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类专业名词解释

经济类专业名词解释
经济类专业名词解释

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汇总

名词大全

1.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

如果一个国家用一单位资源生产的某种产品比另一个国家多,那么,这个国家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与另一国相比就具有绝对优势。

2.逆向选择(Adverse choice)

在此状况下,保险公司发现它们的客户中有太大的一部分来自高风险群体。

3.选择成本(Alternative cost)

如果以最好的另一种方式使用的某种资源,它所能生产的价值就是选择成本,也可以称之为机会成本。

4.需求的弧弹性(Arc elasticity of demand)

如果P1和Q1分别是价格和需求量的初始值,P2 和Q2 为第二组值,那么,弧弹性就等于

-(Q1-Q2)(P1+P2)/(P1-P2)(Q1+Q2)

5.非对称的信息(Asymmetric information)

在某些市场中,每个参与者拥有的信息并不相同。例如,在旧车市场上,有关旧车质量

的信息,卖者通常要比潜在的买者知道得多。

6.平均成本(Average cost)

平均成本是总成本除以产量。也称为平均总成本。

7.平均固定成本( Average fixed cost)

平均固定成本是总固定成本除以产量。

8.平均产品(Average product)

平均产品是总产量除以投入品的数量。

9.平均可变成本(Average variable cost)

平均可变成本是总可变成本除以产量。

10.投资的β(Beta)

β度量的是与投资相联的不可分散的风险。对于一种股票而言,它表示所有现行股票的收益发生变化时,一种股票的收益会如何敏感地变化。

11.债券收益(Bond yield)

债券收益是债券所获得的利率。

12.收支平衡图(Break-even chart)

收支平衡图表示一种产品所出售的总数量改变时总收益和总成本是如何变化的。收支平衡点是为避免损失而必须卖出的最小数量。

13.预算线(Budget line)

预算线表示消费者所能购买的商品X和商品Y的数量的全部组合。它的斜率等于商品X的价格除以商品Y的价格再乘以一1。

14.捆绑销售(Bundling)

捆绑销售指这样一种市场营销手段,出售两种产品的厂商,要求购买其中一种产品的客户,也要购买另一种产品。

15.资本(Capital)

资本是指用于生产、销售及商品和服务分配的设备、厂房、存货、原材料和其他非人力生产资源。

16.资本收益(Capital gain)

资本收益是指人们卖出股票(或其他资产)时所获得的超过原来为它支付的那一部分。

17.资本主义(Capitalism)

资本主义是一种市场体系,它依赖价格体系去解决基本的经济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怎样分配?经济增长率应为多少?

18.基数效用(Cardinal utility)

基数效用是指像个人的体重或身高那样在基数的意义上可以度量的效用(它意味着效用之间的差别,即边际效用,是有意义的)。序数效用与它相反,它只在序数的层面上才有意义。

19.卡特尔(Cartel)

卡特尔是指厂商之间为了合谋而签订公开和正式协议这样一种市场结构形态。

20. 科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是指这样的生产函数Q=AL“IK”2 Mi3。式中,Q为产量;L为

劳动的数量;K为资本的数量;M为原材料的数量;A,31,12,23均为常数。

21.勾结(Collision)

勾结是指一个厂商和同业内其他的厂商签订有关价格、产量和其他事宜的协议。

22.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

如果与生产其他商品的成本相比,一个国家生产的某种产品的成本比另一个国家低,那么,该国就在这种商品的生产上与另一个国家相比具有比较优势。

23.互补品(Complements)

如果X和Y是互补品,X的需求量就与Y的价格成反向变化。

24.成本不变行业(Constant-cost industry)

成本不变的行业是指具有水平的长期供给曲线的行业,它的扩大并不会引起投入品价格的上升或下降。

25.规模收益不变(Constant returns to scale)

如果所有投入品的数量都以相同的百分数增加,并导致产量也以相同的百分数增加,就是规模收益不变的。

26.消费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愿意为某种商品或服务所支付的最大数量与他实际支付的数量之差。

27.可竞争市场(Contestable market)

可竞争市场是指那种进入完全自由以及退出没有成本的市场。可竞争市场的本质在于它们很容易受到打了就跑的进入者的伤害。

28.契约曲线(Contract curve)

契约曲线是(在消费者之间进行交换时)两个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相等的点的轨迹,或者(在生产者之间进行交换时)两个生产者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的点的轨迹。

29.角点解(Corner solution)

角点解是指这样一种情形,预算线在位于坐标轴上的点处达到最高的可获得的

30.需求的交叉弹性(Cross elasticity of demand)

需求的交叉弹性是指商品Y的价格发生1%的变化时所引起的商品X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31.垄断的无谓损失(Deadweight loss of monopoly)

如果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转变为一个垄断的市场,这种转变所带来的总剩余的减少就是无谓损失。

32.买方垄断的无谓损失(Deadweight loss of monopsony)

如果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转变成一个买方垄断的市场,这种转变所带来的总剩余的减少即为无谓损失。

33.成本递减行业(Decreasing-cost industry)

成本递减行业是指具有向下倾斜的长期供给曲线的行业,它的扩大会引起平均成本下降。

34.规模收益递减(Decreasing return to scale)

如果所有投入品的数量都以相同的百分数增加,并导致产量增加的百分数小于该百分数,就是规模收益递减的。

35.需求曲线(Demand curve)

需求曲线表示在每一价格下所需求的商品数量。

36.可贷资金的需求曲线(Demand curve of loanable funds)

可贷资金的需求曲线表示可贷资金的需求量与利率二者之间的关系。

37.贴现率(Discount rate)

当利率用于计算投资的净现值时,它被称为贴现率。

38.可分散风险(Diversifiable risk)

可以通过多样化来避免的风险是可分散风险。

39.主导厂商(Dominant firm)

在寡头垄断的行业中,主导厂商是一个制定价格的大型厂商,它允许该行业中的小厂商在此价格下销售它们想出售的全部数量的商品。

40.优势策略(Dominant strategy)

不论其他局中人采取什么策略,优势策略对一个局中人而言都是最好的策略。

41.双头垄断(Duopoly)

双头垄断是指有两个卖主这样一种市场结构。古诺模型,以及其他模型中都涉及双头垄断。

42.经济效率(Economic efficiency)

经济效率是指这样一种状况,所进行的任何改变都不会给任何人带来损失而能增加一些人的福利。这样一种状态就是经济的有效率状况(或者帕累托效率或帕累托最优)。

43.经济利润(Economic profit)

