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当前收入分配中的公平和效率问题研究

合集下载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关于完善职工收入分配制度、规范职工收入分配秩序问题的调查和研究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关于完善职工收入分配制度、规范职工收入分配秩序问题的调查和研究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关于完善职工收入分配制度、规范职工收入分配秩序问题的调查和研究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收入分配的体制和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基本确立。

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初步形成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得到很大改善,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但也应该看到,当前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一些行业收入水平过高,分配秩序比较混乱。

虽然在改革发展的进程中,社会成员之间存在一定的收入差距难以避免,可是,如果收入差距过于悬殊而又长期得不到解决,就不仅会挫伤人们全面奔小康的积极性,减弱人们拥护和参与改革开放的热情,而且会影响社会安定团结。

这显然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

公平则心顺,心顺则和谐。

收入分配是关系社会公平能否实现的重要问题,建立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

事实上,为了让全体人民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近年来国家采取了诸多政策。

通过实施“三减免、三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促进了农民增收,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

多次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积极落实优抚对象生活、医疗待遇政策,基本实现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应保尽保,大力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完善了最低工资制度,提高了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城镇低收入人员的基本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

在收入分配上实现社会公平是一项长期性任务,需要通过建立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在公平与效率之间寻找一个恰当的平衡点。

为此,应当多管齐下,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使全体人民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通过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进一步理顺分配关系,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国开 西方经济学 形考二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应如何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处理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

国开 西方经济学 形考二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应如何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处理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

形考任务2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应如何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处理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1.什么是效率和公平?洛伦兹曲线的弯曲程度反映分配的不平等程度,洛伦兹曲线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反之,洛伦兹曲线弯曲程度越小,收入分配越平等。

2.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的含义如果任一人口的百分比均等于其收入的百分比,即人口累计百分比等于收入累计百分比,这时洛伦兹曲线为正方形对角线,这是完全平等的收入分配。

如果所有收入都集中在一个人手中,其余人口一无所有,显然,这时洛伦兹曲线为图中对角线下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这是完全不平等的收入分配。

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统计学家基尼根据洛伦兹曲线提出的一个衡量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指标。

当A等于零时,基尼系数为零,表明收入分配处于绝对平均状态,当B等于零时,基尼系数为1,表明收入分配处于绝对不平均状态。

实际基尼系数总是在零和1之间,其数值越小,表明收入分配越平均;反之,则越不平均。

经济学家根据一些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认为吉尼系数高低同经济发展的水平相关。

3.简述我国收入分配的实际情况(城乡、居民、地区、行业等),分析产生分配不公的原因。

经济发展阶段及经济结构的影响在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程度不同的收入分配不平等,市场经济社会中这一问题更突出。

各个社会引起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原因既有共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收入分配差距拉大,既有社会原因,又有个人原因,对不同社会,不同阶层人的收入差别及原因要进行具体分析。

(1)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状况与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相关。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的研究,一个社会收入分配状况变动的规律是,在经济开始发展时,收入分配不平等随经济发展而加剧,只有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收入分配才会随经济发展而较为平等,他根据一些国家的资料作出了反映这种收入分配变动规律的库兹涅茨曲线。

(2)收入分配不平等的个人原因。

包括个人的能力、个人的勤奋程度、个人的机遇不同等。

(3)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社会原因。

收入分配中效率与公平的动态平衡

收入分配中效率与公平的动态平衡

┃魅力中国下┃d e p th re a d s ┃深读┃理论研究┃一、我国分配制度改革中公平与效率的博弈过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改革的不同阶段,分配理论中的“效率与公平观”得到不断的突破与创新,使社会经济的活力与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日益激发。

我国在收入分配领域里的“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政策取向,经历了以下四个历史阶段:(一)1978年-1993年,破除平均主义,从“公平优先”向“效率优先”过渡改革初期,收入分配制度还很不完善,平均主义尚未消除,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又出现了分配不公。

在此背景下,主要的工作是改变广大人民的传统观念,明确“公平分配不等于平均分配”,并渐渐向“效率优先”的分配原则过渡,以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

中共十四大提出“兼顾效率与公平”,使分配制度从80年代初的“公平优先”渐渐向“效率优先”转变,为进一步的经济改革创造政策条件。

(二)从十四届三中全会到2002年,“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从十四届三中全会的首次提出,到十六届五中全会的最终退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一原则在我国分配理论与实践中占统治地位达12年之久。

