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与思政教育

微博与思政教育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2009年8月份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视野。微博文化新颖、独特。在以下几个方面给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门槛低、即时性吸引了不同层次的人群,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积极融入微博时代

微博注册和使用门槛低,它打通了固定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之间的限制,几乎可在任何通信设备上读取。注册微博账户后,可以在有手机信号的任何地方阅读、发布微博。这个优势是目前任何其他传播媒介无法比拟的。同时,它的匿名性和随时随地记录、表达和传播的即时性特点非常适合充满怀疑、抗拒和速食的网络时代。它成为不同层次的人们表现自我、发泄自我的最好空间。微博文化是文化发展的一种新形态和新趋势。对微博文化的产生、存在和发展不能忽视、不能回避、更不能否定。微博甚至已经开始推进我国民主政治的进程,并改变着政府的执政方式和理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和融入这新的文化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有利用微博开展工作的意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妨通过微博大规模地、主动地、快速地传播自己的思想、理论、政策。届时,工作舞台和对象、教育方式和手段、信息获取和传播途径等,都有机会得到突破。微博文化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应对微博时代的挑战。

二、平等、开放和自媒体特点强化了人们的自主意识,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珍惜一切教育资源,探索新的教育手段

在微博空间,社会地位的悬殊、经济收入的差距、文化层次的高低等等,已不再是妨碍人际交往的因素。每个微博主都可以成为中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相对平等。遵循信息共享原则的微博,允许任何一个人在微博里根据自己的意愿去自由访问其他人的微博空间,去和微博世界里的任何人进行交流;任何一件事,

只要在微博里公布,立刻就可以传遍网络和现实世界。同时,微博是一个内容自创和传播的平台,每个人都是新闻和观点的制造者、评论者和传播者。在微博里,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媒体”,以自己的观点影响自己的受众。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讲授、个别谈心等大众传播媒体来进行的。这些方式都具有可控性的特点,教育者可以有意识地向教育对象传播含有特定内容的信息,促进教育对象的思想转变,收到教育效果。在微博时代,教育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信息的传播在一定程度失去了可控性,比如微博世界。又由于网络的“匿名性”,无法确定“问题者”的真实身份,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明显降低,由此使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更加复杂化。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尤其是微博时代的来临,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阵地和手段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微博时代在呼唤思想政治工作手段的现代化、信息化、网络化。在本质上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人与人之间进行的一种交往式的实践活动。为什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懂微博?简言之,因为要了解社会、了解教育对象,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打破自身的思想禁锢,研究、探索并善于使用微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习惯微博式交流,充分利用微博、空间、“说说”等。总之,在网络虚拟功能的支撑下,可以设置多种多样的思想政治工作情境,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更为丰富,形式更为活跃,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由一维向多维、由平面向立体、由收敛性向发散性转变。珍惜和利用一切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必要的和可行的。微博文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只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事情,严格说来,每一个人,乃至网络虚拟社区中的“伙伴”都是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例如,新浪微博发起的“微博救助拐卖儿童”“微博救助流浪动物”等活动在社会上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微博主们通过拍流浪儿童或者乞讨儿童的照片,在微博上发布,大量的网友以转发的形式扩大其传播范围。媒体对其密切关注,警方也介入其中,并解救了一批被拐卖儿童,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这个案例就是“勿以善小而不为”的教育素材。

三、互动和人群效应使社会热点问题更加突出,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巩固网络阵地,加强微博监管

