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防突措施计划

合集下载

矿井区域综合防突措施

矿井区域综合防突措施

织金县珠藏镇赣贵煤矿区域综合防突措施编制:审核:总工签发:赣贵煤矿煤矿生产技术科二○一二年月日区域综合防突措施一、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基本程序和要求1、突出矿井应当对突出煤层进行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以下简称区域预测)。

经区域预测后,突出煤层划分为突出危险区和无突出危险区。

未进行区域预测的区域视为突出危险区。

区域预测分为新水平、新采区开拓前的区域预测(以下简称开拓前区域预测)和新采区开拓完成后的区域预测(以下简称开拓后区域预测)。

2、突出煤层区域预测的范围由煤矿企业根据突出矿井的开拓方式、巷道布置等情况划定。

3、新水平、新采区开拓前,当预测区域的煤层缺少或者没有井下实测瓦斯参数时,可以主要依据地质勘探资料、上水平及邻近区域的实测和生产资料等进行开拓前区域预测。

开拓前区域预测结果仅用于指导新水平、新采区的设计和新水平、新采区开拓工程的揭煤作业。

4、开拓后区域预测应当主要依据预测区域煤层瓦斯的井下实测资料,并结合地质勘探资料、上水平及邻近区域的实测和生产资料等进行。

开拓后区域预测结果用于指导工作面的设计和采掘生产作业。

5、对已确切掌握煤层突出危险区域的分布规律,并有可靠的预测资料的,区域预测工作可由矿技术负责人组织实施;否则,应当委托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资质的单位进行区域预测。

区域预测结果应当由煤矿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确认。

6、经评估为有突出危险煤层的新建矿井建井期间,以及突出煤层经开拓前区域预测为突出危险区的新水平、新采区开拓过程中的所有揭煤作业,必须采取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并达到要求指标。

经开拓前区域预测为无突出危险区的煤层进行新水平、新采区开拓、准备过程中的所有揭煤作业应当采取局部综合防突措施。

7、经开拓后区域预测为突出危险区的煤层,必须采取区域防突措施并进行区域措施效果检验。

经效果检验仍为突出危险区的,必须继续进行或者补充实施区域防突措施。

经开拓后区域预测或者经区域措施效果检验后为无突出危险区的煤层进行揭煤和采掘作业时,必须采用工作面预测方法进行区域验证。

矿井防突措施计划

矿井防突措施计划

矿井防突措施计划矿井是一种具有高度危险性的工作环境,常常存在着防突措施不完善导致事故发生的风险。

因此,制定一份完备的矿井防突措施计划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一份包含1200字以上的矿井防突措施计划。

一、目标和原则1.目标:有效预防和减少矿井事故的发生,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和工作环境的安全。

2.原则:科学性、操作实用性、可行性、灵活性和持续性。

二、防突措施的分类和应用范围1.分类:a.技术防突措施:包括地质预报、岩壁支护、煤与瓦斯治理、通风控制等。

b.管理性防突措施:包括安全生产管理、培训教育、事故应急预案等。

2.应用范围:a.矿井所有作业区域都应制定相应的防突措施计划。

b.防突措施计划应适用于所有工作人员,包括管理人员和矿工。

三、技术防突措施1.地质预报措施:a.加强对矿井地质情况的调查和研究。

b.配备地质预报仪器设备,确保及时掌握地质变化情况。

c.建立地质预报制度,明确预报结果的报告和处理要求。

2.岩壁支护措施:a.明确矿井各个工作面的岩壁支护方法和要求。

b.加强矿井岩壁支护技术培训,提高工作面支护的质量和效果。

c.定期检查支护设施的完好性和运行情况,及时更换和修复损坏的支护设备。

3.煤与瓦斯治理措施:a.建立煤与瓦斯治理制度,落实煤与瓦斯治理的责任。

b.加强煤与瓦斯抽放系统的维护保养,确保系统运行稳定。

c.强化煤与瓦斯监测工作,掌握煤与瓦斯的浓度和变化情况。

4.通风控制措施:a.建立合理的通风系统,保证矿井内的风量和风压符合要求。

b.配备自动风量、风压监测装置,实时监测通风系统的运行情况。

c.定期检查和维护通风设备,确保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行。

四、管理性防突措施1.安全生产管理措施:a.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

b.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c.组织安全事故调查和分析,总结教训,预防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2.培训教育措施:a.开展各类安全生产培训,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工作面防突措施范文

