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教学计划

外科教学计划
外科教学计划

2014年外科教学计划

1、协助护士长做好儿科带教工作

2、每周业务学习一次(周四)按计划进行,有记录。(全科护理

人员)

3、强化基础操作,每月随机抽考1人,按计划进行,有记录。(全

科护理人员)

4、熟悉外科抢救器材,每周组织学习一次(周二),每月考核1

人,有记录。全科护理人员)

5、每月理论考核一次,加强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

能)三严(严格要求、严肃态度、严密组织)训练,按计划分段进行,有理论试卷。

6、每月操作培训一次(周一),按计划执行,有记录。具体培训

方法如下:

(1)、首先告知培训目的,了解情况,培养信心,培训前告知内容,熟悉操作流程,了解相关知识,做好培训准备。

(2)、老师讲解示范,然后让学员逐个操作,进行指导。

(3)、督促学员配对加强学习,有疑问提出随时解答。

7、外科做好带教工作,采取一对一带教负责制。安排教学意识强、专业水平高,有责任感、年资高的老师带教。

8、严格实习纪律,带教好每一位护生,做到放手不放眼。入科第一天进行宣教培训,出科前几天进行出科考核。理论有试卷,操作有记录。最后小结、出科评价、护士长、带教老师签字。

2016年规培教学计划年计划

序号日期开始 时间 地点讲座、教学查房 或其它教学活动主题 教师 A/B 职称 1 1/8 8:00- 8:50 诊断室读片会:中枢神经系统魏里主治医师 高青主治医师 2 1/15 8:00- 8:40 诊断室讲座:神经组魏里主治医师 高青主治医师 3 1/22 8:00- 8:50 诊断室读片会:胸部马勇副主任医师 刘大亮副主任医师 4 1/29 8:00- 8:40 诊断室讲座:胸组付玉存主任医师 马勇副主任医师 5 2/5 8:00- 8:50 诊断室读片会:腹部郭芸副主任医师 段玉婷副主任医师 6 2/12 8:00- 8:40 诊断室讲座:腹组郭芸副主任医师 段玉婷副主任医师 7 2/19 8:00- 8:50 诊断室读片会:骨骼肌肉系统贾慧娟副主任医师 段玉婷副主任医师 8 2/26 8:00- 8:40 诊断室讲座:骨肌组贾慧娟副主任医师 段玉婷副主任医师 9 3/4 8:00- 8:50 诊断室读片会:中枢神经系统高青主治医师 魏里主治医师 10 3/11 8:00- 8:40 诊断室讲座:神经组高青主治医师 魏里主治医师 11 3/18 8:00- 8:50 诊断室读片会:胸部刘大亮副主任医师 马勇副主任医师 12 3/25 8:00- 8:40 诊断室讲座:胸组马勇主任医师 刘大亮副主任医师

序号日期开始 时间 地点讲座、教学查房 或其它教学活动主题 教师 A/B 职称 1 4/1 8:00- 8:50 诊断室读片会:腹部段玉婷副主任医师 崔慧主治医师 2 4/8 8:00- 8:40 诊断室讲座:腹组段玉婷副主任医师 崔慧副主任医师 3 4/15 8:00- 8:50 诊断室读片会:骨骼肌肉系统马勇副主任医师 贾慧娟副主任医师 4 4/22 8:00- 8:40 诊断室讲座:骨肌组刘大亮副主任医师 贾慧娟副主任医师 5 4/29 8:00- 8:50 诊断室读片会:中枢神经系统魏里主治医师 高青主治医师 6 5/6 8:00- 8:40 诊断室讲座:神经组魏里主治医师 高青主治医师 7 5/13 8:00- 8:50 诊断室读片会:胸部马勇副主任医师 刘大亮副主任医师 8 5/20 8:00- 8:40 诊断室讲座:胸组马勇主任医师 刘大亮副主任医师 9 5/27 8:00- 8:50 诊断室读片会:腹部崔慧主治医师 郭芸副主任医师 10 6/3 8:00- 8:40 诊断室讲座:腹组崔慧主治医师 郭芸副主任医师 11 6/17 8:00- 8:50 诊断室读片会:骨骼肌肉系统郭芸副主任医师 贾慧娟副主任医师 12 6/24 8:00- 8:40 诊断室讲座:骨肌组郭芸副主任医师 贾慧娟副主任医师