在Internet,网民做出的任何一次选择,都能得到回应。网民不仅是信息资源的消费者,也是信息资源的生产者和提供者。这种信息交流方式突破了人类传

统信息交流的单向模式,表现出多方向、大范围、深层次的特征。微博传播方式的互动性更是得到极大发挥。它跟传统媒体及博客、论坛等新媒介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双向互动传播。尽管微博字数限制为140字,但通过超链接、图片和视频,每条微博都可以有丰富的延伸。微博创造出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新型的、超越地域的“虚拟社区文化”,以“关注”、“粉丝”、“微群”的形式便捷、快速地聚集人群。微博为用户提供的庞大的社区性服务不仅让很多人聚集起来同时关注一件事,而且这种扩散力和影响力是以几何倍数增长的,力量不容小视。以2011年3月7日日本大地震并引发海啸、核爆炸等衍生灾难为例,当灾难发生后,有V字名人微博第一时间发布了日本海啸场面和电影《2012》中灾难场面的对比图,宣扬了2012即将到来、人类将会灭亡的不良信息,给人们带来了恐慌。这种恐慌的背景下,有不良商家趁机推动舆论说核辐射将要对我国沿海海域造成污染,会导致以后生产出来的食盐不能再吃。谣言一起,出现了全国性的抢购食盐闹剧。更为严重的是,有不怀好意的职业网络写手将日本地震后国民的震后反应和我国2008年汶川地震后国民反应对比,极力鼓吹日本资本主义民主国家的优越性和国民的高素质。这种微博言论受到不明真相的微博主的赞同和积极转发,在较大范围内对民众产生不良影响,使其价值观产生动摇和倾斜。传播学认为,信息流动异常状态的主要形式之一是流言,即一种信源不明、无法得到确认的消息或言论。流言通常发生在社会环境具有较高不确定性、正规传播渠道不畅通或者功能减弱的时期。网络流言猛于虎,因此务必使社会主义微博文化牢牢掌握网络舆论传播的主动权。网络信息时代,谁掌握了信息传播源和信息传播载体、控制了因特网,谁就有能力影响整个社会的大多数。面对西方国家敌对势力利用互联网对我们进行西化和分化的强大攻势,我们必须发出自己的声音,打破西方的”信息霸权”。为此,构建中国特色的微博文化宣传阵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微博文化是当务之急。

为了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微博文化氛围,还要加强微博监管。加强对微博的管理,首先要健全和完善有关网络立法,用强制性的法律措施来维护网络的安全、健康和文明。微博传播的典型特点是解放了公众的话语权,实现了更多的言论自由。但是,公民在行使宪法规定的言论自由权利时,必须意识到不能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微博的使用和对微博的监督都要在法

律允许的范围之内。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新生事物,如果脱离了规范的调整,很容易变成潘多拉盒子,精华与糟粕杂糅。微博监管的理念和能力,将考验我们的智慧。除此之外,要坚决打击网络犯罪,净化微博文化成长的环境。作为尝试性的手段,可以先设立专职微博网管队伍和部门,提高对微博传媒的控制力和对有害信息的审视能力。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着眼于人的塑造。健康的微博文化会为人们自由、全面发展提供越来越具优越性的文化环境,展现更大、更新的空间。“微博”的号召力和资源共享的特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在人们解决问题、排遣困惑、释放心理压力方面提供帮助。因此,要真诚鼓励人们适应和融入微博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也只有着力于微博文化背景下真实的人的塑造,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深入人心、取得实效。

微博文化及其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影响研究

微博文化及其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影响研究[摘要]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文化载体,对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而言是一 把双刃剑。文章深入分析了微博文化的利弊,挖掘出微博文化对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几点有利因素,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利用微博文化开展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工作的几项具体措施。 [关键词]微博文化思政教育网络文化教学方法 微博和思政,一个是新兴的网络文化形态,一个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看似毫无关联,却因为共同的受众——大学生,被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思政教育工作因为教学内容刻板、教学方法单一,一直很难真正地被大学生们接受和喜爱。微博操作简单又无拘无束,可以随心所欲地谈天说地,出现伊始就受到了大学生们的广泛青睐。但微博交流中一些语言比较粗俗,无疑和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宗旨背道而驰。辩证分析、合理利用微博,使之成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新阵地,已成为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微博文化概述 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深刻地变革了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和文化构成体系。目前,网络文化已经深入人心,成为整个人类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计算机网络出现后,先后出现了BBS、MSN、OICQ、网络社区、博客、微博等网络文化载体,其中某些网络文化形式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当前,最为流行的网络文化,非微博莫属。所谓微博,是相对博客空间而言的。博客是一种能发表大量信息的相对静态的网络文化形式。微博与博客相比,它所能发布的信息量小一些。正因为微博短小方便,所以才取得了比博客更大的成功,赢得了亿万人的青睐,这源于它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微博文化的可接受范围广。微博讨论的主题内容可以随心所欲,遣词用句也不必雕琢,有时出现错别字和病句也无所谓。这就使得微博可以在不同文化程度的受众中广为流传,无论是腹内草莽,还是满腹经纶,在微博世界里,大家可以平起平坐,畅所欲言。第二,微博文化的发布终端多。博客由于信息量大,一般只能借助于计算机网络平台才能发布。相比于博客,微博的发布就要容易得多了。无论是计算机网络、互动媒体,或者是ipad、手机终端,都可以实现微博的发布。这就使得微博变成了人们身边的文化,成为大家手头的文化。第三,微博文化的传播速度快。一条微博发出后,马上就可以被关注此微博的粉丝发现。如果引起共鸣,这条微博就会被转载。第四,微博文化的互动性强。在微博世界里,每一个博主不仅仅是微博的发布者,也是他人微博的受众。只要你愿意,只要你有时间,你也可以随时成为评论家。发帖和跟帖是微博博主永不厌倦的活动,正是这种强大的互动能力才使得微博持续升温。 二、微博文化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利弊分析

