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五金产品出口结构及优化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永康五金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永康五金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浅谈永康五金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经管022091班王晶晶 46号【摘要】永康市是全国著名的五金之乡。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永康五金实现了从传统五金到现代五金的转变,它的发展路子对区域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本文以永康市具有五金特色的区域经济为对象,分析了永康五金产业发展的现状,探索了永康五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永康;区域特色经济;五金产业;现状;对策永康,是改革开放后新崛起的一个浙中小城。

永康市以“五金”闻名全球,永康的经济总量中第一产业仅占5%,在浙江省各个县(市)中排名最末,但第二产业却占了70%,全省比例最高。

而其中五金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90%,占GDP的30%。

永康五金凭借其产业特色、市场分额等在全国五金行业占据十分特殊的地位。

一、永康五金的发展现状(一)五金溯源位于浙江中部的永康市,总面积1049平方公里,总人口56万。

永康不仅是一个山川奇秀、物产富饶的城市,还是一个全国闻名的个体私营经济异常活跃的五金之乡和百工之乡。

永康五金历史源远流长,乾隆《钦定四库全书》收集南朝·陈·虞荔所著《鼎录》,这部鼎器的权威著作记载了永康自古流传的"黄帝铸鼎"一说。

当地学者认为,"黄帝是五金之祖,永康是五金之源。

而在宋代后,许多永康铜匠、铁匠、锡匠走南闯北,为后人留下深厚的五金文化。

这一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造就了五金机械产业为主导的永康区域特色经济。

(二)浪潮经济永康五金,曾掀起3次几乎席卷全国的五金产品潮:保温杯热、防盗门热和滑板车热。

潮过之后,在中国科技五金城,现在留下了“保温杯街”、“防盗门街”和“滑板车街”。

也正是这些五金产品潮像一个个巨浪推动着永康经济的快速发展。

保温杯热的开始,让许多人从保温杯上看到了永康这个陌生的名字,让永康五金真正的闻名于天下。

当然竞争市场也展现了残酷的一面,随着买卖双方市场的对换,保温杯最低跌到了10元,许多企业因此亏损。

刍议永康“五金之都”产业集群出口问题

刍议永康“五金之都”产业集群出口问题
朱淼:刍议永康 “ 五金之郝”产业集群出口问题
区域经济
’ 业 ’产 刍 议 永康 “ 金 之 都 五 集 群 出 口 问题
朱 淼
( 浙江工 商大 学,浙江 杭州 30 1 ) 10 8
[ 摘 要]本文研究了永康五金产业集群出口现状 ,并分析 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 出了促进永康五金产业集群
2 1 . 006
有专业化的性质。大量专业化企业集聚在一定区域,加之 长期所形成 的相互信任的产业文化 ,降低了群内企业之间 交 易的不确 定性 ,减少 了交易 费用 ,使 区域 实现 了规模 生
产 ,如浙 江嵊州 的领带 产业集 群 ,诸 暨大 唐袜业 产业集 群
1 . 产业集群的空间集聚性 .5 2
菜业也都形成了十分显著的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已经不是
少数地 区的特有 现象 ,而已经成 为 区域经济 发展 和产业 布 局 的重 要模式 。
1 产业集群的特征 . 2
1 . 产业集群的专业化特征 .1 2
产 业集群作 为众 多企 业 和机 构 的一 种 空 间集 聚 现 象 , 不是指毫无 联 系的企业 单纯 的距离 靠近 ,而是有 特殊 的产 业内涵 。虽 然集 群具有跨 产 业的性 质 ,但 最终产 品还 是 以
低 压电器 等 。这 些产业 集群 不仅促进 了 区域特色 经济 的发
支持企业间进行模仿与创新,消化与扩散 ,而信任的存在 使产业集群内新技术的引进更加迅速 、便捷。其实 ,产业
集 群之 所 以具 备持 续发展 的动力 ,就在 于产业 集群是 一个
学 习性 的 区域 。这 里 的学 习主 要 指 非 正 式研 究 与开 发 活
发展 的建议 。
[ 关键 词 ]永康 ;五金 产业 ;集群 [ 中图分 类号 ] F6 03 [ 文献标 识码 ]A [ 文章 编号 ] 10 — 42 (00 6 0 8 — 3 0 5 63 2 1)2 — 0 1 0 等 ,无不具 有专业 化特 征 。