西医综合(外科学)-试卷8

西医综合(外科学)-试卷8 (总分:7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简答题(总题数:12,分数:24.00) 1.什么是原发性脑损伤和继发性脑损伤?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原发性脑损伤:①指头颅受暴力打击直接造成的脑损伤;②一般见于着力部位和(或)对冲部位;③伤后立即出现脑损伤症状和体征,如昏迷、偏瘫、失语等,其表现依照损伤的部位、程度不同而异,包括脑震荡、脑挫裂伤。继发性脑损伤:①指头颅受暴力伤后一定时间以后,损伤的脑组织、血管因继发病变如出血、血肿、脑水肿等,使颅内压增高,引起脑疝再压迫损伤脑组织,出现脑损伤症状体征;②继发性脑损伤主要指继发性脑干损伤,表现为去大脑强直、双瞳孔相继散大、光反射消失、眼球固定,病理性呼吸等濒危状态。) 解析: 2.男,7岁,因打架摔倒头部外伤伴意识障碍5小时入院。因患儿于6小时前与同学打架,摔倒地上,右颞着地,当即昏迷5分钟后清醒,能自己回到家中,但觉头痛逐渐加重伴呕吐,1小时后家人发现不省人事,到当地医院诊治,发现神志不清,血压16/10kPa,脉搏60~70次/分,右侧瞳孔>左侧瞳孑L,对光反应消失,用甘露醇快速静脉滴注后送医院急诊人院。既往史无特殊。检查BP17/llkPa,P58次/分,R18次/分。浅昏迷,躁动,有呻吟。右颞部颈肌处肿胀,该处头皮少许擦伤,未扪到凹陷骨折,刺痛无睁眼。双侧眼球向右侧凝视,右侧瞳孔5mm,呈椭圆形,对光反应消失;左侧瞳孔2.5mm,圆形,对光反射存在。耳、鼻、口腔未见流血,左侧鼻唇沟变浅,胸腹未见异常。左侧上下肢张力升高,右侧上下肢张力正常,压眶上神经及针刺左上下肢无活动反应,右侧上下肢可自主活动,针刺有逃避反应,浅反应消失,左上下腱反射亢进,左下肢锥体束征阳性。头颅照片右颞骨线性骨折,长达5cm。做出诊断,写出诊断依据,制定治疗措施。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诊断为急性闭合性重型颅脑损伤(GCS7分):①急性右颞硬膜外血肿伴小脑幕切迹疝形成;②右颞骨线性骨折。诊断依据:①右颞头部直接加速外伤史;②中间清醒期;③脑疝综合征如意识障碍,剧烈头痛、呕吐、同侧瞳孔散大、光反应消失,对侧肢体偏瘫,锥体束征阳性,双侧眼球向患侧凝视;④生命体征呈颅内压增高的改变(血压升高、脉搏有力、呼吸变慢);⑤右颞骨线性骨折。损伤机制考虑为右颞骨脑膜中动脉损伤后出血积聚在硬膜外导致以上的临床表现。治疗措施:在强力脱水及激素等快速降颅压措施的应用的同时尽早手术,主要清除血肿,彻底止血,解除急性脑受压。显著则行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术后情况一度好转又再恶化出现脑疝者应去骨瓣。) 解析: 3.小脑幕切迹疝的临床表现。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小脑幕切迹疝多见于小脑幕以上病变,为部分颞叶和(或)脑中线结构经小脑幕切迹向下疝出。根据疝出的脑组织和被填塞的脑池不同可分为外侧型有中央型两种。当颞叶受挤下移时,最初为海马钩经小脑幕切迹下疝(填塞病变侧脚间池、海马钩疝)或海马回经小脑幕切迹下疝(填塞病变侧环池及大脑静脉池、海马回疝),病变继续发展时,病变侧海马钩、海马回经小脑幕切迹下疝出,即为颞叶全疝,三种颞叶呈组织疝小脑幕切迹疝的外侧型。若第三脑室、丘脑下部等重要中线结构下移,使中脑上部疝至小及幕切迹以下,即为中央型。小脑幕切迹疝除出现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外,还有以下临床表现:(1)意识障碍。由清醒逐渐进入嗜睡,甚至昏迷,或由浅昏迷突然发展为中度或重度昏迷。系脑干受压,脑血流量减少,网状结构上行性激活系统机能受损所致。(2)瞳孔变化。早期病灶侧瞳孔可短暂缩小,随后患侧瞳孔逐渐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当脑疝终末期时,瞳孔明显散大,对光反应消失,眼球固定不动(动眼神经损害)。(3)瘫痪。病灶对侧肢体出现瘫痪,系大脑脚锥体束受损伤所致。晚期也可呈去大脑强直,系中脑严重受压、缺血、损害网状结构下行性抑制系统所致。(4)生命体征改变。初期呼吸深而慢,继之出现潮式

小学六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计划范文

小学六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计划 ◆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两个班共有学生62人,学生有一定的环保意识和环保知识,但不系统、不全面。极少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使他们掌握环保的有关知识,通过开展大量的实践活动,做环保的小主人。 ◆教学总目标 1、学生了解一些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感知这些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树立环保意识,转变浪费资源、破环环境的生活方式。 2、学会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持久地采取适当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第1课天气与节气 教学目标 1. 了解一些天气现象,学习描述天气状况。 2. 背诵相关的天气谚语,认识天气预报常用的标识,增强环保意识。 3. 初步了解二十四节气的来历、名称和含义,感受节气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1.认识天气,增强环保意识。 2.初步认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天气预报视频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二、开动脑筋,认识天气 1.除了刚才所说的几种,你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 2.那么怎样来描述一天的天气呢? 3.如果你打算外出旅行,通常你是怎样获得天气消息的呢? (看电视、听广播、上网、看报纸、手机短信……) 4.现代科学技术很发达,我们获得天气变化的途径有这么多。那我们古人是怎样了解天气变化的呢?(利用天气谚语。) 三、畅所欲言,交流气谚 1.学生阅读背诵教材上的谚语。 2.学生交流汇报搜集到的天气谚语,并就难懂谚语做简单解读。 3.总结:古人的优秀经验我们要继承,当代的科学技术我们更要利用。现代我们最常用的了解天气变化的方法是什么?(看天气预报。) 四、探究园地,学习预报 1.我们先来看一段天气预报的视频。请大家边看边想: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图形符号有哪些?天气预报包括哪些内容? 2.汇报交流。 (1)天气预报常用符号:请几生前台板画,教师课件补充。 (2)天气预报包含信息:气温、阴晴(降水)、风力、风向、空气质量等。 3.尝试播报天气。出示济南第二天的天气情况,请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播报天气。先组内练习,再推荐播报。 4.探究天气与人类的关系 (1)刚才我们了解了关于天气的许多知识,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你喜欢什么样的天气?讨厌什么样的天气?为什么? (2)那么天气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怎样的影响呢?学生交流探讨。教师多媒体展示:天气与交通、天气与日常生活、天气与农业生产、天气与军事的图片。 (3)教师归纳:由此可见,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充分地利用天气预报,就能预知近期天气,就可以未雨绸缪,有效地趋利避害。 (4)几种极端天气给我们的启示。 国家气候中心专家还指出,2010年极端天气有增长趋势。国外也频频出现一些极端天气事件,同学们,看到这些事件,你想说点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 五、齐心协力,知晓节气 认识了天气,那什么是节气呢? 1.什么是节气? 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那二十四节气是怎么来的呢? 学生阅读教材中提供的“小资料”。知晓节气的来历:把地球公转的轨道分成24份,每15度为一个节气,便有了二十四节气。 2.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及含义。 (1) 学生读背二十四节气歌。 (2)指导说出二十四个节气的名称。