微博与思政教育

微博与思政教育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2009年8月份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视野。微博文化新颖、独特。在以下几个方面给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门槛低、即时性吸引了不同层次的人群,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积极融入微博时代 微博注册和使用门槛低,它打通了固定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之间的限制,几乎可在任何通信设备上读取。注册微博账户后,可以在有手机信号的任何地方阅读、发布微博。这个优势是目前任何其他传播媒介无法比拟的。同时,它的匿名性和随时随地记录、表达和传播的即时性特点非常适合充满怀疑、抗拒和速食的网络时代。它成为不同层次的人们表现自我、发泄自我的最好空间。微博文化是文化发展的一种新形态和新趋势。对微博文化的产生、存在和发展不能忽视、不能回避、更不能否定。微博甚至已经开始推进我国民主政治的进程,并改变着政府的执政方式和理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和融入这新的文化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有利用微博开展工作的意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妨通过微博大规模地、主动地、快速地传播自己的思想、理论、政策。届时,工作舞台和对象、教育方式和手段、信息获取和传播途径等,都有机会得到突破。微博文化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应对微博时代的挑战。 二、平等、开放和自媒体特点强化了人们的自主意识,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珍惜一切教育资源,探索新的教育手段 在微博空间,社会地位的悬殊、经济收入的差距、文化层次的高低等等,已不再是妨碍人际交往的因素。每个微博主都可以成为中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相对平等。遵循信息共享原则的微博,允许任何一个人在微博里根据自己的意愿去自由访问其他人的微博空间,去和微博世界里的任何人进行交流;任何一件事,

