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声学厅堂音质设计
会议室声学设计

会议室声学设计维也纳声学郎宇福一、设计依据:《剧院、电影院和多用途厅堂建筑声学设计规范》 GB/T50356-2005《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JGJ67-2006《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GB50118-2010二、主要声学技术指标:会议室根据用途,需要满足一定的语言清晰度,要采用短混响声学设计;同时无明显回声和颤动回声等的声学缺陷;因此,需要用强吸声措施,降低室内混响时间,保证厅内语言清晰度。
根据《剧场、电影院和多用途厅堂建筑声学设计规范》GB/T 50356-2005中规定,不同体积会议厅、报告厅和多用途礼堂最佳混响时间如图1。
中频(500Hz)混响时间0.8±0.1秒,可允许低频稍长,高频稍短;混响时间频率特性平直。
图1 会议室最佳混响时间根据《剧场、电影院和多用途厅堂建筑声学设计规范》GB/T 50356-2005中规定会堂、报告厅和多用途礼堂的厅内噪声限值,采用自然声时,会议室厅内背景噪声应满足应满足NR-30,采用扩声系统时,会议厅内背景噪声应满足NR-35.根据《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中规定,办公建筑的空气声隔声标准如表1,一般会议室隔墙应满足隔声≥35dB。
对噪声控制要求较高的会议室应对附着于墙体和楼板的穿绳源部件才去防止结构生传播的措施。
表1 会议室隔声标准三、声学设计:会议室根据参会人数需要可分为中、小会议室和大会议室,其中,中、小会议室可分散布置;小会议室使用面积宜为30㎡,中会议室使用面积宜为60 ㎡;中小会议室每人使用面积:有会议桌的不应小于1.80㎡,无会议桌的不应小于0.8㎡。
大会议室应根据使用人数和桌椅设置情况确定使用面积,平面长宽比不宜大于2:1。
为了保证会议室的室内良好音质要求,要控制室内为短混响时间,保证语言的清晰度,避免回声、颤动回声和声场不均匀等声学缺陷,可采用以下声学处理措施:1、墙面在会议室四周墙面合理布置吸声材料,不仅可以将室内混响时间控制在会议室容积所对应的最佳混响时间范围内,而且能够消除回声和颤动回声等声学缺陷。
建筑学建筑设计音乐厅音质设计实例要点

观众厅侧墙——15mm厚石膏板外贴榉木板,2m以下为花岗岩护墙上设浅浮雕,以减少低频吸收,并有利于声扩散。
w 演奏台侧墙——5cm厚木板。
w 观众厅地面——实贴木地面。
w演奏台地面——双层木地面下设空腔,演奏台地面常常使用厚木板下设空腔,这样可以扩大固定于地板上的低音提琴和大提琴的声音辐射,并可适当减弱打击乐过响的声音。
w座椅——半硬质木边椅,椅背为成型木板,实木扶手,半硬椅垫及靠背。
减少声吸收,尤其是低频音。
为了保证达到声学要求,所选座椅必须经过严格检测。
w演奏台后墙——3.5m以下是QRD木制扩散体,3.5m以上是5cm厚木板。
w 观众厅后墙——池座为 QRD 木制扩散体,楼座为 1.5cm厚石膏板外贴榉木。
观众厅噪声的防止噪声对语言和音乐的听闻有很大的掩蔽作用,特别是低频噪声。
对于听音要求较高的大厅,必须做好噪声控制,一般对音乐厅形成干扰的噪声源主要有内部(观众及空调机械噪声)和外部环境噪声(交通噪声、社会噪声)此外还有雨噪声,因此设计中需采取有效的降噪措施。
观众厅内的本底噪声也是音质指标的一个重要部分。
本设计噪声指标为:在开空调时大厅的背景噪声小于 NC-25或35dBA。
由于总体布局的限制,冷冻机房、水泵房、空调机房等设备机房大多设置在地下层,为了减小空调噪声对大厅的影响,除了对空调管道系统进行消声处理,如空调风管系统设置足够长度的消声器;应特别注意控制固体声的传递,设计中除了选用低噪声设备外,对空调冷冻、给排水机组应采取隔振设计,设置减振器、减振垫;进出风管、水管配接帆布及橡胶软接管,此外机房内平顶、墙面均做吸声降噪处理。
观众厅正下方是车库和形体训练房,为了避免噪声对观众厅的影响,采用增加楼板厚度下面加轻质复合隔声吸声吊顶;为了减弱城市环境噪声对观众厅的影响,设置周围廊,观众厅无直接暴露的外墙,并采用双层围护墙,厚度为190mm+90mm的空心砼砌块墙,为加强屋面隔声,也均适当加大屋面板厚度,结合屋面隔热层设计,附加一层石膏板吸声吊顶以防止雨淋噪声传入厅内。
建筑中的声学设计原则