平面构成基础教学计划

平面构成基础教学计划 学习构成设计,主要从抽象形态入手,培养学生对形的敏感度,提高创造能力和逻辑的抽象的理性的多角度的思维能力。平面构成是是造型的基础,主要是二维空间中进行。是引导学生建立理性思维的方法之一,是现在美术设计不可缺少的训练手段之一 一、课程内容及重点、难点 第一章: 教学内容平面构成概述1.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及内容。 2. 平面构成中形的构成。 3. 基本几何的画法。 4. 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5. 平面构成设计的材料及用具。 6. 平面构成设计的步骤。 教学目的: 1、正确认识构成的概念,以及构成与设计的关系; 2、正确认识构成教学在专业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3、明确课程特征、课程学习目的及学习方法; 4、转变学生观念,树立“抽象”的设计意识; 5、正确认识构成与现代艺术的关系,构成与包豪斯的关系。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构成与设计的关系; 2、学生设计观念的培养及意识的转变(从具象到抽象)。 第二章 教学内容: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1 概念要素 2. 视觉要素 3. 关系要素 教学目的 1、掌握构成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概念 2、培养学生良好的视觉感受

3、培养学生创新观念和创新能力 重点难点: 1、掌握有机形、无机形、偶然形的视觉特点及应用 2、掌握平面构成基本形态要素(点、线、面)的特性及在设计中的应用 3、理解并掌握不同形态要素的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 第三章 教学内容:平面构成的基本形态 1. 自然形 2. 几何形 3. 偶然形 教学目的: 1、掌握平面构成元素的构成形式 2、理解不同构成形式所传达的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 重点难点: 自然形偶然形的画法。 第四章 教学内容: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1.重复构成形式 2. 近似构成形式 3. 渐变构成形式 4. 对比构成形式 5. 发射构成形式 6. 特异构成形式 7. 空间构成形式 8. 分解、密集、分割、肌理构成形式 9. 平面构成设计在设计中的应用。 教学目的: 1、理解不同构成形式所传达的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 2、掌握各种形式美法则并灵活运用进行构成设计 3、理解并运用形式美法则进行平面构图和分割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年度教学计划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急诊科专业基地 2018年度教学计划 教学目的:医师必须以住院医师身份,在科室带教教师指导下进行培训。以急诊科各亚基地临床岗位胜任能力为核心,以提高临床规范诊疗能力为重点,并兼顾教学及科研素养的培养,全面提高急诊科住院医师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一、急诊科专业基地教学管理架构 基地主任: 职责: 1.制定教学基地年度培训计划、年度教学计划并监督实施; 2.按照教学基地计划安排年轻医师培训学习,提高教学水平; 3.每月2次指导、监督、考核、评估亚基地教学工作并做记录, 4.每月末主持教学小组会议,总结本月工作,安排下月工作; 5.每月组织出科考试; 6.每季度末主持教学基地会议,检查安排教学工作,动态考核基地 教学工作,每季度1次护理人员对带教医师进行评价(不记名); 7.每年终主持教学基地会议,总结教学基地工作,安排下年度工作。基地教学主任: 职责: 1.制定教学基地年度培训计划、年度教学计划并监督实施; 2.按照教学基地计划安排年轻医师培训学习,提高教学水平; 3.每月2次指导、监督、考核、评估亚基地教学工作并做记录,

4.每月末主持教学小组会议,总结本月工作,安排下月工作; 5.每月组织出科考试; 6.每季度末主持教学基地会议,检查安排教学工作,动态考核基地 教学工作,每季度1次护理人员对带教医师进行评价(不记名); 7.每年终主持教学基地会议,总结教学基地工作,安排下年度工作。基地教学秘书: 职责: 1.每月1次于教学小组会议前检查入科登记本、教学活动签到本; 2.负责每月教学小组会议记录、每季度、每年度教学基地会议记录; 3.安排小讲课、疑难(典型)病例讨论、技能培训排表; 4.建立教学基地管理微信群,负责按轮转表拉入或移出规陪学员及 群内通知。 教学小组成员: 职责:见教学科发《住培教学小组》职责 二、急诊科专业基地亚基地主任及住培教师职责: 亚基地教学主任:统筹安排亚基地内部事务,协调监督亚基地教学活动 住培教师:负责住培学员日常带教、临床技能及理论培训、病历书写指导等培训工作 教学秘书:负责对住培学员开展入科教育、制定亚基地教学查房、病例讨论、小讲课等培训计划,安排亚基地符合带教资格老师完成上述计划。编写并完善出科考试题库,学员日常管理,组织出科考试,整

