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负脉宽数控调制信号发生器课程设计

正负脉宽数控调制信号发生器课程设计
正负脉宽数控调制信号发生器课程设计

目录

一、设计任务与要求-----------------------------------------------3

二、总体框图-----------------------------------------------------3

三、选择器件-----------------------------------------------------4

1、设计中所用到的器件-----------------------------------------4

2、器件的相关介绍---------------------------------------------4

(1)D触发器DFF----------------------------------------------4

(2)非门NOT-------------------------------------------------6

四、模块功能-----------------------------------------------------6

1、分频器-----------------------------------------------------7

2、计数器-----------------------------------------------------8

五、总体设计电路图----------------------------------------------10

1、总体电路图------------------------------------------------11

(1)工作情况------------------------------------------------12

(2)模块间的连接关系----------------------------------------12

(3)仿真结果------------------------------------------------12

(4)管脚分配图----------------------------------------------13

(5)硬件验证------------------------------------------------14

六、课程设计心得体会--------------------------------------------15

正负脉宽数控调制信号发生器

一、设计任务与要求

1)课程设计的任务:此信号发生器可产生占空比可调的方波,高低电平的维持时间由6位二进制数控制。

2)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通过课程设计各环节的实践,应达到如下要求:

1、初步掌握数字逻辑电路、EDA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包括:

⑴.根据设计任务和要求,初选电路;

⑵.通过研究、设计计算,确定电路方案;

⑶.电路仿真及编程、模拟、连线、进行调试;

⑷.分析实验结果,写出设计总结报告。

2、培养一定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包括:

⑴.学会自己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⑵.对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能独立思考,查阅资料,寻找解决方案;

⑶.掌握一些测试电路的基本方法,实验中出现一般故障,能通过“分析、观察、判断、试验、再判断”的基本方法独立解决;

⑷.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3、掌握编程、仿真、连线、调试等基本技能,巩固常用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二、总体框图

总体框架图如图1所示:

图1

设计思路:

此信号发生器是由两个完全相同的可自加载加法计数器和D触发器组成的,它的输出信号的高低电平脉宽时间可分别由两组6位二进制预置数进行控制。

如果将初始值可预置的加法计数器的溢出信号作为本计数器的初始预置加载信号LD,则可构成计数初始值自加载方式的加法计数器,从而构成数控分频器。D触发器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均匀输出信号的占空比。

三、选择器件

1、设计中所用到的器件有:

(1)D触发器DFF(1个)

(2)非门NOT(2个)

(3)计数器CNT6(2个)

(4)LED灯(1个)或示波器

2、器件的相关介绍:

(1)D触发器DFF

该触发器是一个具有使能控制端CLRN的D触发器,具有圆圈的是低电平有效,它的动作特点是输出端状态的转换发生在CP的上升沿,而且触发器所保存下来的状态仅仅取决于CP上升沿到达时D的输入状态,即当触发脉冲有效时,D 触发器的输出与激励输入相同。因为触发器输出端状态的转换发生在CP的上升

沿,所以这是一个上升沿触发的边沿触发器。它的功能就是均匀输出信号的占空比。

D触发器DFF的逻辑符号如图2所示:

图2

D触发器DFF的内部结构图如图3所示

图3

D触发器DFF的功能表如表1所示:

表1

D触发器的动作时序图如图4所示:

图4

(2)非门NOT

非门又称为反相器,若输入信号A是1,则输出信号Y是0;若输入信号A 是1,则输出信号Y是0。

非门NOT的逻辑符号如图5所示:

图5

非门NOT的逻辑功能表如表2所示:

表2

四、功能模块

1、分频器div

器件图如图8所示:

图8

时钟信号接到分频器的输入端clk_in,分频器的输出端div_out接到预置计数器的脉冲输入端CLK。它的作用是将高频信号分成低频信号。

分频器div的VHDL程序如下:

Library ieee;

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

USE ieee.std_logic_unsigned.all;

ENTITY div IS

PORT(clk:IN std_logic;

divclk:OUT std_logic);

END div;

ARCHITECTURE one OF div IS

BEGIN

PROCESS(clk)

variable cnt:integer range 0 to 1000000;

variable temp:std_logic;

BEGIN

IF clk'event and clk='1' then

IF cnt <=99999 then cnt:=0; temp:=not temp;

ELSE

cnt:=cnt+1;

END IF;

END IF;

divclk<=temp;

END PROCESS;

END ONE;

仿真波形如图9所示:

图9

仿真分析:任意给一个时钟信号,分频器将高频信号分成低频信号。

2、计数器

器件图如图10所示:

图10

此计数器是一个6位二进制数的预置计数器,预置计数器比普通计数器多了一个预置端LD和预置数据端d。当LD=1或0时,在下一个时钟脉冲过后,计数器输出端预置数D,CLK为脉冲信号输入端,时钟信号经分频后接到CLK端, CAO为计数溢出输出端。

预置计数器CNT6的VHDL程序如下:

LIBRARY IEEE;

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

ENTITY CNT6 IS

PORT(CLK,LD:IN STD_LOGIC;

D:IN INTEGER RANGE 0 TO 63;

CAO:OUT STD_LOGIC);

END CNT6;

ARCHITECTURE ART OF CNT6 IS SIGNAL COUNT:INTEGER RANGE 0 TO 63; BEGIN

PROCESS(CLK,COUNT) IS

BEGIN

IF CLK'EVENT AND CLK='1' THEN

IF LD='1' THEN COUNT<=D;

ELSE COUNT<=COUNT+1;

END IF;

END IF;

END PROCESS;

PROCESS(CLK,COUNT)IS

BEGIN

IF CLK'EVENT AND CLK='1' THEN IF COUNT=63 THEN

CAO<='1';

ELSE

CAO<='0';

END IF;

END IF;

END PROCESS;

END ARCHITECTURE ART;

仿真结果如图11所示:

图11

仿真分析:预置数D[5..0]为任意六位二进制数,预置端LD为1时加载预置数,否则继续计数,当计到63时,输出为1,然后继续从0开始计数。

五、总体设计电路图

总体电路图如图12所示:

图12

1、工作情况:

在时钟信号和预置数的共同作用下,计数器B的计数溢满产生进位脉冲,触发D触发器,使得D触发器反馈给B一个反馈信号,在下一个时钟脉冲过后,计数器输出端输出预置数。计数器A的进位脉冲经过一个非门,连接到D触发器的使能控制端,触发D触发器,D触发器的反馈信号经过一个非门加载到计数器A 的预置端,在下一个时钟脉冲过后,输出端输出计数器A的预置数。计数器A 的进位脉冲使输出信号输出正脉冲,计数器B的进位脉冲使输出信号输出负脉冲,同时由D触发器给的反馈信号使A、B分别重新置数,从而控制正负脉冲宽度。

