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学复习资料

文献学复习资料
文献学复习资料

语言学概论(考试重点归纳)

语言学概论

目录 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 (3) 第二章语言的物质载体——语音 (6) 第三章语言的建筑材料——语汇 (10) 第四章语言的结构规则——语法 (13) 第五章语言的表达内容——语义 (19) 第六章语言的运用特点——语用 (22) 第七章语言的书写符号——文字 (25) 第八章语言的发展和演变 (27) 第九章语言的获得和学习 (30) 第十章语言与文学写作 (32) 第十一章语言与民族文化 (34) 第十二章语言与科学技术 (36)

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 第一节认识人类的语言 一、语言的性质和类型P49 1.只有人类才有语言P49 (1)内容更多 (2)用处更大: ①交际功能②标志功能③记录功能④思维功能⑤认知功能 (3)能够创造 2.语言和民族、国家的关系P51(简答) “语言”最初是与“民族”直接相连的,至今也是最直观和最容易识别的民族标志, 同时也是国家的标志,但是只有全面了解从古到今的“语言”、“民族”之间,“民族” 和“国家”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才能对“语言、民族、国家”三者之间做出更加符合客 观事实的结论。 3.语言的特点和类型P52(单选) (1)从历时的角度看:语言的谱系分,也叫“语言亲属关系分类。 根据各种语言在语音、语汇、语法等方面是否有共同的来源和相似性大小对语言进行分类,就是语言的谱系分类。语言的谱系分类是个层级系统,从大到小:“语系、语族、语支、语言、方言、次方言。” (2)从共时角度看:语言的形态分类也叫语言的结构类型分类。 二、语言的表现形式P54 1.语言和言语P54 言语:说话的动作和说出来或写出来的成品。 语言:说话所使用的工具,是在背后支配着人们怎么说话和听话的规则。 言语属于个人现象语言属于社会现象,是全社会约定俗成的产物。言语是语言的表现形式,语言是抽象的,言语是具象的。(单选) 2.本体和外围P55 本体知识:语言系统内部的各要素;语音、词语、语法、语义、语用。 外围知识:语言与思维、语言与文化、语言与其它技能、语言运用等。 3.口语和书面语P56(分析) 用嘴巴说出来的话,叫“口语”。 用文字写下来的话,叫“书面语”。 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 注意:一方面书面语并不是口语绝对忠实的记录。另一方面书面语也不是口语的机械复制。 第二节语言符号和语言结构 一、语言的符号性P57(论述) 符号:用甲事物表示乙事物,甲事物就是符号。形式+意义(物质实体+表达的特定意义) 语言符号:语音+意义 1.“能指”和“所指”P58(简答) 语言符号中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声音叫“能指”。

语义学笔记整理

第一章作为语言学一个分支的语义学 语义学的建立以法国学者米歇尔·布勒阿尔1897年7月出版《语义学探索》为标记。 该书1900年翻译为英文“语义学:意义科学的研究(Semantics:Studies in the Science of Meaning)”。 这本专著材料丰富,生动有趣,重点在词义的历史发展方面,兼顾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全书共三编:1,讲词义变化的定律,介绍变异、扩散、类推等概念;2,讲如何确定词义,介绍释义、比喻、多义、命名等;3,讲词类、词序、组合规则等,涉及语法意义。 除了语言学的语义学,还有逻辑学的语义学,哲学的语义学,还有心理学家对语义的研究。 a,逻辑学的语义学是对逻辑形式系统中符号解释的研究,又称“纯语义学”,对象并非自然语言的语义。 b,哲学的语义学围绕语义的本质展开涉及世界观的讨论。“语义学”或“语义哲学”又是本世纪前半叶盛行于西方的至今仍有影响的一个哲学流派的名称。 c,心理学家研究语义,主要是想了解人们在信息的发出和接收中的心理过程。 d,语言学的语义学把语义作为语言(乃至言语)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方面进行研究,研究它的性质,内部结构及其变异和发展,语义间的关系等等。 布勒阿尔的书给语义的发展以重要地位,声称研究语义的变化构成了语义学。同时它把语义限制在“词语”的意义上,主要是词义上。这两个特点一直贯穿在他以后半个多世纪的若干代表性著作里。 继布勒阿尔之后,一部有世界影响的语义学专著是两位英国学者奥格登和理查兹合写,1923年出版的《意义的意义》(The Meaning of Meaning)。这两位学者还曾共同创制了后来遭到各种非议的“基本英语”(Basic English).

