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_美国建国初期的外交

合集下载

美国建国以来的外交政策

美国建国以来的外交政策
2、19世纪末20世纪初
表现: 泛美主义、大棒与金元并用政策、 美西战争、 门户开放政策 从西半球到亚太地区
特点: 方式是大棒与金元并用 有了独立的侵华政策
原因:经济发展,工业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一
泛美主义
美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对外奉行扩张政策,拉美 成为美国凯觎的首要目标。经美国国务卿布莱恩 建议,于1889~1890年在华盛顿召开了第一次泛 美会议,决定成立美洲共和国国际联盟(1910年改称 美洲共和国联盟) 及其常设机构美洲共和国商务局, 该联盟成为美洲国家组织的前身。从此美国接过 泛美团结的口号,利用泛美会议,宣传美洲各国 有着共同利益。在加强美洲各国之间的经济、社 会和文化联系下,实现“美洲是美国人的美洲” 的目标,泛美主义则成为美国对拉丁美洲进行侵 略扩张的思想武器,这是门罗主义在帝国主义时 代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泛美会议开过 8 次,泛美联盟总干事始终由美国人独占。
中立法的影响通常是负面的。因为条文不分侵略 国和受害国,单纯以“交战国”平等地对待她们。
这些法例亦限制了美国政府协助英国对抗纳粹德 国的力度。1941年美国正式向轴心国宣战使法案 被废除。
绥靖政策
也称姑息政策。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 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 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
热战(亚洲)
扶蒋反共(中国) 侵略朝鲜 侵略越南
扶蒋反共
1945年9月,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美国 大使赫尔利、蒋介石一起合影.jpg
侵略朝鲜
停战谈判的时候联合国军,中朝主 张的分界线,以及当时实际的战线
马丽莲.梦露来朝鲜劳军
周恩来接见建国后首次来访的美国 体育代表团
尼克松访华
美国抓住“天赐良机”,借1898年2月15日的“缅因 号事件,大造战争舆论,于4月25日正式向西班牙开 战。老迈的西班牙无力抵抗,节节败退。两国于当 年12月10日,在巴黎签订条约,西班牙承认古巴独 立(实际上沦为美国的保护国),将波多黎各、关 岛和菲律宾转让美国;美国为获得菲律宾向西班牙 交付2000万美元作为抵偿。整个战争期间,美军死 亡约5000人(其中战死不足400人,其余多系病死)。 美国以极小的代价从西班牙手中夺取了重要的海外 殖民地

浅析建国初期“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浅析建国初期“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浅析建国初期“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敌对政策,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对缓解建国初期的外交形势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它稳定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缓解建国初期经济困难的局面以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包围禁运,增强了人民的精神力量,对我们当下外交政策的制定产生了重要的借鉴意义与参考价值。

标签:建国初期;外交环境;“一边倒”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阵营一边,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从政策实行到中苏关系恶化,“一边倒”外交政策产生了一定的效果,打破了建国初期外交困局。

一、“一邊倒”外交政策的形成背景1.苏联的帮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就明确了要建立继苏联之后在东亚的又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而经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洗礼,新中国的经济百废待兴,急需得到其他国家对我国经济建设上的援助。

新中国建立之后,在两级格局下,“中国要想中立,那简直就是一种骗人的鬼话”[1]。

因此,中国必须依靠社会主义国家的力量,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稳定的国内外条件。

其次,苏联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头号大国,在冷战初期处于劣势,也需要争取新中国作为它在远东地区同美国抗衡的伙伴,客观上为中国外交环境的制定提供了有利条件。

2.美国的敌对与封锁。

美国在解放战争初期便制定了扶蒋反共的政策,并且直到国民党败退台湾新中国成立,美国依然对新中国采取遏制的态度,。

例如美国在朝鲜战争中就对中国东北边境经行了轰炸,趁中国解放台湾时直接出动第七舰队对台湾海峡进行封锁,都是粗暴干涉新中国内政和直接威胁新中国国家安全的表现。

这些举动无疑加速了新中国导向苏联的速度。

其次,新中国其实也曾尝试与美国缓和关系进行合作,然而由于冷战特殊形势,社会意识形态对立尖锐,引起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对新中国实施军事包围和禁运,外交孤立等手段。