建筑中的声学设计原则在建筑设计中,声学设计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合理的声学设计可以保证建筑内部环境的舒适度,避免噪音污染,提升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建筑中常用的声学设计原则,以及如何在建筑设计中应用它们。
一、噪音控制原则噪音是建筑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对人们的健康和舒适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噪音控制成为建筑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1.1 隔声原则隔声是指通过采取隔音措施,减少外界噪音对建筑内部空间的影响。
在建筑设计中,应当采用隔音材料,如吸音板、吸音墙、隔音窗等,以减少噪音的传递。
1.2 吸声原则吸声是指通过采取吸音措施,减少建筑内部噪音的反射和回声。
吸声材料如吸音板、吸音瓷砖等可以有效地减少内部空间的噪音反射和回声,提供一个更加舒适的环境。
1.3 隔声门窗原则在建筑设计中,门窗是噪音传递的一个关键点。
应当采用隔声效果好的门窗,如双层玻璃窗、密封门等,以减少噪音的传递。
二、音质控制原则除了噪音控制外,建筑设计中还需要考虑音质控制,即在建筑内部创造出合适的音质环境。
2.1 回声控制原则回声是指声音在空间内反射造成的干扰和混响。
为了避免回声过大,建筑设计中应考虑采用吸声材料,如吸音墙面、吸音天花板等,以减少回声的发生。
2.2 声场均匀性原则声场均匀性是指在建筑内部,各处的声音水平和声质应该保持一致。
为了实现声场的均匀性,可以在建筑中设置合适数量和位置的扬声器,同时考虑建筑的形状和材料对声音的反射和吸收。
三、建筑材料选择原则建筑中的材料选择也对声学设计起着重要作用。
3.1 吸音材料选择原则在建筑设计中,应选择吸音效果好的材料,如吸音砖、吸音板等,以在建筑内部提供良好的吸音效果。
3.2 隔音材料选择原则为了实现隔音效果,建筑中应选择隔音效果好的材料,如隔音窗、隔音石膏板等,以减少噪音的传递。
四、建筑布局和形状设计原则建筑的布局和形状设计也可以对声学产生影响。
4.1 多层空间分离原则在设计多层建筑时,应当考虑不同空间之间的隔音效果,避免噪音的传递。
建筑物室内声学设计规范要求及改善措施

建筑物室内声学设计规范要求及改善措施在建筑设计中,声学设计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关系到室内空间的舒适性和功能性。
为了提高建筑物室内声学环境的质量,减少噪音干扰,提高声音传播效果,人们制定了一系列声学设计规范要求。
本文将详细介绍建筑物室内声学设计规范要求,并提出一些改善措施。
一、室内噪声控制要求1. 背景噪声限制:在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背景噪声水平需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例如,医院的病房区域背景噪声应控制在30分贝以下,以确保患者的休息。
2. 隔声要求:为了减少声音在空间之间的传播,墙壁、天花板和地板的隔声性能需要符合一定标准。
例如,酒店客房之间的隔声需达到40分贝以上,确保客人的隐私和休息。
3. 声学容量要求:在大型室内空间,如礼堂、剧院等,声学容量的要求是关键。
合适的音响技术和材料应用可以大大提高声音的传播效果,使听众能够获得良好的音质体验。
二、改善室内声学环境的措施1. 吸音材料的应用:在室内空间中,利用吸音材料来减少噪音的反射和共鸣,可以显著改善声学环境。
例如,在会议室、图书馆等需要安静环境的地方,可以在墙壁、天花板和地板上安装吸音板。
2. 隔音设计的优化:通过使用隔音材料和隔音结构的设计,可以有效隔离噪音的传播。
例如,在多层建筑的设计中,使用隔音窗户、隔音门等可以减少室外噪音的侵入。
3. 声学设备的合理配置:建筑物内部的声学设备,如音响、扬声器等的布置需要合理考虑。
通过合适的位置和方向安装,可以实现声音的均匀分布和准确传播,提供优质的听觉感受。
4. 使用室内装饰材料:选择合适的室内装饰材料也可以改善声学环境。
例如,地毯、窗帘、软墙面等可以减少声音的反射和吸收。
5. 声场调试和优化:完成室内声学设计后,需要对室内声场进行调试和优化。
这包括音频系统的校准、声学参数的调整等,以确保最佳的音质效果。
结语建筑物室内声学设计规范要求是保障建筑环境质量和居住舒适性的重要方面。
合理的声学设计可以改善室内声学环境,降低噪音干扰,提供良好的听觉体验。
建筑声环境基本知识