经济利润是指厂商的收益与它的成本之差,后者包括从最有利的另外一种厂商资源的使用中可以获得的收益。

44.生产的经济区域(Economic region of production)

生产的经济区域是指等产量线斜率为负的投入品组合。没有一个厂商会在等产量线斜率为正的点上运行,因为在这种点上总会有一种投入品的边际产品为负。

45.经济资源(Economic resource)

经济资源是指一种稀缺的、要求一个非零价格的资源。

46.范围经济(Economies of scope)

范围经济是指由厂商的范围而非规模带来的经济。只要把两种或更多的产品合并在一起生产比分开来生产的成本要低,就会存在范围经济。

47.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

根据这一假设,投资者在买卖股票时会迅速有效地利用可能的信息.所有已知的影响一种股票价格的因素都已经反映在股票的价格中,因此根据这一理论,股票的技术分析是无效的。(这个假设有三种形式。)

48.财富状况(Endowment position)

财富状况是指消费者每年的收人。

49.恩格尔曲线(Engel curve)

恩格尔曲线反映的是所购买的一种商品的均衡数量与消费者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它是以19世纪德国的统计学家恩斯特·恩格尔的名字命名的。

50.均衡(Equilibrium)

均衡是指没有任何变化趋势的状态。例如,均衡价格就是一种能够维持的价格。

51.过剩生产能力(Excess capacity)

过剩生产能力是指成本最低产量与长期均衡中的实际产量之差。

52.垄断竞争理论

有一个著名的且颇有争论的结论,它认为这种市场结构之下的厂商往往会在还有过剩生产能力的情况下进行生产。

53.扩张路径( Expansion path)

扩张路径是指与各种产量相对应的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相切的点的轨迹。(所有投入品都是可变的。)

54.期望货币价值(Expected monetary vale)

为了确定一项投机的期望货币价值,计算每一种可能出现的结果的货币收益(或损失)与其出现的概率相乘以后的和。

55.预期利润(Expected profit)

预期利润就是长期的平均利润值,也就是用所出现的概率加权以后的各种可能的利润水平之和。

56.完全信息的预期价值(Expected value of perfect information)

完全信息的预期价值是指决策者获得完全信息所导致的预期的货币价值的增加。它是决策者为获得完全的信息而能支付的最大数量。

57.显成本(Explicit costs)

显成本是指账目上所包括的厂商的正常费用,诸如工资成本和原材料支付。

58.外部不经济(External diseconomy)

外部不经济是指由于消费或者其他人和厂商的产出所引起的一个人或厂商无法补偿的成本。

59.外部经济(External economy)

外部经济是指由于消费或者其他人和厂商的产出所引起的一个人或厂商无法索取的收益。

60.先动优势(First-mover advantages)

先动优势是由于在博弈中第一个采取行动的局中人所拥有的优势。

61.固定成本(Fixed cost)

固定成本为每个时期不变投入品的总成本。

62.不变投人品(FIXed input)

不变投入品是指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如厂房和设备)、在考察的期间数量不变的资源。

63.自由资源(Free resource)

自由资源是指特别富裕以致在零价格就可以获得的资源。

64.一般均衡分析(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

一般均衡分析是指(与局部均衡分析相反)把各种市场和价格的相互作用都考虑进去的分析。

65.吉芬反论(Giffen`s paradox)

吉芬反论是指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成正向关系这样一种状况。当劣质商品价格的替代效应并不足以抵消收人效应时就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66.隐成本(Implicit cost)

使用企业所有者拥有的资源(诸如他的时间与资本)的选择成本就是隐成本。

67.收入补偿的需求曲线(Income-compensated demand curve)

收入补偿的需求曲线表示,当消费者的收入调整到不论价格如何都可以购买最初的市场篮子,这时在每一种价格下消费者所需求的商品的数量有多少。

68.收入--消费曲线(Income-consumption curve)

收入一消费曲线是把代表与全部可能的消费者货币收入相应的均衡市场篮子的点连接而成的一条曲线。这种曲线可以用于推导恩格尔曲线。

69.收人效应(Income effect)

收入效应是指,所有价格不变时完全由于消费者满足水平的变化所引起的商品X的需求量的改变。

70.需求的收入弹性(income elasticity of demand)

需求的收入弹性是指,当价格保持不变时消费者收入发生1%的变化时,所引起的需求数量变化的百分比。

71.成本递增的产业(Increasing-cost industry)

成本递增的行业是指具有向上倾斜的长期供给曲线的行业,它的扩大会引起投入品价格的上升。

72.规模收益递增(in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

如果所有投入品的数量都以相同的百分数增加,并导致产量增加的百分数大于该百分数,就是规模收益递增的。

73.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

无差异曲线表示对消费者没有区别的市场篮子的点的轨迹。

74.劣质商品(Inferior good)

劣质商品是指其收入效应使得实际收人增加导致需求量减少的商品。

75.创新(Innovation)

当一项发明第一次使用时,我们称之为创新。

76.投人品(Input)

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任何资源都是投入品。

77.利率(lnterest rate)

如果他借出1美元一年,一年后出者收到的贴水为利率。如果利率为r,他一年后将收到(1+r)美元。

78.中间品(Intermediate good)

中间品是指用于生产其他商品和服务的产品。

79.内部收益率(Internal rate of return)

内部收益率是使一项投资项目的净现金流的现值等于项目投资支出的利率。

80.投资(Investment)

投资是指创造新资产的过程。

81.投资需求曲线(Investment demand curve)

投资需求曲线表示投资的总数量与额外1美元投资的收益率之间的关系。

82.等成本曲线(Isocost curve)

等成本曲线表示一个固定的总支出所能得到的各种投入品组合。

83.等利润曲线(Isoprofit curve)

等利润曲线表示能够产生某一利润水平的所有投入品组合。

84.等产量曲线(Isoquant)

等产量曲线表示能够产生某一产量的所有可能的(有效率的)投入品组合。

85.等收益线(lsorevenue line)

等收益线表示能够产生相同总收益的两种商品产量的全部组合。

86.折弯的需求曲线(Kinked demand curve)

折弯的需求曲线是垄断厂商面对的在现行的价格下有一个折点的需求曲线,需求在价格上升时要比价格下降时更富有弹性。

87.劳动(Labor)

劳动是指生产商品和服务的过程中所使用的人们的努力、体力和脑力。

88.土地( Land)

土地是指用于生产的、包括矿产和土地在内的自然资源。

89.边际收益递减律(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returns)