“美国政府不给我党留下选择余地”[2],这在一定程度上将中国推向苏联。

第二章_美国建国初期的外交知识点

第二章_美国建国初期的外交知识点

第二章美国建国初期的外交:孤立与扩张(1776——1815)一.美国外交政策的渊源二.孤立主义外交原则的确立三.《杰伊条约》四.汉——杰之争与美国的外交传统一.美国外交政策的渊源美国外交的总根源是在殖民地的土壤上萌生并发展的商业资本。

由于商业资本的发展而带来的商业精神、扩张意识和孤立思想,直接制约并影响了美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外交活动的开展。

根植于商业资本的商业精神、扩张意识和孤立思想,组成一整套思想体系,成为美国外交政策的核心1. 殖民地的商业资本和商业精神2. 殖民地的扩张意识 3 .孤立思想的形成二.孤立主义外交原则的确立1.《1776年条约计划》2.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外交3.中立准则的确立4.对孤立主义的认识第一.政治和外交上的孤立不等于在经济上同外界不发生联系,它不是一种隐遁政策。

第二.在政治上与外交方面也不是绝对地同外界隔绝。

第三.孤立主义主要是美国针对欧洲的外交方针,而对于美洲以及亚洲则是积极进行干涉和扩张。

第四.美国早期孤立主义不只是消极的战略防御政策,也是一种积极的战略进攻。

它的目标不只是限制自己的行动,也是为了根据自己的利益,“自由”地实行扩张,不受大国的牵制。

第五.美国孤立主义具有多方面的内容,与一系列口号相联系,如“不结盟”、“中立”、“不卷入”、“不干涉”、“不纠缠”、“反对在美洲殖民”、“海上自由”等,并且这些口号具有极大的实用主义性质,在不同地点,不同时期,不同事件中可以随意舍取。

三.《杰伊条约》四.汉密尔顿——杰弗逊之争与美国的外交传统1.争论的具体内容2.二人如何看待美国对外关系中的基本问题?3.二人的争论对后来的美国外交产生了哪些影响?如何理解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一.美国外交政策的渊源1. 殖民地的商业资本和商业精神美国外交的某些思想和原则,可以从漫长的殖民地时期找到渊源。

具体地说,美国外交的总根源是在殖民地的土壤上萌生并发展的商业资本。

由于商业资本的发展而带来的商业精神、扩张意识和孤立思想,直接制约并影响了美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外交活动的开展。

美国的外交传统

美国的外交传统

美国的外交传统——关于孤立主义的研究综述孤立主义源于美国独立战争前后的早期外交,在20世纪曾一度盛行于美国。

孤立主义作为一项政策主张,是以尽量避免对外国承担政治和军事义务的同盟关系的方式来维护和扩展美国的利益。

主要侧重政治、军事、外交,而在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并不限制与外界的交往联系。

孤立主义在思想渊源上有着明显的理想主义色彩,但在具体的政策上,他理应更倾向于从现实主义角度出发,确保国家利益。

它是美国统治集团在某种条件下推行扩张政策的一种手段。

孤立主义一直存在于美国的外交当中,并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美国建国以来的外交活动。

孤立主义是美国的一项外交传统,同时也是新时期美国单边主义外交政策的基础。

其作为贯穿美国外交政策的始终,对美国的对外政策产生重大影响的一项外交政策,是研究美国外交政策不可回避且必须加以深究的重要部分。

一、资料的整理与相关论文的发表、著作的出版杨生茂先生《美国外交政策史》把美国外交政策分为三大时期:大陆扩张时期(1775年---1897年),海外扩张时期(1898年---1945年)和全球称霸时期(1946年---至今)。

