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3
项目二+电控动力转向系统的检修

电动式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是利用直流电动机作为 动力源,电控单元根据转向参数和车速等信号,控制电动
机扭矩的大小和方向。
电动机扭矩由电磁离合器通过减速机构减速增扭后, 加在汽车转向机构上,使之得到一个与工况相适应的转向
作用力。
电控动力转向系统的主要特点是: 能够根据车速高低和转向盘转动的角速度控制汽车转 向助力效果的大小,当车速较低时,助力效果较大;当车 速较高时,减小助力效果或不产生助力。 有部分车型的电控动力转向系统还能够在高速行驶时 加大转向系统的阻力,使方向盘略微沉重,保证高速转向 时的安全。
液压式动力转向系统工作原理
一、电控动力转向系统的分类与特点 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EPS(EIectronic ControI Power Steering) 根据动力源不同又可分为:液压式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 (液压式EPS)和电动式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电动式 EPS) 液压式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是在传统的液压动力转向 系统的基础上增设了控制液体流量的电磁阀、车速传感器和 电控单元等,电控单元根据检测到的车速信号,控制电磁阀, 使转向动力放大倍率实现连续可调,因而满足高、低速时的 转向助力要求
汽车转向系统的类型
转 向 系 统
机械式转向系统 液压式动力转向系 统 液压式电子控制动 力转向系统 电动式电子控制动 力转向系统 流量式控制EPS 反力式控制EPS 阀灵敏度控制EPS
动力转向系统
在液压动力转向系统中,转向动力的 大小取决于作用在转向动力缸活塞上的 压力大小,如果转向操作力较大,液压 就会较高。 转向动力缸中液压的变化是由连接在 主转轴上的转向控制阀来调节的。如图a 所示,转向油泵将液压油输送至转向控 制阀。如果转向控制阀处于中间位置, 所有的液压油便会流过转向控制阀,进 入出油口,流回至转向油泵。由于这时 几乎不能产生压力,转向动力缸活塞两 端的压力又相等,活塞便不会朝任何一 个方向运动,从而使车辆无法转向。 当驾驶员控制方向朝任何一个方向转 动时,转向控制阀也随之移动,从而关 闭其中一条油路如图b,这时另一条油路 开得大些,使液压油流量发生变化,同 时产生压力。这样,便会在转向动力缸 活塞两端产生压力差,动力缸活塞朝低 压方向运动,从而将动力缸中的液压油, 通过转向控制阀压回转向油泵。
汽车底盘电控一体化教程项目三 电控转向系统的检修习题及答案

1.带有平行轴传动机构(APA)的电动机械式转向机构,其电机位置传感器安装在何处?()A.电机位置传感器直接安装在安装在转向机构主动齿轮上。
B.电机位置传感器是电机V187的组件。
C.电机位置传感器安装在转向柱和转向柱开关之间。
2.带有平行轴传动机构(APA)的电动机械式转向机构,使用的是哪种电机?()A.三相同步电机B.三相异步电机C.二相同步电机3.带有平行轴传动机构(APA)的电动机械式转向机构,电机与齿条之间是如何传递力的?()A.用行星齿轮机构B.用循环球机构C.用蜗轮蜗杆机构4.转向力矩传感器的信号是如何传递的?()A.经卷簧和两个一同转动的霍尔传感器B.经两个霍尔传感器,它们与壳体刚性连接且不转动C.通过旋转部件外的一个霍尔传感器5.循环球螺母内的循环通道是做什么用的?()A.收集循环球B.让循环球经过循环球螺母C.将循环球再送回原始位置6.大众公司带有平行轴传动机构(APA)的电动机械转向系统属于()oA.转向轴助力式B.齿轮助力式C.齿条助力式D.转向盘助力式二、判断题1.现在的汽车上均采用动力转向系统。
()2.电控式动力转向系是在原有机械式转向系组成基础上增设一套液压助力装置。
()3.电子控制的液压动力转向系统中,旁通流量控制电磁阀是由电脑控制的,电脑会根据车速、转向盘速度等信息,通过该阀控制液压油流量。
()4.在电动式动力转向系统中,当电动机等发生故障时,电磁离合器会自动分离,这时可恢复手动控制转向。