西医外科学试题5

(1分)1.脾脏是人体最大的外周淋巴器官。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A (1分)2.髋关节活动度检查( ) A. 直腿抬高实验 B. Thomas试验 C. Trendelenburg试验 D. Ortolani试验 E. Patrick试验 正确答案:E (1分)3.胸出口综合征时阳性的检查是 A. Allen试验 B. Buerger试验 C. Adson试验 D. Perthes试验 E. Pratt试验 正确答案:C (1分)4.小儿脓胸以哪种细菌为主 A. 金黄色葡萄球菌 B. 沙门菌 C. 肺炎球菌 D. 链球菌 E. 厌氧菌 正确答案:A (1分)5.脑膜瘤的病理性质特点为 A. 恶性 B. 良性 C. 多数为恶性,少数为良性 D. 多数为良性,少数为恶性 E. 良恶性各占半数 正确答案:D (1分)6.男,26岁,尿频、尿急、尿痛和血尿1个 月,尿中红白细胞满视野,并查到抗酸杆菌IVP和 逆行肾盂造影显示左肾正常。右肾上盏有一直径 2cm的空洞,与肾盂交通,曾用链霉素和异烟肼治 疗6个月,症状不见好转,应怎样处理 ( ) A. 右肾切除术 B. 右肾切开引流 C. 右肾部分切除术 D. 右肾病灶清除术 E. 继续抗结核治疗、定期复查 正确答案:A (1分)7.男68岁,间断全程无痛性肉眼血尿半年, 无其他不适。查体:双侧肾区未及肿物,无叩击痛, 右侧阴囊可及蚯蚓状团块,平卧后不消失。下列哪 项检查最有助于明确诊断 A. 静脉肾盂造影 B. B超检查 C. 膀胱镜检查 D. 阴囊多普勒超声 E. 腹部X线平片 正确答案:B (1分)8.对翼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多呈“L”形的缝 B. 位于颧弓中点上方约三横指处 C. 位于颧弓后点上方约二横指处 D. 位于颧弓中点上方约二横指处 E. 位于颧弓前点上方约二横指处 正确答案:D (1分)9.颅骨骨膜下血肿的诊断要点是 A. 血肿常蔓延至全头部 B. 血肿一般体积较小,中心凹陷 C. 常以骨缝为界局限于某一颅骨范围内 D. 出血来自静脉窦 E. 多伴有凹陷性骨折 正确答案:C (1分)10.伴有黄疸,肝功能不全的急性胆囊炎、胆 石症患者不应进行哪项检查( ) A. 胆囊造影 B. 超声波检查 C. 腹部平片 D. 肝功能检查 E. 经皮肝穿刺造影 正确答案:A (1分)11.只要情况许可,骨盆骨折病人都应作C(是) 检查。( )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A (1分)12.关于烧伤应激性溃疡说法无错误的是 ( ) A. 发病机制同胃和十二指肠溃疡 B. 溃疡穿孔应行急诊手术治疗 C. 预防溃疡及其并发症形成是防治的首选方案 D. 胃液pH和纤维胃镜检查是诊断的有效手段 E. 溃疡切除或胃大部切除是常用术式 正确答案:BCDE (1分)13.两人进行心肺复苏,一人做人工呼吸,一

普通外科住院医师教学计划

普通外科住院医师教学 计划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普通外科住院医师教学计划 一、教学对象:普通外科轮转规培住院医师 二、教学目标 1.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树立人文关爱意识,培养良好的沟通技巧、提 高独立思考及团队合作能力。 2.执行、落实医院教学计划,探索新形势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3.组织好实习学生的考试和有关教学活动。 4.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专科知识和技能(包 括普外科疾病知识、仪器使用,用药注意事项及常见不良反应等)。 5.掌握医疗文书书写。 6.参加技术操作考核和理论知识考核。 三、培训内容及计划 通过管理病人、参加门急诊工作和各种教学活动,完成规定的病种和基本技能操作数量,学习外科的专业理论知识;认真填写《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登记手册》;规范地书写病历;参与见习/实习医生的外科临床教学工作,高年资住院医师指导低年资住院医师。

1.掌握:消毒与无菌技术、水与电解质平衡及紊乱、外科、多器官功能障碍、创伤、外科感染、心肺复苏、外科营养、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原则等基础知识及基本理论。 2.熟悉:普通外科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治疗原则以及随访规范;外科基本用药;临床合理用血知识。 3.了解:普通外科少见病和罕见病的临床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器官移植进展状况;腹腔镜手术基本理论;普通外科危重病人的抢救原则。 (1)病种及例数要求 (2)临床操作技术要求 ①书写住院病历不少于60份;书写大病历不少于15份。 ②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以下手术。

西医外科试题及答案

《西医外科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肠梗阻 2.休克 3.外科感染 4.全身麻醉: 5.颅内压增高症: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初期复苏的任务A ;B ;C 。 2、清创术最好在受伤后小时内进行。 3、恶性肿瘤的转移方式有、、、。 4、灭菌是指杀灭,最有效、最常用的灭菌方法是。 5、损伤性气胸可分为、、。气胸穿刺排气减压的部位是。 6、肺癌最常见的类型是,患者年龄大多在50岁以上,男性占多数 7、形成腹外疝的主要原因是,。 8、处理创伤的原则,首先是。 9、成人的中度烧伤是指。 10、脑震荡是指。 三、单选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输血的主要适应症是() A.慢性贫血 B.感染 C.肿瘤 D.凝血异常 E.大量失血 2.手术区皮肤消毒范围要包括手术切口周围() A.10cm的区域 B.15cm的区域 C.20cm的区域 D.25cm的区域 E.30cm的区域 3.代谢性酸中毒最突出的症状是() A. 呼吸深快,呼气有酮味 B. 唇干舌燥,眼窝凹陷 C. 呼吸浅慢,呼气时有烂苹果味 D. 心率加快,血压下降 E.全身乏力,眩晕 4.手术人员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后,哪一部位可以认为是无菌地带,能够用手接触:() A. 背部 B.腰部以下部位 C.前胸部 D.肩部以上部位 E.手术台边缘以下的布单 5.成人头颈部面积按烧伤的新九分法应为() A. 1×9% B. 2×9% C. 3×9% D. 5×9%+1% E. 4×9%+1%