其中大陆扩张时期的主要外交手段就是孤立主义。

比米斯的《美国外交史》是以一个美国人的观点来论述美国的外交,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孤立主义。

以上两本著作并不只是完全讲孤立主义,但其内容的方方面面都涉及了孤立主义。

当然,关于此类的著作还有很多,不一一赘述。

关于孤立主义的论文则有:王玮《美国早期外交中的孤立主义》,王缉思《新孤立主义的幽灵》,陈立军、国红梅《美国孤立主义外交政策新论》等,众多文章都为美国孤立主义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研究的具体内容(一)孤立主义的含义或内容英国的保罗·约翰逊认为,美国一直是一个国际主义的国家。

但美国是孤立主义国家还是国际主义国家,还得有那一时期美国主导的外交政策决定,这就同样要求我们明白孤立主义到底是什么或者说孤立主义到底有哪些内容。

略论美国建国初期的孤立主义外交

略论美国建国初期的孤立主义外交

- 125 -
(下转第 125 页)
- 123 -
国际观察
社会
党员担任内阁各部部长的自治政府。但交和国防(包括警察)这两个 重要部门仍由总督直接管理而不受内阁的控制。
4、击败反对党(1955 一 1957 年) 自治政府建立后,英国政府为了能够继续保持殖民利益,在新 形势下再次玩弄分而之的阴谋,暗中支持各地方的反对派破坏加 纳的统一,削弱人民大会党的势力。1955 年初,各反对派在英国支 持下联合起来,提出一个宪修正案,要求实行联邦制,要求在国会 里设立第二院,以便争取更多的发言权,甚至威胁说要用武力达到 目的。 1956 年 6 月的全国大选反对派联盟再次失败,人民大会党获 得了 57% 的选票,在议会中的 104 个议席中获得了 71 席,占对优 势。人民大会党只在阿散蒂和北部领土的地方议会中居少数。8 月,加纳议会过决议,授权恩克鲁玛政府向英国交涉有关加纳独立 事宜。9 月 15 日,英国殖民大臣表英国政府宣布同意加纳于 1957 年 3 月 6 日在“英联邦内独立”。独立宪法规定,英女王为国家元 首,由总督代表,如果总督不同意由总理掌管国防、外交,则仍由总 督管理。 5、建立共和国(1957 一 1960 年) 为了废除英国女王为国家元首的制度、为了使加纳政府能够 掌握全部的行政权力,能有卜完全由加纳人的总统任命的内阁,人 民大会党又开展了新的制宪运动。1960 年 4 月举行全国公民投 票,通过恩克鲁玛提出的加纳共和国宪法,选出恩克鲁玛为首任总 统。7 月 1 日正式宣布成立加纳共和国。这就是加纳争取独立的非 暴力的斗争道路。 三、结语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适合本国特点的革命道路只能由本国人 民去寻找,创造和决定。加纳能够通过和平斗争的道路赢得政治独
(上接第 123 页) 同时,从政治上维护了拉美新独立国家的安全,对美国也是有利 的。亚当斯的主张在当时是比较有远见的,所以最终为门罗总统所 采纳。由于有了历史上以“不许干涉新世界”而闻名的门罗宣言出 笼。

