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庭功能检查课件
前庭功能检查ppt医学课件

周围性眩晕
眩
系统性眩晕
中枢性眩晕
晕
非系统性眩晕
❖王维治,罗祖明. 神经病学(第5版)
25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周围性眩晕与中枢性眩晕的区别
假性眩晕
周围性眩晕 中枢性眩晕
21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 眩晕可分为假性和真性。 • 假性眩晕也叫脑性眩晕或全身性眩晕,多由发
热、高血压、低血压、贫血、神经官能症引起, 多为持续性,患者只感到头昏眼花、眼前发黑、 头重脚轻等异常感觉,而无自身或周围景物旋 转感。 • 真性眩晕可分为眼性眩晕、姿态感觉性眩晕、 前庭系统性眩晕。眩晕可理解为头晕加自身或 视物旋转。
发病机制
• 视觉、深层本体感觉与前庭系统是保持身体平 衡的基本器官,也称“平衡三联”。
• 前庭系统是人体识别位向的主要机构,在维持 姿态平衡中的作用最大,该系统病变是产生眩 晕的主要原因。视觉及深感觉对空间位置感觉 起辅助作用,很少以眩晕作主诉。
19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前庭功能检查
• 自发性前庭反应检查(自发眼震、位置和变位 试验、转颈试验)
• 视眼动系统功能检查(扫视、平稳跟踪、固视、 视动眼震、视动后眼震)
• 前庭眼动系统功能检查(旋转试验和温度试验) • 姿态控制检查(人体重力平衡试验) • 前庭植物神经功能检查(Coriolis加速度耐力
前庭功能检查

前庭功能检查*导读:前庭系统由迷路、前庭神经、前庭神经核和前庭中枢及其径路共同组成,前庭功能检查有助于眩晕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是临床必不可少的检测方法之一。
……前庭系统由迷路、前庭神经、前庭神经核和前庭中枢及其径路共同组成。
它是人体保持平衡及正常空间定位感觉的重要器官,并与人体其它系统有着广泛的联系,因此前庭系统功能障碍可导致平衡失调,而与其相关联的系统发生功能障碍亦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前庭系统的功能。
由此可见前庭功能检查有助于眩晕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是临床必不可少的检测方法之一。
前庭功能检查是通过系列测试方法观察前庭自发性或诱发性体征,并根据其结果判断前庭系统的功能状态及病变程度、部位和侧别。
现就有关内容介绍如下。
一、前庭性自发症状检查法观察由于前庭功能障碍而出现的一系列自发的前庭体征及借助简单检查而显露其异常的方法称之为前庭性自发体征检查法。
(一)自发性眼震眼震是临床上各种前庭反应中最明显和最重要的体征之一。
眼震是一种不自主、无意识而多数为有节律的眼球往返震荡运动。
眼震可以分为自发性和诱发性两类,前庭系统受到病理性刺激所引起的眼震被称之为自发性眼震,而自发性眼震多属病态表现。
在前庭器官接受冷热或旋转等生理刺激之后所诱发的眼震反应,我们称之为诱发性眼震。
(1)眼震类型: 典型的节律性眼震有快相与慢相之分。
慢相是眼球向一个方向的缓慢运动,快相是继慢相之后的眼球快速返回原位的运动。
一般将快相所指的方向称为眼震方向。
节律性眼震在临床较为多见,由前庭系统疾病所引发的眼震多表现为水平旋转性的节律性眼震,也可称之为迷路性自发性眼震。
耳科专业的医学生应该了解迷路性自发性眼震的特征及其与中枢性眼震的区别,其最基本的特征如下:①具有节律性的快相与慢相;②向快相方向凝视时眼震增强,反之减弱或消失。