()5.电动式动力转向系统根据电动机布置位置的不同,可分为转向轴助力式、齿轮助力式和齿条助力式三种。
()6.反力控制式动力转向系统是按照车速的变化,由EClJ控制回转阀中油压的大小对转向助力进行调整的。
()三、简答题1.简述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的优点。
2.简述电动式EPS的工作原理。
3.电动式EPS由哪些部件组成?分几种类型?4.电动式EPS转矩传感器的作用是什么?电磁感应式转矩传感器是如何工作的?5.如何对电动式电控动力转向系统进行检修。
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的英文简写

Electronic Power Steering System
(EPS)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希望通过各种最先进的
技术对汽车系统的改进和升级,使其更方便、更安全。
其中,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ElectronicPowerSteeringSystem,简称EPS),
就是广泛用于轿车、SUV、皮卡和卡车上的一款转向
系统。
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是将汽车原有的液压动
力转向系统(HydraulicPowerSteering System,HPS)和电子技术有机结合,提高汽车转向系统的整体性
能的一项新技术。
EPS系统包括机械和电子系统的
组件,如电动助力位置传感器(EPAS)、转向柱、电
动控制单元(ECU)、电动控制阀、电动控制减速器(DCM)、电机和电池等。
EPS系统的优越性体现在:
(1)性能可靠:EPS系统能够自动感知汽车的
动态状态,根据不同条件自动调节转向角度,使制
动更迅速,操控更轻松,安全可靠;
(2)节能高效:EPS系统采用电动控制,避免了发动机和泵的消耗,不仅减少了发动机的油耗,而且还提高了发动机的燃油效率;
(3)轻巧紧凑:EPS系统采用先进的传感器和电动机,不仅轻巧紧凑,还可以广泛用于不同类型的汽车;
(4)舒适性强:EPS系统可自动施加力度,使转弯操控较轻松,实现汽车舒适和便捷的行车;
(5)安全可靠:EPS系统可以自动改变操控力度,使汽车行驶稳定,有利于行人和车辆的安全。
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的出现,不仅使得车辆的操控变得轻松,而且可以更有效地提升汽车的整体性能,备受购车者和车主的欢迎。
第六章 电控动力转向系统(EPS)

图 蓝鸟牌轿车EPS构成
图 蓝鸟牌轿车EPS 1-机油箱 2-转向管柱 3-转向角速度传感器 4-电子控制单元 5-转向角速度传感器增幅器 6-旁通流量控制阀 7-电磁线圈 8-齿轮齿条转向器 9-机油泵 1
5
一、流量控制式 EPS
2.工作原理
根据车速、转向角速度和控制开关等信号,电控单元向 旁通流量控制阀按照汽车的行驶状态发出控制信号,控
图 6-3 三种不同的转向力特性曲线
图 动力转向特性比较
1
18
三、阀灵敏度控制式 EPS l.系统组成
阀灵敏度控制式 EPS对液压动力转向系统中的转向控 制阀的转子阀作了局部改进,增加了电磁阀、车速传感器 和电子控制单元等。
图 6-3 三种不同的转向力特性曲线
图 典型阀灵敏度控制式EPS系统
图 6-3 三种不同的转向力特性曲线
图 转向控制阀 1-柱塞 2-扭杆 3-凸起 4-油压反力室
图 典型反作用力控制式EPS系统
1 12
二、反力控制式 EPS l.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中高速区域转向时,作用于柱塞的背压(油压反力室压力) 升高 ,转向助力作用弱。
图 6-3 三种不同的转向力特性曲线
分相器型 扭矩传感器
转角传感器
1
转向齿轮单元 • 无电刷式马达 • 减速机构
30
三、电动式EPS系统的类型 根据电动机布置位置不同分为以下三种类型:转向轴 助力式、齿轮助力式和齿条助力式。
图 电动式EPS系统的类型
1 31