建国初期的外交ppt课件

建国初期的外交ppt课件
建国初期的外 交
在书上标注以下知识
1.新中国外交政策提出的背景 2、概括新中国初期外交总原则和外交的三大 基本方针(理解含义)。
3.列举新中国初期主要外交成就(五项)。
阅读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外交政策提出的背景
“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推行的对华不承认政 策和在台湾问题上的敌对姿态,是其从全球遏 制共产主义的战略出发,对新中国的极端孤立 与排斥,这种孤立与排斥导致美中多年的并且 冷战局面,同时也严重影响了美国政策的灵活 性,并最终导致了中苏结盟,使这一时期美国 对华政策宣告失败。” ——《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华政策》 1、战后形成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立 2、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敌视和封锁
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是什么?
材料:
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 时间的考验,为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 献。 ——温家宝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50年纪念大 会上的讲话。
国内意义: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为开创外 交新局面奠定基础; 国际意义: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 则,为建立平等和谐国际新秩序作出重大贡献。
6.“求同存异”原则体现了我国政府在处理对外关系时 ( ) A、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来决定亲疏、好恶 B、不以国家利益的冲突与否来决定亲疏好恶 C、应放弃与他国相互冲突的观点,求得一致的意见 D、应放弃和他国相互冲突的利益,在妥协的基础上求得 一致利益
感悟伟人 万隆会议期间,周总理除参加安排的很紧张的会议 外,还以超乎常人的经历开展了大量的会晤和宴请 活动……有人曾经计算过,在7天的亚非会议的168 小时中,周总理只睡过13小时,平均每天睡眠不超 过2小时。在那些不眠的时间里,他不是出席各种会 议,就是与其他代表团进行交往活动。……会议期 间,周总理辛勤播下的友谊的种子,终于结下了累 累的硕果。在会后的短短数年里,我国同亚非会议 的与会国之间的关系有了迅速发展,先后与尼泊尔 埃及也门锡兰柬埔寨伊拉克苏丹加纳和老挝10个亚 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美国外交文化与传统课件

美国外交文化与传统课件

加强国际合作
01
02
03
贸易与投资
美国将寻求与其他国家建 立更加公平、互利的贸易 关系,促进全球经济增长 和发展。
科技与创新
美国将加强与其他国家的 科技合作,推动创新发展, 提高全球竞争力。
卫生与公共卫生
美国将与其他国家共同应 对全球卫生挑战,加强公 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全 球疾病防控能力。
推进民主价值观
影响。
国际组织与联盟
美国参与众多国际组织与联盟,这 些组织与联盟对美国外交政策产生 影响,同时美国外交政策也对其盟 友和伙伴产生影响。
国际法与国际秩序
美国尊重国际法并致力于维护国际 秩序,但在涉及国家利益时,美国 可能采取单边主义行动。
社会文化
价值观传播
美国致力于传播自由、民主、人 权等价值观,这些价值观成为美
美国通过外交手段支持他国的民主化改革,促进 人权和法治,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 经济秩序。
推崇国际法与联合国权威
美国重视国际法和联合国权威,认为国际法是维护国际秩序和解决争端的重要工具。
美国积极参与联合国事务,支持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人权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发 挥更大作用。
重视盟友关系
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特点
重视经济利益
维护美国经济利益是美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美 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经济安全和繁荣对国家发展 至关重要。
美国通过外交手段保护本国企业的海外利益,促进国际 贸易和投资,确保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强调民主价值观
美国外交政策强调民主价值观,推动全球民主化 进程。美国认为民主制度是国家稳定和繁荣的基 础,并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民主原则。
目录
• 美国外交政策的历史演变 • 美国外交政策的理论基础 • 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特点 • 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因素 • 美国外交政策的未来展望

二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

二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

二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外交政策制定的基本原则:根据本国的国家实力(综合国力)和国家利益制定。

制定的出发点是本国的实力,最终的归宿或根本目的是维护国家自身利益。

二战后美国凭借着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制定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这是美国在二战后制定的总的外交政策。

在其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的过程中,苏联是其最大的障碍。

为此美国针对苏联在欧洲采取了反苏反共的“冷战”政策,推行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和建立北约。

在亚洲采取“热战”,以联合国名义参加朝鲜战争和发动越南战争。

朝鲜战争,使中美关系彻底破裂,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政策,“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

70年代,由于美国经历越南战争,耗费了美国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美国的霸权地位相对衰落,而苏联此时在军事实力上大体上赶上了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

西欧一体化和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呈现出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美国霸权地位受到挑战。

所以美国不得不对其外交政策有所调整。

对于西欧,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重视欧洲地位;对于日本,日美成为伙伴关系;对于中国,寻求改善中美关系。