根据这一法则,如果不断添加相同增量的一种投入品(且若其他投入品保持不变),这样所导致的产品增量在超过某一点后将会下降,也就是说,边际产品将会减少。

90.边际效用递减律(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

根据这一法则,当一个人消费越来越多的某种商品时(其他商品的消费保持不变),商品的边际效用最终会趋于下降。

91.勒纳指数(Lerner index)

勒纳指数度量一个厂商所拥有的垄断势力的大小,它等于(P—MC)/P,此处P是厂商的价格,MC是边际成本。

92.学习曲线(Learning curve)

学习曲线表示一种商品的平均成本与生产者的累积总产量之间的关系。

93.限制性定价(Limit pricing)

限制性定价是指为了阻止其他厂商进人而采取的一种定价。限制性价格是一种使得进入者失望或阻止它们进入的价格。

94.长期(Long run)

长期是指所有投入品都是可变的时间期限。在长期中厂商可以全部改变它所使用的资源。

95.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

边际成本是指由于增加最后一单位产量导致的总成本的增加。

96.边际成本定价(Marginal cost pricing)

边际成本定价是指这样一种定价规则,厂商或国有企业使得价格等于边际成本。

97.边际支出曲线(Manginal expenditure curve)

边际支出曲线表示厂商增加1单位投人品X所引起的成本的增加。

98.边际产品(Marginal product)

边际产品是指由于增加最后一单位某种投入品(其他投入品的数量保持不变)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加。

99.边际产品转换率(Marginal rate of product transformation)

边际产品转换率是指生产可能性曲线斜率的负数。

传播学教程名词解释(完整版)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名词解释(完整版)郭庆光 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播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l 传播学: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l 信息:看作是消除事物的不确定性,从而获得确知的讯息或关于事物的确定状态、l 双重偶然性:是德国社会学家鲁曼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传播的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因此,通过传播所做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性。l 传播障碍:包括结构与功能障碍,如传播制度是否合理,传播渠道是否畅通,信息系统的各部分的功能是否正常等等。l 传播隔阂:包括个人之间的隔阂,个人与群体的隔阂,成员与组织的隔阂,以及群体与群体、组织与组织、世代与世代、文化与文化间的隔阂等等。由于社会信息系统的参与者,无论是个人、群体还是组织,都是具有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的主体,这里的传播隔阂,既包括无意的误解,也包括有意的曲解。l 信息社会:是指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l 社会关系论:着重分析受众成负日常的社会关系对其媒介信息接收行为的影响(受众成员的种种社会关系,左右着他们对媒介信息的选择),从而制约着大众传播的效果。l 社会责任理论:传播媒介在享有充分自由的前提下,在社会为它提供自由保障的环境中,还应主动地积极地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换句话说,在没有“他律”的情况下自觉地进行

“自律”,在没有外来约束、外来控制的条件下自觉地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控制。l 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l 意义:是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给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l 象征行为:是用具体事物来表示某种抽象概念或思想感情的行为。这种行为一般是通过使用象征符来传达象征意义实现的。l 象征性社会互动: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传递象征符和意义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 它是一种通过象征符来交流或交换意义的活动。象征性社会互动具有价值性、动机性和行为取向性,对实际社会生活产生多方面的影响。l “5W”模式:传播学奠基人拉斯韦尔在1948 年提出。该模式首次将传播活动解释为由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对象和传播效果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为人们理解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意义: 1、传播史上第一个关于传播过程的模式,开传播学模式研究的先河。 2、确定了传播学研究的五大领域。局限性:角色和关系固定化,认为传播过程是传播者有意图的劝服受传者的过程。单向直线传播模式缺乏互动性。l 香农>意见领袖 Step flowhyPothesis)。它使人们认识到大众媒介渠道和人际传播渠道在人们信息获取和决策(态度形成和转变以及具体的行

教育学综合名词解释汇总

教育学综合名词解释汇总 名词解释: 1、教育先行:教育先行就是要求教育要面向未来,使教育在适应现存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适当超前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的发展,其中一是教育投资增长速度应当超过经济增长速度;二是在人才培养上要兼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近期与远期的需要,目标、内容等方面适应超前。 2、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的基本主张是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的最高宗旨,教育目的应当依据社会的要求来确定。代表人物:涂尔干、孔德等。 3、终身教育:它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星期,70年代产生广泛影响,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朗格郎。终生教育强调教育史贯穿人的整个一生及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终生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养成学习的习惯和继续学习所需的各种能力。 4、教师专业性发展: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品质的成长发展的过程,也是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成为专业人员并在教学中逐步成熟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教师职业专业化和教师教育专业化。其中教师职业专业化只能是通过教师教育专业化来实现。 5、先行组织者:奥苏贝尔提出的。是先于学习任务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心的学习任务相关联。其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 6、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在全国第一次教育讨论会上,蔡元培明确提出新的教育方针,提出“五育并举”的思想。包括军国民教育(军国民教育即军事体育)、公民道德教育即德育、实利主义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即智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美感教育亦称美育)。。“五育”并举的教育就是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教育,是符合当时历史发展要求的,是对封建教育及半殖民到半封建教育宗旨的否定,在教育思想史上也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从人才培养看,也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规律。 7、苏格拉底法:苏格拉底在教学中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方法,一般称为“苏格拉底法”,苏格拉底将它称为“产婆术”。苏格拉底法可以分为四个部分:讥讽、助产术、归纳和下定义。所谓“讥讽”,就是在谈话中让对方谈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然后揭露出对方谈话中的自相矛盾,使对方承认自己对这一问题实际上一无所知。所谓“助产术”,就是用谈话法帮助对方把知识回忆起来,就像助产婆帮助产妇产出婴儿一样。所谓“归纳”,是通过问答使对方的认识能逐步排除事物的个别的特殊的东西,揭示出事物的本质的普遍的东西。从而得出事物的“定义”。这是一个从现象、个别到普遍、一般的过程。 8、《初等教育法》:1870年,英国国会正式颁布“初等教育法”(Elementary也称福斯特法案)。这是英国国民教育制度正式形成的标志。 ⑴提出在全国各地5-12岁普及义务教育; ⑵国家仍然保留国民教育,特别是初等教育辅助权,监督权; ⑶将全国分成若干学区,每学区建立可征收税收,地方教育局领导地方教育,承认英国私立教育机构,认为这是国家教育的一种类型; ⑷宗教科目与世俗科目分离。 9、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

