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科技项目

合集下载

不同抽水转发电模式下抽蓄机组稳定性参数对比

不同抽水转发电模式下抽蓄机组稳定性参数对比

第 37 卷第 1 期2024 年1 月振 动 工 程 学 报Journal of Vibration EngineeringVol. 37 No. 1Jan. 2024不同抽水转发电模式下抽蓄机组稳定性参数对比张飞1,郑源2,赵毅锋1,王康生3(1.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抽水蓄能技术经济研究院,北京 100761;2.河海大学能源与电气学院,江苏南京 211100;3.江西洪屏抽水蓄能有限公司,江西宜春 330603)摘要: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要求缩短抽水蓄能机组的快速响应时间。

以具体电站机组为例,研究了正常与快速抽水转发电模式下监控流程的主要差异和机组稳定参数的变化规律。

在此基础上,引入反时限振动评价方法对两种模式下的振动峰峰值进行计算,评估了转换模式对机组的影响;采用频谱分析方法对无叶区压力脉动进行分析,发现了低转速下无叶区存在水力共振现象,并揭示了共振幅值、频率与转速的相关性。

研究结果表明:抽水转发电快速流程优于正常流程,快速转换模式下的水力制动方式较正常转换模式下的电气制动加机械制动方式流程时间由438 s缩短至220 s,显著提高工况转换效率;在振动对机组损伤方面,14个振动、摆度监测点中13个监测点证明快速转换模式有利于延长机组预期寿命;同时,快速转换模式有利于机组快速通过低转速下无叶区产生的水力共振区,将水力共振时间由15 s缩减至5 s,共振转速区间压缩超过60%。

关键词: 抽水转发电;稳定性参数;水力共振;水力制动;振动评价中图分类号: TV743.2; TK73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4-4523(2024)01-0104-09DOI:10.16385/ki.issn.1004-4523.2024.01.011引 言随着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电网调峰、调频等需求更加迫切,同时要求相关调节电源的响应速度更快。

抽水蓄能机组由于很好地满足了电力系统这一需求,在“十三五”期间进入了发展快车道。

智能电能表停复电主动上报方法研究

智能电能表停复电主动上报方法研究

智能电能表停复电主动上报方法研究鄢段晓萌丨,罗冉冉丨,郭清营丨,姬云涛丨,徐韬2(1.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100192;2.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07)摘要:及时获取电力用户的停电信息是电网运维抢修的关键。

提出一种由电能表感知并产生停电事件、由通信模块转发的主动上报方案,解决现有电能表停电事件主动上报方案兼容性、扩展性差的缺陷。

提出一种复电主动上报并且广播校时的方案,实现了停电运维抢修作业的闭环管理,解决了由于时钟电池欠压导致的电能表停电后时钟错乱的问题。

介绍新一代智能电能表的设计理念,并提出停复电事件主动上报方法与校时策略在新一代智能电能表上的实现方案,为能源互联网建设中新一代智能电能表的推广应用提供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电能表;停电事件;复电事件;主动上报;广播校时;新一代智能电能表中图分类号:TN91文献标识码:A DOI:10.16157/j.issn.0258-7998.200285中文引用格式:段晓萌,罗冉冉,郭清营,等.智能电能表停复电主动上报方法研究[J].电子技术应用,2021,47(1):52-56.英文弓I用格式:Duan Xiaomeng,Luo Ranran,Guo Qingying,et al.Research on outage and power recovery voluntary report method of smart meter[J].Application of Electronic Technique,2021,47(1):52-56.Research on outage and power recovery voluntary report method of smart meterDuan Xiaomeng1,Luo Ranran1,Guo Qingying1,Ji Yuntao1,Xu Tao2(1.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Beijing100192,China;2.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Ltd.,Hangzhou310007,China)Abstract:It's meaningful for electricity power company to get the outage information on time.This paper proposed a new voluntary report method:Electricity energy meter generated outage event log,communication module transferred it.In order to solve the com­patibility and expansibility disadvantages of current scheme,this paper proposed a power recovery voluntary report and broadcast timing method,realized closed loop management of outage maintenance and repair,and solved the wrong clock problem caused by battery low voltage after outage.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design thoughts of next generation smart meter,and put forward an out­age and recovery voluntary report and timing strategy implementation plan in next generation smart meter.This paper provides a solve plan for next generation smart meter popularization,and it's helpful for construction of electricity energy Internet.Key words:electricity energy meter;outage event;power recovery event;voluntary report;broadcast timing;next generation smart meter0引言随着电力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全球正在深入推进优化能源结构、实现能源战略转型新一轮变革,智能电网已成为国际电力发展的重要趋势。

