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实验室简介. 第二辑(秦声涛)思维导图

合集下载

有机化学第四版(董先明)思维导图 不饱和脂肪烃

有机化学第四版(董先明)思维导图  不饱和脂肪烃

1.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
烯烃在酸的催化下与水反应生成醇。工业上用乙 烯催化水化制取乙醇。
烯烃与浓硫酸反应。乙烯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 氢乙酯。H2C=CH2+H2SO4→H3C-CH2OSO3H
硫酸氢乙酯容易水解生成硫酸和乙醇。硫酸氢乙 酯可以溶于浓硫酸,而烷烃不溶于浓硫酸,故可 用此方法去除烷烃中的烯烃。
σ-π超共轭
丁二烯与1mol溴反应生成1,2加成和1,4加成产 物,其中1,4加成的1,4-二溴-2-丁烯是优势产物
与卤素反应
与卤化氢反应
共轭二烯烃的1,4加成反应
1,4-加聚反应
丁二烯与单烯烃或取代单烯在光或热的作用下生 成一个六元环的反应称为双烯合成反应或第尔 斯-阿尔德(Diels-Alder)反应
乙烯的聚合。烷基铝和四氯化钛称为齐格勒-纳 塔(Ziegler-Natta)催化剂,在此催化剂作用下, 乙烯可低压聚合成聚乙烯。
烯烃的聚合。
丙烯的聚合。丙烯也可以在齐格勒-纳塔催化剂 作用下聚合。
异丁烯的二聚反应:在低于100度,65%的硫酸 作用下,聚合生成二聚体。
具有α-H的烯烃在高温(500℃)时不发生加成 反应,而发生α-卤代反应。
π—π共轭
p轨道从侧面与π轨道重叠。烯丙基自由基有p-π 共轭效应,因此比叔碳自由基更稳定。X、O、 S、N原子与π键相邻时都会发生p-π共轭效应
p—π共轭
分子中原子的价电子的离域作用又称为共轭效 应。推电子的共轭效应称为+C效应,吸电子的称 为—C效应
几种共轭效应
σ-π和σ-p共轭作用也是给电子作用,很微弱
烯烃的硼氢化反应
由于硼的电负性比H小,故BH3与不对称烯烃反 应时,B接在含氢较多的碳原子上。

陕西省重点科研院所(部分)

陕西省重点科研院所(部分)

商洛市药监局 商洛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 铜川市药品监督管理局 宝鸡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 宝鸡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陕西天宝大豆食品技术研究所 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国际科技重点实验室 中铁宝桥股份有限公司中心试验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无公害农药研究服务中心 红原航空锻铸工业公司中心试验室 西北大学分析测试中心 西安化工研究所 第四军医大学电镜中心 陕西应用物理化学研究所测试中心 西安铁路科学技术研究所 西安总后建筑工程研究所(检测中心) 西安交通大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系 陕西科技大学现代仪器分析中心 西北工业大学空间材料科学与技术实验室 西安市新城区大地室内污染治理咨询服务站 长安大学实管科 西安工业学院薄膜技术与光学检测实验室 西安交通大学电子材料研究所 西北核技术研究所 西北化工研究院 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 西安地质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西北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西安航天计量测试研究所 西安交通大学材料学院 庆安集团有限公司检测技术研究所 陕西省地质矿产实验研究所 西北大学分析科学研究所 陕西省电子产品监督检验所 西安理工大学科教仪器研究所 西北工业大学翼型研究中心111信箱 陕西出入境检验疫局技术中心 陕西省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中心 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204所)测试中心 西安文物保护修复所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法医系重点实验室 西安嘉科农化有限公司 咸阳德丰农业高新技术应用研究所 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
计算机绘图与控制技术研究所 现代检测仪器研究所 焊接研究所 模具与塑性加工研究所 CAD/CAM研究所 内燃机研究所 叶轮机械研究所 流体通用机械研究所 制冷及低温工程研究所 锅炉技术研究所 核能与核能工程研究所 压缩机研究所 暖通空调研究所 电厂热能研究所 工业自动化研究所 电器技术研究所 高压与绝缘技术研究所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研究所 测试与控制力学研究所 建筑工程研究所 结构强度与计算力学研究所 建筑设计与理论研究所 工程力学研究所 先进陶瓷材料研究所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分离科学研究所 生物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生物信息学研究中心 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研究所 高分子材料工程研究所 化学工程及工艺研究所 科学计算研究所 现代物理研究所 应用物理研究所 基础数学研究所 凝聚态物理研究所 应用化学与精细化工研究所 天然药物研究与工程中心 神经科学研究中心 分子病毒研究所 生殖医学研究中心 临床药理研究所 地方病研究所 法医学重点实验室 医学电子工程研究所 心血管研究所