6.头外伤出现眼球结膜下出血、脑脊液鼻漏应考虑:() A.脑挫伤 B.脑干损伤 C.脑震荡 D.鼻骨折 E.颅前凹骨折 7.胸部损伤中,肋骨骨折最常发生于以下哪些肋骨 A .第8-10肋 B.第1-3肋 C. 第11-12肋 D. 第4-7肋 8. 乳癌最多见于() A.外下象限 B.外上象限 C.内上象限 D.内下象限 E.乳晕 9. 骨折急救固定的目的是() A.止痛,防止再损伤 B.防止骨折断端再发生移位 C. 便于伤员搬运 D. 以上都是 10. 阑尾炎手术时,寻找阑尾最可靠的方法是() A 大网膜包裹处 B 脓液最多处 C 用手指探查 D 沿结肠带寻找 E 提出盲肠于切口外 11.手术前准备的最根本目的是?() A.促进切口愈合B.防止切口感染C.提高病人对手术的耐受力D.预防术中各种并发症E.促进术后康复 12. 下列哪种疾病不需应用抗菌药物?() A.毛囊炎B.丹毒C.开放性骨折D.结肠手术前E.人工关节术后13. 病人术后处理中哪项不正确?() A.胃肠道手术病人肛门排气后,可开始进食 B.腹部的减张缝线一般在术后2周左右拆除 C.伤口的乳胶片引流一般在术后4~7日拔除 D.一般性手术后的病人,应鼓励早期活动 E.术后尿潴留导尿量超过500mL者,应留置尿管1~2天 14. 大面积烧伤24小时内的病人,首选的主要治疗措施是:() A.处理创面B.镇静止痛C.液体复苏 D.控制感染E.补充营养,增强免疫 15.开放性气胸的紧急处理措施是() A.立即行气管内插管呼吸器辅助呼吸 B.快速输血、输液纠正休克 C.立即清创胸壁伤口缝合 D.用无菌不透气材料覆盖包扎伤口 E.立即行胸腔闭式引流术 16.男,52岁。车祸伤2小时。体格检查:神志清,血压14/10kPa,气管向左侧移位,右胸壁大量皮下捻发感,右胸叩诊鼓音,右侧呼吸音明显减弱。胸片:右第4、8、9肋骨折,左第7、8、9肋骨折,右肺压缩90%,首要的处理是( )

六年级下册环境教育教学计划

六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计划 吴瑞驹 一、指导思想: 在小学进行环境教育,其深度和广度都是基础性和启蒙性的,使学生对环境有个初步了解,通过多种形式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宣传教育活动,培养小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地球家园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理念;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环保实践,提高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 二、基本情况 六年级学生有学生52人,学校每个学期只有六个课时,学校尽管近年来开展环境教育工作较扎实,但学生年龄较小,所以掌握的知识还不系统、不全面。只对所开设的课程有一些了解,但不够深入。在加之个别学生因家庭环境的影响,对此认识不深,学习兴趣不浓。但环境教育这门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去探索自然界的奥秘、探索实际问题、参与实际生活。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把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回到生动的社会生活中去。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内容以“环境教育”为主题,引导学生更加熟悉自己的生活,了解自己周围的环境,从而通过教育,让学生不断增强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整体的素质。 三、工作目标: 1、新时代对学生开展环境教育关系到我们国家的生存,人类的发展,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是素质教育的需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悟环保的重要性,掌握环保的简单知识,从小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资源意识。 2.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牢固的环保意识与可持续发展观念, 3. 使学生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观念逐渐增强,成为主体自觉参与环保活动的源动力。 4. 要改变"环境教育主要是通过活动途径进行"的认识。要发挥课堂

主渠道教育途径的重要作用。将环保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教学之中。使学生全方位的受到环保教育。 5、结合本学科的特点,进行安全教育。 四、教学任务和重点难点: 1、结合学校原有课程,有意识地渗透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 2、结合专题教材,上好每一节环境教育课; 3、利用兴趣小组进行环保小分队活动,交流、评估、布置与辅导,同时提供榜样,树立典型,期末评比“环保小卫士”。 五、工作措施: 1、注重知识渗透,寓环境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 2、加大宣传力度,普及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意识。 3、开展活动,丰富学生生活,重视环保实践教育。 4、创设环环相扣的环境教育途径,使学生初步树立环境意识。 5、各学科教学渗透环境教育途径,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6、丰富多彩的环保教育活动途径,强化学生环保意识和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六、工作安排:每周一课,在第三、五、七、九、十三、十五周进行环境知识宣传讲解。 第一课:绿色社区畅想 第二课:垃圾的新生 第三课:绿色能源的呼唤 第四课:我们的绿色生活 第五课:“六.五”环保演出 2014.9

立体构成教学计划

立体构成教学计划 【教学重点和难点】 立体感觉和空间构型。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时数】60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章立体形态概论 一、立体构成的涵义 二、立体构成的概念 三、立体构成的起源 四、立体构成的三个条件 第三章立体形态基本元素 一、形态的本质分类 二、形态的空间意识 三、形态的构成元素 第四章立体形态材料构造 一、立体形态材料加工 二、立体形态制造工艺 第五章立体形态形式感觉 一、立体形态感觉

二、立体形态形式 第六章立体形态综合造型 一、几何形体构成 二、抽象形体构成 三、装置观念构成 第一章立体形态概论 一、立体构成的涵义 立体构成是现代设计领域中一门基础造型课,也是一门艺术创作设计课。作为研究形态创造与造型设计的独立学科,如何才能尽快理解并掌握这门课程呢?首先,我们要明确它的实质内涵,才能做到行之有效。学习这门课程的重点,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 1)首先,它是以抽象的形式语言去表现社会现象和自然形态。在现代艺术美学中,这种构成的抽象美是传统艺术具象美的升华,是人类在总结了历史美术的发展规律基础上产生的; 2)培养三维立体感觉,把握物体的体积量感。对各种形态的造型进行“简化”,以最简单的方式简化到几何形块中去,用立方体、圆锥体、球体、矩形体等形状来塑造实践。 3)掌握立体形态中最基本的元素:点、线、面的造型手段。因为任何形体都可还原到点、线、面的构成中,并且从分割到组合或从组合到分割地去变化进行。既可表现形态造型实体,又可表现实体中的空洞虚体, 4)运用综合材料,选择加工工艺,把握形态传递方式。从而培养