四、EPS系统的关键部件 1. 转矩传感器 1)作用 测量驾驶员作用在转向盘上力矩的大小与方向, 还能够测量转向盘转角的大小和方向。 2)类型 有接触式与非接触式两种。
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概述

分类
转向角 比例控制式
横摆角速度 比例控制式
3.4.1 转向角比例控制式4WS系统
所谓转向角比例控制,就是使后轮的转角与转向盘的转角成比例变化, 并使后轮在汽 车低速行驶时相对于前轮反向转向;在汽车中、高速行驶 时,相对于前轮同向转向。
1.系统的组成
车速传感器 前转向横拉杆 输出小齿轮 转向盘 连接轴 转角比传感器 扇形齿轮
当电磁阀的阀芯完全开启时,两油道就被电磁阀旁路。
▪ EPS ECU根据车速传感器的信号,控制电磁阀阀芯的开
启程度,从而通过控制转向动力缸活塞两侧油室的旁路液 压油流量来改变转向助力。
▪ 当车速很低时,EPS ECU输出的脉冲控制信号占空比很
小,通过电磁阀线圈的平均电流很小,电磁阀阀芯开启程 度也很小,旁路液压油流量小,液压助力作用大,使转向 盘操纵轻便。
电磁离合器
安装在电动机输出轴上的主动轮内装有电磁线圈,通过滑环引 入电流。当离合器通电时,电磁线圈产生的电磁力使压板与主 动轮端面压紧。于是,电动机的动力经主动轮、压板、花键、 从动轴传递给减速机构。
滑环 电磁线圈 压板
花键 从动轴
球轴承 主动轮
减速机构
电动式EPS系统减速机构的组合方式: • 蜗轮 - 蜗杆传动与转向轴驱动 • 两级行星齿轮传动与传动齿轮驱动 为了抑制噪声和提高耐久性,减速机构中的齿轮有 的采用特殊齿形,有的采用树脂材料制成。
大转角控制(机械式转向)
前带轮
控制凸轮
阀套筒
滑阀
支点 A 阀控制杆
功率活塞
液压缸轴
小转角控制(同向转向)
滑阀 阀控制杆
阀套筒
滑阀
支点 A 从动齿轮
阀控制杆
使汽车滑移角为零的控制
电控动力转向系统的故障诊断、检修及维护讲解

(5)减小从道路表面传来的冲击;
(6)工作可靠。
2.2电控动力转向系统的类型及其工作原理
电控动力转向系统分为电动式电控动力转向系统和电控液压动力转向系统两大类。
2.2.1
1.组成:
EPS系统由扭矩传感器、车速传感器、电流传感控制单元(ECU)、助力电动机和减速机构等组成。
电动机的功能是根据ECU的指令输出适宜的助力扭矩是,EPS系统的动力源,对EPS系统的性能影响很大,是EPS系统的关键部件之一。EPS系统对电动机不仅要求低转速大扭矩、波动小、转动惯量小、尺寸小、质量轻,而且要求可靠性高、易控制,一般多采用无刷永磁式直流电动机。
4.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AS或EPS)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是在传统机械转向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传感器装置、电子控制装置和转向助力机构等。其特点是使用电动执行机构在不同的驾驶条件下为驾驶员提供合适的助力。系统主要由电子控制单元ECU、扭矩传感器、车速传感器、电动机、离合器和转向柱总成等组成。
EPS与HPS相比,除节省能源外,由于取消了液压系统而提高了环保性能,很好地解决了液压传动带来的种种弊端。整套系统由生产厂家一起提供给整车生产厂,可以直接安装。对不同车型、不同工况以及不同驾驶员所需的不同转向助力特性,可通过软件修改,方便快捷。完整的EPS系统还包括故障诊断与安全保护系统。当发生故障时,能停止助力,自动恢复到手动控制方式并发出警报信号,同时显示所记忆的异常内容如扭矩传感器本身异常、车速传感器异常以及电动机工作异常、蓄电池异常等等。
电液助力转向系统尽管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技术改进,但液压装置的存在使得该系统仍有难以克服的缺点,如存在渗油、不便于安装维修等。虽然实现了变助力特性,但该系统在液压助力系统基础上又增加了电子控制装置,使得系统结构复杂,成本增加。由于电液助力转向系统技术较为成熟,可以实现整车电控系统的一体化,作为传统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向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过渡的中间技术,在一定时间内还将继续得到应用和发展。
