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古国——印度
印度介绍

外交
印度是不结盟运动发起国之一。历届政府均强调 不结盟是其外交政策的基础,努力与所有国家发 展关系,力争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冷战结束后,印政府调整了过去长期奉行的倾向 苏联的大国平衡政策,推行全方位务实外交,创 造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持久和平稳定的地区环境。 近年来,随着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印加快推进大 国外交战略。强调外交为经贸服务,在保持与俄 罗斯及其他独联体国家关系的同时,大力发展与 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的关系,尤其是经贸科技 合作,吸收资金和技术。与东盟及亚太地区国家 的关系发展迅速。重视能源安全,逐步拓展同海 湾、中亚等能源供应国的交往与合作。
国家政要
总统阿卜杜勒· 卡拉姆 (Abdul Kalam),20 02年7月就任总统;总理曼莫汉· 辛格 (Manmohan Singh),2004年5月任 职;印度副总统兼联邦院议长拜龙· 辛格· 谢卡 瓦特 (Bhairon Singh Shekhawat),20 02年8月当选;印度国大党主席索尼娅· 甘 地。
印度政治
1950年1月26日生效的宪法规定印度为联邦制国家,是主 权的、社会主义的、世俗的民主共和国。印度采取英国式的议会 民主制。公民不分种族、性别、出身、宗教信仰和出生地点,在 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的统帅,由联邦 议会及邦议会组成“选举团”选出,每届任期五年。总统依照以 总理为首的部长会议的建议行使职权。议会由联邦院(上院)和 人民院(下院)组成。联邦院共244席,议员由各邦及中央直 辖区立法院议员选举产生,任期六年,每两年改选1/3。联邦 院每年召开四次会议。宪法规定副总统为法定的联邦院议长。人 民院为国家主要立法机构,其主要职能为:制定法律和修改宪法; 控制和调整联邦政府的收入和支出;对联邦政府提出不信任案, 并有权弹劾总统。人民院共545席,其中543名议员通过选 举产生,另外2名议员由总统直接任命,每五年举行一次大选。 最高法院是最高司法权力机关,有权解释宪法、审理中央政府与 各邦之间的争议问题等。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委任。总检察长由 总统任命,其主要职责是就执法事项向政府提供咨询和建议,完 成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检察权,对宪法和法律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等。各邦设有高等法院,县设有县法院。
印度文化.

一位印度学生,开玩笑说:“一年365天,我们印 度人有366天都在过节!”
印度节日
洒红节 兄妹节 印度教九夜节 点灯节 小壶节 大壶节
洒红节
洒红节是印度最古老的节日之一,代表着 色彩单调的冬天终于结束,并预示着 春天土地的丰饶。每年印度历12月的 月圆之夜(公历的2月底或3月初)就是
洒红节开始的日子,人们会在自 己的脸上和身上涂上颜料,还向 别人身上涂抹各种颜色。
【国名】印度共和国(Republic of India) 【古名】身毒/天竺
【别称】孔雀之国/婆罗多/文明古国
【国教】印度教
【国歌】《人民的意志》
【国花】莲花 【国鸟】蓝孔雀 【国树】菩提树 、榕树 【国兽】老虎
种姓制度
印度教将人分为四个种姓: 婆罗门、刹帝利、 吠舍 和 首陀罗,婆罗门的地位最高,其余种姓的社会 地位依次降低。各种姓都有自己的道德法规和风俗 习惯,一般不能互相通婚。除了这四个种姓以外, 还有一种被排除在种姓之外的人——贱民,即所谓 “不可接触者”,他们的社会地位最低,最受歧视 ,好像被排斥在社会之外。印度教种姓制度下的妇 女地位低下,支持童婚, 寡妇的境遇悲惨。虽然 印度经历了经济的现代化以及有关禁止歧视以及结 束阶级结构的法律的制订, 种姓制度在印度社会 的地位依然重要。
文化古国
印度文化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2000 年左右,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公元前 1500年至前1200年,雅利安人迁入,他们 带来了雅利安文化,成为印度教以及印度 文学、哲学和艺术的源头,开始了恒河谷 地文明。 恒河,从喜马拉雅山起步,走过 一个被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和印度洋环抱 的亚洲半岛,滋润了这一方土地,也孕育 了一片光辉灿烂的文明,成为一个国度的 “圣河”。
