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临床分析_0

合集下载

产后出血的护理查房PPT课件

产后出血的护理查房PPT课件

02 护理评估与观察要点
生命体征监测及意义
监测指标
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以了解产妇的生命体征是 否平稳。
监测意义
生命体征的变化可以反映产妇的失血情况和休克程度,为及 时采取救治措施提供依据。
出血量评估方法与技巧
评估方法
采用称重法、容积法或目测法等方法来估算产后出血量,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 出血情况。
加强专业知识培训
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参加产后出血相关知识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团 队的专业水平。
鼓励经验分享
鼓励医护人员分享自己在产后出血救治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促 进团队成员之间的互相学习和进步。
引入新技术和新方法
积极关注产后出血领域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及时引入并应用到实 际工作中,提高团队的救治能力。
THANKS
加强产房消毒隔离制度,预防产后感染。 鼓励产妇尽早下床活动,促进恶露排出和子宫复旧。
密切观察产妇子宫收缩情况,预防产后出血性休克。 提供心理支持和护理,帮助产妇度过产后心理危机期。
04 康复期管理与指导建议
康复环境营造要求
安静舒适
确保产妇居住的环境安静、整洁,避免过多 噪音和干扰,有利于产妇休息和恢复。
软产道裂伤
在分娩过程中,软产道(子宫 下段、宫颈、阴道及骨盆底软 组织)可能发生裂伤而导致出 血。
凝血功能障碍
产妇若患有全身出血倾向性疾 病,如血小板减少症、再生障 碍性贫血等,可引起产后出血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主要为阴道流血或伴有失血性休 克等症状,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诊断依据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体格检查 ,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如血常 规、凝血功能检查等)进行综合 判断。
产后出血的护理查房

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临床要点分析

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临床要点分析
间, 均年 龄2.岁 , 平 51 均符 合在 胎儿分 娩后2 4 时内 出血量 超过 50 l , 4、 0m 者 根据 聚血 盘 内的血 量计 算 出血量。 孕妇 回病房 后将 其2 4时后使 用 纱 布上 的血 4、
量进行计算, 以上两部分合算即可大致算出产妇出血量。 将 结果: 患者产后出血 的原因中, 宫缩乏力者有14 占4.%胎盘因素者9 例, 2 .%软产道 6例, O2 ; 2 占 58 ; 损 伤6 例, 51 ; 血功 能障碍3 例 , 09。 2 占2.%凝 8 占1 . 结论 : % 要预 防产后 出血 , 就要从 可 导致产 后 出血 的圈素 着手 , 减少 出血环 节, 一步 降低发 生 出血 的可 能 进 性。 时关注产妇的心理状态、 及 产前营养 以及相关检查状况 , 对其进行全程监护 , 可能地减少产后出血 的可能性。 尽 一旦发生 , 要及时进行治疗。 【 键 词 J 产 后 出 血 ; 素 ; 床 要 点 关 因 临
【】 吴阶平. 5 顾方六等. 吴阶平泌尿外科学【]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04 M. 20 ,
5 I0 . : 2 1
排尿, 并能防止膀胱逼尿肌功能的进一步损害 我们对于术疗3 例剩余尿量
较大的患者通过蹲式排尿训练及排尿时用手按压下腹部辅助排尿 , 增加物
理治疗的疗程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9 7例患者术后随访有5例(22 的患 7 7.%) 者P 4 于5ml4 例(5 7 的患者P R4于3ml VR , 0 ,4 5 .%) V , 0 。 我们认 为对B H患 者进行保 守治疗 还是手 术治疗 的时机选择 非常 重 P
由于解 除了B O后尿道 压明显下 降 , 仍可 以借 助腹压达 到 比较满 意的 O 病人
【] 金 锡御 . 1 宋波 , 熙伟 . 列腺 增生 症尿动 力研 冉【 l 张 前 J 中华泌 尿 外科 杂 】