浙江永康市五金专业市场规划设计研究

浙江永康市五金专业市场规划设计研究

市已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的“五金之都”。目前,永康不仅有强大的 的客户群,形成了市场气候,为芝英市场的建设创造了优越的市
五金产业作支撑,并已拥有全国最大的几家五金专业市场,形成 场发展条件。规划用地内东侧靠近规划主入口方向现状为空地,
了“产业支撑市场、市场推动产业”的良性循环,显现了五金专业 整个用地除北面有一水塘外,其余地形较为平坦,对市场空间的
筑围合成一不规则形,并被一条由南向北的溪流穿越。现有建成 别是摊位前物品堆放问题严重,影响了通道车辆、行人通行;3)配
区市场占地约 7.53hm2,整体区位与交通条件都较为优越。
套设施。市场内缺少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如餐饮服务、公厕、垃
1.1 市场发展条件
永康作为全国现代五金产业中心,已基本确立了作为全国性 五金机械产品制造和集散中心的地位,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专业 化基础。规划地块内西侧现为芝英五金老市场,是永康大型的新 旧金属材料交易市场。市场历史较为悠久,是金华乃至周边省市
种尺度之下,空间环境营造的美学已经刻入当地居民的感知。
的纹理细节。
作为最早工业化 的 地 区,又 是 大 型 工 业 企 业 的 集 聚 地,历 史
汾河地区的城市 设 计 应 遵 循 建 筑 多 样 性、空 间 亲 水 性、绿 化
上,北部居民的聚居规模较为庞大,对于建筑群体的空间布局更 渗透性和交通可达性原则,主要道路两侧的住宅建筑外立面宜符
关键词:专业市场,规划设计,设计模式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经济和私有经济的稳步发展, 企业的五金材料采购地,地块内现有营业用房一千多间。在芝英
小五金工业在国内迅速崛起,在这经济浪潮博弈中,浙江省永康 老市场的影响下,已吸引了永康乃至省内外来芝英采购金属材料

技术创新对永康五金出口竞争力的影响

技术创新对永康五金出口竞争力的影响

新经济 2015年8月(上、中旬合刊)50技术创新对永康五金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周 波 黄一航 杨晓丽摘 要:我国五金产品要走向世界必须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和核心竞争力,因此如何提高永康五金技术含量,转变增长方式,实现产业升级,努力扩大出口和开辟新兴市场,已成为我们不得不正视的问题。

关键词:技术创新 永康五金产品 出口竞争力一、永康五金制造业出口现状及竞争力分析(一)永康五金制造业出口现状1.出口总量分析。

永康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门业、车业、杯业、电动工具、电器厨具、休闲器具、技术装备、金属材料八大支柱产业,五金产品共计1万多种。

永康五金制造业是浙江的区域特色产业,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制造业方向的转移进一步加快。

近些年,市民营企业数占企业总数的95%。

民营企业占该市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和财政总收入的76%以上。

2.出口市场区域分析。

五金产业是永康的主导产业。

出口贸易市场遍布五大洲,已形成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外贸出口增长点开始集中到经济较发达的东亚、欧共体和北美地区。

3.出口商品结构分析。

永康经济的特点就是五金产业集群效应,是全国最大的五金生产基地之一。

永康五金行业中有小家电,有色金属的防滑铜条及厨具的铁锅占全国市场份额的32%左右。

(二)出口竞争力分析。

五金制造业是浙江的区域特色产业,随着国际制造业方向的转移进一步加快,永康五金制造业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有了很多的机遇。

永康五金企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其中电动工具年产量达4078.5万台,总产量和出口量分别占全国的1/4和1/3,属于全国最大的电动工具出口基地之一。

电动剃须刀出口居全国首位,暖锅等小家电占全国市场50%以上。

永康还是全国最大的防盗门生产基地,市场占有率达到70%,步阳,王力等知名品牌还在中央电视台宣传做广告以此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二、技术创新对永康五金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一)有助于优化产品结构。

浙江永康五金产业外贸发展瓶颈与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浙江永康五金产业外贸发展瓶颈与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浙江永康五金产业外贸发展瓶颈与对策研究一、立论依据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近年来,我国五金行业以每年20%的增长速度发展,年工业总产值超过4000亿元,并吸纳了众多的就业。

企业所有制结构转变为以民营为主,企业多集中在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山东等市场经济发育较早的地区。

我国五金行业通过实施结构调整和品牌发展战略、建立特色区域、扩大国际交流正在向“专业化、现代化、集约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大大缩小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一些产品和技术与世界同步,在有些方面达到了国际水平。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五金行业规模以上企业7344家,实现工业生产总值4288.89亿元,同比增长19.48%。