2023年中考物理必背知识手册《第二章 声现象》思维导图及背诵手册

2023年中考物理必背知识手册《第二章  声现象》思维导图及背诵手册

(4)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以下情况:一部分声波在障碍物表面反射;另一部分声波可
能进入障碍物,被障碍物吸收甚至穿过障碍物,如隔墙能听到相邻房间里的声音。不同障碍物对声波的吸
收和反射能力不同。通常情况下坚硬光滑的表面反射声音的能力强。
6.回声测距:当声源静止时,声音从发出到碰到障碍物反射回声源处所走过的距离,是声源到障碍物
距离的两倍,即
s
1 2
v声t
,其中
t
为从发声到接收到回声的时间,v
声为声音的传播速度。
★知识点三:声音的特性 一、音调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1)频率: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用字母 f 表示。 (2)频率的单位:赫兹,简称赫,用符号 Hz 表示。 2.音调与声源振动频率的关系: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的高低。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声音听起来越清 脆;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声音听起来越低沉。 3.振动发声的频率:跟发声体的形状、尺寸、材料和松紧程度等有关。 (1)弦乐器的音调高低取决于弦的粗细、长短和松紧程度。一般来说,弦乐的弦越细、越短、越紧, 其发声时的音调越高。 (2)管乐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发声的空气柱长短。一般来说,长空气柱振动发声的音调低,短空气柱振 动发声的音调高。 (3)打击乐以鼓为例,鼓皮绷得越紧,振动得越快,音调越高。
4.噪声强弱的等级
(1)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属于强弱的等级,分贝符号是 dB。0dB 是人们刚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
音—听觉下限。 (2)一些声音的声级和人们相应的主观感觉
声音 风吹落叶沙沙声理想环境
20-30
安静
阅览室、办公室
40-50
较静
一般说话
60
大声说话
70
发出声音,水(液体)振动发声。 (5)敲鼓:(1)敲鼓时,鼓面上纸屑的跳动;(2)敲鼓时,鼓面附近的蜡烛火焰晃动;说明鼓声是

截止2010年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名单(190个)

截止2010年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名单(190个)
截止2010年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名单(190个)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186 石油与天然气加工实验室 187 油气田材料 188 结构工程 189 计算物理实验室 190 发酵资源与应用
西南石油大学 西南石油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乐山师范学院 泸州医学院 泸州医学院 泸州医学院 绵阳师范学院 内江师范学院 内江师范学院 内江师范学院 攀枝花学院 攀枝花学院 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
45 生物医学信息技术实验室 46 数字视频技术实验室 47 电磁生物学/生物电子技术实验室 48 电子商务实验室 49 生物有机化学与表面科学实验室 50 医学电生理实验室 51 感染与免疫实验室 52 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53 四川省生态与环境技术实验室 54 数值仿真实验室 55 特色农业资源研究与利用 56 果类废弃物资源化 57 钒钛材料与复合技术实验室 58 细鳞片石墨深加工实验室 59 磷化学与工程实验室 60 医学生物分子学实验室 61 肿瘤学实验室 62 靶向药物与新型给药系统实验室 63 病理实验室 64 电能质量与电磁环境学实验室 65 分子毒理学实验室 66 干细胞应用研究中心 67 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68 核医学实验室 69 环境工程实验室 70 疾病基因组学与法医学实验室 71 降解与阻染高分子材料实验室 72 口腔医学技术实验室 73 绿色化学与技术实验室 74 人机系统与仿生工程实验室 75 生物精神病学实验室 76 食品科学与技术实验室 77 水文学及水资源实验室 78 天然药物学实验室 79 微电子技术实验室 80 围产与生殖医学实验室 81 先进材料成型及其模具技术实验室 82 新型聚合物加工技术及其装备实验室 83 信息安全实验室 84 信息数学技术实验室 85 信息与自动化技术实验室 86 移植工程与移植免疫实验室 87 知识工程及网络智能实验室 88 制药工程与技术实验室 89 资源微生物学及微生物生物技术实验室 90 多相流传质与化学反应工程实验室 91 功能材料物理化学与工程实验室