古印度文明有哪些

古印度文明有哪些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在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类即已开始在印度生活。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古印度文明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古印度文明介绍公元前3500年之后,农业文明遍布印度河平原。
公元前2500年前后,印度河流域出现高度发达的城市文明,先民开始使用文字。
公元前1500年左右,吠陀时代开始。
印度文明的中心渐次由西向东推进到恒河流域。
其后数百年间《梨俱吠陀》和其他吠陀经典问世,成为印度文学和哲学的源头。
吠陀文明为后来印度教的发展和印度文明的腾飞奠定基础。
公元前6世纪,各种哲学流派和社会学说并起纷呈,佛教和耆那教应运而生。
公元前3世纪,孔雀王朝在阿育王时代成为印度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专制帝国。
公元3至6世纪的笈多王朝时期,是印度古代文明发展的黄金时代,科学、文学、艺术等许多领域均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婆罗门教在这一时期经过改革演化为印度教。
公元10世纪之后,随着穆斯林入侵并建立政权,印度古典文明开始衰落。
在莫卧儿王朝统治中期,印度国力臻于鼎盛。
19世纪中叶,英国完成对印度的征服。
1947年8月15日,印度获得独立。
古老文明获得新生。
印度古代文明最显著的特色是其宗教性。
历史上,宗教一直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中心。
印度教、佛教和伊斯兰教在印度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构成印度文明的三大板块。
印度教在建筑和雕刻方面,佛教在建筑、雕刻和绘画方面,伊斯兰教在建筑和绘画方面,都分别创造了众多传世艺术珍品。
因此,印度文明在世界文明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和独特的地位。
古印度文明序言印度与美索不达米亚、埃及、中国并列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
印度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印度文明异常丰富、玄奥而神奇,凝聚着东方的智慧,散发着精神的魅力,对亚洲诸国包括中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最早的印度文明发祥于印度河流域,史称印度河文明(约公元前2500-前1500年)。
早在印度河文明时代,印度土著居民就有了生殖崇拜和瑜伽观念,盛行母神、公牛(瘤牛)、男根(林伽)、圣树、蛇神崇拜。
印度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2000年前后创造了灿烂的印度河文明。
与孟加拉国、缅甸、中华人民共和国、不丹、尼泊尔和巴基斯坦等国家接壤。
古印度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印度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的发源地。
新德里是印度的首都,全国政治和文化中心,也是印度铁路与航空交通中心。
新德里位于恒河支流亚穆纳河畔,由新、老德里两部分组成,面积1483平方公里,人口1100多万。
德里相传有近3000年的历史。
12世纪末,征服印度的外来穆斯林开始在德里建都。
17世纪中叶,莫卧尔王朝皇帝沙杰罕迁都至此后,德里的地位才日趋显著。
19世纪中叶,英帝国主义占领了印度,把首都迁到了加尔各答。
1857年印度爆发民族大起义,反对外来统治,德里成为起义的中心之一。
1911年德里再次成为印度的首都。
随后在德里西南开始兴建新城,即新德里。
1947年印度独立后定都新德里。
新德里是印度联邦政府和议会所在地。
自独立以来,新德里发展很快。
不但传统的小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有较大发展,而且陆续建起一些规模较大的现代化工业,如纺织、化工、机械、电器和电子工业等。
根据城市规划,工业区均在郊外。
新德里也是文化教育中心,这里有许多著名的博物馆、纪念馆、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著名的尼赫鲁大学就位于市郊。
新德里还是全国的旅游中心,名胜古迹很多,其中著名的有:圣雄甘地墓,印度门,红堡,古特伯高塔等。
圣雄甘地墓(RAJGHAT)印度著名旅游景点:甘地暮位于老德里的亚穆纳河畔。
