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凤翔泥塑代表作品艺术特色研究
陕西凤翔泥塑艺术中的民俗符号

陕西凤翔泥塑艺术 中的民俗符号
【 要 1 民俗符号是劳动人 民在民俗事象活动中对 图形、 摘 文字及 色 彩等艺术符号的应
用和 传 承 , 随着 社 会 的发展 , 民俗 也 在 演 变 , 为 包含 民俗 信 息 的 艺术 作 品 中的符 号 , 作 自 然也 随着 人们 生 活 习俗 的 变化 而 不断地 赋 予 了新 的 寓意 。
俗 语说 :一方 水土 养一 方人 ” 同时也 造 “ 。 就 了一方的风 土与文化 特色。 每个地 方 的泥 塑 都有其独 特的艺 术特色 。 凤翔泥 塑的色彩 别具
一
麦秆 画 、 麦秆 编织 、 影 、 塑 、 皮 泥 雕塑 、 面花 、 马
一
勺脸谱 、 绥德 炕头石 狮等 , 可谓琳 琅满 目, 荟萃 格, 一类 是 色彩 浓烈饱 满 的彩绘 泥塑 , 一 是 记忆祖 先的持久 方法。 另 经考 证 , 专家们 认为 , 堂, 是陕 西省 的一个 文化优 势 , 对世 界各 类是线条 流畅生 动的线描 泥塑 , 也 以简 练 的笔 法 凤 翔泥 塑 的彩绘 纹饰 与西 周 时期 的青铜器 纹 国人 民形成 了强烈 的吸引力 。 翔泥塑便 是其 涂 染 , 凤 给人 以明快醒 目的感觉 。 彩绘 泥 塑大 红 饰 有所 不 同。 以花乌 鱼虫 、 祥乌 瑞兽 为主 的意
中的卓 越代 表。 里 的民 间文化 内涵 丰富 , 这 民 间工艺 品种 类繁 多。 中 , 绘泥 塑被 评 为 中 其 彩 国民俗文化 四大 泥塑之 ~ , 以威 武可爱 的造 它 大 绿 , 比强 烈 , 染 出了黄 土高 原少见 而 又 对 点 是 人们渴 盼的鲜艳 , 只勾墨 线的黑 白泥塑作 品 象 造型 是 中国古代 图腾 崇 拜 、 殖 崇拜 、 灵 生 神 崇 拜的遗 存 , 映出 图腾 时代 的文化特 点 。 反 陕
“非遗”视角下的凤翔泥塑文化发展

“非遗”视角下的凤翔泥塑文化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历史的见证,是民族文化的传承。
凤翔泥塑作为陕西省凤翔县的传统手工艺品,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在“非遗”保护的大背景下,凤翔泥塑文化正以崭新的姿态蓬勃发展,成为了非遗视角下的璀璨文化瑰宝。
凤翔泥塑,源于汉代,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凤翔泥塑制作精细、形象逼真、富有地方特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凤翔泥塑多以古代名人、神话传说和动植物为题材,造型传神、栩栩如生,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情。
制作工艺包括捏、塑、钮、粘、磨、刻、彩绘等多道工序,每一件作品都需要经过数日甚至数月的精心制作,工艺繁复,技艺精湛。
凤翔泥塑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代表,承载着古代智慧和审美情趣,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随着现代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凤翔泥塑工艺逐渐式微,传承人口减少,市场需求萎缩,文化传承面临巨大挑战。
为了保护和传承凤翔泥塑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加大了对凤翔泥塑文化的扶持力度,积极推动非遗保护工作的开展。
在政府的引导下,凤翔泥塑传承人积极探索发展之路,创新工艺技术,开发新产品,拓展市场销售渠道,推动凤翔泥塑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凤翔泥塑传承人积极探索创新。
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审美观念和市场需求,不断创新工艺技术和题材内容,制作出一系列具有时代特色和艺术价值的凤翔泥塑作品。
他们大胆尝试新的制作方法,探索新的造型风格,不断提升作品的艺术水平和观赏性,使凤翔泥塑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凤翔泥塑传承人积极开发新产品。
以工艺品、礼品、装饰品等为主要产品形式,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开发出一系列具有民族风情和地方特色的凤翔泥塑产品,受到了市场和消费者的热烈欢迎。
这不仅为凤翔泥塑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也为当地经济的蓬勃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凤翔泥塑传承人积极拓展市场销售渠道。
凤翔彩绘泥塑为陕西省凤翔县的一种民间美术

