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德鲁克管理思想精华摘录150条

彼得.德鲁克管理思想精华摘录150条
彼得.德鲁克管理思想精华摘录150条

1、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本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

2、在这个社会中,管理以其任务、责任、实践为中心。管理是一种需要,也是一种重大贡献。

3、管理被人们称之为是一门综合艺术——“综合”是因为管理涉及基本原理、自我认知、智慧和领导力;“艺术”是因为管理是实践和应用。……我围绕着人与权力、价值观、结构和方式来研究这一学科,尤其是围绕着责任。管理学科是把管理当作一门真正的综合艺术。

4、权力和职权是两回事。管理当局并没有权力,而只有责任。它需要而且必须有职权来完成其责任——但除此之外,决不能再多要一点。

5、管理艺术是一种离开基础理论领域的才能,它能从大量事物的复杂关系中判断出最重要最有决定意义的东西。

6、每一个组织,无论其是否是商业性的,都会形成自己的事业理论。一个清晰、一致和目标集中的有效理论是无比强大的。……任何组织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拥有一套自己的事业理论。

7、事业理论由三个部分构成:第一是组织对其所处环境的影响,包括社会及其结构,市场、客户和技术等内容;第二是组织对其特殊使命的假设;第三是组织对其完成使命所需的核心竞争力的假设。

8、有效事业理论的四个特点:环境、使命和核心竞争力的假设都必须是符合现实的;三个方面的假设必须相互协调;事业理论必须为整个组织的成员知晓和理解;事业理论需要在管理实践中不断经受检验。

9、所谓目标管理,就是管理目标,也是依据目标进行的管理。

10、在目标管理过程中,通过由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层层制定目标,在企业内部建立起纵横联结的完整的目标体系,把企业中各部门、各类人员都严密地组织在目标体系之中,明确职责、划清关系,使每个员工的工作直接或间接地同企业总目标联系起来,从而使员工看清个人工作目标的关系,了解自己的工作价值,激发大家关心企业目标的热情。

11、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是相反,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企业的使用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

12、任何一个企业必须形成一个真正的整体。企业每个成员所作的贡献各不相同,但是,他们都必须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作贡献。他们的努力必须全部朝着同一方向,他们的贡献都必须融成一体,产生出一种整体的业绩——没有隔阂,没有冲突,没有不必要的重复劳动,从而提高有效性。

13、每一位经理人的工作目标,应该用他对自己所属的更高一级单位的成功作出的贡献来规定。高一级的管理当局当然必须保留是否批准下级制定的目标的权力。但是,制定自己的目标,却是每一个经理人的责任,并且是其首要责任。

14、如果目标只是一些良好的愿望,它们就毫无价值。目标必须具体化为工作。而工作始终是具体的,始终有着——或应该有——清楚、明晰、可以衡量的结果,完成的期限,以及责任的具体分配。

15、一种在过去认为是正确的方法,可能远不适合于未来情况。

16、作为企业主要管理者的经理,有两项别人无法替代的职责。第一项职责是创造出一个大于其各组成部分的总和的真正的整体,创造出一个富有活力的整体,把投入于其中的各项资源转化为比各项资源的总和更多的东西;第二项特殊职责是在其每一项决定和行动中协调当前的和长期的要求。……工商企业——以及公共服务机构——都是社会的器官。它们并不是为着自身的目的,而是为着实现某种特别的社会目的并满足社会、社区或个人的某种特别需要而存在的。

17、管理是一种器官,是赋予机构以生命的、能动的、动态的器官。没有机构(如工商企业),就不会有管理。但是,如果没有管理,那也只有一群乌合之众,而不会有一个机构。而机构本身又是社会的一个器官,它之所以存在,只是为了给社会、经济和个人提供所需的成果。可是,器官从来都不是由它们做些什么,更不用说由它们怎么做来确定的。它们是由其贡献来确定的。

18、(1999年)我认为我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早在60年前,我就认识到管理已经成为组织社会的基本器官和功能;管理不仅是“企业管理”,而且是所有现代社会机构的管理器官,尽管管理一开始将注意力放在企业。

19、“管理”最初并不是应用在企业,而是应用在非营利组织和政府机构里。管理在不同的组织里会有一些差异。因为“使命决定远景,远景决定结构”。

20、人在管理中始终处于主导性的地位,是组织的核心和运转主轴。

21、管理是一门人与人的业务,是人类价值和行为表现、社会、秩序和知识追求的综合法则。简而言之,管理学是一门人文科学。……组织雇佣的不是一个人的手,而是整个人。

22、人类社会的管理活动不仅仅是物质价值的创造过程,还必然是道德追求和人类精神等社会价值的创造过程。创造经济业绩固然是企业的首要责任,但不是唯一的责任。企业并不只是利润越高越好,没有哪一个机构只是为了自己而存在,只以自身为全部目的。它必须妥善处理企业对社会的影响,并承担对社会的责任,管理者有责任促使符合公共利益的事物成为企业自身的利益。社会责任对于作为社会机构的企业组织不但永远不会消失,反而会不断加强。

23、管理行为的结果而不是对行为的监控,这是一个重大的贡献,因为它把管理的整个重点从工作努力——即输入,转移到生产率——即输出上来。目标管理的主要贡献之一,就是它使得我们能用自我控制的管理来代替由别人统治的管理。目标管理把客观的需要转化成为个人的目标,通过自我控制取得成就。这是真正的自由。

24、传统的目标是由最高管理者设定,然后分解成子目标落实到组织的各个层面上,是一种由上级级下级规定目标的单向过程,在很大程度上,这样设定的目标是非操作性的,因为下级只是被动地接受目标,由于缺乏沟通,在每个层面上,管理者都会加上一些自己的理解,甚至是用偏见对目标的解释。

25、企业只有具备了明确的目标,并且在组织内部形成紧密合作的团队才能取得成功。

26、在每一个领域中,只有企业绩效和成果对企业的生存和兴盛有直接的利害关系,就需要制定出目标来。

27、下述八个领域,是必须制定绩效和成果的目标的:市场地位领域、创新领域、生产率、物质和财政资源、可赢利性、经理人的绩效和培养、工人的工作和态度、公众责任心。

28、究竟如何确定企业的目标呢?确定在每一个领域中需要量度和计算的是什么,应当用什么标尺来量度和计算。

29、要能够定立一个市场地位的目标,一个企业必须首先弄清它的市场是什么——客户是谁,在哪里,客户买的是什么,看重的商品价值是什么,没有满足的需求是什么。

30、管理是一门学科,管理又受一定社会文化的影响,并从属于其价值观、传统和习惯。

31、日本的管理并没有在管理热潮中“美国化”。日本在战后接受了美国的管理思想,急切地抓住了管理工具和管理技术,仔细地倾听过。但它应用管理、管理的思想、工具和技术都保持了日本的社会特点。“他们只在管理的思想和工具能使日本的机构——无论是工商企业或政府机关——继续保持并加强日本的基本价值观的情况下才予以应用。”

32、一个管理人员有两项特殊的任务。首先,作为管理人员需要创造出一个大于其各组成部分的真正整体。为了完成这项任务,要求管理人员尽可能有效地利用他所拥有的各种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而消除所具有的各种缺陷。这是创造出一个真正的整体的唯一途径。管理人员的第二项特殊任务是在其每一项决定和行动中协调当前的和长期的要求。管理者需注意近处,又看到远处,他即使不能把这两个方面协调起来,至少也必须使之取得平衡。

33、我们可以把一个管理人员的工作规定为计划、组织、综合、衡量。专业人员(如自己从事工作的市场研究人员,或一位高级成本会计师)也必须从事计划、组织,并对照着自己的目标和期望来衡量自己的工作。他也必须把自己的工作同组织中其他人的工作综合起来,同自己所属的单位综合起来。尤其重要的是,为了取得成果,他就必须作“横向”的综合,即同那些必须使用他的工作的其他领域和职能部门的人综合。

34、在确定一个组织中负有管理责任的人时,较为恰当的是强调指出其首要标志不是对人员的指挥,而是对贡献的责任,明确的标志和组织的原则应该是职能而不是权力。

35、多角化中最危险的一种诱惑是一知半解,它比完全无知更为危险。

36、对多角化进行管理,就必须在一个企业原来统一的技术由于分枝发展而日益缺乏共同性时,知道如何处理。如果需要进行多角经营的一项新发展是本公司现有某种产品或服务的一个新的有利的市场,即现有的产品或服务可能成为其

一个重要的顾客,那就需要清楚现有的产品、服务、市场对新发展项目所做出的贡献是占中心地位的,还是附带的?如果是前者,那么这项新发展就有着健全的基础并易于管理;如果是后者,那就还是分开经营为妙。

37、管理者的工作必须是卓有成效的,而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38、每一位在现代组织里的知识工作者,只要他有责任心,能够运用他的职位和知识,对该组织作出实质性的贡献,影响该组织的经营并使该组织的工作有效果,那么他就是一位管理者。

39、知识工作者的劳动不能简单的用数量来衡量,也不能用成本来衡量。衡量知识工作主要应根据其结果,而不是根据机构的规模有多大或管理工作的繁简。

40、卓有成效是一种习惯。

41、卓有成效需要的是正确的战略,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的战术。

42、管理者卓有成效的五大要素:1)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他们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2)有效的管理者重视对外界的贡献。3)有效的管理者善于利用长处,包括自己的长处、上司的长处、同事的长处和下属的长处。4)有效的管理者集中精力于少数重要的领域,在这少数重要的领域中,如果能有优秀的绩效,就可以产生卓越的成果。5)最后有效的管理者必须善于做有效的决策。

43、以贡献为宗旨的理念可以使管理者摆脱专业技术、部门的隶属关系等局限性,充分重视组织整体的成绩。

44、重视贡献能使管理者的注意力从自己狭隘的部门、专业及技能转移到整个机构的绩营业绩上来,使他更加注重外部世界。只有外部世界才是产生效益的地方。管理者也许因此而不得不重新考虑他的技能、专业、作用、他的部门与整体机构及其目标这间的关系。将重点集中在个人为企业作出的贡献上,这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

