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辛”号破冰船的90年沧桑

“克拉辛”号破冰船的90年沧桑
“克拉辛”号破冰船的90年沧桑

我是传奇——“克拉辛”号破冰船的90年沧桑

生逢磨难

讲“克拉辛”的诞生不能不从她的姐姐说起,l899年沙俄政府向英国订购了一艘破冰船,被命名为“耶尔马科”号,用以保障沙俄北极地区重要海港航道通畅。但是“耶尔马科”号却在很长时间内没有拥有同吨位破冰船的破冰能力。l911年沙俄波罗的海舰队司令官向沙俄海军部门建议另行建造一艘经过改进的同型号破冰船,但最终因为高昂的造价而被短视的沙俄海军部否定了。可是几年过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烽烟中,沙俄最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之一的阿尔汉格尔斯克,却因冬季封航,使沙俄赖以维系战争的对外贸易能力大大削弱。这时,沙俄政府总算没忘记当初的破冰船建造议案。1916年沙俄政府最终和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签订了建造合同。经过不到一年的建造,“克拉辛”号破冰船下水了。该船长98米,宽21米,满载排水量10620吨,最大航速l5节。她建成后成为了那个时代马力最大的破冰船,其8台燃煤蒸汽锅炉能提供近1万马力的动力。1917年3月31日她终于经过沙俄政府的验收并升起了沙俄海军的圣安德烈旗。沙俄政府最初将她命名为“神圣之城”号,计划将其部署在沙俄的“神圣之城”——对外经济命脉的阿尔汉格尔斯克港。就在那一年沙皇的统治也开始摇摇欲坠……

同年十月革命的爆发也同样引发了一场干涉战争,西方世界不允许红色俄罗斯的存在,拥有强大海军力量的英法两国开始筹备组建远征军进行干涉。l918年英国舰队入侵波罗地海,英法联合舰队进入黑海,法国海军陆战队在敖德萨登陆,随后英国干涉军占领巴库。在北方阿尔汉格尔斯克港外,英国舰队也虎视眈眈。为了阻止干涉军登陆,年轻的“神圣之城”号被迫自沉于北德维纳河河口。但是由于当时年幼的苏维埃政权将大部分兵力用于同东线的高尔察克白军作战,无力抵御外国入侵。最终英国军队进入了阿尔汉格尔斯克港,随后“神圣之城”号被英国人打捞起重新修复。1920年底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彻底粉碎了国内的白军,也击退了西方的5次军事干涉,但是却不能阻止“神圣之城”号开始悬挂英国国旗,被迫为英国海军服役的命运。

1920年一个事件改变了“神圣之城”号的命运,苏联商船“夜莺”号在北冰洋喀拉海域遇难。85名乘员被困在冰天雪地中,其中包括很多妇女和儿童。但是当时苏联的破冰船基本都无力执行这样的营救任务。就在被困乘员苦苦支撑等待救援船时候,苏维埃政权向英国租借曾经属于自己的“神圣之城”号,因为“神圣之城”号也正是为了执行在北极海域的破冰任务而建造的。最终英国人出于人道因素的考虑同意了苏联人的租赁请求,在一名挪威专家的指挥下,“神圣之城”号重回故土并成功地实施了营救。这也成为“神圣之城”号第一次执行真正意义上的任务,随后“神圣之城”号返回英国。苏联政府被迫向西方求援的事件深深地触动了苏联当局,也使他们深刻认识到自己现有破冰能力的不足。随后苏联对外贸易部部长列奥尼德·克拉辛开始了同英国政府进行广泛的交涉,希望能够赎回曾经的“神圣之城”号,在他不懈的努力下双方最终在1921年达成了协议,同年8月“神圣之城”号返回苏联。5年后列奥尼德·克拉辛去世,苏联政府为了纪念这位生前为新生苏联谋求外界援助和支持的元老,将“神圣之城”号破冰船更名为“克拉辛”号。从此“克拉辛”号开始了其毕生为苏联效劳的漫

漫征程。

拯救“意大利”