可以说,我国五金行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随着金融危机消退,浙江五金产业重新抓住了发展的契机。

当前对浙江五金产业出口上的研究多从产业自身,和政府引导方面得到对策,较少的有对产业发展环境改善的研究。

其中产业集群化,发展块状经济成为当前浙江五金产业应对瓶颈和提高竞争力的主流观点。

之所以产业集群深受关注,个人认为是五金制造企业自身薄弱,内部竞争又异常激烈所致;问题是,产业集群的现状是,单个企业可以生存,但无法进一步发展壮大,这也是今后相关研究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这也是本文研究意义所在。

如何实现五金产业对外出口贸易更好更快发展,必须通过企业本身、政府、以及社会三方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只有通过转型结构,形成规模产业,积极应对对外贸易摩擦,才能实现扩大出口的战略目标。

2.国内外研究现状当前研究浙江五金行业发展的文献并不多见,大多数研究者都是在研究其他产业是或其他发展模式是,顺带以浙江五金为例。

在众多文献研究中,形成了诸如产业集群,模式转变提高竞争力和发展扩大出口的竞争策略等。

一、关于五金产业自身转型突破的研究应聪(2008)在《经济全球化下的永康五金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说,在永康市有许多五金企业盲目追求集团化、多元化经营,将一些原本应进行五金产业投资的资金投向了房地产行业。

永康五金行业发展调查报告(1)

永康五金行业发展调查报告(1)

永康五金行业发展调查报告(1)编辑推荐更多文章:某县关于做大做强民营经济的调查报告取消农业税对闻喜县农业产生影响的调查报告某镇苗圃花卉基地调查报告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XX年秋收作物和三秋生产准备情况调查报告一、永康五金行业发展情况概述近年来,中小企业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

社会经济的产业组织形式没有像经典经济学家所预言的那样,从自然竞争走向集中再走向垄断。

相反,中小企业成了各个国家中最活跃的经济因素。

中国也不例外,在国内经济最发达的几个地区如:江苏、浙江、广东、上海都是以中小企业为主。

这些地区之所以经济能够腾飞,都是因为它们有各自的优势和特色。

产业积聚区是浙江经济的一大特色和优势,基本特点是某一行业或产品,在一个特定的地域内,高度积聚发展,在国内甚至在国际市场占有较大比重,在当地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为中国五金之都的永康,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蓬勃发展起来了。

XX年,永康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超过92亿元,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更令人欣喜的是,一年间永康市跃过24个县市,将全国百强的名次从第70位前移到第46位。

[1]我们从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情况看,永康市XX 年共有工业单位10948个,工业企业法人单位2464个。

其中,五金机械工业单位8331个,占全市工业单位数的比重为%。

五金机械工业法人企业数为1936个,占工业法人单位比重数为%。

法人单位全年营业收入为亿元,其中五金机械工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为亿元,占工业法人营业收入比重为%。

[2]目前,永康有五金机械企业1万余家,从业人员20多万,产品涵盖机械五金、装潢五金、日用五金、建筑五金、五金工具、小家电等1万多个品种,并形成了电动工具、有色金属冶炼、衡器、小家电、汽摩配、不锈钢制品、防盗门、滑板车等几大支柱产业,其中10多项五金产品的产量居全国之最,100多种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从以上的数据看来,五金企业在永康市经济发展中起着绝对的主导作用。

永康五金产业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永康五金产业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摘要五金产业作为自己家乡永康的支柱产业,它在永康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从概述永康五金产业的发展状况开始,介绍了永康五金产业是如何成为全国最大的五金产品生产基地和集散中心,如何成为名副其实的“五金之都”接着总结了五金产业发展的四大特点;然后分析了五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最后文章主要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譬如以提高企业产品的竞争力来解决产品知名度较低和产品科技水平含量不高的问题,用以五金工业园区建设为契机、推进五金产业升级和以资本为纽带、促进中小企业的创造发展来解决企业规模偏小、内部管理落后问题。