参考文献汇总

【参考文献汇总(文学、翻译、语言学、英语教学、跨文化交流)【文学类】 戴维洛奇小说的艺术北京:作家出版社,1998 高奋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源与流宁波:宁波出版社,2000 侯维瑞现代英国小说史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6 胡经之,王岳川主编文艺学美学法论北京:北京出版社,1994 黄晋凯主编荒诞派戏剧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霍夫曼佛洛伊德主义与文学思想王宁译北京:三联书店,1987 拉曼塞尔顿编文学批评理论刘象愚,陈永国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霍纳韦勒克近代文学批评史(第4卷)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李维屏英美现代主义文学概观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柳鸣九编选新小说派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吕同六主编20世纪世界小说理论经典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 罗伯特斯皮勒美国文学的周期——历史评论专集王长荣译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1990 罗德霍顿美国文学思想背景房炜等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梅佛里德曼意识流,文学手法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孟湄译北京:三联书店,1995 史志康主编美国文学背景概观上海: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1998 徐葆耕西方文学心灵历史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 殷企平小说艺术管窥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5 【语言学】 奥马利第二语言习得的学习策略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1 陈保亚20 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丁言仁英语语言学纲要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1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冯翠华英语修辞大全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桂诗春,宁春言主编语言学方法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桂诗春应用语言学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侯维瑞英语语体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 胡壮麟语言学教程(修订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黄国文语篇与语言的功能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李延富主编英语语言学基本读本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 李运兴语篇翻译引论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刘润清等现代语言学名著选读(上下册)北京:测绘出版社,1988 刘润清等语言学入门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陆国强现代英语词汇学(新版)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戚雨村现代语言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秦秀白文体学概要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 孙志外国语言研究论文索引(1995—1999)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索绪尔普通语言教程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王德春语言学概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汉语方言学文献综述

汉语方言学文献综述 摘要:本文通过对历年来汉语方言学研究著作以及学术论文的文献整理,从研究方向、研究历史、研究对象、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新视角等几个方面对收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了一次系统性的归纳分类。不仅只局限传统的汉语方言学,还结合了生成语法学、语言地理学以及描写语音学等方面。同时通过对前人研究的对比,提出自己的一些新想法。 关键词汉语方言学生成语法学语言地理学地域方言 “方言”的概念最早大约出现在我国周代,就是所谓的殊方异语。在这里我们引用袁家骅提出的“方言”定义,“方言是共同语的继承或支裔,一个方言有异于其他亲属方言的某些语言特征,在历史时期往往从属与民族的统一标准”。 1.研究方向: 关于方言研究的方向,主要有以下两种说法: 在《汉语方言概要》中表示方言研究可分为三个主要方面:第一,方言本身的调查,系统地描写它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第二,方言和标准语比较。第三,把以上研究的结果,跟该语言的较古阶段比较,揭示这个语言分化和发展的过程。 李如龙则认为,汉语方言的比较研究可分为横纵两个方面:横向比较是指,就现代普通话和汉语方言做横向比较,也就是做结构系统的比较,自然包含着语音、词汇和语法的比较。这些比较,就其同的方面可以概括出现代汉语的特征,就其异的方面可以区别开各方言的特征,从而更好地展现现代汉语的共性及其方言的个性。纵向比较则是指,将方言与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情况做比较。 此外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作为描写研究的一个对象,一个方言就是一个语言单位,是全民性的,有它的语音系统、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袁家骅,1988)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汉语方言的比较往往立足于自身情况的描写,通过与共时描写和历时演变的比较来探索出方言系统中的共性以及自身的个性。 2.研究历史: 我国有关汉语方言研究的第一人,应当是两千多年前汉代的扬雄,他编纂了我国第一本汉语方言词汇比较词典--《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但可惜的是,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里,有关于汉语方言的研究往往是依附于文字学、音韵学等学科,并未获得足够的重视。 而用现代语言的学科理论、技术方法来调查研究方言更是近七十年来才开始进行的。前三十年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方言实地调查取证,以赵元任为代表的学者通过大面积的方言调查,出版了一系列有关两广、江西、云川等地的方言著作,为后人的研究积累了大批语料。到了后四十年,中国的汉语的汉语方言研究有了极大的飞跃。学者不仅延续前辈开创的方言研究的传统,还接受吸取了海外方言研究的精髓,如桥本万太郎的语言地理类型学、贺登崧的汉语方言地理学,等等。此外,新生代的学者还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引申,提出一生成语法学、生成语音学来归纳总结汉语方言特点,并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而与研究历史相关的--汉语方言学史,也是我们应多加以关注的一门学科。汉语自古就有方言的差别,但纵观中国方言史的研究,大多倾力于上古或近代,六朝唐宋方言研究则显得尤为薄弱。把汉语方言学史作为汉语言文字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来研究开始于20世纪。罗常培的《汉语方音研究小史》是汉语方言学史学科草创的标志。所以汉语方言学史的研究总体上还是很薄弱的。何耿镛先生的《汉语方言研究小史》是最早的也是迄今为止的唯一一部汉

