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训练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专项训练试题与答案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专项训练试题与答案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专项训练试题与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刘宠,字祖荣,东莱牟平人。

宠少受父业,以明经举孝廉,除东平陵令,以仁惠为民所爱。

母疾,弃官去。

百姓将送塞道,车不得进,乃轻服遁归。

后四迁为豫章太守,又三迁会稽太守。

山民愿朴,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颇为官吏所扰。

宠简除烦苛,禁察非法,郡中大化。

征为将作大匠。

山阴县有五六老叟,龙眉皓发,自若邪山谷间出,人赍百钱以送宠。

宠劳之曰:“父老何自苦?”对曰:“山谷鄙生,未尝识郡朝。

它守时吏发求民间,至夜不绝,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

自明府下车以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

年老遭值圣明,今闻当见弃去,故自己奉送。

”宠曰:“吾政何能及公言邪?勤苦父老!”为人选一大钱受之。

(1)山民愿朴,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颇为官吏所扰。

译文:(2)它守时吏发求民间,至夜不绝,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

译文:(3)宠曰:“吾政何能及公言邪?勤苦父老!”译文:参考答案:(1)(会稽这个地方)山里的老百姓质朴敦厚,有的竟然从小到老都没有进过集市城镇,(他们)被官吏侵扰得很是(厉害)。

(“山民愿朴”前省略“会稽这个地方”,“颇为官吏所扰”前省略主语“他们”,且是“为……所……”的被动句,需要翻译成带“被”的语句)(2)别的太守在任时,派官吏到民间搜求财物,到夜里仍不停止,有时(扰得)狗叫一整夜,百姓也不得安宁。

(“发求”,委派官吏搜求;“绝”,停止;“或”,有时;“竟夕”,一整夜)(3)刘宠说:“我的政绩哪里能比得上您说的那样(好)呢?使父老们受苦受累了!”(“及”译为“比得上”,“勤苦”是偏义复词,偏在“苦”,且是使动用法,译为“使……辛苦”)参考译文:刘宠字祖荣,是东莱郡牟平县人。

刘宠年轻时随父亲学习,因精通经学被荐举为孝廉,授东平陵县令,因为仁爱惠民被吏民爱戴。

母亲患病,他弃官回家。

百姓送他,连道路也堵塞了,车子不能前进,于是他穿着便服悄悄地离开。

文言文(短文)翻译训练

文言文(短文)翻译训练

旻的马后退,弓、箭都坠落地上,几乎 【注释】①薄:草木丛生的地方。 不能幸免。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
同的一项是( C )
A.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 B.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 剑阁峥嵘而崔嵬 吾尝终日而思矣 D. 以手抚膺坐长叹 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19、下列各句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C
( ) A.五亩之宅 B.王道之始也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鸡豚狗彘之畜 解析:C项的“之”是代词,代这种情况。其 他三项中的“之”为助词。
10、上①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 差②。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 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 汉高祖刘邦曾经随便地同韩信谈论将领们 “于公何如?”曰:“如臣,多多而益 的才能,认为他们各有高下。 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 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 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注释】①上:指刘邦。②差:等级, “陛下不善于带兵,却善于统率将领,这 此处指高低。 就是我被陛下捉住的原因。”
为什么不让你的百姓挨饿而空出这块地,来 【注释】①畋猎:打猎。 准备让我们天子纵马奔驰呢?你有罪当死!
2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D ) A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 水 B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 也 C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②非蛇鳝之穴无 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D①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②吾尝终日而思矣
裴旻射虎
6、北平多虎,旻善射,尝一日毙虎三十有一, 因憩山下,四顾自若。有一老父至曰:“此皆彪 也,似虎而非。将军若遇真虎,无能为也。”旻 曰:“真虎安在乎?”老父曰:“自此而北三十 这些都是彪 , 像虎其实不是。将军要是遇 里,往往有之。”旻跃马而往,次丛薄①中,果 到真虎,不可能有这般作为。 有真虎腾出,状小而势猛,据地一吼,山石震裂。 旻马辟易,弓矢皆坠,殆不得免。自此惭愧,不 复射虎。