1926年5月11日意大利的飞艇设计师诺比尔驾驶着自己设计的飞艇“挪威”号和挪威的著名探险家阿蒙森等顺利地降落在北极点,并在那里插上了挪威、美国和意大利的国旗。此后又经过72小时的长途飞行,于5月14日早晨在阿拉斯加的一个小村庄着陆。这也是人类第一次从欧洲越过北冰洋而到达美洲的飞行,全长5460.3千米。诺比尔的这次飞行成功在意大利引起了极大的轰动。随后诺比尔打算继续用飞艇来进行北极科学考察。1928年4月15日,诺比尔驾驶新设计的飞艇“意大利”号,陪伴着前辈“挪威”号从米兰出发,并于5月23日将“意大利”号降落在北极点。但在回来的途中遇到了暴风雪,5月25 日下午7点半撞毁在冰面上。诺比尔和8个伙伴逃了出来,另外7个人和飞艇一起被大风吹得无影无踪。遇难的他们虽然发出了求救信号,但整个欧洲包括意大利却没有人听到。5天之后一个苏联中学生用自制的无线电台接收到了这一信号,并通过莫斯科与遇难者取得了联系。消息一经传出,全世界都把目光投向北极冰盖上可怜的意大利人,共有6个国家立即派出救援队伍,总计出动18艘船、22架飞机和1500人,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国际性的联合救援行动,在极地严酷环境下人类展现了宝贵的合作精神,而在这一事件中“克拉辛”号的卓越表现,成为她一生传奇中最为辉煌的时刻。

在苏联政府得到这一消息后,立即组建了营救委员会,并且派出了多个批次的营救分队,并责令“克拉辛”号和另外2艘破冰船以及l艘科考船组成了营救船队。而“克拉辛”当时独一无二的破冰能力,使其必然成为了这支船队的旗舰。但郁闷的是l928年的春天,“克拉辛”号正好在列宁格勒(现圣彼得堡)的船厂里进行维修。苏联高层一声令下,船厂工程人员只用了不到5天时间,就完成了对破冰船的维修和改装以及出航的准备工作。当时的西方记者在报道中这样写到:“只有疯子和布尔什维克党人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工程量如此之巨的准备工作!”这艘船上配备了136名乘员,其中有7名记者,还有一个飞行员小组,其中还专门抽调了当时苏联飞行技术最好的著名极地飞行员——秋赫诺夫斯基。在“克拉辛”的后甲板上搭载了l架经过改装的德国“容克斯”轰炸机。而“克拉辛”号并没有装备专用的飞机装卸设备,完全依靠人力将飞机通过木板滑到冰面上。但即便如此,苏联仍然是第一次使用航空器材来完成极地搜救工作的,这是6国搜救团队中最有效的搜救手段。

船队在准备妥当向北极进发后,每日“克拉辛”号破冰船上的以秋赫诺夫斯基为首的机组成员驾机在搜救船队附近搜索。经过了漫长的耐心搜索后,一天机组人员终于发现了遇难的飞艇乘员遗留下来的红色帐篷。正当飞机准备在这一区域降落时,突然天空弥漫起浓重的大雾。在偏离航线后,机长决定迫降来搜索遇难飞艇乘员。但是祸不单行,在飞机降落时,飞机的2部螺旋桨和1个起降浮筒却被起伏的冰面撞坏了。飞机也被网在一块漂浮的冰块上。全体机组成员经过商量后最终向“克拉辛”号的指挥人员发出了如下电文:“我们的粮食可以维持一个星期,我们认为应该立即对飞艇乘员实施救援,他们比我们更需要帮助。”“克拉辛”号接到机组的电报后,立即根据飞行员们发回的地点信息,启程赶往“意大利”号飞艇乘员被困地点。而飞行员们却被暂时留在漂移的冰块上。7月12日下午7点左右“克拉辛”号赶往了指定地点去营救被困的意大利探险者,在成功地营救了这些遇难者后,随即启程前往营救自己的飞行员。一番周折后,“克拉辛”号破冰船成功地完成了营救工作。在安顿好意大利探险者,将损坏的飞机