我们的动手能力。 5)从造型审美形式拓展到装置观念设计。甚至还可以向造型之外更为广阔的领域渗透,融进数学、力学、文学、哲学、宗教、戏剧、音乐、电影等各种门类之中。 二、立体构成的概念 立体构成也称为空间构成,立体构成是以一定的材料,以视觉为基础,以力学为依据,将造型要素,按一定的构成原则,组合成美好的形体。它是研究立体造型各元素的构成法则,其任务是,揭示立体造型的基本规律,阐明立体设计的基本原理。 立体构成是由二维平面形象进入三维立体空间的构成表现,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的是:它们都是一种艺术训练,引导了解造型观念,训练抽象构成能力,培养审美观,接受严格的规律训练;区别的是:立体构成是三维度的实体形态与空间形态的构成。结构上要符合力学的要求,材料也影响和丰富形式语言的表达,立体构成是用厚度来塑造形态,它是制作出来的。同时立体构成离不开材料、工艺、力学、美学,是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体现。 立体构成通过材料、结构将形态制作出来,这与产品设计相同。立体构成只要变化一下材料本身就可成为产品。立体构成的原理已广泛地应用于工业设计、展示设计、环艺设计、包装设计、POP广告设计、服装设计等领域。 三、立体构成的起源 20世纪初,在印象派画家塞尚的方块风格和高更的原始主义神

科室临床教学计划.

睡眠医学(儿少精神)科临床教学规划、要求 临床实习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联系,提高教学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社会医德、医风,树立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培养学生在医疗实践中学会运用医学理论知识和技能,去认识疾病与防治疾病,不断开发智力与提高能力,为毕业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临床实习教学应坚持“三育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原则;要加强“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注重“三严”(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的培养;要努力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深化医学教学改革,严格要求,正规训练,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综上,结合我科教学工作实际情况,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目的 (一)轮转见习生、实习生、研究生以及进修生 1、通过临床实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理论知识,使理论与医学实践有机结合,形成科学的临床思维和学习工作能力; 2、了解临床医疗及护理的工作特点; 3、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原则和预防措施,掌握精神科精神问诊,初步掌握常见危重病的诊治原则; 4、树立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良好医德医风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今后从事临床医疗等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带教老师 1、通过带教,对知识温故而知新及自觉学习、更新知识,与时俱进,跟上医学发展的时代步伐。。 2、通过教学准备及具体的理论讲课、教学查房、教学病例讨论、精神专科检查、修改医疗文书等教学活动,自我规范医疗行为。 3、通过教学活动、为人师表,提升个人外在形象,从而提升我科医师队伍的整体形象。 二、临床教学活动内容及计划安排 (一)教学活动内容 1、院内大讲课。每月一次,由科教科组织。 2、科室小讲课。每周1次,每次15-30分钟,由高年资副主任、主治医师主讲。 3、教学查房。每周一次,每次30-60分钟,主要由中级职称医师完成。 4、教学病例讨论。每两周一次,每次60-90分钟,主要由高、中级职称医师主持。 (二)教学计划安排 1、根据临床教学工作规划组织实施全科的临床教学日常工作。 2、执行学院临床教学工作安排,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和总结。

西医综合(外科学)-试卷24

西医综合(外科学)-试卷24 (总分:102.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B1型题(总题数:5,分数:24.00) A.适当补液B.补液试验C.强心纠酸扩管D.舒张血管(分数:4.00) (1).休克病人中心静脉压为5cmH 2 O,血压80/65mmHg,处理原则为 A. B. √ C. D. (2).休克病人中心静脉压为20cmH 2 O,血压120/80mmHg,处理原则为 A. B. C. D. √ 中心静脉压(CVP)正常值为5~10cmH 2O。①cVP为5cmH 2O,血压80/65mmHg,即CVP正常,血压降低,提示心功能不全或血容量不足,应行补液试验:0.9%NaCl溶液250ml,于5~10分钟内静脉注入,如血压升高而CVP不变,提示血容量不足;如血压不变而CVP升高,提示心功能不全。②CVP为20cmH 2 O,血压120/80mmHg,即CVP升高,血压正常,提示容最血管过度收缩,应行扩管治疗。 A.同种异体移植B.异种移植C.结构移植D.组织移植(分数:4.00) (1).移植后不会发生排斥反应的是 A. B. C. √ D. (2).移植后会发生强烈排斥反应的是 A. B. √ C. D. ①移植物已失去活力或经人工处理灭活,如冻干血管、库存骨等的移植,目的是以其提供机械结构,保留其外形,或使来自受者的同类细胞得以生长存活。移植后不会出现排斥反应,称结构移植,又称支架移植。 ②不同种之间的移植,称异种移植,由于供受体之间的基因型完全不同,因此,移植后会发生强烈的排斥反应。③同种移植虽然也可能发生排斥反应,但一般没有异种移植强烈。 A.缺血性骨坏死B.缺血性肌挛缩C.慢性骨萎缩D.关节僵硬(分数:8.00) (1).爪形手是由于骨折后产生的 A. B. √ C. D. (2).腕舟状骨骨折后易发生 A. √ B. C. D. (3).股骨颈骨折后易发生 A. √ B.