工作面防突措施范文

工作面防突措施范文首先,通风措施是工作面防突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工作面上,通过合理的通风系统可以维持矿井内氧气浓度的正常水平,并将瓦斯、煤尘等有害物质排出。

在设计通风系统时,应充分考虑工作面的长度、宽度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风机类型和数量,并配置适当的井口、回风巷道等结构,保证矿井内环境的长期稳定。

其次,瓦斯防治是工作面防突措施的重点。

在工作面上产生的瓦斯,如果不能及时排放和洁净,将会成为导致矿山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采取以下几种措施是十分必要的:1.瓦斯抽放措施:通过在工作面上设置抽放井,将工作面产生的瓦斯抽放到井下或地面,避免瓦斯的积聚和爆炸。

2.安全钻孔:在工作面周围或关键位置设置安全钻孔,用于排放和消灭瓦斯。

安全钻孔的位置和数量应根据工作面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安排。

3.采用瓦斯抽放综合措施:如提高工作面的开采率、改进回风巷道等,以增加瓦斯抽放的效果。

此外,煤尘防治也是工作面防突的重要措施。

工作面上产生的煤尘是另一个重要的爆炸和窒息因素。

为了有效防治煤尘,应采取以下措施:1.煤尘湿化措施:通过增加湿度或喷淋水雾的方式,减少煤尘的飞扬和浓度,提高矿井内空气的洁净度。

2.煤尘抑制措施:合理布置和清理工作面上的设备和矿石,减少煤尘的产生和积聚。

3.煤尘收集和处理:设置合适的收尘装置或设备,将工作面上产生的煤尘及时排放和处理,避免煤尘积聚和燃烧。

安全监测也是工作面防突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安全监测设备的安装和实时监测,可以及时掌握瓦斯、煤尘等危险因素的浓度和变化趋势,并进行及时预警和处理。

通常采用的安全监测设备有瓦斯和煤尘测量仪、氧气浓度监测仪、温度和湿度检测仪等,这些设备能够实时反馈工作面环境的安全状况,保障矿工的安全。

最后,应急处置是工作面防突的最后一道防线。

在发生事故或突发情况时,及时而有效的应急处理将对挽救矿工生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时,应急联络部门需与工作面进行实时通信,调动应急救援力量,并采取相应的紧急救援措施,确保矿工的安全。

矿井防突设施及防突措施

矿井防突设施及防突措施

第一章矿井防突设施及防突措施一、矿井防突设施我矿目前采用的安全防突设施主要有:压风自救系统、隔爆水棚、化学氧自救器、密闭墙、防逆风装置、安全硐室和反向风门等。

二、矿井防突措施:我矿区域防突措施主要是开采解放层、预抽煤层瓦斯,即采用在工作面上、下付巷施工本煤层交叉钻孔和顶板岩石钻孔以及上隅角埋管抽放等方式进行瓦斯抽放和瓦斯综合治理。

我矿的局部防突措施是在煤巷掘进工作面主要采用超前排放钻孔、浅孔注水、浅孔快速抽放、边掘边抽。

超前排放钻孔孔深根据《防突细则》确定,每循环排放钻孔深度保持10米的超前距,严禁超掘。

超前排放钻孔排放范围控制到巷道轮廓线以外8米。

采煤工作面采用浅孔中压注水湿润煤体、超前钻孔、预抽瓦斯等防治突出措施。

对岩巷掘进工作面由技术部门负责安排定期或不定期施工地质钻孔对地质资料进行验证,掌握施工动态和围岩变化情况,防止误揭煤层现象的发生。

三、防突预测预报及效果检验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技术手段主要采用钻屑指标法和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法进行预测预报及效果检验,指标临界值分别定为:钻屑解吸值△h2:200pa,钻屑量S m:6kg/m,瓦斯涌出初速度q m:3L/min,三个指标任何一个达到或超过临界值指标,即判定为有突出危险性。

四、安全防护措施我矿目前采用的安全防护措施主要有:远距离放炮、压风自救系统、隔离式自救器、安全硐室和反向风门等。

采用远距离放炮时,采掘工作面回风系统内有人作业地点都必须停电撤人,放炮地点距放炮工作面300m以上、有压风自救装置的地方或避难硐室内,放炮30分钟后,方可进入工作面检查。