社会语言学导论考试重点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一)定义和解释 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是联系社会各种因素对语言进行的研究,探讨语言在社会环境中的变化、功能及其使用的一般规律。 概括来说对语言的研究大致有四个角度:部研究、外部研究、比较研究、应用研究。 社会语言学属于对语言的外部研究,但并不是纯粹的外部研究。 (二)研究对象的不同界定 1.布莱特(美国)1964 (1)说话人的身份; (2)听话人的身份; (3)言语事件的社会环境; (4)社会方言的分析; (5)言语行为的社会评价; (6)语言变异的程度; (7)社会语言学的实际应用。 2.礼德(英国) (1)语言宏观社会学、语言人口统计学; (2)双语、多语、多方言研究; (3)语言规、语言发展和规化; (4)语言混合; (5)社会方言; (6)社会语言学和教学; (7)言语的人种史、语言环境; (8)语域和言语能力; (9)语言变化的社会因素; (10)语言和社会化及其传播; (11)社会语言学的方法; (12)语言体系的功能理论; (13)语言相对性; (14)话语理论; (15)人种方法论的语言学。 3.祝畹瑾《社会语言学概论》(1992) 总的来说,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对象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1)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语言状况如双语、多语或多方言状况,以及各类言语共同体使用语言的状况和特征; (2)各类语言变体的构造特点及其社会功能; (3)社会以及不同集团对各种语言或语言变体的评价和态度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效应;(4)由于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等原因以及语言接触所引起的语言变化的方式和规律;(5)交际情景与选择语码之间的关系以及语码选择与人际关系的相互作用。 4.戴庆厦《社会语言学概论》(2004) (1)社会因素(阶级、阶层、职业等)对语言结构的影响; (2)个人因素(年龄、性别、性格等)对语言的影响; (3)语言政策、双语等; (4)社会因素引起的语言关系,如语言接触、语言融合;

语用学与修辞学讲义

语用学与修辞学讲义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语用学与修辞学的概念 一、什么是语用学 Pragmatics这一术语由美国哲学家C.Morris在《符号学理论基础》(1938)一书中首次提出。如果以1977年在荷兰创刊的《语用学杂志》为标志,则语用学作为一们独立的学科迄今不过30多年的历史。 1、定义:Charles W.Morris在其《符号理论基础》中提出:语用学研究“符号与符号解释者的关系”,研究“符号与有生命的方面,即研究符号作用下出现的所有心理、生理和社会现象”。 列文森(Levinson S.C.,1983:转引自何兆熊,1989:8-9)有关语用学的几个定义: (1)“语用学是对在一种语言的结构中被语法化后被编码的语言和语境之间的关系的研究”; (2)“语用学是对所有那些未能纳入语义理论的意义侧面研究”; (3)“语用学是对语言和语境之间对于说明语言理解来说是十分根本的那些关系的研究”; (4)“语用学是对语言使用者把句子和使这些句子得以合适的语境相匹配的能力的研究”; (5)“语用学是对指示(至少是其中的一部分)、含义、前提、言语行为以及话