风电集群有功功率模型预测协调控制策略

风电集群有功功率模型预测协调控制策略

第41卷第17期中国电机工程学报Vol.41 No.17 Sep. 5,20212021 年 9 月5 日Proceedings of the CSEE ©2021 Chin.Soc.for Elec.Eng. 5887 DOI:10.13334/j.0258-8013.pcsee.201887 文章编号:0258-8013 (2021) 17-5887-13 中图分类号:TM 73 文献标志码:A风电集群有功功率模型预测协调控制策略路朋S叶林|+,裴铭、何博宇、汤涌2,翟丙旭3,曲萤4,李卓1(1.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北京市海淀区100083; 2.电网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海淀区100192; 3.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北京市西城区100053; 4.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山西省太原市030001)Coordinated Control Strategy for Active Power ofWind Power Cluster Based on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L U Peng1,Y E Lin1 ,PEI M i n g1,H E B o y u1,T A N G Yon g2,Z H A I Bingxu3,Q U Ying4,LI Z h u o1(1. College of Information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83, China;2.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ower Gird Safety and Energy Conservation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Haidian District,Beijing 100192, China; 3. State Grid Jibei Electric Company Limited,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100053, China;4.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hanxi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Taiyuan 030001, Shanxi Province, China)ABSTRACT: The uncertainty of large-scale wind power will cause a large deviation in wind power tracking control commands, which will lead to over-limit power transmission sections. The traditional control approach is difficult to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power fluctuation caused by wind power randomness. Therefore, a coordinated control strategy of wind power cluster based on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MPC) was proposed. The strategy was based on the ultra-short-term wind power prediction information that includes the current time state and the future 4 times states, and then a dynamic grouping strategy based on the power change trend factor was developed in wind farms. Further, a rolling time-domain optimization control strategy of wind power clusters was established, which can realize the typical condition control of wind power clusters such as up-regulation control, early warning control, down-regulation control, and emergency control. Finally, a simulation test platform for real-time control of the wind power cluster was developed, and the actual data of the wind power cluster in north China was used as an example for tes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oposed control strategy can not only guarantee the safety of wind power transmission line, but also alleviate the wind power fluctuation.KEY WORDS: wind power cluster;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coordinated control strategy摘要:大规模风电的不确定性会造成其有功功率跟踪控制指 令偏差大,导致输电断面功率越限,传统控制方法难以有效基金项目: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科技项目(5100-20丨955009A-0-0-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977213)。

储能位置和容量对次同步振荡抑制效果的影响

储能位置和容量对次同步振荡抑制效果的影响
储能安装位置下的风电并网系统串补线路有功功率 仿真曲线见图 5。可以看出,无论电池储能安装在给 定位置中的哪一处,并网线路中有功功率均表现为 明显的发散振荡,即限幅 ±5% 情况下,电池储能附加 阻尼控制不足以抑制系统产生的次同步振荡。
图 4 附加阻尼控制环节 Fig. 4 Additional damping control chains
Influence of Energy Storage Position and Capacity on SSO Suppression YANG Lin1,ZHANG Xiaohan1,PANG Chengzong2,ZHAO Yuhan1,GAO Benfeng1
(1.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Beijing 102206,China; 2. Wichita State University,Wichita 67260,USA)
电池储能附加阻尼控制由滤波、移相、放大和限 幅环节组成。图 4 所示为附加阻尼控制环节,xin、xout 分别为附加阻尼控制环节的反馈输入信号和输出信 号;N(s)、D(s)为滤波环节传递函数的分子和分母; T1、T2 为移相环节时间常数,m 为移相环节个数;K 为 放大环节的增益。
2.1 限幅环节参数为 ±5% 附加阻尼控制的限幅环节取值为 ±5% 时,不同
储能位置和容量对次同步振荡抑制效果的影响
杨琳1,张晓寒1,PANG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102206;2. Wichita State University,Wichita 67260)
摘 要:为研究电池储能安装位置和储能系统容量对次同步振荡抑制效果的影响,本文将具有次 同步振荡抑制功能的电池储能附加阻尼控制应用到中国华北地区某双馈风电场中,将电池储能装 置安装到风电场中的不同位置,采用 PSCAD 时域仿真分析法,研究了储能安装位置对次同步振荡 抑制效果的影响,从而确定储能最优安装位置;在最优安装位置下,改变电池储能系统容量,研究不 同储能容量对次同步振荡抑制效果的影响,从而实现电池储能在风电场中安装位置和容量的优化 配置。 关键词:次同步振荡;时域仿真法;电池储能附加阻尼控制;储能安装位置;储能容量

