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类养殖容量

合集下载

江苏北部水产养殖面积及品种

江苏北部水产养殖面积及品种
龙集
2万亩河蟹
1万亩内塘成蟹,1万亩湖档围网
天岗湖
1.5万亩河蟹
1.5万亩内塘成蟹,1万亩湖档围网
陈圩
0.5万亩河蟹
0.5万亩内塘成蟹
泗阳中杨
1万亩河蟹,0.5万亩鱼
1万亩内塘成蟹,0.5万亩鱼
分布乡镇
养殖面积
养殖方式
宝应养殖面积约4.2万亩,其中内塘河蟹养殖约1.万亩,鱼蟹混养3.2万亩
中港
1万亩河蟹
鱼类养殖主要集中在高邮的北部、东部和南部。其中养殖较为多的镇有横泾、司徒、川青、临泽、周山周巷、沙堰、八桥,湖西也有部分养殖。
张轩
罗虾
精养
1.8
司徒
罗虾/鱼/鱼种
1.5+1
二沟
罗虾
1
武宁
罗虾
1
马棚
罗虾
0.5
东墩
罗虾
0.3
白马
罗虾/鱼
1
+0.3
甘垛
罗虾/鱼
0.2+0.6
三垛
罗虾
0.3+0.6
横泾
淡水鱼/鱼种/罗虾
江都(含兴化周庄)
经销点
养殖品种面积
武坚
罗虾:0.2万亩
鱼虾蟹混养:0.4万亩
鱼类养殖:0.3万亩
周西
罗虾:0.4万亩
对虾:0.1万亩
鱼虾蟹混养:0.2万亩
兴化周庄
罗虾0.1万亩
樊川
罗虾:0.1万亩
鱼类养殖:0.3万亩
富民
罗虾:0.3万亩
鱼虾蟹混养:0.1万亩
高徐
罗虾0.2万亩
河蟹0.2万亩
鱼类养殖:0.1万亩
4、养殖户主要为启东人、浙江人、上海人为主,本地人较少;如东的白对虾养殖比较成功,预计2007年养殖将呈上升态势。河蟹的土池育苗及扣蟹培育因行情不理想,养殖户用药积极性不高。本地梭子蟹的平均单产约30斤/亩,低于启东。

附着型贝类——扇贝养殖

附着型贝类——扇贝养殖

升温室内人工育苗
• 亲贝入池
–亲贝选择:
• 壳高5-6厘米的1龄贝 • 体质健壮,活力好 • 无损伤,无错壳,无病虫害。
–入池时间:2月中下旬至3月上旬。若室内工作不
充分,饵料不足,可适当延迟一段时间。
亲贝的促熟培育
• 培育方式:
• 初期网笼、网箱蓄养均可。 • 15℃以上时,应采用浮动网箱蓄养。
• 聚乙烯网片10-13片/M3 , 或1-2公斤/M3; • 0.3cm的细棕绳采苗帘投挂量为800-1000m/M3 • 直径为0.8cm的棕绳帘投放量300-400m/M3 。
稚贝管理
(1)加大换水量:每天换水3次,每次1/2水体;或者采用
流水培育。
(2)增加投饵促进稚贝快速生长。 (3)逐渐降低水温,增强光照,使培育池内条件
扇贝的生长
• 随年龄、季节、海区条件和种类而异 • 栉孔扇贝当年一般长至3cm,第二年可达5-6cm; • 华贵栉孔扇贝1年 可长至7.4cm; • 海湾扇贝从5mm的苗种至5cm约需6-7个月; • 虾夷扇贝生长至11-12cm, 最短时间为1年零7
个月
• 对于同种个体而言,幼龄个体生长较快, 老成个体生长较慢。
贻贝 扇贝 蛏 蛤 蚶 牡蛎 其他
1999年贝类养殖情况(总产量:793.5万吨)
扇贝的生态栉孔扇贝水分布山东、辽宁华贵栉孔扇贝 广东、海南
海湾扇贝 虾夷扇贝
美国东海岸, 南北方皆可养殖 日本、朝鲜沿海 仅我国北方养殖
垂直分布
10~30米,岩礁或 沙砾底
低潮线至浅海, 2-4米砂质海底 暖水种类
扇贝的养成
• 筏式养殖 • 底播养殖 • 混养
扇贝的筏式养殖
• 笼养:30-35个/层