语结构各个侧面的研究。” (6)“语用学多要研究的是语言使用者在特定的语境中运用合适的语句的能力。”(英·列文森S。C。Levinson,Pragmatics,Cambrige University Press。1983 P。24。 再来看看其他学者对语用学的定义(何兆熊,1989:10-11): (1)“语用学是对语言行为以及实施这些行为的语境所作的研究(Stalnaker,1972)”; (2)“语用学是一种旨在描述说话人如何使用一种语言的句子达致成功交际的理论(Kempson,1975)”; (3)“语用学是对语言的使用和语言交际进行的研究(Akmajian,1979)”; (4)“语用学可以有效地定义为对话语如何在情景中取得意义的研究。”(英·利奇G。N。Leech,Principles of Pragmatics,Longman,1983。P。X。 何自然:“语用学研究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研究不同的语言交际环境下如何理解和运用语言。”(《语用学概论》第1页 金定元:“语用学就是研究语境的科学。”(《语用学——研究语境的科学》载《中国语文天地》1986年第1期。) 周礼全:“语用学是符号学的重要部分……它研究:在一个语境中,说话者如何应用话语准确地表达和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给听话者,从而达到自己的意图;它也研究:在一个语境中,听话者如何准确地了解说话者通过话语所表达和传达的思想感情及其背后的意图。”(《中国语用学思想·序》) 2、对象和内容 就语用学研究对象而言,大致出现三大主要趋势: 一是认为语用学研究说话者意义(speaker meaning),如G Leech(1983),强

语用学期末论文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语用学与英语教学课程考核 (研究报告) 题目:An analysis of Pragmatic Failure with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s 学号(准考证号):1230100054 姓名:焦凯丽 专业:英语(教法方向) 年级:2012级 学院:外国语学院 完成日期:2015年 1 月10日

Introduction The Cross-cultural Pragmatics is a relatively young linguistic branch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Linguistics and Structural Modern Linguistics. It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research of cross-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 is a common phenomenon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process. This paper focus on the analyzing of different kinds of pragmatic failures in our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t the same time, giving reflections and feedbacks on our English learning and Language teaching. Being in the rapid developed century of our human society, we should heighten the awareness of appropriating use of pragmatic language in our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语言学纲要期末复习重点整理

1、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中国、印度、希腊—罗马。 最初的语言学是是为了给遗留下来的政治、哲学、历史、宗教、文学等古典文献作注解,而不是探索语言的规律。这时候的语言学还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2、语言符号的特点 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的特点。 (1)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声音形式和意义内容的结合是任意的,二者没有必然联系。比如:粤方言中读“人”,读作[zen],新会话读作[ng? n],开平话有的读作[ng? n] 、[ngin],台山话读作[ngin],闽南话读作[n^ng],但是表达的意义是一样的。 (2)线条性指的是语言符号的能指在时间上呈线性排列。在交际过程中,语言符号只能一个跟着一个按时间顺序出现,形成延续的线性序列,绝不可能在同一时间说出两个符号。如:“庄”的语音形式就是由zh-u-a-ng四个音素依次出现而形成的。 3、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1)组合关系是指构成线性序列的语言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即两个或两个以上同一性质的结构单位(例如音位与音位、词与词等等),按照线性的顺序可以前后连接起来的横向关系。 (2)聚合关系是指同一结构内相同位置上可以互相替换的语言成分之间的纵向关系。即在语言的组合结构的某一个位置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几个具有相同作用(组合能力)的单位符号之间的关系。 (3)不仅各级语言符号处在这两种根本的关系之中,构造符号的音位和意义同