在激惹期眼震朝向患侧,抑制期转向健侧;③以中频(10-100跳/min)、小幅度( 5)眼震最为多见;④以水平型或水平旋转型眼震为主,少数疾病可呈现旋转型眼震,;⑤眼震常与眩晕症状伴行,眼震持续时间较短;⑥可有耳鸣、耳聋同时出现。
前庭功能检查PPT课件

视觉
本体觉 前庭系统 脑干网状结构 大脑皮质 感觉区
空间位象觉传导通路
临床表现
• 根据病变部位及眩晕性质不同分
眼性眩晕 真性眩晕 眩 晕 假性眩晕 姿态感觉性眩晕 前庭系统性眩晕 周围性眩晕
中枢性眩晕
• 眩晕可分为假性和真性。 • 假性眩晕也叫脑性眩晕或全身性眩晕,多由发 热、高血压、低血压、贫血、神经官能症引起, 多为持续性,患者只感到头昏眼花、眼前发黑、 头重脚轻等异常感觉,而无自身或周围景物旋 转感。 • 真性眩晕可分为眼性眩晕、姿态感觉性眩晕、 前庭系统性眩晕。眩晕可理解为头晕加自身或 视物旋转。
4.平稳跟踪(Smoothpursuit): • 是平稳跟随一运动目标,而无扫视的一种 眼动反应。分为预测性跟踪,产生于额叶 皮层;随机性跟踪,产生于枕、顶、颞叶, 两种跟踪通路汇合为一于脑干。 • 临床上除定性的分为四型外,定量分为三 类。即①对称、准确;②中度受损;③跟踪 缺失。
5.视动眼震(Optokineticnystagmus,OKN)和 视动后眼震(Optokineticafternystagmus,OKAN): • OKN是跟踪视野活动目标诱发的眼动反 应,在视动刺激消失后持续出现OKN是 OKAN。 • OKN主要产生于皮层神经结构,而OKAN 产生于脑干。
6.固视(Fixation): • 是一种主动过程,尽力使眼保持与头相对不动的 眼动活动。它可减弱自发眼震强度,抑制扫视。 固视检查是用于检测凝视诱发性眼震、方波急 跳和反跳眼震。 • 临床上主要用固视试验检测视觉对前庭性眼震 的抑制水平,以此鉴别前庭系统功能障碍的水平。 • 有五种异常固视:①固视抑制受损;②凝视诱发 眼震;③反跳眼震;④先天性眼震;⑤方波急跳。 • 做前庭诱发性眼震固视作用时,要计算固视抑制 指数FI。FI低示前庭外周性眼震,高示前庭中枢 性障碍。 • FI=SPV睁眼暗室/SPV注视目标灯
前庭功能检查

诱发性眼震
视眼动反射
扫视试验 平稳跟踪试验
视动性眼震
视眼动反射
意义 前庭中枢(脑干)、小脑病变
位置性眼震
良性位置性眩晕 颈性眩晕(头位性眩晕)
姿势反射
闭目直立试验 闭目行走试验 静态平衡台 动态平衡台 步态试验 重力拮抗肌肌电图
眩晕的治疗
一般治疗
休息 心理治疗
常见的中枢性眩晕
听神经瘤(平衡障碍为主,耳鸣,耳聋 眩晕较轻)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眼黑、冒 金星)
癫痫(伴脑电图异常) 小脑病变(共济失调) 多发性硬化(多颅神经变性)
其他眩晕
颈性眩晕(扭颈时发作,椎动脉狭窄)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更年期、神经症) 眼性眩晕
前庭功能检查
激惹期) 垂直性、斜动性、持续性的粗大眼震为中枢性 摆动性眼震为眼性
诱发性眼震
前庭眼动反射 变温试验(冷热水试验、冰水试验、冷热
空气试验) 旋转试验 瘘管试验
前庭眼动反射
意义 外周前庭功能状态 半规管麻痹 同侧半规管功能障碍 优势偏向 对侧耳石器或同侧颞叶病变 半规管轻瘫伴对侧优势偏向 半规管轻瘫侧半规管与椭圆囊同时病变
中枢性眩晕的特点
以平衡障碍为主,眩晕较轻 持续时间长(数十日~数月) 前庭不协调现象