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全册思维导图

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全册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画册》-(七年级)第一讲《走近科学》知识思维体系科学画册•你相信吗?空调的发明居然沾了印刷机的光说起对盛夏湿热的体验,人们大多会用酷暑难耐来形容!多亏有了空调相伴,才使人们摆脱了暑热之苦。

然而,空调最初并不是为人类研发的。

1902年,世界上第一个空调系统诞生了,但它是按照印刷机的“体验”进行设计的。

说起空调的发明,有一个人不能不提,他就是美国工程师及发明家威利斯·开利(Willis Haviland Carrier,1876年-1950年)。

由于他是现代空调系统的发明者,因此被誉为是“空调之父”。

那么,空调是怎样发明出来的呢?人类又是如何享用到这个伟大发明的呢?知冷知热的印刷机1901年,开利毕业于康奈尔大学,并获得机械工程硕士学位。

他入职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锻造公司担任供暖工程师。

第二年,他接手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处理纽约市沙克特威廉印刷厂的温度和湿度问题。

“空调之父”——威利斯·开利原来,这家印刷厂是锻造公司的客户单位。

这家印刷厂在生产中遇到了一个大难题,由于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使得纸张的伸缩不定,这样就导致了油墨对位不准,自然就无法生产出清晰的印刷品了。

于是,这家印刷厂就求助于关联公司了。

印刷也是一个细活,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也是十分苛刻的。

比如,对室内温度和湿度都是有要求的,一般冬季要保持在21℃,夏季要保持在27℃,全年相对湿度要保持在55%。

威利斯·开利对于只有26岁的开利来说,这个问题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不过,开利是个聪明人。

他很快就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原来都是湿热波动惹的“祸”。

但是,要想用机器装置来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付出努力的。

大雾让他茅塞顿开开利的一次经历开阔了他的思路。

有一天的傍晚,开利在某火车站等火车的时候,那弥漫天空的大雾启发了他,使得他对温度、湿度和露点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说起雾,可以说是无人不晓,然而,真正能从大雾中捕捉灵感的人并不多。

中国科学院大学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计算机视觉课件

中国科学院大学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计算机视觉课件

图像分割的难点
• 图像分割是中层视觉中的最基本问题,也是计算视觉和图像 理解中的最基本问题之一。它还是该领域国际学术界公认的 将会长期存在的最困难的问题之一。
• 图像分割之所以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并不完全属于图象 特征提取问题,它还涉及到各种图像特征的知觉组织。
阈值法
阈值法基本原理:通过设定不同的特征阈值,把图像像素点分 为若干类.常用的特征包括:灰度、彩色特征、由原始灰度或 彩色值变换得到的特征。
阈值法—Otsu法
最大类间方差法是由日本学者大津于1979年提出的,是一种自 适应的阈值确定的方法,又叫大津法,简称Otsu法。 Otsu法按图像的灰度特性将图像分成背景和目标两部分,背景 和目标之间的类间方差越大,说明构成图像的两部分的差别越 大。当部分目标错分为背景或部分背景错分为目标都会导致两 部分差别变小。 因此,使类间方差最大的分割意味着错分概率最小。
计算机视觉—图像分割
申抒含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计算机视觉课程结构图
图像 2.特征检测 3.特征匹配
4.图像分割 6.运动估计 7.目标跟踪
5.图像配准
8-11.三维重建
12.识别 13.人脑工程
什么是图像分割
图像分割就是指把图像分成互不重叠的区域并提取出感兴趣目 标的技术和过程。
对于直方图中波峰不明显或者波谷平坦宽阔的图像无法使用。
阈值法—迭代法
基本流程: 1. K=0,初始阈值选取为图像的平均灰度TK ; 2. 用TK将图像的象素点分作两部分,计算两部分各自的平均 灰度,小于TK的部分为TA,大于TK的部分为TB; 3. 计算TK+1 =(TA + TB) /2,将TK+1作为新的全局阈值代替TK; 4. K=K+1; 5. 重复过程2-5,如此迭代,直至TK 收敛,即TK+1 =TK。