45、在决定“我应做出什么样的贡献”时,我需要权衡三个要素:第一个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做什么?”第二个是“我如何利用我的优势、我做事的方式、我的价值观做出最大的贡献?我做出这样的贡献的目的是什么?”最后一个是“要产生不同凡响的影响,我需要取得什么样的成绩?”。

46、与人类现有的博大的知识、经验和能力相比,即使是最伟大的天才也有弱点。用人所长,容人之短。有效的管理者能发挥人的长处。他知道只抓住缺点或者短处是干不成任何事情的,为实现目标,必须用人所长——用同事的长处、用上司的长处、用自己本身的长处。

47、有效的管理者知道自己之所以用人,是用来做事的,而不是用人来投主管之所好。

48、好的决策,应以相互冲突的意见为基础,而不是从“众口一词”中得来。

49、一个寻求自由的全面发展的人,必须是能有效自我管理的人。

50、管理者越是能有效地将时间、精力、财力物力集中使用,成果就越显著。对大多数人来说,一次做好一件事尚非易事,要同时做好两件事则更加困难。这就需要集中精力分而治之的管理方法。卓有成效如果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善于集中精力。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总是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前面先做,而且一次只做一件事情。

51、组织是把许多人集中起来,发挥团队精神,以达成一个共同的目标。

52、所谓组织,乃是一种工具,用以发挥人之长处,并中和人之短处,使其成为无害。

53、个人的目标始终应该是以企业的总目标为依据。每一位做出贡献的管理人员就必须仔细考虑本单位的目标是什么,并积极而负责地参与制定目标的工作。只有下一级的管理人员用这种方法参与,上一级的管理人员才能知道应该对他们提出什么要求,并提出恰如其分的要求。

54、目标管理的最大优点也许是它使得一位管理人员能控制自己的成就。自我控制意味着更强的激励:一种要做得最好而不是敷衍了事的愿望;同时它也意味着更高的成就和更广阔的眼界。目标管理即使不一定能使企业的管理集团在方向和努力上获得一致,但一定能做到通过自我控制来管理。

55、组织的重点必须放在成就上,成就的精神是一种行动的原则。

56、一个组织中的“士气”并不意味着“人们在一起相处得很好”,其检验是成就而不是互相迁就。如果人际关系不是以工作中优良成就的满足为依据,那么实际上就是不良的人际关系,并会导致萎靡的精神。一个组织的弱点的最大暴

露就是其中杰出人物的长处和能力成为对团队的一种威胁,而其成就则成为困难、挫折和其他人失望的根源。

57、组织的重点必须放在成就上,必须放在机会上而不是放在问题上。有关人的各项决定:其安排和工资报酬、提升、降职和离职,必须表明组织的价值观和信念。它们是组织的真正的控制手段。在有关人的各项决定中,管理当局必须表明,正直是一个管理人员所应具备的唯一的绝对条件。

58、组织健全的一个要求就是对成就提出高标准,管理人员也必须为他们自己树立成就的高标准。

59、成就并不是每一枪都打中靶心——那是马戏团中只能持续几分钟的一种表演。成就要求能在长时期中在各种不同的工作安排中持续地产生成果。成就的记录中必须包括错误和失败,它必须既表明一个人的长处,又表明其短处。而且,正如有各种不同的人那样,也有各种不同的成就。

60、如果管理当局不把成就看成是一种平均成功率,那它就是错误地把迁就当作了成就,把没有短处看成了长处。

61、缺乏正直的性格就破坏了企业中最宝贵的资源——人,它也会破坏组织的精神,破坏工作成就。一个管理当局的诚挚和严肃的最后一项证明,就是它坚决强调正直的性格。这首先表面的管理当局的“人员”决定中。因为,领导方式正是通过性格表现出来的,而性格才树立榜样并成为人们模仿的对象。

62、一个人如果老是看到别人的缺点而不看其优点,那就决不能委任他做管理工作。一个人如果只是看到别人不能做什么,而从来没有看到别人能够做什么,那他就会破坏组织的精神。决不应该委任那种对人不对事的人。管理当局决不应该委任那种重才不重德的人。

63、能够有效管理别人的人不一定能够有效管理自我。但是个人工作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整体的有效性。

64、大多数人无法在职业生涯的开始阶段做出这样的决定,而且也不应做出这样的决定。他们应该先了解自己的劣势,知道自己的做事方式,对自己的价值观有清晰的认识。

65、对时间进行系统管理,寻找浪费时间的原因,有三种方法:首先,应该试图识别和排除根本就不必要做的事,就是纯粹浪费时间、不会有任何结果的事。

其次,就要回答“日程表中哪些活动可以由别人代劳。”因此所有对自己的时间安排进行记录的知识劳动者,需要把完全可以由别人完成的事委托别人去干。最后,决策者要去发现导致时间浪费的原因,这就需要征求别人的意见。

66、人类社会价值的实现,人类的尊严和个人的成就感是不可能脱离组织而独立存在的。组织是一种特定的工具。它可以使人的优点发挥作用,使人的弱点被中和,并在很大程度上化为无害的东西。

67、管理科学的第一位需要,是充分地尊重自己,是一门独立而真正的科学。它不是计算的方法而是分析的工具。管理科学的目的是帮助经理人进行诊断,它的任务是帮助深入认识而不是开处方。

68、任何工作都要求有恰当的工具,而高层管理的工作所用的工具就是信息、刺激、分析和问题。

69、管理的使命就是使大家从事共同的工作,使大家能够扬长避短。管理人员的理想、献身精神和人格决定着管理是否成功,管理最终是实践。

70、管理的三大任务:工商企业的管理必须始终把经济上的成就放在首位,在每一项决策和行动中都这样。管理的另一项任务是使工作富有活力并使职工有成就感。管理的第三项任务就是处理企业对社会的影响和对社会的责任。我们的各个机构没有一个是为着它自身而存在的,也不是以自身为目的。每一个机构都是社会的一个器官,而且是为社会而存在的。工商企业也不例外。

71、不懂得利用时间就是最无能的管理者,浪费时间就等于浪费企业的财富。

72、在每一项管理问题、每一项决策、每一项行动中都存在着一个复杂的问题,虽然不能叫做管理的第四项任务,但却形成了另一个方面,这就是时间。经理、工程管理人员和顾问经常谈论时间管理在商业中的好处。时间管理方面的细节充分表现在我的生活中。

73、管理总要考虑现在和未来、短期和长期两方面。如果目前的利益是以危及企业的长期健全、甚至其存在为代价而获得的,那就不能说一个管理问题得到了解决。如果为着不确定的未来而使当年冒着灾难的风险,那种管理决策也是不负责任的。

74、关于未来,我们所知道的唯一的事就是它将不同于现在。在整个的历史时期中,可能存在着伟大的历史规律、伟大的连续性潮流。但是,在任何一种机

构的管理人员进行作业的时期中,在他有意识地做出决策和行动的时期中——这一时期是以年数来计算而不是以世纪来计算的——起作用的是未来的不确定性。长期的连续性在此不相干,长期的连续性只有在事后的回想和历史的回顾中才能辩论出它是怎样发生的。

75、只有明确地规定了企业的宗旨和使命,才可能树立明确而现实的企业目标。

76、管理的最重要工作之一就是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但这也是最困难的一项工作。

77、企业主们的目的不在于找到一种完美无缺的生产率衡量手段。而在于应用若干种衡量手段,这样至少可以获得一些启发。同样的,还需要在其他一些领域中用一些尺度来衡量生产率,以便得到启发并做出判断。劳动力只是生产三要素之一。

78、生产率是一个难于确定的概念,但又是一个核心的概念。一个企业如果没有生产率目标,就没有方向;如果没有生产率的衡量,就没有控制。

79、现在的服务机构不是一种奢侈品或装饰品,而是现代社会的支柱,是大厦的承重部分。…诸如人力资源部等企业职能部门,在企业中的价值和作用,已经是支柱和承重部门了。

80、我们根本不可能没有服务机构。没有丝毫迹象表明现在的社会不需各种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同样的,企业也不可能没有参谋服务人员和研究部门准备提供的知识、专长和系统思考方面的贡献。

81、所有的服务机构都受到这样一种倾向的威胁,即墨守过去而不是摆脱过去。

82、工作联结具有巨大力量及其优于其他团体联结之处。工作联结并不取决于个人的喜欢或不喜欢,即使没有感情仍能发挥作用。

83、管理人员必须努力去降低物质报酬的作用,而不是把物质报酬当作一种胡萝卜。物质报酬这根胡萝卜不像恐惧的大棒那样已失去了效力。恰恰相反,它仍是强有力的,在使用它时必须倍加小心。它已成为一种非常强有力的可靠的工具。但由于物质期望水平的日益增长,使得作为一种激励力和一种管理工具的物

质报酬——胡萝卜的效力愈来愈小。能激励人们进行工作的物质报酬的增量必然愈来愈大。

84、全世界的职工在收入增加时有两种最优先的选择:第一种是宁愿多有些余暇时间而不要更多的金钱;第二种优先选择就是福利。

85、即使是一些小影响也可能成为“危机”和“丑闻”,并对没有注意这些影响的企业造成严重的损害。

86、每一企业,甚至每一机构,都需要高层管理的职能,但每一企业的机构都有着特殊的高层管理的任务。职务的各项要素是相同的,但特殊的高层管理的任务对于各个企业来说却是各不相同的。

87、高层管理的任务至少要求四种不同的人——思考型的人、行动型的人、能与人相处的人、代表型的人。

88、有效的高层管理的首要要求,就是客观地确定企业中高层管理的全部关键活动和全部关键任务。

89、如果说我们现在知道些什么事情的话,那就是管理人员不是天生的是培养出来的。必须对未来管理集团的供应、培训和技能进行有系统的工作。不能靠运气或机会。

90、社会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各类组织是它的不同器官,只有这些器官有效地发挥各自的功能,一个社会才能健康长寿。知识社会需要发挥不同功能并能协调配合的三种器官或称三大部门:第一个部门是公共部门,即政府;第二个部门是私营部门,即企业;第三个部门就是非营利组织,或称为社会部门。

91、管理不是利润的附庸,而是所有组织的首要功功能,而不论这个组织的目标是什么。

92、只有跳出纷繁事务的羁绊,超然于物外,打消一切的利害关系,你才能够洞察事务的本质。

93、具有效率并不仅仅是管理的根本目的,多元化与民主,才是最具绩效的方法。

94、彼得.德鲁克的七项人生体验:

第一次触动心灵的人生体验:追求完美。

第二项触动心灵的体验:上帝看得见。

第三项触动心灵的体验:终生学习。

第四项触动心灵的体验:定期检讨。

第五项触动心灵的体验:资深合伙人的启发——有了新职务,该怎样做才能让自己发挥效能?