微博对大学生教育的影响及改善措施

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影响及改善措施摘要:微博是基于网络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信息传播以及信息获取的平台。随着微博在大学生中的广泛流行,微博对校园信息传播、大学生人际交往、校园舆论等方面产生了一定影响,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积极探索基于微博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要树立主动探索微博教育功能的理念,构建利用微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扮演好引导微博舆论导向的角色,把握微博发生作用的新动向。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与传统的媒介方式如博客、QQ等相比,微博有着自身的特点。 第一,互动性强。字数的限制客观上大大的提高了微博的互动性。用户不仅可以随时通过微博发布信息,同时还能够对用户感兴趣的其他用户进行“关注”,随时接受对方发布的信息,并且能够及时的发表自己的评论和感想,达到与其交流的目的。由于字符的限制,使得信息的发布方与关注方都能够及时的回应评论,从而达到很好交流的目的。 第二,发布信息的即时性。微博能够允许使用者随时随地的发布消息,根本不受时空的限制,只要拥有一部可以上网的手机,使用者就可以随时更新微博。 第三,集群性。微博具有加关注的功能,这使得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关注自己所关注的人物及其领域,从而使得兴趣相同的用户自觉的组成一个小的群体。调查发现,微博用户之间的交流以圈群为中心,主要关注朋友、同学、同事等群体,内容包括共同话题、个人动态、个人观点等[1]。 微博除具备网络媒体的开放性、交互性、即时性等一般特点外,更具有传播便捷性、内容简洁性、交流灵活性等特点。作为知识水平较高、思想活跃、接受能力强的群体,大学生对于新事物总是充满着极大的热情,当然不会无视微薄的存在。根据统计分析,微博主要用户群中70%以上的用户具有本科学历,用户以18~30岁年轻用户为主,其中18~25岁的微博用户达到36.4%。由此看来,大学生中的微博用户已经达到一个很大的比例。微博,作为一种新潮的信息传播方式,正受到越来越多大学生的追捧。微博的兴起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顺应时代发展需求,正确、合理运用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是值得密切关注和研究的焦点。 一、微博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积极作用 微博作为一种信息交互平台,满足了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要求。在微博的世界里,大学生可以随心所欲、自由自在地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无论你是专家学者还是普通学生,都可以利用视频、图片、声音等形式在微博上表达观点。利用微博,可以关注广泛的信息内容,有社会新闻、名人言论、生活常识,也有小道消息、朋友动态等等。它面向现实社会的各个层面,甚至突破了国家以及民族的界限。 (一)可以拓宽思想、开阔视野 微博有助于满足大学生进行健康愉悦社会交往的情感需要、享受新奇高雅文化娱乐的情感需要、提升自我学习求知的情感需要、归属群体得到爱与尊重理解的情感需要。通过微博,学生自己可以建立除学校同学之外的社交圈。人际关系的处理对于学生来说意义重大。现在多数大学由于扩大学校面积,在选择建校地址时都将学校选择在离市区较远的地方等,学生在校时间较多,通过微博,学生不用出校门,就可以了解校门内外的事情、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这可以帮助大学生缓解学习和就业的压力,同时给自己一个广阔的空间[2]。 (二)可以宣泄情绪、娱乐心情 (三)可以记录生活、表达自我 微博形成了一个崭新而活跃的信息链。在微博发布的信息中,原创内容为主的微博占54.2%。从其信息内容看,多以个人为主导,排在前三位的发布内容分别是:记录每日心情的61.3%、表达兴趣爱好的52.9%、发生在身边的事件或新闻49.7%[3]。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成长过程中,有经历需要记录、有思想需要沉淀、有生活需要回忆、有经验教训需要总结,用微博记录生活,可以更好更及时地让大学生

新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与影响

新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与影响 新媒体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广泛的覆盖面。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局限于传统 的教室教育和宣传工作,面对有限的受众,效果难以最大化。而借助新媒体,思想政治教 育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实现全天候、全地域的传播和教育。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 体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覆盖更广泛的社会群体,包括年轻人、农民工、留守儿童等传 统宣传手段难以触及到的群体,从而实现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体提供了更多样的教育形式。新媒体不仅能够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传 播信息,而且还通过评论、点赞、转发等互动手段,增加了受众的参与性。在思想政治教 育中,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精选的文章、视频,传播先进的理念、经验和故事,让受 众在阅读、收听、收看的也可以互动交流,讨论问题,增进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和认同。这样的交流互动不仅可以提高受众的知识水平和思想素养,还可以凝聚群众的共识,增强 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新媒体具有及时性和实时性。相比传统媒体,新媒体传播信息的速度更快,反应更即时。在面对突发事件和重大问题时,新媒体可以迅速发布相关信息,及时向受众进行指导 和引导,增强受众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在疫情防控期间,新媒体通过发布疫情最新信息、防控知识和心理疏导等内容,起到了及时宣传和教育的作用。这种实时性的传播方式可以 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需求,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要充分发挥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和影响,还需要正确认识和合理利用。需 要加强对新媒体的管理和监管。新媒体虽然方便了信息的传播和获取,但也存在着不良信 息的泛滥和传播。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规和制度,加强对新媒体平台的监管,防止不良信 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干扰和负面影响。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质量。新媒体虽然提 供了更多样的教育形式,但内容的真实性、科学性和合理性仍然是关键。在利用新媒体进 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应注重选材、策划和制作,确保传达的信息准确、权威、有针对性。 要鼓励多元化的思想交流和讨论。新媒体为受众提供了广泛的参与和表达渠道,教育工作 者应积极鼓励受众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推动思想交流和讨论。这样可以促进思想政治 教育的深化和进步,同时也可以增强受众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新媒体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体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体技术是指利用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新兴技术,通过网络平台、社交媒体、移动应用等渠道,传播信息、进行互动交流的技术手段。它具有即时性、互动性、多媒体性等特点,能够快速传播信息、促进交流和互动。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通过教育手段,培养和引导人们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政治意识,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养的过程。它旨在培养公民的爱国主义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意识等,以及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能力和思辨能力。 新媒体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广泛、更便捷的传播渠道,提高教育的效果和影响力。具体来说,新媒体技术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 1. 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利用新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公众号、视频网站等,发布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文章、视频、音频等内容,让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到这些内容。 2. 互动交流:新媒体技术可以提供互动交流的平台,如在线讨论、问答互动等,使学习者能够与教育者进行实时的互动交流,解答疑惑、深入探讨。 3. 创新教学形式:借助新媒体技术,可以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形式,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沉浸式教学、利用游戏化教学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度等。