电子控制转向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电子控制转向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摘要:为了使汽车在低速行驶时能轻松的操作方向盘,使方向改变,提高使用性能。
现在汽车都装有电子控制转向系统。
因此,对其电子控制转向系统的结构以及工作原理变得至关重要。
文章对其结构和工作原理作了论述。
关键词:结构,工作原理。
前言: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和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汽车的操作稳定和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电子控制转向系统的诞生使得在驾驶时更加稳定和舒适,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
随它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也为汽车修理行业带来了无限商机。
本文从结构和工作原理入手作了详细地介绍。
正文:1. 电子控制转向系统1.1 概述1.2 电子控制转向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1.1 概述汽车转向系同可按转向的能源不同分为机械转向系统和动力转向系统两类。
机械转向系统是依靠驾驶员操作转向盘的转向力来实现车轮转向;动力转向系统则是在驾驶员元的控制下,借助于汽车发动机产生的液体压力或电机驱动力来实现车转向。
所以动力转向系统也称为转向动力放大器装置。
但是,具有固定放大倍率的动力转向系统的缺点是:如果所设计的固定放大倍率的动力转向系统是为了减小汽车在停车或低速行驶时状态下转动转向盘的力,则当汽车在高速行驶时,这一固定放大倍率的动力转向系统会使转动转向盘的力显得太小,不利于对高速行驶的汽车进行方向控制;反之,如果所设计的固定方的倍率的动力转向系统是为了增加汽车在高速行驶时的转向力,则当汽车停驶或低速行驶时,转动方向盘就会显得非常吃力。
电子控制技术在汽车动力转向系统的应用,使汽车驾驶性能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
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在低速行驶时刻是转向轻便,灵活;当汽车在高速区域行驶时,又能保证提供最优的放大倍率和稳定的转向手感,从而提高了高速行驶的稳定性。
液压动力转向系统,存在制造工艺复杂,易漏油,对密封要求严格,维修保养困难等缺点。
同时随着人们对轿车的经济性,环保,主动安全新的日益重视,以及低排放汽车(LEV),混合动力汽车(HEV),燃料电池汽车(FCEV)电动汽车(EV)四大“EV”的长足发展,电子控制技术在汽车上得到广泛应用。
基于转向特性的汽车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

1 电子 控 制 动力转 向系统 主 要 形式
前悬架采用钢板弹簧时,为 了避免悬架运动与转
电子 控制 动 力 转 向系 统 ( P )可 以在 低 速 时 减 向机 构运 动 出现 不协 调现 象 ,应 该将 转 向器 布 置在 前 ES 轻转 向力 , 以提 高 转弹 簧 跳 动 中心 附近 ,即前 钢 板弹 簧前 支 架 偏后 不
El c r n cPo r S e r ng Sy t m s d o hi l t e i g Cha a t r s i s e t o i we t e i s e Ba e n Ve ce S e r n r c e itc