样也处于这两种关系之中。 4、语音四要素 (1)音高: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发音体(人的发音体是声带)的振动频率。音高在语言中的作用:构成声调和语调。 (2)音强:声音的强弱,取决于发音体振幅的大小。对于语音而言,就是由发音时用力的大小决定的。音强在语言中的作用:构成语调、轻重音。 (3)音长:声音的长短,取决于发音体振动持续时间的长短。音长变化在许多语言中有区别意义的作用。音长在语言中的作用:构成长短音、轻音。如英语中的pool[pu:l](水池)与pull[pul](拖、拉)。 (4)音质:一种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个性或特征。它决定于声波振动的形式。音质的不同主要与三个方面的因素有关:发音体、发音方法和共鸣器的形状有关。 5、音位、语流音变、音位变体 (1)一种语言中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是针对某种语言而言的。音位是从语音的社会属性的角度划分的单位。 (2)确立音位的原则 ①对立原则:凡是处于对立关系中并能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几个音素归纳为不同的音位。例如:在汉语普通话中:[p][p‘][t][t‘]几个音素是对立关系确立的不同的音位; ②互补原则:处于互补关系的音素不能起到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可以归纳为一个音位。例如:英语中的[p]和[p‘],汉语中的[a][A][ɑ]等 ③相似原则:但并不是处于互补关系中的音素都可以归纳为一个音位,还要考虑语音相似原则:例如:在普通话中,[t]只出现在音节的开头,[?]只出现在音节末

修辞学与有关学科的关系

修辞学与有关学科的关系 1.修辞学与语言学 语言学(linguistics)是研究语言的学科,语言的三要素分别是语音学(phonetic),词汇学(lexicology)和语法学(grammar)研究的对象。修辞学属于语言学的范畴,是语言学的一个学科。 修辞学是研究如何利用语音条件和规律构成各种不同的表达手段,进而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如头韵(),元韵(),拟声()等语音修辞手法,使得语音和谐悦耳,语意突出,增添韵律感和节奏感。 修辞学是利用词汇,词义的条件提高语言的表达力,以求达到最佳的交际效果。比如,怎样选用词语,怎样使同一概念的表现多样化。 修辞学在语法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如何调整安排句子的结构形式来充分地表达情意,取得良好的修辞效果。 2.修辞学与逻辑学 逻辑学(logic)是一门专门研究思维的科学,其根本任务就是总结人的正确思维的形式及其规律。修辞学与逻辑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了一定的逻辑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进行思维,思想条理清晰了,这就为语言的完美表达奠定了基础。 例如, 3.修辞学与美学 美学(aesthetics)是研究审美规律的学科。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社会现象,也是审美对象,语言里面客观存在着美。修辞作为语言的艺术,更是追求较高的审美价值,达到美的境界,以悦人耳目,使人获得美的享受。比如: 均衡美—— Work has a bitter root but sweet fruit. 整齐美—— I was born an American; I live an American; I shall die an American. 变化美—— The Big Bull Market was dead. Billion of dollar`s worth of profits and paper profit had disappeared.

语义学和语用学练习1

Chapter 5 Semantics Ⅰ. Decide whether ea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True or False: 1. Dialectal(方言的)synonyms(同义关系)can often be found in different regional dialects such as British English and American English but cannot be found within the variety itself, for example, within British English or American English. F 2. Sense is concerned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inguistic element and the non-linguistic world of experience, while the reference deals with the inherent meaning of the linguistic form. F 3. Linguistic forms having the same sense may have different references in different situations. T 4. In semantics, meaning of language is considered as the intrinsic and inherent relation to the physical world of experience. F 5. Contextualism is based on the presumption that one can derive meaning from or reduce meaning to observable contexts. T 6. Behaviourists attempted to define the meaning of a language form as the situation in which the speaker utters it and the response it calls forth in the hearer. T 7. The meaning of a sentence is the sum total of the meanings of all its components. F 8. Most languages have sets of lexical items similar in meaning but ranked differently according to their degree of formality. T 9. “It is hot.” is a no-place predication because it contains no argument. T 10. In grammatical analysis, the sentence is taken to be the basic unit, but in semantic analysis of a sentence, the basic unit is predication, which is the abstraction of the meaning of a sentence. T Ⅱ. Fill in each of the following blanks with one word which begins with the letter given: 11. Semantics can be defined as the study of meaning. 12. The conceptualist view holds that there is no direct link between a linguistic form and what it refers to. 13. Reference means what a linguistic form refers to in the real, physical world; it deals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inguistic element and the non-linguistic world of experience. 14. Words that are close in meaning are called synonyms. 15. When two words are identical in sound, but different in spelling and meaning, they are called homophones(同音/形异义词). 16. Relational opposites are pairs of words that exhibit the reversal of a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items. 17. Componential(指数)analysis is based upon the belief that the meaning of a word can be divided into meaning components. 18. Whether a sentence is semantically meaningful is governed by rules called selectional restrictions, which are constraints on what lexical items can go with what others. 19. An argument is a logical participant in a predication, largely identical with the nominal element(s) in a sentence. 20. According to the naming theory of meaning, the words in a lan-guage are taken to be labels of the objects they stand for. Ⅲ. There are four choices following each statement. Mark the choice that can best complete