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

• 加强产后观察
谢谢
抗纤溶治疗
• 原则:DIC早期禁用,中期最好与肝素同用,晚 期以纤溶亢进为主而出血者可用抗纤溶治疗。 • 1)抑肽酶 • 2)6-氨基乙酸 (EACA) 4~6g加50%GS或生理 盐水100ml静脉点滴,每日不超过20g 。 • 3)止血芳酸(PAMBA) 0.3g加50%GS或生理盐 水20ml静脉推注,每日不超过0.6g。比EACA强3 倍。毒性较低,不易形成血栓。 • 4)止血环酸(AMCA)比(EACA) 强6~10倍。静 注或静滴:每次0.25~0.5g ,每日0.75~2g
手术缝扎止血
• 局部缝扎 前置胎盘下段收缩不良,胎盘剥离面出 血,用肠线行多个“8”缝合。 • 血管结扎 用以上方法不能止血时应及时进行结扎 血管以止血。(1)结扎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2) 卵巢动脉结扎,也可结扎入漏斗韧带处卵巢动脉 总支(阻断来自卵巢动脉与宫体支的吻合支 ), (3)髂内动脉结扎术 • 多方块缝合止血 • B-Lynch外科缝线术
临床表现
• 休克症状
–出现烦躁、皮肤苍白湿冷、 脉搏细数、脉压缩小时, 产妇可能已处于休克早期
诊断(测量失血量)
• 称重法:
–失血量(ml)=(胎儿娩出后接血敷料湿重g-接血前敷 料干重g)/1.05(血液比重g/ml)
• 容积法:
–用产后接血容器收集血液后,放入量杯测量失血量。
• 面积法:
–接血纱布单层(干)每50cm2血湿面积约等于1ml血液(为 粗略估计)。
处理(软产道损伤)
• • • • • • 应彻底止血 按解剖层次逐层缝合裂伤 软产道血肿应切开血肿 清除积血止血、缝合 必要时可置橡皮引流 子宫下段损伤者应剖腹探查
子宫内翻
• 经阴道手法复位:治疗休克及失血,用阿 托品及子宫松弛剂。试行经阴道子宫内翻 复位术。用手伸进阴道,将内翻之宫体置 于术者掌中,用力往前上方推出盆腔,如 胎盘尚未剥离,最好送还子宫再剥离取出, 成功后给予宫缩剂,并用纱布条填塞宫腔, 以免再度翻出,24小时后取出。 • 手术复位:经阴还纳失败应改经腹还纳。

产后出血的实验报告(3篇)

产后出血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产后出血是指分娩后24小时内,阴道出血量超过500毫升,或剖宫产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1000毫升,并伴有低血容量的症状和体征。

产后出血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威胁着妇女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研究,探讨产后出血的发生原因、影响因素及治疗方法,为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目的1. 研究产后出血的发生原因;2. 分析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3. 探讨产后出血的治疗方法。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健康孕鼠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产后出血组、宫缩乏力组、胎盘残留组、子宫损伤组、凝血功能障碍组。

2. 实验分组:(1)对照组:正常分娩,无产后出血;(2)产后出血组:通过手术方法制造产后出血模型;(3)宫缩乏力组:通过注射药物方法制造宫缩乏力模型;(4)胎盘残留组:通过手术方法制造胎盘残留模型;(5)子宫损伤组:通过手术方法制造子宫损伤模型;(6)凝血功能障碍组:通过注射药物方法制造凝血功能障碍模型。

3. 实验步骤:(1)观察各组孕鼠分娩后24小时内的出血量;(2)对产后出血组、宫缩乏力组、胎盘残留组、子宫损伤组、凝血功能障碍组进行治疗;(3)观察各组孕鼠治疗后出血情况及症状改善情况;(4)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四、实验结果1. 产后出血组孕鼠分娩后24小时出血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 宫缩乏力组孕鼠分娩后24小时出血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 胎盘残留组孕鼠分娩后24小时出血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4. 子宫损伤组孕鼠分娩后24小时出血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5. 凝血功能障碍组孕鼠分娩后24小时出血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6. 治疗后,各组孕鼠出血情况及症状均得到改善,其中宫缩乏力组、胎盘残留组、子宫损伤组、凝血功能障碍组治疗效果显著(P<0.05)。

产后出血的毕业论文

产后出血的毕业论文

产后出血的毕业论文导言产后出血是妇女在分娩后出现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导致的危险性显著,是全球性的妇女健康重要问题之一。

产后出血是全世界范围内,主要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妇女,成为导致妇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例如,在非洲和南亚,产后出血导致了超过20%的孕产妇死亡。