[关键词]永康五金产业外向型经济AbstractThe hardware industry, the chief industry in my hometown Yongka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Yongkang’s economy development. This paper begins with the basic development knowledge of Yongkang’s economy by introducing how the hardware industry in Yongkang to become the biggest production base and the distribution centre, how to become veritable “the capital of hardware”. Then the paper is to sum up the four characteristics of hardware industry in development and to analyze som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hardware industry. At last, it gives some ideas and suggestions to solve problems mentioned above, for example, to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less well-known products and the lower-leveled teleology products; to take the advantage of building the hardware industry yard to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and middle enterprises, then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ir internal management.[Key words] Yongkang ; Industry of Hardware;Out-Oriented Economy目录1永康五金产业发展概况 (4)2 永康五金产业发展的特点 (5)2.1 一哄而上 (5)2.2 外向型经济 (5)2.3民营经济为主体 (6)2.4五金博览会为载体,促进永康五金产业的发展 (6)3永康五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7)3.1原材料成本上涨 (7)3.2 产品科技水平含量不高 (7)3.3企业规模偏小, 内部管理落后 (8)3.4 产品知名度较低 (8)4对永康五金业发展的一些建议 (8)4.1 提高企业产品的竞争力 (8)4.2 以五金工业园区建设为契机,推进五金产业升级 (9)4.3以资本为纽带,促进中小企业的改造发展 (9)4.4 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污染 (10)参考文献 (11)致谢 (12)永康五金产业发展的问题和对策永康位于浙江省中部,距浙江省会杭州约180公里,1992年撤县建市,归金华市管辖。

“永康五金”打造成为区域国际品牌的路径分析

“永康五金”打造成为区域国际品牌的路径分析

“永康五金”打造成为区域国际品牌的路径分析■施政区域品牌是指在某个区域范围内形成的以地方特色产业集群为依托,具有较强生产能力、较高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的产业或产品的地理标志。

打造“永康五金”为区域国际品牌不仅是我市被列为区域国际品牌试点县市的客观工作要求,也是永康五金产业实现转型升级持续发展,保障永康五金产业集群在国际国内市场中“稳中求进”,实现永康经济社会率先发展的关键环节。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从保温杯到滑板车、再到防盗门等,一次次产品创新浪潮,带动永康五金企业产品不断升级,出现了独特的“浪潮经济”。

但当前十分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导致外贸对经济拉动弱化、资源要素制约、物价上涨压力,继续依靠传统五金产业发展道路谋发展将十分艰难。

“永康五金”区域国际品牌建设,对发挥区域资源优势、产品优势和市场优势、促进产品的升级和市场的拓展、加强区域内集群对外部的吸引力和对外部资源的利用、推动区域内产业的转型升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打造“永康五金”为区域国际品牌的主要优势1、五金产业优势明显,品牌众多。

我市位于浙江省中部,处于“七山二水一分田”的丘陵半丘陵地区,素有“百工之乡”的美誉,是全国最大的五金产业生产基地。

目前,全市有五金生产企业1.3万家,产业人数超过40万人。

五金产业比重占全市工业产值的90%以上,已成为我市的支柱产业。

五金产品有1万多种,其中电动工具总产量占全国总量的1/4,是全球电动工具三强之一;电动剃须刀产量居全国第一;防盗门产量达到3000万樘,占全国总量的70%;电动滑板车和自行车年产300多万辆,是全国主要的滑板车、自行车生产出口的基地。

目前,全市五金产品已出口至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1年自营出口总额达36.5亿美元,同比增长11.6%。

我市已拥有“中国休闲运动车之都”、“中国门都”、“中国口杯之都”、“中国金融生态城市”、“中国家居清洁工具之都”等11个国家级区域品牌,共有中国名牌产品7个,中国驰名商标10个,浙江名牌产品53个,浙江省著名商标61个,浙江出口名牌13个,省级区域品牌2个,国家级品牌拥有量雄居全省各产业集群示范区的前列,全市拥有注册商标15700多件、国际注册商标310件,品牌对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在35%以上,呈现出区域产业的较强竞争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题目:永康五金产品出口结构及优化问题研究一、引言对于出口结构及优化方面的研究,主要是从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市场结构,贸易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

各出口贸易结构的动态变化随时随地的影响着五金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进而影响经济的增长。

永康经济建设取得喜人的成就,凭借传统五金工业的优势,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基本形成了“强项在工业,特色在五金,优势在民营,活力在市场,后劲在科技”的经济发展格局。

但同时,永康五金出口结构问题日趋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分别了解中国及永康五金出口贸易情况的基础上,整体分析其发展趋势;就商品结构,贸易方式结构,区域结构,市场结构等对永康五金出口结构进行分析;根据以上的分析提出关于优化永康五金出口结构的建议以及在优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二、国外关于出口结构理论的研究出口商品结构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各类出口产品在整个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其中蕴含着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资源结构以及贸易政策。

