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手足口病的观察和护理

合集下载

重症手足口病的观察和护理教学提纲

重症手足口病的观察和护理教学提纲
超过3秒为循环较差。 四肢末端发凉,皮肤发花,特别是四肢出现大理石样斑纹
提示进入危重症期,要积极抢救。
18
消化道症状的观察
观察患儿食欲的变化; 注意有无恶心呕吐,呕吐时是否呈喷射状; 观察呕吐物的颜色和性质,如呕吐咖啡样物质表明应激
性溃疡发生,提示脑损伤严重。
19
护理
20
一般护理
合理饮食 给患儿高营养、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少量多餐,食物应清淡、温和、无刺激。
影响下诱导而成; ➢ 我国80年代以CoxA16为主, 89年从成人病人分离出
EV71型,1998-1999年流行,各地报导均以EV71型为 主。
7
病原的生物特性(一)
病原虽然型别多样,但却有许多共同的生物特性 ➢ 来源于人体, 引起肠道暂时性感染,可由消化道和鼻咽
部分离出病毒,在正常人体血清和血制品中可发现特异 性抗体; ➢ 对乙醚有抵抗力,20%乙醚、4℃作用18h,仍保留感 染性(病毒结构中不含脂质);
➢ 型别有CoxA5、10、16、19型及EV71型和新肠道病 毒,最常见为CoxA16及EV71型,有的报导ECHO及 CoxB组某些型也可引起,有待进一步证实。
6
病原学(二)
70年代前,主要为CoxA16引起,随后EV71逐渐增多 ➢ 日本病原学研究证实是由CoxA16及其变异株和EV71
型交替出现, 但以某个型为主; ➢ CoxA16变异株出现,可能人群中抗体阳性率高,在抗体
血糖qh。 若患儿血糖高(>9.0mmol/l),血压高(收缩压>
130mmHg舒张压>90mmHg),心率快(>180次/分), 警惕呼吸循环衰竭,及时通知医生。
17
观察患儿末梢循环状况
注意勤摸患儿手脚,观察皮肤颜色及温度。 进行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测试: ➢ 方法:指压患儿脚后跟,放松后观察血流恢复情况,时间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观察及护理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观察及护理
医院。
搏 。如 阴 道 流 血 量 不多 , 但 子宫收缩 不 良, 子宫底 上升 者 , 示 官
腔 内有 积 血 , 应按压宫底排出积血 , 并 予 缩 宫 素 。 如产 妇有 肛 门
坠胀感 , 应 肛查有无阴道壁血肿 , 并 给予 相应 处理 。 帮 助产 妇 和
新生儿在 3 0 mi n内进 行 早 接 触 、 早 吸 吮 。② 胎 膜 早 破 者 , 有 可
参考文献 :
E l i 简艳 红 , 林铁成 , 李光仪. 早 产合并胎 膜早破 1 3 4例 新 生 儿 预 后 分 析[ J ] . 中 国 实 用妇 科 与产 科 杂志 , 2 0 0 4 , 2 0 ( 1 1 ) : 6 8 5 —6 8 6 .
后, 右 手 仍 要 保 护会 阴 , 不 要 急 于娩 出 胎 肩 , 而 应 左 手 自鼻 根 向 下颏挤压 , 挤 出 口鼻 内 的粘 液 和 羊 水 。③ 新 生 儿 娩 出 后 及 时彻 底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 积 极 予 以保 暖 ( 我 院使 用 保 暖 复苏 台 ) , 预 防感染 。 2 . 3 产 后 护理 ①在产房观察 2 h , 观察 子宫收缩 , 宫底 高度 ,
膀胱是否充盈 , 阴道流血量 , 会 阴 阴道 有 无 血 肿 , 并测量血压 、 脉
[ 2 ] 夏海 鸥 , 顾炜. 妇产科护理学E M] . 第 2版 . 北京 : 人 民卫生出版社 ,
2 0 0 8: 1 .
作 者 简 介 戴 加 梅 , 主管护 师 , 本科 , 单位 : 2 1 1 6 0 0 , 江 苏 省 金 湖 县 人 民
灵 活地 应 用 于 产 程 护 理 中 , 教会产妇运用拉 梅滋呼吸法 , 适 当运