第3篇建筑声环境设计把声环境品质作为基本功能要求整合到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的方案构思过程中,拓宽建筑师、规划师的创造思路——为使用者创造一个合适的声环境——人对声音的感受:C类:舒服,如音乐、歌唱、生活中交谈。
U类:不舒服,如噪声、爆炸声、刺耳啸叫声。
C类—U类:如午睡时邻居优美歌声、午夜音乐。
1、如何保证C 类的声音听清听好——音质设计、隔声隔振2、降低U 类声音对正常工作、生活的干扰——噪声控制(一)厅堂音质设计有音质要求——音乐厅、剧院、礼堂、多功能厅好:音质丰满、浑厚、有感染力、为演出和集会创造良好效果。
不好:嘈杂、声音或干瘪或浑浊,听不清、听不好、听不见。
阿迪库斯音乐厅——露天体育馆,剧场(二)隔声、隔振设计有安静要求——录音室、演播室、客房、卧室1、录音室、演播室对隔声隔振要求很高——专门声学设计2、客房、卧室——人们对安静要求越来越重视——为节约空间和建筑造价,使用薄而轻的隔墙——隔声问题例:1)公寓隔声、机房振动问题。
2)酒店客房隔声问题。
乐队排练厅录播音室幻灯片8(三)环境噪声控制——声环境及降噪设计噪声允许标准、规划及建筑设计阶段如何避免噪声问题。
1)居住区——噪声干扰问题。
2)临街住宅楼、教学楼、高速公路、高架桥交通噪声问题。
3)公共场所声环境问题。
4)机场噪声扰民问题。
幻灯片9公路隔声屏障地铁隔声屏障轨道交通隔声屏障幻灯片10餐厅热泵噪声治理幻灯片11第3篇声环境设计第1章声环境设计基本知识第2章室内声学原理第3章吸声材料与吸声结构第4章建筑隔声第5章室内音质设计第6章声环境及降噪设计基础知识研究内容幻灯片12第1章声环境设计基本知识1.1 声音的基本性质1.2 声音的计量1.3 人耳的主观听觉特性幻灯片131.1 声音的基本性质一、声波描述(一)声波弹性介质(空气、固体)中,声源振动引起质点间压力变化,密集(正压)稀疏(负压)交替变化传播,形成波动。
——疏密波——纵波室内声学——主要涉及空气声噪声控制——还须考虑固体声幻灯片14(二)声波的描述物理描述1、物理描述——3参数1)f(频率):每秒钟振动次数,单位:Hz(赫兹)。
建筑设计中的声学控制要点

建筑设计中的声学控制要点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声学控制成为了一个不可或缺的重点环节。
不同的建筑设施,如剧院、音乐厅、办公室、会议室等,都有着各自独特的声学需求。
因此,了解并掌握建筑设计中的声学控制要点,可以显著提高建筑采用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办公与居住环境的声学控制办公环境以及居住空间的声学控制主要目标是降低噪音和保证隐私。
墙壁和门窗的隔音效果尤为重要,柔软的地毯和吸声棉等材料可以有效吸收和降低噪音,提供一个安静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另外,利用隔断和独立房间进行空间划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使用者的隐私。
教育建筑的声学设计教育建筑的声学控制主要是保证良好的语音通透性和控制反射声。
悬吊的吸声板、吸声天花等材料可以进行吸声处理,以减少噪声干扰和提升语音质量。
此外,考虑到教室、讲堂的空间布局,应确保后排听众也能清楚听到演讲者的发言。
剧院与音乐厅的声学设计剧院和音乐厅的声学控制主要是要创建良好的音质和音场环境。
以伸延音响反射时间,使声音的传播更为均匀,音乐的表现更为细腻丰富。
舞台设计和座区设计是决定音响效果的关键,需要细心研究和计划。
体育场馆的声学设计体育场馆的声学控制需求是相当复杂的,包含了噪声控制、语音通透性和庆祝活动的声学考虑。
吸声材料的使用需要考虑到人群的聚集区和喧哗处,以减少噪声对运动员和观众的影响。
同时,体育场馆的宏大空间可能会导致语音混乱,设立合理的扬声器位置和数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最后,只有通过仔细研究和考虑各环境的声学需求,才能为建筑提供最佳声学表现。
声学控制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考虑空间结构、相关法规以及使用者的需求,令人耳目一新的声学效果能够显著提升使用者对建筑的满意度。
建筑学中的建筑声学与音效设计原理