事实证明,它曾极大地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又因为它向效率优先的倾斜及对公平的忽略,直接间接地导致收入差距的非正常扩大,影响了社会稳定。

(三)从“十六大”到2007年,从“效率优先”向“注重公平”过渡随着我国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现象的日益严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也受到质疑,如何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十六大”的召开,虽然仍保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提法,但同时指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次分配注重公平”,迈出了收入分配制度从“效率优先”向“注重公平”改革的第一步。

此后,在短短的几年间,原本严重倾向效率的天平渐渐向公平一侧摆动。

到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我党逐步发展了对公平原则的认识,对继续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有关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研究

有关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研究
有关我国收入分配制度 的研 究
赵 精
( 河北 民族师范学 院 河北 承 德
07 O 6 0 0)

要 : 当前 我 国收入 分 配 制度 中存在 的最 大 的问 题就 是 收入 差距 过 大 ,原 因就 在 于 收入 分 配体 制 不 完善 。本 文 回顾 了建 国 以来 我
国收 入分 配制 度 的 改革 历 程 ,找 出 了改 革 过 程 中存 在 的 问题 ,并提 出 了完善 我 国 收入 分 配 制度 的政 策建 议 。 关键 词 :收入 分配 制度 初 次分 配 再分配

I 7 年 ,十 一届三 中全 会开 启 了我 国对 内改革 、对 外 开放 的 98
进 程 。由于 收入 分 配制 度直 接关 系 到广 大人 民的切 身 利 益 ,直接 关 系到 广大 人 民的 生产 积极 性 ,因此我 国济体 制 改革 以 收入 分 配 体制 作 为整 个改 革 的切 入点 。改革 的重 点是 克 服原 有 收入 分 配体 制 中存 在 的严 重 的平 均 主义 倾 向 ,激发 广大 人 民群 众 的生 产 积极 性 。x 4平 提 出 :“ 经济政 策上 ,我认 为要允许 一部 分地 区 、一 l,  ̄ 在 部分 企业 、一 部分 工 人农 民 ,由于 辛 勤努 力成 绩 大 而收 入先 多一
耍重 视财 务 预算 ,要 把执 行 财务 预 算 制度 贯穿 于 企业 日常工 作 的全 过程 ;财 务预 算要 因地 制 宜 ,制定 要 符合 企业 的战 略规 划 要求 ,只有财 务 预算 执行 有力 度 了 。才能 真 正 为提 升企 业 经济 效
益发 挥作 用 。具 体 措施 : ( 1)强化 财务 预 算 制度 的 严肃 性 财 务 预 算 一 经 批 复 下 达 ,各 预算 执 行 单 位 必 须 认 真 组 织 实 施 ,并 将财 务 预算 指标 层层 分 解 ,从 横向 和纵 向 落实 到 内部 各 部 门 、各 单位 、各 环节 和 各 岗位 ,形成 全方 位 的 财务 预算 执 行责 任 体系。 ( 2)建 立 财务 预算 考 核 机制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及对策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及对策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及对策作者:李俊峰李敏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1年第3期●李俊峰李敏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的居民收入差距迅速扩大,已成为当前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收入分配状况的恶化给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安定都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造成收入分配问题的原因有很多种,既有政策性的因素,又有制度性、历史性的因素。

为了我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政府要加强调节和治理力度,要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把收入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一、收入分配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个体收入问题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个人收入与之前相比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也越来越大。

据统计,近年来我国拥有100万元资产的人已经超过100万人。

目前我国年收入在3万元以上者有430万人,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者达100万人。

1993年占全国人口2010的高收入者的储蓄,约占全国城乡居民个人储蓄总额的30%,与此同时,很多经济效益不好的企业职工拿不全甚至拿不到工资,生活困难。

广大农村尚有6 500万人未能解决温饱问题。

基尼系数是衡量一家收入分配差距的一个重要指标,我国的基尼系数在改革开放初期有下降的趋势,但在1985年之后,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

到2007年,基尼系数已经高达0.49。

(二)城乡收入问题近年来,我国的城镇居民收入和农村居民收入都有了很大提高,但同时也应该看到,二者之间的收入差距却变得越来越大。

城乡收入差距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联合国的一份报告指出,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个人收入差异中份额最大的就是城乡之间的差异。

