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人生

文学与人生
文学与人生

经济与管理学院课程论文

( 2012级 )

课程:文史哲与人生

学生姓名:李燕学号: 12420316 专业:财务会计教育年级:2012级

任课教师:刘鸿武

完成时间:2014 年 5 月 4 日

成绩(百分制):

教师签名:

试论文学与人生的相互关系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文学与人生的相互关系。文学与人生一直以来都有着复杂且又紧密的关系,文学是人生的写照与反映,有什么样的人生就会有什么样的文学。人生的发展推动着文学的发展,同时文学对人生具有促进作用。本文以为,文学与人生是相互依存,相互融合,又是相互促进的,在文学中人生不断的延伸,在人生中,文学不断发展。文学赋予人生不同的意义,文学对人生价值的实现具有重大的作用。

关键词文学意义人生价值文学与人生

引言长期以来,文学与人生都是一个不断被探讨的问题,什么是文学,什么是人生,文学

是怎样产生的,文学与人生又怎么样的关系等一系列的问题,许多学者都研究过,探索过。

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观点。那什么是文学?文学就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这个特殊形式是依靠语言来表达人类的一种生命体验审美思考的。所以,文学是人学,是关

于人生、社会、人的心灵与精神的艺术探索。文学作为一种精神的产物,文学和人生之间存

在着与人生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学是人类发展的文化产物,但是又改变了人类生活。

而人在本质上以一种精神性的存在,是一种心灵的存在,人的精神生命是从思考开始的,因

而人生的发展也离不开文学。文学与人生是相互依存,相互融合,又是相互促进的,在文学

中人生不断的延伸,在人生中,文学闪烁其光芒。综上,在参考、总结其他研究者的基础上,

提出以下观点:首先,文学与人生是相辅相成的,文学的发展离不开人生的发展,人生价值

的实现也不能缺少文学的作用。其次文学对人生具有相互作用,优秀的文学可以促进人生发

展和人生价值的实现。最后,每一个人于文学的关系都不尽相同,文学对于不同的人生具有

独特的价值。

文献综述

一、《谈文学》朱光潜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08

朱光潜先生的《谈文学》是一对文学观念重新整合的作品。在《谈文学.》中,朱老先生是这样阐述文学与人生的关系:一、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介的艺术,就其

为艺术而言,它与音乐图画雕刻及一切号称艺术的制作有共同性,作者对于人生世相都必有一种独到的新鲜的观感,而这种观感都必有一种独到的新鲜的表现。这观感与表现即内容与形式,必须打成一片,融合无间,成为一种有生命的和谐的整体,能使观者由玩索而生欣喜。达到这种境界,作品才算是“美”。美是文学与其他艺术所必具的特质。二、文学到了最高的境界是对于人生世相必有深广的观照与彻底的了解;同时也是对于人世悲欢好丑必有平等的真挚的同情,冲突化除后的谐和,不沾小我利害的超脱,高等的幽默与高等的严肃,成为相反者之同一。我很认同朱光潜先生关于“文学不但是作者人格的表现,也是一般人生世相的返照。”这一观点,文学不仅仅只是作者的个人经历和人格品质的表现,也同样是大背景下人世百态的镜像,文学是对人生的写照,文学因认识的不同而变得精彩外分,同样人生的境遇也因文学而多彩。

二、《中国文学论丛》钱穆三联书店2001年出版

钱穆先生是一位历史学家。在本书中,钱穆先生关于文学与人生的观点主要

有:一、中国文学的理想境界,并非由一作家远站在人生之外圈,而仅对人生作

一种冷静之写照,亦非由一作家远离人生现实,而对人生作一种热烈幻想之追求。二、中国文学的理想最高境界,是作家对生活的亲身体味,从这些体会中,会有

一种崇高的信仰以及情操的陶冶,即所谓的“钻之弥坚,仰之弥高”的境界,而能

使读者也能够随其一鳞片爪而隐约窥见人生之大体与全真。三、人生不能脱离大

群,而人群亦复不能脱离自然。因此个人人生,不仅当与大群人生融凝合一,

而又须与大自然融凝合一,此即中国思想传统中之所谓"万物一体"与夫"天人合一"。上述是《中国文学论丛》关于文学与人生的主要观点,我很是赞同这两个观

点,文学是对人生的一种体验,文学的表达是对于人生的一种表达,人生的理想、

信仰、品格都可以通过文学表达出来,且文学与人生应该做到相生相融,达到天

人合一的境界,这才是文学的最高境界,也是人生的卓越追求。但对于其中关于

中国人不爱读中国书,不爱中国古人这一观点我并不十分认同,也许是因为钱穆

先生所处的时代的缘故,让他抱有了这样的观念。但在我看来,中国的文学最辉

煌的成就应该是中国古代文学了,无论是诗、词、小说等各种体裁的文学形式能

够做到文学与人生相生相融,达到天人合一的境地。

三、《文学与人生十五讲》朱寿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1 《文学与人生十五讲》对文学与人生的一般关系作出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分析讲解,主要包括: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与文学的产生,人生体验与文学表达,人生理想与文学表现,人生的现实把握与文学的审美把握,人生道德与文学中的道德,通俗性文学与一般文学之间的人生纬度等。关于文学与人生的主要观点有:一、.文学对于人生存在一个平行补偿的现象,即文学是对人生的美感提炼。文学作品引读者进入文学情境,必须贯彻审美法则。人生情境的描写只是对人生逻辑的合法性负责,文学情境的刻画则须对美的规律负责。文学创作应是对人生情境的一种审美提炼,文学欣赏也是对人生情境的领悟意义上的一种审美提升。

二、文学创作需要人生经验为基础,作为资源,作为素材,经过感情发酵、思想提炼甚至生命体悟、潜意思过滤等,才可能成为文学表现的对象和内容。三、人生与文学的关系,不能从人性的角度,因为人性太过复杂,也不能通过阶级的角度,因为阶级不够普遍,应从人的人生风度来进行查看。通过人生观念表达人生气度,因为人生气度的相似,所以即使人生观念不同,仍然能看懂其他国家的文学。不能只表达人生观念,应该融入自己的人生气度。在本书中,作者认为文学与人生的关系,不仅仅指从人性和阶级来探讨,更多的应该从人生的气度来衡量,我对这一观点十分认同,文学应该是表达的是一个人的人生,每个人的人生都已不一样的,每一个人人生气度也是不尽相同,因而文学对于不同的人生具有独特的价值。

文学与人生概论

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文学就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这个特殊形式是依靠语言来表达人类的一种生命体验和审美思考的。如果没有人类的精神空间和精神交流,文学也会无法存在。既然文学是一种精神的产物那么文学和人生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复杂关系。文学是人类发展的文化产物,但是又改变了人类生活,甚至改变着历史。

关于人生的定义,在中国的词典上大多解释为“人生是指人生存以及全部的生活经历。”人生有两个维度:身生和心生,即自然之生命与精神之生命。人在本质上是一种精神性的存在,是一种心灵的存在,精神性生命是从人思考心灵问题时才开始获得和存在的。即人生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则生存,一则思考。生命的意义来自于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与追问。文学与人生的关系关系更多的是精神层面上的关系,文学是人生精神生命的写照。