浙大计算机学院各大实验室介绍

浙大计算机学院各大实验室介绍
1)数字图书馆(图书馆 2 楼):............................................................................ 10 2)跨媒体组(曹主 608 和 525 两个地方).............................................................11 3)动画组(曹主 404)..........................................................................................11 网络与媒体实验室 .......................................................................................................11 来自师兄师姐的介绍:.......................................................................................... 12 实验环境............................................................................................................... 13 CCNT 实验室 ............................................................................................................. 14 1)实验室概况 ...................................................................................................... 15 2)中间件小组 ...................................................................................................... 16 3)实验室环境 ...................................................................................................... 16 数据库实验室 ............................................................................................................. 17 Eagle 实验室............................................................................................................... 19 1)曹东 402 .......................................................................................................... 20 2)实验环境.......................................................................................................... 20 VIPA 视觉交互与图形学 ............................................................................................. 21 道富--浙江大学 VLIS 实验室....................................................................................... 22 浙江大学电子服务研究中心 ........................................................................................ 25 软硬件协同实验室 ...................................................................................................... 26 产品创新设计与信息智能处理..................................................................................... 26 二:联络导师教教程 ...................................................................................................... 27 三:浙江大学复试交流会 ............................................................................................... 29 四:更多的资料,你可能还会喜欢:.............................................................................. 30 这份资料凝聚了很多人的努力,大家在百忙之中抽时间写下各自实验室的介绍。没有你 们,不可能有这份资料的呈现,在这里说一声谢谢,To all of you!!

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发展的问题及思考

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发展的问题及思考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科技与创新2021年第20期·129·文章编号:2095-6835(2021)20-0129-02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发展的问题及思考赵洁,项瑞望(武汉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2)摘要:国家重点实验室经过30多年的建设发展,国重体系大幅提升中国原始创新能力,在培养高水平人才、解决国家重大科技问题和推动学科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引领性的作用,是国家重要的科技力量。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科技发展迈入新时期,对国家重点实验室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运行和管理体制需进一步的优化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求,在中国由科技大国迈向科技强国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国家重点实验室;机制创新;开放共享;运行机制中图分类号:G322文献标志码:ADOI :10.15913/ki.kjycx.2021.20.054中国国家重点实验室(下简称“国重”)经过30多年的建设发展,初步形成了涵盖科学类、企业类等六种基本类型的体系框架。

国重聚焦基础科学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取得了一批有国际影响的原创成果,在孕育重大原始创新、推动学科发展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

国重成为吸引顶尖人才、培养青年人才、支持优秀团队的人才聚集高地,在中国科技事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现在,中国科技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以及面临的国内外的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重需突破现有机制满足新形势新阶段的要求,提升服务国家需求的能力。

1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建设发展历程1984年,为改善中国基础研究整体水平严重低下的状况,原国家计委围绕重要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从高校和科研院所遴选优势的团队和学科予以重点支持组建国重,现被称为学科类国重。

其后,国重管理转入国家科技部,科技部为进一步适应国家发展需求,尝试探索建设了港澳、企业、军民新类型等类型国重,并建立了“优胜劣汰”“有进有出”的建设方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