河南送变电建设公司一项目获国家科技部立项

河南送变电建设公司一项目获国家科技部立项

位的专 家与省科 技厅 、 国内著名 高校 以及科
研院所 的有关 专家 、学者会 聚一 堂,就 公司 20 0 9年 6 0个科 技项 目进行论证 和交流 , 以
能力 ,在科技创新方面 取得 了长足进步 。
省 科技厅科 技成果 处处长 王文瑞 说 ,科
技项 目立项应遵 循技术 水平 、市 场前 景、科
上 传 ,不需人 为干 预 ,采用 多前 置机配 置, 实现 了多任务 管理。该成果 对 于供 电企业加 强 台区客户用 电管理 ,提 高工作 效率 、实现 减 员增 效 ,尤其 是加强 台区线损 管理 、降低
成果简介:该成果是应用 G R P S一级信道对
台区客户进 行抄 表计 费管理 、客 户负荷在 线
“ 一流 四大 ”科技 发展 战略 ,实 施大科研 , 培育 大产业 ,并采 取 “ 出去 、请进来 ”的 走 方 式 ,与国 内著 名高校 及科研 院所建立 起长
河 南 送 变 电 建 设 公 司一 项 目获 国 家 科 技 部 立 项
l 1月 2 日,从河南送变 电建 设公司传 4 来 喜讯 , 由该 公司承担 的多功 能钢丝绳检 测 紧密结 合施工特 点 ,充分 发挥行业 优势 ,于 去年提 出并 申报 多功能钢 丝绳检 测机项 目。
研成果对 科技进步 的支 撑和 引领作用 3项基 本原 则。 希望省 电力公司 与各科研 院所论证 、 合作 一批先进 、成熟 、创新 的科 研项 目,共
同为河南经济发展 服务 。
信 息 来源 :国 家 电网 公 司
实现 多边 合作和 共赢 。 近 年来 ,省公 司积极落 实 国家 电网公司
秀奖
成 果简介 :该成 果采 用声光 方法驱 鸟,但不

基于MF-LSTM的城市电动汽车集中充电负荷可调潜力评估

基于MF-LSTM的城市电动汽车集中充电负荷可调潜力评估

电气传动2023年第53卷第8期ELECTRIC DRIVE 2023Vol.53No.8摘要:在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电网需求侧可调控资源对于系统稳定的重要性日益提升。

电动汽车作为重要的可调度负荷资源,对其可调度潜力进行准确评估,能有效提升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能力。

现有研究较少考虑电动汽车用户行为偏好对电网负荷调控的影响,因此,提出一种考虑用户充电偏好的电动汽车集中式电站可调潜力评估方法。

考虑电动汽车充电时的外部条件与自身行为偏好因素,建立基于隶属度函数的用户充电行为模型,并结合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算法对充电站的可调潜力进行评估。

最后,通过实际充电站算例,分析了电动汽车用户与负荷可调度潜力之间的耦合关系,验证了所提方法对负荷可调控容量评估的有效性,为电动汽车可调负荷参与削峰填谷等需求响应服务提供了理论支撑。