2、模块间的连接关系:

两个完全相同的预置数计数器A、B在时钟信号的作用下,计数器A、B的进位脉冲分别触发D触发器,使得D触发器分别产生一个反馈控制信号。

3、仿真结果

仿真结果如图13所示:

图13

仿真分析:预置数A[5..0]为任意6位二进制数,预置数B[5..0]为任意6位二进制数, CLK为预置计数器的时钟脉冲,当第一个时钟脉冲到来时,计数器A 的进位脉冲使输出信号输出正脉冲,计数器B的进位脉冲使输出信号输出负脉冲。(注意:分频器分频不能太大,否则不会出现仿真波形)

4、管脚分配图:

用LED灯观察实验结果。

以下管脚均为E-PLAY-SOPC CPU板上的FPGA芯片EP1C12的对应管脚:管脚分配图如图14、图15所示:

图14

图15

管脚分配情况:

管脚分配情况如表3所示:

表3

管脚编号管脚定义管脚编号管脚定义

105 A[0] 86 B[0]

104 A[1] 87 B[1]

101 A[2] 88 B[2]

100 A[3] 93 B[3]

85 A[4] 94 B[4]

84 A[5] 95 B[5]

28 CLK 132 PSOUT

162 VGA0 161 VGA1

164 VGA2 163 VGA3

5、硬件验证

通过LED灯观察实验结果:

在EDA实验箱上验证所设计的电路,拨码开关105、104、101、100、85、84分别控制输出低电平脉宽的预置数输入A[5..0],拨码开关86、87、88、93、94、95分别控制输出高电平脉宽的预置数输入B[5..0],输出端接一个LED灯,当时钟信号到来的时候,根据灯的亮灭来判断输出,灯亮时,表示输出高电平脉宽,灯灭时,表示输出低电平脉宽,通过改变拨码开关,来控制输出脉冲宽度。VGA[3..0]接0001。(注意:频率要小,否则看不到方波,所以加了一个分频器。)通过示波器来观察波形输出,其输出波形如图14所示

图16

从示波器显示的波形可以看出,正负脉宽的时间随输入两组预置数的不同而相应的发生变化从而实现了占空比可调的目的。

六、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电子信息系的学生,做课程设计是十分有意义而且是十分必要的一件事情。两周的课程设计结束了,虽然很忙碌、很疲惫,但是收获颇多。

刚拿到题目时,不知从何下手,反复的看书查资料,寻求帮助。后来经过老师的辅导,让我对这个题目有了一定的了解,开始设计电路,编写程序,最后进行仿真,在仿真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分频器的使用,在硬件验证的时候,分的频率要大,为了更好的观察输出波形,然而在软件操作仿真的时候,却因为频率太大,而无法看到波形。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实验的仿真。

经过两个星期的EDA课程设计及学习,从对EDA的操纵界面的不熟悉到现在的基本熟练掌握,我收获的不仅仅是知道了quartusII软件的使用方法,更重要的收获是通过两周的思考、分析、、设计、修正、动手连接实验电路,从而真正的体会到了数字电路各个项目的功能。

以前学习上存在的不足。通过与同学探讨和请教老师,终于把问题都解决了,并加深了对正负脉宽数控调制信号发生器的原理和设计思路的了解。同时也熟练掌握了课程设计的一般流程,为以后的设计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通过此次课程设计的学习,使我感受最深的是实践与理论的相结合,也是对我们以前学的知识

的总结和概括,使得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体会到了EDA的重要性,体会到了我们所学的知识的用途和方向。

在这次课程设计作业的过程中由于在设计方面我们没有经验,理论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固,在设计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使我们体会到了各个电子元件的使用方法,使我们更熟练的掌握到了这个软件。对于我来说,收获最大的是方法和能力:那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整个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我发现我们学生在经验方面十分缺乏,空有理论知识,没有理性的知识;有些东西可能与实际脱节。总体来说,我觉得像课程设计这种类型的作业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它需要我们将学过的相关知识系统地联系起来,理论联系实际,让自己有更大改进!

机电课程设计XY数控进给工作台设计

机电课程设计XY数控进给工作台设计

大学 课程设计(论文) 内容:X-Y数控进给工 作台设计 院(系)部:机械工程学院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机械电子工程 班级: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2010-10-08

摘要 当今世界电子技术迅速发展,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在各技术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对各领域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一个较完善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应包含以下几个基本要素:机械本体、动力与驱动部分、执行机构、传感测试部分、控制及信息处理部分。机电一体化是系统技术、计算机与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检测传感技术、伺服传动技术和机械技术等多学科技术领域综合交叉的技术密集型系统工程。新一代的CNC系统这类典型机电一体化产品正朝着高性能、智能化、系统化以及轻量、微型化方向发展。 关键字:机电一体化的基础基本组成要素特点发展趋势

目录 第一章课程设计的目的、意义及要求 (4) 第一节课程设计的目的、意义 (4) 第二节课程设计的要求 (4) 第二章课程设计的内容 (5) 第一节课程设计的内容 (5) 第二节课程设计的内容 (5) 第四章数控系统总体方案的确定 (6) 第五章机械部分设计 (7) 第一节工作台外形尺寸及重量初步估算 (7) 第二节滚动导轨副的计算、选择 (8) 第三节滚珠丝杠计算、选择 (10) 第四节直流伺服电机的计算选择 (12) 第五节联轴器计算、设计 (14) 第六节限位开关的选择 (15) 第七节光电编码器的选择 (15) 第六章机床数控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15) 第一节设计内容 (17) 第二节设计步骤························

数控机床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 1、前言 (2) 2、控制系统硬件的基本组成 (2) 2.1系统扩展 (2) 2.1.1 8031芯片引脚 (3) 2.1.2 数据存储器的扩展 (6) 2.1.3 数据存储器的扩展 (7) 3、控制系统软件的组成及结构 (9) 3.1 监控程序 (10) 3.1.1 系统初始化 (10) 3.1.2 命令处理循环 (10) 3.1.3 零件加工程序(或作业程序)的输入和编辑 (10) 3.1.4 指令分析执行 (10) 3.1.5 系统自检 (11) 3.2 数控机床控制系统软件的结构 (11) 3.2.1 子程序结构 (12) 3.2.2 主程序加中断程序结构 (12) 3.2.3 中断程序结构 (12) 4 、心会得体 (13) 5 、参考文献 (14)