所有入井人员都配备隔离式自救器第四章突出危险性预测和防治突出措施效果检验的规定第一节煤层突出危险性预测分类和突出危险性划分第1条煤层突出危险性预测分为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简称区域预测,以下各条同)和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包括石门和竖井、斜井揭煤工作面,煤巷掘进工作面和采煤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简称工作面预测,以下各条同)。

矿井防突设施word版

矿井防突设施word版

第一章矿井防突设施及防突措施一、矿井防突设施我矿目前采用的安全防突设施主要有:压风自救系统、隔爆水棚、化学氧自救器、密闭墙、防逆风装置、安全硐室和反向风门等。

二、矿井防突措施:我矿区域防突措施主要是开采解放层、预抽煤层瓦斯,即采用在工作面上、下付巷施工本煤层交叉钻孔和顶板岩石钻孔以及上隅角埋管抽放等方式进行瓦斯抽放和瓦斯综合治理。

我矿的局部防突措施是在煤巷掘进工作面主要采用超前排放钻孔、浅孔注水、浅孔快速抽放、边掘边抽。

超前排放钻孔孔深根据《防突细则》确定,每循环排放钻孔深度保持10米的超前距,严禁超掘。

超前排放钻孔排放范围控制到巷道轮廓线以外8米。

采煤工作面采用浅孔中压注水湿润煤体、超前钻孔、预抽瓦斯等防治突出措施。

对岩巷掘进工作面由技术部门负责安排定期或不定期施工地质钻孔对地质资料进行验证,掌握施工动态和围岩变化情况,防止误揭煤层现象的发生。

三、防突预测预报及效果检验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技术手段主要采用钻屑指标法和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法进行预测预报及效果检验,指标临界值分别定为:钻屑解吸值△h2:200pa,钻屑量S m:6kg/m,瓦斯涌出初速度q m:3L/min,三个指标任何一个达到或超过临界值指标,即判定为有突出危险性。

四、安全防护措施我矿目前采用的安全防护措施主要有:远距离放炮、压风自救系统、隔离式自救器、安全硐室和反向风门等。

采用远距离放炮时,采掘工作面回风系统内有人作业地点都必须停电撤人,放炮地点距放炮工作面300m以上、有压风自救装置的地方或避难硐室内,放炮30分钟后,方可进入工作面检查。

所有入井人员都配备隔离式自救器第四章突出危险性预测和防治突出措施效果检验的规定第一节煤层突出危险性预测分类和突出危险性划分第1条煤层突出危险性预测分为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简称区域预测,以下各条同)和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包括石门和竖井、斜井揭煤工作面,煤巷掘进工作面和采煤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简称工作面预测,以下各条同)。

在矿井采煤生产中防突管理与技术措施

在矿井采煤生产中防突管理与技术措施

在矿井采煤生产中防突管理与技术措施摘要: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反映了煤矿对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工作重视不够。

基础管理和技术管理薄弱,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为避免突出事故发生,必须加强对防治突出工作的管理。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最大限度地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以源头治理为主。

关键词:矿井采煤生产;防突管理;技术措施1做好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的基础工作1.1落实防突的主要任务1)及时了解突出煤层的动态以及突出规律;制定区域与局部防突工程计划,落实计划执行情况;对瓦斯综合治理工作进行考核、奖罚。

2)制定防治突出措施并组织实施,确定突出危险性预测方法和指标。

3)制定防突措施的效果检验方案,跟踪效果检验执行情况。

4)制定采掘施工方案,并跟踪实施效果,及时修正防突措施。

5)摸索规律,总结经验,制定符合本矿实际的防突技术方案。

6)制定有关防突的规章制度,审批防突方案。

1.2落实防突责任有突出矿井的煤矿的矿长是单位防突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防治突出管理工作负全面责任。

负责建立瓦斯治理责任制和管理制度。

矿总工程师对防治突出工作负主要技术责任。

负责组织编制、审批、实施。

分管采煤生产的副矿长负责防突技术措施的现场执行。

安检科长及安全监察员负责监督检查。

区队、班组长对管辖内的防治突出工作负直接责任。

防突人员对所在区(队)的防治突出工作负责。

2防突的技术管理2.1瓦斯抽取要保证质量为了保证瓦斯抽取的质量,矿采用本煤层、上下邻近层、采空区、裂隙带、地面钻孔等多种抽采技术,进行分区域预抽瓦斯抽采率已经达到了65%以上。