文言小语段翻译练习(附答案)

文言小语段翻译练习(附答案)

文言文翻译讲练文言文翻译的要求翻译文言文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

信:指译文要准确无误,要忠实于原文意思。

达:指译文要通顺畅达,要合乎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

雅:指译文要优美自然,能译出原文的语言风格和艺术水准来。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和技巧文言文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翻译的方法,大致可总结为“对”、“换”、“留”、“删”、“补”、“调”六个字。

“对”,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

如: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北门的钥匙。

“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

如上句中的:使─让;其─他们的;管─钥匙。

再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句中的“兵”、“利”、“战”、“善”、“赂”、“秦”等均为单音词,翻译时可分别改换为现代汉语双音词:兵器、锋利、作战、得法、贿赂、秦国。

“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

如:永州之野产异蛇,[ ]黑质而白章,[ ]触草木,[ ]尽死。

(《捕蛇者说》)这一句中有几处省略,第一处翻译时不必补出,第二、三处则必须补上“那蛇”“草木”,否则就不连贯,甚至会产生歧义。

有的还要补出相应的关联词,使句意关系更加显豁、畅达。

另如:今日顺从,明日富贵矣。

(1998年高考第21题)译文:(如果)您今日顺从了,(那么)明日就可以享受富贵了。

“删”,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没有实在意义,或为语气助词、或表停顿、或是凑足音节、或起连接作用,在翻译时就可以删去,而不必硬译。

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说》)可译成: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专有名词。

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等,均不必翻译,原样保留。

上例中的“人”、“我”、“北门”就是这样。

“调”,就是调整语序。

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在翻译时就要把这些倒置的成分调整过来,否则就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

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文言文典型句子翻译训练

文言文典型句子翻译训练

【原文】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1.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并且时常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品德高尚的人吗?”2.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3. 通过温习旧知识来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4. 学习但不思考就会陷入迷茫,思考但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5. 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原文】6.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8.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9.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翻译】6. 知道的人不如喜欢的人,喜欢的人不如乐于其中的人。

7. 人不是生来就知道一切的,谁能没有疑惑呢?8. 自己想要立足,也要帮助别人立足;自己想要通达,也要帮助别人通达。

9.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10. 不担心财富少,而担心财富分配不均;不担心贫穷,而担心生活不安定。

【原文】1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3.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1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5.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翻译】11. 前方的道路漫长而又遥远,我将努力上下寻求答案。

12. 知道的人不如喜欢的人,喜欢的人不如乐于其中的人。

13. 学习了知识并且时常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14.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15. 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文言文精短翻译练习(精选21篇)

文言文精短翻译练习(精选21篇)

文言文精短翻译练习(精选21篇)文言文精短翻译练习(精选21篇)文言文精短翻译练习 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原文: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译文:陈胜年轻时,曾经被雇佣给人耕田种地,有一次,耕作中他忽然停下手来,走到田垄上,烦恼忿恨了许久,对伙伴们说:要是谁将来富贵了,彼此都不要忘掉。

伙伴们笑着应声问道:你是被雇佣来耕田的,哪里来的`富贵呢?陈胜叹息道:唉,燕雀怎能知道天鹅的志向呢?文言文精短翻译练习 2陈蕃愿扫除天下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文言文精短翻译练习 3陆游筑书巢原文: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

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

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耶!乃引客就观之。

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翻译:我的屋子里,有的书堆在木箱上,有的`书陈列在前面,有的书放在床上,抬头低头,四周环顾,没有不是书的。

我的饮食起居,生病呻吟,感到悲伤,忧愁,愤怒,感叹,不曾不与书在一起的。

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子女不相见,而刮风,下雨,打雷,落冰雹等(天气)变化,也不知道。