4. 数据分析与评估:新媒体技术可以收集和分析学习者的数据,如学习进度、学习兴趣等,通过数据分析和评估,为教育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和改进方案。 总之,新媒体技术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加灵活、便捷和互动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学习者的需求,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同时,教育者也需要善于利用新媒体技术,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高校思政课教育中微传媒的应用分析

高校思政课教育中微传媒的应用分析 随着社交媒体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传媒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方式。在高校思政课教育中,微传媒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本文就高校思政课教育中微传媒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一、微传媒的特点 微传媒是指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上,通过文化博客、微新闻、短视频等内容传播形式,向用户传递信息、思想与文化的一种媒介。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传播速度快,反应迅速。微传媒的信息可以在短时间内传递到广大的受众,而且回应速度也很迅速,用户和信息发布者可以通过社交媒体上的即时消息互动。 2.信息形式丰富。微传媒的内容形式多样,可以是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其传递思想和文化的方式也多样,可以是谈话、访谈、学术报告等。 3.用户参与度高。微传媒能够实现用户与信息提供者之间的互动,用户可以留言、评论、点赞等,可以直接影响信息的传播和影响力。 1.时效性强。微传媒是一种快速传播的方式,可以在短时间内传递新的思想和信息,满足广大学生的信息获取和时效性需求。 2.内容更为多样化。微传媒的内容形式多样,可以包括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可以采用微视频、微讲座、微文化、文化博客等方式,使教育内容更加丰富,更容易被接受和吸引。 3.交互性更强。微传媒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实现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教师可以发表观点、讲解问题,学生可以进行反馈、提问和评论等互动。 4.传播范围更广。高校思政课教育中,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可以将思政教育的内容传播到更多的人群中,包括校内外的师生和社会公众,提高思政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1.微视频教育。学校可以根据思政教育内容制作微视频,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发布,吸引学生观看,增强学生对思政教育内容的理解和认知。 2.微讲座。学校可以利用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平台,邀请优秀的思政教育专家和知名学者进行微讲座,为学生提供思想上的指引和引导。 3.微文化。学校可以在微信公众号上“发掘”校园文化的点滴,用形象生动的文字和图片呈现,并搭配相关的音乐和影像,让学生感受到校园文化和校园生活的魅力和精彩。

“微思政”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的构建

“微思政”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的构建 微思政是指通过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以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等形式,开展 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方式。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比,微思政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 互动性强。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上,学生和教师之间可以进行即时的互动交流, 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生动活泼。二是信息传播速度快。通过社交媒体平台,思想政治教 育的信息可以迅速传播到每个学生的手中,提高信息的覆盖率和传播效果。三是创新性强。微思政可以借助社交媒体丰富的功能和表达形式,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如发布 微信文章、组织微信讲座、开展微博话题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要构建起高校微思政模式,还需要解决一些问题。首先是师资队伍建设问题。传统的 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由政治理论课教师承担,而微思政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网络技术和新型 媒体运营能力。在师资培训和选拔上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其次是内容精准度问题。由于 微思政面向的是大学生群体,其内容需要围绕着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展开,引导学生正 确的思考和价值观。第三是活动形式问题。微思政需要根据社交媒体的特点,设计出一系 列互动性强、创新性强的活动形式,以吸引学生的参与和关注。 为了构建起高校微思政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 支具有网络技术和新型媒体运营能力的教师队伍。可以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培训研讨等形式,提升教师在这方面的专业素养。可以通过引进新的人才,充实微思政团队的力量。建 立健全微思政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可以成立具有一定权限和责任的微思政工作组,负 责统筹策划、组织实施和评估反馈等工作。还可以建立微思政评价体系,对微思政的内容、形式、效果进行全面评估,为改进和提升微思政的质量提供依据。注重内容创新和形式创新。在微思政的具体实施中,要紧紧围绕大学生关心的问题,推出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如 微信投稿、微博话题讨论、微信公众号推文等,以吸引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关注。