语用学参考文献

?1] 顾曰国. 使用者话语的语言学地位综述[J]. 当代语言学. 1999 (03)?[2] 姚小平. 索绪尔语言理论的德国根源[J].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3 (03) ?[3] 许国璋. 关于索绪尔的两本书[J]. 国外语言学. 1983 (01) ?[4] 岑麒祥. 瑞士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和他的名著《普通语言学教程》[J]. 国外语言学. 1980 (01) ] 顾曰国. 使用者话语的语言学地位综述[J]. 当代语言学. 1999 (03) ?[2] 姚小平. 索绪尔语言理论的德国根源[J].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3 (03) ?[3] 许国璋. 关于索绪尔的两本书[J]. 国外语言学. 1983 (01) ?[4] 岑麒祥. 瑞士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和他的名著《普通语言学教程》[J]. 国外语言学. 1980 (01) ? ?[1] . 《语言科学》稿约[J]. 语言科学. 2003 (03) ?[2] 余光武. 当代语言科学创新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暨《语言科学》创刊十周年庆典在徐州召开[J]. 语言文字应用. 2012 (04) ?[3] 丁邦新. 祝贺《语言科学》创刊十周年[J]. 语言科学. 2012 (06) ?[4] 余光武. 当代语言科学创新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暨《语言科学》创刊十周年庆典综述[J]. 语言科学. 2012 (06) ?[5] 侯精一. 贺《语言科学》杂志创刊[J]. 语言科学. 2002 (01) ?[6] 李宇明. 面向社会需求,发展语言科学[J]. 语言科学. 2002 (01) ?[7] 孙宏开. 贺《语言科学》杂志创刊[J]. 语言科学. 2002 (01) ?[8] . 《语言科学》2005年(总第14-19期)总目录[J]. 语言科学. 2006 (01) ?[9] . 《语言科学》2006年总目录[J]. 语言科学. 2006 (06) ?[10] . 《语言科学》2007年总目录[J]. 语言科学. 2007 (06)

文献综述 完整版

文献综述 近十年白居易诗歌平淡美研究综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近十年来关于白居易的研究也是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一大趋势。主要集中在白居易的诗歌研究、散文研究、思想研究、生存哲学研究等4个方面。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关于白居易研究的著作大致有陈友琴《白居易资料汇编》(中华书局,2005年再版)、付兴竹《白居易散文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刘维,焦淑清《白居易传》(辽海出版社,2009年版)、蹇长春《白居易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等4部;研究论文达4500多篇,其中硕士学位论文余篇、博士学位论文余篇。研究领域得到很大的拓展,研究视角和方法更加多元化,研究观念也较为开放自觉。近十年来白居易研究主要的研究方向体现在白居易的诗歌研究、散文研究、思想研究、生存哲学研究等4个方面。 在白居易研究的多个方面上,成就较为突出地是关于诗歌的研究。据不完全统计,十年来关于白居易诗歌方面研究的著作有乔立智《白居易诗歌词汇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付兴林,倪超《<长恨歌>及李扬题材唐诗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张中宇《白居易<长恨歌>研究--中华文史新刊,2005年版》、胡奇光《中国古代语言艺术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等4部;研究论文达200篇,其中硕士学位论文50余篇,博士学位论文达4篇。涉及的研究范围很广泛,在研究视角与方法上呈现多样性,在观念上也比先前更为开放自觉。近十年来白居易诗歌研究的主要内容多体现在诗歌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研究、诗歌语言词汇研究、诗歌意象研究、诗歌对外翻译研究、审美研究等5个方面。在不同程度上,都取得了相应的成果,50多篇硕博学位论文对白居易诗歌的相对应之处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整体上对全面了解白居易及其诗歌做出了较大贡献,对白居易集的