偶尔想要站起来,但杂乱的书围绕着我,好像积着的枯树枝,有时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于是就自己笑自己说:这不是我说的鸟窝吗?于是邀请客人走近看。

文言文翻译训练题答案

文言文翻译训练题答案

文言文翻译训练题答案[参考答案]1、⑴离出现这样景色的时间已经不远了,您或许能跟从我游赏吧?⑵不是您这样聪明而又清高美好(清远妙悟)的人,我怎能用这种不要紧的事情邀请您?然而这其中有很深的意趣啊!2、⑴如果有能使它伸直的人,就会不以秦国、楚国的道路为远(而去向他求治),因为手指不如别人。

⑵手指不如别人,就知道厌恶它;内心(思想)不如别人,却不知道厌恶,这就是不知道同类事物的主次轻重。

3、⑴他的儿子为这件事担忧,对他的父亲说:“为什么不赶走猫呢?”(2)事情不想你所了解的那样。

(3)这不是因为鸡而感到困苦吧?⑵断句: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翻译:没有鸡,只不过不吃鸡罢了,离挨饿受冻还很远,为什么要把那猫赶走呢?3、⑴他的儿子为这件事担忧,对他的父亲说:“为什么不赶走猫呢?”(2)事情不想你所了解的那样。

(3)这不是因为鸡而感到困苦吧?⑵断句: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翻译:没有鸡,只不过不吃鸡罢了,离挨饿受冻还很远,为什么要把那猫赶走呢?4、⑴这次(今日)将军反而让我们背水列阵,说“打垮了赵军相聚进餐”,我等并不信服。

⑵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如果给他们留有生路,就都逃跑了,难道还能用他们(取胜)吗!5、绮乌封人跪而食之/甚敬/封人因窃谓仲曰/适幸及齐不死而用齐/将何以报我/曰/如子之言/我且贤之用能之使/此吾所以报之也封人怨之。

译文:绮乌管理疆界的人跪着给他喂饭,非常恭敬,那人趁机偷偷地对管仲说:“如果侥幸到了齐国不被处死反而被齐重用,你将拿什么来报答我?”管仲说:“果真像你说的那样,我将任用贤能的人,使用有才能的人,这就是我报答你的方式。

”6、⑴要是这样,就把我的脑袋拿去吧!⑵(我)只怕您防卫不严,还有陆续派来的人,所以来通知您一声。

⑶(张魏公)问他的姓名,(刺客,或他)低着头不出声,撩衣一跃上房,瓦片没一点响动。

7、(1)如果不能做到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不能有明确的志向,如果没有一种宁静的心态,就不能达到一种高远的目标。

高三年级文言文语段翻译训练(含解析)

高三年级文言文语段翻译训练(含解析)

道光二十六年某月,随州李君年八十四,考终于里 第.其兄之子户部主事树人,闻赴京师,将去官持丧.余 往吊,〔树人泣曰:"叔父葬有日,既埋石幽宫〔坟墓, 维墓道当别立碣,将揭其行义以视来者,敬以属先生." 则为余缕述一一,甚详.嘉庆初,川楚教匪蜂起,汉沔荆 襄蹂躏殆遍.随州之西有澴潭者,巨镇也.贼将大掠而 窟之.君戒镇家出一人,负薪一束,执长竿笼一炬,临水 雁列.竟夕焚薪,火光亘六七里,贼不敢渡,随以不陷.近 村有田,久没于水,吏责赋于比邻,民绝苦之.君遍哀诸 司,乞蠲无田之赋,竟以得请.李氏世居随州,家微也.君 少与其兄某发愤力学,自度终无以大其门,乃去为贾, 累致千金,一以资兄宦学,不问.久之,乃为兄纳金县官, 得除为丞,稍迁至XX嵩明州知州.
〔节选自〔元史·王磐传》
〔1蒙古军攻破永年,要屠杀全城百姓,王禧又拿出全 部家财来捐助蒙古军作为军费,使永年百姓免遭大难 〔众人依仗他才得以幸免.
〔得分点:"罄、赀、费"各1分;句意2分
〔2等到李璮阴谋不轨,磐发觉后,抽身〔独自跑到XX, 得到驿站马匹飞奔到京师,通过侍臣来报告给皇上.
〔得分点:脱身、因、闻,各1分,句意2分
〔2守将在边境,只求没有事端〔发生罢了,不敢因为 贼寇随意给君主带来忧虑〔不敢因为贼寇随意招致 君主忧虑.〔边,边境,边疆,1分;妄,随意,1分;贻, 造成,招致;给予1分;句意2分
1、贪滥 :贪欲无度. 2、参:弹劾; 检查;通"叁"〔参分天下,而有其二; 星名. 3、擿:揭发. 4、假:宽容,宽恕.
〔1在这期间挑选将领,操练士兵,加固城墙,修整器 械,〔这是必胜的方法. 〔"以其间""厉""坚"各1分,句意2分