文学与人生有着复杂且紧密的相互关系。文学与人生是相互依存,相互融合,又是相互促进的,在文学中人生不断的延伸,在人生中,文学闪烁其光芒。文学与人生是相辅相成的,文学的发展离不开人生的发展,人生价值的实现也不能缺少文学的作用,人生有多丰富,文学就该有多丰富。

文学对于人而言,不仅是多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文学的意义不只在于它是对人生的写照,更为重要的一点在于它给人生赋予了重大的意义。相较于不是文学的人而言,文学给与文人一种品格,这种品格只有文学再能赋予。梁启超曾说:“我想,文学是人生最高尚的嗜好,无论何时,总要积极提倡的。即使没有人提倡他,他也不会灭绝。不惟如此,你就想禁遏他,也禁遏不来。因为稍有点子文化的国民,就有这种嗜好;文化越高,这种嗜好便越重。①”梁启超先生这一番话体现了文学对于人生的重要性,文学对人而言是一种高尚的嗜好,这种嗜好是不能被磨灭的,它与人生相生相成。

人生的精彩与平庸,为人处事的态度都离不开文学的熏陶。有人浑浑噩噩额一心只为自己而活,有人则能“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②”这也是文学对人生的影响,即文学可以促进人的发展。在鲁迅的《阿Q正传》中,阿Q的是浑浑噩噩,麻木不仁的,他用他的精神胜利法来逃避现实的残酷,这是阿Q的人生。苏东坡,这位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词人、政治家,他的一生都在飘零、谪迁中度过,即所谓的“行行重行行”。他受到过许多的政治迫害,打压等等,也领略了认识的悲凉与残酷。但不同于阿Q,苏东坡则是“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是一种怎样的豁达,无论逆境与顺境,只需一蓑烟雨就足矣。这便是阿Q与苏东坡的最大不同。这也是文学给予人生的最大作用。即文学可以使人生形成更高远的价值观念。

文学的另一项基本的功能就是给予意义,是对人类的生存赋予意义。每一个

人的人生是不尽相同的,文学与每个人的关系也是不同的,文学对不同的人生具有其独特的价值。鲁迅先生说“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③”,他自己就是文坛的勇士,文学之于鲁迅,是一种武器。他站在时代的峰尖,他纵观着世态万千,他用他的文字声嘶力竭的呐喊,把他的愤怒通过一篇篇文章表现出来,成为那个时代的最强音。文学对于鲁迅的意义就是赐予一件武器,一声呐喊,让他将心中所思所想,所爱所恨,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成就了他的盛名,也实现了他的价值。钱穆先生在《中国文学论丛》,写到:中国文学的理想境界,并非由一作家远站在人生之外圈,仅对人生作一种冷静之写照,亦非由一作家远离人生现实,而对人生作一种热烈幻想之追求④。文学是作者生活的写照,也是作者品性的反映,文学赋予了不同的人生以不同的意义,使得每一个人的人生具有独特的价值。

归纳总结

综合以上探讨内容以及参考文献资料,关于文学与人生的相互关系,得出以下结论:

一、文学与人生具有复杂且紧密的关系。文学与人生是相辅相成的,文学的发展离不开人生的发展,人生价值的实现也不能缺少文学的作用。文学是人类发展的精神文化的产物,它的产生与发展也是人类生活的发展过程。同时文学有对人生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心生的发展的作用尤为显著。简言之,即文学是人生的写照,人生是文学的源泉,文学与人生是共栖。

二、文学对人生具有促进作用。文学对于人而言,不仅仅是读书、识字和知识的增广,更为重要的是,文学能够陶冶人的情操与品格。它的意义不只在于是对人生的写照,更为重要的一点在于文学给人生赋予了重大的意义。这一点在中国古代尤其明显,中国古代的文人大都具有一种“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品格。这主要是文学对其的影响的缘故。所以说,文学对人生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

三、文学对于不同的人生具有不同的影响。每一个人的人生是不尽相同的,文学与每个人的关系也是不同的,文学对不同的人生具有其独特的价值。文学是对生活的反映与写照,每个人的人生无论是身生还是心生都具有其独特的经历。

每个人对文学的理解也是不尽相同的,文学对不同的人生其作用和影响也是不尽相同的。因此,文学对不同的人生具有不同的影响。

以上,是我对文学与人生的相互关系以及文学对人生的影响的理解与观点。

注释

①《〈晚清两大家诗抄〉题辞》梁启超

②《孟子·尽心章句上》孟子

③《纪念刘和珍君》鲁迅

④《中国文学论丛》三联书店钱穆

参考文献

《谈文学》朱光潜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6-08

《中国文学论丛》钱穆三联书店 2001年出版

《文学与人生十五讲》朱寿桐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1-1

《文学与人生》洪治纲《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1年15期

《文学与人生》邹永常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0-01

文学与人生 (2)

文 学 与 人 生 作业

文学带来的生死领悟 生命、爱情是文学中永恒的主题。阅读文学作品的人会从中学到很多东西。有的人沉迷于文学作品的精彩,而忘记了要思考,去领悟文学作品所带来的生活哲理。所以读与不读文学作品对他们都是一样的。有的人既会欣赏文学作品中美好的意境又会以文学作品为思考源点去领悟生活。 在以前,我曾经想过人死了之后会变成什么。那时候我想,人死了之后就会变成某一种动物。所以,那时候我对动物很好。就是为了在动物变成人之后对我也很好。但是经过学习之后,我觉得我的想法很荒谬,一点科学依据也没有。我第一次接触死亡是我的一个亲戚去世。那时候家里人请一些人来唱一些我听不懂的词。我只觉得好害怕,直躲在妈妈身边。我不明白为什么他们要唱那么难听又恐怖的词,难道唱那些词就会让人重生吗?百思不得其解,到现在为止我还是不知道为什么。 阅读了不少文学作品,从中我也开始认真思考关于人的生与死问题。曹禺的《雷雨》描述的是两代人之间的爱情故事。阅读了这篇作品后,我觉得人的生命何其脆弱。在周平知道了鲁四凤就是他的同母异父的妹妹时,他的心是多么脆弱。也可以这么说,他无法承受世俗的批判眼光,他的面子挂不住。如果世人知道他和自己的妹妹有了孩子,那会令他无比难堪。他没有勇气再活下去了。所以他选择了死亡。鲁四凤在知道自己怀了哥哥的孩子后,几近崩溃。生死对她来说都显得不那么重要了。或许在她看来,爱情没了,面子也没了。所以那个雷击正是对她的一种解脱。在这样的悲情影响下,我觉得人的生命非常脆弱,尤其是在面对爱情时。在爱情中受伤会让我们心力交瘁,身心疲惫,甚至没有了活下去的勇气,这也许就是爱情对生死的负面影响。虽然爱情有它的负面影响,但是我们还是要谈恋爱,因为我们需要爱情,向往爱情。没有爱情,我们的心就不完美,很空虚。人都是有着相同需求的高等动物,没有爱情,生活是乏味的;没有爱情,人生是有缺陷的;没有爱情,生命是缺少生机的。但是也不是说爱情就是生命的全部,所以,还是要好好珍惜宝贵的生命。 史铁生的作品《来到人间》中的《命若琴弦》中也谈到有关人的生命问题。老瞎子在弹断一千根弦之后得知他的支柱药方竟然是一张空白的纸,那时候他多想死去,可是他想到了他的徒弟,他死了没有关系,但是他的徒弟还需要他。所以他活下来,去找他的徒弟,帮助他找回活下去的动力。我记得小瞎子问老瞎子:“师父,为什么咱们是瞎子。”老瞎子回答:“就因为咱们是瞎子。”是啊!人生的定路谁能了解呢?也许冥冥中已经安排好了。人的生命意义是什么?活着有什么意义,死了又如何。杨澜说过人的生死是平等的。是的,无论一个人生前多么有成就,死后还是和普通人一样。老瞎子在绝望之际想到了他的徒弟,其实在知道那是一张白纸之后,老瞎子已经不在乎自己的生死了,生死对于他已经无所谓。但是他的徒弟不行,他的徒弟还要活下去,而正需要他去开导他,帮助他。所以他选择了活下去。 或许人就是这样,你需要别人,别人也需要你。人的生死也许就是有需要你的人决定的。如果没有人需要你,那么你还会觉得活着没意思。也许你会很消极,生命中小小的挫折就可以将你打败,因为你不想抗争,不想反抗,他怎样你都没有动力理他了。可是如果有个人需要你,你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克服它。听说过许多病人,他们就是因为感觉还有人需要自己,在乎自己。所以他们勇敢与病魔抗争,最后终于战胜病魔,恢复健康。相反,有一些病人得了很小的病,可是