如某矿采用了千米定向钻机和澳钻施工,在瓦斯压力比较大的南四、五盘区采用大面积区域煤层瓦斯和长走向顺槽条带预抽措施。

这种新技术极大地改善了煤层抽取的质量。

为了保证抽采效果,矿还建立了瓦斯地质预警机制,对矿井特殊的环节和地点进行地质改造、煤层松软喷孔顶钻、分梯次施工岩主孔等技术,攻克瓦斯地质防治技术的难关,此外还根据矿井瓦斯动态情况绘制了瓦斯地质图,根据地质图有效地分析矿井瓦斯涌出的规律,对改进瓦斯抽取的技术和提高抽取质量作出了积极贡献。

掘进工作面防突措施

掘进工作面防突措施

掘进工作面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技术措施1、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技术措施我国多数突出矿井执行的是“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包括突出危险性预测、防突措施、措施效果检验和安全防护措施。

1.1 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1)煤巷掘进工作面预测钻孔布置在工作面布置3个预测钻孔,钻孔要求尽量布置在软分层中,一个钻孔位于巷道工作面中部并平行于掘进方向,其它钻孔开孔于距巷帮0.5m处,终孔点位于巷道轮廓线外2~4m,孔深8~10m,孔径Φ42mm(见图1-1)。

图1-1 煤巷掘进工作面预测孔平面布置示意图2)预测方法及突出危险性预报掘进工作面突出预测可采用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法(q)或钻屑指标法(△h2、S)进行预测。

各方法的预测步骤和判断突出危险性的准则分述如下。

(1)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法(q)采用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法进行突出预测时,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①在掘进工作面的软分层中,靠近巷道两帮,各打一个平行于巷道掘进方向,直径42mm,深为3.5m的预测钻孔(如图1-2所示);②用JN-2型胶囊封孔器封孔(如图1-3所示),封孔后测量室长度为0.5m;③用ZLD-2型钻孔多级流量计(如图1-4a所示)测定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q),测定过程必须在2min内完成,并作好预测记录。

图1-2 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法预测钻孔布置图1—煤层巷道2—钻孔3—瓦斯排出管4—封孔器5—测量室预测过程中,一旦出现下列任一情况,工作面应预测为突出危险工作面,否则预测为无突出危险工作面:①q m超过临界指标值即q m≥5.0 l/min时;②工作面前方有断层、褶曲等构造破坏带;③工作面前方煤层赋存条件急剧变化;④在进行突出预测过程中,预测钻孔出现喷孔、夹钻、顶钻等动力现象;⑤工作面出现响煤炮、煤壁掉碴、片帮、瓦斯忽大忽小等突出预兆。

每执行一次防治突出措施作业循环(包括措施、措施效果检验、采掘作业)后,必须再进行工作面预测,如预测为无突出危险时,还必须再执行防治突出的措施,只有连续两次预测都为无突出危险时,该工作面可视为无突出危险工作面,采取安全防护措施进行掘进作业,每循环留有2m预测超前距。

防突措施

防突措施

因我矿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井田内共3层煤,即:M1、M2及M3,其中M3煤层2005年掘进过程中发生过突出,M1及M2于2010年我矿委托中国矿大通风实验组作突出鉴定,结果M2在1710标高往上,M1在1650标高往上不突出,根据09版《新防突规定》第十八条“突出矿井的非突出煤层煤巷掘进工作面掘进过程中必须密切注视突出预兆,并采取局部综合防突措施”,故M1煤层的掘进按局部综合防突进行管理,为了确保施工安全,特制定本措施。

第一、总体方案一.防突预测划分:有突出危险区域→无突出危险区域。

二.根据掘进部署安排,2015机巷,所有煤巷掘进工作面掘进过程中,严格执行“四位一体”的防突措施。

三、当预测无突出危险时,采取远距离爆破作业,当预测有突出危险时,采取局部防突措施,执行10m一循环预测。

第二、“四位一体”的防突措施(流程图附后)一、预测预报1. 共施工预测预报孔3个(直径为Φ42mm,孔深8~10m)。

该钻孔使用煤电钻施工,尽量布置在软分层中(无软分层布置在煤中间),一个钻孔位于巷道中部平行于掘进方向,另两个钻孔的终孔点位于巷道轮廓线外2~4m (见预测预报孔布置示意图)。