关键词:电动汽车;调度潜力;用户行为;隶属度函数;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中图分类号:TM715文献标识码:ADOI :10.19457/j.1001-2095.dqcd24400Evaluation of Adjustable Potential of Urban Electric Vehicle CentralizedCharging Load Based on MF -LSTMPAN Lingling 1,ZHUANG Weijin 1,ZHAO Qi 2,TIAN Jiang 2(1.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Nanjing 210000,Jiangsu ,China ;2.Suzhou Power Supply Branch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Ltd.,Suzhou 215000,Jiangsu ,China )Abstract: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power system ,the importance of demand-side dispatchable resources of the grid for system stability is increasing.As an important dispatchable load resource ,an accurate assessment of electric vehicle (EV )dispatchable potential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afety and stability of the grid.Existing research has rarely considered the impact of EV user behavior preferences on grid load regulation.Therefore ,a method for evaluating the adjustable potential of EV centralized power stations considering user charging preferences was proposed.The user charging behavior model based on the membership function (MF )was established considering external conditions and their own behavioral preferences when charging EVs.And the long short-term memory (LSTM )neural network algorithm was combined with MF to evaluate the adjustable potential of charging stations.Finally ,the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EV users and load dispatchable potential was analyzed through actual charging station calculations ,which verifi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for load dispatchable capacity assessment and provides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EV adjustable load participation in demand response services such as peak shaving and valley filling.Key words:electric vehicle (EV );scheduling potential ;user behavior ;membership function (MF );long short-term memory (LSTM )neural network基金项目: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5108-202118041A-0-0-00)作者简介:潘玲玲(1985—),女,硕士,高级工程师,Email :********************* 通讯作者:庄卫金(1978—),男,本科,高级工程师,Email :**********************基于MF⁃LSTM 的城市电动汽车集中充电负荷可调潜力评估潘玲玲1,庄卫金1,赵奇2,田江2(1.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00;2.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苏州供电分公司,江苏苏州215000)随着新能源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比例持续提升[1],新能源机组具有的波动性大、随机性强的特性,使其成为重要的可调度资源[2]。

国家电网公司基建新技术研究及应用管理办法

国家电网公司基建新技术研究及应用管理办法

规章制度编码:国网(基建/3)178-2015 国家电网公司基建新技术研究及应用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公司“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要求,进一步规范基建新技术研究及应用管理,深化完善工作机制,提高电网建设技术水平,参照《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管理办法》及相关制度,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基建新技术研究及应用管理,主要包括依托工程基建新技术研究项目的立项、实施、验收、评价和基建新技术推广应用成果的发布、实施、宣贯、考核等工作。

(一)依托工程基建新技术研究项目(以下简称“依托工程研究项目”),是指解决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技术难点,研究成果具有普及推广应用价值,依托输变电工程开展的专题研究项目。

(二)基建新技术推广应用成果,主要包括推广应用基建类科研成果、公司依托工程基建新技术研究成果、设计和施工创新成果及其他基建科研成果。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建设管理的35千伏及以上输变电工程(含新建变电站同期配套10千伏送出线路工程)的基建新技术研究及应用管理工作,其他工程参照执行。

第四条基建新技术研究及应用管理遵循“统一组织、分级实施、先进适用”的原则。

第二章职责分工第五条国网基建部管理职责(一)负责基建新技术研究及应用工作的归口管理,负责依托工程研究项目的批准、组织协调、检查、验收、评价考核等工作;(二)负责重大、重要依托工程研究项目的牵头组织和实施工作;(三)负责基建新技术推广应用成果的发布及管理;(四)负责基建新技术推广应用管理、培训宣贯、监督、评价考核等工作。

第六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司(以下简称“省公司”)建设部管理职责(一)负责依托工程研究项目的立项申请、实施协调、验收准备和成果总结工作;(二)负责依托工程研究项目的合同监督、资金落实和进度质量管理工作;(三)组织基建新技术推广应用的方案策划、实施宣贯和工程应用等工作;(四)对基建新技术推广应用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协调和监督。

关于表彰2008年度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

关于表彰2008年度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

关于表彰2008年度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科技专著、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完成单位和个人的决定二○○九年一月2008年,我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力推进“一流四大”科技发展战略,扎扎实实地开展科研工作,并取得了骄人的科研成果。

本年度我院获国家科技奖2项,其中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获国家电网公司科学技术进步奖21项;评选出院科技进步奖95项;出版科技专著17部;获得授权专利83项;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证书15项。

为奖励在科技进步工作中做出重要贡献的单位和个人,鼓励多出成果,出高水平成果,进一步推进我院的科研工作,根据《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科技进步奖奖励金发放实施细则》、《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科技专著出版基金管理办法》、《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知识产权基金管理办法》的规定,院决定对获得科技进步奖的项目和科技专著、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完成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