用黑色大理石筑成的一个四方形平台,标志着圣雄甘地1948年被刺杀后火化的地点。
黑色平台正中是一长明火炬,象征甘地精神永存。
几乎每一位重要外国来宾都要到此献花圈或种植一棵常青树,以表示对这位印度民族独立运动领袖的尊敬。
印度门(INDIA GATE)位于新德里总统府之东,又称“战争纪念门”,为纪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阵亡的印军而建,印度门上刻有“纪念独立后为国家领土主权完整而牺牲的将士们”字样。
四大文明古国的历史概述

四大文明古国的历史概述千百年来,人类文明从各个角落蓬勃发展。
其中,四大文明古国以其辉煌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给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这四个古国分别是: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中国。
它们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下,独具特色地发展起了自己的文明。
古埃及是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流域的地区,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之一。
埃及文明主要围绕尼罗河的河滨地带展开。
埃及人发明了象形文字,创造了独特的宗教体系,并建造了世界上最著名的金字塔。
古埃及是一个强大而统一的国家,统治者被视为神圣也被认为是神的代表。
尼罗河的水域辽阔,为埃及人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然而,尼罗河洪水的周期性特点也成为埃及文化基调的一部分。
春天的洪水会带来沃土和丰收,而干旱的季节则催生了埃及人对死亡和重生的哲学思考。
古巴比伦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即今天的伊拉克。
巴比伦文明是西亚地区的一座城市国家。
古巴比伦以它复杂的法律体系,及对农业和工业的先进发展而闻名。
它的人民也是伟大的建筑师和天文学家。
巴比伦的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被视为众神的代表。
他们建立了世界上最古老的编码法律,凝聚了对社会秩序和公正的追求。
古印度位于南亚次大陆,也是世界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古印度文明以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化和维护阿利安德拉维达文化为代表。
哈拉帕文化以其优美的城市规划和排水系统而闻名,并留下了许多精美的艺术品和珠宝。
在印度教和佛教的影响下,古印度创造了一个复杂的宗教系统和哲学体系。
它也是一个知识渊博和繁荣的地区,在数学、天文学和医学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古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封建国家之一,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幸存至今的文明。
中国文明以其复杂的礼仪制度、汉字文字和哲学思想而著名。
古代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00年左右的夏朝,直到公元1912年的清朝灭亡。
中国的历史中充满了伟大的君主和思想家,如伏羲、黄帝、孔子、孙子和孙中山等。
中国也以其发明和创造出许多伟大的发明而受到人们的钦佩,如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等。
第八章 第三节 印 度

印度的水灾
• 2003年7月25日,印度陆军的炮兵部队协助疏散 灾民。这些村民来自印度东北部阿萨姆邦的拉贾 巴里村。持续三周的洪水袭击了阿萨姆邦的13个 地区,总有1000多个村子受灾,已有约150万人 无家可归。
印度的旱灾
2003年6月1日,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的一个巨 大水井旁摆满了等待取水的器皿。目前,古吉拉 特邦正遭遇十几年罕见的灾害,赤日炎炎,热气 袭人,当地居民的吃水已成问题。印度其他一些 地区也遭遇这种自然灾害。
南 亚 七 月 风 向 每年六 北回归线 月到九月 盛行西南 季风, 洋 海 洋 风从——— 赤道 陆 地 吹向 ——— ,为雨季。
印
度
印度
对照上面两幅图,说出印度的主要气候类型。
热带季风气候
通过对此图分析印度热带季气候的特
20 度以 上,说明全 A、全年气温均在_____ 较高 , 地处_____ 热 带 年气温_____
1、印度政府为什么十分重视粮食生产?