文言文翻译整合提升训练

文言文翻译整合提升训练

2、天意如此,当竭诚修省,苗亦人 类,曷可尽杀? (济南一模)
方法指导
三、联系所学,确定含义 3、公子非常也 (潍坊一模)
世之奇伟非常之观?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4、宋建平王景素辟为南徐州主簿, 深见礼遇。 (济南二模)
方法指导
三、联系所学,确定含义 1、(铁笛)奇声绝人世 (济南一模)
千山鸟飞绝?可以横绝峨眉巅?
五、根据语境,合理推断 (二)、字形推断法 1、上恩不宣,下义壅隔。 (考纲调研卷)
2、勖以为己之学。(勖,勉,劝) (济南一模)
3、治中策一蹇驴。Fra bibliotek(2011高考)
(三)、对句推断法
1、疾强富如仇雠,视贫细如子弟, 特为豪右所畏惮。 (2006高考) 2、其党羽颇蚓结蛇蟠,不可解。 (济南一模) 3、衣服垢秽,方便不前;形仪新楚, 乃与促膝。 (济南二模)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 负戴于道路矣。 (《齐桓晋文之事》)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
4、故事,断狱下九卿平议。
(《张衡传》)
五、根据语境,合理推断 (一)、词性推断法
1、左右欲刃相如。 (《廉颇与蔺相如》) 2、燮体器宽厚,谦虚下士。 (考纲调研卷) 3、因顾生曰:“既婿矣,而不拜岳,妾 复何心?”。 (期中考试)
(四)、文意推断法
1故祸之所从生者,始于鸡足; 及其大也,至于亡社稷。 (潍坊二模) 2、因顾生曰:“既婿矣,而不 拜岳,妾复何心?”。 (期中考试《水莽草》)
课堂总结
文言翻译别着急,回归原文代进去。
瞻前顾后巧推断,字形词性藏秘密。 遇到长句先划分,直译不成则意译。 瞄准重点再突破,情理通达莫忘记。
1、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文言文翻译训练 一、二人并走 (前秦符融为冀州牧)有者姥逼劫于路,喝贼,路人为逐擒之。①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 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既而还入、融正色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贼遂服罪。②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捻,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晋书。符融传》)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小时了了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扎有盛名,为司隶校尉。①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扎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弃世为通好也。”元扎及宾客莫不奇之。大中大夫陈题后至,人以其言语之,起曰:“②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魏文侯问李克 魏文侯问李克:“吴之所以亡者何也?” 李克对曰:“数战数肚。”文侯曰:“数战数胜, 国之福也,①兵以此亡者何也?”李克曰:“数 战则民疲,数胜则主骄,以骄主制疲民,此其所以亡也。②是故好战穷兵,未有不亡者也。”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掣 肘 宓子贱治亶父,恐鲁君之听谗人,而令己不得行其术也,将辞而行,请近吏二人于鲁君,与之俱至于亶父。邑吏皆朝,宓子贱令吏二人书。吏方将书,宓子贱从旁时掣摇其肘。吏书之不善,宓子贱为之怒。①吏甚患之,辞而请归。宓子贱曰:“子之书甚不善,子勉归矣。”二吏归报于君,曰:“宓子贱不可为书。”君曰:“何故?”②对曰:“宓子贱使臣书,而时掣摇臣之肘,书恶而有甚怒。吏皆笑宓子,此臣所以辞而去也。”