眩晕程度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程度不一致 平衡障碍程度与眩晕不一致 眼震持续存在、粗大、垂直、斜动 常伴眼黑、冒金花等脑干缺血现象,或 伴头痛
常见的周围性眩晕
梅尼埃病(早期低频感音神经性耳聋) 前庭神经元炎(无听力障碍) 突发性耳聋(高频感应神经性聋) 良性位置性眩晕(椭圆囊耳石脱离到后半规管) 内耳缺血(高频听力障碍+前庭功能障碍) 迷路炎(中耳炎+眩晕) 药物性(药物史+耳聋+眩晕) Hunt综合征(耳带状疱疹+眩晕+面瘫) 耳硬化(传导性耳聋,鼓膜正常) 自身免疫性内耳病(波动性眩晕,激素有效) 迟发性膜迷路积水(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病史)
前庭功能检查的原理和方法

前庭功能检查的原理和方法前庭功能检查是一种用来评估人体平衡和姿势控制能力的方法。
它通过评估人体内耳和神经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来确定前庭系统的功能状态。
前庭功能检查对于诊断和治疗与平衡相关的疾病有着重要的意义,例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等。
前庭功能检查的原理主要基于内耳前庭器官的特性。
内耳前庭器官由三个半规管和两个囊泡(海绵样囊和脑室囊)组成,半规管主要负责感知角加速度,而囊泡主要负责感知线性加速度和头的倾斜。
这些前庭感受器传输的信号会通过前庭神经进入大脑,并与其他感觉器官的信息进行整合,从而实现人体的平衡和姿势控制。
前庭功能检查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姿势控制检查:通过要求被检查者进行一系列平衡动作,如单脚站立、闭眼站立等,评估其姿势控制的稳定性。
这种方法可以评估前庭系统的整体功能状态。
2. 视觉依赖性检查:通过在不同视觉条件下进行平衡测试,如闭眼或在不同视觉干扰物存在的情况下,评估前庭系统对视觉输入的依赖程度。
这种方法可以评估前庭系统和视觉系统的相互作用。
3. 复加震荡检查:通过向头部施加复加的震荡刺激,如机械震荡或电刺激,评估前庭系统对刺激的反应。
这种方法可以评估前庭神经的激发和传导能力。
4. 位置改变检查:通过改变头部或身体的位置来刺激前庭系统,并观察被检查者的反应。
这种方法可以评估前庭系统对位置改变的敏感性。
5. 电生理检查:通过记录和分析大脑皮层和前庭神经的电活动,如电生理图谱(Electrocochleography,ECoG)、眼震图(Electronystagmography,ENG)和脑幅图(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来评估前庭系统的功能状态。
这种方法可以检测前庭神经和大脑之间的信号传导情况。
通过以上的方法组合使用,可以全面地评估前庭系统的功能状态,从而帮助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当然,前庭功能检查也有其局限性,例如某些检查方法可能会受到个体差异和外界干扰的影响,因此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耳鼻咽喉科前庭功能检查要点

耳鼻咽喉科前庭功能检查要点前庭功能检查是根据前庭系统病变时所产生的一系列症状,或以某些方法刺激前庭系统,观察其诱发的反应,以查明病变性质、程度和部位的方法。
亦可用来协助诊断颅内的病变,或用于特殊从业者的选择或锻炼前的参考。
前庭功能检查主要分为平衡及协调功能检查与眼动检查两个方面。
一、平衡及协调功能检查1.平衡功能检查平衡功能检查包括静平衡功能检查与动平衡功能检查。
(I)静平衡功能检查1)闭目直立试验:又称昂白试验。