小学环境教育教学计划

小学环境教育教学计划 一年级五班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天人合一”、资源有限、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 二、目标任务 1 、学生获得环保的基本知识和观点,懂得最基本的环境理论。 2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环保的内在动机。 3 、懂得家庭和自己怎样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三、主要内容 1 、环保理论:⑴我们共同的家园;⑵人与自然;⑶人与动物;⑷人与社会;⑸个人与他人。 2 、环保常识:⑴世界环境日;⑵世界环保纪念日;⑶中国环境标志;⑷中国绿色食品标志;⑸绿色食品;⑹环保时装;⑺绿色笔;⑻绿色包装;⑼绿色建筑;⑽绿色胶卷;⑾绿色计算机;⑿绿色水源地;⒀绿色汽车;⒁环保材料;⒂无铅汽油。 3 、环保现状:⑴我们生活的周围存在着哪些污染;⑵我们生活的周围空气污染有哪些;⑶空气质量预报;⑷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影响及如何减少;⑸白色污染有哪些及如何减少;⑹固体废物污染有哪些及如何减少噪音;⑺节约可利用资源的做法有哪些。 4 、环保行动:⑴保护环境,美化家庭;⑵保护环境,美化社会;⑶保护环境,美化家园。 四、基本途径 小学环境教育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教育,应当多渠道、全方位进行。 (一)开设环境教育课 要把这项教育开展得扎实深入,必须开发环境教育课程并把其作为基本载体,以便使环境教育比较系统地开展。学校要求各年级在这方面应进行大胆的尝试,各年级教师应根据本年级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以及掌握环保知识的现状入手,

根据学校环境教育的目标、理念、和环境教育内容,选择适合本年级的环境教育的内容,期初制定好环境教育课教学计划,备好环境教育课教案,上好每一节环境教育课(每学期不低于 6课时)。 (二)学科教学有机渗透 小学各科教材中都包含了一些环保内容,老师们应充分重视,对各门学科,特别是重点学科(自然常识、社会、语文、音乐)的课本内容进行分析、归类,选出有关环境保护的篇目,适当地进行补充和扩展,使这些课文的教学与环境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树立环境意识,达到渗透目的。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寓环境教育于孩子们的实践活动之中,让他们在愉快的心情中很自然地接受环境教育,这样既丰富了环境教育内容,又达到了提高孩子们各种参与能力的目的。 一是结合学校原有课程,有意识地渗透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爱护洁净环保教育;二是结合乡土教材,专门开设环保课;三是利用周二班会和周三下午兴趣小组进行环保小分队活动。 (四)营造校园的环境教育氛围 良好的生存环境给人以美好性格的塑造和心灵的陶冶,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现代人应有的素质。因此,每一位老师应注意在自己的班里、校园里创设优美环境,诱发孩子们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校园是地球大环境中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小环境。要爱护地球就要从我们身边做起,让我们的教室、校园美丽起来。各班应采取多项措施美化、净化学校环境。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计划书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计划书 一、情况分析:通过上学期的教与学,幼儿已初步掌握了1—6的加减运算,理解了1—6的数的组成,另外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等立体图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他们的摸索发现中发展了空间思维能力,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计划。在活动中还发现他们对于动手操作,自己尝试的活动非常有兴趣和耐心,所以在以后的活动中力求新、奇,恰当地融合知识和趣味。 二、学期目标: 1、教幼儿学习6—10数的分解和组成。引导幼儿体验总数与部分之间的关系。部分数的互补和互换。 2、教幼儿学习10以内的加减,正确迅速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体验加减、互逆关系。 3、教幼儿学习等分实物或图形,并区别物体的高矮。 4、引导幼儿学习按物体两个以上特征或特性进行分类,学习在表格中勾画图形特征及按勾画好的特征寻找图形,学习交集分类。 5、启发幼儿按物体量的差异和数量的不同进行10以内的正逆排序,初步体验序列之间的传递性、双重性及正逆性关系。 6、教幼儿认识球体、圆柱体,能根据形体特征进行分类,体验平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7、引导幼儿学习以自身为中心和客体为中心区别左右,会向左右转动。 8、教幼儿认识时钟,学着看整点和半点,学习看日历,知道一星期中每天的名称和顺序。 9、教幼儿认识一元以内的纸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知道它们的值是不同的.。 10、培养幼儿能清楚讲述操作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11、在老师的帮助下能归纳、概括有关数学经验,学习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观察与思考问题,能通过观察、比较、类推、迁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12、培养幼儿积极主动的进行数学活动,学会迅速,有条理的摆放、整理活动材料。 三、教学进度表:

骨科实习规培教学计划

2017年骨一科实习,规培教学计划 【实习目的】 通过骨科临床实习,把所学到的基础理论知识综合运用于临床实践,加深对骨科常见病的认识。掌握骨科常见病的诊治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良好的医德医风,为今后从事临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习时间安排】 骨科实习,规培4-8周 【内容与要求】 (一)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了解骨科常见病的成因、机制、分类、诊断、鉴别诊治和治疗。 具体情况: 1、骨折的定义、成因、分类及移位 2、骨折的并发症 3、骨折愈合过程、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4、骨折的治疗原则 5、骨折的急救、开放性骨与关节损伤的治疗 6、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和畸形愈合的处理 7、上肢(骨一科)基础解剖(手部,腕部,肘部,肩部)、病因分类、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二)骨科常见的辅助检查 1、X线 2、CT 3、MRI 4、关节镜 要求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能根据不同病人的病情开具相应的辅助检查,并对其结果能做出基本的结论。 (三)基本技能 1、骨科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完整病历书及各种记录的书写; 2、手术基本操作:洗手、穿手术衣、戴手套、皮肤消毒、铺手术巾、切开、止血、结扎、缝 合; 3、骨科常用手术器械识别和使用; 4、拆线、换药、拔引流条、急救止血、清创术等。 【实习方法】 (一)参加病房工作 1、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分管一定数目病床的诊治工作。每天按时上班,到病房了解病情,与