2. 预测预报孔每打进1m测定一次钻屑量,每进2m测定一次钻屑解析指标值。

测出最大钻屑量S max﹤6Kg/m及钻屑解析指标K1﹤0.5ml/g.min1/2临界值时,且未出现工作面响煤炮、瓦斯涌出量忽大忽小、压力增大、煤层结构和构造发生变化、瓦斯气温变化、顶钻、卡钻、喷孔等现象则该掘进工作面无突出危险,采取安全防护措施正常掘进。

反之,则有突出危险预兆。

3. 对各项指标的突出危险临界值规定如下:二、防突措施1.当出现突出预兆后,采取在迎头施工钻孔进行排放(参数附后)。

2.在进行钻孔施工前,矿机电运输队必须将水电接至打钻地点,并做好排水系统的相关准备工作。

3.从运钻到打钻的整个过程中,矿防突队必须指定专人负责安全,安全负责人在打钻时佩带便携式瓦检器,将其吊挂在施工地点上方,随时对打钻地点及附近的瓦斯情况进行监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度矿井防突措施计划根据《煤及瓦斯突出规定》第二十八条有突出矿井的煤矿企业、突出矿井在编制年度、季度、月度生产建设计划时,必须一同编制年度、季度、月度防突措施计划,保证抽、掘、采平衡。

防突措施计划及人力、物力、财力保障安排由技术负责人组织编制,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突出矿井矿长审批,分管负责人、分管副矿长组织实施的规定,同时根据能源公司及矿井负责人的统筹安排,编制2015年年度矿井防突生产建设计划及防突措施计划,内容如下:年度矿井防突措施计划编制我们严格按照股份公司相关要求,认真计划区域综合防突措施和局部综合防突措施,严格执行“四位一体”工作程序,结合生产实际不断规范完善防突治理体系,明确工作责任目标,扎实做好矿井“防突治理”工作,促进矿井安全稳定生产。

一、年度防突措施执行计划(一)防突钻探地点布置年度防突钻孔地点主要围绕11173采面上下巷、1177采面上下巷迎头预抽钻孔以及本煤层钻孔、1177瓦斯治理巷钻场穿层钻孔、回采采面上下巷、1278采面上下巷本煤层钻孔以及底板穿层孔等地点开展具体工作。

迎头抽放孔掩护迎头掘进,本煤层钻孔提前预抽煤层瓦斯,1177瓦斯治理巷穿层钻孔预抽1177运输巷掘进区域瓦斯掩护其掘进,底板抽放孔预抽临近层涌出瓦斯。

(二)防突钻机分布及使用计划我矿现配备矿用ZDY3200L履带式钻机1台;ZDY-1250钻机2台;ZDY4000L履带式钻机1台;ZD1900S钻机2台;ZDY-850S钻机1台;DY750D 钻机16台。

计划在11173采面上下巷设置2台ZD1900S钻机和2台DY750D钻机用于本煤层钻孔以及钻场、迎头本煤层瓦斯抽放钻孔、地质探放水钻孔施工;1177瓦斯治理巷设置1台ZDY-1250钻机和1台DY750D钻机用于穿层钻孔施工和地质探放水钻孔;回采采面上下巷设置1台ZDY-1250钻机和2台DY750D钻机用于施工钻场、本煤层瓦斯抽放钻孔和底板穿层钻孔;1278采面上下巷2台DY750D钻机用于施工钻场、本煤层瓦斯抽放钻孔和底板穿层钻孔。

其他需要打钻地点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择钻机。

(三)采空区、上隅角瓦斯抽放采取的措施年度11173工作面、回采采面、1194采面以、1278采面及1177采面回采过程中重点加强上隅角抽放力度,根据掘进期间以及以往该煤层已采采面瓦斯涌出情况,选择留管安设情况。

抽放期间两条上隅角的管路分别确保在7KPa以上,发现异常立即采取相关措施。

采空区抽放如下图所示:同时,为抓好各个采面后部老空区瓦斯抽放治理工作。

7#煤层采面回采期间,为防止采动来压时上临近层9#煤大量瓦斯涌入7#煤层,需要提前从回采运输巷、1278运输巷施工底板穿层孔预抽临近层瓦斯二、年度区域防突措施一)掘进工作面(一)区域危险性预测金佳矿为煤及瓦斯突出矿井,所有煤层均按煤及瓦斯突出煤层进行管理。

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属于近距离煤层群开采,各煤层瓦斯含量大,根据勘探钻孔取样分析及矿井开采情况统计:瓦斯含量的垂向分带明显,瓦斯含量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加大;走向上瓦斯含量从西到东逐渐增加,2016年瓦斯等级鉴定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58.93m3/min,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32.62m3/t。