运上甲板后,“克拉辛”引更启航赶往船队其他船只停靠的斯瓦尔巴德群岛。

这一救援行动的成功,让“克拉辛”号破冰船名声大振,世界各大媒体都对这一成功的救援事件做了详细报道。正是因为“克拉辛”号代表了新生的红色苏联以及北极所折射出的神秘感,当时甚至有一家经营欧洲旅行的德国邮轮公司推出了斯瓦尔巴德群岛游,来专门让游客亲眼目睹“克拉辛”号的英姿,这个旅游项目名叫“眼见为实”。凑够团员后,这家公司的“芒杰”号邮轮载着1500名好奇的乘客和300名船员匆匆启航赶往斯瓦尔巴德群岛。但是命运之神和这些对“克拉辛”号破冰船情有独钟的游客们开了一个严酷的玩笑,当“芒杰”号行驶在北方水域时,它重演了“泰坦尼克”的部分情节——船首左右舷都被冰山撞破。此时“克拉辛”号正在挪威进行维修,补给煤炭和粮食。经过长时间航行疲惫不堪的船员们也在休整。但是他们接到了“兰杰”号发出的求救信号后,又不得不不顾辛劳地赶往“芒杰”号的出事地点进行抢救。在到达出事海域后,“克拉辛”号的潜水员在旅行团游客的观看下对船首的破损处进行了抢修,并最终将其护送到了附近的挪威港口。德国游客都如愿以偿见到了“克拉辛”号,但是却差点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1928年10月5日,“克拉辛”号连续完成2次救援行动后顺利返回了列宁格勒,让船员们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的出色工作为新生的苏联带来了巨大的国际声誉,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荣耀。在他们快接近列宁格勒时,海军派出了军舰为他们开路,空军派出了飞机在他们头顶飞过,而整个列宁格勒市的市民都驻足在涅瓦河两畔欢迎“克拉辛”号的归来。“克拉辛”号破冰船随后获得了一项当时苏联的最高奖项——红色劳动旗帜勋章……

北极航线上的残酷厮杀

1941年6月23日“克拉辛”号的船长米哈伊尔。马尔科夫接到了历史性的通知:纳粹德国已经对苏联发动了侵略战争!而此时“克拉辛”号正在苏联东部执行日常任务,执行保障航道,冰层调查和科研的任务。“克拉辛”号被命令向北方转移来保障战时苏联北部重要港口的交通顺畅,但是命令同时要求“克拉辛”号要经太平洋和大西洋返回摩尔曼斯克,这意味着“克拉辛”号需要进行一次环球航行,在匆匆做了一些准备后“克拉辛”号出发了,在太平洋波涛汹涌的海面上航行了10天后到达了美国的西雅图港。途中她经历了大风暴,船体受伤需要修理,但是为了赶时间她又冒险踏上了前往美国东海岸城市巴尔的摩港的航道。就这样又穿过了巴拿马运河到达了巴尔的摩港。在这里“克拉辛”号得到了维修,并且为破冰船配备了新的“人道主义”装备:洗农机和电熨板。与此同时船体也经过了消磁处理,来逃避在大西洋可能碰到的磁性水雷。随后他们启程赶往了苏格兰港口格拉斯哥,在这里“克拉辛”号很快被命令进行改装,并且随后加入PQ-15运输船队。在改装中“克拉辛”号的舰首和舰尾总计安装了4门76毫米口径的火炮,还有其他小口径的防空火炮和机枪,总计20门不同类型的武器。

希特勒入侵苏联后,在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坚持下,英国首相丘吉尔宣布将给苏联以支持和援助。当时给苏联运送战争物资的途径有3条:通过波斯湾和伊朗的铁路;通过日本津轻海峡和宗谷海峡的太平洋防线;通过挪威海岸的北极航线。前2条航线由于各种原因,运量非常有限,主要物资只能通过北极航线运往苏联。北极航线起点在冰岛,终点为摩尔曼斯克和阿尔汉格尔斯克。摩尔曼斯克较近,并且是终年不冻港,但航线受到驻挪威北部的德国海空军威胁;阿尔汉格尔斯克航线约2200海里,虽然略安全些,却有半年冰封期,航运能力十分有限。北冰洋是最小的大洋,水手们通常称之为“北极海”。它是一片令人生畏的冰雪世界,