1 、前言 数控车床又称数字控制(Numbercal control,简称NC)机床。它是基于数字控制的,采用了数控技术,是一个装有程序控制系统的机床。它是由主机,CNC,驱动装置,数控机床的辅助装置,编程机及其他一些附属设备所组成。数控机床控制系统的作用是使数控机床机械系统在程序的控制下自动完成预定的工作,是数控机床的主要组成部分。 2、控制系统硬件的基本组成 数控机床控制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控制系统在使用中的控制对象各不相同,但其硬件的基本组成是一致的。控制系统的硬件基本组成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控制系统硬件基本组成框图 在图1中,如果控制系统是开环控制系统,则没有反馈回路,不带检测装置。 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控制系统大多采用MCS-51系列单片机中的8031芯片单片机,经过扩展存储器、接口和面板操作开关等,组成功能较完善、抗干扰性能较强的控制系统。 2.1系统扩展 以8031单片机为核心的控制系统必须扩展程序存储器,用以存放程序。同时,单片机内部的数据存储器容量较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还要扩展数据存储

数控机床仿真实验报告

数控机床仿真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实验日期:

实验一数控车床操作加工仿真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手工编程的步骤; (2)掌握数控加工仿真系统的操作流程。 二、实验内容 (1)了解数控仿真软件的应用背景; (2)掌握手工编程的步骤; (3)掌握SEMENS 802seT数控加工仿真操作流程。 三、实验设备 (1)图形工作站; (2)南京宇航数控加工仿真软件 四、实验操作步骤 1、实验试件 试件的形状、尺寸如图1-1所示。 2、工序卡片根据零件材料、加工精度、工艺路线、刀具参数表和切削用量等内容,确定加 工工序卡,如表1-2所列。

3程序如下: ZKHX.MPF M3 S1000 T01 D01 Z120. X120. _CNAME="L05" R105=1. R106=1.2 R108=5. R109=7. R110=1.5 R111=0.3 R112=0.1 LCYC95 R105=5. R106=0. LCYC95 G0 X40.Z-35. G05 Z-75. X40. IX=26.53 KZ=-55. G0 G90 X120. Z120. T02 D01 G0 X45.Z-35. G01 X30.F0.2 G0 X100. Z100. T03D01 R100=40 R101=0 R102=40 R103=-30 R104=2 R105=1 R106=0.5 R109=1 R110=5 R111=3 R112=0 R113=3 R114=1 LCYC97 M05 M2 4子程序: L05.SPF G90 G0 X40. Z0. G01 Z-85. X60. Z-105. X100.Z-165. M02 4 数控加工仿真系统中的操作步骤 5 打开操作界面,返回机床坐标原点,选择合适尺寸的工件,选择刀具并添加到相应的刀具号,然后对刀,添加程序,最后开始仿真加工。 6加工窗口

数控车床模拟仿真实验指导书

数控车床编程加工模拟仿真实验指导书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数控车床编程仿真软件。 2.利用仿真软件,学习数控车床的编程加工仿真过程,为实际FANUC 0 i—TC数控车床操作加工打下良好基础。 3.能够对给出零件图进行模拟仿真编程加工。 二、实验设备 计算机、宇龙数控仿真软件 三、预习与参考 1.数控车床的加工特点 数控车床是数字程序控制车床(CNC 车床)的简称,它集通用性好的万能型车床、加工精度高的精密型车床和加工效率高的专用型普通车床的特点于一身,是国内使用量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机床之一。 数控车床主要用于轴类和盘类回转体零件的加工,能够自动完成内外圆柱面、圆锥面、圆弧面、螺纹等工序的切削加工,并能进行切槽、钻、扩、铰孔和各种回转曲面的加工。数控车床具有加工效率高,精度稳定性好,加工灵活、操作劳动强度低等特点,特别适用手复杂形状的零件或中、小批量零件的加工。 2.车床原点、车床参考点、程序原点 车床原点又称机械原点,它是车床坐标系的原点。该点是车床上的一个固定点,是车床制造商设置在车床上的一个物理位置,通常不允许用户改变。车床原点是工件坐标系、车床参考点的基准点。车床的机床原点为主轴旋转中心与卡盘后端面的点。 车床参考点是机床制造商在机床上用行程开关设置的一个物理位置,与机床原点的相对位置是固定的,车床出厂之前由机床制造商精密测量确定。 程序原点是编程员在数控编程过程中定义在工件上的几何基准点,有时也称为工件原点,是由编程人员根据情况自行选择的。 3. FANUC 0 i—TC车床面板操作说明

按钮名称功能说明 进给倍率调节进给倍率,调节范围为0~150%。置光标于旋钮上,点击鼠标左键,旋钮逆时针转动,点击鼠标右键,旋 钮顺时针转动。 单段将此按钮按下后,运行程序时每次执行一条数控指令。空运行进入空运行模式 跳段当此按钮按下时,程序中的“/”有效。 机床锁住机床锁住 尾架暂不支持 回零进入回零模式,机床必须首先执行回零操作,然后才 可以运行。 手轮倍率X1、X10、X100分别代表移动量为0.001mm、0.01mm、 0.1mm。 轴选择手轮方式时按下表示手轮移动Z轴,否则表示手轮移 动X轴 复位机床复位 主轴倍率每按一次主轴转速减少10%,每按一次主轴转速增加10%,按主轴转速恢复为100% 机床移动手动方式下-X/+X/-Z/+Z方向移动机床 快速移动手动方式下配合-X/+X/-Z/+Z方向快速移动机床自动进入自动加工模式。 编辑进入编辑模式,用于直接通过操作面板输入数控程序 和编辑程序。 MDI 进入MDI模式,手动输入指令并执行。 JOG 手动方式,连续移动。 手摇进入手轮模式 主轴控制主轴正转/停止/反转 循环启动程序运行开始,系统处于自动运行或“MDI”位置时按下有效,其余模式下使用无效。 停止运行程序运行停止,在程序运行过程中,按下此按钮运行暂停,再按循环启动从头开始执行。 系统开关系统启动、系统停止紧急停止紧急停止 手轮将光标移至此旋钮上后,通过点击鼠标的左键或右键 来转动手轮。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实训报告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 实训报告 班级:2011034201 学号:201103420114________ 姓名:韦照寨______________ 指导:刘锋利 2013年12月12 日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护实训任务书 一、实训目的 1.知道数控机床的控制原理; 2.具备对数控机床的常见故障(实训项目)做出分析并排除 的能力; 3.具备对数控机床进行日常维护保养的能力; 4.培训学生的学习方法能力; 5.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社会能力。 二、实训要求 1.严格遵守实训指导老师的安排 2.对每天的实训内容作笔记记录 3.最后没人用A4纸完成实训报告1份。 三、实训项目 一.主轴无法停转 二.冷却泵无法关闭三.主轴能冷却泵无法开启 三.主轴能冷却泵无法开启 四.主轴正转和冷却泵同时开启 五.主轴无法停转