高校思政课教育中微传媒的应用分析

高校思政课教育中微传媒的应用分析 随着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微传媒在高校思政课教育中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微传媒是指以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为载体,利用短视频、文字、音频等形式,将思政知识传播给广大师生的一种媒体形式。本文将对高校思政课教育中微传媒的应用进行分析。 微传媒可以提高思政课的覆盖率和影响力。由于高校学生数量众多,传统的思政课教育往往只能覆盖到一部分学生,而微传媒的应用可以借助互联网的广泛传播,将思政知识传递给更多的学生群体,提高思政课的普及程度。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的传播,思政课的内容可以被更多人看到,产生更大的社会影响力。 微传媒能够增加思政课教育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传统的思政课往往以讲授知识为主,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而微传媒可以通过短视频、微信小程序等形式,将思政知识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上,学生还可以与思政课教师进行互动,提问问题、进行讨论,并获得及时的回复和指导,增强了思政课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微传媒的应用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上,学生可以了解到更多社会热点和思政课相关的新闻资讯,增加对社会的认知和理解。微传媒还可以提供一些与思政课内容相关的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机会,让学生亲身参与增加社会经验。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思政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微传媒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素质。对于思政课教师来说,熟练掌握微传媒的使用技巧和传播规律,能够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和内容呈现。通过微传媒平台的互动和反馈,思政课教师还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意见,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思政课教师还可以通过微传媒平台积累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案例,拓宽思政课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微传媒在高校思政课教育中的应用具有很大的潜力和优势。通过微传媒,思政课的覆盖率和影响力可以得到提高,思政课教育也可以变得更加富有趣味性和互动性。微传媒的应用还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素质。高校应充分发挥微传媒的作用,积极探索和应用微传媒在思政课教育中的新模式,提高思政课的质量和效果。

简析微博在思政教育中的运用

简析微博在思政教育中的运用 1 概述 1.1 微博的内涵 微博是微型博客,即Micro Blog的简称,它是一个网络平台,以用户关系信息的分享、传播和获取为基础,用户可以使用手机等的各种即时的通讯工具或各种客户端组来建立一个个人社区,编辑大约140左右字数的信息并即时的分享。 微博是一种新兴的媒体,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传播内容具有迷你性、传播主体具有草根性、传播速度具有即时性传播介质具有多样性、传播模式具有独特性及传播效果具有裂变性,微博的出现是个人互联网时代到来的重要标志。 1.2 微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运用的优势 首先,微博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一个新的平台。作为信息沟通的一种工具,微博具有方便快捷、技术含量较高且成本较低的优势,利用它的各种功能,各高校就可以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的了解和把握,因而微博是网络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 其次,微博可以实现思想政治领域内的资源共享。“越分享就越多”的利他性的共享精神是微博的魅力所在,它可以使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各个方面的教育资源和力量得到整合。 再次,微博能对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及时的追踪。微博是建立在交互平台上的信息交换平台,快速的信息流是其核心,大部分的用户一般是通过使用手机的3G功能,实时的获取、上传和评论大学生自身的心理变化和思想动态,将其如实的表露并在网络上得到反映。因此,通过利用微博来分析和预测大学生的心理及思想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们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加以帮扶和引导。 最后,微博能够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及氛围。由于话题涉及到政治、社会、文化和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因而传播的内容极具广泛性,又由于传播方式具有活泼、生动和简洁的特性,使得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说教成分过多、载体单一的不足得到弥补。教育工作者可以将微博发布的信息与传统教育方式加以有效地结合,从而营造一种寓教于乐的新教育方式。 2 “微博”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探析

