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行为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基于位置信息的用户行为轨迹分析与应用综述

基于位置信息的用户行为轨迹分析与应用综述

基于位置信息的用户行为轨迹分析与应用综述陈康;黄晓宇;王爱宝;陶彩霞;关迎晖;李磊【摘要】近年来,随着空间数据采集技术的发展,基于位置信息的用户行为轨迹分析及其应用的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并已展现了良好的商业前景.根据应用的领域,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可以分为智能交通应用和用户行为分析应用两种类型.本文分别对这两类应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对每类应用,都概括了在相关领域中研究的典型问题和代表性结果.最后,讨论了在用户行为轨迹分析研究中的主要技术特点,并对未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期刊名称】《电信科学》【年(卷),期】2013(029)004【总页数】7页(P118-124)【关键词】位置服务;行为轨迹分析;智能交通;社交网络;大数据【作者】陈康;黄晓宇;王爱宝;陶彩霞;关迎晖;李磊【作者单位】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研究院广州510630;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广州510006;中山大学软件研究所广州510275;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北京 100032;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研究院广州510630;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研究院广州510630;中山大学软件研究所广州510275【正文语种】中文1 前言近年来,随着以GPS导航仪和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智能终端的普及与应用,人们已经能够以相对低廉的代价获得大量的用户实时位置数据,如在GPS导航系统的支持下,可以实时获得汽车驾驶员当前所在的经、纬度位置信息和行驶方向信息;对于随身携带移动电话的用户,能以基站定位的方式,估计出该用户所在的大概区域。

特别地,对于给定的用户,将其在一组连续时间点上的位置“串联”起来后,就形成了他在这个时间段内的行为轨迹数据。

在大量用户位置和行为轨迹数据的背后,隐含了丰富的空间结构信息和用户行为规律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利用,不仅有可能发现个体用户的日常行为规律和群体用户的共性行为特征,甚至还有可能掌握其社交关系信息,这对智能交通、广告推荐等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行为决策理论研究综述

行为决策理论研究综述

行为决策理论研究综述概述:行为决策理论是一门以揭示人类决策模式和决策过程为目标的学科。

近年来,随着行为经济学的兴起和进一步发展,行为决策理论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对行为决策理论的研究进行综述, 包括它的基本假设和理论模型等。

一、基本假设行为决策理论的基本假设是人们在面临决策时,会根据自己的利益和风险承受能力进行权衡,从而做出理性的选择。

这与传统的理性决策假设有所不同,后者假设人们是完全理性的,能够全面评估各种决策选项的利弊,并做出最优决策。

二、理论模型1. 期望效用理论期望效用理论认为人们的决策是基于期望效用最大化的原则。

它通过将行为者的需求转化为具体的效用函数,为决策者提供了一种解决决策问题的数学模型。

2. 风险偏好理论风险偏好理论研究决策者在面对风险时的行为特征和态度。

根据该理论,决策者可能表现出风险厌恶、风险中立或风险偏好的行为倾向。

3. 前景理论前景理论是关于决策者如何对待风险的一种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们对待利益的获得和损失并不是对等的,对于损失的敏感程度高于对利益的敏感程度。

4. 羊群效应羊群效应指的是个体在决策时会受到他人行为和决策的影响,倾向跟随大多数人的选择。

5. 确定性效应确定性效应指人们在决策时对确定信息的处理与对不确定信息的处理是不同的。

人们更倾向于接受确定性信息,而对不确定信息的评估和采纳往往相对较低。

三、研究方法对行为决策理论的研究,研究者常常采用实验研究方法。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通过设计虚拟情境,提供不同的选择和决策场景,以研究人们在不同决策环境下的决策行为和决策结果。

此外,研究者还常常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偏差和局限。

四、应用领域行为决策理论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

例如,在金融领域中,行为决策理论的研究成果被广泛用于解释股票市场的行为和价格波动;在医疗领域中,研究人员通过行为决策理论的研究成果,可以更好地理解患者的决策行为。