在中国,尽管已经显著降低了产妇死亡率,但产后出血仍然是引起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文旨在回顾产后出血的相关研究,分析其发生机制、预防以及治疗方法,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改善产后出血的管理与预防。

指导临床医生更好地理解该病症,提高治疗水平,保障妇女健康和生命。

一、产后出血的定义和分类产后出血通常发生在孕妇自然分娩或剖宫产后24小时内,是产后最常见并发症之一。

产后出血通常被定义为分娩后阴道失血量超过500ml或出血速率超过每分钟100ml。

根据出血的时间,产后出血分为早期出血和晚期出血。

早期出血发生在分娩后的前24小时内,晚期出血发生在分娩后24小时到产后42天之间。

二、产后出血的发病机制产后出血的发生机制非常复杂,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子宫收缩的不足、胎盘残留、子宫内膜病变、凝血功能障碍等等。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其发病机制。

(一)子宫收缩的不足子宫收缩不足是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

子宫在分娩过程中会不断地收缩,使得宫壁内血管被压迫从而减少血液的流动量,这样有助于减少出血。

然而,如果子宫不能充分的收缩,子宫内的血管就会处于张开状态,造成血液瞬间流出,导致较大的出血量。

(二)胎盘残留胎盘残留也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果胎盘的分离不完全,或者胎盘的组织残留在宫腔内,这都可能导致产后出血。

因为这些组织会阻碍子宫的正常平滑收缩,导致子宫失去正常收缩能力,并使宫颈开放,从而使产生出血。

(三)子宫内膜病变子宫内膜病变也可能是引起产后出血的因素之一。

如果子宫内膜过于薄弱,出血难以停止,还会增加出血的风险。

在某些疾病状态下,如子宫内膜癌、子宫肌瘤,也会增加出血的风险。

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降低其发生率的临床分析

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降低其发生率的临床分析

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降低其发生率的临床分析郭红薇,宋麦玲(周至县人民医院,陕西西安,710400)摘要: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的预防措施。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进行分娩的产妇5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L o g i s t i c回归分析对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筛选,并提出相 应的预防措施。

结果500例产妇经容积法和称量法测定,符合产后出血标准的例数共有40例;在相关危险因素的测定过程 中发现产后出血量与产妇的年龄、宫缩乏力、分娩方式、软产道损伤、妊娘合并症、胎盘早剥、贫血状况及胎盘粘连等指标有 直接关系,经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自变量取自分析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因变量代表产后是否发生,经L o g i s t i c 回归分析表明,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宫缩乏力、胎盘前置、剖宫产、胎盘粘连,不同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户<0.05)。

结论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容易对产妇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因而需要对产后出血的相关危险 因素进行研究分析,探讨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才能有效地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改善产妇的预后效果,提高产妇的生活质 量,应在临床中积极推行。

关键词: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宫缩乏力中图分类号:R 714.46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1413(2017)05-0121-022017年2月 ■优生优育产后出血属于一种常见的产科并发症,该症状主要体现 在阴道出现大量出血。

产后出血一般发生在分娩后的24h 内,确诊标准为出血量>500 mL ,该症状发作时,容易伴随感 染及失血性休克,若不能及时进行止血,甚至会对产妇的生 命安全造成威胁[|]。

通常情况下,产后出血是由分娩过程损伤 软产道或宫缩乏力等因素引起的,唯有制定相应的预防措 施,才能减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本文对500例产后出血产 妇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产后出血护理》ppt课件

《产后出血护理》ppt课件

定期组织产后出血病例讨论和经验交 流,促进医护人员之间的学习和交流 。
对孕产妇及其家属进行产后出血相关 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孕产妇的自 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监测与评估
建立产后出血病例报告制度,对 产后出血病例进行监测和数据分 析,找出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和
薄弱环节。
对产后出血预防与控制的效果进 行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

预防感染
产后出血可能导致产妇抵抗力下降 ,容易感染。因此,应保持环境清 洁,预防感染。
心理护理
产后出血可能导致产妇出现焦虑、 恐惧等心理问题,应及时进行心理 疏导。
03
产后出血的紧急处理
出血量评估
出血量评估方法
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方法, 准确评估产后出血量,为后续处 理提供依据。
出血量与危险程度
政策与制度建设
制定产后出血预防与控制的相关 政策,明确各级医疗机构在产后 出血预防与控制中的职责和任务

