的 车之间有足够的距离而不会撞上(如图6-2C),但后轮会驶向人 行道。这样如果这辆车与路边停靠的位置太近,将会使后右轮碰 到人行道凸边。因此,为避免这个问题,后轮转向最大角必需大 大小于前轮转向最大角。四轮转向的汽车与常规的前轮转向的汽
1.后轮转向执行器的拆卸
注意:许多转向系维修、诊断过程需要在后转向执行器安装中心锁销 以将它锁定在中央位置。
按如下步骤将后轮转向执行器拆下:
(1)用起动机将车辆抬高或用千斤顶将车辆后部抬高,并用千 斤顶支架在制造厂指定的位置支住底盘。 (2)从每只转向横拉杆接头处,拆下开口销及螺母。 (3)将一只12mm螺母装到转向横拉杆接头处,直至球头销末端
注意:将防尘套夹箍敲紧时,注意不要损坏内转向横拉杆防尘套。 (9)夹紧防尘套夹箍,并将两对锁凸扣在箍上(图6-33)。轻敲防 尘套央箍重叠的部分,使其贴合并压紧。
5.拆卸并更换后转向执行器的传感器 按以下步骤拆卸并更换主副后转角传感器:
(1)松开副后转角传感器锁紧螺母,并将传感器沿螺纹从壳体
中旋出((图6-34)。丢弃传感器O型圈。 (2)拆下两只主后转角传感器的安装螺栓,并将传感器从执行 器壳体中取出(图6-35)。注意定位销的位置,并丢弃O型圈。
注:电缆卷含有一只导电带,将转向盘顶部的安全气囊模块与其电气系 统连接起来,而又能允许转向盘转动。
(8)扶住转向盘,将安装螺母拧紧至规定力矩。
4.副前轮转角传感器 副前轮转角传感器安装在前齿轮齿条转向器内。这个传感器含有一个 与副后轮角度传感器十分相似的锥形
(3)在副后转角传感器上,安装锁紧螺母及新的O型圈。 (4)在O型圈上涂一层较薄的滑脂,并将传感器装到执行器壳体里。 (5)转动传感器直至它触到锥形轴,再反向旋出半圈,用手指拧紧锁紧 螺母。副后转角传感器的最终调整是在执行器装到车上时完成的。 (6)在主后转角传感器O型圈表面上涂一层滑脂,并将它装到传感器上。 (7)将主后转角传感器及密封圈装到执行器壳体内,注意定位销的位置, 并拧紧安装螺母至规定力矩值。
3.转向拉杆接头防尘套的拆卸与更换
转向横拉杆接头防尘套筒如果裂开、松动或老化,必须更换,依如 下步骤拆卸并更换接头防尘套。
(1)用一只大的螺丝刀将旧的防尘套从转向横拉杆接头上起下来。 (2)向新的防尘套内加注制造厂推荐的滑脂,并在口部涂上较薄 的一层。 (3)用抹布将滑脂从球头销的滑动表面上擦去,并在球头销下表 面及球头销体处加滑脂(图6-27)。
对于后转向传感器的检查,可按下面的步骤进行:
2.副后轮转角传感器 副后轮转角传感器安装在后轮转向执行器上与主后轮 转角传感器相反的一端。副后轮转角传感器含有一只连接 在齿条轴上的锥形轴(图6-9)。这只锥形轴与齿条一同水
平移动。一根在副后轮转角传感器上的插棒与锥形轴锥面
接触。当锥形轴水平移动时,锥面使传感器插棒来回运动。 这根插棒的运动使传感器产生模拟电压信号,将转角信息
二、输入传感器
1.主后轮转角传感器 2.副后轮转角传感器 3.主转向角度传感器 4.副前轮转角传感器 5.后轮速度传感器 6.车辆速度传感器
1.主后轮转角传感器
主后轮转角传感器位于后轮转向执行器的左侧。这只传感器含有一个 随循环球螺杆旋转的脉冲环。一只电子传感器直接安装在脉冲环上部(图 6-5)。当循环球螺杆与脉冲环旋转时,这个传感器向控制单元发出数字电 压信号,显示后轮转角。
车发生横向旋转,从而驾驶员失去对车辆的控制。在高速时四
轮转向系统使后轮转动方向与前轮相同,侧滑将会减轻,使稳 定性得到改善。高速行驶时前后轮转向相同时的转向角要比低 速转向相反时的角度小得多。
第二节 电子控制四轮转向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电子控制式四轮转向系统主要由后轮转向执行器和各种输入传感 器组成。如图6-3所示
副前轮转角传感器的调节可按下面的步骤进行: (1)用千斤顶提升起前后悬架,并将千斤顶支架放在底盘下方制造 厂指定的位置。4个车轮必须都离开地面。 (2)将转向盘定在直驶行驶位置上。 (3)将搭桥线接在4WS系统检修接线柱处。 (4)将驻车制动完全拉紧,打开点火开关,注意驻车制动报警灯是 点亮的。
(5)关上点火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