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一、外国文学方向 1.从《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谈“悲剧之父” 2.不朽的艺术形象——堂吉诃德的悲剧性与喜剧性探微 3.堂·吉诃德形象的多面性 4.唐璜形象的演变 5.《红与黑》的心理描写艺术 6.略论《死魂灵》地主与资产者的描写艺术方法 7.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谈英雄形象的塑造 8.论述陀斯妥也夫斯基的《罪与罚》中主人公的精神人格的成因和变异 9.论易卜生戏剧的现代性。 10拉斯柯尔尼科夫的内心世界—《罪与罚》再解读 11.鲁宾孙形象的意识形态 12.女权主义批评视角下的莎士比亚 13.娜拉形象分析 14.简爱中的女性意识分析 15.安娜·卡列尼娜、娜拉和娜娜女性意识的比较研究 16.谈谈莫里哀的喜剧类型化人物形象的艺术魅力 17.论哈代小说的女性意识 18.奇葩纷绽,争妍夺艳—娜拉、简爱、安娜三大人物形象之比较分析 19.悲剧英雄:论《老人与海》中的老人形象 20.《巴黎圣母院》的浪漫主义特征 21.海明威的“硬汉形象” 22.高老头的父爱实质 23. “多余人”形象分析 24.《神曲》的二重性 25.古希腊文学中的人本思想 26.简·爱、娜拉、安娜形象之比较 27.希腊悲剧的复仇主题 28.《死魂灵》的讽刺艺术 29.从《双城记》看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 30.普罗米修斯形象研究 31.王尔德作品研究——以《巨人的花园》为例 32.《木偶奇遇记》研究 33.《渔夫的故事》研究 34.普希金作品研究 35.从《穷人》看托尔斯泰的创作 36.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分析 37.《鲁滨孙漂流记》分析 38.马克·吐温《汤姆?索亚历险记》分析

畅谈文学与人生的感悟

畅谈文学与人生 ――以《倾城之恋》为例其实,我对“文学与人生”这个主题并没有多少的深刻的感悟,毕竟少了很多经验和阅历。只能说说关于文学带给我的一些浅显的感性的感受罢了。 文学表达了人类最真实的情感,深藏着内心最美好的情怀,使我们往往能够通过一首诗、一阕词,就能够超越私人领域内所表达的情感,使之上升为人类共有的情感高度。文学实际上是通往心灵的一个时空隧道。 我们所有的行为,我们对于这个世界表达的看法,我们对他人所作出的议论,都受影响于我们的人生理念。理念是人认识世界、认识人生的一种价值取向。文学是开启人生、开启心智的大门。 张爱玲是一个纯粹的都市人。张爱玲生于政治上失势却又顽固地坚守旧文化的遗老家庭。而西化的母亲和姑姑对她影响颇深。处于新与旧的家庭矛盾中,她格外地体会到处于传统与现代冲突中的焦虑。更为强烈地体会到危机,也更为强烈地迫切渴求一种生命的和谐状态。她肆意地刻画情爱,因为它放肆地渗透于人生的全面。正如她在倾城之恋所表达的那样浓烈的情感。 白公馆是流苏从小生活的地方,出嫁,离婚,转了一圈又回来了,带着少许离婚分到的家产和受伤的心回到了这个有着亲人的家里,可看到的却是他们对亲情的淡漠与残酷势利。偶然认识了多金潇洒的单身汉范柳原,便拿自己当做赌注,远赴香港,博取范柳原的爱情,要

争取一个合法的婚姻地位。两个情场高手斗法的场地在浅水湾饭店,原本白流苏似是博输了,但在范柳原即将离开香港时,日军开始轰炸浅水湾,范柳原折回保护白流苏,在生死交关时,两人才得以真心相见,许下天长地久的诺言。好似整个香港的陷落只为成全这样一场爱情。在那样一个固执守旧的社会,那样一个白流苏定是与众不同的,她敢于忽视世俗的眼光去追求自己的幸福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固然整个故事都透着些许苍凉,但这也反映了张爱玲的爱情观,纵然伤痕累累,亦对爱情有着一丝希冀与残忍的追逐,追求爱情,但是又害怕爱情带来的伤害。《倾城之恋》并不是一场唯美的爱情,它里面也参杂金钱,欲望。但是我们还是需要这样的爱情,历经风雨终于寻觅到那个唯一想要携手一生的人。 在过去、现在、未来三者之间,张爱玲刻画的是这样一种生活态度------追溯过去,肯定现在,却惶恐于未来。她总是以一贯的安稳立场来肯定现世,她以一种奇异的智慧发掘这世界一点一滴的乐趣,并甘之如饴。她固执地希图永远守住她的安稳,生命早描定它的式样-----像是绣在屏风上的鸟,静且美。 文学是心灵的栖居地。哲学家海德格尔曾引用诗人荷尔德林的诗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是的,诗意地栖居,诗意地理解人生,诗意地抛弃烦恼,抛弃恩恩怨怨,抛弃世俗的功利的计算。从这个意义上讲,既然生命有限,既然我们无法越过死亡、疾病、孤独和恐惧的难关,那就让我们诗意地栖居在这个世界上,抛弃社会上的纠葛,抛弃世俗的算计,真正在生命的层面上完成对自由的一种超越。

大学思辨英语教程文学与人生unit4

Unit 4 The Open Window Language Enhancement I Word and Phrases 1. (1) self-centred, self-addressed (2) headfast, headless, headway (3) scornful, respectful (4) unquestionable, unintended (5) tighten, sweeten (6) enable, enrich 2. (1) made an appearance(2) made a mess; make amends(3) make an effort(4) make sense(5) made a scene(6) make a deal 3. (1) put up with(2) went off for(3) give way (4)broke off(5)bolted out/ dashed off(6)dash off (7)undergo (8) discount (9) migrate (10) endeavor (11) mope (12) pursue (13) bustled (14) rattling (15) straying (16) chanted