建筑学中的建筑声学与音效设计原理在建筑学中,建筑声学和音效设计原理是与空间和环境有关的重要概念。
它们涉及到建筑物内部和外部声音的传播、反射、吸收等过程,以及如何运用音效来丰富建筑的感官体验。
本文将探讨建筑声学与音效设计原理,以及它们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一、建筑声学原理建筑声学原理研究声音在建筑内部空间的传播和反射规律。
声音在不同材料和空间中的传播速度、衰减程度等均对声音的质量和感受产生影响。
在建筑声学中,关键的参数包括音频频率、吸声系数、回声时间等。
音频频率是声波振动的频率,通常以赫兹(Hz)表示。
不同频率的声音对人的感知产生不同的影响,比如低频音容易在空间中传播,而高频音更容易被吸收和衰减。
吸声系数是衡量材料吸收声音能力的参数。
各种不同材料的吸声系数不同,比如吸声板、地毯等具有较高的吸声系数,可以减少声音的反射,达到改善空间声学环境的效果。
回声时间是声音在空间中传播后,所持续反射的时间。
回声时间的长短会对声音产生重复、嘈杂、不清晰的感觉。
通过合理设计和选择吸声材料,可以控制回声时间,提供良好的声学环境。
二、音效设计原理音效设计原理是将声音应用于建筑设计中的一门技术。
通过运用声音效果,可以丰富建筑的感官体验,增强人们对空间的理解和情感的共鸣。
音效设计原理涉及到声音的创造、编排和应用。
声音的创造可以借助于音频设备和软件工具,比如合成器、音频编辑器等。
它们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的声音,包括自然环境声、乐器声、人声等。
通过精心设计,可以创造出与建筑主题和氛围相契合的声音效果。
声音的编排包括音频素材的选择、组合和混音处理。
不同素材的组合可以产生丰富的声音层次和空间感,比如利用立体声效果,将声音从不同的方向引导到听者的耳朵。
同时,混音处理可以对声音的音色、音量、时序等进行调整,以达到设计效果。
声音的应用涉及到使用声音效果来创造和改善建筑空间的特色。
比如在博物馆设计中,可以运用声音来展现展品的历史背景和情感内涵;在剧院设计中,可以通过音效来增强剧情的氛围和人物的形象。
提高语言清晰度的建声设计_厅堂的_有效混响时间_建声设计_下_

3 有效混响时间的建声设计由原苏联阿·纳·卡切洛维奇提出来的利用有效混响时间建声设计提高厅堂语言清晰度的理论。
通过50~100个电影院的建设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虽然是重放系统建声设计,其本质和扩声系统建声设计是一致的。
其特点:只须在重放系统中增加传声器,就成为扩声系统,扩声系统和重放系统的不同之处在于扩声系统把解决系统啸叫、满足传声增益放在首要位置。
3.1 有效混响时间建声设计的核心卡氏通过平行六面体模型,根据几何声学理念,利用计算机计算,最终得出以下结论:使混响曲线的初始部分急剧下降越多(在混响时间比较长的情况下),语言清晰度提升越高。
(1)如果对顶棚和侧墙下部进行强吸声处理,ΔL (曲线初始部分,见图2或图9)将会得到急剧的下降,语言清晰。
(2)如果墙身上部(两侧墙)有很好的反射,那么,曲线结束部分得到比较倾斜的下降,音乐丰满。
这就是说,在使用扩声系统厅堂中,采用有效混响时间的理念进行建声设计,不仅可提高语言清晰度,又可实现音乐丰满度。
这就是有效混响时间设计的实质,其重点是对顶棚和后墙进行强吸声。
顶棚强吸声就是将前3次早期反射声全部吸收。
前3次反射声少了,多次反射声自然就少了;顶棚全吸声就是指入射到顶棚声音全被吸收了,相当于没有顶棚一样,没有顶棚的厅堂,自然就不会混了,而后墙全吸声,也会使反射减少。
人在无顶棚、无后墙的厅堂中,相当于在广场中讲话,自然就清晰了。
音乐丰满是因为观众席左右侧墙上部有很好的反射(理论上是4~5次以上的多次反射声),甚至可以是大理石墙面(只要不平行,不产生震荡回声即可)。
理论计算:侧墙反射次数是地面或顶棚的3.3倍,故混响曲线下降部分越倾斜,音乐丰满度越好。
3.2 有效混响时间建声设计要点(1)顶棚,无论观众席,还是舞台顶棚,必须全部强吸声。
强吸声概念是指穿孔率≥20%,其顶棚上敷设50~100 mm 离心玻璃棉,容重32 kg/m 3,用透声玻璃丝布包裹,如图1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