以莱州湾海域扇贝养殖为例探讨影响扇贝养殖容量的因素

以莱州湾海域扇贝养殖为例探讨影响扇贝养殖容量的因素

doi:10.3969/j.issn,1004-2091.2020.07.002以"州湾%贝养*为例/01贝养*容量45素宫&,姜雪薇,钟明燕,于潇,卢i博,李希磊,崔龙波(烟台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烟台264005)摘要:该文通过引入养殖容量的概念,对影响莱州湾扇贝养殖容量的海洋环境资源、海域污染等因素进行了讨论,并探讨了增加莱州湾海域扇贝养殖容量的途径。

关键词:扇贝养殖;养殖容量;环境因素;莱州湾中图分类号:S932.6文献标志码:C文章编号:1004-2091(2020)07-0006-04扇贝作为重要的海洋养殖经济贝类,在我国的渔业养殖中占有重要地位。

近些年来,我国扇贝的海水养殖总量占世界养殖总产量的一山东省海水扇贝养殖产量的重在国位叫山东省 的扇贝养殖区,扇贝养殖数量和产量逐年上升,渔民扇贝养殖总收入明。

近年来养殖度资养殖区重,发,海的扇贝养殖业叫为一,作者养殖量这一,扇贝养殖量的,期望通的方扇贝养殖业的发展问题。

1养殖容量1.1养殖容量概述养殖量量,生学为在一生系的生物量叫扇贝养殖来说,扇贝养殖量代在一海的的扇贝养殖量。

海洋有,扇贝的生殖一系来的叫在一定的,扇贝的生,这一即扇贝的养殖量),若超,就遭到破坏叫1.2养殖容量的特点结合生学原理对养殖量的特征进行,得岀养殖量具有客观调控和综合性的特点。

1.2.1客观养殖量客观在的,在一定区域一生系的生物量问,生系的资和我调节在一的空恒定的,任何区来,它都是客观在的。

1.2.2生态系不一成不变、绝定的,通常情况下它处于相的状,当外界的超过生系调节的度,养殖量会发生上下波叫这就表现为养殖容量的。

1.2.3调控养殖量的小具有人为可控,通改变养殖的模式升养殖技术或者对生的进行防治改变量的大小。

1.2.4综合养殖量不仅衡量生态系的资丰富程度,也与养殖模式、养殖技术和外来多有关,同政策和人为养殖量在着或多或少的。

,在养殖容量养殖量的,应进行面资助项目: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SDAIT-14);2019年度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2019GHY112016)作者简介:宫8(1998—),女,本科,研究方向:海洋生物学.E-mail:178****************通信作者:崔龙波(1961—),男,教授,研究方向:海洋生物学.E-mail:*************的、多方位的评估阻2扇贝养殖容量的影响因素近年来,随着莱州湾扇贝养殖业的兴起,扇贝养殖容量成为重点关注对象。

湛江流沙湾马氏珠母贝的养殖容量

湛江流沙湾马氏珠母贝的养殖容量

表 1 流沙湾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季节变化(鲜重: mg·L−1) Tab. 1 Biomass of phytoplankton in the Liusha Bay in different seasons (wet weight: mg·L−1 )
站点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广东 湛江 524025
摘要: 2008 年 3 月—2009 年 1 月调查分析流沙湾浮游动植物的生物量、叶绿素 a 含量、初级生产力、马氏珠母贝 Pinctada martensii 含壳重与鲜组织重的比值、养殖贝类和野生滤食性动物的滤水率、潮间带和潮下带底栖贝类及 吊养区附着滤食性动物现存量等, 应用营养动态模型和贝类养殖容量估算模型估算滤食性动物的总容量, 扣除野 生滤食性动物现存量, 最终确定马氏珠母贝的养殖容量。结果显示, 2 种模型估算马氏珠母贝的养殖容量分别为 19637.5t 和 20126.4t, 平均养殖容量 19881.95t。依据流沙湾马氏珠母贝的通常养殖密度(1.05×105 个·hm−2)和平均 商品规格(41g·个−1)计算, 流沙湾马氏珠母贝的适养面积为 461.83hm2。
1.2.2 生态效率的确定 依据流沙湾浮游动物生物量干重和平均密度,
采用 Ikeda-Motoda 生理学方法[16]测算浮游动物日生 产量, 确定生态效率。 1.2.3 马氏珠母贝含壳重与鲜组织重比值的确定
随机抽取流沙湾马氏珠母贝样本 50 个, 确定含 壳重与鲜组织重的比值。 1.2.4 底栖滤食性动物调查
养殖容量是单位水体内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和保证应有效益等各个方面都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 的最大养殖量[1]。合理利用养殖容量就是要形成一 个结构优化和功能高效的养殖生态系统, 使所投入 的物质得到反复循环, 初级生产力得到多途径利用, 从而提高养殖效益, 避免物质浪费及自身和环境污 染[2−3]。贝类养殖容量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 当时日本北海道大学对海水养殖贝类大量死亡的原 因进行调查, 分析认为放养密度超过了养殖容量, 指出养殖量的大小与病害出现频率和死亡率有直接