受检者直立,两脚并拢,双上肢下垂,或两手于胸前互扣,并向两侧牵拉,闭目直立,维持30秒。
观察受检者有无站立不稳或倾倒。
前庭周围性病变时,躯干倾倒方向朝向前庭破坏的一侧,与眼震慢相方向一致;中枢性病变时,躯干倾倒方向与眼震慢相不一致。
2)Mann试验:为强化ROnIberg试验。
受检者一脚在前,另一脚在后,前脚跟与后脚趾接触。
观察与结果评价同Romberg试验。
3)静态姿势描记法:为客观而精确的静平衡功能检查法。
(2)动平衡功能检查1)星形足迹行走试验:受检者蒙眼后向前行走5步,继之后退5步,如此反复5次,起点与终点的偏差角大于90。
者示两侧前庭功能有差异。
2)动态姿势描记法:为客观而精确的动平衡功能检查方法。
3)肢体试验:①过指试验,受检者与检查者相对而坐,两人上肢向前平伸,食指相互接触。
受检者抬高伸直的上肢,然后再恢复水平位,以食指再接触检查者的食指,上下臂均应在肩关节矢状面上运动,避免内收和外展,连续3次偏斜为异常。
正常人无过指现象。
前庭周围性病变过指的特点是双手同时偏向前庭功能较低侧,方向与倾倒一致,与自发性眼震的方向相反。
小脑病变过指的特点是患侧单手向患侧偏斜。
②书写试验,受检者正坐于桌前,右手握笔,悬腕,自上而下书写一行文字或简单符号,长15~20cm0先睁眼后闭眼各书写一次,两行并列。
两行文字偏斜不超过5。
为正常,超过10。
示两侧前庭功能有差异。
2.协调功能检查协调功能检查常用方法包括指鼻试验、轮替运动、对指运动、跟-膝-胫试验等,用于检测小脑功能。
听功能检查法及前庭功能的检查法-

③不影响幅度的病变:咽鼓管功能障碍,早期急性中耳炎 3.与曲线形态有关的病变 ①斜度减小即鼓室声导抗变扁平的病变:分泌性中耳炎,听
骨链固定或中耳肿瘤.斜度增大的病变有鼓膜异常及听 骨链中断. ②平滑度:鼓膜异常,听骨链中断,血管肿瘤,咽鼓管异常开放 (详细方法).
• (三)结果判定应注意的问题
• 1.正常鼓室声导抗图,中耳不一定正常 (耳硬化症早期;外伤后听骨链畸形愈 合;先天性听骨链畸形)。中耳正常, 鼓室声导抗图不一定正常(正常人As,Ad 型)。
发性硬化症: 脑干传导时间延长。脑干胶质瘤:多种表现)。 • (3)对皮层下和大脑皮层联系结构的定位
较小。
(二).中耳传声功能
• 劲度声抗:劲度受声压作用而产生抗力。质量声抗: 质量因素受惯性制约,对声能产生另一种形式的抗力。 两者所占的比例随频率而变,低频时以劲度声抗为主, 高频时以质量声抗为主。
• 在高频时,声阻抗主要由质量因素所控制(质量越小, 愈利于高频音传导)。质量增加的因素—鼓膜增厚, 有物体接触鼓膜,鼓室积液,中耳肿瘤,进行期耳硬 化症都将导致纯音气导高频听力损失。在低频时,声 阻抗主要由劲度因素所控制(劲度越小,愈利于低频 音传导)。劲度增加的因素—耳硬化症(底板固定), 听骨链粘连,膜迷路积水,中耳负压将导致低频听力 下降。
• 意义:①有无听力障碍?②听力障碍的性质?③听力障碍的程度? • 交叉听力(影子听力):测试听力较差耳时,如刺激声达到一定
前庭功能检查法

前庭功能检查法前庭功能检查是耳鼻咽喉科的一种特殊检查,在临床上用以了解前庭功能是不是正常,协助辨别头晕之缘故,在职业选择方面亦有重要意义。
前庭功能不正常,即前庭性能兴奋性太高者,在受到各类加速度刺激后,将表现出明显的爱惜性反射和植物神经反映,关于这一类人员,不宜从事航空、航海、登高作业及其它高速运行的职业。
现将临床及体检经常使用的方式介绍如下:自发性眼球震颤眼球震颤是眼球的一种不随意运动。
周围性眼震多为有节律的水平或水平旋转性运动,有快相及慢相之分。
慢相是眼球向一方缓慢地移动,快相是在慢相以后眼球迅速跳回原位置的动作。
临床上因为快相易于观测,因此眼震方向指的是快相方向。