第六项触动心灵的体验:反馈比较法。即提前预期效果,然后反馈比较。

第七项触动心灵的体验:熊彼特的启示——只让别人记得你的著作或理论还不够,除非你能让其他人的生命因你而有所不同,才算真的有所作为。

95、只有进行艰苦的、系统的工作,才能理解什么是一个企业,以及什么是“我们的”企业。

96、有关企业及其宗旨和使用的基本定义必须转化为各种目标。否则,它仍旧是永远不会产生成果的构想、良好的愿望和漂亮的警句。(美国大学取得这样的高效果和高成绩的基础在于,明确地从事于具体规定的宗旨和使命,)

97、持续学习会导致一个突破,即一种新的学习曲线,有着新的、更高的高峰,然后又有新的突破。

98、如果公司没有稳定的雇佣政策,工人的产量就很难维持在原有水平上,更不用说持续上升了。(IBM的雇佣制)

99、承担社会责任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是企业取得成功的代价。

100、有创新性的成长公司全都是从小企业开始的。一般讲来,小企业比大企业更有生命力和发展的潜力。

101、每一个企业的管理当局都强调创新的必要,但无论是大企业或小企业,却很少把创新作为一项特别而重要的工作予以组织。

102、一个工商企业中的创新始终必须以市场为中心,以对组织以外的影响来衡量。

103、创新不是注定的,在任何一个随意的模式中都存在着很多的因素,以致没有一个人能够确定这些因素。但是,它们也不像一般人那样认为创新是完全偶然的,是无法预测和无法预言的。

104、为了对创新进行管理,一个管理人员不一定是一个技术专家。事实上,第一流的技术专家往往很少能管好创新工作。他过于陷在其专业之中了,因而很难看出专业以外的发展。

105、创新战略的基础是有计划和有系统地淘汰旧的、正在死亡的、陈旧的事物。创新性战略之占主导地位的假设是:所有现在的事物都处在陈旧的过程中。其假设必然是,所有现存的产品线和服务、市场和销售渠道、技术和生产程序,迟早——而且常常是很快——将下降而不是上升。

106、创新工作从一开始就应该看作是一种“事业”,而不是一种职能。(在创新性组织中,管理当局的最首要的职责,在于把不切合实际的、不成熟的、粗略的想法转变成为具体的创新实际。在创新性组织中,高层管理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倾听并认真对待各种看法。)

107、作为管理者必须把各种资源从收益低或收益逐渐降低的领域转移到收益高或收益逐渐增加的领域。他必须抛开过去,放弃已经存在和已经知道的东西去创造未来。

108、效果是成功的基础——效率则是在已经成功以后维持下去的最低条件。效率涉及如何把事情做好,而效果则涉及做正确的事情。

109、一个企业不一定要变得更大,但它必须经常地变得更好。

110、创新需要紧紧围绕顾客展开,应回答以下问题:“谁是我们的顾客?顾客在哪里?顾客考虑的价值是什么?”以市场的观念准确把握科技创新的方向,才是技术成功的方向。

111、在每一个企业中基本上有三种创新:产品或服务上的创新,市场、消费者行为和价值上的创新;以及制造产品和提供服务并把它们运到市场上去所需的各种技能和活动上的创新。它们可以分别叫做产品方面的创新、社会方面的创新(如分期付款制度)、管理方面的创新。

112、企业家是“将变革视为机遇,并努力开拓的人”。企业家精神是一种系统的精神。最有价值的成果是产生创新与企业家的理念,使整个公司接受阜新,并“渴望新事物”。创新的原则包括:想想机遇问题;出去多看多问多听;简单而专一;目标是“领导地位”。

113、管理人员的伦理的基本准则在于,不能保证为顾客办成每一件事,但能保证自己明知有害而不为。

114、职能制组织以努力为中心,这既是其基本点,又是其基本缺点。在非小型的职能制组织中,信息交流就不行了。而作为一种决策机构,职能制组织,

即使是相当小规模,工作也很不好。另外,职能制组织在人员的培养、准备、考验方面也都很差。总之,职能制组织往往使人不适于从事管理工作——这是由于它主要强调的是职能性的技巧而不是成果和成就。

115、集中精力去关心未来的方向、战略、目标、关键决策,从而完成它自己本身的任务。(来自联邦分权制的启示——在现有的各种组织设计原则中,联邦分权制原则是最接近于各种组织设计规格的,其应用范围也最广。它有很高程度的明确性和相当程度的经济性,每一个管理人员都同企业成就和企业成果密切相关,因而能把注意力集中的企业的成果和成就上。它试图建立恰当的单位,即能获得最佳成果、特别是市场方面的成果的能力的单位。然后再提出以下问题“在自治性单位之内必须确定和组织一些什么工作、什么努力和什么关键活动”。)116、小企业甚至比大企业更需要有组织的、有系统的管理。它首先需要有战略,其次要组织其高层管理的任务。最后是小企业必须有自己的控制和信息系统。此外,小企业还必须了解环境中的重大变化。其成功依赖于它在一个小的生态领域中的优先地位。因此,它必须了解这一生态领域中任何变化的可能性。(小企业负担不起“大管理”,即大量管理人员、管理程序和各种数据,但它却需要有第一流的管理。小企业必须精确地组织其高层管理工作,因为它负责不起复杂的高层管理结构。)

117、企业的社会责任分为:生产安全、职业健康、权益保障。在知识经济时代,一流人才的争夺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关注并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容易在社会公众中获得更高的信任程度,相比更具知名度,更易获得人们的好感和信任。企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有助于增强企业的长远发展能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18、战略的内涵表现为远景的经营思考和经营决策。企业战略可以提供企业诞生的使命、经营范围、远景目标、发展方向、经营方式等坐标,成为企业的经营方针和行动指南。

119、决策就是判断,是在各种可行方案之间进行选择。任何决策都是有风险的,要避免不必要的决策。

120、一个人如果不考虑可供选择的各种方案,他的思想就是闭塞的。卓有成效的决策者往往不求意见的一致,而十分喜欢听取不同的想法。

121、如果说各项目标是“战略”,那么经营中心的决策就是“政策”。

122、管理当局没有其他选择,只有预测未来,塑造未来,平衡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

123、规划的第一步就是对每一项活动、产品、生产程序或市场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我们不是因袭至今,我们会投入这项活动等等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就要说,“我们怎样才能摆脱它——迅速摆脱?”系统地摆脱过去,本身就是一项规划,这对于许多企业来说都是适用的,它会迫使人们进行思考和行动,它会使新事物有可用的人力和财力,它会产生行动的愿望。

124、知识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寻求以知识为基础的组织创新。未来的典型企业是以知识为基础的。一个由大量根据来自同事、客户和上级的反馈信息进行自主决策、自我管理的各类专家构成的组织。由于这个原因,我称其为以信息知识为基础的组织。

125、知识正在被应用于知识。这是知识转变的第三阶段,或许也是最后阶段。提供知识以找出应用现有知识的创造效益的最佳方法,事实上就是我们所说的管理。

126、自我管理其实就是企业(组织)的目标,因为它是一个适应性网络组织中唯一真正可行的选择。

127、对知识工作和知识工作者进行管理是“目前和未来”的工作而不是“过去”的工作。

128、管理人员,特别是企业的管理人员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社会责任就是处理好企业与政府的关系。管理人员对这种关系的责任如同他对企业本身的责任的一部分负有责任。它是企业的社会影响的一个领域。企业与政府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企业做了什么或没有做什么而产生的。

129、高层管理必须知道和了解知识组织,必须同它建立信息交流关系。

130、不良组织的最常见和最严重的症状就是管理层次过多,指挥线路过长。一个组织如果过于依赖“协调员”、“助手”或其他以不担任职务为职务的人,那就是组织不良的一种症状。

131、要达到恰当的规模,这得要进行艰苦的思考和认真的、持续的工作。无论小至白蚁,大至白象,只要是高度成功的物种,就是恰当的规模。这同样也

适用于企业。绝对规模的大小并不是成功和成就的标志,当然更不能表明管理工作的能力。规模恰当才是其标志。

132、战略性的决策都具有长期的影响,而且常常具有无法逆转的影响。一种多角化战略,无论是通过从基础发展或通过企业收购,都必须有一个有系统、有目的的放弃不适当项目的政策。

133、知识工作者的工作是组织性的,只有组织才能将知识工作者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工作绩效。

134、知识社会的主要社会团体将是“知识工作者”,即像资本家知道如何把资本用于生产一样,他们是知道如何把知识用于生产的知识经理人员,知识专业人员,知识雇员。

135、现代的组织社会是前所未有的。这不但是因为构成该社会的每一个组织是高度专业化的工具,旨在实现某一转定的任务;而且因为每一个组织的基础是知识的组合与展开。

136、未来的社会是一个知识社会。知识将是其主要资源,而知识型员工(也称知识工作者或知识工人)将是其劳动中的优势群体。这个社会的主要特征是:1)没有边界,因为知识的流动比资金更容易;2)向上流动,每一个通过不难获得的正规教育都能享受这个社会的利益;3)失败和成功的可能性相等,人人都能获得“生产手段”,即工作所需的知识,但并非人人都能成功。