早期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病情观察和护理

早期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病情观察和护理

转入 I U后 很快 出现 神经源性 肺水肿 于当天死 亡 :5 均治愈 出院 。结论 C 1例
护理 和病情 的观 察 。对 预防并 发症发生 和疾病 的康复具有重 要的 意义 。
做 好消毒 隔离工作 对于切 断传播 途径尤 为重要 ;加强基 础
[ 关键 词 ] 手 足 口病 ; 消毒 隔离 ; 护理 [ 中图分类号 ] R 7 . [ 4 3 2 文献标识码 ] B [ 7 文章编号] 17 — 23 2 1)2 0 5 — 2 [ O ] 1. 6 ̄ i n 6 1 8 8. 1. . 1 6 1 8 8 (0 0 1— 0 10 D I 0 99 .s. 7— 2 3 0 0 2 2 3 s 1 2 10 [ bt c] A s at r O jc v T u m r e t be a o soe ad n r n t t i fi a t w t er ee a df t n — o t bet e o sm a z h o s vt n vr n u i sa g so n n i a y svr hn — o ad m u i i e r i s g re e f s h l e o— h
[ ywod ] hn . o.n — o t dsae ds et nad i l i n rig Ke rs adf tad m uh i s ; ii co n s a o o e f n i o t n; us n
手 足 口病是 由肠道 病毒 引起 的一 种急性 传染病 . 多发
[ 要] 目的 摘 总结早 期重症 手足 口病患 儿的病 情观察 和护理要点 。 法 方 对 1 6例早期重 症手 足 1病患 儿加强病 情观 察 , : 3 做好 高
热护 理 、 脑炎 和脑干炎 的护理 、 口腔及饮 食护理 和消毒 隔离措施 。结 果

重症手足口病的观察及护理

重症手足口病的观察及护理

重症手足口病识别
02
重症手足口病定义
01
重症手足口病是指手足口病患者 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及循环 功能障碍等严重病症。
02
这类患者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 高,需及时诊断和治疗。
早期识别与评估指标
01
02
03
04
持续高热
体温大于39℃,常规退热效 果不佳。
神经系统表现
出现精神萎靡、呕吐、易惊、 肢体抖动、无力、站立或坐立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随着人们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断提 高,未来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望进一步降 低。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未来有望出 现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为手足口病患 儿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未来应加强对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从 源头上减少该病的发生和传播。
THANKS.
皮肤口腔护理要点
皮肤护理
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干燥,防止 疱疹破溃感染。对于已破溃的疱 疹,可涂抹抗生素软膏预防感染 。
口腔护理
保持患儿口腔清洁,可用生理盐 水漱口或擦拭口腔黏膜,减轻口 腔疼痛,促进溃疡愈合。
发热处理及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发热处理
密切观察患儿体温变化,及时采取物 理降温措施,如温水擦浴、退热贴等 。若体温持续升高或伴有其他严重症 状,应及时就医。
对确诊的神经系统并发症患儿,应积极采取降颅压、止惊、镇静、保护脑细胞等干预措施,防止病情进 一步恶化。
呼吸系统并发症预防策略部署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患儿接 触呼吸道感染者,以减少呼吸系
统感染机会。
密切观察患儿呼吸频率、节律及 有无呼吸困难、发绀等呼吸系统
症状。
对出现呼吸系统症状的患儿,应 及时进行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必要时机械通气等处理措施。

手足口病治疗及护理

手足口病治疗及护理

手足口病治疗及护理手足口病是一种由柯萨奇病毒引起的病毒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或飞沫传播。

该病通常在夏秋季流行,多发生在婴幼儿和幼儿园儿童之间。

手足口病的症状包括发热、咽峡炎、口腔溃疡以及手、足、臀部的皮疹。

以下将介绍手足口病的治疗及护理措施。

治疗方面,手足口病一般是自限性的疾病,大多数患者症状可在7-10天内缓解。

在此期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缓解症状和加快康复:1.休息:患者需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帮助身体恢复。

2.饮食:提供充足的水分和营养。

建议多喝水、吃容易咀嚼和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蔬菜等。

同时,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

3.发热:如果患者发热,可以使用退热药物,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

但要注意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药物,并避免使用含有阿司匹林的药物,以免引发其他并发症。

4.口腔护理:患者可能出现口腔溃疡,此时应使用含有氯己定的治疗性漱口液或含硼砂的外用溶液进行口腔护理。

同时,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柠檬等,以减少疼痛感。

5.皮疹:对于皮疹,可以使用外用类固醇霜或凝胶来缓解瘙痒和不适。

同时,要避免挤压或搔抓皮疹,以免引起感染。

另外,为了避免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防止感染的扩散,下面是一些护理措施:1.勤洗手:经常洗手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方法。