金佳矿对井下主采煤层的基础参数进行了测定,从各煤层瓦斯基础参数测定值分析,金佳矿主采煤层属于典型的“高瓦斯—高突出—低透气性”煤层。

但是由于采高关系部分距地表比较近的工作面可以在工作面预测后划分为突出危险工作面和无突出危险工作面。

(二)区域措施效果检验根据《防治煤及瓦斯突出规定》及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防治煤及瓦斯突出相关规定,结合工作面所采取的区域防突措施实际情况分析,区域措施效果检验采用直接测定掘进区域内煤层残余瓦斯含量的方法进行措施效果检验。

在所掘进工作面每掘进到60m的位置时,根据现场情况施工不同个数的长探钻孔进行抽放校检,根据煤层瓦斯压力或瓦斯含量进行区域预测,确保掘进区域内无突出危险性,以此类推。

效果检验临界值如下表:在区域措施效果检验期间沿巷道前方每隔50m设置一个检验区域,每个检验区域至少设置1个检验测点,对检验测点进行现场取样实测煤层残余瓦斯含量。

工作面按设计施工钻孔,用作取煤芯测定煤层残余瓦斯含量。

只有当残余瓦斯含量全部小于8m3/t时,方可视该区域防突措施有效,并判定该区域为无突出危险区。

检验测点必须严格按设计施工,并严格按照DGC型瓦斯含量直接测定装置的操作规程操作,测出煤层残余瓦斯含量。

若实测煤层残余瓦斯含量小于8m3/t,且检验期间在施工钻孔时无喷孔、响煤炮、卡钻、顶钻及其他明显突出预兆时,方可判定该区域内防突措施有效;若煤层残余瓦斯含量大于或等于8m3/t,或者施工钻孔时有喷孔、响煤炮、卡钻、顶钻及其他明显突出预兆时检验区域仍属突出危险区,必须继续实施补充防突措施。

(三)区域验证根据《防治煤及瓦斯突出规定》的要求,巷道掘进期间的区域验证采用煤科总院重庆分院生产的WTC防突参数仪测定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法作为巷道掘进期间的区域验证方法。

在巷道掘进期间进行区域验证时,采用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法,参照表2-2进行验证,如果实测得到的S值、K值所有测定值均小于临界值,并1且在施工钻孔时未发现其他异常情况(喷孔、顶钻、响煤炮、夹钻等突出预兆现象),则判定该工作面预测为无突出危险工作面;否则,为突出危险工作面。

表2-2 钻屑指标法预测掘进工作面突出危险性的参考临界值进行区域验证工作时必须按如下标准进行在掘进工作面采用直径为42mm的钻杆施工,3个最短投影孔深为10m 的区域验证钻孔,验证孔分别布置在巷道工作面的中部及两侧,两侧的区域验证孔应控制巷道断面两侧轮廓线外2—4m范围。

二)回采工作面(一)区域危险性预测金佳矿为煤及瓦斯突出矿井,所有煤层均按煤及瓦斯突出煤层进行管理。

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属于近距离煤层群开采,各煤层瓦斯含量大,根据勘探钻孔取样分析及矿井开采情况统计:瓦斯含量的垂向分带明显,瓦斯含量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加大;走向上瓦斯含量从西到东逐渐增加,2016年瓦斯等级鉴定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58.93m3/min,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32.62m3/t。

金佳矿对井下主采煤层的基础参数进行了测定,从各煤层瓦斯基础参数测定值分析,金佳矿主采煤层属于典型的“高瓦斯—高突出—低透气性”煤层。

但是由于采高关系部分距地表比较近的工作面可以在工作面预测后划分为突出危险工作面和无突出危险工作面。

(二)区域措施效果检验根据《防治煤及瓦斯突出规定》规定,结合回采工作面所采取的区域防突措施实际情况分析,回采回采工作面回采期间的区域措施效果检验采用直接测定预抽区域的煤层残余瓦斯含量或直接测定煤层残余瓦斯压力的方法进行区域措施效果检验。

表5-1 根据煤层瓦斯压力进行区域预测的临界值直接测定煤层残余瓦斯含量作为区域防突措施的效果检验方法1、测定孔必须按设计施工,采用取芯钻杆取芯,取芯完毕后使用煤样罐密封煤样,严格按照DGC型瓦斯含量直接测定装置的操作规程操作。