137、管理部门不应追求那种正确的组织结构。而需要学会去寻找、发展、测试适合任务的组织形式。

138、管理为机构的成果而存在。它必须从预期达到的成果出发,并必须组织该机构的资源以达到这些成果。不管是企业还是非企业,管理都是使一个机构能产生外部成果的器官。

139、我们必须超越人事管理,我们必须学会对人们进行领导而不是加以限制。

140、今后数十年的主要管理任务就是要使知识具有生产性,这种投入是概念、思想和理论。入门的职位必将有急剧的变革,才能使知识劳动者成为有生产性的。因为,十分清楚,如果知识劳动者不能了解他自己,了解他适合于什么工作,他怎样才能工作得最好,知识就不能成为有生产性的。

141、多国企业使生产性资源、市场机会和有才能的人超出国界而得以最好地利用。

142、管理带来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是管理的结果,两者相辅相成。我们必须学会运用的有许多新的管理工具,以及新的技术。存在着许多新的、艰巨的任务。但是,管理提最大变革是,发达国家中社会的志向、价值观以至其生存都将取决于其管理人员的成就、能力、热忱和价值观。下一代人的任务是使我们新多元社会中的新组织机构为了个人、社区和社会而更有生产性。这首先是管理的任务。

143、管理需要对由于经济中的变化、风尚或口味中的变化、由于竞争而发生的变化对市场结构中的变化进行预测。而竞争始终必须按照顾客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概念来解释,所以必须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竞争。

144、企业的职能就在于通过把一项社会问题转化为企业的一项机会来满足一项社会需要,同时也为本机构服务。企业的职责就在于把变革转化为创新,即转化为新的企业。但如果认为创新只限于技术,就是一个不高明的工商业人士。(从工商业历史来看,社会变革和社会创新至少与技术创新有同样的重要性。)145、信息交流必须从预定的信息接受者开始而不是从发出者开始。更多和更好的信息并不能解决信息交流的问题,并不能弥补信息交流的间距。相反的,信息愈多,则对于有效百能起作用的信息交流的需要愈大。(信息爆炸更需要有能起作用的信息交流。)

146、最好的组织结构也不一定保证取得成果和成就,而不恰当的组织结构就更不履行这种保证了,它只会造成摩擦和挫折。(不恰当的组织结构把注意力集中在不恰当的问题上,加剧不必要的争论,小题大做,它使弱点和缺陷加大而不是使力量加强。所以,正确的组织结构是取得成就的先决条件。)147、任何市场都是由需求来规定的。正是需求创造出供给,正是需求事实上决定着什么是“供给”,决定着造成市场的各种机会、需要和特点。这些已成为全世界性的需求,它们不是以丰裕为依据,而以更有力的一种东西即信息为依据的。世界已成为一个“全球购物中心”。

148、在管理实践中,管理必须以包含一套基本假设的管理模式为起点。然而,管理自身形成的管理范式并非是一成不变的。纵观人类历史上每一次具有革

命性质的转型变革,都意味着打破传统的、旧有的模式,建立新的模式。而管理模式或管理思维方式的剧变,莫不与“创造财富的机制”发生了革命性变化有着密切联系。

149、对企业的日常运营要保持一个不间断的警觉状态。危机管理计划就像一个航标,指引着企业行动的方向,而接下来的第二步就是要建立一个能够为企业提供危机预测和分析的预警系统。

150、一个良好的预警系统往往应该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第一,定期地对企业进行弱点分析。第二,当你在开拓创业时,资金的筹集与流转可能是对企业的日常运营保持一个不间断的警觉状态,监控企业内部和外部所有可能引起危机的因素和征兆,收集筛选整理相关信息并对未来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性作出合理估计,以此作为企业下一步决策的依据。第三,企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危机处理的模拟训练。

[注:以上德鲁克管理思想精华摘录于《彼得.德鲁克管理思想全集》一书,中国长安出版社,赵雪章编译,2006版。]

德鲁克的22个管理思想精髓

德鲁克的22个管理思想精髓 一、管理者,就必须卓有成效 1、管理者不仅仅是老板和各级领导,而是包括所有知识工作者。 2、卓有成效是一种习惯,是不断训练出来的综合体。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3、技术和资本必须通过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才能发挥作用和功效。 二、管理要解决的问题有90%是共同的。 1、所有组织中,90%左右的问题是共同的,不同的只有10%。 2、一个成功的企业领导人同样能领导好一家非营利机构,反之亦然。 3、问题就在我们的眼皮底下。 三、组织的目的是使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1、企业的目标能否达到,取决于经理人管理的好坏,也取决于如何管理经理人。 2、员工的工作是否有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被管理的方式。 3、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是要培养一批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四、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1、当前企业面对的变局不是一场技术革命,而是一场观念和思维方式的革命。 2、一流管理者修炼管理心智,因此,最聪明的投资就是对大脑的投资。 3、想不到是缺乏思想和方法,做不到是缺乏决心和毅力。 五、创新是生意人的保单 1、要进行系统化地创新,企业需要每6-12个月打开企业的天窗,看一看外面的世界。

2、创新的焦点是市场,不是产品。 3、当前企业的策略主轴可能是更好、更多,而创新策略的核心应该是“新颖且独特”。 六、做好向上管理 1、我们该知道运用自己上司的长处,这也正是下属工作卓有成效的关键。 2、与老板发生矛盾冲突或意见相左时,强硬对抗或委屈求全都不是最佳的处理方式。 3、老板也需要管理。学会管理你的老板,才是一个出色的管理者 。七、管理就是决策 1、有效的管理者需要的是决策的效果,而不是决策的技巧。 2、要看“正当的决策”是什么,而不是“人能接受的”是什么。 3、确定干还是不干,叫决;明确用什么方法和工具干,叫策。 八、没有执行=0 1、我们应该将行动纳入决策当中,否则就是纸上谈兵。 2、计划要成功,必须遵循笨蛋法则〔下见延伸阅读〕。 3、管理的核心不在于“知”,而在于“行”。 九、把事做对,好;做对的事,更好 1、卓越和普通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卓越管理者“做对的事”。 2、如果以极高的效率去做本来就不该做的事,这是愚蠢的行为。 3,我们不一定知道正确的道路是什么,但却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走得太远、太久。 十、不问得到什么,要问贡献什么

德鲁克管理思想与实践专题培训感想

德鲁克管理思想与实践专题培训感想 ——做对的事比把事做对更重要 初次接触德鲁克的管理思想,就被其高深的理论深深吸引。被尊为“管理学之父”的德鲁克,广泛涉猎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哲学和文学,以其深厚的人文素养,对许多问题都提出自己的精辟见解,他强调人的理想性,价值观及判断力为组织绩效精神的关键资源。德鲁克对管理的定义为:“管理就是界定企业的使命,并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界定使命是企业家的任务,而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是领导力的范畴,二者的结合就是管理。” 纵观德鲁克的经典管理箴言,对我影响颇深的莫过于“做对的事比把事做对更重要”这一至理名言。用德鲁克的管理语言来说:做对的事即是效能之意,把事情作对则是效之意。做对的事就是道,把事做对则是理。因此,综合“做对的事与把事做对”就是所谓的“道理”。”这一观点,被称为管理思想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做对的事情”就是要把握方向,清楚利弊,在做事之前一定要仔细考虑,进行分析判别,着眼于长远,讲求实际效果,理清来龙去脉,找出关键点。而“把事情做对”则将关注重点从方向引向了过程,强调做事情“正确”,是强调做事情的方法要正确,要符合原则和要求。所以,正确的思维应该是:先“做对的事情”,然后再“把事情做对”。如果方向错了,那么不管过程怎么完美,都会事倍功半,甚至会出现“南辕北辙”的结果。不论是做对的事还是把事做对,不管是效能还是

效率,道还是理,都如鸟的双翼,少可任何一边,便再也飞不起来。 那么怎样才能做对的事呢?德鲁克提出了边界条件这一定义,边界条件即是要解决问题的范围是什么。同时,德鲁克告诉我们:“边界条件需要自问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分别是:1、决策的目的是什么?2、至少要完成什么目标?3、要满足什么条件?这个观点使我受益匪浅,我认识到高质量的思考是做对事的有力保障,更是做对的事能力的自我提升。二十一世纪的知识型员工,靠的不只是专业能力的生产力,更是做对的事能力的生产力。不然再高深的知识,再强大的专业技术,再优越的工作经验,若不能做对的事,而只是想把一堆事情做对,最终得不到应有的结果也是枉然。 “做对的事的能力”,一言以蔽之,就是找到正确的人,摆在正确的位置,并协助他做正确的事,才会取得较有效的成果。做对的事对于我们来说,就是用己之长,用人之长,用企业之长,用环境之长,使自己的企业具有世界级的核心能力,去满足客户,创造顾客,以客户为依归,以顾客为诉求,让对的人做对的事,让对的客户得到对的需求满足。在企业经营的实战中,只有具备“做对的事情”的观念,才能把自己造就成稳操胜券的“常胜将军”。能否成为“常胜将军”,取决于一个指挥者的前瞻能力和决策能力,以及二者的完美结合。这要求他对市场不仅要看得见、看得起、看得懂,而且要看得透,看得出市场发展规律,看得出所经营企业的发展“运程”。这样的话,他总是“做对的事情”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德鲁克的管理与实践理论留待我们挖掘和理解的东西还有很

德鲁克1358管理模型一经典管理思想精华

德鲁克1358管理模型一经典管理思想精华 彼得·德鲁克,被称为现代管理学之父,一生出版了39部作品,其中《管理的实践》、《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等多部著作影响了数代追求创新以及最佳管理实践的学者和企业家们,各类商业管理课程也都深受彼得·德鲁克思想的影响。 “全世界的管理者都应该感谢这个人,因为他贡献了毕生的精力,来理清我们社会中人的角色和组织机构的角色,我认为彼得·德鲁克比任何其他人都更有效地做到了这一点。” ——通用电气前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 “在所有的管理学书籍中,德鲁克的著作对我影响最深。” ——微软总裁比尔·盖茨 北京大学那国毅教授通过对德鲁克先生管理思想的系统研究,将他的管理思想整合在一个管理框架内,称为“德鲁克的1358管理模型”。 “1”就是德鲁克关于管理的一个定义; “3”是指德鲁克提出的管理的三大任务; “5”是指德鲁克列举的管理者的五项工作; “8”是指德鲁克倡导企业需要设定目标的八大领域。 这些都是德鲁克管理思想的精髓。 一、管理的一个定义 “管理就是界定企业的使命,并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界定使命是企业家的任务,而激励与组织人力资源是领导力的范畴,二者的结合就是管理。”这就是德鲁克对管理的定义。