A、印度人口众多,是一个粮食消费大国;
B、大国必须实现粮食生产的自给自足,
这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与对外贸 易、国际政治与经济合作的基础。
知识梳理与巩固
• • • • 一、印度概况。 1.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2.印度多位于( 热 )带,南临(印度)洋。 3.印度地势较平坦:北部地势高耸,为 ( 喜马拉雅山脉 )的一部分;中部有印度河、 (恒河 )平原;南部是低矮的( 德互交往十分注 重礼节。印度人与友人见面时,通常是双 手合掌或举手行礼,但合掌或举手的姿势、 高低大有讲究,对长辈宜高,以示尊敬; 对平辈宜平,以示对等;对幼辈则低,以 示关怀。迎接嘉宾时,则往往敬献花环, 并套在客人的脖子上,表示发自内心的欢 迎。客人马上将花环取下来,以此表示谦 虚。。印度妇女尤其是穆斯林女子,因受 闺阁制度影响,较少抛头露面,她们一般 不与陌生人随便交往。
古印度文明知识点

古印度文明知识点古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悠久而灿烂的历史文化。
古印度文明在文学、哲学、数学、天文学、医学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印度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2500 年左右的印度河流域文明。
印度河流域文明主要分布在今天的巴基斯坦和印度西部,以摩亨佐·达罗和哈拉帕两座城市为代表。
这两座城市规划整齐,拥有完善的排水系统和公共设施,显示出当时高度发达的城市文明。
然而,印度河流域文明在公元前 1800 年左右突然衰落,其原因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公元前 1500 年左右,雅利安人入侵印度,他们带来了新的语言和文化,逐渐形成了吠陀文化。
吠陀文化是古印度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最著名的是《吠陀经》。
《吠陀经》包括《梨俱吠陀》《娑摩吠陀》《夜柔吠陀》和《阿闼婆吠陀》四部,是印度教最早的经典,包含了宗教、哲学、文学、历史等方面的内容。
在宗教方面,古印度产生了多种宗教,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印度教和佛教。
印度教是多神教,其教义复杂,强调轮回和因果报应。
佛教则由释迦牟尼创立,主张众生平等,通过修行摆脱痛苦,达到涅槃的境界。
佛教在公元前 3 世纪阿育王统治时期得到了广泛传播,成为世界性宗教之一。
古印度在文学方面也有着卓越的成就。
《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印度两大史诗,它们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印度文化的重要载体。
《摩诃婆罗多》讲述了俱卢族和般度族之间的战争,包含了丰富的神话、传说和哲学思考;《罗摩衍那》则讲述了罗摩王子的冒险故事,歌颂了正义和爱情。
在哲学领域,古印度诞生了众多的哲学流派,如吠檀多派、数论派、瑜伽派等。
吠檀多派强调梵我合一,认为宇宙的本质是梵,个体的灵魂与梵是同一的。
数论派则探讨了世界的本原和构成,提出了原质和神我的概念。
古印度的数学成就也非常显著。
他们发明了数字“0”,并创造了十进制计数法。
这些数学成就通过阿拉伯人传播到欧洲,对现代数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古印度文明

古印度文明古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我国西汉时称之为“身毒”,东汉时称之为“天竺”,唐玄奘取经归来以后始称之为印度。
从地理上说,古代印度与现在说的印度次大陆相当,包括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
发源于中国境内冈底斯山脉的印度河,在众多的支流汇聚中从东北向西南方向穿越巴基斯坦的领土,注入阿拉伯海;这里气候干燥,在河谷不远处就有沙漠。
东部的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的雪峰丛中,它的条条支流由西北向东南横贯雨量充沛、森林茂密的次大陆东北部,在孟加拉国境内注入孟加拉湾。