测定出煤层残余顿煤瓦斯含量。

只有当所取煤样的残余瓦斯含量全部小于8m3/t时,方可视为区域防突措施有效,并判定该区域为无突出危险区。

2、若煤样的残余瓦斯含量大于或等于8m3/t时,则该区域的区域防突措施均无效,必须重新实施区域防突措施,直至煤层残余瓦斯含量小于8m3/t。

若检验期间在煤层中施工的钻孔出现喷孔、响煤炮、卡钻、顶钻及其他明显突出预兆时,该区域防突措施判定无效,仍属突出危险区,必须重新实施区域防突措施。

3、直接测定煤层残余瓦斯压力作为区域防突措施的效果检验方法(1)采用直接测定煤层瓦斯压力时,根据公司通字【2013】13号文《关于印发贵州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防治煤及瓦斯突出规定实施细则的通知》规定,我矿回采回采工作面回采过程中采取在回风巷、运输巷每隔50m 施工一个区域措施效果检验孔,即在回采区域每隔25米施工了一个效果检验孔,回风巷钻孔设计孔深60m,运输巷钻孔设计孔深80m,钻孔在煤层中开孔,钻孔垂直于煤壁。

效果检验孔采用水泥砂浆封孔,封孔深度20m。

(2)效果检验钻孔施工完毕后必须立即进行封闭测试,测试人员对压力测试表进行读数并记录压力变化情况,只有当测定的煤层残余瓦斯压力小于0.74MPa时,方可视为该区域内的区域防突措施有效,该区域内无突出危险。

(3)若测定的煤层残余瓦斯压力大于或等于0.74MPa,认为该区域内区域防突措施无效,必须重新执行区域防突措施。

若检验期间在煤层中施工的钻孔出现喷孔、卡钻、顶钻及及其他明显突出预兆时,发生明显预兆的位置周围半径100m范围内判定区域防突措施无效,即施工钻孔处前后方各100m范围内乃属突出危险区,必须重新执行区域防突措施,采取在1275回采工作面该范围内施工本煤层抽放钻孔,直至该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为无突出危险后方可进行区域验证。

(4)我矿采取被动测压法,即测压钻孔被密封后,利用被测煤层瓦斯向钻孔揭露煤层处或测压气室的自然渗透作用,达到瓦斯压力平衡,进而测定煤层瓦斯压力的方法。

按照上述方法,综合我矿实际,依据《防治煤及瓦斯突出规定》的要求,我矿采取直接测定煤层残余瓦斯含量及直接测定煤层残余瓦斯压力相互结合的办法,测定煤层残余瓦斯含量及煤层残余瓦斯压力严格按照设计施工钻孔,一个检验点首先施工钻孔测量煤层残余瓦斯含量,之后将此钻孔施工为测压孔,测量煤层残余瓦斯压力。

只有当煤层残余瓦斯含量小于8m3/t且煤层残余瓦斯压力小于0.74MPa时,方可认为该区域内无突出危险。

(三)区域验证根据《防治煤及瓦斯突出规定》结合我矿实际情况,采用煤科总院重庆分院生产的WTC防突参数仪测定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法作为回采工作面回采期间的区域验证:在回采工作面进行区域验证时,采用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法,参照表5-2进行验证,如果实测得到的S、K1所有测定值均小于临界值,并且未发现其他异常情况,则该工作面验证为无突出危险工作面;否则为突出危险工作面。

表5-2 钻屑指标法预测煤巷采煤工作面突出危险性的参考临界值1、选用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法进行验证时,每进1m测定该1m段的全部钻屑量S,每钻进2m测定一次钻屑瓦斯解吸指标K1值,K1取临界值为0.4mL/g.min1/2,Smax 取临界值为3.2kg/m。

当每次测定的K1≥0.4 mL/g.min1/2或Smax ≥3.2 kg/m时,判定工作面有突出危险性;当每次测定的K1<0.4mL/g.min1/2且Smax<3.2 kg/m时,判定工作面无突出危险性。

(1)回采工作面采取沿工作面推进方向采用直径为42mm的效检钻杆每隔15m施工1个最短投影孔深为10 m区域验证孔。

(2)若施工的区域验证孔出现喷孔、卡钻、顶钻等异常现象时,则评判该地点半径100m范围内区域防突措施无效,必须采取重新执行防突措施进行补充消突,直至钻孔无喷孔等异常情况后方可重新进行验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