在这个定义中,德鲁克使用了一个关键词:使命。什么是使命呢?企业的使命实际上就是企业存在的原因,即该组织对整个经济和社会应做出何种贡献。不论这种原因或者理由是“提供某种产品或者服务”,还是“满足某种需要”或者“承担某个不可或缺的责任”,如果一个企业找不到合理的原因或者存在的原因连自己都不明确,或者连自己都不能有效说服,企业的经营问题就大了,也许可以说这个企业“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就像人一样,经常问问自己“我为什么活着”的道理一样,企业的经营者们更应该了然于胸。 柯林斯在《基业长青》中提到了默克公司的案例。第三世界有上百万人感染了河盲症,这种疾病的成因是大量的寄生虫在人体组织里游动,最后移到眼睛,造成失明。100万个顾客是规模相当大的市场,只是这些人都很贫穷,买不起昂贵的药品。默克公司知道,研制针对河盲症的药品不可能有什么投资回报,却仍然推动这个计划,希望产品通过检验后,某些政府机构或第三方会购买这种药品,分发给病人。但没有机构愿意购买,于是公司决定免费赠送药品给需要的人,且自行负担费用,直接参与分发工作,以确保药品确实送到受这种疾病威胁的上百万人手中。 默克为什么推动这项名为“美迪善”的计划?默克公司CEO魏吉罗指出,若不推动生产这种药品,可能会瓦解默克旗下科学家的士气——因为默克公司明确提出自己从事的是“保存和改善生命”的事业。 默克公司在创建以后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同时展现崇高的理想和本身的实际利益。乔治·默克二世说过:药是为了救人的,不是为赚钱的。但利润会随之而来。如果我们记住这一点,就绝对不会没有利润。我们记得越清楚,利润就越大。” 在企业管理中,人们经常使用使命、愿景、价值观这三个词,使命、愿景与价值观不是挂在企业墙上的装饰,而是企业决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命是组织存在的原因,是组织的目的。它给我们提供了方向,而不是具体工作。使命、目的和宗旨都是同义词。愿景是未来所创造的图画,回答“组织将成为什么”的问题,是实实在在的目标。价值观是在我们追寻使命过程中的行为准则,是企业决策时的指导思想。 使命、远景和价值观之间的联系可以归纳为:使命是一切的根本,愿景把使命转变为真正富有意义的预期结果,价值观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和行动去实现结果。 例如:迪士尼公司使命——使人们过得快活,愿景——成为全球的超级娱乐公司麦肯锡公司(愿景与使命合一)——帮助杰出的公司和政府更为成功

管理学

德鲁克管理学精髓 现代管理学大师中的大师——德鲁克 1954年,德鲁克首次提出“管理学”概念被西方学界尊为“大师中的大师”! 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去世 美国当地时间2005年11月11日上午,95岁高龄的现代管理学教父彼得·德鲁克“因自然原因”在洛杉矶附近的家中辞世。 出生于1909年11月19日的德鲁克最终没能等来自己96岁的生日,却在人们不经意间撒手人寰。 永远的管理大师——德鲁克 无论是第五项修炼的倡导者彼得.圣吉,市场营销之父菲利浦.科特勒,领导力 大师约翰.科特,还是英特尔公司总裁安迪.格鲁夫,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通用电气公司CEO杰克.韦尔奇…… 以上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在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方面都受到了彼得.德鲁 克的启发和影响。德鲁克先生被称为大师中的大师,不仅因为他是现代管理学的奠基人,目标管理的创建者,他在市场、创新、变革、战略、知识管理、21世纪管理者的挑战等方面的真知灼见,也让诸多管理大师和成功企业家从中受益。 德鲁克在企业界的影响 “只要一提到彼得·德鲁克的名字,在企业的丛林中就会有无数双耳朵竖起来听。” ——《哈佛商业评论》 深受德鲁克影响的企业领袖 在所有的管理学书籍中,德鲁克的著作对我影响最深。 ——微软总裁比尔·盖茨 德鲁克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他的著作和思想非常清晰,在那些对时髦思想狂热 的人群中独树一帜。 ——英特尔主席安德鲁·格鲁夫

彼得·德鲁克生平 1909年11月19日生于维也纳,父亲为奥国财务官员,曾创办萨尔茨堡音乐 节,母亲是奥国率先读医科的妇女之一。 1938年父母因反对纳粹,逃往美国,父亲任大学教授,1967年逝世。 1931年德鲁克获法兰克福法学博士。 1942年受聘为通用汽车公司顾问。 1946年出版《公司的概念》,对成功的大企业有细腻而独到的分析。 1954年出版《管理实践》,奠定大师的地位,并标志着管理学的诞生。 1966年出版《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成为经典之作。 1973年出版《管理:任务、责任、实践》巨著,该书被誉为“管理学”的 “圣经”。 2002年6月20日,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宣布彼得·德鲁克成为当年的 “总统自由勋章”的获得者,这是美国公民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 至今已出版超过30本书,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文章已超过30篇,被誉 为“现代管理之父”等。 Drucker 在国内另一译名为“杜拉克”。 德鲁克与中国管理者的培训 对于中国管理者的培训,90多岁高龄的德鲁克一直亲力亲为,免费提供技术 和业务的咨询和帮助。 德鲁克在给北京光华德鲁克研究会的开幕词中这样写道:“管理者不能依赖进 口,即便是引进也只是权宜之计,而且也不能大批引进。中国的管理者应该是 中国自己培养的,他们深深扎根于中国的文化,熟悉并了解自己的国家和人民。 只有中国的人才能建设中国,因此快速培养并使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迅速成长起 来是中国面临的最大需求,也是中国的最大的机遇。” 德鲁克最后一部著作2006年1月出版 1954年德鲁克首次提出“管理学”概念,随后于1973年出版的《管理:任 务、责任、实践》一书被许多国家的企业与学术界奉为管理学“圣经”。

《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读书笔记

《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 德鲁克一生以“旁观者”自居,以“除非能改变人们的生活”作为从事学术研究的重要法则,运用其睿智的才思及远见卓识,带着一双“热眼”去观察和感知世事运行的规则和规律。作为“一个走在信息时代前面的人”,“他集丰富的知识、广泛的实践经验、深邃的洞察力、精辟的分析和拨云见雾般的常识于一身”,在政治、法律、社会、管理、历史等多个学科领域都留下了精辟的见解和耐人寻味的启示,成为“当代最经久不衰的管理思想家”。德鲁克凭其扎根于实践基础之上的30余部著作所带来的深远影响,奠定了他在现代管理学上的开创者地位,被世人尊称为“现代管理学之父”、“大师中的大师”。 第一章作为一种社会功能与人文艺术的管理 管理的基本任务:使人们能为了共同的目标,带着共同的价值观,在适当的组织内,通过培训和开发共同开展工作以及对外界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 管理最初只建立在为数不多的几条基本原则之上: 1、管理是关于人类的管理。其任务是使人与人之间能够协调配合,扬长避短,发挥最大的集体利益。可以说,我们的生计依赖于管理,我们为社会做贡献能力的大小既取决于我们自己的技术、奉献和努力,也依赖于我们所在工作单位的管理水平。 2、因为管理涉及人们在共同事业中的整合问题,所以它是被深深地根治于文化之中。 3、每一个企业都有责任坚定不移的树立一个共同的目标与统一的价值观,如果没有这种责任,企业将会成为一盘散沙,也就谈不上存在企业。管理面临的首要任务在与思考、制定和说明这些宗旨、价值观与价值。 4、管理必须根据需要与机会的变化而变化,以此促使企业及其成员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5、每个企业内部都拥有具备不同技术与知识、从事不同工作的员工。 6、无论是产品的数量还是净收益或净损失本身,都不足以衡量管理与企业的工作业绩。业绩应被纳入企业与管理之中,必须能够被有效衡量——至少要能够加以评估——并且要得到不断的改进。