胡壮麟语言学教程期末考试复习专用笔记(老师画的重点-自己整理的)

Chapter 1 Invitations to Linguistics 1.1 Why study language? 1. Language is very essential to human beings. 2. In language there are many things we should know. 3. For further understanding, we need to study language scientifically. 1.2 What is language? 1.3 Design features of language The features that define our human languages can be called design features which can distinguish human language from any animal system of communication. 1.3.1 Arbitrariness 1.3.2 Duality 1.3.3 Creativity Creativity means that language is resourceful because of its duality and its recursiveness. Recursiveness refers to the rule which can be applied repeatedly without any definite limit. The recursive nature of language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possibility of creating endless sentences. 1.3.4 Displacement 1.4 Origin of language

中文文献综述

一、研究背景: 翻译,作为一种信息转换与传播行为,在跨文化交际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意大利著名翻译学家玛提欧·利奇(Matteo Ricci,1552)作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先驱,他翻译的《几何原本》带给了当时中国许多先进的科学知识和哲学思想。瑞典汉学家,诺贝尔文学奖18位终身评委之一马悦然(GoranMalmqvist,1924)曾经说过:“没有翻译就没有世界文学。”由此可见翻译对于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翻译作为一门学科,具体可分为笔译和口译。笔译的发展历史由来已久,而口译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自上世纪50年代出现以来迅速发展。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世界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口译活动日趋频繁,在这种新形势下,口译研究的重要性也日渐凸显。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口译成为了翻译专家们的研究重点,并且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其中之一就是法国巴黎释意派理论,其核心假说“脱离语言外壳”对实战口译有着重要指导意义。与此同时,通过研究释意学派理论对于会议口译的指导意义,从而延伸至高校课堂教学,提升口译教学质量,同时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 二、研究现状及不足 释意学派理论认为,“口译是翻译的基本形式(勒代雷,1990),因而应该是翻译的首要对象。”因此,口译,尤其是会议口译,一直是国内外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之一。下面先以国外的相关研究和观点为例。西方口译研究以会议口译的研究最为系统(肖晓燕,2002),其发展过程呈现出四个明显的阶段性:20 世纪50 年代至60 年代初的初级研究阶段,20 世纪60 年代到70 年代初期的实验心理学研究阶段,20 世纪70 年代初到80 年代中期的从业人员研究阶段,20 世纪80 年代后半期开始的蓬勃发展阶段。口译研究主要围绕五大主题,即口译训练、语言问题、认知问题、质量问题和从业问题,产生了四种很有影响的研究视角,即信息处理范式、释意学派理论、口译神经生理学研究、对口译进行跨学科实证研究。代表性人物主要有杰弗、朗博、塞莱斯科维奇、勒代雷、吉尔、安德森等。西方口译研究至今为止经历了近50 年的发展,理论体系较为成熟,特点突出。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释意派理论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重要的翻译论著相继问世,研究范围也从最初的口译逐步扩展到笔译、科技翻译翻译教学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塞莱丝科维奇和勒代雷1984年合著的口译教程《释意翻译》(Interpréter pour traduire)一书(中译本:汪家荣等译,1990),用语言学、逻辑学、心理学的成就来阐述翻译的理解和表达过程,对比口笔译的异同,该派理论最新的一部论著是勒代雷的《现代翻译——释意模式》(La traductionaujourd'hui, le modèle Interpr étatif),出版于1994年。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大量关于释意以及口译理论的文献不断出版,理论体系越来越成熟。 与此同时,国内学者在口译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中国的口译研究起步晚,在中国一直是个被忽视的薄弱环节。刘和平(2005)认为,中国口译研究的发展在这十几年内也经历了四个阶段:1996 年到1998 年的初级研究阶段,是对口译现象和问题的提出;1998 年开始进入理论研究的深入阶段,从静态研究转入动态研究;2000 年以后口译研究进入跨学科实证研究阶段;2002 年进入口译质量的评估和研究方法阶段等。《中国期刊网》搜索结果显示,从1999 年1 月到2009 年11 月,博硕论文及期刊中有关口译的文章有1747篇。其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有1419 篇,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有3 篇,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有325篇。与1988——1998十年相比,口译文献增加了近12 倍。在英汉汉英口译教学、培训和测试领域,许多教授学者们,如梅德明、