带教老师一起查房、检查和处理患者。 2、实习生,规培生应主动接诊新入院患者,进行询问病史、查体。书写病历等工作。至少完成1~2份完整病历。经带教老师批改认为合格后方可书写住院病历。熟悉电子病历的使用方法。 3、在做好所分管病房工作的情况下,经上级医师同意可全面了解病房其他病种,但应与其他实习生搞好关系。 4、严格履行实习医生职责。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值班、诊疗操作和参加部分手术。 (二)参加门诊和急诊工作 1、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学习接诊门诊患者,学会简要询问病史、体检、提出初步诊断和处理意见。 2、学会正确开处方、填写各项临床检查申请单,掌握门诊病历记录要求。 3、与上级医师一起接诊急诊患者,初步掌握骨科病人急症患者的急救方法。 (三)实习与带教方法 1、实习生兼有医生和医学生两种身份,但实际上是医学生。无论在病房、门诊或急诊从事诊疗工作,都应在上级医师或护士的指导下进行。 2、首次接诊患者或首次进行各项技术操作,都应由带教老师示范,实习生应汇报自己对该项操作技术掌握的程度。此后,可在老师指导下独立进行操作。 3、实习生书写的一切医疗文件,上级医师要认真审改、签名,以示负责。 4、结合病房病例在临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每周由科室安排一次小讲课或病例讨论,以加深医学生对内科常见病的认识,提高临床工作能力。 【实习考核】 每个病区带教老师按照“毕业实习业务成绩评分表”的评分项目及评分方法进行评分。实习生结束本科实习前2天,由科室主任(教学秘书或教学组长)组织本科带教老师及时对实习生进行客观评分,或科室组织理论考试及临床技能操作考试,再根据考试成绩综合作出评分。 (考核分为理论考核和技能操作考核,理论以试卷形式,技能操作由带教老师统一考核)【教学要求】 带教老师必须在实习生或规培生入科一周内,指导学生进行洗手、穿手术衣、戴手套、皮肤消毒、铺手术巾、切开、止血、结扎、缝合等基本操作。并进行骨科基本内容(骨折的定义、成因、分类及移位,骨折的并发症,骨折愈合过程、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骨折的治疗原则)的教导。2-4周内进行上肢的基本解剖教导并指导学生学会阅片及部分CT,MR检查。并每周按计划进行科内小讲课(按科内讲课顺序名单)及病例讨论(每月每个带教老师须上交一份)。

临床医学外科学毕业试卷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1 分,共70分)。 1. 手术人员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后,哪一部位可以认为是无 菌地带,能够用手接触: A.背部 B.腰部以下部位 C.前胸部 D.肩部以上部位 E.手术台边缘 以下的布单 2. 下列哪项不属于高温灭菌法 A.下排式高压蒸汽灭菌B.预真空式蒸汽灭菌C.煮沸灭菌D.火烧灭菌E.药液浸 泡灭菌 3.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平衡盐溶液为 A 1.86%乳酸钠溶液和复方氯化钠溶液之比2:1 B 1.86%乳酸钠溶液和复方氯化钠溶 液之比1:2 C 乳酸钠林格液 D 1.25%碳酸氢钠和等渗性盐水之比2:1 E 复方 氯化钠溶液 4.外科慢性感染是指病程在 A.3周以内 B.4周以内 C.1个月以内 D.2个月以内 E.超过2个月 5.胆囊炎的常见的致病菌为 A.金黄色葡萄球菌B.溶血性链球菌C.绿脓杆菌D.大肠杆菌E.变形杆菌 6.破伤风病人应用破伤风抗毒素的目的 A.减少毒素产生B.中和游离毒素C.控制解除痉挛D.防止并发症E.抑制破伤风 杆菌 7.下列疾病中属于特异性感染的是 A.疖 B.痈 C.气性坏疽 D.急性阑尾炎 E.急性乳腺炎 8.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最常见的梗阻因素是 A.胆道肿瘤 B.胆道蛔虫 C.胆管炎症狭窄 D.胆管结石 E.以上均是 9.高钾血症病人出现心律失常时,应给予 A 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溶液20ml B 静脉注射5%碳酸氢钠溶液80ml C 静脉 注射11.2%乳酸钠溶液50ml D 静脉注射25%葡萄糖溶液100+胰岛素8U E 口服 阳离子交换树脂。 10.休克病人的体位一般应采用 A.头高脚低位 B.头低脚高位 C.平卧位 D.头和躯干抬高20~30度,下肢抬高15~20度 E.侧卧位。 11.关于肠梗阻的全身变化,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失水后失盐,混合性缺水,代谢性酸中毒B.大量呕吐,丢失胃液发生碱中毒 C.血液浓缩 D.血容量减少 E.毒素吸收,毒血症,全身中毒休克 12.肠梗阻的四大共同表现 A.腹痛、肠型、呕吐、便闭 B.便闭、呕吐、腹胀、腹痛 C.便闭、腹痛、腹胀、肠音亢进 D.便闭、腹痛、肠音减弱、腹胀 E.腹痛、便闭、肠型、腹胀 13.急性胰腺炎的主要表现和首发症状 A.腹痛 B.恶心呕吐和腹胀 C.低血压和休克 D.发热 E.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14.椎管内麻醉术前应用阿托品是为了 A.镇静 B.催眠 C.镇痛 D.抑制迷走神经反射 E.抗惊厥 15.胃肠道手术的术前准备,下列那项是错误的 A.手术前1d开始进流质饮食 B.手术前12h开始禁食 C.手术前4h开始禁止饮水 D.必要时可使用胃肠减压 E.手术前2-3d开始应用抗生素 16.腹部手术后1周,切口内流出大量淡红色液体,最可能的是 A.切口感染 B.切口裂开 C.切口皮下积液 D.切口内有血肿 E.病人凝血功能不全 17.胃、十二指肠溃疡发生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肯定存在的一点是 A.饮食不规律 B.情绪激动 C.饮入过多洒类等刺激物 D.胃酸过多,激活胃蛋白酶 E.以上均不是 18.胃穿孔的X线检查所见主要为 A.双侧横膈抬高 B.膈下游离气体 C.腹胀伴肠型 D.晚间或下午呕吐大量宿食 E.食量减少 19. 手术区皮肤消毒范围要包括手术切口周围 A.10cm的区域 B.15cm的区域 C.20cm的区域 D.25cm的区域 E.30cm 的区域 20. 食管癌的X线钡餐表现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局限性食管粘膜皱壁断裂 B.食管下端鸟嘴状狭窄 C.食管壁有小的溃疡龛影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