80年代,由于美国由于国家实力有所恢复,在美苏争霸中开始对苏联采取攻势,推行“星球大战”计划,展开军备竞赛,以此拖垮苏联的经济。

苏联解体以后,两极格局和冷战局面结束。

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试图建立一个其主导的单极世界,积极推行单边主义。

二战后美国对中国的外交政策,也是服务于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建国初期美国对华的外交政策是在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的外交孤立政策;60年代,美国采用敌视威胁政策;70年代,美国寻求改善中美关系,中美关系开始由对抗走向缓和;以后,中美关系时好时坏,好是主流,中美关系互利互惠,但是由于台湾问题,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导致中美关系的紧张不和。

综上所述,二战后,美国始终都没有放弃它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美国建国初期的外交:孤立与扩张(1776——1815)一.美国外交政策的渊源二.孤立主义外交原则的确立三.《杰伊条约》四.汉——杰之争与美国的外交传统一.美国外交政策的渊源美国外交的总根源是在殖民地的土壤上萌生并发展的商业资本。

由于商业资本的发展而带来的商业精神、扩张意识和孤立思想,直接制约并影响了美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外交活动的开展。

根植于商业资本的商业精神、扩张意识和孤立思想,组成一整套思想体系,成为美国外交政策的核心1. 殖民地的商业资本和商业精神2. 殖民地的扩张意识3 .孤立思想的形成二.孤立主义外交原则的确立1.《1776年条约计划》2.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外交3.中立准则的确立4.对孤立主义的认识第一.政治和外交上的孤立不等于在经济上同外界不发生联系,它不是一种隐遁政策。

第二.在政治上与外交方面也不是绝对地同外界隔绝。

第三.孤立主义主要是美国针对欧洲的外交方针,而对于美洲以及亚洲则是积极进行干涉和扩张。

第四.美国早期孤立主义不只是消极的战略防御政策,也是一种积极的战略进攻。

它的目标不只是限制自己的行动,也是为了根据自己的利益,“自由”地实行扩张,不受大国的牵制。

第五.美国孤立主义具有多方面的内容,与一系列口号相联系,如“不结盟”、“中立”、“不卷入”、“不干涉”、“不纠缠”、“反对在美洲殖民”、“海上自由”等,并且这些口号具有极大的实用主义性质,在不同地点,不同时期,不同事件中可以随意舍取。

三.《杰伊条约》四.汉密尔顿——杰弗逊之争与美国的外交传统1.争论的具体内容2.二人如何看待美国对外关系中的基本问题?3.二人的争论对后来的美国外交产生了哪些影响?如何理解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一.美国外交政策的渊源1. 殖民地的商业资本和商业精神美国外交的某些思想和原则,可以从漫长的殖民地时期找到渊源。

具体地说,美国外交的总根源是在殖民地的土壤上萌生并发展的商业资本。

由于商业资本的发展而带来的商业精神、扩张意识和孤立思想,直接制约并影响了美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外交活动的开展。

北美殖民地的商业资本的发展是欧洲尤其是英国的重商主义政策的结果。

重商主义是一种经济思想,也是一种政策体系,它的内容是运用强大的国家力量,以商业为杠杆,发展顺差贸易,实行关税和垄断专营制度,同时建立和掠夺殖民地来增长国家财富,完成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

由于封建因素薄弱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美利坚民族比世界其他民族更富有商业精神。

赢利赚钱被视为实现自身价值和道德理想的最高尺度,从商业精神延伸出来的个人主义、冒险精神和开拓欲望等等,已逐渐成为美利坚民族的性格特征。

而这种商业精神的支柱就是所谓的“清教主义”。

清教主义称颂工作勤奋与生活节俭,认为经商致富可以成为上帝的选民。

它反映了殖民地中等阶层,尤其是商业资产阶级聚敛财富的要求,表达了他们的经济观念,对商业精神的形成和普及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商业资本及根植其上的商业精神直接影响和决定了美国的早期外交,使之以维护商业资本的独立发展为最终目标,以争取海上自由、发展中立贸易为主要内容,体现了商业和外交的这种关系。