鲁君太息而叹曰:“宓子以此谏寡人之不肖也!寡人之乱宓子,而令宓子不得行其术,必数有之矣。③微二人,寡人几过!”遂发所爱,而令之亶父,告宓子曰:“自今以来,亶父非寡人之有也,子之有也。有便于亶父者,子决为之矣。”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桓南郡既破殷荆州 桓南郡既破殷荆州,收殷将佐十许人①,咨议罗企生亦在焉②。桓素待企生厚,将有所戮,先遣人语云:" 若谢我,当释罪。" 企生答曰:"② 为殷荆州吏,今荆州奔亡,存亡未判,我何颜谢桓公?" 既出市③,桓又遣人问:" 欲何言?" 答曰:" 昔晋文王杀嵇康,而嵇绍为晋忠臣④。从公乞一弟以养老母。" 桓亦如言宥之。桓先曾以一羔裘与企生母胡,胡时在豫章,企生问至⑤,即日焚裘。 「注释」①收:逮捕。将佐:将领和僚属。 ②罗企生:字宗伯,时任殷仲堪幕府咨议参军。 ③出市:到刑场。出:到达某地。市:东市,晋时刑场。④稽绍:字延祖,嵇康子。八王之乱时,为保卫晋惠帝遇难,被称晋室忠臣。 ⑤问:消息。 2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过江诸人 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①,藉卉饮宴②。周侯中坐而叹曰:" 1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④!" 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 2当共戮力王室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⑥!" 「注释」 ①新亭:亭子名,故址在今南京市西南长江边上。②藉卉:坐在草地上。 ③正自:只是。 ④戮力:合力。 ⑤楚囚:本指楚国的囚犯,后来借指处境窘迫的人。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江左有管夷吾 温峤初为刘琨使来过江。于时,江左营建始尔,纲纪未举,温新至,深有诸虑。既诣王丞相,陈主上幽越、社稷焚灭、山陵夷毁之酷,有黍离之痛①。温忠慨深烈,言与泗俱,丞相亦与之对泣。叙情既毕,便深自陈结,丞相亦厚相酬纳②。既出,欢然言曰:" 江左自有管夷吾③,此复何忧!" 「注释」①黍离之痛: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平王东迁洛邑,建立东周。周大夫行役到镐京,见到宗庙宫殿都已经毁坏,长满了禾黍,不胜感慨,作《黍离》一诗。见《诗经。王风。黍离》,后以" 黍离之悲" 、" 黍离之痛" 作为感叹国家衰亡的典故。 ②酬纳:酬谢接纳。 ③管夷武:管仲名夷吾。齐国大夫,辅佐齐桓公成为霸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周处改过自新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与处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1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自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2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唐太宗赐绢惩顺德 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①上曰:“顺德果能有益于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耳,何至贪冒如是乎。”犹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赐绢数十匹。②大理少卿胡演曰:“顺德枉法受财,罪不可赦,奈何复赐之绢?”上曰:“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受刑。如不知愧,一禽兽耳,杀之何益?”