基于微博文化的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管理策略探究

基于微博文化的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管理策略探究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随着微博在高校学生中的普及程度不断增加,学生们对网络信息的获取和传播也更加频繁和便捷。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微博文化的影响下,有效开展学生思政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高校管理者和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必要对基于微博文化的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管理策略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变革的需求,推动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和提升。 1.2 研究意义 研究可以深入探讨微博文化在高校学生中的传播和影响方式,了解学生在微博平台上的行为习惯和特点,为制定针对性的思政教育管理策略提供依据。研究能够帮助高校了解微博文化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和冲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化解负面影响,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 研究还能够探讨如何利用微博文化资源,为高校学生思政教育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全面提升,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研究基于微博文化的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管理策略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意义。

1.3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是整个研究的核心部分,它决定了研究的科学性和可信度。在本研究中,我们将采用多种方法来进行探究。我们将通过文献 分析的方法,查阅相关领域内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对微博文化在 高校学生中的影响进行全面梳理和总结。我们将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以获取高校学生对微博文化的看法和利用情况,以及他们对思政教育 的认知和态度。我们还将对一些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探究微博文 化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挑战和影响。我们还将邀请专家学者参 与讨论,并结合教育管理实践经验,提出针对性的高校学生思政教育 管理策略。最终,我们将对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归纳,并提出相 关建议和展望,为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管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 2. 正文 2.1 微博文化在高校学生中的影响 微博作为当前流行的社交媒体平台,已经深入到了高校学生的日 常生活中。它提供了一个便捷的交流和信息分享平台,使得学生们可 以及时了解到社会上的各种新闻和热点事件。通过微博,学生们可以 随时随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与他人进行互动和讨论。 微博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通过发布微博,学生 们可以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感受和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和才华。 这有助于他们建立自信,增强自我认知和表达能力。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学工作思路创新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学工作思路创新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新 媒体的普及和发展为高校思政教学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创新点。在新媒体的背景下,高 校思政教学工作需要与时俱进,更加注重学生的需求和思维方式,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式,以及适应新媒体发展的思政教学工作模式。本文将探讨在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学工作 的思路创新。 一、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提高思政教育的覆盖面和传播力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如微博、微信、短视频等平台已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进行 交流、开展活动的主要场所。高校思政教学工作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新媒体平台,提高思政 教育的覆盖面和传播力。可以通过建立校园公众号、微博账号,发布思政教育相关的文章、活动通知,提高思政教育的关注度和影响力。也可以通过制作短视频、直播活动等形式, 让思政教育更加生动、直观地呈现给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认同感。 二、借助新媒体工具,拓展思政教育的形式和内容 新媒体工具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为高校思政教学工作提供了更多的创新可能性。可以 借助新媒体工具,拓展思政教育的形式和内容,让思政教育更加与时俱进。可以利用虚拟 现实技术,打造一个虚拟的社会环境,让学生在其中亲身体验社会中的各种情境,增强他 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也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跟踪和分析,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更好地开展个性化思政教育工作。 三、积极搭建新媒体平台,促进师生互动和交流 新媒体平台可以成为师生之间交流的桥梁,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可以积 极搭建校园公众号、微信群等新媒体平台,建立起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机制。教师可以通 过平台发布思政教育的相关信息、教学资源,与学生进行在线交流和答疑;学生也可以在 平台上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困惑,与教师进行即时的沟通和互动。通过新媒体平台的建设和 利用,可以更好地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更加贴近学生,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 四、加强新媒体素养教育,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与判断能力 新媒体时代下,学生对新媒体的使用和信息获取已经成为了必备的能力。在高校思政 教学工作中,也应充分重视学生的新媒体素养教育,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判断能力。教 师可以通过开设新媒体素养课程、开展素质拓展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新媒体的 意识和能力,引导他们理性、客观地进行思考和判断。只有提升学生的新媒体素养,才能 更好地引导他们在新媒体影响下进行思政教育。