建立健全产后出血预防与控制的 制度体系,包括孕产妇保健制度
、危重孕产妇救治制度等。
制定产后出血的诊疗规范和临床 路径,提高产后出血的诊疗水平
和救治成功率。
培训与教育
对医护人员进行产后出血预防与控制 知识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 平和救治能力。
产妇本身患有血液疾病或肝功能异常,导 致凝血功能受损,容易发生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的危害
产后出血可能导致产妇出现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产后出血可能导致产妇出现贫血、营养不良等长期并发症,影响产妇的康复和哺乳 。
产后出血可能导致产妇出现心理障碍,如焦虑、抑郁等,影响产妇的生活质量。
出血量越大,危险程度越高,需 要及时采取紧急措施。

产后出血原因及相关因素分析

产后出血原因及相关因素分析

操作者操作不熟 练或未严
化, 另外 还具有 脆性 增高 、 弹性 降低 、 血液黏 稠度 高 、
血 管下 陷 的缺 点 。 因此 , 对需 要 长 期 输 液 的老 年 患 者, 如果 采用 普 通 针 头 行 静 脉 输 液 穿 刺 , 功 率 较 成
低 , 需 反 复 穿 刺 , 留 时 间 短 , 造 成 患 者 的 血 管 且 保 会

1 9 ・ 8 9
护 士进 修 杂 志 2 1 年 i 00 1月 第 2 5卷 第 2 期 i
可分 为化学 性 和感染 性 两 种 , 主要 症 状 有 穿刺 部 位 血管 红 、 、 、 , 肿 热 痛 触诊 时静 脉如绳 索般 硬 、 、 滚 滑且 无 弹性 , 重者局 部针 眼处可 挤 出脓 性分 泌物 , 严 并可 伴有 发热 等全身症 状 。 因此 , 在对其 护理 过程 中 , 护 理人 员应严 格无 菌操 作 各 个 治疗 环 节 ; 择静 脉尽 选
7 例 产 后 出 血 的 病 例 进行 回顾 性 分 析 。结 果 产 后 出血 发 生 率 为 2 1 , 别 为 宫 缩 乏 力 占 6 . 5 , 盘 因 素 占 9 .7 分 8 3 胎
1.0 , 9O % 软产 道裂 伤 占 8 8 , 血 功 能 障碍 占 3 8 。结 论 影 响 产 后 出 血 的 相 关 因 素 主 要 为 妊 娠 并 发 症 及 合 .5 凝 .0 并 症 、 神 因素 、 次流 产 、 娩 史 等 。 重视 孕 期 保 健 , 强产 前 宣 教 及 计 划 生 育 宣 传 , 少 产 后 出 血 相 关 因 素 的 发 精 多 分 加 减
生 是 减 少 产 后 出 血 的关 键 。
关 键 词 产 后 出 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后出血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目的:本次主要分析产后出血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减少产妇死亡率。

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21例产后出血患者,了解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

结果:121例患者中,初产妇57例(47.11%),剖宫产77例(63.64%),子宫收缩乏力占比例57.02%、胎盘滞留占比例25.62%、阴道损伤占比例10.74%、凝血功能障碍占比例6.61%。

产妇分娩后均接受相应的预防和临床处理,并未出现因产后大出血致产妇死亡,产妇治疗后均痊愈出院。

结论:在产科中产后出血是一种很常见的产后并发症,大部分产妇因为子宫收缩乏力而导致出血,因此需要进行产后预防,减少出血现象。

标签:产后出血;原因;危险因素;临床
在产科中产后出血是一种很常见的产后并发症,胎儿分娩后在24小时之内产妇阴道出血量大于500毫升(剖腹产产妇出血量大于1000毫升),则被判定了产后出血。

在临床上,需要深入分析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并采取相关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有效控制出血量,减少产妇死亡。

本文收集了产后出血患者121例作为研究对象,详细过程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21例产后出血患者,产妇平均年龄为(31.8±2.2)岁,平均产前体重为(63.6±6.5)kg,平均孕周為(38.5±2.5)周,产后24小时平均出血量为(1256±246)ml;其中58例为经产妇,63例为初产妇;92例为剖宫产,29例为顺产。