出口商品结构理论隐含在各种国际贸易理论中。

如以比较优势论和要素禀赋学说为代表,建立在比较优势基础上;以幼稚产业保护理论为代表,建立在产业结构升级基础上;以新贸易理论为代表,建立在国际市场份额基础上等。

不同理论有不同的适用条件,应遵循的原则包括:国家利益原则和产业结构与出口商品结构联动原则。

[1](一)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2]中提出了比较成本贸易理论(后人称为“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

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在更普遍的基础上解释了贸易产生的基础和贸易利得,大大发展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均处于绝对劣势,但只要处于劣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劣势的程度不同,处于优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优势的程度不同,则处于劣势的国家在劣势较轻的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处于优势的国家则在优势较大的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两个国家分工专业化生产和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则两国都能从贸易中得到利益。

比较优势理论的假设条件:(1)假定贸易中只有两个国家和两种商品(X与Y商品),这一个假设的目的是为了用一个二维的平面图来说明这一理论。

(2)两国在生产中使用相同的技术。

即:如果要素价格在两国间是相同的,两国在生产同一商品时,就会使用相同数量的劳动。

由于要素价格通常是不同的,因此,各国的生产者都将使用更多的低价格要素,以降低生产成本。

(3)模型只假定在物物交换条件下进行,没有考虑复杂的商品流通,而且假定1个单位的X产品和一个单位的Y产品等价(不过他们的生产成本不等)。

(4)在两个国家中,商品与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5)在一国内要素可以自由流动,但是在国际间不流动。

(6)分工前后生产成本不变。

(7)不考虑交易费用和运输费用,没有关税或影响国际贸易自由进行的其他壁垒。

但是,在贸易存在的条件下,当两国的相对商品价格完全相等时,两国的生产分工才会停止。

如果存在运输成本和关税,当两国的相对价格差小于每单位贸易商品的关税和运输成本时,两国的生产分工才会停止。

(8)价值规律在市场上得到完全贯彻,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9)假定国际经济处于静态之中,不发生其他影响分工和经济变化。

(10)两国资源都得到了充分利用,均不存在未被利用的资源和要素。

(11)两国的贸易是平衡的,即总的进口额等于总的出口。

(二)新古典的H-O要素禀赋理论要素禀赋论即H-O理论(赫克歇尔-俄林理论)[3]以要素分布为客观基础,强调各个国家和地区不同要素禀赋和不同商品的不同生产函数对贸易产生的决定性作用.要素合作型FDI是该理论的扩展,其基本原则是转移可流动要素与不可流动要素的结合,提高各类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1)赫克歇尔—俄林定理。

李嘉图从跨越国界的资本的相对稳定性发现了对外贸易的原因,用各国劳动生产率,长期存在的差别解释了世界贸易的商品构成;根据相对商品价格随相对劳动成本变动而变化的假定,他表明了自由贸易将导致每个国家出口那些具有相对价格优势的物品,而这种贸易的结果将是各国都从中得到比自给自足国更多的好处。

没有试图去解释国际间生产率的重要差异,这种差异致使各国间比较成本的不同,并由此引起国际贸易。

在现代赫克歇尔—俄林理论中,这些生产率差异本身被归因于各国初级要素拥有量的差异,这种初级要素拥有量的差异实际上肩负了解释国际贸易的全部重任:比较明显的对外贸易商品构成的原因,如要素质量的国际差异以及同一产品生产函数的差异等,都通过假设前提而精心排除了。

赫克歇尔—俄林的理论最终形成了现在众所周知的国际贸易模型的赫克歇尔—俄林定理(HOT):一个国家出口用其相对富足的要素密集生产的那些物品,进口该国相对稀缺的要素密集生产的那些物品。

(2)萨缪尔森的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4]赫克谢尔和俄林看法对他们认为非常重要的许多变量,如需求条件和规模经济,均未作讨论,而他们对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则在相当大程度上偏离了两位先行者自己确立的解释实际观测到的外贸结构这一目标。

由于把国际贸易看作国际要素流动的一种形式,赫克谢尔和俄林均推测,自由贸易将使要素稀缺程度、从而世界要素价格均等化,但不管怎么说,俄林还发现了这种过程达不到完全相等的许多原因。

萨缪尔森则把他的主要精力放在HOT的推论上,即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上。

在一系列特定条件下,自由贸易将使要素价格基本上完全、而不是局部均等。

这些特定条件包括:完全竞争、无交换成本、不完全专业化、无外生经济、在所有相对要素价格上相对要素密集程度不变、要素质量相同、要素数量不大于商品数量。

这种绝妙的阐述最后推广到了n个国家、n种要素和n种物品。

HOT则没能做到这一点,它至今仍只是一个讨论两个国家、两种要素和两种商品的定理。

(三)国家竞争优势理论1990年,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出版了他的《国家竞争优势》[5]一书,书中提出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也称“波特钻石理论”),便是这一系列国际贸易理论中的最新成果。