投资学名词解释

第八章项目投资 1,直接投资是将资财直接投入建设项目,形成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流动资产的投资。2,建设项目的特点:一次性、建设周期长、整体性强、产品具有固定性、协作要求高。3,项目投资:是以项目(即投资项目)为投资客体,将资金直接投入项目,是直接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 4,投资项目发展周期:投资建设一个项目,按照其自身运动的发展规律,都要经过投资前时期、投资时期和生产或使用时期。项目投资主要侧重于研究投资前时期所涉及的内容。 5市场调查: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收集、整理和分析有关投资决策方面的信息,帮助决策人员了解客观环境,把握投资机遇,制定和评价可供选择的投资方案,以便为市场预测和投资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 6,市场调查的内容:(一),投资环境因素调查。(1),政治法律环境。(2),社会文化环境。(3),科学技术环境。(4),经济竞争环境。(二),投资产品需求调查。(1),产品用途调查。(2),相关产品调查、(3),生产能力调查。(4),产量和销量调查。(5),价格调查。(6),国外市场调查。(三),投资决策因素调查。(1),投资形式。(2),投资时机。 7,投资决策因素还包括投资规模和投资地点。 8.市场调查的方法:(1),按调查方法的性质分为定量调查和定性调查。(2),按调查方法的形式分为征询调查法、专家调查法、统计调查法。 9,市场预测:就是在市场调查所取得的各种信息和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研究,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推算,根据过去和现在预测未来,根据已知推测未知,对未来一定时期内市场发展趋势和状况做出正确的估计和判断。 10,市场预测程序:(1),确定预测目标。(2),收集整理资料。(3),选择预测方法。(4),进行分析预测。(5),修正预测数值。 11,市场预测方法:(p110) 12,机会成本:在决策分析过程中,从多个备选方案中选取最优方案而放弃次优方案,从而放弃次优方案所取得的利益成为损失。 13,沉没成本:指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的,而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第四节项目投资条件评价 1,项目资源条件评价是根据投资项目的技术经济特点和项目所需资源的各种方案进行分析遴选,在保证项目需要的前提下,促进项目合理有效的利用资源。 2,项目资源条件评价通常采用多方案比较遴选的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分为专项比较分析法、综合比较分析法。 3,投资项目技术评价:一,生产规模评价:(一),经济规模的确定:(1),经济规模。(2),经济规模的确定方法:盈亏平衡法。(二),合理生产规模的确定:成本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二,技术方案评价:(一),生产工艺技术和工艺流程方案评价。(1),工程能力比较法。(2),工艺成本比较法。(3),劳动环境条件比较法。(二),设备选型方案评价。 (1),费用效率分析法(寿命周期费用法)。(2),投资回收期法。(3),费用比较法(现值法、年值法)。(4),成本比较法。(三),厂址的选择和评价。(1),选择原则。(2),厂址选择的要求。 4,环境影响评价:(p129) 第九章可行性研究与投资决策 1,项目评价:是在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从国家和企业的角度,采用现代化的方法对项目建设方案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论证和评价,比选推荐最佳方案,为项目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2,项目评价的分类:

新闻传播学名词解释

新闻学——名词解释1、全球化——某个场所发生的事物受到遥远地方发生的食物的制约和影响,或者反过来某个场所发生的食物对遥远地方发生的事物具有指向意义,此种关系将远隔两地的地区相互联结,并在全世界范围内不断加强这种关系。(吉登斯提出) 2、新闻专业主义——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新闻从业者必须持有的新闻职业精神或职业规范。 3、新新闻主义——主张运用文学创作的手法来写新闻。(指运用记者自己的感受和访问手法从人物的内心获得对某一事件的观点,而不是依靠一般采集材料,提出老一类问题的手法,它把重点放在写作风格和描绘方面。 4、公共新闻理论——主张新闻媒介应积极介入与公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公共事务,由公众而非新闻从业者设置新闻报道的议程。 5、报刊的集权主义理论——主张“报刊是国家的公仆,任何时候它的主要内容都要对当权者负责”。 6、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就是新闻自由理论,主张社会的主体公民都享有言论和出版自由。 7、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主张报刊在享有新闻自由权利的同时,应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8、新新闻自由主义理论——是报刊的社会责任论对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所作的一种新的解释。它摒弃了“自由是一种自认权利”的先验论观点,强调自由的后验性或社会性,并主张新闻从业者所享有的自由即新闻自由既是一种道德权利,又是一种法律权利。 9、新闻理论范畴——它是对新闻现象进行理论思维时所使用的最基本的概念,它反映和表现出新闻现象最本质的特性,最根本的方面和最一般的关系。 10、“陆氏定义”(01、04考)——它是陆定一于1943年9月1日发表在《解放日报》的《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中所提出来的新闻观念,即认为“新闻是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此观念在清除新闻理论中诸如“性质说”等唯心主义观点的同时,科学回答了“新闻是什么”的问题。 11、新闻——新闻就是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 12、新闻背景——指新闻事实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条件和动因,以及它与周围事物的联系。 13、新闻事实(00、01考)——指被报道的新近发生的事实。 14、新闻真实——新闻完全符合现实中相对应的客观事实,也就是通过新闻媒介所报道的内容与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那件对应着的事实完全一致。 15、新闻真实性(98、00、05考)——指新闻具有的最基本的特性,即与现实中对应着的事实相符合的那种本质特性。 16、现象真实——指新闻事实与现实原型在外部形态上完全相符。 本质真实——指新闻事实与现实原型在内在本质上完全一致。 现实真实——指新闻事实真是再现了现实中新近发生的事实。 历史真实——指新闻事实的真实性为历史所肯定。 17、客观报道——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不偏不倚、公正平衡地报道新闻事实,而不发表任何意见。 18、新闻客观性——指新闻事实在本质上是一种打上了传播者思想烙印的客观事实,但它不

投资学名词解释简答

投资学名词解释简答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一、名词解释 1.市场组合:包含市场上所有风险资产,且其成员证券的投资比例与整个市场上风险证券的相对市值比例一致的证券组合。 2.可行集:表示可得资产所能组成的一切可能的证券组合。 3.有效集:在每―风险水平下提供最大的期望收益率,在每一期望收益率水平下提供最低的风险的投资组合的集合。 4.战略性资产配置:反映投资者的长期投资目标和政策,主要确定名大类资产的投资比例,以建立最佳长期资产组合结构。 5.战术性资产配置:更多地关注市场的短期波动,强调根据市场的变化,运用金融工具,通过选时、选股调节各大类一遍资产之间的分配比例以及各大类资产内部的具体构成,来管理短期的投资收益和风险。 6.资本市场线:在无风险借入环境下,有效边界是一条从纵轴上截距为Rf的无风险资产出发,经过市场组合(M点)的射线。 7.证券市场线:是描述任何―个投资组合风险和期望收益率之间关系的射线。 8.利率风险结构:期限相同的各类债券的利率之所以存在差别,是因为为在信风用风险、流动性以及税收规定方面存在差别。通常将上述三种因素造成的利率差异统称为利率风险结构。 9.无风险资产:指投资者持有期限内收益确定的资产,任何购买无风险资产的投资者在购买时就已经知道该资产在持有期末的收益,最终获得的收益没有不确定性。