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

主题: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名言桑全军 发表于:2009-11-06 10:21:26 河南星翰贸易有限公司Promotion Manager 查看档案彼得·德鲁克简介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 对世人有卓越贡献及深远影响,被尊为“大师中的大师“”。德鲁克以他建立于广泛实践基础之上的30余部著作,奠定了其现代管理学开创者的地位,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1909年11月19日,彼得·德鲁克出生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维也纳,祖籍荷兰。其家族在17世纪时就从事书籍出版工作。父亲是奥国负责文化事务的官员,曾创办萨尔斯堡音乐节;他的母亲是奥国率先学习医科的妇女之一。彼得·德鲁克从小生长在富于文化的环境之中。彼得·德鲁克先后在奥地利和德国受教育,1929年后在伦敦任新闻记者和国际银行的经济学家。于1931年获法兰克福大学法学博士。1937年移民美国,曾在一些银行、保险公司和跨国公司任经济学家与管理顾问,1943年加入美国籍。彼得·德鲁克曾在贝宁顿学院任哲学教授和政治学教授,并在纽约大学研究生院担任了20多年的管理学教授。尽管被称为“现代管理学之父“”,但彼得·德鲁克一直认为自己首先是一名作家和老师。1942年,受聘为当时世界最大企业——通用汽车公司的顾问,对公司的内部管理结构进行研究。1946年,将心得写成《公司概念》,“讲述拥有不同技能和知识的人在一个大型组织里怎样分工合作“”。该书的重要贡献还在于,彼得·德鲁克首次提出“组织“”的概念,并且奠定了组织学的基础。1954年,出版《管理实践》,提出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念——目标管理。从此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从而奠定管理大师的地位。1966年,出版《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告知读者:不是只有管理别人的人才称得上是管理者,在当今知识社会中,知识工作者即为管理者,管理者的工作必须卓有成效。成为高级管理者必读的经典之作。1973年,出版巨著《管理:任务,责任,实践》,是一本给企业经营者的系统化管理手册,为学习管理学的学生提供的系统化教科书,告诉管理人员付诸实践的是管理学而不是经济学,不是计量方法,不是行为科学。该世书被誉为“管理学“”的“圣经“”。1982年,出版《巨变时代的管理》,探讨了有关管理者的一些问题,管理者角色内涵的变化,他们的任务和使命,面临的问题和机遇,以及他们的发展趋势。1985年,出版《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被誉为《管理的实践》推出后德鲁克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全书强调目前的经济已由“管理的经济“”转变为“创新的经济“”。1999年,出版《21世纪的管理挑战》,彼得·德鲁克将“新经济“”的挑战清楚地定义为:提高知识工作的生产力。在欧洲经历了二战的残酷,并目睹了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作用,彼得·德鲁克感到那些优秀的领导者才是那个世纪的英雄。德鲁克在他那本发人深省的自传《旁观者的冒险》中写道:“我和其他维也纳的小孩一样,都是胡佛总统救活的。他推动成立的救济组织,提供学校每天一顿午餐。这顿午餐的菜式,清一色是麦片粥与可可粉冲泡的饮料,直到今天我仍然对这两样东西倒胃口。不过整个欧洲大陆,当然也包括我在内的数百万饥饿孩童的性命,都是这个组织救活的。“”一个“组织“”居然能发挥这么大的功用!从德鲁克活生生的经历中,我们不难发现,德鲁克强调“透过组织这种工具,尽量发挥人类创造力“”观念的根源。此外,彼得·德鲁克在预测商业和经济的变化趋势方面显示出了惊人的天赋。例如,早在1969年彼得·德鲁克就预言将有一种新的类型的劳动者出现———知识员工,他们的职业将由自己所学的知识来决定,不再依靠出卖体力来养家糊口。1987年10月,美国股市大崩盘。仅10月19日一天,美国全国损失股票市值5000亿美元。对此,彼得·德鲁克说,他早就预料到了,“不是因为经济上的原因,而是基于审美和道德。“”彼得·德鲁克将当时的华尔街股票经纪人称为“完全不具有生产力的一群,但又能很轻易地大把捞钱。“”作为第一个提出“管理学“”概念的人,当今世界,很难找到一个比彼得·德鲁克更能引领时代的思考者:1950年代初,指出计算机终将彻底改变商业;1961年,提醒美国应关注日本工业的崛起;20年后,又是他首先警告这个东亚国家可能陷入经济滞胀;1990年代,率先对“知

德鲁克管理基础和定义

德鲁克管理基础和定义 “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 德鲁克的1358—1—管理的定义 那国毅 什么是"德鲁克的1358"?即关于管理的一个定义;关于管理的三大任务;管理者的五项工作和企业需要设定目标的八大领域。这些都是德鲁克管理思想的精髓。 目前,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而管理却相对滞后。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我们面对的挑战是,如何能迅速培养成千上万的管理者与世界顶极强手同台竞技并且胜出。为了积极应对这个无法回避的挑战,我们首先要了解世界顶级强手的管理方式。经过几年的研究,我发现:不管是比尔·盖茨还是杰克·韦尔奇,或者是《财富》500强中的许多管理者,都深受一位管理大师的影响,他就是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2000年,我前往美国德鲁克管理研究生院师从彼得·德鲁克。今天,我愿借此机会与中国的管理者一起来分享彼得·德鲁克管理思想的精髓,即:德鲁克的1358。什么是德鲁克的1358呢?它对于提升我们的管理能力有什么帮助?在本文结束之时,这些问题的答案将成为你管理思想的一部分。 彼得·德鲁克在1939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经济人的末日:论极权主义的根源》(The End of Economic Man),他当时只有30岁。2004年,彼得·德鲁克已是95岁高龄的老人,他又向我们展现了他的新作《德鲁克选集》(The Daily Drucker)。在过去的65年里,彼得·德鲁克已出版了36本著作,这些书加在一起应超过1万页,这还不算他在《哈佛商业评论》、《华尔街日报》、《大西洋月刊》等刊物上发表的各种文章。由于工作的关系,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在全国各地讲授德鲁克的管理课程,学员经常问我:德鲁克写了这么多书,我应该读哪一本?有的学员对我说,我参加您的课是来听您讲德鲁克的书,其实,德鲁克的书我也有,就放在床头柜上,总想读,但总没有时间。还有的学员说,德鲁克的著作浩如烟海,博大精深,您能不能用简短的话来概括他的管理思想的精髓? 经过多年对德鲁克管理思想的系统研读和讲授,我尝试着将他的管理思想整合在一个框架之内。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能使工作繁忙的管理者在短时间内掌握德鲁克的管理思想精髓,便于中国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有意识地去实践德鲁克的管理思想。管理是一种实践,管理者就是实践者。而管理者的实践是由其认知所决定的,因此,在这个意义上,管理者能否认知正确的管理思想对于企业的成败至关重要。 通过我对德鲁克管理思想系统的研究,我将他的管理思想整合在一个简明的管理框架内,我把这个框架称为"德鲁克的1358","1"就是德鲁克关于管理的一个定义;"3"是指德鲁克提出的管理的三大任务;"5"是指德鲁克列举的管理者的五项工作;"8"是指德鲁克倡导企业需要设定目标的八大领域。这些都是德鲁克管理思想的精髓。

关于德鲁克管理学精髓

◆关于德鲁克管理学精髓 ◆如何进行“人性化”管理 ◆建立符合组织情况的管理模式 ◆根据不同企业的不同需要来确定它们所要采用的“人性化”管理模式。 ?亲情化管理模式 ?友情化管理模式 ?温情化管理模式 ?随机化管理模式 ?制度化管理模式 ◆掌握适当的“人性化”管理方法 ◆人性化管理方法的基本点就是尊重人,热爱人,满足人,发展人,实现人 ◆管理者的管理方法应当富有人情味,并尝试用温和的方法进行管理,多在沟通中利用鼓 励和说服等方式。 ◆很多人认为管理者的职责等同于职权,职权范围明确则职责也就明确。 ◆这个观点是不准确的。 ◆管理者的职责: ◆三大任务: ?使工作富有成效 ?实现组织的特定目的 ?处理对社会的影响与承当社会责任 ◆五项工作: ◆制定企业目标 ◆从事组织工作 ◆从事激励和信息交流 ◆对员工进行考核 ◆对员工进行培训 ◆管理者的终极使命:绩效 ◆如何去追求绩效? ◆制定完整的绩效管理体系 ◆管理者要注意沟通 ◆让管理者和员工积极参与绩效的实现 ?自我管理 ◆德鲁克被称为“管理大师中的大师”,主要有三个原因 ◆开创了管理学 ◆提出了崭新的研究方法和管理理念 ◆用行动实践管理理论

◆自我管理包括 ◆自我认识。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自我反省。对自己的目标、行为和个性特点的判断和评价 ◆自我评价。对行为等不足之处进行反思 ◆自我激励。利用内外因素给予自己心理上的刺激和鼓励 ◆自我调控。对自己的情绪表达及行为方式进行调节和选择 ◆自我监督。不定时地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监督 ◆自我管理对于管理者尤为重要。不能管理自己的人,不能做好企业的管理者。 ◆优秀的管理者应该是:能发现自己的优势,能将自己良好定位,能不断自我发展。 ◆管理自己的前提是认识自己 ◆发现自己优势的方法:反馈分析法 ◆做关键决策时的记录预期效果 ◆按预期对结果进行反馈分析 ◆了解自己做事情特点所应考察的内容: ◆学习习惯 ◆收集信息的方式:善于听还是善于阅读? ◆适合做决策者还是顾问 ◆能否在压力下很好地取得绩效 ◆认识自己的价值观 ◆个人的价值观与企业的价值观相容,个人能够在企业中充分发挥作用。而与企业价值观 不相容的人将受到排斥,并可能降低工作热情。 ◆应清楚并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去寻找工作领域。 ◆利用长处定位职业 ◆专注于工作并不断拓展优势 ◆有效掌控自己的时间 ◆时间是最宝贵的资源,是最有限的资源 ◆管理者应该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 ◆阶段一,记录时间按的去处 ◆实际情况记录 ◆实时记录,并定期检查 ◆阶段二,对时间进行管理 ◆应试图识别和排除根本就不必做的事 ◆要学会让别人代劳 ◆消除可能会浪费时间的因素(工作方法有问题,员工过多导致效率低下,组织管理不善, 组织上下沟通不及时、信息不对称而造成时间浪费) ◆阶段三,对时间进行整合 ◆零星的时间加起来总量不少,但分开来没有什么实际效果。管理者应该学会整合时间。

德鲁克管理思想名言名句

德鲁克管理思想名言名句 《德鲁克管理思想名言名句》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希望对网友有用。 、卓有成效是一种习惯,是不断训练出来的综合体。 、智力、想像力及知识,都是我们重要的资源。 但是,资源本身所能达成的是有限的,惟有有效性才能将这些资源转化为成果。 、决策的反面,是不做任何决策。 、除非战略评价被认真地和系统地实施,也除非战略制定者决意致力于取得好的经营成果,否则一切精力将被用于为昨日辩护,没有人会有时间和精力开拓今天,更不用说去创造明天。 、决策需要熬受痛苦。 、除非有不同的见解,否则就不可能有决策。 、战略管理不是一个魔术盒,也不只是一套技术。 战略管理是分析式思维,是对资源的有效配置。 计划不只是一堆数字。 战略管理中最为重要的问题是根本不能被数量化的。 、……除非一个企业产生的利润大于其资本成本,否则这个企业是亏损经营的……到挣足它的资金成本以前,企业没有创建价值,是在摧毁价值。 、有效的管理者坚持把重要的事放在前面做,每次只做好一件事。

、组织内部只有成本,结果存在于组织的外部。 、组织的重点必须放在机会上,而不是放在问题上。 如果组织把精力放在出成果的地方——即放在机会上,那么就会有兴奋感、冲动感。 、创新就是创造一种资源。 、首先要说的是,要承担责任,而不是权力。 你不能用工作所具有的权力来界定工作,而只能用你对这项工作所产生的结果来界定。 要对组织的使命和行动以及价值观和结果负责。 、百度管理就是界定企业的使命,并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 界定使命是企业家的任务,而激励与组织人力资源是领导力的范畴,二者的结合就是管理。 、管理者的一项具体任务就是要把今天的资源投入到创造未来中去。 、有效的管理者在用人所长的同时,必须容忍人之所短。 、企业管理者,就必须卓有成效。 、我们应该将行动纳入决策当中,否则就是纸上谈兵。 、今天的组织需要的是由一群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专心是一种勇气,敢于决定真正该做和真正先做的工作。 、要看正当的决策是什么,而不是人能接受的是什么。