网络群体极化现象研究综述

网络群体极化现象研究综述

网络群体极化现象研究综述.docx网络群体极化现象研究综述随着社会媒体的普及和发展,网络群体极化现象愈发明显。

所谓网络群体极化,是指网络上的人们在某个特定的议题或事件上,围绕着反对或支持的两极观点,逐渐形成严重的立场对立和敌对情绪。

本文将从网络群体极化现象的定义、影响因素、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四个方面进行综述。

一、网络群体极化的定义网络群体极化是指在网络空间中,人们基于其惯有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在特定的话题及环境下逐渐形成两极化、极端化的立场。

常见的网络群体极化现象包括但不限于:社群分裂,言语暴力,恶意攻击和污名化等。

二、网络群体极化的影响因素1.社交网络使用行为:多次的与同一立场的人互动,影响了人们对其他观点的理解和接受度,倾向于接纳一定的信息和观点,进而深化个人立场。

2.信息过载:人们进入过多的信息噪声或者信源的偏颇导致了定向的信息获取,最终加重了个人对同一立场观点的信任度。

3.认知偏差:对不同信源的信息评价和讨论会因人们先验的基础知识和情感偏见而存在偏差,提高了定向和极端信仰的可能性,加速了群体之间的对立。

三、网络群体极化的研究方法网络群体极化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问卷调查、网络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

其中网络分析可以用于研究网络社区的形成和稳定性分析,包括社交网络、微博网络、新闻网络等。

而社会网络分析则可以用于研究网络中的影响者和指示者,以及群体之间的联系和信任度等。

四、网络群体极化的研究结论1.社交网络使用行为与网络群体极化存在密切关系。

同一立场的人们在一个相对闭环的社交网络内互动,相信分享同样立场的提供的信息,加深他们对同一立场观点的信仰。

2.不加限制的场景下,信息过载对网络群体极化的产生影响较大。

由于信息过剩,人们趋向于接受过去的信息,而不是采纳新的、与自己立场不同的、更准确的信息。

3.不同个体的认知偏差和价值观决定了群体之间的异化和极化。

仅靠简单信息的推送制动不能根治群体极化现象。

综上所述,网络群体极化是网络空间中的重要现象,其对个体和整个社会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面向驾驶员行为研究的基础理论——多源信息融合算法综述

面向驾驶员行为研究的基础理论——多源信息融合算法综述

Ab ta t sr c :T e rsac n d iig b h vo s t e k y o nel e t taf y tm , ep cal o h h e e rh o r n e a ir i h e f itl g n rf c s se v i i s e il fr te y a v n e e il o t ls se S smuain, b ti i ae n te taf n nel e tv hce f l. o. d a c d v hce c nr y tm i lt o o u t S rr i h rf c a d itlg n e il ed S r i i i
论以及智能协 同技术 ,对驾驶员任务集聚 、协 同反 应过程,特别是 多源信息融合、人机协 同效能在不 同路 网环境 中的实现等建
模 关键 理 论与 方 法进 行研 究 。建立 驾驶 员微 观 协 同仿 真模 型 。这 是智 能 化 交通 控 制 与 管理 系统 开发 和 实现 的 关键 技 术 ,对 提 高 交通 系统 管理 效 率 、缓 解拥 挤 ,减 少污 染和 能 源消耗 。培 育 未来新 产业 ,具有 十 分 重要 的理 论 价值 和 现 实 意 义。 关键 词 : 多源 信 息 融合 ;驾 驶 员行 为 ;智 能 交 通 ;协 同仿 真 中 闰分 类 号 :U 7 . 41 3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 7 6 2 0 ) 10 7 — 5 0 2 4 8 (0 7 0 — 0 6 0

ep cal o e l ain s e il fr rai t mut— nomain f s n a d t e f c f p o l n v hce s n rit ra t n y z o l — fr t u i n h ef t o e p e a d e il y egsi e ci ii o o e c o u d r iee t o d e c n io .L s b i ig rv r n e df rn ra n t o d t n at ul n d ie mio— o p r t e i lt n f i d c c o eai smuai mo e st u f m v o d l e o t r o

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研究综述

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研究综述

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研究综述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s, CPS)是现今科技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

CPS代表了计算和物理世界的深度融合,通过这种融合,我们可以在系统级别上理解和优化我们的环境和行为。

本文将探讨CPS的基本概念、研究现状、应用领域,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CPS的基础是信息科学和物理科学的交叉。