故障现象六与十的故障原因及排查维修措施 图1:故障六实验点图2:故障十实验点

图3:故障七试验点图4:故障七还可能出现短路处 图5:故障八试验点图6:故障八还可能出现断路处

故障现象九:1、按下正/反转按钮,冷却泵电机随主轴一起启动,按下制动按钮冷却泵与主轴同时停止。2、按下冷却泵电机启动按钮,冷却泵电机随主轴一起启动(主轴正转),按下制动按钮冷却泵和主轴都不能停止。再次按下 图7:故障九试验点 实训总结 转眼间维修实训就这样顺利的画上了句号,我们迎来了新的开始。通过本次实训我们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也让我们将理论与实际进行了完美结合。在动手中我发现自己是那么的不足,原以为学得还可以的我,一但遇到具体事件时却不能将问题解决。通过这次实训对于我今后出社会,从事数控机床这个行业的时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信心能更好融入这个行业。我深深地明白了如下几点: 维修中应该详细记录从故障的发生、分析判断到排除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采取的措施、方法、各种资料、电路图等,以便下次使用时查阅。 从排故过程中发现自己欠缺的知识,制定学习计划,力争尽快补课这样能提高我们的理论水平和维修能力。 每次实训完成后,应该写维修总结,找出维修中易出现的故障问题,无论是机械部分还是电气部分,以便以后遇到类似的故障,能更好更快解决问题;甚至改进操作规程,提高机床寿命和利用率,从而提高我们的维修能力和技术水平。

数控加工课程设计说明书

南昌航空大学 《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 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院:航空制造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课程名称:《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课程设计 学生姓名:王瑞祥学号:12031335 设计题目:复杂阶梯轴的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设计 起迄日期:2015年11月9日~11月13日 指导教师:于斐 上交资料要求:1、电子文档:零件的模型与工程图文档、NC 文件、设计说明书word稿等 2、设计说明书纸质打印稿等(与电子档相同)

课程设计任务书 1.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CAM 技术与应用》课程配套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在学完该课程后,结合前期所学相关知识,通过查阅资料、设计某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并重点熟悉其中数控加工自动编程与应用的内容。通过设计使学生掌握零件的建模、工程图与数控编程的设计方法,并撰写设计说明书,达到一次综合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的训练目的。 2.设计内容与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参数、设计要求等): 2.1原始数据:教师指定或学生自行设计一个中等复杂程度的含有数控加工要求 的零件(零件结构要求包含 UG 中不少于两种不同类别的加工方式:即零件结构中包含普通加工机床不便或不能加工的几何结构特征,并至少用到 UG 中的平面铣、型腔铣、固定轴轮廓铣、孔或孔系加工、车削加工中的两种加工方法),并完成其三维建模与工程图设计工作。 2.2技术要求:数控加工的内容是基于三轴数控铣床或加工中心或二轴数控车床 加工为主,按照单件小批量生产纲领,默认为典型材料 45 钢(允许指定其他材料)。 2.3设计要求:设计要求完成以下工作: 1)零件三维建模与工程图设计。 2)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设计。(允许在设计说明数中完成) 3)基于 UG 的数控加工编程设计(包括:工件坐标系与毛坯的设定,刀具的设定,加工方法的设定(粗、半精和精加工等),编程过程中的相关参数设定,生成数控加工轨迹并分析,加工模拟的仿真,后处理生成 N 加工代码。)4)撰写设计说明书。(设计说明书要求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描述设计过程、相关参数的设定分析与选值说明,刀路轨迹和比较、分析与说明,NC 代码的必要说明等) 3.成绩评定: 成绩:指导教师签名: 评语: 摘要

数控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doc 32页)

新乡学院 2013年 12 月 前言 数控加工作为机械制造业中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经过十余年的引进与发展,已经在汽车、航空、航天、模具等行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推动了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经济效益的增长。数控编程是从零件图纸到获得数控加工程序的全过程,它的主要任务是计算加工走刀中的刀位点。刀位点一般取为刀具轴线与刀具表面的交点,多轴加工中还要给出刀轴矢量。 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数控加工技术对国计民生的一些重要行业(IT、汽车、轻工、医疗等)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效率、质量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主题。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可极大地提高效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缩短生产周期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而对于数控加工,无论是手工编程还是自动编程,在编程前都要对所加工的零件进行工艺分析,拟定加工方案,选择合适的刀具,确定切削用量,对一些工艺问题(如对刀点、加工路线等)也需要一些处理。并在加工过程掌握控制精度的方法,才能加工出合格的产品。 数控编程课程设计是我们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切削方向学生在学习完本科大纲要求的“数控编程”“工艺设计”后进行的一次综合性课程设计。本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编程,并在数控加工仿真软件中进行仿真,使我们熟悉数控车床编程流程。当然,由于水平有限,在设计中有很多纰漏,恳请老师指正。

目录1.................................. 课程设计任务书2 1.1、 ................................ 目的与要求 2 1.2、课程设计内容 (2) 1.3、课程设计步骤与方法 (2) 1.4、课程设计说明书与图纸 (3) 1.5、课程设计进度表 (3) 2................................ 零件的数控工艺分析4 2.1、工艺分析 (4) 2.2、工件定位与装夹 (6) 2.3、机床的合理选用 (7) 2.4、选择刀具和确定切削用量 (7) 2.5、确定走刀路线 (9) 3.................................. 轨迹坐标的计算11 3.1、基点坐标计算 (11) 4................................ 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14 4.1、左半部分程序的编制 (14) 4.2、右半部分程序的编制 (14) 5............................. 加工程序的调试及运行结果16 5.1、仿真软件简介 (16) 5.2、加工仿真过程叙述 (16) 5.3、加工仿真结果 (21) 总结 (29)

数控机床-实验报告模板

成绩: 数控机床与编程实验报告 课程数控机床与编程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号2500100408 姓名何益群 指导教师曾文健 机械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部 2013年11月21日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数控机床的典型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手工编程的步骤; 2、掌握数控加工仿真系统的操作流程。 二、实验内容 1、观看机械零件的数控加工生产现场; 2、演示手工编程的操作步骤; 3、演示FANUC系统的数控加工操作流程。 三、实验设备 在工厂员工的带领下,我们观看的数控设备有: 华中数控系统的数控车床; 30系统的数控铣床; FUNAC系统的数控床; 华中数控的镗床: 沈阳机床厂的数控加工中心; 各种普通的车床、铣床,龙门刨床。 四、数控工艺分析 1、零件工艺分析 (1)零件图上尺寸数据的给出,应符合程序编制方便的原则。 1)、零件图上尺寸标注方法应适应数控加工的特点在数控加工零件图上,应以同一基准引注尺寸或直接给出坐标尺寸。 2)、构成零件轮廓的几何元素的条件应充分,便于在手工编程时计算基点或节点坐标。(2)零件各加工部位的结构工艺性应符合数控加工的特点。 1)、零件的内腔和外形最好采用统一的几何类型和尺寸。这样可以减少刀具规格和换刀次数,使编程方便,生产效益提高。 2)、内槽圆角的大小决定着刀具直径的大小,因而内槽圆角半径不应过小。零件工艺性的好坏与被加工轮廓的高低、转接圆弧半径的大小等有关。 3)、零件铣削底平面时,槽底圆角半径r不应过大。 4)、应采用统一的基准定位。在数控加工中,若没有统一基准定位,会因工件的重新安装而导致加工后的两个面上轮廓位置及尺寸不协调现象。因此要避免上述问题的产生,保