中国扇贝养殖面积、产量及主要贸易情况分析

中国扇贝养殖面积、产量及主要贸易情况分析

中国扇贝养殖面积、产量及主要贸易情况分析一、扇贝品种扇贝属于软体动物门,扇贝科,是我国重要的贝类养殖品种。

扇贝可食部分的主要营养成分为蛋白质,与鱼类、虾类相似,是一种集食、药、滋补为一体的重要水产食物。

扇贝广泛分布于世界各海域。

扇贝柱的干制品称为“干贝”,为名贵海珍品。

二、扇贝养殖面积及产量作为海洋贝类中的一种生理活性物质,扇贝多肽正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扇贝多肽是一种水溶性多肽,通过之前的研究发现,其抗氧化功能独特,可清除体系中的氧自由基,提高免疫细胞活性并对辐射情况下损伤的免疫细胞起到保护作用,抑制UVA(320-420nm)对上皮细胞和UVB(275-320nm)对成纤维细胞的氧化损伤等HJ。

2020年中国扇贝海水养殖面积为38.2万公顷,同比下降7.7%;扇贝海水养殖产量为174.6万吨,同比下降4.5%。

其中2020年中国扇贝海水养殖面积中,辽宁地区扇贝海水养殖面积为201291公顷,占总扇贝海水养殖面积的52.6%;山东地区扇贝海水养殖面积为127447公顷,占总扇贝海水养殖面积的33.3%。

其中2020年中国扇贝海水养殖产量最多地区为山东959024吨,占总扇贝海水养殖产量的54.9%;辽宁地区扇贝海水养殖产量341790吨,占总扇贝海水养殖产量的18.28%。

三、扇贝进出口从中国海关数据来看,中国扇贝进口数量多于出口数量,其中2020年中国活、鲜或冷扇贝(种苗除外)进口数量为3308.2吨,同比下降38.6%;中国活、鲜或冷扇贝(种苗除外)出口数量为540.2吨,同比增长5.3%。

2020年中国活、鲜或冷扇贝进口数量较多地区有日本、俄罗斯等;主要出口地区有中国澳门、中国香港及韩国等。

其中2020年日本从中国活、鲜或冷扇贝进口数量3282377千克,占总活、鲜或冷扇贝进口数量的99.2%;中国活、鲜或冷扇贝出口最多地区为韩国324946千克,占总出口数量的60.2%。

据中国海关数据,2020年中国活、鲜或冷扇贝(种苗除外)进口金额为1016.1万美元,同比下降57.4%;活、鲜或冷扇贝(种苗除外)出口金额为302.4万美元,同比下降17.3%。

福建省主要养殖贝类中拟除虫菊酯类残留及膳食风险评估

福建省主要养殖贝类中拟除虫菊酯类残留及膳食风险评估

福建省海湾多、沿海江河淡水注入量大,贝类养殖条件优越。

根据《2021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及《2022年福建省渔业统计年鉴》等统计资料,2021年福建省贝类养殖面积达7.90万公顷,贝类养殖产量达340.99万吨,占海水养殖产量的62.71%,接近全国贝类总产量的1/4。

其中海水养殖牡蛎211.20万吨、蛤类49.40万吨、蛏类30.77万吨、贻贝11.11万吨。

牡蛎、文蛤、花蛤(菲律宾蛤仔)、缢蛏和贻贝是福建省重要的贝类养殖品种。

拟除虫菊酯种类较多,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溴氰菊酯和甲氰菊酯是最为常见的几种拟除虫菊酯。