患者经过阴道检查后,结果没有出现异常,通过对患者的失血量、症状以及病史进行评估之后,明确引发出血的原因;娩出胎儿后,患者24小时阴道出血量在1000毫升以上。

患者排除标准:不能够配合治疗者、存在有活动性心肺疾病患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

1.2分析产后出血原因
1)子宫收缩乏力。

有些患者因为自身体质较为虚弱,本身有慢性疾病史或急性疾病,潜在的疾病影响产妇子宫收缩,造成失血过多。

而有些产妇的子宫膨胀较为严重,肌纤维收缩受到影响,出现了产后羊水过多等问题。

加上产妇分娩时,精神状态较为紧绷,产妇配合度较低,容易出现大出血情况。

除此之外,麻醉和难产等原因可能会诱发子宫收缩无力,从而引起产后出血问题。

2)孕育状况。

孕育因素影响着产后出血,如果产妇出现了巨婴或是多胎妊娠,则容易引起子宫膨胀,而膨胀过大,则会造成产妇子宫纤维拉伸,如果产妇子宫纤维持续拉伸,极容易出现产后出血。

产妇如果出现了多次怀孕或有堕胎史,也会影响产妇的子宫纤维变形,十分容易出现阴道大量出血。

3)胎盘。

产后出血的关键因素中包括了胎盘,产妇胎盘滞留或者粘连,极易引起产后感染,影响产妇恢复,引起产后出血,严重患者则会出现产后大出血。

4)产妇产道裂伤以及外阴组织弹性较差。

如果产妇出现了阴道炎症、外阴发育不良、子宫收缩不强,不规范的助产操作、不当的会阴保护以及未能及时发现产妇阴道裂伤,十分容易引起产后大出血。

5)产妇凝血功能出现障碍。

产妇如果在早期出现了胎盘剥离、死胎、重度妊高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脂肪肝等问题时,产妇自身可能会存在凝血功能。

因此在分娩之前,需要提前準备足量的血,并且做好输血准备和抢救准备。

6)其他因素。

近些年来,剖宫产机率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在手术中,患者的切口部位和长度也会影响着产妇产后出血情况。

2结果
2.1分析产后出血患者类型
本次研究发现,121例产后出血产妇中,121例患者中,初产妇57例,占比例47.11%,剖宫产77例,占比例63.64%,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分析患者产后出血诱因
分析患者产后出血的诱因发现,子宫收缩乏力占比例57.02%、胎盘滞留占比例25.62%、阴道损伤占比例10.74%、凝血功能障碍占比例6.61%。

根据数据统计,则可以得知子宫收缩乏力和胎盘滞留是本文研究对象产后出血的重要因素。

2.3患者产后出血防治效果
产妇分娩后均接受相应的预防和临床处理,并未出现因产后大出血致产妇死亡,产妇治疗后均痊愈出院。

3讨论
产妇在进行正常分娩的过程中,子宫肌肉的收缩对胎盘剥离面具有较好的帮助作用,它能够发挥出有效止血的作用。

在孕期过程中,孕妇血液中的纤维蛋白会出现增多的现象,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溶解酶的活性,增加前列腺素,进而促使血小板聚集,所以孕妇在产后的胎盘剥离速度相对较快,最终能够达到止血的目的。

前置胎盘合并胎盘粘连之后,会引发宫缩乏力,通常这种类型的出血量大,出血速度快,如果不及时采用措施进行应对,患者很容易出现出血性休克的现象,因此寻找一种合适的方式对其进行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本次研究发现,121例患者中,初产妇57例(47.11%),剖宫产77例(63.64%);子宫收缩乏力占比例57.02%、胎盘滞留占比例25.62%、阴道损伤占比例10.74%、凝血功能障碍占比例6.61%。

产妇分娩后均接受相应的预防和临床处理,并未出现因产后大出血致产妇死亡,产妇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本文研究产后出血原因与刘晓静的研究结果相近。

概而言之,产后出血最主要的诱因是子宫收缩乏力,了解产后出血原因后需做好出血预防,降低产后出血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