在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虽然有差距,但由于国家对城镇居民工资的计划管理,城乡收入差距的问题看似并不突出。

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人,城乡收入差距越来越大。

基于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欠发达地区收入分配问题及对策研究—以贵州省兴仁县为例

基于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欠发达地区收入分配问题及对策研究—以贵州省兴仁县为例
b t e n e ce c n a r e s fu d t a h su s e itd i n ed v l p d r go s i c me d s i u in e a o・ ew e f i n y a d f n s o n h tt e is e x se n u d r e eo e in n o i rb t s a f l i i e t o r s lws i et g o e r s e t n o a o ,w d rn f t i ni i c me g p,p b i e e u d te i c me o s e t b a c ‘w【 ,t e u b ・ i h e d l a u l r v n e a n o f i ns o a n e c n h e r d f l d o h h n a l a c d u t fe o o c go t d i c me g o t .T ee s y a e i g e u t fGu z o r v n e a n e a n e w h o c n mi r w h a n o r w h n h s a stk s X n r n Co n y o ih u P o i c s a x m— p e fra a y i ,a e u  ̄ a e c n e t n o p y n q a t n o o b t f ce c n ar e s’a d i o l ss s w l a p tf n s o d h r t o c p i f“ a i g e u a t t n t o h e in y a d f i s ’ n o l ei i n ma ef re sp n i l sa n t u i n lz d s l t n k a n s r c p e a i s t t aie ou i . i i n i o o

收入分配的效率与公平问题刍议

收入分配的效率与公平问题刍议
“ 兼顾 效率 与 公平 ” ,继 之 19 93年 党 的 十 四届 三 中全 会、
19 年党的十五大进一 步具 体化为 : “ 率 优先 、兼 顾公 97 效 平” 。近 两年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 ,社会上出现 了是否继续坚持效 率优 先的争论 。党 的十六 大为 这场 争论 作 了一个总结 ,再 次明 确指 出 : “ 持效率 优先 、兼顾 公 坚 平 ,既要提倡奉献 精神 ,又 要落 实分配政 策 ,既 要反 对平 均主义 ,又要 防止收入 悬殊 ” 。这表明 ,坚持效率优先 、兼 顾公平的原则 , 是我 国长期坚持 的一项基本政策 。 将 在社会主义市 场经 济 中,按 劳 分 配和 其 他 分 配方 式 ,
s HENG . i Fu b n
( eea A mnsai f utm fh epe eul f hn , e ig10 3 G nrl d iirtno s so ePol’R pbi o ia B in 070,C i ) t o C o t S c C j hn a
关键 词 :收入分配;效率;公平
中图分类号 : 1 . F2 7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1 4 45(06 5 5. 0 - 6 2 )0. 40 05 o 0 4
On t e Ef ce c n u t b e e so n o e h f in y a d Eq ia ln s fI c m i
盛甫斌
Ab ta t T eeaealt n e sn befcosi h n s it b t n,e p cal ewe nae ,ct n sr c : h r r rao a l a tr nC ieeds iui ou r o s e il b t e ra i a d y y c u t ,df rn oo y n e df rn eo o s c a d o esa . I e q et n o n o s o nr y iee t ln ,a d t iee c fd met n v re s ft u s o fic me i t f c h i h i n o v d,iwi f c eh at e eo me t f hn s c n my t sab scme o f e l igp oi s le t l a e t e l d v lp n ieee o o .I i ai t d o ai n r r y l h t h oC h r z i t

论国民收入分配中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论国民收入分配中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本、 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 回答了“ 初次分配和再
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 的关系, 分配更加注 再
重公平 ” 的原则 , 是对 当前 我 国收入分 配理论 做 出 的 新概括 。
引起资源配置的失调和经济运行机制的混乱, 从而
二、 中央关于公平与效率关系不 同提法 的演化过程
公平与效率 的关系, 存在于经济社会生活的各 个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根据改革的推进和经 济社会发展的不 同阶段多次改变提法 。一是以公平 为基础同时兼顾效率(92 97年 ) 18 ~18 。党 的十二 大报告提出建设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以稳定和完
济是一种刺激、 鼓励人们提高效率的制度 , 只有牺牲 公平这一现代文明的价值观念 , 才能换来效率 , 公平
与效率不可兼得。他指出“ 在有些时候 , 为了效率就 要放弃一些平等 , 另一些时候 , 为了平等 , 必须牺牲