二、简答 1.投资组合理论的前提假设: (1)投资者仅从期望收益和风险两方面对证券和组合进行考察和评价; (2)投资者是理性的。 2.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的基本理论假设: (1)投资者仅从期望收益和风险两方面对资产作出评价; (2)投资者是非厌足的;(3)投资者是风险厌恶的; (4)投资者可以以无风险借贷理论进行无限制的借贷,无风险利率对所有投资者都是相同的; (5)投资者对资产持有保持相应一段时期,所以投资者的时期视野相同; (6)投资者评价信息的方法一致;(7)投资者预期―致; (8)忽略市场交易成本;(9)信息免费且及时可得; (10)所有证券无限可分,投资者可根据需要买卖任何数量的证券。 3.无风险资产的特点: (1)固定收益;(2)没有违约风险;(3)没有利率风险;(4)没有再投资风险。 4.证券风险划分为哪几个部分为何这样划分风险划分对理解投资组合分散化有何影响 (1)证券的总风险由两个单独的成分构成,①单只证券贝塔值的平方与市场组合方差构成的乘积项,这部分风险被称为为市场风险;②由随机扰动项带来的不确定性引起的个别风险,这部分风险与市场无关,是纯粹由单只证券自身的收益率波动引起的风险。

《传播学教程》可能涉及的名词解释

传播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 1、社会信息:社会信息是除人的生物和生理活动以外的,与人类的社会活动有关的一切信 息,是指人类社会在生产和交往活动中所交流或交换的信息。 2、传播:传播学结合社会学和信息科学视点将传播概念的定义为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 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3、系统:指由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 体。 4、传播隔阂:包括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成员与组织的隔阂,群体之间、组织之间、世 代之间、文化之间等社会信息系统的参与者在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方便的隔阂,及有无意的误解和有意的曲解。传播隔阂是社会信息系统运行不畅的结果之一。 5、传播障碍:包括结构与功能障碍,如传播制度是否合理、传播渠道是否畅通、信息系统 的各部分功能是否正常等,传播障碍是社会信息系统运行不畅的结果之一。 6、传播学: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既是社会科学,也是应用科 学。 7、精神生产:即表现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宗教、道德、形而上学等的语言的生产中, 精神交往是以“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的精神交往关系。与之相应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往。 8、社区:由地缘关系和社会关系构成的共同体。 ) 第二章:人类传播的历史和发展 1、示现的媒介系统:即人们面对面传递信息的媒介,是由人的感官或器官本身来执行功能 的媒介系统。 2、再现的媒介系统:包括文字、绘画、摄影等。这一系统对信息的生产和传播者来说需要 使用物质工具或机器,而对信息的接收者来说则不需要 3、机器媒介系统:包括电话、电视、广播、计算机通信系统等。这些媒介,要求传播者和 接收者都必须使用机器。 4、信息社会是指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 治、经济和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 1、人类传播:人类传播是一种交流和交换信息并由此发生社会联系和社会互动的行为。 2、符号化(编码):传播者将自己要传递的讯息或意义转换为语言、音声、文字或其他符 号的活动。 3、— 4、符号解读(解码):传播对象对接收到的符号加以阐释和理解,读取其意义的活动。 5、能指:也叫意符,指语言的声音形象。它通常表现为声音或图像,能够引发人们对特定 对象事物的概念联系 6、所指:也叫意指,指语言所反映的事物的概念。 7、符号:是指能够独立存在,并和另一事物有联系,而且可以被”解释“的事物。符号具有 的三个特征:一是代表事物的形式,而是被符号指涉的对象,三是对符号意义的解释8、意义:是人对自然事物和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为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 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人在与自然和社会打交道的过程中,不断地认识和把握对象事物的性质和规律,并从中抽象出意义。 9、情景意义:是由一系列情景符号及其相互组合所形成的意义。 10、传播情境:指的是对特定的传播行为直接或间接产生影响的外部事物、条件或因素的 总称,它包括具体的传播活动进行的场景,广义上也包括传播行为的参与人多处的环

教育学专业名词解释收集汇总大全

名词解释收集汇总大全 1、广义的教育: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2、狭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3、制度化教育:主要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4、普通教育:主要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5、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6、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7、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8、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 9、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10、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创立的,其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它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本的形态,体现在人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 11、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12、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13内发论: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一种观点,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14、外铄论: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一种观点,外铄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15、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16、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错过了关键期,训练的效果就会降低,甚至永远无法补偿。 17、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也叫遗传素质。 18、成熟:是指儿童个体生长发育的一种状况,指个体的生理和心理机能与能力都达到比较完备的阶段,即已由儿童成长发育为成人。其主要标志是:生理方面具有生殖能力,心理方面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 19、环境:泛指个体生活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按环境的性质来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按环境的范围分,可分为大环境和小环境。 20、人的价值:是指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发挥,人的尊严得到保证。 21、个性:亦称人格,指个体特定的心理特征,具有整体性与独特性。个性又是人的共同性与差别性在每个个体身上的具体统一。 22、心理断乳期:有些心理学家把少年期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 23、教育目的: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24、培养目标: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培养