II Sentences and rhetoric 1.Paraphrase (1)Framton was going to hand one of the letters of introduction to Mrs. Sappleton. He was wondering whether this lady could be categorized into the group of nice persons. / Framton was about to give one of the letters of introduction to Mrs. Sappleton. He wondered whether she could be said as belonging to the nice-person group or division. (2)When the niece felt that the silence was too long to be proper, she asked: “Do you know many of the people around here” / When the niece decided that the silence was awkward for the communication, she asked: “Do you know many of the people around here” (3)Here the child’s voice changed. It was no longer calm and in good control of her emotions, but sounded slightly human. / Here the child’s voice lost its quality of being calm and in control of her emotions, it changed into somewhat human. (4)“The doctors all agree that I should have complete rest, not to have any mental excitement, and avoid anything that can involve forceful physical exercise,”Framton said. He was trying his very best to change the topic, driven by a fairly well-known false idea that total strangers or people you happen to know would be eager to know the smallest detail of your illness and pains, their cause and cure. / He tried very very hard to change the topic, under a false idea, which was rather widespread, that a complete stranger or a person you just know would be interested in knowing the smallest details of your health problems and their cause and cure. 2.Translation (1) 弗兰姆顿?纳特尔努力想说点儿什么得体的话,既能够讨眼前这个小姑娘欢 心,又不至于怠慢她那位待会儿要下来的姨妈。 (2)他竭力想把交谈转向不太瘆人的话题但并不完全成功。他感觉到,女主人对 他心不在焉,她的目光常常略过他,投向那面法式落地窗和远处的草坪。

2020年中学语文教师年终考核个人总结范文【精品】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年中学语文教师年终考核个人总结》的详细参考,好的应该跟大家分享,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 更多年个人工作总结,个人工作总结 ,个人总结 ,年度个人工作总结,年终个人工作总结,年度考核个人总结,年终考核个人总结等 ,请关注个人工作总结栏目! 本人 5年毕业于酉阳民族师范学校, 5年8月分配到酉阳县清泉乡中心小学,XX年借调到龚滩中学,一直工作至今,年4月获得县教委正式调令,成了龚滩中学一名名副其实的教师。 9年至XX年参加西南师范大学汉语言专业自学考试,获得西南师范大学颁发的汉语言专业专科文凭。XX年,参加重庆市普通话培训,达到普通话二级乙等。XX年10月参加教师计算机培训,获得教师计算机培训初级等级证书。XX年年9月经酉阳县职称改革领导小组会评为小学高级教师级,XX年参加重庆市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外语考试,成绩合格,获得d级证书。XX年7月获得初级中学语文教师任职资格。 自从参加工作以来,我首先在师德上严格要求自己,力争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认真学习和领会党的十*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工作上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马虎,在教育教学中坚持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批好每一份作业,热门思想汇报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努力去做一个深受学生尊重和信赖的老师。为此,多年来,我不断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使得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取得新的进步。 一、做一个富有爱心的教师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学生当作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爱学生,要以尊重和依赖为前提,要做做到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中有信、严中有度。我经常从小处着手,从学生关心的事寻求最佳教育时机,给学生春风沐浴般的教育。其次,我和家长也积极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使家长的教育更具理性。而家庭和学校的互动更为有效,很好的解决了学生思想等方面的问题。 二、做一个科研型教师 教师从教之日,正是重新学习之时。新时代要求教师具备的不只是操作技巧,还要有直面新情况、分析新问题、解决新矛盾的本领。在学校领导的指引下,我积极投身于学校教研工作,积极撰写经验。其中指导的学生作品曾被省市级报刊《江门文艺》(XX年第12期)、《文学与人生》(XX第17期)刊登,获得市级征文大赛三等奖。所任学科多次达到同年级学科前列,深受学校领导和学生家长的好评,曾多次被评为中小学优秀教师及教育工作者,自己的诗歌、小说、散文以及教学论文也多次在各级报刊发表。 三、做一个理念新的教师 目前,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已经在我市全面展开,我在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所教的学科,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把语文课本知识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为学生创设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情境,同时一改以往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传统教学方式,在学生中开展探究式学习,使学生的知识不只是老师,更多的是

年度自我总结报告

年度自我总结报告 年度自我总结报告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年度个人总结报告,供大家参考,欢迎大家借鉴。 时间如白驹过隙匆匆而过,转眼间,xx年年已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回顾xx年年度瀚文文学协会的整体工作,收获与不足并存,但收获很多;经验与教训同在,但经验不少;下面就根据一年来的总体情况作一简要小结和来年的重要事件计划。 本年度瀚文文学协会在林莎会长的正确领导下,大刀阔斧搞整编,锐意创新谋发展,走过了比较顺利的一年。具体来说,主要做好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丰富活动 活动是一个社团的生命力,为了进一步搞好我们瀚文文学协会的社团活动,我们在年中就明确了这样的构思:一年四次《瀚文》,两周一次《瀚文手抄报》,一次大型文艺晚会,一次会内联谊晚会,一次“爱书者聚会”,还成功地举办了一次文学创作比赛。以活动盘活社团这一般棋,以活动引领全体社员紧密团结在文学社周围,不断丰富自己的创作素材,增强自己的创作水平。各部门联谊畅谈文学与人生、文学与心理,大家欢聚一堂,就文学、心理、人生等话题开展深入浅出的研讨,通过研讨,大家进一步加深了对文学、心理、人生的理解,同步还推动了本社与院其他的社团交流活动。 二、明确定位 作为我们社团的重要平台,由瀚文文学协会主办的文学期刊《瀚文》和《瀚文手抄报》已走过了好几个发展期,如何在10年度推陈出新,

这首先是摆在我们新一任领导干部面前的重要任务。为了进一步办好刊物,扩大影响,开学初,我们在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情况下对文学社期刊进行了重新定位,根据本院文学发展趋势,提出了本社期刊《瀚文》立足雅职院,面向雅安,放眼全省的发展定位,要使一本院内文学刊物,一下子跳出小圈子,迈向大舞台,文学无国界,文学更应无镇界、市界,我们在保证本院作者发表文学作品的基础上,每期都择优发表一些优秀创作稿件,让雅职院的文友也能从我们的刊物上看到赏心悦目的文学作品,丰富大家的创作视野、活跃大家的写作风格。 三、更新版面 在明确定位和调整栏目的基础上,我们本着精益求精的原则,对《瀚文》文学期刊的版面进行了重新设计、对《瀚文手抄报》进行增刊,今年的《瀚文》风格是融现代与古典于一体,封面由书法题字、流行画、古典期标等组成,刊物的内页也全部进行了更新调整,目录、内页的编排也全部将现代元素与古典元素充分结合起来,让读者赏心悦目,融文化性、文学性于一身。