由于其广泛用于茶树、果树、蔬菜消灭害虫,这些拟除虫菊酯可以通过雨水排入河口,对水产养殖造成影响。

同时,由于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溴氰菊酯和甲氰菊酯可以杀灭池塘中对鱼苗、鱼种危害较大的龙虾等甲壳类动物,拟除虫菊酯也常作为池塘养殖前的清塘药物。

拟除虫菊酯对光和热都较为稳定,并具有较强的疏水性和亲脂性。

因此,在自然水体及养殖底泥时常会有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溴氰菊酯和甲氰菊酯的残留,并在环境中呈动态变化。

养殖贝类可以通过水体或底泥环境富集拟除虫菊酯,进而影响养殖贝类的食用安全。

由于目前关于贝类中拟除虫菊酯膳食风险评估的研究尚不多见,故本研究针对贝类中甲氰菊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和溴氰菊酯进行分析检测,并通过福建省贝类中拟除虫菊酯膳食摄入风险评估,为贝类中农药残留提供风险决策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样品来源于2021年5月-2022年6月在福建省沿海县市养殖基地、农贸市场、超市采集的本地主要养殖贝类样品,其中牡蛎126份、缢蛏119份、帘蛤165份(其中菲律宾蛤仔104份、波纹巴非蛤33份、美洲帘蛤28份)、贻贝20份、泥蚶10份,共440份贝类样品。

养殖基地采集贝类样品339份,农贸市场与超市采集贝类样品101份。

采用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拟除虫菊陈云英(福建省渔业资源监测中心,福建福州350003)经济效益。

2024年扇贝养殖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扇贝养殖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扇贝养殖市场规模分析引言扇贝是一种重要的海洋生物,因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且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而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扇贝养殖市场的规模进行分析,以揭示其发展前景和潜在机遇。

1. 市场概览扇贝养殖市场是海洋养殖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据统计,目前全球扇贝养殖业的市场规模约为XX亿美元。

2. 市场分析2.1 市场驱动因素•日益增长的人口和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对高品质海产品的需求,进一步推动了扇贝市场的发展;•扇贝作为一种低脂、高蛋白的健康食品,受到健康饮食趋势的影响,市场需求稳中有升;•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创新,降低了养殖成本并提高了生产效率,刺激了市场的增长;•扇贝广泛应用于餐饮业,其多样的烹饪方式和口味吸引了更多消费者。

2.2 市场挑战因素•扇贝养殖业的发展受到海洋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扇贝养殖业发展初期,存在技术和经验积累的不足;•部分地区养殖规模的扩大,过度捕捞和过度放养等问题导致当地生态环境破坏。

2.3 市场机遇•扇贝养殖市场在发展中逐渐利用科技手段,如智能养殖设备、远程监控等,提高养殖效率和管理水平,创造了更多机遇;•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如基因改良和无人机应用,为扇贝养殖业创造了更多发展机遇;•扇贝高品质产品的研发和推广,拓展了海内外市场,创造了更多的商机。

3. 市场前景随着技术的突破和市场需求的增长,扇贝养殖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 预计全球扇贝养殖市场规模将持续稳步增长,年均增长率预计为X%; * 亚太地区是全球最大的扇贝养殖市场,其市场份额预计将继续扩大; * 扇贝养殖企业将更加关注产品质量和安全,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 * 创新技术和绿色养殖模式的应用将进一步推动扇贝养殖业发展。

结论扇贝养殖市场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潜在机遇,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充分把握市场驱动因素,应用新技术和绿色养殖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菲律宾蛤仔的养殖.

菲律宾蛤仔的养殖.

(2)浅水采苗 干潮时,先将苗埕分成长宽各8米左右的 小块,用荡板把埕四周的蛤苗连同沙土往中间堆成一 直径约6米的圆形块。隔潮把圆形蛤苗中央用荡板撑开 一直径约3米,深约3厘米的空地,称“撑池”。过一 个潮水退潮时,将苗埕四周的蛤苗往中间空地集中, 即“赶堆”。然后在潮水退至l米水深时即可用竹箕将 苗取起,洗净装船。 (3)深水采苗 在船上用PE胶丝网捕捞。先选定位置下 锚,然后放长锚绳,船随潮位后退至距锚约50米处停 下,放下苗网用力拉锚绳使船前进拖捞蛤苗,距锚10 米处起网。如此反复,采集苗种。
白苗 蛤苗附着后到次年清明,体长达0.5cm, 贝壳花纹不明显,呈灰白色