眼震的强度分为三度:第一度,向快相方向注视显现眼震;第二度,向快相及向前注视均显现眼震;第三度,向各个方向注视均显现眼震。
中枢性眼震常为垂直或斜线的摆动或眼震。
检查时嘱被检查者注视检查者手指,并顺手指移动转动眼球,检查者手指应距受检者之眼约60厘米左右,在检查时不该使受检查者眼球极度外展,应以不超过45°~50°角。
注意观看眼震的性质,强度及频率。
位置性眼震实验即当头部处于一种或几种特定位置时,方显现的眼球震颤。
其产生机理不明,在耳石、半规管、前庭系、小脑、脑干、大脑及颈椎等部位的疾病,都可显现这一体征。
这种方式简便易行,同时能够查出其他方式查不出的前庭性能障碍,故有人建议本法应列为前庭功能的常规检查方式之一。
简略介绍其经常使用方式如下:1.检查前将检查方式及检查中显现的反映向被检查者说明,要求在检查中显现眩晕,恶心等不适时,切勿闭目,并将主观感觉的起止时刻随时告知检查者。
2. 检查前先检查患者有无自发性眼震。
3. 受检者坐检查床上,检查者扶持受检者头部,嘱受检者以自然速度(3秒钟内)由坐位改变成仰卧垂头位,睁眼、直视、观看有无眼震、眩晕。
如有眼震,那么需记录其有无暗藏期(从改变头位起至眼震显现之间的时刻),眼震的方向、震幅、速度及持续时刻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做前庭诱发性眼震固视作用时,要计算固视抑制 指数FI。FI低示前庭外周性眼震,高示前庭中枢 性障碍。
• FI=SPV睁眼暗室/SPV注视目标灯
前庭功能检查
13
7.温度试验(Calorictest):
• 分为往外耳内灌注水法和灌注气法。又可分为 双耳变温灌水(气)试验、双耳同时同温试验、单 温温度试验和单温不同温度试验做重振和减振 用。
17
眩晕
• 眩晕(vertigo)是对自身平衡和空间位象觉的自我感知错误,感 受自身或外界物体的运动性幻觉,如旋转、升降和倾斜等。
• 头晕(dizziness)仅表现头重脚轻、站立或行走不稳,能检查
18
• 眩晕是一主观症状,是机体对空间关系的定向感 觉障碍或平衡感觉障碍,又称运动错觉。
• 温度试验可评定每侧水平半规管功能及前庭眼 动反射弧的整体作用;温度试验结果常可提供疾 病定侧信息,也可提供定位信息。
前庭功能检查
14
8.旋转试验(Rotationaltesting):
• (1)被动旋转试验;
• (2)主动旋转试验。依据晃头的方法分为“前庭自旋转试验” 和“晃 头试验”
前庭功能检查
前庭功能检查
4
前庭神经临床症状
• 眩晕 周围或自身旋转 • 平衡障碍 步态向患侧偏斜、Romberg征阳性 • 眼球震颤 不自主的、有节律的、短促的、快慢相
前庭功能检查
5
前庭功能检查临床意义
• 前庭神经系统是人空间定向、保持平衡的重要系统。其功能异常 和病理变化是眩晕的重要原因。
• 对前庭功能的检查和评定已成为诊断各种眩晕病症、平衡功能障 碍的必要手段。
• 患者睁眼时有周围景物旋转、上下晃动或左右 移动的错觉,而闭眼时则有自身旋转或晃动的错 觉,常伴有平衡障碍、眼球震颤、指物偏向、恶 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及脉搏血压改变。
前庭功能检查
19
发病机制
• 视觉、深层本体感觉与前庭系统是保持身体平衡的基本器官,也 称“平衡三联”。
• 前庭系统是人体识别位向的主要机构,在维持姿态平衡中的作用 最大,该系统病变是产生眩晕的主要原因。视觉及深感觉对空间 位置感觉起辅助作用,很少以眩晕作主诉。
前庭功能检查
9
3.扫视(Saccades):
• 是把注视点移到视中央凹的快速眼动。一般采 用定标试验和瞬息方式(注视目标由一位置转向 另一位置短时闪视)进行。
• 枕顶皮层、额叶、小脑和脑干参与扫视产生和 控制。