在新的一年里,希望全院各单位和全体科技工作者共同努力,以“一流四大”科技发展战略为指导,精心实施大科研,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工作,努力培育出更多、更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为将我院早日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科研机构做出更大的贡献。

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1、国家科技奖2、国家电网公司科技进步奖3、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科技进步奖出版科技专著授权专利软件著作权关于表彰2008年度“十大标兵”、“先进单位(集体)”、“先进工作者”的决定二○○九年一月2008年以来,在国家电网公司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我院以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拼搏、锐意进取,全力推进“一流四大”科技发展战略,在特高压电网建设、抗冰抢险、抗震救灾以及奥运保电各项工作中取得骄人成绩。

全院员工紧紧围绕我院重组整合以后的各项重点任务,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推动中国电科院又好又快发展和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做出了积极贡献。

为弘扬正气,表彰我院在2008年各项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单位(集体)和个人,进一步推进我院争先创优工作的深入开展,促进我院各项工作的全面协调发展,经各单位和部门民主推荐,院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决定,授予李光范等10名同志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08年“十大标兵”荣誉称号,授予电力系统研究所等10个单位(部门)“先进单位(集体)”荣誉称号,授予丁平等179名同志“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附件1: 编号 国家电网公司系统科学技术项目

申请书

项目名称: 申请单位: 起止时间: 年 月 至 年 月

项目负责人: 通信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传 真: 申请日期: 年 月

2

简 表 项目名称 项目负责 人 姓名 单 位 性别 年 龄 专业 职 称 项 目分 类

技术攻关 新技术开 发 新产品试 制 技术引进消化吸收 应用理论基础研究 软科学 研 究 推 广

项目组 人 数 其中 高级职称 中级职称 研究生 初级职称 协作单位 协作形式 申请金额(万元) 研究起止年月 其中 资 助

自 筹 3

项目内容

、 意义和预期成果摘要

[项目内容] 1.

[项目意义] 1.

[预期成果] 1. 4 一、本研究项目的科技依据(包括科技意义和应用前景,国内外研究

概况、水平和发展趋势;应用理论基础研究项目应阐述学术思想,立论根据,特色或创新之处,主要参考文献目录及出处;推广项目说明成果成熟程度,适用范围,以及成果的知识产权等问题)

[项目背景]

[应用前景] [国内外研究概况] 5

二、研究、推广应用内容和预期成果(说明项目的具体研究、推广内容、

技术关键和重点解决的技术问题,预计达到的技术经济指标,预期成果和提供的形式及其依托工程,应用该成果的单位落实情况和可能应用的其它工程或单位及效益。

[项目内容]

[技术关键] [技术经济指标] 6

三、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研究方法]

[技术路线] 7 四、工作总体安排和年度进度 序号 时间段 内 容

1

2 3 4 5 6 7 8 9 8

五、实现本项目预期目标已具备的条件(包括过去的研究工作基础,现有的主要仪器设备、研究技术人员及协作条件,从其它渠道已得到、已申请或申请的经费情况及金额等)

[项目负责人]

[已具备的条件] 9 六、研究项目组成人员情况 序号 姓名 年 龄 职务 职称 专业 本项目 中分工 投入项目工作总月数 工作 单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 10

七、项目经费预算 单位:

万元

科 目 金 额 申请资助 自 筹 备 注

(一)直接费用 1.人员费 (1)研究机构人员费 (2)临时工工资 2.设备及软件费 (1)购置 (2)试制 3.业务费 (1)材料费 (2)资料费 (3)外协测试试验及加工费 (4)会议费 (5)差旅费 4.其他直接费用 (二)间接费用 1.现有仪器设备使用费 2.直接管理费用 3.其他间接费用 (三)协作研究支出 协作支出1

合 计 注:与项目有关的前期研究(包括阶段性成果)支出的各项经费不列入本项目预算;

11

八、合作单位意见(对合作研究内容、参加人员及保证研究试验等签署具 体意见)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如有与合同单位的意向书,可不必在此栏中盖章,但应注明另有附件并随《申请书》一同上报. 12

九、申请单位审查意见(对经费预算是否合理,有无其他经费来源,能否偿还贷款,能否保证研究计划实施所需的人力,工作时间等基本条件提出具体意见)