德鲁克经典管理学试题

经典管理学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 一、单选:(每题1 分,共10分) 1.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如果你理解管理理论,但不具备管理技术和管理工具的运用能力,你还不是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反过来,如果你具备管理技巧和能力,而不掌握管理理论,那么充其量你只是一个技术员。这句话说明:() A.有效的管理者应该既掌握管理理论,又具备管理技巧与管理工具的运用能力 B.是否掌握管理一论对管理者工作的有效性来说无足轻重 C.如果理解管理理论,就能成为一名有效的管理者 D.有效的管理者应该注重管理技术与工具的运用能力,而不必注意管理理论 2. 目标管理的宗旨在于() A 用"自我控制的管理"代替"压制性的管理" B 用"民主式的管理"代替"独裁式的管理" C 用"参与式的管理"代替"压制性的管理" D 用"自我控制的管理"代替"独裁式的管? 3. 一般说来,管理层次所拥有的能够确定集权或分权程度的是( ) A.审批权 B.决策权 C.组织权 D.计划权 4. 有一种观点认为:一个繁忙的管理者不是一个好的管理者,这种看法应如何评价:() A、不对。管理者责任比下属大,应该比员工忙。 B、不对。管理者既要管理下属,又要处理事物性工作,当然应该比较忙。 C、对。管理者工作的重点应该是调动下属的积极性,而不是自己埋头工作。 D、对。管理顾名思义就是管辖、梳理别人的工作,而不是自己做。 5. 内部提升和外部招聘都是非常重要的选拔人才的方式,但是二者各有利弊。下列哪种情况更适合采取内部提升的方式:( ) A. 组织发展有一个持续、长期的目标。 B. 需要选择对企业致关重要的岗位时。 C. 保证公司的一贯运行方式时。 D. 具有悠久历史的企业。 6 下列理解中比较合理的是:( ) A. 组织沟通中有上传下达的系统就可以了。 B. 组织内部应以与命令链相符的垂直沟通为主。 C. 信息量过大是一个问题,应该强化有效信息的甄选。 D. 在拓宽沟通渠道的同时,可以延长信息传递链。 7. "亡羊补牢"属于() A、前馈控制 B、同期控制 C、反馈控制 D、预防性控制 8. 激励进程的起点是(C)。 A、目标 B、行为 C、动机 D、需要 9. 激励过程即() A、需要-动机-行为-绩效 B、绩效-行为-动机-需要 C、动机-行为-绩效-需要 D、行为-绩效-动机-需要 10. 预算的优点有() A、预测性 B、控制性 C、明确性 D、需要

德鲁克的管理思想

德鲁克的管理思想 思想工具是更高层次和意义上的工具,或者说它是为了制造一般工具的“工具”。这使它很难被掌握。一旦掌握,我们就会感到心手相应,游刃有余。 大师级的管理专家绝非徒有其名,他们总会开启一个新的管理视角,让我们发现在管理中的盲点和误区,提供给我们一种崭新的思维,掌握了这些工具,我们就会感到自己管理能力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这里,选出了10位管理大师,选择的标准是他们所取得的国际公认的成就,每天推送一位,供朋友们了解。 第一位:德鲁克的思想 管理学科是把管理当作一门真正的综合艺术。 作为一种实践和一个思考与研究的领域,管理实践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其根源几乎可以追溯到几百年或上千年以前。但管理作为一个学科,其开创的年代应是1954年,彼得·德鲁克所著《管理实践》的问世,标志着管理学的诞生。彼得·德鲁克创建了管理这门学科,并精辟地阐述了管理的本质:“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 彼得·德鲁克在关于《我认为我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一文中写道:我认为我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 ——早在60年前,我就认识到管理已经成为组织社会的基本器官和功能; ——管理不仅是“企业管理”,而且是所有现代社会机构的管理器官,

尽管管理一开始将注意力放在企业; ——我创建了管理这门学科; ——我围绕着人与权力、价值观、结构和方式来研究这一学科;尤其是围绕着责任。 德鲁克对“责任”、管理人员的“责任”、员工的“责任”以及企业的“责任”谈得很多。1973年,德鲁克将自己几十年的知识经验与思考浓缩到一本书中。这本共达839页,浩瀚巨著以其简洁而浓缩的书名道出了管理学的真谛——《管理:任务、责任、实践》。据此,可以把管理诠释为:管理任务、承担责任、勇于实践。令人惊奇的是,在这本书中搜索“责任”这一词条时,发现该书索引中有多达36处谈到“责任”,而竟无一处谈到“权力”。 “权力和职权是两回事。管理当局并没有权力,而只有责任。它需要而且必须有职权来完成其责任——但除此之外,决不能再多要一点。” 在德鲁克看来,管理当局只有在它进行工作时才有职权(authority),而并没有什么所谓的“权力”(power)。 德鲁克反复强调,认真负责的员工确实会对经理人提出很高的要求,要求他们真正能胜任工作,要求他们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要求他们对自己的任务和成绩负起责任来。 责任是一个严厉的主人。如果只对别人提出要求而并不对自己提出要求,那是没有用的,而且也是不负责任的。如果员工不能肯定自己的公司是认真的、负责的、有能力的,他们就不会为自己的工作、团队

《彼得·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读后感

《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读书心得 这学期拜读了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的《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收获颇多,同时也感触良多。这本书是根据德鲁克六十年的管理工作经历,从精心挑选的10部作品中取其精华编写成的。它是对德鲁克管理思想的全面总结,也提供了一种关于管理学连贯易懂的入门介绍。全世界的管理者都应该感谢彼得.德鲁克这个人,因为他贡献了毕生的精力,来理清我们社会中人的角色和组织机构的角色。关于管理是什么的问题,我的结论是:管理是管理者为了使人与人之间能够协调配合,扬长避短,实现最大的集体效益而实施的活动。对于这本书的读书心得具体有如下几点: 一、管理是面对人的社会活动。 现代企业或组织是一种人际组织,也是一种社会组织。管理学作为一门科学,作为一种实践,涉及人与社会的价值观。组织不是为自己的存在而存在,它是有自己的最终目标的。对于一般企业而言,最终目标是经济效益;对于公立医院而言,最终目标是治病救人;对于高校而言,最终目标是教书育人。为了达到这些目标,管理,这一独特的现代发明,把人们组织起来协同工作,并建立起社会组织。但是,只有当管理成功地使组织内的人力资源发挥生产效用时,它才可能实现外部目标,并获得相应的成果。我们经常性的会陷入一个迷惑之中,认为管理知识的可知论将会把人看作一种理性的动物,是可以

通过一系列的训练来成为伟大的管理者,但如果人性是非理性的话,将会把管理试为一种神秘的,完成靠个人之创造所获得的灵感的产物,这样的不同的假设将会对企业界在理解德鲁克的管理思想的时候造成很大的困惑。很多人都相信没有任何一种存在于企业管理中唯一不变的法则,一切都必须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调整自己以适应现实环境的需求。一切都应该从对人的关注和管理出发。 严格来说,管理学称不上是一门科学,要说管理是科学,也至多是像医学那样的科学:这两者都是实践,一种从众多科学门类中汲取养料的实践。就像医学是从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和其他许多自然科学中吸取营养一样,管理学则从经济学、心理学、数学、政治理论、历史和哲学中获取养料。和医学一样,管理学也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其自身的假设、目标、工具、绩效目标和评价标准。 二、管理的任务是充分发挥组织的资源效率。 简单得说,好的管理就是投资放大器,就是企业的财富源泉,通俗一点说,好的企业管理应该有好的利润。当然好管理不等于高利润,管理者还应该平衡组织的短期和长期利益,还应该关注组织的社会责任,毕竟经济效益不是企业存在的唯一价值体现。德鲁克说过:管理者,就必须卓有成效。成功的管理者知道他们必须每天高效地处理很多事务,为此,他们必须专注。专注的第一法则就是要抛弃“行将就木”的过去,要立刻把组织内部最有价值的资源,尤其是弥足珍贵的人力资源从无效的领域中释放出来,并投入到充满机遇的未来中去。如果管理者不能摆脱过去的羁绊,抛弃过去,也就不可能创造未来。

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读书心得

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读书笔记 管理,在我眼里,过去一直认为都是权力的象征,是领导的事。直到我读了德鲁克管理思想以后,我对管理的认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管理是一种方法论,可活用于我们各项工作中来提高工作效率取得预期的目标和效果。 看看我们身边大大小小的企业里,有多少管理者,因为对管理的误解,而造成组织信誉低下,人员涣散,工人工作没有激情,对公司没有信心,最后导致人员流失,企业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退化破产。 我们都知道,人性都是不喜欢被管。只要有人管,就会不舒服,有一种被束缚的感觉。那么我们作为管理者,如果看到下属犯错,又不得不去纠正,因为这是管理者的职责。所以我们应该换一种方式,既能维护公司的形象,又能保证工作效率和人际关系。 比如,从前我一直视管理的主要内容为督促和纠正一线工作人员的工作进程和纠正工作中的违规违纪行为。成天去挑他们的毛病,试图使他们变得更加优秀,虽然我的目的是好的,可是让人难于接受,并不益于单位组织的发展。这样只会使他们和我的关系对立紧张,工作效率越来越低下,越来越不自信罢了。读了德鲁克以后,我意识到我的管理方式大错特错。我需要给他们的是空间,给他们树立目标,让他