患者应该经常洗手,并鼓励其他家庭成员和接触者也要洗手。

2.保持清洁环境:患者的床上用品、衣物和玩具应保持清洁,并经常清洗和消毒。

3.避免接触病源:避免与病菌直接接触,特别是患者的唾液、分泌物和粪便等。

对于患有手足口病的幼儿园儿童,应暂时停课并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直到病愈。

4.个人卫生:教育患者和儿童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咳嗽和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住口鼻等。

5.积极健康习惯:加强身体锻炼、保持良好的营养和充足的睡眠等,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总之,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但通过适当的治疗和护理,大多数患者能够迅速康复。

重点是提供舒适的环境、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和避免传播病原体,以确保患者的康复和他人的健康。

手足口病护理常规

手足口病护理常规

手足口病护理常规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

该病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并可能导致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导致死亡。

临床表现包括潜伏期、普通病例和重症病例。

潜伏期一般为2-10天,平均为3-5天。

普通病例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等,症状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

多数病例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

重症病例表现为病情进展迅速,可能导致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少数情况下可能导致死亡。

护理措施包括消毒隔离、饮食营养和口腔护理。

一旦发现感染手足口病,应及时就医并隔离2周。

宝宝用过的物品要彻底消毒,房间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流通、温度适宜。

宝宝应卧床休息1周,多喝温开水,宜给宝宝吃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同时,应进行口腔护理,包括用生理盐水或稀释的过氧化氢溶液清洗口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口腔清洁卫生。

总之,及时发现手足口病并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预防病情恶化和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患儿的健康。

宝宝口腔疼痛会导致拒食、流涎、哭闹不眠等症状。

为了保持宝宝口腔清洁,可以在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

对于不会漱口的宝宝,可以用棉棒蘸生理盐水轻轻地清洁口腔。

此外,可以将维生素B2粉剂直接涂于口腔糜烂部位,或涂鱼肝油,也可以口服维生素B2和维生素C,并辅以超声雾化吸入,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预防细菌继发感染。

对于皮疹,要保持宝宝的衣服和被褥清洁,衣着要舒适、柔软,并经常更换。

同时,要剪短宝宝的指甲,必要时包裹宝宝双手,防止抓破皮疹。

对于臀部有皮疹的宝宝,应随时清理他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对于手足部皮疹,可以在初期涂炉甘石洗剂,待有疱疹形成或疱疹破溃时可以涂0.5%碘伏。

同时,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感染。

手足口护理及注意事项

手足口护理及注意事项

手足口护理及注意事项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幼儿园和托儿所里的儿童中。

它的症状包括发热、口腔溃疡、手脚出现红疹等。

以下是手足口病的护理及注意事项。

1. 隔离患病儿童:手足口病高度传染,患病儿童应立即隔离,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

同时,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洗手、勤换洗衣物和床上用品。

2. 注意饮食:患病儿童可能因口腔溃疡而食欲不振,可以选择软食或流质食物,如米粥、果泥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和难以咀嚼的食物。

3. 保持水分摄入:手足口病患者容易出现口腔溃疡和发热的症状,导致水分丢失增加,应鼓励患儿多喝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4. 缓解发热:手足口病患者常伴有发热,可以给患儿使用退烧药物,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但要遵循医生的建议使用,并按照正确的剂量和频率给药。

5. 注意口腔护理:手足口病患者口腔溃疡严重,可以用温盐水漱口,缓解口腔不适感。

同时,要避免食用辛辣、酸性和粗糙食物,以免刺激口腔溃疡,延长愈合时间。

6. 观察病情变化:家长应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如发热程度、口腔溃疡的数量和大小、手脚红疹的情况等。

如出现持续高热、口腔溃疡加重或出现并发症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7. 防止二次感染:手足口病患者的皮疹破溃后容易感染,家长要帮助患儿保持手部和脚部的清洁,定期更换被污染的衣物和床上用品,避免二次感染。

8. 注意个人卫生:家长和其他家庭成员要注意个人卫生,经常洗手,避免直接接触患儿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以减少传播手足口病的风险。