2. 殖民地的扩张意识美利坚人的扩张思想师承英国。

英国思想家约翰·洛克(John Locke)根据其“自然权利”学说,断言国内的繁荣和社会的安定需要积极的帝国扩张。

这一理论被本杰明·富兰克林为代表的殖民地思想家所接受。

1751年,他曾预言殖民地人口每20年会翻一番,在下一个世纪内将挤满大西洋沿岸地区,这就“需要不断获取新的土地来开辟生存空间”。

富兰克林的思想影响了殖民地整整一代政治思想家。

七年战争(1756---1763)之前,殖民地人的扩张活动也是从属于英帝国的整个扩张体系的。

就殖民地而言,这一体系有两方面内容,即商业扩张和地域扩张。

他们向东发展大西洋和加勒比海的商业,向西和向南夺占新的土地。

殖民地的商业扩张主要是追随英国争夺海上优势,以促进运输业和贸易的发展,殖民地也卷入英国的历次商业战争,从英国的胜利中分享杯羹。

殖民地的地域扩张主要是服从于英国扩张的需要,从北美大陆排斥法国势力。

商业扩张和地域扩张存在着互相联系、互为补充的关系,共同成为资本积累的手段。

北美殖民地的扩张意识是同清教主义的“宿命论”相联系的。

宿命论是英国殖民者从欧洲带到新大陆的。

他们认为血统高贵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具有传播基督文明、征服落后民族和落后文明的使命,这种使命是上帝赋予的。

他们自信,这种使命感同洪荒莽原中披荆斩棘的拓荒精神和刻苦节俭的清教主义结合起来,将使英殖民帝国的扩张所向披靡。

这种宿命观被美国早期政治思想家们所接受,并为扩张行径披上了神圣的外衣。

3.孤立思想的形成新、旧两大陆空间上的遥远是孤立思想产生的重要原因。

而英国的政治压迫和经济掠夺使殖民地的孤立思想更加强烈。

到18世界中期,英属北美殖民地经济价值的提高丝毫没有改善其政治地位以及外交上从属于英国的状况,殖民地仍然是英国同其他欧洲列强进行交易的外交筹码。

于是殖民地出现了“联合自救”的思想,反映出一种孤立情绪。

七年战争后,殖民地对英国殖者由失望转变为愤慨,孤立情绪发展为摆脱英国的独立要求。

孤立与扩张有着共同的经济背景,它们同属商业资本体系,并为之服务。

孤立不是闭关锁国,不等于与外界中断商业联系,也不意味着停止向大陆内部开拓奋进。

孤立与扩张实际上是不可分割的。

对欧洲的孤立,是用来保障自己在美洲扩张的行动自由。

孤立本身就包含有防御和扩张两重含义,这在以后的美国外交史上将重复出现。

根植于商业资本的商业精神、扩张意识和孤立思想,组成一整套思想体系,成为美国外交政策的核心。

二.孤立主义外交原则的确立The foreign policy of a state or nation necessarily pre-supposes its existence as a political body. Historians of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have, therefore , generally begun their story with the appointment of a Committee of Secret Correspondence by the second continental congress and the sending of Silas Deane abroad as the agent of the colonies on the eve of American independence. (Major problems in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p45)美国革命爆发前25年,没有哪个显要人物梦想过独立,很少有人想到任何政治意义上的美利坚特性。

直到第一次大陆会议召开之时,没有人要求与帝国一刀两断。

它所寻求的仍不过是帝国的内部改革而不是帝国的分崩离析。

即使在第二次大陆会议批准杰弗逊起草的《关于拿起武器的原因和必要性的公告》,代表们表达了“与其作为奴隶生,毋宁死为自由人”的决心时,他们仍未怀有同母国决裂建立帝国的野心。