印度河和恒河所形成的冲积平原,土壤肥沃,气候湿润,是世界古老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依据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考古成果,印度河流域从公元前3000年中期已形成相当发达的农业文明。
这种文明的遗址首先发现于巴基斯坦旁遮普省蒙哥马利县的哈拉巴,故称之为“哈拉巴文明”。
新石器时代的定居点在公元前7000年就出现在印度河流域。
位于今天巴基斯坦的那两座城市摩亨佐· 达罗和哈拉巴,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300年。
根据考证得知,哈拉巴文明自那以后便一面向内陆,一面在阿拉伯海沿岸传播开来。
随着人口的增长,印度河流域的居民开垦贫瘠的平原,并构筑河堤来保护城市,用以抵挡捉摸不定的含有大量泥沙的洪水。
作为存在着强大中央政府的明显证据,哈拉巴的城镇都是按照同一种周密设计用城墙围成的居住区,城内有整齐的街道和街区、粮仓、下水道,以及所有其他的文明设施。
哈拉巴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大量铜器,这表明古印度人已经掌握了对金银等金属的加工技术。
从出土的各种美妙绝伦的手工艺品和奢侈品中,可见当时工匠的精巧技艺。
制陶和纺织是哈拉巴文化的两个重要部门,染缸的发现表明当时已掌握纺织品染色的技术,纺织业与车船制造业等也高度发达。
城市的繁荣使哈拉巴的商业盛极一时,不仅国内贸易活跃,国际贸易也特别频繁。
大量古迹遗址的发掘充分证明了它与伊朗、中亚、两河流域、阿富汗,甚至缅甸和中国都有贸易往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岛
马 尔 代
国:斯里兰卡 马尔代夫 2.哪些国家同我国相 邻? 巴基斯坦、印度、 尼泊尔、不丹 3.印度位于我国的哪 个方位? 西南 4.完成P35第1题 ⑴
完成P36
第(2)题
恒河平原
1、南亚地形可分为哪三个主要部分?
北部山地——喜马拉雅山 中部平原——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 南部——德干高原
国 印 度 美 国 印 尼 巴 西 巴 基 斯 坦
(世界人口数量前六位国家)
中
(人口/亿) 12
10 8 6 4 2 0 3.6 4.4
未来的人口第一大国
10.1 8.5 6.9 5.5
19
51
19 年81
19 年
91
20 年
00
年
• 印度人口以每 年2000万的速 度增长,根据 联合国粮食组 织推算,到 2040年,印度 将超过中国成 为世界人口第 一大国。
南 亚 一 月 风 向
亚
北回归线
洲
印 度
赤道
印
度
洋
每年六月到 九月盛行西 南季风,气 候湿润,表 现为雨季。
南 亚 七 月 风 向
1、南亚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10月--次年5月:
6--9月:
为——季。
旱
为——季。
雨
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的年份西南季风来得晚,或去得 早或风力太弱,雨水就不足,容易造 成( 旱 )灾。 有的年份西南季风来得早,或退得 晚,或风力太强,雨水就过多容易造 成( 水 )灾。
(印度人口的增长)
两大压力: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较快 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发展 造成沉重的压力,是个粮食消费大国。
人口增长带来的影响
• 人口增长造成的人均耕地减少已威胁到印度的 粮食安全。1960年印度的人均耕地为0.21公顷, 到1999年人均耕地已减少到0.10公顷,减少一 半还多。预计到2050年,人均耕地将只有0.07 公顷。1951年至1996年45年间,印度的谷物 产量增长了2倍,但由于粮食产量的提高被大 量人口的增长所抵消,人均谷物增长量只有35 %。前不久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的专家预测, 到2020年印度的粮食生产将达到饱和状态,谷 物短缺会达到0.36亿至1.42亿吨。
2、南亚中部的平原主要由哪两条大河冲 积 而成?
恒河和印度河
3、恒河和印度河的发源地入海口各在哪里?