们自主、自觉的去改善自己,在工作中去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然后再站出来,问他们是否需要我的帮助,如何改进工作方式,提高效率,而不是一味的去高压强求。 德鲁克告诉我们:一个有效的管理者,不会把时间浪费在自己做不了的事情上,更不会大把时间用在对付自己的短处上,他们往往善于把握有利的形势,做自己最擅长的事。 我们说,一个高水平的管理者往往是用人的高手。在管理实践中,我们要做到求贤若渴善用人才。管理者很重要的一个职能就是识人、用人,在使用人才上不能求全责备,要善于发现人的长处,用人之长。一个管理者水平的高低完全可以通过用人的能力来衡量,如果一个管理者善于调动人的积极性,可以将有限的人力资源整合到一起形成合力和战斗力,他就是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反之,他就不是一名合格优秀的管理者。 当前受**用人机制制约,多数多元公司不能按工作需要引进人员的条件下,就更需要管理人员根据现有工作人员情况知人善用,因材施教,用人之长,避其之短。我认为可以将现有工作人员按四类划分进行有效管理使用:第一类是才能卓越又愿为企业做出贡献的,应给予发挥平台予以重用,大力支持并给予肯定和奖励;第二类是愿为企业贡献但才能不足的,应提供专业培训和不断的鼓励,逐步提高他们为组

(精选)管理实践——读德鲁克《管理的实践》有感

管理与实践 ——读《德鲁克管理思想解读》有感在现代管理思想史发展过程中,管理理论总总而生、林林而立,各种管理思想和理论不断涌现,却又昙花一现,只有德鲁克的管理思想传播范围最广泛,影响最大也最持久。 彼得·德鲁克先生是当代著名的思想家,一代管理学宗师。他的特殊的家庭背景、传奇似的经历、渊博的知识及睿智的才思,使他在政治、法律、社会、管理、历史等多个学科领域都留下了精辟的见解和耐人寻味的启示。管理学更是他一生耕耘的主要天地,被人们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 他在过去几十年中提出许多观点,把管理学变成一门科学,更重要的是他把管理学这个范畴,灌输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让社会的每一个组织、不管是盈利性组织、非营利性组织,还是政府组织,都能更有效的提高他们的功能、潜能和责任意识,让整个社会在一个更整合的范畴中可以共融发展。 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德鲁克先生有关管理实践的思想给了我们非常明确的指引,让管理实践本身具有真实可行的价值。德鲁克先生的管理思想的精髓主要体现在三点:其一、企业的目的就是创造顾客。 从一开始,德鲁克先生管理思想的核心就是以顾客为中心,德鲁克先生在《管理的实践》这本著作中,明确的告诉我们:“如果我们

想知道企业是什么,我们必须先了解企业的目的,而企业的目的必须是超越企业本身,事实上,企业是社会的一分子,因此企业的目的必须在社会之中,关于企业的目的,只有一个正确而有效的定义:创造顾客。

”在德鲁克先生看来,市场是有企业家创造的,企业家必须设法满足顾客的需求,顾客决定了企业是什么,因为只有顾客愿意付钱购买商品或服务时,才能把经济资源转化为财富,把物品转化为商品,才会有企业存在的价值。 要了解企业就要了解企业的外部,要了解企业的外部就要从企业的顾客开始,这是德鲁克管理实践的基本逻辑。在企业实践的时间坐标上不管是今天还是明天,企业都必须面对和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的事业是什么”。这是决定企业成败最重要的问题,而这个问题的答案只能从顾客那里寻找。企业的产品并不会最终影响企业的前途或成功,而是顾客最后决定的。德鲁克先生说:“顾客是企业的基石,是企业存活的命脉,只有顾客才能创造就业机会。社会将能够创造财富的资源托付给企业,也是为了满足顾客的需求。”沿这个思路下去,我们发现,德鲁克先生给出常胜公司的秘籍就是不断地为顾客创造价值。 顾客要什么、想什么、相信什么、期望什么,这些永远是企业高管必须接受的客观事实。 其二、学会卓有成效的管理。 对于传统的管理者,他们的首要特征是专注于琐碎的事务中,他们只关心发生的事务,所以他们将所有时间都用在处理别人的事情上,也就是说传统管理者时间属于别人。他们的另一个特征就是身在什么岗位就用什么样的思维方式看待问题,所以导致部门之间不合作,不知道整个系统所需要的条件是什么。同时,传统管理者专注于

管理学课后题答案

管理学(没有第九章和第11章) 单选: 1.管理者必须因地制宜地将管理知识与具体的管理活动相结合,这里强调的是管理的(艺 术性)。 2.管理各项职能中的首要职能是(计划)。 3.对高层业务管理人员而言,其管理技能侧重于(概念技能)。 4.对基层业务管理人员而言,其管理技能侧重于(技术技能)。 5.高层管理计划注重组织(在环境中的定位和确定与环境的能量互换关系)。 6.泰勒反映了(“经济人”假设)思想。 7.梅奥通过霍桑试验得出,人是(社会人)。 8.法约尔提出的组织中平级间的横向沟通被称为(跳板原则)。 9.认为没有一成不变的、普遍使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的是(权变理论学派)。 10.著名的霍桑研究就是采用(实验法)研究管理中人际关系的成功例子。 11.“管理就是决策”是(西蒙)经济学者的观点。 12.在管理者对人性的假设方面,认为员工天生好逸恶劳的消极理论是(X理论)。 13.决定企业环境不确定性程度的依据是(影响企业决策的重要环境因素量和他们的变化速 度)。 14.一个组织内部的规章制度属于(组织文化的显性内容)。 15.对于大多数企业组织,应视环境为(制约因素,通过组织内部调整来适应外部环境)。 16.以下关于组织文化的描述中,正确的是(变化较慢,一旦形成便日趋加强)。 17.计划工作的核心是(决策)。 18.公司政策规定工作人员享有假期,为实施这项政策公司编制了度假时间表,制定了假期

工资率、支付办法,以及申请度假的详细说明,这属于(规划)。 19.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认为,单纯强调利润会使经理人迷失方向以至于危及企业的生存, 因此他提出,企业目标唯一有效的定义就是(创造顾客)。 20.目标的确定要建立在对企业内外部环境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程序加以确 定,既要保证目标的科学性又要保证其可行性。这就是确定目标的(权变性)原则。21.假如各种可行方案的条件大部分是已知的,但每个方案执行后可能出现几种结果,方案 的选择由概率决定。那么,这种决策属于(风险型)决策。 22.业务决策中,假如生产任务的日常安排、常用物资的订货与采购等诸如此类的经常重复 发生,能按原已规定的程序、处理方法和标准进行的决策,属于(程序化决策)。 23.某企业试图改变其经营方向,需要企业高层领导做出决策,这种决策属于(战略决策)。 24.在不确定型决策中,采用(小中取大准则)可保证决策者至少可获得某一收益,不会有 亏损。 25.某品牌电视因在电视上加装“VCD”播放器而大受欢迎,这属于(差异化战略)。 26.属于基本战略的是(成本领先,多元化,集中化)。 27.差异化战略属于(经营战略)。 28.无变化战略属于(稳定型战略)。 29.通过相对市场份额和市场增长率两个影响因素来对公司的产品或从事行业进行分析,这 种方法是(BCG发展矩阵)。 30.管理层次较多而管理幅度较小的组织结构的优点是(管理严密、分工明确、易于协调)。 31.当代管理机构变革的一大趋势是(组织结构扁平化)。 32.易导致多头领导,不能实行统一指挥的组织形式是(职能制)。 33.考评管理人员的协作精神主要通过向(关系部门)获取信息。

德鲁克管理思想读后感

德鲁克管理思想读后感 导读: 德鲁克管理思想读后感(一) 在读德鲁克的著作的时候,对其管理思想的哲学内涵不好,经常性的会陷入矛盾和困惑的境地。其实困惑与解惑仅仅在于对事物的角度认知。与许多朋友谈论时,大家的问题主要3个,我谈谈的一点拙见。 学习来管理能力的提升,对高昂的MBA的学习费用也在所不惜,德鲁克管理能力是可以系统训练的思想,MBA教育的教育应该是条捷径,但德鲁克MBA教育几乎完全抛弃了他所理解的管理学精髓,沦为一门综合技能培训。创新精神、长远的前瞻能力、难以应付突发事件、历史感淡漠,这是70%左右的MBA学生通病。MBA仅仅是个品牌效应,名声在外。 经常性的会陷入迷惑之中,管理知识的可知论将会把人看作理性的动物,是可以一系列的训练来的管理者,但人性是非理性的话,将会把管理试为神秘的,靠个人之所的灵感的产物,的不同的假设将会对企业界在理解德鲁克的管理思想的时候的。这所有悖论的最基础的问题。人都相信管理:任何于企业管理中唯一不变的法则,一切都在的过程中以现实环境的需求。 管理的本质是实践,思想在企业界有很深的市场,企业奉为至理名言的一句话,也对企业界的实践产生了性的,是在华人地区,管理的认识的肤浅,又加上财富的来源与管理的脱节,使得企业界对的

经验性的东西深信不疑,在说服性的理论之前,大多数的老板们会信奉的那一套,而所谓的管理学问真正的在企业家们的眼中并无实质性的市场。 不可知论,是无视管理规律的,那么在德鲁克的实践论之后,就看到的企业家在对管理规律和理论的轻视。但事实上,德鲁克本人对的理解是不认同的,在他的《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一书中,德鲁克就做了的有价值的分析,并有的管理者是可以一系列的训练来管理能力的。 能够看到的是,50年中的世界最大的企业,或多或少都在现下的环境中遇到了麻烦,而麻烦的根源就在于以为在的经验中总结的管理方法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但真正的真理却是:要地在竞争中,就策略而进步。 德鲁克六十年的管理工作经历,从精心挑选的10部作品中取其精华编写成此书。它是对德鲁克管理思想的总结,也了关于管理学连贯易懂的入门介绍。全世界的管理者都应该感谢彼得德鲁克,他用了毕生的精力,来理清社会中人的角色和组织机构的角色。 德鲁克管理思想读后感(二) 我阅读了王总推荐的《德鲁克管理思想》一书,发现瑞洁公司领军人王总在公司推行的正是德鲁克管理思想。这个发现让我兴奋不已,我看到一个物业私企能从上至下学习推动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能从下至上认真践行公司各项管理策略,为打造“有温度的百年企业”不断努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