单位领导(签字)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13 十、上级主管部门审查意见(审核申请单位的技术、研究能力、工作条件以及自筹经费的来源,说明为完成本项目所必须的工程试点的落实情况)

单位领导(签字)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14

附件2: 国家电网公司系统科学技术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名称: 申请单位: 起止时间: 年 月 至 年 月

项目负责人: 通信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传 真: 申请日期: 年 月

15

一、 目的和意义 编写要求: 1. 描述与项目研究内容紧密相关的国家电网公司实际生产力水平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2. 阐述项目成果对该现状和技术发展的作用; 3. 分析成果应用和推广的途径; 4. 分析成果推广后的直接和间接效益。

二、 国内外研究水平综述 编写要求: 1. 与项目研究内容紧密相关的技术发展历史的简要回顾;

2. 国内外研究水平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 介绍国外研究机构或者公司对本项目的研究情况; 4. 介绍国内其他研究单位对本项目的研究情况。

三、 项目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编写要求: 1. 项目研究内容的原理简述;

2. 项目研究内容的理论或者实践依据; 3. 项目研究的关键和难点。

四、 项目研究内容和实施方案 编写要求: 1. 项目研究内容的详细说明(可分专题或按内容序号描述)。

2. 要描述具体的理论研究步骤,现场试验的地点和试验计划。需要建设试验手段的项目,要给出试验手段的结构和作用; 3. 理论研究和试验内容与项目总目标的因果关系; 4. 写明理论和试验研究的工作量; 5. 需要多家单位共同承担的项目,需要写明各家的分工、职责和提供的成果,如何组织和协调;项目的组织方式;合作方式、知识产权和成果分享的范围; 6. 需要与国外合作,要写明与外方的合作方式、知识产权和成果分享的范围,及以前的工作联系; 7. 注明本项目研究需要购买仪器、设备的型号、产地、性能及需要购买的原因; 8. 外委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量; 9. 对于装置、设备开发的项目,要提出装置或设备的开发计划及设计方案。

五、 预期目标和成果形式 编写要求: 1. 阐明项目研究预期达到的目标;

2. 明确叙述提高研究成果的形式,理论研究报告、全套设计制造技术、实用装置或软件等;要求成果提供的形式能够被其他研究人员掌握,使成果的使用权具有可转移 16

性。 六、 合作单位或依托工程单位落实情况 编写要求: 1. 如需同其他单位进行合作,说明合作单位的落实情况,并出据合作单位承诺进行合

作的证明文件; 2. 如需结合依托工程进行试点研究,说明依托工程及其与本项目结合的情况,出据依托工程单位承诺提供相关条件的证明文件。

七、 项目承担单位的条件 1 项目负责人 2 项目研究人员 3 实验室条件 4 理论研究环境 编写要求: 1. 项目负责人的情况介绍;

2. 项目承担人员的专业、特长、工作量和在本项目中的应用; 3. 各承担单位具有的与本项目有关的工作业绩、实验室条件、理论研究环境。 17

八、 项目的进度安排 序号 时间段 内 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编写要求: 1. 列出分年度计划研究内容和人员、设备安排;

2. 分年度提供成果的内容和形式,要具有可检查性。 18

九、 项目经费预算 单位:万元

科 目 金 额 申请资助 自 筹 备 注 (一)直接费用 1.人员费 (1)研究机构人员费 (2)临时工工资 2.设备及软件费 预算明细表 (1)购置 (2)试制 3.业务费 预算明细表 (1)材料费 (2)资料费 (3)外协测试试验及加工费 (4)会议费 (5)差旅费 4.其他直接费用 预算明细表 (二)间接费用 预算明细表 1.现有仪器设备使用费 2.直接管理费用 3.其他间接费用 (三)协作研究支出 预算明细表 协作支出1

合 计 注:1、与项目有关的前期研究(包括阶段性成果)支出的各项经费不列入本项目预算; 2、项目下设的每个子项目(子合同)均需单独填报各自的项目预算表,并将子项目(子合同) 预算汇总后计入项目经费预算相应栏内。 3、当子项目存在协作研究时,应逐项分别填报每一项协作研究任务的预算表。协作研究支出预算汇总后填入子项目经费预算的“协作研究支出”栏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