印度河发源于中国西藏喜马拉雅山北坡 注入阿拉伯海
恒河发源于印度东北部的喜马拉雅山南 坡注入孟加拉湾
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亿) 14
12 10 8 6 4 2 0
• 截至2001年 3月1日零时, 印度人口总 数为10.27 亿,占世界 总人口的 16.7%,成 为世界上第 二个人口超 过10亿的国 家。
锡 克 教 大 金 寺
锡 克 族 婚 礼
印度教婚礼
古老的印度庙宇
印度大神庙
许愿
印度女神庙
牛被印度人看作是神的化身,受到人们的保护不被宰 杀。牛被称作“如意牛”,也代表幸福吉祥;印度人 使用牛粪来治疗皮肤病和一般的外伤,疗效非常好。 恒河是印度的圣河,她孕育了印度的文明,人们称天 河,每年的许多节日和祭典都在恒河河畔举行,小孩 子的成人礼也需要恒河水来淋浴。我们经常可以看到 人们在恒河中洗浴身体,人们希望通过圣水消除疲劳、 驱除疾病、洗净身体的罪恶。 人们还通过制作护身符来建立自己与神和神力之 间的联系,几乎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不止一个的饰物。
文明古国——印度
一、地理位置
二、地形
三、水旱灾害频繁
四、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五、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
六、发展中的工业 七、独特的文化
印度的地理位置 海陆位置: ——位于亚洲的南 部,印度洋北部, 三面环海 纬度位置: 大部分位于热带, 部分位于亚热带
马 尔 代
1.南亚有哪些国家? 内陆国:尼泊尔、不丹 临海国:巴基斯坦
水旱灾害频繁的地区
南亚为什么容易发生水旱灾害?
旱季景观
印度的气候——水旱灾害频繁
印度小麦和水稻的分布
印度年降水量的分布
印度小麦和水稻的分布 印度的地形
降水量多, 大多为平原
降水量较少, 大多为高原
农作物
分
布
与地形 气候的关系
水稻
东北部、半岛沿 水稻需水较多。上述 地区是平原,降水充足。 海地区 德干高原西北部、 小麦耐旱能力强。这 些地区地面起伏平缓, 恒河上游地区 降水较少。
主 页
繁忙的交通运输
热带季风气候
气温(0C) 降水量(毫米)
30
600
20
10
500
400
0
-10
300
200
-20
-30 1 4 7
100
10 (月) 0
孟买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
亚
北回归线
洲
印 度
赤道
印
度
洋
每年10月到次 年5月盛行东 北季风,是一 种由陆地吹向 海洋的风,性 质干燥,降水 较少,气候干 旱为旱季。
小麦
印度:世界的办公室
• 1991年实行经济改革开放后,印度的工业 化开始向技术驱动模式过渡。在电脑软件 技术和服务业的带动下,印度赢得了“世 界办公室”的美誉。 • 1985年拉•甘地提出要用电子革命把印度带 入21世纪,这一战略使印度比其他发展中 国家更早抓住发展电脑软件技术的机会, 跟上了以科学技术和信息化为核心的第三 次全球化浪潮。
印度的习俗与禁忌
旅游常识
● 印度是个宗教王国,有数不清的神,看不完的庙。 参观清真寺要遵守脱鞋的习俗。 在寺庙,尤其是焚烧 尸体的场所不得拍照. ● 印度人吃饭喜欢用手把米饭和菜、汤拌着抓着吃, 叫手抓饭。如果你入乡随俗,一定记住以右手进餐, 因为左手被视为不洁。
● 印度人摇头是表示赞同,而点头则是不同意,NO 的意思。
● 遇到马路上讨钱的人,不要随意当着许多乞丐的 面给钱,一旦给了一个,立即围过来几十个人。
印度国旗
橙色代表勇敢,白色象征纯洁, 蓝色表示信念,中间24根辐条 的法轮代表神圣和真理。
恰巴提
身着纱丽的印度女性
印度教“圣地” ——瓦拉纳西
恒 河 沐 浴
马路上悠闲的牛
印度是世界上拥有牛最 多的国家,有三亿多头, 约占世界的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