信息科学于数据的获取、处理和分析,而物理科学则研究物质的性质、结构和运动。

CPS将这两者结合,使得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和智能化的方法对物理世界进行精确的建模、预测和控制。

近年来,CPS的研究已经涵盖了许多领域,包括自动化控制、机器人技术、制造系统、交通系统、医疗健康等。

这些研究工作不仅在学术上推动了CPS理论的发展,也为实际应用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在自动化控制领域,CPS被广泛应用于实现高精度的实时控制,例如在工业制造和无人驾驶系统中。

在机器人技术领域,CPS使得机器人能够进行自主决策和动态适应环境。

在制造系统方面,CPS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并实现个性化生产。

CPS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并且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例如,智能家居中的各种设备可以通过CPS进行集中控制,实现节能和便捷的生活方式。

在智能交通领域,CPS可以实时预测和调整交通流量,以减少拥堵和提高效率。

在未来,我们预期CPS将会有更广泛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智能城市的建设、智能农业的发展,以及远程医疗的实现。

这些应用将会极大地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效率。

尽管CPS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但仍然存在许多挑战和问题需要解决。

例如,如何保证CPS的安全性和隐私性?如何处理CPS中的大规模数据和复杂模型?如何设计和实施可扩展、可互操作的CPS?这些都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随着物联网(IoT)和人工智能(AI)技术的发展,CPS将会与这些技术产生更多的交叉。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AI进行CPS的自主控制和决策,或者利用IoT实现CPS的全面感知和动态交互。

人体动作识别与行为分析算法综述研究

人体动作识别与行为分析算法综述研究

人体动作识别与行为分析算法综述研究人体动作识别与行为分析是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其旨在自动识别和理解人体的动作与行为。

这一领域的研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人机交互、智能监控、虚拟现实等。

本文将综述人体动作识别与行为分析算法的研究进展、挑战与应用。

一、引言随着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的快速发展,人体动作识别与行为分析研究得到了广泛关注。

人体动作识别旨在从视频序列或者传感器输入中提取关键的身体动作信息,而行为分析则是对这些动作的语义解释和分类。

这两者相互依赖,共同构成了人类行为理解的重要内容。

二、人体动作识别算法研究人体动作识别算法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视频特征提取视频特征提取是人体动作识别的关键步骤,常用的特征包括外观特征、运动特征和空间-时域特征。

外观特征基于人体的外观特点,如颜色、纹理等进行描述;运动特征则是基于人体运动的模式进行描述;空间-时域特征一般使用视频序列进行描述,并结合了前两者的信息。

常用的视频特征提取算法有HOG、HOF、MBH等。

2. 动作表示与建模动作表示与建模是将视频序列映射到一个低维的向量空间中,常用的方法包括基于距离度量的方法(如DTW、OT、LCS等)、基于状态模型的方法(如HMM、CRF等)和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

其中,深度学习方法凭借其强大的特征学习和表示能力,在人体动作识别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3. 动作识别与分类动作识别与分类是对动作进行分类或者识别的过程,常用的方法包括支持向量机(SVM)、最近邻算法(KNN)和深度学习算法(如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等)。

这些方法能够通过学习训练数据集中的动作模式,从而对新的测试数据进行分类或者识别。

三、人体行为分析算法研究人体行为分析算法研究是对人体动作进行进一步的语义解释和分类,其目标是理解人类的行为动机和意图。

人体行为分析算法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行为表示与建模行为表示与建模是将人体动作映射到一个高级的语义空间中,以实现更细粒度的行为分析和理解。