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任务的农村改革进一
步深入 , 以城市 为重 点 的经 济 体制 改 革 由试 点 发展
些效率” 。他认为在生产领域应以效率为先 , 只有
这样才能增加社会财富 , 为平等 的分配提供物质前 提。在分配领域则应该 贯彻公平原则 , 用政府的福 利政策去缓解收入的不平等 。 J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 存在于经济生活的各个方
面 , 国理论界 对效 率 与 公平 关 系 的理解 主 要有 以 我 下几种 。一是 对 立 统一 , 相辅 相 成论 。认 为 公平 与
经济学 。

西安财经学 院学报
下, 收入分配制度也是不同的。收入分配的悬殊 , 必 然引起人们之间的利益 冲突, 不利于经济的长期稳 定增长… 。因此福 利经济学派和新剑桥学派都主 1 张“ 公平优先”主张用收入均等化的分配政策来促 , 进经济增长。美国经济学家阿瑟 ・ 奥肯认为 , 市场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当前收入分配中的公平和效率问题研究 河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当前收入分配中的公平和

效率问题研究姓名蔡晓辉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教师张国富康建利20080601河南农业人学坝学位论文两要收入分配中的公平和效率的关系问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人理论和现实问题。本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梳理了以往不同学派的公平效率观。认为公平和效率都是多层次、多角度的复合概念都可以从时间维度、空间维度上进行分析并且公平、效率呈现出立体多样的排列组合。公平和效率的关系是历史的它们在本质上是统一的统一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它们的统一性表现在公平是效率的前提和保证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和条件对立性表现在既不能以效率限制或牺牲公平也不能以公平限制或牺牲效率。我们应当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实现公平和效率的统一。对公平和效率进行定量研究时分别用基尼系数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为衡量指标分析了二者从到年变动状态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呈相关关系。实现公平和效率相统一的措施主要有大力发展生产力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公平效率观完善法制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市场体系加强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劳动力市场打破行业垄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等发挥国家的调节作用完善公平的社会机制遏制收入差距过大促进社会公平完善公共财政制度加强税收 调节作用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实现劳资并重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努力实现教育机会公平为劳动者创造充分的就业位置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加大第三方力量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关键词公平效率收入分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河南农业人学硕士学位论文’—’河南农业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使用授权及知识产权归属承诺书学位论我国当前收入分配中的学位文题目公平和效率问题研究级别硕士学生学科马克思主义与导师张国富教授姓名蔡晓辉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姓名康建利副教授学位论文否如需保密解密时间年月日是否保密独创性声明本人呈交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括为获得河南农业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指导教师对此进行了审定。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特此声明。研究生躲李蚴新签名红膨日噼月旧日期班释月日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及知识产权归属承诺本人完全了解河南农业大学关于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生必须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提交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并提供目录检索和阅览服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本 人同意河南农业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本人完全了解《河南农业大学知识产权保护办法》的有关规定在毕业离丌河南农业大学后就在校期问从事的科研工作发表的所有论文第一署名单位为河南农业大学试验材料、原始数据。申报黼等知识产权均归河南农业大学所有否则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注保密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于本寝麟一拦‘葛疋研究生签谚凌帮导师签名强枣系妻摹黟毒签枷黼同期删幻阳嗍游∥月丽期球‘月懒南农业人学颁学位论义引言命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命题的提出公平与效率作为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所追求的双重价值目标它们冈此也成为经济学、哲学、社会学、伦理学等一切社会科学的基本命题。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可以说就有了公平与效率问题。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既离不开公平也离不开效率。没有公平的发展将导致社会混乱两极分化社会弱势群体必然采取北正常手段获取社会资源必然破坏效率的发展同样只有公平没有效率的社会发展状态仍然是不可想象的。所不同的是不同国家或不同时期对二者的关系以及对二者权重的理解和采取的相戍政策不尽相同。西方经济学对公平与效率的研究比较早也比较深入。但是西方学者没有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出发来研究这一问题所以他们不可能得出比较正确的结论。况且他们的研究思维仅拘囿于“市场——政府”关系中不能从社会经济运行的总过程来 研究。在当代我国同样面临着公平与效率的问题。比如我国在转型过程中的城乡差距过大东西差距过大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等问题都与公平和效率关系有关。正如当代美国著名学者阿瑟・奥肯所说“平等与效率的抉择……是最大的社会经济抉择而且在社会改革的各个方面困扰着我们。我们无法在保留市场经济这块蛋糕的同时又平等的分享它。”∞基于以上分析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下进一步思考和探索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无疑具有重人的意义。