• 从其起源分为“反射性扫视”,由新异目标物诱 发;“意愿性扫视”,由主体的注意启动。参与反射 性扫视的神经结构为视觉通路,意愿性扫视启动 于额叶,两者最终通路在脑干。
前庭功能检查
6
前庭功能检查
• 自发性前庭反应检查(自发眼震、位置和变位试验、转颈试验) • 视眼动系统功能检查(扫视、平稳跟踪、固视、视动眼震、视动
后眼震) • 前庭眼动系统功能检查(旋转试验和温度试验) • 姿态控制检查(人体重力平衡试验) • 前庭植物神经功能检查(Coriolis加速度耐力检查) • 前庭皮层功能检查(前庭空间知觉、前庭诱发脑电图、前庭诱发
12
6.固视(Fixation):
• 是一种主动过程,尽力使眼保持与头相对不动的 眼动活动。它可减弱自发眼震强度,抑制扫视。 固视检查是用于检测凝视诱发性眼震、方波急 跳和反跳眼震。
• 临床上主要用固视试验检测视觉对前庭性眼震 的抑制水平,以此鉴别前庭系统功能障碍的水平。
• 有五种异常固视:①固视抑制受损;②凝视诱发眼 震;③反跳眼震;④先天性眼震;⑤方波急跳。
• 在病人的头,或头和身体由一种位置转换为另一 位置的过程中和在新位置上产生的眼震(眩晕), 前者为变位性眼震(眩晕),后者为位置性眼震(眩 晕)。
• 在改变头、体位过程中半规管末梢感受器和前 庭神经通路受到刺激,发放的神经冲动因某种原 因两侧不平衡引起眼震(眩晕)是变位性眼震(眩 晕)发生的机理,在头、体处于新的位置时,半规 管壶腹嵴胶顶重新回到原来状态,因某种原因此 时停止输入神经冲动不平衡引起眼震(眩晕)是位 置性眼震(眩晕)发生的机理。
前庭功能检查
20
视觉 本体觉 前庭系统
11
5.视动眼震(Optokineticnystagmus,OKN)和视动 后眼震(Optokineticafternystag-mus,OKAN):
• OKN是跟踪视野活动目标诱发的眼动反应,在视 动刺激消失后持续出现OKN是OKAN。
• OKN主要产生于皮层神经结构,而OKAN产生于 脑干。
前庭功能检查
15
眼动电图(EOG)
• 眼震电图(ENG)、光电眼震电图、红外线射像、视频眼震电图、 磁线圈眼动记录、三维眼动分析
• 主要检查水平半规管眼动反射功能 • 是对前庭眼动通路的功能检查,有局限性。
前庭功能检查
16
• 目前的前庭功能检查对识别前庭系统功能是否异常,总体讲准确性 可达80%以上。
前庭功能检查
电位)
前庭功能检查
7
1.自发眼震(Spontaneous nystagmus):
• 在头直位、眼球处于中间位和不加任何条件状 态下存在的眼震是自发眼震。
• 前庭、眼动系统在其不同水平上,双侧兴奋性不 对称,使双侧相对应的眼外侧兴奋性不对称是自 发眼震产生的机理。
前庭功能检查
8
2.位置和变位试验(Positionalandpositioningtest):
前庭功能检查
前庭功能检查
1
前庭神经解剖生理
• 半规管的壶腹、椭圆囊、球囊→前庭神经→(内听道)桥延脑的 前庭神经核→小脑(平衡)、脊髓(平衡)、内侧纵束(眼球位 置、颈肌活动)
前庭功能检查
2
前庭功能检查
3
前庭神经系统
有六条神经通路: • 前庭眼动通路 • 前庭脊髓通路 • 前庭网状结构通路 • 前庭小脑通路 • 前庭植物神经通路 • 前庭大脑皮层通路
前庭功能检查
10
4.平稳跟踪(Smoothpursuit):
• 是平稳跟随一运动目标,而无扫视的一种眼动反 应。分为预测性跟踪,产生于额叶皮层;随机性跟 踪,产生于枕、顶、颞叶,两种跟踪通路汇合为一 于脑干。
• 临床上除定性的分为四型外,定量分为三类。即 ①对称、准确;②中度受损;③跟踪缺失。
前庭功能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