我国网络信息检索用户研究综述

我国网络信息检索用户研究综述
【 摘 要】本 文主要介 绍了 目 前我国网络信 息检索用户研究的 3 个方 面,即用户的 网络信 息检 索行为研宛现状 、用户 因素
对于网络信 息检索过程以及效率的影响 以及用户模型构建方面的研究。然后 介绍 了现有的 网络信 息检 索用户主要的调查方 法。
最后 提 出 了对 于 网络信 息检 索 用 户研 究的展 望 。
索的相关性。
信息源。网络信息检索成为人们 获取信息和知识 的重要 手
段。近些年来 ,引起了众多学者的研究 。 广义的网络信息检 索是 指将 网络信息 按一 定的方式组 织与存储起来 ,并根据 信息用户 的需要 找出有关信息的过
程与技术 ;狭义上 的网络信息检索仅指该过程 的后半部分 , 即从 组织好 的网络信息 集合 中找 出需要信 息的过程。而狭
u e  ̄ n t ok ifr t n rt e a e a ir h f e c r ew r fr a o t e a p o e sa d e iir T w ih t e a - sr ew r omai r v l h vo ;t eil n e f t ok i o m t n r r v l rc s n fce ̄ hc brfc 8 n o ei b nu on n i e i l i tm I o ; l e d lc n t cin e ot h n it d c d te man e it g meh d re rn t o fr t n r t e a 】 rmo e o sr t f r.T e r u e i x i to s o s v y f w r i omai r v s u o no h sn f u o e k n o e il
[ e od ]nto sr;nto f m nr r a;i o ao tea bhv r;u s de K yw rs e r ue ew r i o  ̄o te l n r tnrr vl a i s 蛐 t i wk s k nr ei v f m i ei e o u s 随着 因特 网在我 国的蓬 勃发展与应用 ,网络上的信息 资源也 以几何 级数 的速度迅 速膨胀 。网络成为信 息发 布、 存储和传播 的重要集散 地 ,为人们获取信息提供 了丰富的 检索行为的特点。二 是用户因素对 于网络信息检 索的影响 分析 ,即主要影响网络信 息检索过程 和效率 的年 龄、知识 以及经验等用户因素 。三是用户模型 的构 建 ,即根据影 响 网络检索因素分 析的结果 ,构建用户模 型。以提高用户 检

社交网络用户行为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社交网络用户行为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社交网络用户行为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1. 引言1.1 引言社交网络用户行为研究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领域,随着社交网络的普及和发展,人们在社交网络上的行为方式也日益多样化。

通过对社交网络用户行为进行系统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们在虚拟社交空间中的互动和沟通方式,揭示背后的规律和趋势,并为相关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改进提供依据。

国内外学者们对社交网络用户行为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涉及到用户在社交网络上的信息传播、社交影响力、用户态度和偏好等方面。

通过对用户行为数据的挖掘和分析,研究者们不仅能够发现用户群体的特点和规律,还能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并为社交网络平台提供个性化的推荐和营销方案。

本文将从研究成果、跨国比较、新兴趋势、用户习惯和行为分析等方面入手,对社交网络用户行为国内外研究动态进行深入剖析,为读者呈现一个全面而立体的研究画面。

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综述和梳理,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社交网络用户行为研究的发展脉络,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和启示。

2. 正文2.1 研究成果社交网络用户行为的研究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关注和深入探讨。

近年来,许多学者和研究机构对社交网络用户行为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分析,取得了一系列丰富的研究成果。

研究发现社交网络用户在不同平台上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在微博平台上,用户更倾向于分享自己的生活点滴和情绪,而在微信朋友圈上,用户更注重社交互动和分享有趣的内容。

这种差异性不仅体现在用户发布内容的类型上,还可以从用户的互动方式、社交圈子结构等方面得到印证。

研究发现社交网络用户的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个人特质、社交环境、信息传播方式等。

不同性别、年龄、教育背景的用户在社交网络上的行为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社交网络中信息的传播路径和规律也对用户的行为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这为研究者提供了研究用户行为的新视角和方法。

研究还发现社交网络用户行为的时间序列特征。

用户在一天中不同时间段的活动规律、社交事件对用户行为的影响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信息行为”为关键字 进行精确检索得到原始文献342篇,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
13


1 3 0 3 4 0 7 6 11 7 17 23 25 32 55 51 79 18

期刊名称 数量
图书情报工作
20
情报探索
12
现代情报
11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11
情报科学
10
情报杂志
10
情报资料工作
9
图书馆学研究
9
中国图书馆学报
8
图书情报知识
8
情报理论与实践
7
图书馆论坛
6
图书馆学刊
6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6
图书馆杂志
5
档案学通讯
2
国家图书馆学刊
1
图书馆
2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
新世纪图书馆
4
医学图书通讯
2
江西图书馆学刊
2
总计
153