中苗
白苗养至冬至,体长达1cm左右
大苗 中苗养至次年秋季,体长2cm,仍须移 殖养成的蛤仔。
第三节
蛤仔的土池人工育苗
一、土池建筑与设施
1.大小 根据需要而异,一般5亩左右较合适,大土 池可以划分成若干小区。
2.底质
砂泥底(含砂量80%-90%)。

二、形态构造

菲律宾蛤仔贝壳呈三角卵圆形,具有前倾的壳顶, 壳顶至贝壳前端的距离约等于贝壳全长的1/3。小 月面椭圆形或略呈梭形,盾面梭形。贝壳前端边 缘椭圆,后端边缘略呈截形。壳表面灰黄色或深 褐色,有的带褐色斑点。壳面除了同心生长轮外, 还有细密的放射肋。放射肋与生长线交错形成布 纹状。
三、生态习性

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蛤仔的生物学
蛤仔的半人工采苗
第三节
第四节
蛤仔的土池人工育苗
蛤仔的养成
第一节
蛤仔的生物学
一、分类地位与分布
二、形态构造
三、生态习性
四、繁殖生物学
一、分类地位与分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海湾贝类养殖容量的估算
一、养殖容量的概念
1、容量——又称承载力,生态学上定义为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
可以支持的最大生物量。

这一概念来自种群生长的逻辑斯谛模型。

逻辑斯谛方程:
——dN ——= r N ( 1—)= r N ( ——)N dt K
k —N K
r =物种的潜在增值能力
k =环境容纳量,即物种在特定环境下的平衡密度。

2、养殖容量—在已经高度开发的养殖生态系统中,可维持最高产量同时又不影响生长速率的养殖密度;或维持最大商品贝类产量的养殖密度。

该定义与生态学上的容量有较大差距,又可称为“开发容量”。

二、 影响养殖容量的因素
1、营养盐—初级生产力限制因子之一。

来源:
● 陆源:大陆径流,城市污水(生活污水,工业污水),雨季地表泻水
● 大气:闪电及宇宙辐射N2→NH3
● 固氮:固氮细菌及蓝藻(如颤藻)
● 生物:排泄、尸体分解
2、水体交换:以海湾港口为界面,湾内外产生水体交换,进入湾内的湾外海水中的初级生产力在湾内被截留,水交换越多,被截留初级生产力就越多,养殖容量就越大。

3、饵料竞争:生态位相同的自然种群或其它养殖品种在饵料上的竞争制约着养殖容量。

4、氧气的供给:浮游植物放氧,空气中溶入氧,水交换带来氧,这些条件都能满足养殖对象健康成长,但过大的养殖密度会导致缺氧。

三、贝类养殖容量的估算
原理:海洋生态系统的能量和物质,通过食物链的传递,按一定的效率,由低营养层次的生物向高营养层次的生物流动,形成生态金字塔。

金字塔中各营养层次生物量以某一渐进值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即生态平衡),同一层次的生物量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基于这个原理,对完全依赖海区自然供饵的贝类,可应用营养动态模型和沿岸海域能流分析模型,估算海域生态系统中贝类的生产量。

(一)采用营养动态模型估算贝类年生产量
营养动态模式B=PE n
B —估算对象鲜组织重
P —浮游植物年生产量(鲜重)
E —生态效率:把生态系统看成是能量转换器,就存在有相对效率的问题,这种比率以百分数表
示之,称为生态效率。

由下列四个参数确定:摄取量、同化量、呼吸量、净生产量。

n —营养层次,植物性贝类为1~1.3,对于贝类,上式改为:B=K x PE n
K —贝类含壳重与鲜组织重之比。

以福建东山湾为例:
① 初级生产力(C)=385.11mg ∕(m2 ·d)x276km2 x 365d=38796 t
注:浮游植物年生产量,采用有机碳产量进行换算。

P =初级生产力(C) x 100g 干重浮游植物**∕35g(C) x 1g 鲜重* ∕0.35g 干重
=38796t x 8.164898g 鲜重∕1g(C) =316765t 鲜重
注:*据beers 和stewart 的研究,浮游植物干重=0.35 x 浮游植物鲜重。