语言学纲要期末考试必考重点

1、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中国、印度、希腊—罗马 2、五个阶段: 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 3、语言的功能: 社会功能、思维功能 4、怎样理解语言符号的系统系? 答: 语言系统的结构: 层级体系二层装置。下层是音位,上层语素、词、句子。运转机制: 组合关系,聚合关系。 5、语言符号的特征: 任意性、线条性 6、掌握语言需要: 抽象思维能力和发音能力 7、语言的研究: 答: 从自然属性出发: 针对所有人类语言的语音研究,属于语音学研究。从社会属性出发,针对语音在某一个具体语言的系统中起什么作用的研究,属于音系学的研究, 8、"语言的四要素:

音高、音强、音长、音质 9、音位: 答:音位是从社会功能的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它是特定的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音位变体答: 同属于一个音位的不同音素就叫做“音位变体”。音位变体又可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条件变体是指出现的语音环境各不相同而又同属一个音位的两个或几个音素。自由变体是指可以在同一语音环境里出现而又不能区别意义的两个或几个音素。 1 0、"语法规则的表现形式: 组合规则、聚合规则 11、"语法单位的四级单位: 语素、词、词组、句子 12、"词缀与词根的位置关系: 答: 前缀: 粘附在词根前面的词缀。后缀: 粘附在词根后面的词缀。中缀: 插入词根中的词缀。例如: 第一中的“第“小刀子中的子 13、"组合的递归性和开放性?(简答题)

答: “递归”指的是相同的规则可以在一个结构里重复使用。语言中句子的格式和长度各不相同,而且抽象也不能使新的规则不断地衍生,这样就需要让一种规则多次起作用。语法规则实际上就是一种有限手段可以重复使用的规则。语法规则的这种递归性质,使它成为一种简明的规则,帮助人们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时举一反三,以繁驭简。 1 4、"形态的定义? 答: 在有些语言中,词与词组合是形式要发生变化。同一个词与不同的词组合就有不同的变化。这些变化形成一个聚合。叫做形态。 1 5、"语法范畴概念?包括(性、数) 答: 根据某些语法意义的共同内容,把语法意义概括为几个基本类别,这种语法意义的类就叫做“语法范畴”。语法范畴可以分为“词法范畴”和“句法范畴”两大类。主要由词的变化形式表示的语法意义就属于词法范畴。词法范畴又分为“体词属性范畴”和“谓词属性范畴”两类。常见的体词属性范畴有: (1)性; (2)数; (3)格; (4)有定和无定。常见的谓词属性范畴有: (1)时; (2)体;

语义学和语用学的区别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As a branch of linguistics, semantics can be simply defined as the study of linguistic meaning, which studies literal, structural or lexical meaning conveyed by words, phrases and sentences. What we concerned with is the denotation of the word, name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ords , phrases and sentences not the possible connotations. It is context independent, de-contextualized.and it deals with what is said. while pragmatics is a study which can be defined as the analysis of meaning in a particular context, which studies non-literal, implicit meaning. It deals with the relations between language and context that are basic to language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 is context dependent, contextualized. What we concerned is what is communicated by a speaker and interpreted by a listener. Through the definition of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we can see that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both concern the meaning of language. But they research the different sides of language, and they have different study methods. The study objects of semantics is words, phrases and sentences, what we need to know is their meaning, sense , reference and presupposes. Different words may have the same or similar meaning, the same one word may have more than one meaning. And one word may belong to another word. So we can conclude the words to these relations, Such as synonymy, polysemy, homonymy,hyponymy and antonymy. And when we talk about the sense relations between sentences ,we may think of presupposes. Whether it is right under the presupposes. All those are semantics. It would not change with th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