数控加工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DOC 22页)

数控加工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DOC 22页)

《数控加工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1.设计任务 本次课程设计是通过分析零件图,合理选择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过程,对零件进行数控加工工艺路线进行设计,从而完成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写。使零件能在数控机床上顺利加工,并且符合零件的设计要求。 2.设计目的。 《数控加工工艺课程设计》是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独立进行的设计训练,主要目的有: 1 通过本设计,使学生全面地、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数控加工工艺和数控编程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知识,学习总体方案的拟定、分析与比较的方法。 2 通过对夹具的设计,掌握数控夹具的设计原则以及如何保证零件的工艺尺寸。 3 通过工艺分析,掌握零件的毛坯选择方式以及相关的基准的确定,确定加工顺序。 4 通过对零件图纸的分析,掌握如何根据零件的加工区域选择机床以及加工刀具,并根据刀具和工件的材料确定加工参数。 5 锻炼学生实际数控加工工艺的设计方法,运用手册、标准等技术资料以及撰写论文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工程意识和动手能力。 3.设计要求: 1、要求所设计的工艺能够达到图纸所设计的精度要求。 2、要求所设计的夹具能够安全、可靠、精度等级合格,所加工面充分暴露出来。 3、所编制的加工程序需进行仿真实验,以验证其正确

4.设计内容 4.1分析零件图纸 零件图如下: 1.该零件为滑台工作台,是一个方块形的零件。图中加工轮廓数据充分,尺寸 清晰,无尺寸封闭等缺陷。 2.其中有多个孔有明确的尺寸公差要求和位置公差要求,而无特殊的表面粗糙 度要求,如70+0.1、102+0.1、80+0.1、100+0.1、13.5+0.05、26+0.05.

数控机床维修实训报告(326)

数控机床维修 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班级:09机电1班 姓名:韩亚超、武占国、韩丁 郑磊、费东升、赵一凡

项目一:数控机床维修基础训练 ——工具、量表使用、系统接线 实训时间及地点:第八周第九周,第一实验楼101 实训目的:了解数控机床维修工具、量表使用,系统接线 实训内容:工具、量表使用、系统接线 实训步骤: 一、常用的数控机床维修工具 1.拆卸及装配工具 (1)单头钩形扳手:分为固定式和调节式,可用于扳动在圆周方向上开有直槽或孔的圆螺母。 (2)端面带槽或孔的圆螺母扳手:可分为套筒式扳手和双销叉形扳手。 (3)弹性挡圈装拆用钳子:分为轴用弹性挡圈装拆用钳子和孔用弹性挡圈装拆用钳子。 (4)弹性手锤:可分为木锤和铜锤。 (5)拉带锥度平键工具:可分为冲击式拉锥度平键工具和抵拉式拉锥度平键工具。 (6)拉带内螺纹的小轴、圆锥销工具。 (7)拉卸工具:拆装在轴上的滚动轴承、皮带轮式联轴器等零件时,常用拉卸工具,拉卸工具常分为螺杆式及液压式两类,螺杆式拉卸工具分两爪、三爪和铰链式。 (8)拉开口销扳手和销子冲头。 2.常用的机械维修工具 (1)尺:分为平尺、刀口尺和90°角尺。 (2)垫铁:面为90°的垫铁、角度面为55°的垫铁和水平仪垫铁。 (3)检验棒:有带标准锥柄检验棒、圆柱检验棒和专用检验棒。 (4)杠杆千分尺:当零件的几何形状精度要求较高时,使用杠杆千分尺可满足其测量要求,其测量精度可达0.001mm。 (5)万能角度尺:用来测量工件内外角度的量具,按其游标读数值可分为2′和5′两种,按其尺身的形状可分为圆形和扇形两种。 二、常用的数控机床维修仪表 1.百分表:百分表用于测量零件相互之间的平行度、轴线与导轨的平行度、导轨的直线度、工作台台面平面度以及主轴的端面圆跳动、径向圆跳动和轴向窜动。 2.杠杆百分表:杠杆百分表用于受空间限制的工件,如内孔跳动、键槽等。使用时应注意使测量运动方向与测头中心成垂直,以免产生测量误差。 3.千分表及杠杆千分表:千分表及杠杆千分表的工作原理与百分表和杠杆百分表一样,只是分度值不同,常用于精密机床的修理。 4.比较仪:比较仪可分为扭簧比较仪与杠杆齿轮比较仪。扭簧比较仪特别适用于精度要求较高的跳动量的测量。 5.水平仪:水平仪是机床制造和修理中最常用的测量仪器之一,用来测量导轨在垂直面内的直线度、工作台台面的平面度以及零件相互之间的垂直度、平

数控机床课程设计:设计轴类零件数控加工工艺规程及数控技术仿真

太原科技大学数控技术课程设计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电子工程 班级:机电091201班 姓名:崔世君 学号:200912010103 指导教师:贾育秦 时间:2013年1月15号

数控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题目: 设计轴类零件数控加工工艺规程及数控技术仿真 二、课程设计目的: 通过数控加工工艺课程设计,掌握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的编制及加工方法。 三、课程设计内容: 1.毛坯图一张 2.零件图一张 3.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一张 4.机械加工工序卡四张 5.仿真结果图一张 6.设计说明书一份 班级:机电091201 学生:崔世君 学号:200912010103 指导教师:贾育秦宋建军 教研室主任:贾育秦

目录 一、前言第3页 二、零件图的工艺分析第3页 1.加工内容第4页 2.毛坯的选择第4页 3.定位基准的确定第4页 4.加工顺序的确定第4页 5.加工工序、工步的确定第5页 三、机床的选择第6页 四、刀具的选择第6页 五、夹具的选择第7页 六、量具的选择第7页 七、切削用量的确定第7页 八、机械加工时间的计算第8页 九、编写数控部分程序第9页 十、数控仿真及其结果第10页十一、总结第13页十二、参考文献第14页

一、前言 制造技术和装备是人类生产活动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而数控技术又是当今先进制造技术和装备最核心的技术。当今世界各国制造业广泛采用数控技术,以提高制造能力,提高对动态多变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力。大力发展以数控技术为核心的先进制造技术已成为世界各发达国家加速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和国家地位的重要途径。 数控技术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集成化的基础,是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不可少的物资手段。数控技术的广泛应用给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方式、产品结构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也给传统的机械、机电专业的人才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加强。我国经济全面与国际接轨,并逐步成为全球制造中心。现如今,我国企业广泛应用现代化数控技术参与国际竞争。这就体现了学好数控技术的重要性。 这次课程设计让我们更好的熟悉数控车床、确定加工工艺、学会分析零件、学会简单的程序编程以及数控仿真,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零件图的工艺分析