9. 加强室内通风:手足口病多发生在夏秋季节,此时室外温度较高,但要保持室内的通风,可以打开窗户或使用空气净化器,以减少病毒在室内的传播。

10. 接种疫苗:目前手足口病的疫苗已经上市,家长可咨询医生并根据医生建议选择是否接种疫苗,以减少患病的风险。

手足口病虽然常见,但只要家长和社会各界加强宣传和预防措施,积极采取护理和注意事项,就能够有效地控制疫情的传播,并保护儿童的健康。

重症手足口病的观察与护理

重症手足口病的观察与护理
发 等 异 常 表 现 。对 有 上 述 表 现 的 患 儿 , 应
即使用呼吸机 。 饮食及 口腔 护理 : 患儿 因发热 、 口腔 疱疹不愿 进食 进 水 甚 至拒 食 , 宜给 予 清
施: 在加 强隔离 、 适 当休 息 、 合理 营养 、 抗 病毒 、 抗 感 染 等 常规 治 疗 与护 理 的基 础 上, 立 即给 予 甘 露 醇 0 . 5~1 . O ( ・ 次) , 每 4~ 6小 时 1次 , 2 0~3 0分钟 内静 脉注射 , 根据 病情 调整给药间隔时 间及 剂 量, 必要 时加 用呋塞米 。静脉注射丙种球
机辅助呼吸治疗 。1例病情 危重 , 抢救 无 效死 亡。 1 2 2例 治 愈 出 院, 无 护 理 并 发
症 。 患 者 病 程 7~ 3 1天 。年 龄 4个 月 ~ 4
次, 体温 3 7 . 5~3 8 . 5 ℃的患儿, 给予 散
热、 温水擦 浴等物理降温 。温水擦浴 时动 作要轻柔 。患 儿体 温 超 过 3 8 . 5 ℃ 时, 给 予物理降温 的同时应遵 医嘱予 药物降温 。
注意观察 降温效 果及末 梢循 环情 况 。降
低室温 , 禁 忌 衣物 、 包 被 过 厚影 响 散 热 。
岁, 其 中男 8 8例 , 女 3 5例。其 中发 病 年
龄< 3岁 1 1 4例 , 3~4 岁 9例 。 治 疗 措
在体温上升时若患儿 出现畏寒 症状 , 要 给 予适 当保 暖。及 时更 换 衣服 及被 单 。② 神经系统症状 的观察及护理 : 加强病房巡 视, 严密观察 患儿有 无烦躁不安或阵发性 哭闹 、 精 神差 、 嗜 睡、 易惊、 头 痛、 呕 吐、 肢 体抖动 、 抽 搐等症状 , 婴幼儿有 无拍 头 、 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下诱导而成; ➢ 我国80年代以CoxA16为主, 89年从成人病人分离出
EV71型,1998-1999年流行,各地报导均以EV71型为 主。
病原的生物特性(一)
病原虽然型别多样,但却有许多共同的生物特性 ➢ 来源于人体, 引起肠道暂时性感染,可由消化道和鼻咽
部分离出病毒,在正常人体血清和血制品中可发现特异 性抗体; ➢ 对乙醚有抵抗力,20%乙醚、4℃作用18h,仍保留感 染性(病毒结构中不含脂质);
重症手足口病的观察和护理
杨素贤
概述
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病,具有肠道病毒感染的 共同特征。
从最常见的无症状或仅有轻度不适,至严重的并发 症甚至死亡均可发生。
国内外流行概况
手足口病不是新发传染病 手足口病不是罕见疾病 手足口病不是输入性传染病
流行病学特征
传染源: 病人和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 多途径传播但以接触传播为主,
合并症
病毒会侵犯心、脑等重要器官,警惕暴发性心肌炎; 近年发现EV71较CoxA16更易发生无菌性脑膜炎,合并有中
枢神经系统症状的人,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 ;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临床分级: 1. Ⅰ级为肌痉挛、共济失调、肌痉挛且共济失调; 2. Ⅱ级为肌痉挛和脑神经受损; 3. Ⅲ级为脑干受损,短暂肌痉挛后呼吸衰竭、循环衰竭、昏迷、
➢ 心率>150次/分或<80次/分,突然增快或减慢,心律不齐 等均提示病情重.
生命体征的观察
➢ 血压120/80mmHg以上要给测血压q1/2h,收缩压> 130mmHg,舒张压>90mmHg给测血压10分钟或5分钟一 次,严密监测,警惕循环衰竭。
➢ 特别注意呼吸频率和节律的变化,若出现呼吸浅促、呼吸 困难、呼吸节律改变(呼吸暂停、双吸气、叹息样及抽泣 样呼吸)、口唇发干、口吐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痰要 及时给予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
临床表现
潜伏期 ➢ 一般2~7d,无明显前驱症状; ➢ 多数病人突然起病; ➢ 约半数病人发病前1~2d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多在