一、信息行为的概念
1、胡昌平认为信息行为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行为,系指主体为了支配某一特定的信息需求(如
科研、生产、管理等活动中的信息需求),在外部作用刺激下表现出来的获取、查询、交流、
传播、吸收、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行为 【胡昌平,乔欢.信息服务与用户〔M〕.武汉:武汉大学
出版社, 2001.】
2、冷伏海指出信息行为的含义可以从行为主体、外界刺激、主体目标和主体活动等方面加
以领会。从主体的活动角度看,信息行为是各种信息活动的结合体。 【冷伏海.市场信息资源
与市场信息行为〔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0.】
3、白海燕认为用户信息行为是在认知思维支配下对外部条件作出的反映,是建立在信息需求
和思想动机基础上,历经信息查寻、选择、搜集各过程,并为用户吸收、纳入用户思想库的连
续、动态、逐步深入的过程,如明确信息需求实质、选择适当的信息系统、制定正确的检索
策略等【白海燕,赵丽辉.网络环境下的用户信息行为分析[J].燕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 2002, (2).】
4、曹双喜认为信息行为是用户响应和满足自身信息需求的行动和历程【曹双喜 邓小昭网络
用户信息行为研究述略[J]情报杂志2006.2 】
5、魏力更:“因特网用户的信息行为主要指用户的网络检索行为。 网上检索行为是指用户
通过特定的网上信息检索工作来满足特定信息需求的行为。它主要包括:信息获取途径的选
择(如 E-mail、数据库、搜索引擎、网站链接等)、检索提问式的编制和重构、布尔操作符
(AND,OR,NOT和NEAR)的使用、网页浏览与存取技巧、检索问题的解决、检索结果
的评价、由任务类型决定的检索时间等【魏力更. 高校网络用户信息需求与信息行为研究[J].
情报资料工作, 2005,(5):103-105.】
6、李书宁:“网络用户信息行为是网络用户,在信息需求和思想动机的支持下,利用网络工
具,进行网络信息检索、选择、交流、发布的活动【李书宁. 网络用户信息行为研究[J]. 图
书馆学研究,2004,(7):82-82.】
7、马力认为:“网络用户行为是一个广义的概念, 它是指用户在使用网络资源所呈现出的
规律。网络行为可以用某些特征量的统计特征或特征量的关联关系定量或定性的表示,可以
在应用层、传输层及网络层有不同的表现【马 力 . 一种 Internet 的网络用户行为分析方法
的研究[J].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5,(7):124-126.】
8、喻华林认为:“从广义上讲, 网络用户信息查寻行为是指用户在使用网络信息资源时所
呈现出的特点及规律,通过特定的检索方法和技术,用某些特征量的统计特征或特征量的关
联关系定量或定性来表示。从狭义上讲,网络用户信息查寻行为就是网络用户在信息需求和
思想动机的支配下,利用网络工具,进行网络信息检索、浏览和选择的活动【喻华林. 网络
用户信息查寻行为研究[J].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6,(3):107-108.】