Ab t a t E sas se wh c e u e e se rn o c t o s e d S st mp o e h n l g sa i t . e n i , s r c : PS i y t m i h r d c st t e i g f r e a w p e O a o i r v a d i t b l y M a wh l h l n i e i as n r a e h t e i g f r e a i h s e d t mp o eh n l g s a l y Th sp p rd s rb s t e d v l p n f t lo i c e s s t e se rn o c t g p e o i r v a d i tbi t . i a e e c i e h e e o me t h n i o EP y t m swe l st e b sca d ma n l y u r . ep p ri to u e h n u n e o e se rn h r c e itc S s se a l a h a i n i a o t b ms Th a e r d c st ei f e c f h te i g c a a t rsi s f n l t o uo n a t mo ie h n i g q a i a e n t e a a y i fEP p r to rn i l s W i o c e e e a l s o S b l a dl u l y b s d o h n l sso S o e a i n p i cp e . t c n r t x mp e fEP ,4 n t 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了确保高压时流体有效作用于阀,必须 提供稳定的油压控制。 (3) 电子控制单元接收来自车速传感器的信号, 控制向电磁阀和电磁线圈输出电流。 如图6.19所示为控制系统的回路图。
6.2 电动式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 液压式动力转向系统由于工作压力和工作 灵敏度较高,外廓尺寸较小,因而获得了广泛 的应用。 在采用气压制动或空气悬架的大型车辆上, 也有采用气压动力转向的。 但这类动力转向系统的共同缺点是结构复 杂、消耗功率大、容易产生泄漏、转向力不易 有效控制等。 近年来随着微机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出 现了电动式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简称电动 式EPS。
在转向油泵与转向机体之间设有旁通管路, 在旁通管路中又设有旁通油量控制阀。 根据车速传感器、转向角速度传感器和控 制开关等信号,ECU向旁通流量控制阀按照汽 车的行驶状态发出控制信号,控制旁通流量, 从而调整向转向器供油的流量,如图6.6所示。 当向转向器供油流量减少时,动力转向控 制阀灵敏度下降,转向助力作用降低,转向力 增加。 在这一系统中,利用仪表板上的转换开关, 驾驶员可以选择三种适应不同行驶条件的转向 力特性曲线,如图6.7所示。
6.1.1 流量控制式EPS 1. 丰田凌志轿车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 图6.1所示为凌志轿车采用的流量控制式动 力转向系统。 由图可见,该系统主要由车速传感器、电 磁阀、整体式动力转向控制阀、动力转向液压 泵和电子控制单元等组成。 电磁阀安装在通向转向动力缸活塞两侧油 室的油道之间,当电磁阀的阀针完全开启时, 两油道就被电磁阀旁通。 流量控制式动力转向系统就是根据车速传 感器的信号,控制电磁阀阀针的开启程度,从
2. 反力控制式动力转向系统实例 如图6.12所示为丰田汽车公司“马克Ⅱ”型 车用反力控制式动力转向系统结构图。 图6.13所示为转向控制阀(增设了反力油压 控制阀和油压反力室)的结构。 图6.14所示为电磁阀的结构及其特性曲线。 输入到电磁阀中的信号是通、断脉冲信号, 改变信号占空比(信号导通时间所占的比例)就 可以控制流过电磁阀线圈平均电流值的大小。 当车速升高时,受输出电流特性的限制, 输入到电磁阀线圈的平均电流值减小,所以电 磁阀的开度也减小。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沈阳大学