传播学 名词解释

传播学名词解释 模式 59 所谓模式,是科学研究中以图形或程式的方式阐释对象事物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具有双重性质:1.模式与现实事物具有对应关系,但又不是对现实事物的单纯描述,而具有某种程度的抽象化和定 理化性质。 2.模式与一定的理论相适应,又不等于理论本身,而是对理论的一种解释或素描,因此,一种理论 可以有多种模式与之相对应。 模式虽然具有不完全性,但它是人们理解事物、探讨理论的一种有效方法。 抽样 280 抽样调查是从调查对象总体中抽选出部分样本,以这部分样本作为对象实施的调查,其结果可用于推论对象总体。抽样方法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有意抽样,另一种是随机抽样。随机抽样又有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以及多级抽样。由于各种原因,抽样调查在部分与总体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存在误差。大众传播 111 所谓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如现代社会中的电视、报纸、广播等。 传播媒介 59 传播媒介大致有两种含义: 第一,它指信息传递的载体、渠道、中介物、工具或技术手段; 第二,它指从事信息的采集、加工制作和传播的社会组织,即传媒机构。 信息 42 信息是符号和意义的统一体,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而意义则是信息的精神内容。 《塔罗瓦尔宣言》 247 该宣言是1981年由代表西方国家垄断大媒介利益的国际性院外活动集团——“世界自由出版委员会”在法国的塔罗瓦尔召集的“自由之声”集会上所发表的。该宣言认为,教科文组织决议将会导致各国政府对新闻出版自由的控制,关于新世界流通秩序的“论争本身对报道自由和言论自由的基本原则就是有害的”,西方国家在这个问题上付出了过于昂贵的代价,必须坚决予以抵制和反对。 容器人 151 “容器人”是日本学者中野收所提出的观点。他认为,在大众传播特别是以电视为主的媒介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现代日本人的内心世界类似于一种“罐状”的容器,这个容器是孤立的、封闭的;“容器人”为 了摆脱孤独状态也希望与他人接触,但这种接触只是一种容器外壁的碰撞,不能深入到对方的内部。“容 器人”注重自我意志的自由,对任何外部强制和权威都不采取认同态度,但却很容易接受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现代社会中忽起忽落、变幻不定的各种流行和大众现象正是“容器人”心理和行为特征的具体写照。受众参与理论139 即民主参与理论,该理论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和媒介集中垄断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在美国和欧洲、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出现的一种新的媒介规范理论。该理论是在一般民众要求自主利用媒介的意识不断提高,而现实中又缺乏可以利用的传播资源的矛盾状态下出现的。民主参与理论要求大众传播媒介向一般民众开放,允许民众个人和群体的自主参与,其核心价值是多元性、小规模性、双向互动性传播关系的横向性或平等性。 “上限效果”假说232 该假说由艾蒂玛和克莱因与1977年提出,其观点是:个人对特定知识的追求并不是无止境的,达到 某一“上限”后,知识量的增加就会减速乃至停止下来。社会经济地位高者获得知识的速度快,其“上限”到来的也就早;那些经济地位低者虽然知识增加的速度慢,但随着时间推移最终能够在“上限”上赶上前者。这个假说意味着,大众传播的信息传达活动的结果并不是带来社会“知沟”的扩大,而是它的缩小。

投资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期货交易:期货是买卖双方约定在将来某个日期按成交时双方商定的条件交货的一种交易方式。 2、开放式基金:开放式基金是一种发行额可变,基金份额(单位)总数可随时增减,投资者可按基金的报价在基金管理人指定的营业场所申购或赎回的基金。开放型基金也称为追加型投资基金。 3、封闭式基金:封闭式基金是指事先确定发行总额,在封闭期内基金份额(单位)总数不变,发行结束后可以上市交易,投资者可通过证券商买卖基金份额(单位)的基金。封闭型基金也称之为固定型基金或公开交易基金。 4、公司型基金:公司型基金是按照《公司法》组建的投资基金,投资者购买公司股份成为股东,由股东大会选出董事、监事,再由董事、监事投票委任某一投资管理公司来管理公司的资产。 5、契约型基金:是根据信托法组建的,也就是由委托者、受托者和受益者三方订立信托投资契约,由基金经理公司根据契约运用信托财产,由受托者(信托公司或银行)负责保管信托财产,而投资成果则由投资者(受益者)享有的一种基金。 6、信用交易:又叫垫头交易,是通过交付保证金而得到经纪人信用的交易。保证金买长(买空)交易和保证金卖短(卖空)交易。 7、股票价格指数:是由交易所或有关部门编制的,通过对股票市场上全部或部分股票的价格,进行平均计算和动态对比而得出的数值,是对股市动态的综合反映。 8、证券交易所:证券交易所是依据国家有关法律,经政府证券主管机关批准设立的集中进行证券交易的有形场所。 9、K线:K线是一条柱状的线条,由影线和实体组成,影线在实体上方叫上影线,反之叫下影线。实体分为阳(红)线和阴(黑)线两种,当收盘价高于开盘价时为阳线,反之为阴线。一条K线记录的是某种股票某一时间段(如一天)的价格变动情况,把K 线按时间顺序排列在一起,就组成了K线图。 10、移动平均线:移动平均线是用统计处理的方式,将若干天的股票价格加以平均,然后连接成一条线,用以观察股价趋势。移动平均线的理论基础是道·琼斯的“平均成本”概念。

传播学几个重点名词解释

传播学重点名词 一、拟态环境(李普曼《公众舆论》) 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政论家李普曼就在其所著的《公众舆论》一书中,论及拟态环境问题。并首次使用“Pseudo-environment”一词。拟态环境有如下特点:一方面,拟态环境不是现实环境“镜子式”的摹写,不是“真”的客观环境,或多或少与现实环境存在偏离。另一方面,拟态环境并非与现实环境完全割裂,而是以现实环境为原始蓝本。李普曼认为,在大众传播极为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们的行为与三种意义上的“现实”发生着密切的联系:一是实际存在着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二是传播媒介经过有选择地加工后提示的“象征性现实”(即拟态环境),三是存在于人们意识中的“关于外部世界的图像”,即“主观现实”。人们的“主观现实”是在他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而这种认识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经过媒体搭建的“象征性现实”的中介。经过这种中介后形成的“主观现实”,已经不可能是对客观现实“镜子式”的反映,而是产生了一定的偏移,成为了一种“拟态”的现实。 二、把关人(库尔特·卢因) “把关人”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四大先驱之一的卢因率先提出的。他在《群体生活的渠道》(1947年)一文中,首先提出“把关”(gate keeping)一词。他指出:“信息总是沿着含有门区的某些渠道流动,在那里,或是根据公正无私的规定,或是根据‘守门人’的个人意见,对信息或商品是否被允许进入渠道或继续在渠道里流动做出决定。”“信息传播网络中布满了把关人。”他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式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渠道。1950年,传播学者怀特将社会学中的这个概念引入新闻传播,发现在大众传播的新闻报道中,传媒组织成为实际中的"把关人",由他们对新闻信息进行取舍,决定哪些内容最后与受众见面。从此,新闻选择的"把关人"理论从人们的不自觉行为成为大众传媒组织的有意操作,在更大范围和程度上或明或暗的影响新闻实践。经怀特、麦克内利等众多学者的深入挖掘研究,最终成为传播学控制分析领域最具科学性的理论之一。 三、传播效果的魔弹论和皮下注射论 媒介本身被认为是根据媒介和媒介内容的控制者的意志,以强大的力量去形成舆论和信念、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并指导人们的行为(Bauer and Bauer,1960)。核心观点,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躯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它们能够左右人们的饿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他们的行为。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宣传心理战的效果研究则进一步促成了这样一种观点:媒介是万能的,可以随心所欲地影响受众,从而产生巨大的传播效果。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几十年内,大众传媒如报刊、电影、广播等迅速发展并普及,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人们普遍认为大众传播具有惊人的强大效果,传播研究者认为大众媒介具有"魔弹式"的威力。代表这种观点的理论被称为"枪弹论"、"魔弹论"或"皮下注射论"。这种观点产生的理论背景是当时西方盛行的本能心理学和大众社会理论。本能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正如动物的遗传本能反应一样,是受"刺激—反应"机制主导的,施以某种特定的刺激就必然会引起某种特定的反应。大众社会理论是在孔德、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思想和韦伯等有关工业化社会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他们认为,大众社会中的个人,在心理上陷于孤立,对媒介的依赖性很强,因而导致媒介对社会的影响力很大。 有关这一理论的研究大都是建立在观察基础上的结论,并未经过严密的科学调查与验证。这种理论过分夸大了大众媒介的影响力,同时也忽视了受众对大众传播的自主权的前提。受众是具有高度自觉的主人,他们对信息不仅有所选择,而且还会自行决定取舍。此外,这一理论还忽视了影响传播效果的各种社会因素。传播效果与当时当地的社会环境、媒介环境、群体心态、政治军事经济及文化背景密切相关。不能把传播效果放到"真空"中去考察。 除此之外,欧洲国家的广告客户、内战时期的独裁国家以及俄国新革命制度对媒介的利用都证实了媒介万能这样一种观点。人们已经倾向于认为媒介具有非常强大的力量。同时期盛行的本能心理学和社会学理论也从另一个角度支持了媒介万能的说法。实际上,这种效果观是很片面的,是“不分时间和地点,不讲环境条件和对象,将传播效果绝对化和神化的错误观点…”