研究的意义一澄清人们对公平、效率及其关系认识上的某些误区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你踏入同一条河但流过的却是不同的水。”圆在科学研究中一个“千古命题”因特定背景特定条件和特殊问题的提出赋予了不同时期该项研究完全不同的新鲜内容、特征及其价值。正是在这种循环往复的猜想与反驳伪证与证实研究中科学的知识得以不断的增长。爸对公平与效率问题的研究亦是如此。面对公平与效率这一基本的社会经济问题国内外不同的学者纷纷从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基本理论出发来研究这一问题形成了不同的学派观点和政策并且对这一问题所进行的争论越来越激烈。冈此在新的历史环境下对公平与效率进行新的思考有利丁澄清人们的认识修正人们在认识上的误区。甚至亦希望某些观点在学术界能起剑“抛砖引玉”的作用为学术界更好的解决公平与效率问题提供新启发、新思维。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 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①阿瑟・奥肯《、等效半重人的抉择》夏…版朴北京年。②米歇克・沃尔德罗普并陈玲辛《复杂——诞生十秩序‘混乩边缘的科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海年③牟萍《转型期分配制度的变辽》经济科学…版十北京年河南农业人学硕学位论义思、恩格斯对二者的关系虽没有直接的表述但对这一问题的基本观点可以从他们的著作中看出来。他们揭示了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实质阐述了在朱来共产主义社会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基本形式。列宁、斯人林、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都从各自所处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环境出发对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探索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公平与效率的基本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研究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有利丁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对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再思考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重大问题的前提当前我国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是由多方面的原冈造成的但最根本要从体制上找。一随着改革的深入我们党根据新的社会情况不断调整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党的十三大提出“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丰十会公平”党的十四人调整为“兼顾公平与效率”十四届三中全会修改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十六火在肯定这一原则的同时义强调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 节职能调节差距过人的收入。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在党的十七大以前一个时期内除了十四大提出“兼顾公平与效率”之外都体现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与这些原则相对应的政策是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的具体分析见下文。但是我们在执行这些政策时一方面往往高度重视效率另一方面又忽视或轻视公平最终公平与效率在发展中的矛盾日益严重。一方面是我国生产力的巨人发展综合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另一方面忽视公平导致的问题也显示出来并且日益严重。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要“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先富起来的人和地区带动后富最后达到共同富裕”。但从实践来看前者效果明显后者效果并不理想。这就产生了一些问题如何促使先富起米的人或地区带动后富促使先富和共富真正协调起来政府在这一过程中应起剑什么样的作用这一系列问题的实质是如何通过公平促进效率以达到二者的均衡发展。就整个社会经济生活领域而言所出现的一些问题都可以门结到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上来。冈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公平与效率关系的重新思考是我国住改革和发展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对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再思考有助于我们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廿纪年代末苏联和东欧社会土义国家的解体是社会土义返动中社会制度建立以米最严重的挫折也是上个世纪末震撼 世界的最重人的事。苏尔巨变的原冈是多方面的但我们认为最根本的原冈是苏联的积弊太深主要表现为“过左的急丁求成的路线使生产关系超前丁生产力发展水平过甲建立的僵化的社会主义公有制阻碍了卒十会生产力①荔放《科学十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北京中田人民人学…版十』南农业人学硕卜学位论义的发展。”①苏联的这种状况同我国建国后一段时期探索公平与效率关系的社会特征完全相似其基本特征都是低效率和平均主义分配方式并存。从这一点来看苏联没有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正是导致其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在改革开放中逐步放弃了苏联的模式。修正了它的错误积极对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进行了探索取得了改革的巨大的成就。当今世界出现了经济全球化和市场一体化的趋势。经济全球化必然造成贫富筹距拉人和地区发展的不平衡。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跨出一国国界在世界范围内流动。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中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仍占优势欠发达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仍占劣势。资本主义国家必然加紧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同化、西化。面对这种状况社会主义国家一方面要敢于迎接挑战一方面要不失时机的通过改革促进自身的发展。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一条主要经验就是各国共产党人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努力探索反映时代特点适合本国国情和具体历史条件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圆中国是世界上最人的丰十会主义国家。中国有责任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