许多地区终年冰冻。未冻结的海面上漂浮着流冰。冬季昏黑,狂风在极夜中咆哮。夏天白夜茫茫,雾气弥漫,航行困难。即便在和平时期也很少有船只冒险航行。战时在德国飞机、水面舰艇和潜艇的封锁下,使北极航线更加阴森恐怖,难以想象北极航线的艰辛和危险。尽管如此,盟国为了支持苏联作战,仍然通过该航线向苏联运送了大量军火。英国海军把从冰岛出发东航的载货护航船队命名为PQ-15船队,把从苏联向西返回的空船队称为QP-15船队。1942年4月由于德军在南线塞瓦斯托波尔、哈尔科夫、沃罗涅日等战役中捷报不断,苏联东南部重要城市斯大林格勒危在旦夕,战局对苏联极其不利。此时在苏联的催促下PQ-15船队在4月10日启航开往冰岛。整个PQ-15船队由总计25艘运输船和20艘护航舰只组成,而“克拉辛”号是整个船队中唯一的破冰船,被分在第4分船队。

4月的北方海域波浪翻天,出航不久船队便遭遇了大风暴。“克拉辛”号不幸又在风暴中受伤,此时船队指挥官向“克拉辛”号的船长马尔科夫建议其返回港口放弃航行,但是最终被马尔科夫船长拒绝了,“克拉辛”航速较慢只有紧随整个船队之后。此时不但天气恶劣,而且大量的各种水雷也密布在航道上。“克拉辛”号经常在距漂雷5~7米的距离航行。4月26 日“克拉辛”号终于赶到预定地点,赶上了船队。第二天,船队便被德国水上侦察机发现,随即开始紧急机动,德国空军的轰炸机和鱼雷攻击机却开始一波接一波袭来。猛烈的空袭后,25艘运输船损失了3艘。“克拉辛”号却没有受到损伤。到了5月5日船队进入了克里期克湾,当天船队击落了5架德机,而其中有2架是“克拉辛”号击落的。在整个船队中只有“克拉辛”号全部是民用商船水手,他们在连续的战斗中已经学会熟练使用防空火炮并且配合默契。他们中的一些人在抵达摩尔曼斯克后获得了奖章。

在完成PQ-15的运输任务后,“克拉辛”号被用来保证苏联北方各主要港口重要物资的运输,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从阿尔汉格尔斯克到苏联最东部的楚克奇州的夏季运输。l942年冬季到l943年她被派往白海来保障航道畅通。在整个卫国战争中,“克拉辛”号的船员英勇无畏,他们中先后有300多人获得了苏联各种国家奖章。

颐养天年

1956-1960年“克拉辛”号被送进船厂进行改装,换装了燃油锅炉来更换老旧的燃煤蒸汽锅炉。随后l972年这艘破冰船被移交给苏联地质部作为科研考察船,依然活跃在北冰洋科考活动中。但是“克拉辛”号已经“年迈体弱”,直到l992年新成立的俄罗斯政府才下令让“克拉辛”号退休,历经风风雨雨的“克拉辛”号见证了苏联75年的历史,历经磨难的航程让她有幸被俄罗斯政府保留下来,永久停靠在涅瓦河畔,并且建成了世界上唯一的一艘破冰船博物馆,她停靠的位置位于涅瓦河的出海口,毗邻圣彼得堡波罗的海造船厂和海军上将造船厂。21世纪初,在“克拉辛”号身畔的波罗的海造船厂下水了俄罗斯新一代的“胜利五十周年”号核动力破冰船,新老两个时代的破冰船齐聚一堂,无数俄罗斯人在美丽的涅瓦河畔遥望“克拉辛”号,同时也能看到她身后更加巨大更加崭新的“胜利五十周年”核动力破冰船……

作者:王晓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