**据Margalef 和Vives 的研究,100g 干重浮游植物=35g 有机碳。

③ E =0.161
注:据洪华生等对该海域的调查结果。

④ n =1.05
注:据沈国英等《海洋生态学》认为植物食性贝类营养层次n (营养级)较低,仅为1~1.3,这里取1.05。

⑤ K=5.7861(含壳重∕鲜组织重)
注:据东山湾1998年养殖种类产量比例进行加权计算而得,相当于含肉率17.28%。

⑥ B=KPE n =5.7861x316765tx0.1611.05 =269331t
(二)采用沿岸海域能流分析模式估算贝类年生产量 ① Tait 对沿岸海域生态系能流分析结果认为,初级生产力(c)有10%的能量转化为软体动物,
那么,东山湾软体动物年产碳量为38796t x 10% =3879.6 t
② 据厦门大学测试中心对牡蛎、菲律宾蛤仔、缢蛏、贻贝、波纹巴非蛤等体内有机含碳率
的检测结果,并按1998年各养殖种类的产量比例进行加权计算,得出:贝类软组织鲜重平均含碳率为7.5897% ,即1g 有机碳换算为贝类软组织鲜重为13.1758g 。

③ 东山湾贝类年生产量:
软组织鲜重= 13.1758 x 3879.6 t =51116.6 t
含壳重=51116.6 t x 5.7861=295766 t
(三)海区自然贝类现存量的调查测算(据1998年东山湾调查资料)
① 潮间带非养殖区软体动物现存量
软相潮间带 102.8g ∕m2 x 54.7km2 =5623t
生态金字塔(能量、生物量、数量金字塔)
高营养层次 食物链传递
低营养层次
岩相潮间带807.7g/m2 x 9km2 =7269t
①潮下带非养殖区底栖软体动物现存量
生物量4.37g∕m2 x 158.14km2 = 691t
①吊养区非养殖滤食性动物现存量
浮筏及延绳附着动物898.23t∕km2 x吊养面积24.69km2 =22177 t
现存量合计:
①+②+③=(5623+7269)+691+22177=35760 (t)
(四)海区贝类养殖容量
①模型估算值
营养动态模式B =269331 t
沿岸海域能流分析模式295766 t
平均(269331+295766)/2=282549(t)
①贝类可养殖容量
模型估算值—自然现存量=282549—35760=246789(t)
(五)养殖容量换算可养面积
以养殖贝类单产最高的1998年20.845t∕hm2 计,则可养面积为246789t∕20.845t/
hm2=11839 hm2
(六)可扩大开发潜力
1998年贝类实际产量为220564t,养殖面积为10581hm2,而可养殖容量为246789t,可养面积为11839hm2。

开发潜力:
可养产量246789—220564=26225( t )
可养面积11839—10581=1258(hm2 )
四、可养总面积的统计分析
在海区养殖容量达到饱和时,单位
面积产量与养殖面积成负相关。

若单产
与养殖面积同步增长,则说明养殖容量
尚未达到饱和,可继续扩大面积或同时
提高单产(如图1)。

单产达到最高后出
现下跌,则说明养殖面积超容量,应控
制在年产最高时对应年份的面积(如图
2)。

五、各养殖品种可养面积分析
图2说明,缢蛏单位产量与养殖面
积呈负相关。

曲线交点对应面积
为635hm2 ,此为最高单产下的可养面
积。

图3说明,石蛎养殖面积曲线与单产
曲线的3交点所对应的面积均1150—
1160hm 2 。

图4说明,江瑶养殖面积曲线与单产
曲线交点对应的面积为248hm 2 。

上述三个图交点对应的面积
就是它们的
适养面积,与应用逻辑斯谛模
式估算的
最大持续养殖面积极为相近
(见表一)。

《完》
复习题:
1
、以南澳县深澳湾为例试述太平洋牡蛎与龙须菜混养技术模式及其效果。

2、试述太平洋牡蛎三倍体苗种生产技术及影响其效果的主要因素。

3、以福建东山湾为例采用营养动态模型估算其贝类年生产量。

4、试述“中科2号”海湾扇贝选育方法及其效果。

5、以图示说明“大连1号”杂交鲍新品种创制关键技术及制种工艺流程,以及杂交效果。

6、请以图示的方法介绍 “中科红”海湾扇贝建系方法及海湾扇贝杂交实验设计。

表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