凌永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6章 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 6.1 液压式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 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EPS)可以在低速时 减轻转向力,以提高转向系统的操纵稳定性; 在高速时则可适当加重转向力,以提高操纵稳 定性。 液压式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是在传统的 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的基础上增设电子控制装置 而构成的。 根据控制方式的不同,液压式电子控制动 力转向系统又可分为流量控制式、反力控制式 和阀灵敏度控制式三种形式。
当车辆在中、高速区域转向时,ECU使 电磁线圈的通电电流减小,电磁阀开口面积减 小。 所以,油压反力室的油压升高,作用于柱 塞的背压增大,于是柱塞推动转阀阀杆的力增 大。 此时需要较大的转向力才能使阀体与阀杆 之间作相对转动(相当于增加了扭力杆的扭转刚 度),而实现转向助力作用。 所以在中、高速时可使驾驶员获得良好的 转向手感和转向特性。
度以控制转向力。 其优点表现在,具有较大的选择转向力的 自由度,转向刚度大,驾驶员能感受到路面情 况,可以获得稳定的操作手感等。 其缺点是结构复杂,且价格较高。 6.1.3 阀灵敏度控制式EPS 阀灵敏度控制式EPS是根据车速控制电磁 阀,直接改变动力转向控制阀的油压增益(阀灵 敏度)来控制油压的。 这种转向系统结构简单、部件少、价格便 宜,而且具有较大的选择转向力的自由度。
而控制转向动力缸活塞两侧油室的旁路液压油 流量,来改变转向盘上的转向力。 车速越高,流过电磁阀电磁线圈的平均电 流值越大,电磁阀阀针的开启程度越大,旁路 液压油流量越大,而液压助力作用越小,使转 动转向盘的力也随之增加。 这就是流量控制式动力转向系统的工作原 理。 图6.2所示为该系统电磁阀的结构。 图6.3所示为电磁阀的驱动信号。 由图可以看出,驱动电磁阀电磁线圈的脉 冲电流信号频率基本不变,但随着车速增大,
由图可见,系统主要由转向控制阀、分流阀、 电磁阀、转向动力缸、转向油泵、储油箱、车 速传感器(图中未画出)及电子控制单元(ECU)等 组成。 转向控制阀是在传统的整体转阀式动力转向 控制阀的基础上增设了油压反力室而构成的。 扭力杆的上端通过销子与转阀阀杆相连, 下端与小齿轮轴用销子连接。 小齿轮轴的上端通过销子与控制阀阀体相 连。 转向时,转向盘上的转向力通过扭力杆传 递给小齿轮轴。
图6.17所示为实际的转子阀结构断面图。 图6.18所示为阀部的等液压回路图,转子阀 的可变小孔分为低速专用小孔(1R、1L、2R、 2L)和高速专用小孔(3R、3L)两种,在高速专用 可变孔的下边设有旁通电磁阀回路,其工作过 程如下: 当车辆停止时,电磁阀完全关闭。 如果此时向右转动转向盘,则高灵敏度低 速专用小孔1R及2R在较小的转向扭矩作用下 即可关闭,转向液压泵的高压油液经1L流向转 向动力缸右腔室,其左腔室的油液经3L、2L流 回储油箱。
如图6.10所示为日产蓝鸟轿车流量控制式 动力转向系统电路图。 系统中ECU的基本功能是接收车速传感器、 转向角速度传感器及变换开关的信号,以控制 旁通流量控制阀的电流,并具有故障自诊断功 能。 流量控制式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是一种 通过车速传感器信号调节向动力转向装置供应 压力油,改变压力油的输入。 输出流量,以控制转向力的大小。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在原来液压动力转向功 能上再增加压力油流量控制功能,所以结构简
ECU根据车速的高低线性控制电磁阀的开 口面积。 当车辆停驶或速度较低时,ECU使电磁线 圈的通电电流增大,电磁阀开口面积增大,经 分流阀分流的液压油,通过电磁阀重新回流到 储油箱中,所以作用于柱塞的背压(油压反力室 压力)降低。 于是柱塞推动控制阀转阀阀杆的力(反力) 较小,因此只需要较小的转向力就可使扭力杆 扭转变形,使阀体与阀杆产生相对转动而实现 转向助力作用。