《文学与人生》论文

2013-2014年第一学期《文学与人生》科目考查卷 专业: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班级:工管12-1 任课教师:杨金玉 姓名:李伟峰学号:成绩: 读《无形的压力》有感 斯蒂芬茨威格一直是我十分喜爱的作家,其中短篇小说《无形的压力》是其典型的反战作品之一。小说以主人公费迪南思索是否参与二战为线索,讲述了战争如何影响一个人的心理以及个人幸福的故事。 为了躲避战乱,费迪南和他的妻子在朋友的帮助下,从正在交战的国家来到瑞士。雾散天晴,原以为可以从此与世隔绝,过上安定的生活,邮差的一封信却打破了这份宁静。而小说令人叹绝之处,便是虚构了一台能影响人心理的“机器”。费迪南其实并不希望去参与战争,相反地,他其实厌恶战争。但是每当他退缩的时候,他内心的那台“机器”总是不受控制地运转起来,驱使他报名参战,为国家出力。这无疑暗示了个人幸福与国家命运之间的矛盾。小说的最后,费迪南目睹了从战场上送回来的伤残士兵,终于明白战争的非理性以及冲动性,最终放弃了报名参战,回到了妻子的身边。 虽然《无形的压力》是一篇反战小说,但我却在小说里发现了另外一些与反战无关的令人觉得温暖的东西。 小说里,主人公的妻子鲍拉引发了我对幸福的思考。作为妻子,谁愿意让自己的丈夫去报名参战呢?鲍拉刚开始极力反对丈夫去报名,她希望丈夫能陪在她的身边,战争与她无关,她只希望丈夫能够平平安安地和她一起在山中生活,躲避战乱。她一再劝说丈夫,政府下来的文件对身处瑞士的他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况且他们两个人的幸福来之不易,不能因为这个原因而轻易放弃。正是鲍拉这种理性而又温柔的劝说深深地打动了我,当一个男人为自己的未来感到彷徨、迷茫时,能得到妻子的鼓励和安慰本身已经是一种幸福。 但当屡次劝阻受挫时,鲍拉并没有展示出愤怒,相反地,她却选择了沉默。她明白,丈夫的意志已经被国家的意志所侵蚀,他已经深陷于这种疯狂的举动中了。她只好任由丈夫自己做决定,只有等丈夫冷静下来,才能有效地和他沟通。没有愤怒和厌恶,更多的是理解和包容。这让我看到了一个女人理性和坚毅的一面。

语文课与学生文化品质的培养

语文课与学生文化品质的培养 摘要:语文属于人文科学,它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本性。如果以全面塑造学生人格为教育己任,语文课则是不可或缺的人文教育。在我们民族历史长河的每一个关键时刻,文学都给人以希望和勇气,使人们的精神和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并保证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交流,从而营构特殊的人文语境,促进人们人格的高扬与文化品质的发展。一个没有文学的民族和社会是不可思议的,而没有语文的教育则必然是一种不健全的教育。语文课肩负着培养学生文化品质的使命。为此,语文课利用三种课型,培养学生的文化品质。 (关键词:语文课学生文化品质培养) 语文属于人文科学,它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本性。因此,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语文课是一切课程的基础。学理科的学生,如果学不好语文,他们的理科学习也会受到影响,因为语言的训练,不仅关系到科学知识的理解,也关乎到分析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如果我们从全面塑造学生人格来看,语文课也是不可或缺的人文教育。语文中也有大量思想与艺术俱佳的篇什,特别是为数不少的文学作品。而文学与人生息息相通的,在我们民族历史长河的每一个关键时刻,文学都给人以希望和勇气,使人们的精神和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并保证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交流,从而营构特殊的人文语境,促进人们人格的高扬与发展。一个没有文学的民族和社会是不可思议的,而没有语文的教育则必然是一种不健全的教育。 语文修养是人才素质的深层结构。人才素质包括德智体美等各种要素,而这一切都必须建在语文教育之上。因为语言是包罗万象的世界,是人存在的家园。语文教育不仅使人向真、向善、向美。而且可以促动人的肉体与灵魂的合一。人生是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的但这缤纷的色彩只有在语言这块调色板上,才能绘制出各种各样美丽的图画。所以有人给“人”

践行以“读者导向”为主的阅读教学——浅谈接受美学理论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

践行以“读者导向”为主的阅读教学——浅谈接受美学理论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中学语文论文 践行以“读者导向”为主的阅读教学——浅谈接受美学理论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 ◎牛坤 接受美学是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发端于德国的一种美学理论,其基本观点从观念上改变了传统的阅读理念,对当前我国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理论参考,对践行以“读者导向”为主的阅读教学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一、关于接受美学 “接受美学”又称“接受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期发端于德国的文学理论思潮和流派。在接受美学的发展过程中,主要呈现出两种相互区别又相互补充的研究方向,即:一个是以汉斯·罗伯特·姚斯为代表的着重于读者研究,关注读者审美经验和期待视野;另一个是以沃尔夫冈·伊瑟尔为代表的着重于接受活动的文本研究,关注文本的空白和召唤结构,关注于阅读过程的本身和阅读过程中文本与读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总的来说,姚斯和伊瑟尔二者的理论相互呼应,并呈现出相互一致的关注,即将关注的焦点从作者——文本关系转向文本——读者关系的研究,特别重视读者在接受过程中的能动作用。 (一)期待视野 姚斯指出:“如果我们想要认识文学文本由于其审美特点而使我们感觉并理解什么东西的话,就不能从分析已获得整体形式文本义一问题入手,而必须从最初的感知过程入手。在这里,文本犹如一个‘内核’,指引着读者。”[1]从审美感知的角度来说,姚斯认为作品的价值只有透过读者才能够真正体现出来,而任何一

位读者在阅读之前,都已经处在一种前在理解或者一种前在认知的状态,这种前在理解的状态就是文学的“期待视野”。简单地说,就是读者在进入阅读欣赏之前,因其自己的生活经历、阅读水平、文学造诣、审美情趣、鉴赏能力以及阅读经验的不同,在自己的心理上会形成一定的阅读定式,因此读者对一部文学作品能够产生怎样的理解,能够理解到什么程度,完全取决于其期待视野。正如鲁迅先生当年评《红楼梦》时曾这样说“经学家看到易,道学家看到淫,才子看到缠绵,革命家看到排满,流言家看到宫闱秘事……”每一个读者在进入阅读活动中的时候,总是因为原来的经验、趣味、素养等因素所构成的期待视野的影响,所以,读者在接受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也就是一个不断的建立、改变、修正、再建立期待视野的过程。 (二)召唤结构 传统文学理论对于文学活动的认知,基本上认为作家的作品完成,文学活动便随即终止,因此对文学的阅读活动并没有系统性的研究,一直到接受美学的发展与兴起,才开始重视阅读对于文学活动实现的重要性。接受美学一直非常重视读者对文本的审美创造,正如萨特所说的:“读者意识到自己既在揭示又在创造,在创造过程中揭示,在揭示过程中创造。”[2]因此,接受美学将读者放在揭示活动的中心地位,认为文学意义的实现,在于读者的阅读活动,只有通过读者的审美感知,文学作品才具有现实存在的意义。 从文本的角度来说,任何文学作品的语言构造,都具有一定的未定性,在意义空白和意义未定性中形成一种具有开放性的“召唤结构”,等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加以具体化。因此,文学交流是作者与文本之间的相互作用,在阅读过程中空白可以被读者不断填充,并赋予新的意义与特征,实现文本与读者的对话。