38℃左右。 ➢ 四部曲——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 ➢ 四不像——疹子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
龈疱疹、不像水痘; ➢ 四不特征——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 。
神经系统症状的观察
注意有无神经系统受累情况。 病情危重的表现: ➢ 患儿哭闹明显或伴有拍头抓发等动作; ➢ 出现眼球震颤、双目凝视、上翻或斜视; ➢ 睡眠过多; ➢ 肌阵挛频繁或伴有肢体抖动、走路不稳等。 以上都提示病情较重,有并发肺水肿、肺出血的危险。
密切监测血糖的变化
入院时常规测随机血糖。 血糖>9.0mmol/l者给测血糖q2h,血糖>13mmol/l者给测
眼反射消失、呼吸停止,多在入院12h内死亡 。
观察要点
生命体征的观察
■ 严密监测体温、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若患儿年龄<3岁,精神差,持续高热不退,肌阵挛明显, 血压偏高,应给持续心电监护。
➢ 定时测量体温,体温37.2℃以上的患儿,给予测量体温q4h 并记录;38.5℃以上测量体温qh并记录;39℃以上测量体 温q1/2h并记录;若患儿体温持续39℃以上且不易退去, 要严密观察。
口腔护理 患儿因口腔溃疡疼痛而拒食、流涎、哭闹、不 眠等,要保持口腔清洁,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 ,对不会漱 口的患儿用棉棒蘸生理盐水轻擦口腔。
皮肤护理 患儿衣服、被褥清洁、柔软、舒适、经常更换; 剪短指甲,防止抓破皮疹;及时清理大小便,保持臀部清 洁干燥。
心理护理
患儿由于处于陌生环境,加上害怕穿刺带来的疼痛容易产 生紧张恐惧心理,护理人员应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关心、体 贴和爱护患儿,取得患儿的信任,消除其恐惧心理。对于 稍大点的患儿要以鼓励的方式取得合作,不可恐吓威胁。
➢ 型别有CoxA5、10、16、19型及EV71型和新肠道病 毒,最常见为CoxA16及EV71型,有的报导ECHO及 CoxB组某些型也可引起,有待进一步证实。
病原学(二)
70年代前,主要为CoxA16引起,随后EV71逐渐增多 ➢ 日本病原学研究证实是由CoxA16及其变异株和EV71
型交替出现, 但以某个型为主; ➢ CoxA16变异株出现,可能人群中抗体阳性率高,在抗体
高热的护理
体温38.5℃以下不主张退热,体温超过38.5℃以物理降温 为主,多喂水,可给温水擦浴。
体温超过39.0℃除遵医嘱给药物降温外,头部及大血管处 置冰袋。
➢ 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20~30nm。
病原的生物特性(二)
➢ 耐酸试验是区别肠道病毒与鼻病毒、口蹄疫病毒的方 法之一,前者在PH3.5仍然稳定,而后者不稳定;
➢ 对阳离子稳定性; ➢ 对已知抗菌素及化学治疗药物具有抗性; ➢ 75%酒精5%来苏对肠道病毒没有作用,对乙醚,去氯胆
酸盐等不敏感; ➢ 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 ➢ 氧化剂、甲醛、碘酒能使其灭活 。
血糖qh。 若患儿血糖高(>9.0mmol/l),血压高(收缩压>
130mmHg舒张压>90mmHg),心率快(>180次/分), 警惕呼吸循环衰竭,及时通知医生。
观察患儿末梢循环状况
注意勤摸患儿手脚,观察皮肤颜色及温度。 进行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测试: ➢ 方法:指压患儿脚后跟,放松后观察血流恢复情况,时间
易感人群 : 普遍易感,成人隐性感染,可反复感染
流行特征
地区分布:极为广泛,无严格地区性; 季节分布:四季均可发病,冬季发病较少见,夏秋季
多见; 流行方式: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流行期间,托幼机构
易发生集体感染。
病原学 (一)
病原型别很多,均属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Picorna)、人 肠道病毒属;
超过3秒为循环较差。 四肢末端发凉,皮肤发花,特别是四肢出现大理石样斑纹
提示进入危重症期,要积极抢救。
消意有无恶心呕吐,呕吐时是否呈喷射状; 观察呕吐物的颜色和性质,如呕吐咖啡样物质表明应激
性溃疡发生,提示脑损伤严重。
护理
一般护理
合理饮食 给患儿高营养、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少量多餐,食物应清淡、温和、无刺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