信息行为概念多样化的原因既源于信息行为本身的复杂性,因为信息行为是一个多元化、多
层次、多功能的综合体, 也因为各研究者实际需要的不同及其认识角度的不同。虽然为想
成统一的定义,但是借助这些定义, 有助于把握信息行为的本质属性, 而且这些定义还为
我们深入探索信息行为提供了参考框架。
二、信息行为的特点
1、邓小咏等认为可以分为目的性、易用性、习惯性、积累性、经济性、社会性。这六大特
点。目的性就是一般来说网络用户的信息行为都是有一定目的的,或获取信息,或进行娱乐,
或为了交流,用户的信息行为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网络用户总是选择简单易用的搜索
引擎和简单的检索策略。用户在使用数据库时,也往往习惯于使用最初接触到的几个数据库。
一个人掌握的知识越多, 就会由于知识积累到一定的量而使得各种知识之间产生新的联系,
从而形成新的思想和观念。网络信息用户在获得网络信息时,信息成本是他们考虑的一个重
要因素。无论是网络用户的信息行为发生的主体(网络用户),还是其客体(网络信息)都具有
社会性。【邓小咏,李晓红网络环境下的用户信息行为探析[J]情报科学 2008.12 】
2、王 艳 邓小昭对网络用户信息行为特征的认识概括为以下几点:目的性、媒介性、社会性、
策略性、可塑性、累积性、戏剧性、习惯性、消费属性【王艳 邓小昭网络用户信息行为基
本问题探讨[J]图书情报工作 2009.8 】
3、张国海 张玉玲认为用户情报行为的基本特性,主要有三点: 情报行为的社会性、用户情报
行为的复杂性、用户情报行为的选择性。【张国海 张玉玲 论用户情报行为[J] 图书情报
工作1994年第l期 】
4、唐林在进行信息行为特征分析时认为有如下特征 信息行为的社会性和信息行为的自由
性、随机性、选择性。【唐林 数字环境下用户信息行为评析[J]图书馆学刊 2007.5】
三、信息行为的类型
1、 邓小咏等认为网络用户的信息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信息需要行为、信息查寻行为、
信息选择行为、信息利用行为、信息交互行为、信息发布行为、信息创造行为.【邓小咏,
李晓红网络环境下的用户信息行为探析[J]情报科学 2008.12 】
2、 王 艳 邓小昭将网络用户的信息行为归结为以下6种类型:信息需求认识与表达行为、信
息查寻行为、信息选择与存储(下载)行为、信息加工行为、信息吸收与利用行为、信息
交互行为【王 艳 邓小昭网络用户信息行为基本问题探讨[J]图书情报工作 2009.8 】
四、信息行为的影响因素
1、 邓小咏等认为一是用户因素,包括网络信息需求、用户主体因素、二是环境因素包括网
络信息、网络工具、网络设施。【邓小咏,李晓红网络环境下的用户信息行为探析[J]
情报科学 2008.12 】
2、 王 艳 邓小昭将网络用户信息行为的影响因素分为1、网络用户信息需求因素、2、信息
行为主体因素分为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理性因素指信息素养、知识结构与知识水平、
认知能力、行为经验、社会角色、时间因素。3、信息与信息环境因素包括信息因素和
信息环境因素。信息因素包括信息的符号表义方式、信息组织及表征方式。信息环境因
素包括规范体系、社会互动因素、现实行为空间因素、网络设施与信息系统性能。【王 艳
邓小昭网络用户信息行为基本问题探讨[J]图书情报工作 2009.8 】
3、 唐林认为信息行为主体分析主要是分析用户本身的因素对信息行为的影响, 用户因素是
制约信息行为的内因, 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包含有: 成熟因素、非理性因素和其它因素
(如经济因素)。【唐 林 数字环境下用户信息行为评析[J]图书馆学刊 2007.5】
4、 曹双喜 邓小昭认为网络用户信息行为影响因素 传统上,人们一般从个人特质、人际关系
和环境因素三个方面探讨影响网络用户信息行为的因素。个人特质包括人口特质、人格
特质和认知形态三个方面。【曹双喜 邓小昭 网络用户信息行为研究述略[J]情报杂志
2006.2】
5、 李书宁认为分析用户的信息行为需要从主体因素与网络环境因素两个方面来考虑。用户
的主体因素包括信息需求和信息动机、信息意识、认知能力。网络环境因素包括网络信
息影响、网络的易用性、网速及上网费用的影响。【李书宁 网络用户信息行为研究[J]
图书馆学研究 2004.7】
6、 曹树金 胡岷认为影响网络信息查寻行为的因素主要有性别、经验、认知类型、用户培
训、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sel-f efficacy)是指用户自我感觉进行信息查寻、定位相关
信息源、获取信息的能力,它类似但不同于自信度。【曹树金 胡岷国外网络信息查寻行为
研究进展[J] 国家图书馆学刊 2002.2】

一般认为影响用户信息行为的因素主要可以分为主体因素和客体因素。主体因素从用户
自身出发主要有信息需求、信息动机、信息意识、信息素养(获取信息的能力)、知识结构、
知识水平、认知能力、行业特性等等。客体因素包括网络信息的丰富程度、网络工具易用性。
网络设施完备性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