数控机床原理与结构实验报告答案

数控机床原理与结构实验报告答案 篇一:数控机床实验报告 数 实 控验报班级姓名:学号: 机告床书《》 实验一:《宇航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功能熟悉实验二:数控车床编程与仿真操作 1.数控车床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数控车床由数控装置、床身、主轴箱、刀架进给系统、尾座、液压系统、冷却系统、润滑系统、排屑器等部分组成。 数控车床分为立式数控车床和卧式数控车床两种类型。 2.为什么每次启动系统后要进行“回零”操作? 答:机床断电后,就不知道机床坐标的位置,所以进行回零,进行位置确定每次开机启动数控系统的机械零点和实际的机械零点可能有误差,回零操作是对机械零点的校正。 3.绘出运行程序的仿真轨迹,并标出轨迹各段所对应的程序段号。 答:略 4.简述对刀过程? 答:(1)一般对刀,一般对刀是指在机床上使用相对位

置检测手动对刀。下面以Z向对刀为例说明对刀方法:刀具安装后,先移动刀具手动切削工件右端面,再沿X向退刀,将右端面与加工原点距离N输入数控系统,即完成这把刀具Z向对刀过程。 (2)机外对刀仪对刀,机外对刀的本质是测量出刀具假想刀尖点到刀具台基准之间X及Z方向的距离。利用机外对刀仪可将刀具预先在机床外校对好,以便装上机床后将对刀长度输入相应刀具补偿号即可以使用。 (3)自动对刀,自动对刀是通过刀尖检测系统实现的,刀尖以设定的速度向接触式传感器接近,当刀尖与传感器接触并发出信号,数控系统立即记下该瞬间的坐标值,并自动修正刀具补偿值。 5.G00与G01指令有何不同?答: G00指令表示刀具以机床给定的快速进给速度移动到目标点,又称为点定位指令,G01指令使刀具以设定的进给速度从所在点出发,直线插补至目标点。 6.简述用MDI方式换2号刀的操作过程。答:按下程序建按下MDI建输入一段换刀程序T0101的刀具指令按循环启动 实验三:数控铣床编程与仿真操作 1.数控铣床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1)、主轴箱包括主轴箱体和主轴传动系统。

数控机床维修实训报告(326)

项目一:数控机床维修基础训练 ――工具、量表使用、系统接线 实训时间及地点:第八周第九周,第一实验楼101 实训目的:了解数控机床维修工具、量表使用,系统接线 实训内容:工具、量表使用、系统接线 实训步骤: 一、常用的数控机床维修工具 1.拆卸及装配工具 (1)单头钩形扳手:分为固定式和调节式,可用于扳动在圆周方向上开有直槽或孔的圆螺母。 (2)端面带槽或孔的圆螺母扳手:可分为套筒式扳手和双销叉形扳手。 (3)弹性挡圈装拆用钳子:分为轴用弹性挡圈装拆用钳子和孔用弹性挡圈装拆用钳子。 (4)弹性手锤:可分为木锤和铜锤。 (5)拉带锥度平键工具:可分为冲击式拉锥度平键工具和抵拉式拉锥度平键工具。 (6)拉带内螺纹的小轴、圆锥销工具。 (7)拉卸工具:拆装在轴上的滚动轴承、皮带轮式联轴器等零件时,常用拉 卸工具,拉卸工具常分为螺杆式及液压式两类,螺杆式拉卸工具分两爪、三爪和铰链式。 (8)拉开口销扳手和销子冲头。 2.常用的机械维修工具 (1)尺:分为平尺、刀口尺和90°角尺。 (2)垫铁:面为90°的垫铁、角度面为55°的垫铁和水平仪垫铁。 (3)检验棒:有带标准锥柄检验棒、圆柱检验棒和专用检验棒。 (4)杠杆千分尺:当零件的几何形状精度要求较高时,使用杠杆千分尺可满足 其测量要求,其测量精度可达0. 001mm (5)万能角度尺:用来测量工件内外角度的量具,按其游标读数值可分为2' 和 5'两种,按其尺身的形状可分为圆形和扇形两种。 二、常用的数控机床维修仪表 1?百分表:百分表用于测量零件相互之间的平行度、轴线与导轨的平行度、 导轨的直线度、工作台台面平面度以及主轴的端面圆跳动、径向圆跳动和轴向窜 动。 2?杠杆百分表:杠杆百分表用于受空间限制的工件,如内孔跳动、键槽等。 使用时应注意使测量运动方向与测头中心成垂直,以免产生测量误差。 3.千分表及杠杆千分表:千分表及杠杆千分表的工作原理与百分表和杠杆百分表一样,只是分度值不同,常用于精密机床的修理。 4.比较仪:比较仪可分为扭簧比较仪与杠杆齿轮比较仪。扭簧比较仪特别适用于精度要求较高的跳动量的测量。 5?水平仪:水平仪是机床制造和修理中最常用的测量仪器之一,用来测量导

数控技术课程设计

目录 1前言 (1) 2设计任务与内容 (1) 3设计步骤 (1) 3.1数控车床加工零件 (1) 3.1.1零件结构工艺分析、毛坯及加工定位基准的确定 (1) 3.1.2加工方案 (2) 3.1.3选择机床设备 (2) 3.1.4选择刀具 (2) 3.1.5确定切削用量 (3) 3.1.6数控加工工序卡片 (3) 3.1.7确定工件坐标系、对刀点和换刀点 (3) 3.1.8编写程序 (4) 3.1.9加工程序仿真.....................................................错误!未定义书签。 3.2数控铣床加工零件 (5) 3.2.1零件结构工艺分析、毛坯及加工定位基准的确定 (5) 3.2.2加工方案 (5) 3.2.3选择机床设备 (5) 3.2.4选择刀具 (5) 3.2.5确定切削用量 (6) 3.2.6数控加工工序卡片 (6) 3.2.7确定工件坐标系、对刀点 (6) 3.2.8编写程序 (6) 3.2.9加工程序仿真.....................................................错误!未定义书签。 4.结语 (8) 5 参考文献 (9)