邓玲芳听吴春来讲座有感:腹有诗书气自华

听吴春来讲座:腹有诗书气自华 邓玲芳 3月19日我认真聆听了由湖南省第二批教师培训师、“五多课堂”倡导者、《语文教学通讯》封面人物吴春来老师作了题为“读书让专业崛起——影响我成长的十本书”的讲座。 讲座中吴春来将影响自己成长的十本书一一呈现于教师面前,并表示每一本书就是教育的一个领域,比如名著《红楼梦》告诉我们要成为“贾宝玉”式的“痴情、多情、温情、才情”的“四情”老师;《走近哲学——练就发现的眼睛》告诉我们在教学中要学会看清方向;《不跪着教书》则提示我们,作为一名教师要学会精神独立,只有教师精神独立了,才能教出精神独立的学生……除此之外,吴春来还告诉大家,一堂好的课应当做到“五多”,即多到学生中去,多让学生提问,多让学生讨论,多让学生思考,多让学生展示。 吴春来的讲座不仅让老师们感受了阅读的魅力,更让大家意识到了阅读在教师专业提升中的重要意义。大家纷纷表示以后要多读书,在读书中享受快乐,在读书中提升自己的涵养。

想想自己,再比比吴老师,我真的觉得自己多年的教书生涯有些虚度。在他的书中,我看到了自己初上讲台的样子,也看到了自己曾有的困惑吴老师也有,同时我更看到了自己的差距,在教学中只有像吴老师那样做个有心人,才能让自己不断进步,才能成为一个好老师。 其中他的教学理念我是很认同的:上课,上的是生命。用老师的激情点燃学生的激情,唤起学生生命的体验,课堂才能实现生命的狂欢。上课,要生动,要随意,要自然,要大气,不要拘泥于技巧,要营造课堂的气场,让学生置身于生命的方舟,任意东西于文学与人生的精神海洋。 吴老师告诉我:课改这么多年来,无非是要解决“教什么”与“怎么教”的问题。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忽略了最本质的东西——文字本身的生命特质。文字是有生命的,它以自身独特的语调、节奏,充分、适切地实现着言语生命之情感和气韵;藉由文字,我们亦能洞悉作品主人公的灵魂。所以,课其实是“生命课”——用老师的激情点燃学生的激情,唤起其生命体验,唯有如此,课堂才能真正实现生命的意义。

文学与人生

《大卫·科波菲尔》读后感 这学期在老师的推荐下,我阅读了一本国外名著——《大卫·科波菲尔》,这也是我读的第一本国外名著。整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看作者狄更斯的自传,因为作者的童年也是不幸的。虽然父母健在,但由于家计窘迫,双亲对他的教育和前途颇为疏忽,所以狄更斯童年在家中孤寂的情况,并不亚于小说中的孤儿大卫。父亲负债入狱,他不得不在十一岁就独立谋生,象大卫在枚·货栈那样去当童工。随后也象大卫一样,在律师事务所做学徒,学习速记;当记者,采访议会辩论……小说中有的段落,几乎是作家全部从自传中移植而来。就像石定乐先生说的“小小年纪,查尔斯便要分忧了。先是把家里东西一点点卖掉,早在写《大卫·科波菲尔》前,他就把这些细节向福斯特讲叙过,在书中,他又把它们再现了。收购旧书的商人入当铺的老板和店员,都是和他幼年生活不可分割的人物。”1我觉得这样以自身经历来塑造大卫人物形象,会使读者感同身受。在我看来,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就是现实中活生生的人物。这些人不仅存在19世纪,而且是当代。人性,从来都有丑恶之分。书中的主人公大卫在未出生前父亲去世,母亲不久后改嫁,继父默德斯通凶狠残暴,他还有一个同样铁石心肠的姐姐,不近人情,在大卫成长的过程也遇到许多不友善的人——残忍的校长、心怀歹意的尤来亚·西普等。但是作者身边也不乏善良之人,有可爱善良的保姆皮果提,少言寡语的巴吉斯,貌似严肃实则菩萨心肠的姨奶奶贝西小姐,生活不如人意的米考伯夫妇,还有可爱的朵拉以及爱妮丝。 很小时候的大卫其实生活的还是蛮幸福的,有一个疼爱自己的母亲以及保姆皮果提。在母亲没有改嫁之前,他们生活的很快乐。但在默德斯通娶了大卫的母亲后,一切都改变了。残酷冷血的默德斯通,监视着大卫和他母亲的一举一动,有的时候甚至还鞭打他。继父不仅没有使大卫感受到父爱,反而比原来更加痛苦。更可恶的是,将大卫送到萨伦学校时,在大卫的身上挂了一块告示:“当心他!他咬人。”而这仅仅是因为大卫不屈服他的殴打时做的反抗,咬了他的手。后来,他的母亲被默德斯通折磨而死,抱着那个刚出生没多久的孩子去世了。好在有贝西姨奶奶的收留,灌输他知识。对他受益匪浅。 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贝西姨奶奶。贝西姨奶奶的性格十分古怪。在大1摘自文“都云作者痴”—代译序第十一自然段

2020年寒假个人总结

2020年寒假个人总结 2020年的寒假就这样过去了.在有些人看来很漫长,但我却觉 得很充实.看了看最近的,发现这个假期写的东西好少,但是回想起 来又发生了那么多事.不是因为我偷懒了,确实是假期里一直都在 忙,很少有时间去写.今天就来作个总结吧. 首先从跳舞说起. 这是我在儿时就有的一个梦想,现在终于有机会去实现它.这个假 期学的很努力.虽然每次课后都汗流浃背,但是我是从心里的喜欢 它,所以觉得很快乐.我甚至还没过够在舞馆里学习的日子就要和 这个舞馆暂时说告别了,真是恋恋不舍.值得高兴的是,我在2月28 日舞馆里举办的新人街舞大赛中获得了poppin组的第一名,总算 是对我假期的付出有了个交待.我喜欢寒假班的这个集体,大家和 谐统一.但无奈的是,随着寒假的结束,这个集体也就解散了,希望 大家以后都好.今年的暑假我还会回来学习,到时希望你们也在. 再来说说关于跆拳道的吧.年前大家约好回馆里一次,集体训练+吃饭.呵呵,好久好久没师兄弟这么全过了.老大也很开心,训我们训 得津津有味.其实我们也很开心,之前的这段时间都是各忙各的,上 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教课的教课,大家凑到一起实属不易.呵呵, 上课就上课吧,老大提出要打对抗.我是很想啦,确实也好久没打了. 于是套上了护具,我和海亮就对上了!可怜我的小腿迎面骨啊,太脆 弱了,被海亮的腿一撞,旧伤复发,又肿了.到现在好像还没全好.大 家都开玩笑说我是玻璃人,呵呵. 年后去了道馆两次.一次是