波特认为,一国的贸易优势并不像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宣称的那样简单地决定于一国的自然资源、劳动力、利率、汇率,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一国的产业创新和升级的能力。

由于当代的国际竞争更多地依赖于知识的创造和吸收,竞争优势的形成和发展已经日益超出单个企业或行业的范围,成为一个经济体内部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国的价值观、文化、经济结构和历史都成为竞争优势产生的来源。

波特的国际竞争优势模型(又称钻石模型)包括四种本国的决定因素(country specific determinants)和两种外部力量。

四种本国的决定因素包括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及支持产业,公司的战略、组织以及竞争。

两种外部力量是随机事件和政府。

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

需求条件主要是本国市场的需求。

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指这些产业和相关上游产业是否有国际竞争力。

公司的战略、组织以及竞争指企业的战略、结构、竞争对手的表现。

波特认为,这四个要素具有双向作用。

在四大要素之外还存在两大变数:政府与机会。

机会是无法控制的,政府政策的影响是不可漠视的。

三、国内关于出口结构理论的研究(一)比较优势基础上的出口结构理论李辉文[6]提出一个国家或地区要素禀赋的变化有两种方式,一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自身的经济发展所导致的要素禀赋的变化,二是要素国际流动导致的要素禀赋的变化。

一个国家或地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要素的国际流动,要素禀赋将发生规律的变化,从而导致具有比较优势产品类型的变化,并进而导致出商品结构的变化。

在要素禀赋的动态变化及其与产业结构、商品结构的关系方面,林毅夫[7]等人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论点。

他们认为,一国最具竞争能力的产业、技术结构是由其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

从根本上说,一个经济系统中的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总体水平的升级依赖于该经济中要素禀赋结构的变化。

完全依据比较优势原则确定主要出口商品并不断提升出口商品生产部门的要素生产率,并不能实现通过贸易来提高福利水平的目的,只有不断提升本国出口商品结构,改变在国际分工中的低层次状态,才能实现通过贸易来提高福利水平。

[8](二)产业结构升级基础上的出口结构理论幼稚产业保护理论的核心是产业结构与出口商品结构的联动。

即通过选择并保护幼稚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再以产业结构升级为基础实现出口商品结构的升级。

欧美等经济强国的工业化历史表明,保护是促使产业成熟进而迈人自由贸易的必要阶段。

对于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低层次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幼稚产业保护论在当前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关键是要针对变化了国际分工格局和国际贸易政策背景,有新的幼稚产业界定标准和新的合理保护措施。

[9] 在对幼稚产业的保护措施方面,世贸组织协议中的关贸总协定给“幼稚产业”的保护提供了一个法律框架,但它提供的保护是有针对性、时间性、强调经济合理性的递减保护。

一般认为,对幼稚产业直接采取生产补贴的办法要比贸易保护更可取,因为生产补贴只会造成生产扭曲,可避免消费扭曲,所以具有更低的保护成本。

[10]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对幼稚产业保护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有学者认为,到了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今天,幼稚产业保护可操作的空间已越来越小、幼稚产业保护的代价增大、国外成熟产业以通过直接投资进入给幼稚产业的成长构成障碍。

[11]从总体看,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在新的经济全球化背景需要有新的发展,幼稚产业的界定以及幼稚产业与战略性部门的关系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如何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实现对幼稚产业的保护更需要创新的思路。

(三)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出口结构理论研究一国用什么商品参加国际交换可能获取最大贸易利得,以怎样的出口商品结构模式参与国际分工能够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始终是国际贸易理论和实证研究中力图解释的核心课题。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强调贸易的动因源于商品价格上的差别,而价格的差别又源于劳动生产率、技术或者各国生产要素相对丰裕程度的差异。

因此,根据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与资本、技术资源丰富的发达国家相比,将永远处于国际分工的低端,优化贸易结构无从谈起。

[12]建立在规模经济、产品差异、不完全竞争假设基础上的新贸易理论强调在规模经济条件下,生产者和消费者对差异产品的追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对规模经济效果的追求是贸易产生的动力;同时企业还可通过借助外部规模经济效应,在自身企业规模不变的条件下获得经济利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