另外,ECU还可根据转向角速度传感器输 出信号的大小,在汽车急转弯时,按照图6.8所 示的转向力特性曲线实施最优控制。 图6.9所示为该系统旁通流量控制阀的结构 示意图。 在阀体内装有主滑阀2和稳压滑阀7,在主 滑阀的右端与电磁线圈柱塞3连接,主滑阀与 电磁线圈的推力成正比移动,从而改变主滑阀 左端流量主孔1的开口面积。 调整调节螺钉4可以调节旁通流量的大小。 稳压滑阀的作用是保持流量主孔前后压差 的稳定,以使旁通流量与流量主孔的开口面积 成正比。
脉冲电流信号的占空比将逐渐增大,使流 过电磁线圈的平均电流值随车速的升高而增大。 图6.4所示为凌志轿车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 统的电路图。 2. 蓝鸟轿车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 图6.5所示为曾在日产蓝鸟轿车上使用的 流量控制式动力转向系统。 它的特点是在一般液压动力转向系统上再 增加旁通流量控制阀、车速传感器、转向角速 度传感器、ECU和控制开关等。
这样,根据车速的高、低就可以调整油压 室反力, 从而得到最佳的转向操纵力。 图6.15所示为流量控制式动力转向系统与 反力控制式动力转向系统转向特性的对比。 从图中可以看出,反力控制式动力转向系 统的转向还是比较理想的。 停车摆放及车辆低速时的转向操纵力比较 小,而中、高速时又具有转向力手感适宜的特 性。 反力控制式动力转向系统根据车速大小, 控制反力室油压,从而改变输入、输出增益幅
车速越高,在电子控制单元的控制下,电 磁阀的开度越大,旁路流量越大,转向助力作 用越小; 在车速不变的情况下,施加在转向盘上的 转向力越小,高速专用小孔3R的开度越大,转 向助力作用也越小; 当转向力增大时,3R的开度逐渐减小,转 向助力作用也随之增大。 由此可见,阀灵敏度控制式动力转向系统 可使驾驶员获得非常自然的转向手感和良好的 速度转向特性。 所以具有多工况的转向特性如图6.18(c)所 示。
与反力控制式转向相比,转向刚性差,但 可以最大限度提高原来的弹性刚度来加以克服, 从而获得自然的转向手感和良好的转向特性。 图6.16所示为89型地平线牌轿车所采用的 阀灵敏度可变控制式动力转向系统。 该系统对转向控制阀的转子阀做了局部改 进,并增加了电磁阀、车速传感器和电子控制 单元等。 (1) 转子阀一般在圆周上形成6条或8条沟糟,各 沟槽利用阀部外体,与泵、动力缸、电磁阀及 油箱连接。
6.2.1 电动式EPS的组成、原理与特点 电动式EPS通常由转矩传感器、车速传感 器、电子控制单元(ECU)、电动机和电磁离合 器等组成,如图6.20所示。 上述部件的主要参数见表6-1。 EPS系统中各部件的配置、结构与各种汽 车的设计相适应的特点如下: (1) Mira车上,转矩传感器与传动齿轮是分开 的。 电动机和减速机合为一体,安装在与传动 齿轮相对的齿条箱上,电动机的驱动力直接传 给齿条轴,控制件安装在司机助手侧的仪表盘
所以,此时具有轻便的转向特性。 而且施加在转向盘上的转向力矩越大,可 变小孔1L、2L的开口面积越大,节流作用就越 小,转向助力作用越明显。 随着车辆行驶速度的提高,在电子控制单 元的作用下,电磁阀的开度也线性增加。 如果向右转动转向盘,则转向液压泵的高 压油液经1L、3R旁通电磁阀流回储油箱。 此时,转向动力缸右腔室的转向助力油压 就取决于旁通电磁阀和灵敏度低的高速专用可 变孔3R的开度。
单,成本较低。 但是,当流向动力转向机构的压力油降低到 极限值时,对于快速转向会产生压力不足、响 应较慢等缺点,故使它的推广应用受到限制。 当控制单元、传感器、开关等电气系统发 生故障时,安全保险装置能够确保与一般动力 转向装置的功能相同。 6.1.2 反力控制式EPS 1. 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图6.11所示为反力控制式动力转向系统的 工作原理图。
当因转向负荷变化而使流量主孔前后压差 偏离设定值时,稳压滑阀阀芯将在其左侧弹簧 张力和右侧高压油压力的作用下发生滑移。 如果压差大于设定值,则阀芯左移,使节 流孔开口面积减小,流入到阀内的液压油量减 少,前后压差减小; 如果压差小于设定值,则阀芯右移,使节 流孔开口面积增大,流入到阀内的液压油量增 多,前后压差增大。 流量主孔前后压差的稳定,保证了旁通流 量的大小只与主滑阀控制的流量主孔的开口面 积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