大家约好去训练,想趁着都有空多练练.可谁知馆长一看我们来了,喜出望外,居然让我们当起了助教.可怜我们几个,往那一站,给人 拿靶,给人纠正动作,倒是颇有教练的风范,hoho~~~~~ 第二次去是因为馆里要打比赛了,组织教练员陪训.我真的很感谢老大给 我这次机会,可是我最后选择了离开.不是不想去,是因为那两天的确是有事串不开.听说办的很成功,老大的参赛队伍也有大丰收.呵呵,为他高兴. 再来讲讲和同学和朋友的聚会.高中前后共聚了两次.年前一次大聚会,大家隔了两年大重逢,谈天说地,很高兴.年后是我们小集体聚会,去鞍山玩.这次寒假小学和初中均没有聚会.至于朋友,大多数大家都聚过了,只有少数大家时间没有挫开, 没见到面.特别要说的是,我请冰吃了一顿必胜客,是我欠她的生日宴.她去年10月份的生日,一直苦苦等到现在才还上,好可怜.呵呵,闲话不多说,希望你的病早点好吧. 说说爷爷过生日的事吧.爷爷今年八十了,按照习俗,阴历初八摆寿宴.这次真的是很够排场了,整个酒店的一个大厅,十几桌的客人,台上的主持人和演员,形 形色色祝寿的人,颇有电影古或仔里为老人祝寿的场景.(形容得听上去让人觉得别扭哈)呵呵,主持人也挺能搞的,什么鞠弓啊,跪拜啊,乱七八糟的仪式可是把我们孙子辈儿的害惨了.吃饭时,有个从辽宁电视台请来的唱歌的姐姐挺漂亮的,结果大家就拿她开始涮我,差点去要了人家的电话号码给我.真是晕哦~~~~~~ 最后说说过年和学车的事.过年对我来说就两件事,吃年饭和收红包.我找不到第三件能让我感觉到年味的事了.从大年三十吃到初八,在不同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推荐阅读书目(0002)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推荐阅读书目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推荐阅读书目 同学们: 为进一步推进我院人文素质教育,推动学生读书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更具专业性、实用性和操作性的业务支持,现将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推荐阅读书目及部分电子书推荐给大家,希望各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主进行选择、阅读,以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同学们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建议可反馈至(邮箱),我们将不断改进。 书目的选择秉承如下原则:(1)价值导向积极向上;(2)所选书籍应为该领域中公认的经典著作或社会影响较大的学术著作;(3)符合高等医药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实际需要;(4)书籍便于查找。 海南医学院人文社科部 2 014年5月1日 电子书: 1、《邓小平时代》 2、《叔本华美学随笔》 3、《技术、医学与伦理学》 4、《疾病改变历史》 5、《科学革命史》 6、《老子的智慧》 7、《我们怎样死-关于人生最后一章的思考》

8、《教育哲学》 9、《自然科学的哲学》 10、《哈耶克的政治思想》 11、《常识》 12、《道德情操论》 13、《给你所爱的人以自由》 14、《如何阅读一本书》 15、《温家宝2012年9月在清华大学的演讲》 16、《阿基米德的浴缸:突破性思考的艺术与逻辑》 17、《出入命门-中国医学文化学导论》 18、《创造性破坏》 19、《错误的正确:世界经典趣味博弈》 20、《大学精神档案》 21、《人与国家》 22、《人与世界》

23、《人与自我》 24、《与世界伟人谈心》 25、《中国哲学简史》 26、《佛教常识答问》 27、《改变世界的100大医学发现》 28、《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29、《勾勒姆医生》 30、《后身体:文化、权力和生命政治学》 31、《活出意义来》 32、《急诊医生的临床思维方法》 33、《剑桥插图医学史》 34、《健康是什么?》 35、《大学之理念》 36、《敬畏生命》 37、《旧制度与大革命》

比较文学心得体会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比较文学心得体会 篇一:文学体会 文学欣赏心得体会 文学欣赏对每个人来说是一个可以让自己心灵放松的地方带着我们的感情去体会作品的 真情感受作品中每个人物的感情变化那背后的故事触碰我们的心灵那片天地带给自己无穷的 韵味从而可以达到自我的放松。也可以在其中学到我们学不到知识让我更加了解到生活中每 个人都像作品的人物一样只是现实的一个缩影。也许没有发生在身边但能感觉好像就发生在 自己的身边。这就是我喜欢文学的所在想通过文学欣赏的学习来更能够深刻的体会作品的每 一处我值得发现的灵魂。 在这十几周的学习我学到了一些欣赏文学的基础记得我在第一节课上做自我介绍的时候 想通过文学欣赏的来更加的了解红楼梦的每个人感情

之后再看红楼梦电视就觉得更能够体会 到当中的人物感情我的心也跟着一个家族兴衰变化过程而变化。记得老师给我们上的第一节 是关于欣赏《西游记》欣赏完了后老师叫我们说说自己喜欢当中的那个人有些人是说出自己 喜欢的原因最后老师跟我们把每个人物讲得很全面从这里可以悟出一个简单的道理就是并不 是每一个人都不能否定一个人而是要看到别人的好提醒别人的不好而让尽可能不让它发生。在课中我们更多的是学习到了做人处世的道理和调节心理态度的能力通过老师给我们放 映的百家讲坛里面讲的故事于丹就像一位优秀的调味师把每一份菜调到恰到好处让我们顿时 恍然大悟受益匪浅《论语》的稀析让我们了解到里论语中每一个哲理两千年前就告诉了我们 的哲理今天我们更要学习的经纶和体悟经典的平凡智慧。更重要的是老师能够给我们收集到这些首先我想对老师说的是“谢谢”虽然有时候来的 人很少但老师仍然很尊重我们都会为我们精心布置好每堂课的内容而少部的同学没有对待好 这门课程曾经的台上的说过的话是否承诺了我也不知道我知道的是我想说不管是什么人我们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技巧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技巧 【摘要】: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在语文教学改革中,阅读教学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前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说:“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它给的积极情感的食粮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去学习。”他的话说明了造成目前这种阅读教学的现状的根本原因是: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往往只关注学科内容,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情感。 【关键词】:重中之重,教学改革,教学过程,消极感受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更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因此,如何开展中学语文阅读教育成为众多中学语文教育者不断研究跟探索的课题,本文就中学语文教学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强化朗读教学,能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宋代学者朱熹说:“大抵观书,务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就是说,朗读的遍数多了,熟了,文章中的话语、词汇就变成自己的了,好像从自己的嘴里说出来的一样。试想,写文章时用的哪一个词语,哪一个名句是自己创造出来的呢?都是在不知不觉中运用到别人的成果。我们朗读那些名篇佳作,文章的每个词语、每个句子无不是经过千锤百炼得到的。通过朗读,把积累的字、词、句加以消化、吸收,久而久之也就变成了自己的东西,进而转化为自己写作的能力了。目前,不少学生怕写作文,一些家长也想投机取巧,想让孩子通过参加作文速成辅导班和阅读一些作夸大其功效的写作辅导书籍来提高写作能力,结果往往只能是一厢情愿罢了,很少有学生会真正获得最终的成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只有通过朗读大量的名篇佳作,从它们中间汲取营养,才会真正成为写作的行家里手。这点可以从解放战争时期的出现的那一批伟大作家得到证实。他们除受到识字教学外,可能没有时间、空间来接受系统的课文讲解、如何写作等教学了,只有忙里偷闲中的自主阅读,读名著佳作,背唐诗宋词,从中汲取营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成诵,便会文思泉涌,妙笔生花,久而久之就掌握了不同作品的写作特点,为日后的写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阅读方法 阅读的目的是了解文章的意义,吸收知识。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在上课时,就不能仅限于课本中的文章,还应该教学生不同的阅读方法。 1、把握文章的主旨。在阅读一篇文章时,首先要把握文章的主旨及作者的写作意图,这样才能更快更深刻的了解整个文章。通过整体领会文章的气势、文采、内涵等了解作者的写作方向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 2、精读、细读。在经过前一阶段的整体阅读,在把握了文章的主旨后就要对文章的各段进行精读细读。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分段论述将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主旨表达出来的,学习段落中的比喻、拟人、夸张、比拟等写作手法的运用,为自己的写作积累经验。 3、朗读的学习方法。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有些学生记忆能力很强,文章多看几遍就能背诵下来。但是他们都是一种闷声的记忆方法,没有通过朗读的方法将文章背诵下来。其实要求背诵文章的目的不仅仅在记忆文章,更重要的是通过背诵锻炼学生的发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著名的语言学家李阳老师强调的语言学习就是多次的重复,是用嘴巴学出来的,所以在语文学习中要注重朗读学习法。 4、泛读的学习方法。语言是一种工具,是我们与外部世界连接的桥梁。语文学习源于生活,我们要讲语文学习的课堂衍生到课外,延伸到我们生活的周围环境。生活处处皆文章,在我们的生活周围如电视作品、影响资料、流行歌曲的歌词等都是艺术家创作的艺术语言。我们要教会学生从这些方面汲取语言方面的精华。当然在汲取精华的同时我们也要教会学生