教育学名词解释总汇

教育学名词解释总汇 教育 1.教育: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的教育。狭义的教育 则是指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 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3.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科书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与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 4.教育内容:是教育者根据教育目的,经过选择和加工,用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 5.教育措施:是教育活动中所采取的方法,它不仅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和学的方法,也包括进行教育活动时所使用的一切物质条件。 6.教育科学:是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7.教育规律 8.教育结构:通常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以及不同性质的专业之间的比例构成。 9.教育观念:是教育者的教育价值观,教育理想,教育目的的总和 10.教育理念:是教师在对教育本职工作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 11.教育目的: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是国家为培养人才而确定的质量规格和标准,他是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生产,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者身心发展的状况确定的。他能反映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也是制定教育目标,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 12.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他由三部分组成:教育的性质和方向;教育目的;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和根本规则。 13.教育能力:是指教师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本领,具体表现为完成一定教育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和效率,教育能力是教师的基本能力。 14.教育目标:是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要求,它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和自己学校的性质及任务,对培养对象提出的特定要求。 15.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对一定年龄得儿童免费实施的某种程度的学校教育。义务教育也称强迫教育,是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它具有强制性,普遍性和基础性的特点。 16.学校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由教育之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具体的教育对象,和特定的教育场景来选择教育内容,组织教材和教学活动,并采取一定的教育方法来对学生施加影响17.制度化教育:是指正规教育,也就是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它从初等学校延伸到大学,并且除了普通的学术性学习以外,还包括适合于全日制职业技术训练的许许多多专业课程和机构。 18.普通教育:是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19.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20.素质教育: 21.教育的终身化:终身教育是适应科学知识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他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身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身。 22.教育的多元化:是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它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等。23.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全部名词解释

传播学专业·考研·110个名词解释 1.传播:传播是带有社会性、共同性的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活动。 2.自我传播:体内传播或人的内向交流,是每一个人本身的自我信息沟通。 3.人际传播:狭义指个人与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广义包括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在内。 4.群体传播:即团体传播,指人们在“群体”范围内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 5.组织传播:一种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交流活动。 6.大众传播:是指传播组织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媒介——报纸、广播、电视、电影、杂志、图书等,对极其广泛的受众所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大众”,是指分布广泛、互不相识的广大受众。 7.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 8.传播过程:即传播现象的结构、要素和各个要互之间的关系。美国学者戴维?伯洛透彻分析了传播过程,主要论点是: ①传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无始无终,没有界限;②传播过程是一组复杂的结构,应将其中的多元关系作为研究的基本单位;③传播过程的本质是变动,即各种关系的相互相互影响和变化。他提出“S-M-C-R”(讯息来源-讯息-渠道-受者)的传播过程模式,强调了“过程研究”的重要性和科学性。 9.“过程研究”的主要成果是模式:线性模式、控制论模式、社会系统模式。拉斯韦尔把传播过程分解为传者、受者、信息、媒介、效果,即5W模式。R、布雷多克添加了情境和动机两个环节,把它变成7W模式。传播学上的三大类基本模式:①线性模式,②控制论模式,③社会系统模式。 10.拉斯韦尔模式(传播过程中的5W):拉斯韦尔把传播过程分解为传者、受者、信息、媒介、效果,即5W模式。 11.申农-韦弗模式:线性模式之一,把媒介分为三种,把讯息分为发出的和收到的,增加了噪音的因素。 12.传统线性模式:以拉斯韦尔和申农-韦弗模式为代表,传播被表述为一种直线型、单向型的过程。忽视了反馈和社会过程对传播过程的制约。 13.控制论模式:以控制论为指导思想的传播过程模式。变“单向直线性”为“双向循环性”,引入了“反馈”机制。 14.反馈:传播过程中的受者对收到的信息所作出的反应。 15.“传播单位”:每一个传播的参加者,无论个人还是团体,都可看做是“传播单位”,都兼有传者、受者这两种身份。 16.编码和译码(或解码):编码:认知-表述过程,就是把看到、听到、想到的意思,化作符号。译码:表述-理解过程,就是把符号还原成意思。 17.基本群体:也叫初级群众、首属群体,指家庭、邻里、亲密伙伴等。 18.参照群体:个人未必置身于其中,但以其为参照系而建立或改变自己的信念、态度和行为的群体。 19.马莱茨克的传播模式:传播结构的四大要素并没有变,但各个要素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被勾画出来了,社会与传播之间的关系展开了。传者方面,记者编辑都有主动性,反过来又承受着“讯息的压力”,媒介的压力。有三个层面的制约和影响:个人层面、组织层面、社会层面。受者方面,与传者对应,也不能不对大量信息进行“内容选择”,受者同样受到“媒介压力”。“感觉和效果”是双向互动的过程。讯息作用于受者,受者也反作用于讯息。与传者一样,