高校思政课教育中微传媒的应用分析

高校思政课教育中微传媒的应用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表达思想的重要手段。微传媒是其中一种新型媒体应用,它以微信公众号、微博等为代表,可以实现信息的快速 传播和及时反馈。在高校思政课教育中,微传媒的应用也越来越普及,本文旨在分析微传 媒在高校思政课教育中的应用。 一、微传媒的优势 1、快速传播信息 微传媒具有信息传播速度快的优势,可以方便地实现信息的快速发布和推送,让学生 们能够即时获取到思政课的学习资源,提高学习效率和水平。 2、平台多样性 微传媒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平台进行发布,如微信公众号、微博等。这样可以满足不 同学生的需求,方便学生进行订阅和阅读。 3、互动性强 微传媒可以通过留言板、评论等平台,实现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学生可以通过互 动获取更多的思政知识,同时也可以提高师生之间的沟通效果。 1、布置作业 老师可以通过微传媒,发布思政课的学习资料和课堂作业,提高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 和参与度。 2、发布通知 微传媒可以快速发布通知和提醒,例如考试时间、地点、考试内容等,让学生及时获 得信息,为参加考试做好准备。 微传媒可以为师生之间提供一个良好的互动平台,让学生能够通过留言板、评论等方式,提出问题和与老师进行交流和互动。 1、南开大学微信公众号 南开大学思政课微信公众号"南思讲坛"是南开大学思政课的官方微平台。该公众号以"透过思政课看见南开"为主题,主要发布南开大学思政课教育的最新动态、相关课件和学 习资料,为学生提供一个方便、快捷的获取信息的平台。

2、北京大学微博 北京大学思政课微博"北大思政"是北京大学思政课教育官方微博。微博主要发布北京大学思政课的相关资讯和最新活动,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一个在线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可以通过评论、私信等方式与老师进行交流和互动。 四、结论 综上所述,微传媒在高校思政课教育中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微传媒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师生之间的沟通效果和交流效率,让学生更便捷地获取思政课程信息和学习资料。同时,微传媒的应用也为高校思政课教育的不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式。因此,高校在推行思政课教育时要重视微传媒的应用,并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创新型教学方式。

微博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分析3篇

微博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分析3篇 第一篇 一、微博的概念及特点 微博,即微型博客,是一个基于用户的关系,创建出沟通和信息共享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微博包括新闻、娱乐、生活、体育、财经、人文艺术、育儿、动漫、公益慈善等各方面的内容。与传统媒体相比,微博有着自身的特点: (一)信息传播的便捷性。与博客相比,微博的字数一般不多,限制在140字以内。对于传播者来说,他们只需要用简洁的话语来表达自己内心中的想法。同时,微博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发布消息,打破了以往时间、空间和环境的限制,只要拥有网络终端,用户就可以任意地发布信息、更新微博。 (二)信息传播的即时性。微博中的信息传播不再像以往传统博客那样只局限于电脑这一载体。网站、外部API接口、手机客户端等都是人们访问微博的途径。微博可以绑定手机,用户可以在第一时间发布和接收信息,并且可以进行广泛的转载。这使得信息更新、信息分享变得更加即时。 (三)信息传播的互动性。微博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信息完全公开,用户不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微博发布信息,而且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用户进行关注。用户之间可以任意地接受对方发布的信息进而参与评论,达到与其交流的目的。微

博的转发功能使得信息传播呈裂变式展开,这大大增强了微博信息传播的互动性。 (四)信息传播的平等性。在微博的世界里,人人平等。微博用户是完全独立的个体不受任何控制。微博用户既可以是真实的名人,也可以是草根。微博把话语权进一步放下,让人人都可以真实地表达自己,凸显了微博的平民化。 二、微博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青年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及人格的完善。每一种新兴媒体的产生都会在青年大学生中掀起热潮,进而改变他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微博也不例外。微博给我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也随之而来。 (一)微博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带来了挑战 长期以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通过课堂教育、树立典型和感染教育等教育方式来完成的。这些传统的方式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可控性强,教育的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教育目的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合适的材料或一些典型的事例在课堂上对教育对象进行特定的信息宣传,从而促进教育对象思想状况、行为习惯等发生转变。然而,微博的出现使这种情况发生了改变。大学生通过微博得到信息的速度和数量将大大超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能控制掌握的范围,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有针对性的开展。如何利用微博这一新兴平台进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索出一个行之有效的教育新模式是高校目前的当务之急。(本文来自于《辽宁行政学院学报》杂志。《辽宁行政学院学报》杂志简介详见.) (二)微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预见性构成了挑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