1前言 数控技术课程设计是高等院校机械专业类各专业实践性很强的,重要的课程设计。针对各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人才技能需要,对于工科专业的大学生,在培养过程中学生应该自主加强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数控技术课程设计其主要的研究对象有两个:一个是关于轨迹控制装置的设计,另一个是关于顺序控制装置的设计。通过课程设计将学生能够紧密结合生产实际,机械电子有机结合,是学生通过课程设计初步掌握改造一般车床,设计数控机床的方法与步骤,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设计目的 1,加强数控机床结构设计的模块化训练 2加强数控机床功能部件的选型与设计计算的训练 3坚强数控机床的整机设计中应该把握的主要问题的训练 2设计任务与内容 分别用关数控车床和铣床加工各加工一个零件: 零件(1)零件(2) 3设计步骤 3.1数控车床加工零件 工件毛胚的材料为尼龙棒,编写程序并加工成工件。 3.1.1零件结构工艺分析、毛坯及加工定位基准的确定 (1)零件图的分析

机床数控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床数控技术课程设计 说明书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机电学院 2013 年1 月

一、任务说明 1.需要完成的基本任务 DL4———DDA法插补第四象限直线 PC14———逐点比较法插补1--4象限逆圆弧 2.课设要求 (1)具有数据输入界面,如输入直线插补的起点、终点,圆弧插补的起止点圆心或半径,插补的步长等; (2)具有插补过程的动态显示功能,如单步插补、连续插补等; (3)插补的步长可调; (4)直线的起点、圆弧的圆心在坐标系中的位置可变(即直线的起点、圆弧的圆心可不设定在坐标原点) 3.实际完成的任务 (1)实现用DDA法插补任意象限的直线,可输入起点、终点、步长、寄存器位数,且起点任选;可选择插补的象限;可实现连续插补、单步插补。 (2)实现用逐点比较法插补一、四象限的顺圆弧,可输入圆弧的起点、终点、圆心、步长,且圆心任选。 4.使用的编程语言 使用matlab 编程,实现用户界面设计。 二、程序模块说明及流程图 在这里要说明,以下所提到的一、四象限表示将坐标轴原点平移到直线起点,圆弧圆心后直线,圆所处在的象限是一、四象限。 (一)DDA法插补直线 1功能说明 对于DDA法插补直线按“连续插补”,“单步插补”和“理论直线”三个按钮内的主要程序进行说明。 首先绘制理论直线,利用点斜式绘制直线。考虑到竖直情况下的直线的时候,可以直接绘出,所以不作具体设计。再利用界面上的连续插补按钮利用DDA法将直线插补出来。再通过在matlab源文件中设置全局变量实现单步插补。另外界面上还设计有清空、退出等功能。

2原理 1)累加次数m 设直线起点(0,0),终点(Xe,Ye),设进给速度V是均匀的,直线长度为L,则有V/L=Vx/Xe=Vy/Ye=k;有Vx=kXe,Vy=kYe 在△t时间,XY方向上移动的距离△x△y为 △x= kXe△t △y= kYe△t 在m次累加后,XY方向上都分别到达终点,则 Xe= mkXe△t Ye= mkYe△t 取△t=s,则mk△t=1而一般去K=1/(2^n),则m=2^n/s; 2)起点非原点时,被积函数寄存器Jvx中存放的应该是终点与起点之差; 3)把第一象限推广到其他象限时,只需要改变进给方向。 DDA直线插补程序设计变量说明

工作报告之数控铣床实验报告

数控铣床实验报告 【篇一:数控铣床实验报告】 数控铣床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 1、熟悉数控实训车间安全管理规定; 2、了解数控铣床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工作方法,学会正确的操作铣床; 3、熟练掌握系统面板及操作界面的使用; 、 4、掌握数控机床编程方法。 二、实训设备与材料: 铣床:大连xd-40a 刀具:平底铣刀 测量工具:游标卡尺 刀具:平口虎钳 材料:石蜡、木板 绘图工具:autocad绘图软件 ~ 三、实训内容: 1、在实训老师的指导下,了解数控铣床的结构特点,铣床的工作原理及其工作方法。 2、学会编辑并运行程序,最后加工成品。

四、操作步骤: 1、用autocad绘图软件绘出工件模型,并标出各点坐标。 2、对刀,并设定工作坐标系。 3、编写程序,在程序编辑模式下输入程序 4、用计算机仿真,若仿真结果出现错误,则需要再次修改程序,直至结果正确。此时需重新启动数控面板,接着重复步骤2。若仿真结果与所期望的图形一致,则新启动数控面板,接着重复步骤2。 ) 5、切削加工。 6、工件完成后将x、y、z轴复位。接着关闭数控面板电源,再关闭铣床电源。 五、操作注意事项: 1、在对刀过程中xyz轴向一定要清楚,头晕或状态不好时不要去操作操作机床,以免发生意外。在对刀过程中手摇器倍率要调节好,靠近工件的时候一定要把倍率调小,这样可以保证安全和确保更高的对到精确度。 2、操作时要注意刀具有半径补偿,故设计零件时要注意临界值,并注意刀补的方向。 3、铣床操作过程中出现警报时,要及时查找出错原因,切忌不可重启机子解决此问题,否则将出现同样情况。 4、编辑完程序后需要在模拟后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加工,在模拟完后要进行加工时务必要先清零,而且要保证回零完全。 六、附录 * 哑铃程序:

数控仿真课程设计

目录 1 前言 (1) 2 设计任务书 (2) 3 课题设计说明 (3) 3.1零件1工艺分析 (3) 3.1.1结构分析 (3) 3.1.2尺寸分析 (3) 3.1.3表面粗糙度的分析 (4) 3.2零件2工艺分析 (4) 3.2.1结构分析 (4) 3.2.2尺寸分析 (4) 3.2.3表面粗糙度的分析 (4) 3.3制定机械加工工艺方案 (4) 3.3.1零件1工艺加工路线设计 (4) 3.3.2零件1加工工序设计 (5) 3.3.3零件2工艺加工路线设计 (5) 3.3.4零件2加工工序设计 (6) 3.4选择数控机床 (6) 3.5编制数控技术文档 (6) 3.5.1编制数控加工工序卡 (6) 3.5.2编制刀具调整卡 (9) 3.6程序编制 (10) 3.7仿真加工 (16) 课程设计小结 (27) 参考文献 (28) 附录 (29) 附录1零件1CAD图 (29) 附录2零件2CAD图 (30) 附录3零件1数控加工刀具卡片 (31) 附录4零件2数控加工刀具卡片 (32)

1 前言 数控技术是现代制造技术的基础,它的广泛应用使普通的机械被数控机械代替,使全球制造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是实现工业、国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数控技术的发展水平也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一种重要体现。数控技术已成为我国制造业的关键技术,数控技术使制造业正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但是对数控技术的需求也是越来越高。 数控技术的应用不但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也使制造业成为工业化的象征,而且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它对国名生计相关的行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当今世界各国制造业广泛采用数控技术,提高制造装配能力,提高对多变的市场的适应能力和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数控技术使传统的制造业实现了自动化、集成化,大大提高产品质量,减少了劳动生产力的浪费,提高了生产效率。它的广泛应用使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方式、产品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和发展,抛弃了传统制造业生产落后,效率低下的缺点。这次课程设计让我掌握了数控车床、数控加工工艺,学会的程序编程以及数控仿真,对数控知识有了更加深入透彻的了解认识。 1