直到1775.11.29战争打响7个月后,大陆会议才设立秘密通讯委员会(Committee of Secret Correspondence)。

但言辞谨慎。

还在强调帝国内部的解决方式。

说明知道此时国家意识是“微弱不强”的。

在13个殖民地的相互交往中,政治民族主义在逐渐形成,产生了“美国人”自我意识。

七年战争结束后,英国政府加紧对殖民地的控制,他们的自由权利受到了威胁。

在此基础上,民族主义形成了。

仍与地方主义纠缠不清。

(剑桥)1.《1776年条约计划》1776年条约范本。

旨在确立起一种对外关系模式。

(1)背景:当时摆在殖民地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是要不要以及如何发展海外贸易。

同英国的冲突使殖民地的孤立情绪不断增长。

切断同英帝国的联系,进而疏远欧洲,是当时殖民地人的普遍愿望。

但是,殖民地不可能保持绝对的孤立。

这一方面是因为独立事业需要外援,而更重要的是,美利坚的真正利益并非仅仅是避开欧洲,而在于扩大对外贸易,促进商业资本的发展。

美利坚需要的是在强调“孤立”的同时,积极开展对外贸易。

为此,大陆会议于1776年4月6日决定开放殖民地港口两年。

不久又成立了一个委员会,委托亚当斯为殖民地同外国(主要是法国)谈判缔约草拟一个“条约范本”,也称为《1776年条约计划》。

(2)内容:《1776年条约计划》的指导思想就是亚当斯坚持的孤立主义加商业主义。

美国力求在政治上承担最小的义务,商业上获取最大的利益。

计划的要点包括:第一,不建立任何政治联系,不屈从于法国的一切统治,不接受它派出的任何总督或官员。

第二,不建立任何军事联系……第三,只建立商业联系……《计划》最重要的内容是确立了海上自由和中立权利的原则。

《计划》还要求法国承认美国对前英国在北美领土的“唯一的、绝对的、不可分割的和永久的所有权”。

(3)意义及影响:《1776年条约计划》体现了商业扩张和政治孤立的思想,反映了美国资产阶级发展商业资本的要求。

《计划》提出了海上中立权的基本原则,是美国外交政策史上的重要文件之一。

体现出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矛盾结合。

贸易互惠、宽大对待战时中立国贸易。

长期目标是建立一个能够减少国际冲突的贸易体系。

2.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外交(法国)1778.2.6美法签约。

美国外交政策的内在矛盾再次暴露。

商业条约大致遵循1776年范本的精神,体现了美国对自由主义、孤立主义以及和平的诉求。

同盟条约则使美国卷入了国际政治。

不单独媾和。

把美国的命运同法国在欧洲、加勒比和印度的野心捆在一起。

条约体现了早期美国外交的主题——既渴求孤立,同时又接受政治现实。

法国对美国的军事援助虽然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财政资助,物资(美军使用的大约9/10的弹药),为海盗提供庇护港口,虚张声势集结军队洋装要进攻英国本土等。

但在总体上,就欧洲参战国而言,北美的战争几乎是微不足道的。

对所有欧洲大国来说,由法国决定援助北美反叛者而打响的战争,变成了一场重新安排旧大陆秩序以及事实上是世界秩序的争夺。

3.中立准则的确立(美国外交机构变迁——秘密通讯委员会1775、1781外交部、国务院1787)1.邦联时期的外交1781年3月,由大陆会议草拟的《邦联条约》正式生效,规定由邦联国会下设的外交部主持外交事务。

外交部由一位部长和四名工作人员组成。

外交部受国会严格控制。

外交体制存在缺陷。

国家得不到外国的尊重。

各州权力巨大。

邦联仍坚持原有的外交目标:扩充领土和发展贸易。

并且重申了《1776年条约计划》中立与海上自由的原则。

1784年,邦联国会成立由富兰克林、杰斐逊和亚当斯组成的委员会,负责同外国缔结贸易和友好条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