凤翔彩绘泥塑为陕西省凤翔县的一种民间美术,当地人称“泥货”。
凤翔县位于关中平原西部,境内出土的春秋战国及汉唐墓葬中均有泥塑的陪葬陶俑,可见其泥塑工艺历史之久。
近年来凤翔彩绘泥塑主要分布在城关镇六营村及周边地区,相传明代曾在此驻扎六营军队,后军士转为地方居民,其中部分人重操入伍前的陶瓷制作手艺,利用当地粘性很强的板板土,和泥捏塑泥人,制模做偶彩绘,然后到各大庙会出售。
当地老乡购泥塑置于家中,用以祈子、护生、辟邪、镇宅、纳福。
六营村的脱胎彩绘泥偶由此出名,并代代相传,成为我国民间美术中独具特色的精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凤翔彩绘泥塑有三大类型,一是泥玩具,以动物造型为主,多塑十二生肖形象;二是挂片,有脸谱、虎头、牛头、狮子头、麒麟送子、八仙过海等;三是立人,主要为民间传说及历史故事中的人物造像。
凤翔泥塑共有170多个花色品种,其中有半人高的巨型蹲虎、虎挂脸,也有小到方寸的小兔、小狮;制作中使用黑粘土、大白粉、皮胶等,有模具定性,造型洗练、夸张,装饰华美富繁,色彩艳丽喜庆,形态稚拙可爱,在全国众多的民间泥塑中独树一帜。
20世纪60年代前,六营村及周边村有三百多户农家生产泥塑,现在只有胡深、胡新民、胡永兴、韩锁存、杜银等艺人利用农闲时从事泥塑创作与生产。
凤翔泥塑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及较高的民俗文化、民间艺术和美学研究价值,深为有关专家所瞩目。
但在商业环境的影响下,现在的凤翔泥塑艺人往往以销定产,一味迎合市场需要,这使得许多传统产品近于灭绝,也使得凤翔泥塑技艺逐步失去原有的文化内涵,不断发生变异凤翔县城东六道营村的农民;都有制作彩绘泥塑的传统艺术技巧,世世代代流传已久。
每当春节来临:之际,家家产户,男男女女都要制作一些泥塑玩具,出售给四乡人们作为互相赠送的礼品,也是孩子们过年度节的得意的“耍货”。
彩绘泥塑玩具,形状有人物:如唐僧;;孙猴,猪八戒,动物有狮、虎、牛、马、鸡、狗等,植物有瓜、石榴、桃、葫芦等。
大都是空心的圃塑体。
论凤翔泥塑之美