投资学期末考试资料整理—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一、名词解释: 1.初次发行:是指新组建股份公司时或原非股份制企业改制为股份公司时或原私人持股公司要转为公众持股公司时,公司首次发行股票。 2内幕交易:指内幕人员和以不正当手段获取内幕信息的其他人员违反法律,根据内幕信息买卖证券或者像他人提出买卖证券建议的行为。 3.停止损失委托指令:是一种特殊的限制性的市价委托,它是指投资者托经纪人在证券市场价格上升到或超过指定价格时按照市场价格买进证券,或是在证券市场价格下降到或低于指定价格时按照市场价格卖出证券。 4.市价委托指令:是指投资者只提出交易数量而不指定成交价格的指令。 5.指令驱动:又称委托驱动、订单驱动,在竞价市场中,证券交易价格由买卖双方的委托指令共同驱动形成,即投资者将自己的交易意愿以委托指令的方式委托给证券经纪商,证券经纪商持委托指令进入市场,以买卖双方的报价为基础进行撮合产生成交价。其特点是:证券成交价由买卖双方的力量对比决定;交易在投资者之间进行。 6.期货交易:是买卖双方约定在将来某个日期按成交时双方商定的条件交割一定数量某种商品的交易方式。 7.期权交易:又称选择权,是指它的持有者在规定的期限内具有按交易双方商定的价格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量某种金融资产的权利。 8.技术分析:是以证券价格的动态变化和变动规律为分析对象,借助图表和各类指标,通过对证券市场行为的分析,预测证券市场未来变动趋势的分析方法。 9.套期保值:指套期保值者借助期货交易的盈亏来冲销其资产或负债价值变动的行为,它是转嫁风险的重要手段。 10.深圳综合指数:是深圳证券交易所编制的、以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全部股票为计算范围、以发行量为权数的加权综合股价指数,用以综合反映深圳证券交易所全部上市股票的股价走势。 二、简答: 1.证券交易所的特征和功能 特征:证券交易所作为一个高度组织化的市场,它的主要特征是:(1)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和严格的交易时间;(2)交易采取经纪制,一般投资者不能直接进入交易所买卖证券,只能委托具备资格的会员证券公司间接交易;(3)交易对象限于合乎一定标准的上市证券;(4)交易量集中,具有较高的成交速度和成交率;(5)对证券交易实行严格管理,市场秩序化。 功能:(1)提供证券交易的场所;(2)形成较为合理的价格;(3)引导资金的合理流动、资源的合理配置;(4)预测、反应经济动态;(5)此外,证券交易所还有以下功能:提供丰富且及时的证券市场信息,对证券商进行管理,维持交易的良好秩序,对内幕交易、欺诈、操纵等行为进行监管,设立清算机构保证证券交割等。 2.场外交易市场的特征 特征:(1)场外交易市场是一个分散的,无固定交易场所的无形市场。(2)场外交易市场是一个投资者可直接参与证券交易过程的“开放性”市场。(3)场外交易市场是一个拥有众多证券种类和证券商的市场,但以未能在证券交易所批准上市的股票、定期还本付息的债券和开放性基金的受益凭证为主。(4)场外交易市场是一个交易商报价驱动的市场。(5)场外交易市场管理比较宽松。 3证券市场监管的意义 意义:(1)加强证券市场监管是保障广大投资者权益的需要;(2)加强证券市场监管是有效控制风险、维护市场良好秩序的需要;(3)加强证券市场监管是发展和完善证券市场体系的需要;(4)加强证券市场监管是提高证券市场效率的需要。 4.证券开户的必要性 (1)证券经纪公司有必要了解、掌握客户的基本情况。(2)证券公司和客户之间确立委托—代理的法律关系。(3)防止知情人从中谋利,以保证证券交易的公正性。(4)方便证券公司和客户之间的日常业务联系。 开立证券账户应坚持合法性和真实性原则。 5.影响债券价格的主要因素 (1)市场利率;(2)债券市场的供求关系;(3)社会经济发展状况;(4)财政收支状况;(5)货币政策;(6)国际间利差和汇率的影响。

传播学期末考试复习and简答题集合名词解释等

传播学攻略 一般来说,传播研究的重点是符号学传播媒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书上其余的就不用看了, 符号学:两个人物索绪尔巴尔特 1、媒介主要是麦克卢汉的一些理论,如:媒介即讯息媒介是人的延伸地球村 2、人内传播:象征性社会互动(米德主我客我、库利“镜中我”) 3、人际 4、群体:大众与大众社会理论(只知道大众社会理论是什么就行了) 5、组织传播集群行为 6、大众公众群体区别 7、大众传播,主要是效果,如效果研究的几个阶段、主要理论和人物 名词解释: 第三章: 1.符号:任何事物主要它独立存在,并和另一事物有联系,而且可以被“解释”,那么它的功能就是符号。符号分为信号和象征符。 2.意义: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为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 3.语境:又叫传播情境,指的是对特定的传播行为直接或间接产生影响的外部事务、条件或因素的总称。 4.象征行为:指的是用具体事物来表示某种抽象概念或思想感情的行为。 5.象征性社会互动:指的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传递象征符和意义而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米德“主我客我”,库利“镜中我”) 6.文化:人类为了传达关于生活的知识和态度,使之得到传承和发展而使用的、以象征符形式来表现的继承性的观念体系。 第七章: 1.大众传播: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2.电子乌托邦思想:认为网络可以解决人类社会的一切问题的倾向。 3.信息环境:指的是一个社会中由个人或群体接触可能的信息及其传播活动的总体构成的环境。 第八章: 1.媒介技术:也称传播技术,指的是人类为驾驭信息传播、不断提高信息的生产与传播效率所采用的工具、手段、知识和操作技艺的总称。 2.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比较清晰明确,接受者不需要动员更多的感官和联想活动就能够理解。 3.冷媒介:传达的信息含量少而模糊,在理解时需要动员多种感官的配合和丰富的想象力。 4.传播者:指的是传播行为的发起人,是借助某种手段或工具、通过发出信息主动作用于他人的人。 5.大众传媒、大众传播者:报社、电台、电视台等媒介机构是从事信息的采集、选择、加工、复制和传播的专业组织,其生产规模巨大,受传者广泛。 6.技术:技术即达到实践目标为目的的知识体系,其中包括操作手段和工具。 7.把关人:传媒组织的一道关口,是一个取舍的标尺,使到达受众的新闻只是众多新闻素材中的少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