大学生数控机床实习总结

大学生数控机床实习总结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字控制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的各个领域,尤其是机械制造业中,由于数控化加工可以让机械加工行业朝高质量,高精度,高成品率,高效率方向发展,最重要的一点是还可以利用现有的普通车床,对其进行数控化改造,这样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近年来,我国世界制造业加工中心地位逐步形成,数控机床的使用、维修、维护人员在全国各工业城市都非常紧缺,再加上数控加工人员从业面非常广,我们机电一体化专业里也开设了数控技术这门课程,为了提高我们的就业能力,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数控技术水平,让我们更清楚更明白更真实地学习数控技术,第十七、十八周,我们在学校进行了为期两周的数控实习,经过两周的学习我对数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学习到了不少数控知识和技术。还没开始实习的时候,我就在网上搜索相关知识,了解到数控技术是指用数字、文字和符号组成的数字指令来实现一台或多台机械设备动作控制的技术。它所控制的通常是位置、角度、速度等机械量和与机械能量流向有关的开关量。数控的产生依赖于数据载体和二进制形式数据运算的出现。 现在,数控技术也叫计算机数控技术,目前它是采用计算机实现数字程序控制的技术。这种技术用计算机按事先存贮的控制程序来执行对设备的控制功能。由于采用计算机替代原先用硬件逻辑

电路组成的数控装置,使输入数据的存贮、处理、运算、逻辑判断等各种控制机能的实现,均可通过计算机软件来完成. 在实习过程中,老师耐心地给我们讲解数控软件上面每个指令的使用,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很快就上手了,踏入了数控这个门槛,还适当地给我们布置些作业,我们也积极认真地对待,认真完成每一次老师布置下来的任务。在完成任务之余,我们还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自己尝试着车一些自己想要有图案零件,效果还不错。 打造过硬队伍勇做家园卫士 各位领导、同事们大家好: 今年以来,保安队在公司领导的培养和教育下,保安队从整 体上使家园维护了一个稳定的局面,确保小区的人身财产和安全。一年来,得到住户的赞扬与认可,服务面向社会,下面我把这一年来的工作做具体总结: 保安工作是常抓不懈的一项重要工作,经公司严格管理,加强巡逻,坚持各项保安值勤制度,妥善合理安排,对重点区域设专人布控。一年来,保安队人员调换频繁,在人员没有编制满的情况下,工作量比较大,我们积极想办法克服困难,对每一名新的保安队员都要从点滴贯穿入手,从行、走、坐、卧、一点一滴抓起,通过准军事化管理骨干起到带头作用,提高队员的服务质量和增强服务意识。严格落实好一日生活秩序,抓好内务卫生建设标准,

数控技术课程设计

南湖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书题目:数控技术课程设计 系部:机械与电子工程系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N机自08-4F 姓名:刘文鹏 学号:2 4 0 8 1 9 0 0 3 6 4 2011年6 月5 日

南湖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数控技术课程设计 系部:机电系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学生姓名: 刘文鹏学号: 24081900364 起迄日期: 2011年 5月28日至2011年6月5日 指导教师:谭华

《数控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学完数控编程之后,进行的下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它一方面要求学生能根据零件图,用ISO码编制数控加工程序,熟悉加工程序输入、检查、编辑及执行的方法,另一方面,为今后的毕业设计、今后从事数控加工进行一次综合训练。 二、课程设计任务 根据指导书提供的零件图及相关技术要求,选择车床和铣床加工零件各一个,选择某种数控系统的编程指令编程,并进行数控加工仿真。 三、设计题目、内容及步骤(具体题目见附录) 1.根据零件图样要求、毛坯情况,确定工艺方案及加工路线; 2.选择机床设备; 3.选择刀具; 4.确定切削用量; 5.确定工件坐标系、对刀点和换刀点; 6.编写程序。 四、完成的工作量 1、设计说明书一份,包括课程设计目的,本人的设计任务,设计步骤,结论,心得体会; 2、上交加工程序的仿真界面和图形。 五、进度安排 按教学计划的规定,本课程设计时间为二周 方案确定约占20% 坐标点的计算约占15% 程序的编制约占25% 程序的仿真、效验和调试约占25% 编写设计说明书约占15%

数控编程仿真实验报告

目录 一、实验目的------------------------------------------3 二、实验要求------------------------------------------3 三、数控车床实验一------------------------------------3 (1)、实验内容 (2)、实验零件图样 (3)、车削加工程序 (4)、FANUC 0i系统仿真软件面板操作过程 四、数控车床实验二------------------------------------6 (1)、实验内容 (2)、实验零件图样 (3)、车削加工程序 (4)、FANUC 0i系统仿真软件面板操作过程 五、数控铣床实验一------------------------------------10 (1)、实验内容 (2)、实验零件图样 (3)、铣削加工程序 (4)、FANUC 0i系统仿真软件面板操作过程 六、数控铣床实验二------------------------------------14 (1)、实验内容 (2)、实验零件图样 (3)、铣削加工程序 (4)、FANUC 0i系统仿真软件面板操作过程

一、实验目的 “数控机床加工程序编制”(简称数控编程)课程,是机械和机电等各类专业本、专科教学计划中开设的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学好本课程,不仅要掌握数控编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编程方法,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一定的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中运用所掌握的机械加工工艺知识、数控编程的理论知识、数控编程的方法编制零件加工程序,并完成对零件的数控加工。采用仿真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模拟加工,是完成这一实践教学的有效手段。因此,在各专业本、专科“数控编程”课程的教学计划中均设有“仿真实验”这一实践教学环节。其实验的目的是: 1. 熟悉并学会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模拟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完成零件加工的全过程; 2. 为后续的“数控编程实训”,实地操作数控机床进行数控加工,积累和打下操作技能训练的基础。 二、实验要求 1. 熟悉并掌握FANUC 0i系统仿真软件面板操作过程; 2. 按给定车削零件图样,编制加工程序,在计算机上运用仿真软件,进行模拟加工; 3. 按给定铣削零件图样,编制加工程序,在计算机上运用仿真软件,进行模拟加工; 4. 按实验内容,编写实验报告。 三、数控车床实验一 (1)、实验内容 如图A所示,毛坯直径为φ45mm,起刀点在图示编程坐标系的P 点,试运用G71,G70指令编制图示轴类零件车削加工程序。 给定切削条件是:粗车时切深为2mm,退刀量为1mm,精车余量X 方向为0.6mm(直径值),Z方向为0.3mm,主轴转速为S 600 r /min,进给速度为F 0.15 mm/ r; 精车时主轴转速为S800 r /min ,进给速度为F 0.1 mm / r。[注:φ45外圆不加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