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济阴之贾人 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阴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渔者曰:①"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②"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不酬也。"立而观之,遂没。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言文翻译训练参考答案: 一、[译文]前秦符融做冀州牧的时候,有个老婆在路上被抢劫,她就拉长声高喊“捉强盗呀!”有个过路的人闻声追赶,替她把强盗捉住了。谁知强盗反咬一口,诬赖这个过路的人是强盗。 当时天色已经合黑,谁也分不清他们之中哪个是强盗,于是便一起被捉送到言府那里去。符融看见他们就笑着说:“这事容易搞清楚嘛,可这两个人赛跑,先出风阳门的就不是强盗。”他们跑完又回到州衙门里来,符融就严肃地对那个后跑出风阳门的人说:“你才真正是强盗啊,为什么要诬赖别人呢?”强盗遂认罪。原来那个强盗假如跑得快的话,就决不会被过路的人追上捉住,所以知道跑得不快的人是强盗。 二、 [解析]“诣门”,登门拜访;“俊才”,才智出 众;“清称”,有声誉的人;“通”,通报。 [译文]孔文举十岁时,跟随父亲到了洛阳。当时李元礼很有名望,担任司隶校尉。登门拜访的,都是当时才智出众,有声誉的人和他的中表亲戚,只有(这些人)才被允许通报进门。孔文举来到李元礼的门口,对守门的说:“我是李太守的亲戚。”经通报以后,孔文举(进去)就在前面坐下。 李元礼问道:“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孔文举答道:“从前我的祖先仲尼曾拜你的祖先伯阳为 师。这样看来,我和您世世代代都是有过友好往来的。”元礼和宾客们听了无不感到惊奇。太中大夫陈放过一会儿也来了,别人把孔文举的话告诉了他,他说:“小时聪明,长大后不一定就是好的。”人了。”陈进听了,感到局促不安。 三、[译文]魏文侯问李克道:“吴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呢?”李克田答说:“屡次作战屡次取得胜利。” 文侯又说:“屡次作战屡次获胜,这是国家的福气啊,它却因此而灭亡,这是为什么呢?”李克回答:“多次战斗,百姓就疲惫不堪,多次获胜,君主就骄横,让骄横的君主统治疲惫的人民,这就是它灭亡的原因。所以,喜欢打仗穷竭兵力的君主,他的国家没有不灭亡的。” 四、翻译:宓子贱被派往亶父为官,他担心鲁国国君听信小人谗言,从而会使自己无法按自己的方法治理亶父,要动身的时候,他请求鲁国国君,派两名身旁的人一同前往。(亶父)当地的官吏都来拜见宓子贱,宓子贱让那两人书写记录。他们每次准备要写时,宓子贱就从旁边时不时的拽啊摇啊他们的手肘。他们写的字很难看,宓子贱就为这事生气。那两人很怕他,请求让他们回去。宓子贱说:“你们的字写得太差了,你们赶快回去吧。”两个人回去后向鲁国国君汇报,说:“宓子贱不让他们好好写字。”鲁国国君说:“怎么呢?”回答说:“宓子贱让我们写字(记事),却总是拽摇我们的手肘,字很难看他又生气。那些官吏都说宓子贱,所以我们就要求回来了。”鲁国国君叹息道:“宓子贱用这个办法来提醒我的不是啊!我扰乱他的治理方案,就会使他无法按照他自己的办法治理了,肯定有很多次了。没有你们两个人,我几乎要犯错误啊!”于是打发亲信,到亶父去传达旨意,告诉宓子贱说:“从现在开始,亶父不是我国君所管,归你管了。有利于亶父的治理办法,你自己决定实施吧。” 五、「译文」桓南郡(桓玄)打败了殷荆州(殷仲堪),俘虏了殷的将领十几人,咨议参军罗企生也在其中。桓玄素来厚爱罗企生,要杀他时,先派人对罗企生说如果向桓宣道歉,就会免去死罪。罗企生回答道:" 我作为殷荆州的下属,现在殷荆州跑了,生死不明,我有什么脸面向桓公谢罪。" 已经到了刑场,桓玄又派人问他,还有什么话要说,罗企生答道:" 从前晋文王虽然杀了嵇康,但他的儿子嵇绍却成了晋国的忠臣。希望桓公能留我弟弟一条性命,服侍我的老母。" 桓玄答应了他的要求。赦免了他的弟弟。桓玄以前曾给罗企生的母亲胡氏送了一件养皮袍子,胡氏当时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