· 90 ·《长江丛刊·理论研究》2016.11【摘 要】凤翔泥塑是我国最具地方特色的民间泥塑之一,曾经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为周秦文化的代表,凤翔泥塑有着自身独特的美感,主要体现在其造型美、色彩美和内涵美三个方面。
凤翔泥塑的造型“粗狂夸张”,色彩依附于其造型体现出或质朴或奔放的韵味,二者结合在一起共同体现出深刻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凤翔泥塑 造型美 色彩美 内涵美论凤翔泥塑之美孟 妍一、前言凤翔泥塑诞生于陕西省宝鸡市的凤翔县六营村,因为凤翔当地盛产一种黏性极大的“板板土”,非常适合用来制作泥塑。
当地人便利用农闲时间,就地取材并辅以纸浆制成泥料,经过制模翻胚,晾干后修饰,绘制,上光,制成泥货售卖以贴补家用[1]。
凤翔泥塑是我国最具地方特色的民间泥塑之一,作为周秦文化的代表曾经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凤翔泥塑有着自身独特的美感,主要体现在其造型美、色彩美和内涵美三个方面。
二、凤翔泥塑的造型美凤翔泥塑包括泥用具、挂件、座件、玩具、神造像等[2]。
凤翔泥塑的题材包括十二生肖、戏剧脸谱、历史故事等,它所选用的题材无一不反映出民间的审美观和价值观,透过泥塑作品更是可以感受到当地普通百姓对自然万物的敬畏、崇拜与寄托。
在传承祖先原始思维的基础上,当地制作泥塑的手工艺人不断创新,在作品中融入了现代的审美取向,使得凤翔泥塑的造型越来越多样化。
和剪纸、年画等其他民间手工艺作品相比,凤翔泥塑突破了二维平面,在三维空间中来构造和传递美的概念。
尤其是它最具代表性的十二生肖座件中,泥塑羊、泥塑猴、泥塑鸡、泥塑狗和泥塑猪等都曾经荣登国家邮政总局发行的邮票或明信片。
这使得凤翔泥塑成为了三秦文化的重要代表,不仅被许多中国人所熟知,甚至在国际上也享有一定的知名度。
挂虎造型是凤翔泥塑中较为典型的一种。
如果说座件是对三维形态在空间中的真实还原,那么泥挂虎就是把三维形态表现在经过折叠的空间中。
“非遗”视角下的凤翔泥塑文化发展

“非遗”视角下的凤翔泥塑文化发展凤翔泥塑是陕西省凤翔县的传统手工艺品,它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一直以来都是该地区的骄傲。
凤翔泥塑通过代代相传,生生不息,成为了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中国“非遗”保护的重要对象之一。
在“非遗”保护的视角下,凤翔泥塑文化正经历着新的发展和传承,不断走向国际舞台。
凤翔是陕西省咸阳市下辖的一个县,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地带,素有“东方雁门”之称。
凤翔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是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正因如此,这里的文化底蕴深厚,凤翔泥塑正是这座小县的一道亮丽景观。
凤翔泥塑制作精细,造型生动,色泽明丽,是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品种。
凤翔泥塑有着悠久的历史,据传说早在宋代就有人开始制作泥塑,而明代开始流传至今的泥塑技艺。
凤翔泥塑在技艺上分为彩绘泥塑和素绘泥塑两大类,其中以彩绘泥塑最为出名。
彩绘泥塑需要经过挖泥、制胚、塑型、烘烧、上彩、烧制等数十道工序,耗时较长,制作起来颇为复杂。
每一件泥塑作品都需要精雕细琢,精心打磨,方才得以呈现出完美的艺术表现。
凤翔泥塑的主要题材有古代人物、戏曲人物、民间故事等,其中以古代人物塑像最为出名。
这些古代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无论是神情、神韵还是服饰、器物都生动逼真,让人不禁为之赞叹。
在浓烈的地方特色的影响下,凤翔泥塑不仅展现了历史的厚重感,更是呈现出了浓厚的地方文化氛围。
在当地居民的传承下,凤翔泥塑得以延续发展至今,并逐渐形成了以此为生的民间手工艺人群体。
他们在凤翔泥塑这一艺术形式上不断进行创新,使得凤翔泥塑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面貌。
一些手工艺人向现代技术靠拢,开始尝试用3D打印技术进行泥塑制作,这为传统手工艺注入了新的活力。
“非遗”保护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项重要工作,它的出现对于凤翔泥塑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凭借“非遗”保护的政策和支持,凤翔泥塑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认可,也为泥塑艺人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通过非遗保护的传承,一些老手艺人和新生代手工艺人得以交流和学习,传承技艺。
“非遗”视角下的凤翔泥塑文化发展