鸟啼而欣然有会

【导读】茶气飘摇,幻影渐消。回到现实中的我在素笺上奋笔疾书:往往人心多从动处失真。若不生杂念,闲时澄然静坐,云兴悠然共逝,雨滴而冷然俱清,鸟啼而欣然有会,花落而潇然自得,则处处有真境,物物有真机。 初夏,新荷攥红拳,绿柳舞轻烟。 6月17日,我与县作协骆驼一同赴旺苍,参加了市散文学会组织的女皇贡茗茶文化散文笔会。 笔会在仁和山庄举行。 一条小溪绕庄而过,流水潺潺。庄后一脉青山,虽不巍峨而林木繁茂,有野花溢香,有鸟语呢喃。庄东是住宿的贵宾馆,餐饮有溢香楼。庄北是一溜娱乐茶房,茶房再远便是一片蛙鸣绿稻的迷人田园。整个山庄平房建筑,起伏有致,足见山庄主人的匠心独运。 首先迎接我们的是原旺苍县委宣传部副县级宣传员、广元市散文学会理事何学元。太阳伞下,我们三人围几而坐。凉风习习,清茶香弥。何老红光满面,热情洋溢。他介绍说,我们品啜的正是旺苍仁和商贸有限公司生产的女皇贡茗,女皇贡茗如今已成为知名品牌,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喜爱。 相谈甚欢时,一辆黑色小轿车无声驶进了大门。车刚停稳,从车上下来一位中年人。他身着红色体恤上衣,下穿米黄西裤,左臂弯夹着一个黑色公文包,看上去倜傥风流,神采奕奕。他面含微笑,健步向我们走来。何老立即起身介绍,这就是仁和公司老总杨杰。杨总热情地与我们一一握手后,又忙着去检查笔会有关事项的最终落实情况。望着他的匆匆背影,肃然起敬的情愫在我心头油然而生:看起来杨总和我的年龄差不多,我自己人近不惑仍碌碌无为一事无成,他却已是拥有固定资产三百余万元的旺苍知名民营企业家。 大约五点半钟左右,笔会的大队人马到了山庄,共同的爱好使人们一见如故,大家谈笑风生,妙语连珠。 晚饭后,杨总又盛情相邀去歌厅喝茶唱歌。歌厅灯光迷离而梦幻,音乐轻扬而低回。一杯清茶在握,袅袅茶香中畅谈文学与人生,真是一大享乐。尤其是几位女士的歌声,宛如美酒更是醉人。有着玉环般丰腴之美的高敏,歌声柔中不失雄浑,把一种阳刚与阴柔天然合成。身材玲珑而柔弱的李瑾,歌声活泼而清脆,倾情唱来,余音绕梁。《广元日报》社的王彩华,牛仔裤、休闲衣,歌声如她的山水散文空灵清寂,不经意间挟风携雨娓娓道来。秀发如瀑,笑靥如花的金伶,歌声仿佛是一只云雀在远空里鸣唱,韵律间流淌着道道轻暖的阳光&&男同胞中,陶嘉陵、王尚敏的高音有穿云裂石惊风泣雨的大气磅薄,与几位美女的低吟浅唱形成绝妙对比! 因为感到很累,我与大家打了招呼后,提前返回仁和山庄贵宾馆休息。远离闹市凡尘,山庄的夜静谧温馨,明月的清辉伴我很快酣然入睡。

谈谈文学创作与作家的关系

谈谈文学创作与作家的关系 班级:09中文(4)班姓名:黄雅琪学号:0906010250 文学创作的主题是作家,没有作家就没有创作。文学创作,作为一种创作性的精神产物,作家在创作中的主题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个性主体的存在是决定文学创作是否具有独创性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我们在谈论文学创作的过程中,都会首先关注作者的背景,人生阅历,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作者的创作,更能深刻地读懂文章。现在,就让我来谈谈文学创作与作家的关系。 中国人曾以为文学,不是一般人所需要的。闲暇自得,风流自赏的人,才去讲文学。中国向来文学作品,诗,词,小说等都很多,不过讲文学是什么东西,文学讲的是什么问题的一类书籍却很少,讲怎样可以看文学书,怎样去批评文学等书籍也是很少。刘勰的《文心雕龙》可算是讲文学的专书了,但仔细看来,却也不是,因为他没有讲到文学是什么等等问题。他只把主观的见解替文学上各种体格下个定义。诗是什么,赋是什么,他只给了一个主观的定义,他并未分析研究作品。司空图的《诗品》也没讲“诗含的什么”这类的问题。从各方面看,文学作品很多,研究文学作品的论文却很少。谈文学的,大都在修词方面下批评,对于思想并不注意。作为一种创作性的审美活动,文学创作体现了作家对人生的一种审视、感悟与反省。作家与人生经验,构成了文学创作必不可少的两个基本要素,文学创作源于作家与人生经验的一种遇合,在这种关系上,对作为主体的作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论及生活经验对作家创作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古代文论对某些特殊人生经验的强调。中国传统文艺里有一个流行的说法:苦痛比快乐更加能产生诗歌,好诗主要是不愉快、烦恼或穷愁的表现和发泄。确实,在中国诗歌文学等个方面的创作,以抒发苦痛的文学创作很多,如《诗经》中就有“心之忧矣,我歌且谣”,“君子作歌,维以告哀”的诗句,这种现象视为一种规律,认为作家创作与坎坷人生经验之间有着密切的对应关系。但诗歌等文学创作除了抒发心中的愤懑之外,表达自己对人生积极的态度,对人生从容面对,乐观的态度也占了重要的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