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硬件协同设计

软硬件协同设计
软硬件协同设计

基于底层硬件的软件设计,涉及了设备驱动程序的设计、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定制/移植、基于底层硬件的软件体系架构等实用技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通用计算机在Windows、Linux和VxWorks等常见操作系统下的串/并/网络通信实现和USB、ISA、PCI 设备/板卡的驱动程序设计;二是嵌入式应用体系的直接基本软件架构与基于μC/OS、DSP/BIOS、WinCE/EXP、μCLinux及VxWorks等常见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下的基本软件架构及各类常见嵌入式软件体系下的UART、SPI、CAN、EMAC、ADC、DAC、存储器件等外设/接口的驱动软件设计。书中还介绍了如何使用CPLD/FPGA/PAC等器件进行可编程数字/模拟逻辑软件的设计,进而实现所需的特定外设/接口及其连接与FPGASoPC软硬件协同的设计。请参考《基于底层硬件的软件设计》

软硬件协同设计

一、软硬件协同设计的定义:

软硬件协同设计是指对系统中的软硬件部分使用统一的描述和工具进行集成开发,可完成全系统的设计验证并跨越软硬件界面进行系统优化。

二、软硬件协同设计理论:

首先是系统的描述方法。目前广泛采用的硬件描述语言是否仍然有效?如何来定义一个系统级的软件功能描述或硬件功能描述?迄今为止,尚没有一个大家公认的且可以使用的系统功能描述语言可供设计者使用。

其次是这一全新的设计理论与已有的集成电路设计理论之间的接口。可以预见,这种全新的设计理论应该是现有集成电路设计理论的完善,是建立在现有理论之上的一个更高层次的设计理论,它与现有理论一起组成了更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在这种假设下,这种设计理论的输出就应该是现有理论的输入。

第三,这种全新的软硬件协同设计理论将如何确定最优性原则。显然,沿用以往的最优性准则是不够的。除了芯片设计师们已经熟知的速度、面积等硬件优化指标外,与软件相关的如代码长度、资源利用率、稳定性等指标也必须由设计者认真地加以考虑。

第四,如何对这样的一个包含软件和硬件的系统的功能进行验证。除了验证所必须的环境之外,确认设计错误发生的地方和机理将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课题。最后,功耗问题。传统的集成电路在功耗的分析和估计方面已有一整套理论和方法。但是,要用这些现成的理论来分析和估计含有软件和硬件两部分的SOC将是远远不够的。简单地对一个硬件设计进行功耗分析是可以的,但是由于软件运行引起的动态功耗则只能通过软硬件的联合运行才能知道。

其实,还可以举出很多新理论要涉及的问题,它们一起构成了面向SOC的软硬件协同设计的理论体系。

软硬件协同设计所涉及到的内容有:HW-SW 协同设计流程、HW-SW 划分、HW-SW 并行综合、HW-SW 并行仿真。

三、软件硬件协同设计的设计流程:

第一步,用HDL语言和C语言进行系统描述并进行模拟仿真和系统功能验证;

第二步,对软硬件实现进行功能划分,分别用语言进行设计并将其综合起来进行功能验证和性能预测等仿真确认(协调模拟仿真);

第三步,如无问题则进行软件和硬件详细设计;

第四步,最后进行系统测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