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纲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纲要(试行)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

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快速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人类社会已大踏步进入信息化时代。传统的读、写、算已不足以适应信息社会的要求,学会收集、判断、处理和利用信息,成为当今国家对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的基本任务之一。

一、课程性质和价值

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

置的、以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学习领域作为课程形态的必修课程,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为主要目标,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生存与发展所需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形成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态度与基本能力,养成健康规范的行为习惯与信息安全意识,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打下基础。

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和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础性。

义务段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基础性。体现在:课程所培养的基本的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能力是学生支撑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是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基础,也是学生迎接信息社会挑战与终身发展的基础。

(二)实践性。

义务段信息技术课程强调实践性。动手实践是信息技术课程最基本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要动脑思考,更要动手实践。在实践中熟练技能,在实践中探究规律,在实践中创作作品,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实践中追求创新。死记硬背,单说不练,不可能学好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课程对学生实践探究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三)应用性。

义务段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应用性。课程本身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基本的信息技术应用知识技能和科学的应用态度,以及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方法。它不强调知识的系统完整性,更强调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应用问题,包括整合各学科学习需要信息技术支撑的学习任务。强调在用中学,在学

中用。使学生在解决应用问题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技能,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积累应用经验,提高应用能力。

(四)发展性。

义务段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发展性。一方面信息技术自身的发展日新月异,硬件不断更新换代,软件不断推陈出新,由信息技术引发的生活方式转变以及社会法律道德伦理规范等问题也层出不穷,因此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必需随之发展才能具有活力。另一方面,本课程的学习需要致力培养学生主动适应信息技术发展变化的能力,而不只是机械的操作与模仿;同时,在追寻技术发展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技术创新的价值,培养追求创新的精神,发展创新的能力。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

信息技术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组成部分,每一个学生在经过学习之后都应该达到本课程纲要的要求。学生不能因地区、经济环境或文化背景的差异而被取消或削弱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学习,应当尽可能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在信息技术课程方面的共同发展;面向全体学生,还应关注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方面的个体差异,在学生达到基本目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

(二)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

提升信息技术能力、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的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是本门课程的主要任务。义务教育的信息技术课程,是学生进入信息技术的认知与应用领域的初始阶段,也是信息技术能力锻炼与信息素养养成的基础阶段。应该通过各种活动形式让学生体验信息技术课程的魅力,学习掌握日常生活中可感知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逐步有意识地应用解决身边的相关问题,积累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有益经验,逐步养成科学的态度与良好的习惯,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应对信息社会的挑战打好基础。

(三)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融合跨学科的应用需求。

信息技术课程在内容和活动的编排、组织上应充分拓宽信息技术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师生可以超越学科的界限,强调不同学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相互渗透,进而从整体上来建构学生开放型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发展知识迁移和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四)引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呵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关注

信息技术的学习内容,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空间,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实践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锻炼团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逐步使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在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初步能力,逐步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为学生后续学习乃至终身发展打基础。表现在:使学生能感受信息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有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对信息价值的敏感意识;能体验、了解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评价、表达和交流的过程,初步掌握其基本的知识技能与思想方法,能积极主动地应用身边的信息技术工具,解决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建立对信息技术的科学认知态度、良好的操作习惯与健康的情感价值观,具有基本的信息安全意识与防范常识,为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知识与技能

(一)了解信息、信息技术的表现形式及其与人的关系,了解各种常用信息技术的特点、作用与影响,认识计算机在信息技术发展应用中的作用和地位。

(二)掌握以计算机、网络及多媒体为代表的日常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方法,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结构及简单工作原理,了解日常信息安全与维护的基本常识。

(三)能把计算机的使用方法和原理迁移到生活中相关的信息技术工具中,初步具备使用日常信息技术工具的基本技能。

(四)能运用日常的信息技术工具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知道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五)经历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问题并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了解问题解决所需的信息技术。

(六)经历根据任务要求获取信息的过程,合乎规范地获取信息,并能筛选出适合自己需要的信息。

(七)经历根据需要选择信息分类方案、合理组织所得信息的过程,基本掌握使用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存储和管理信息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