“非遗”视角下的凤翔泥塑文化发展【摘要】凤翔泥塑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代表之一,在非遗保护与传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从凤翔泥塑的制作工艺、艺术价值和在非遗保护中的地位入手,探讨了其传承与创新以及在当代的发展现状。
凤翔泥塑文化在非遗保护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未来,凤翔泥塑将继续在非遗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凤翔泥塑、非遗保护、传承、制作工艺、艺术价值、地位、创新、发展现状、作用、未来发展前景1. 引言1.1 非遗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代代相传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持续发展的文化表现形式。
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在当今社会,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很多传统技艺和文化形式逐渐失传,非遗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可以让后人了解和体会传统的文化,使这些珍贵的文化资源得以继续传承,不至于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消失。
凤翔泥塑作为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独特的文化遗产。
在当代社会中,凤翔泥塑面临着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挑战,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也遇到了困难。
非遗保护与传承变得尤为重要。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学术界、社会机构以及广大民众都应该加入到保护与传承的行列中来。
只有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使其在当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机。
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持之以恒,不断探索新的保护与传承方式,使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发展。
1.2 凤翔泥塑的历史意义凤翔泥塑是中国陕西省凤翔县的传统手工艺品,具有深厚的历史意义。
凤翔泥塑起源于唐代,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
在唐宋时期,凤翔泥塑曾被视为宫廷贡品,被赋予了神圣的象征意义。
随着时间的流逝,凤翔泥塑逐渐演变成了民间艺术,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装饰品和礼物。
凤翔泥塑在非遗保护与传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代表着凤翔县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
凤翔泥塑历史发展历程

凤翔泥塑历史发展历程
凤翔泥塑是中国陕西省凤翔县地方特色艺术形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特色。
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汉代,至今已有约两千多年的历史。
起源于汉代的凤翔泥塑最早以制作神像为主,主要用于供奉和祭祀。
随着时间的推移,凤翔泥塑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富有民间艺术特色的工艺品,被广泛应用于雕塑、建筑装饰和陶瓷制作等领域。
在唐代,凤翔泥塑达到了巅峰时期。
当时,凤翔泥塑的工艺水平和艺术价值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传统的制作工艺和技术得到了创新和改进,具有更加精细和独特的表现形式。
唐代的凤翔泥塑作品大多数呈现出神话人物、宗教形象和历史人物等各种形态,富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
明清时期,凤翔泥塑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凤翔泥塑逐渐与其他陕西地方特色工艺品融合,形成了更具独特风格的艺术表现。
同时,凤翔泥塑的制作技艺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作品的造型更加生动、细腻,给人以强烈的观赏感受。
近年来,凤翔泥塑在传承和创新中继续发展壮大。
凤翔县政府加大了对凤翔泥塑的保护和扶持力度,推动了凤翔泥塑的传统工艺技术的传承和创新。
同时,凤翔泥塑作为一种地方文化艺术形式,在旅游业的推动下,也逐渐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和关注。
总的来说,凤翔泥塑的发展历程跨越了两千多年的时间。
它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陕西省凤翔县的一张独特名片。
通过不断的传承和创新,凤翔泥塑必将在今后的发展中展现出更加绚烂多彩的艺术魅力。
民俗商品顾客需求特征浅析——以凤翔泥塑为例

・1 2 ・ 9
陕西科技 大学 学报
第2 7卷
寓 四季红 火 ; 榴 , 石 寓多福 多子 ; 艾草 、 五毒 蟾蜍 , 寓去 毒辟 邪 ; 棠 富贵 ; 蝶 , 海 寓 蝴 寓多 福 ; 牡丹 , 寓吉 祥高 照; 贯钱 , 寓万贯 利 钱.
图 1 虎 面挂 片
图 2 坐 狮
N . o3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J UR O NA F S ANX L O HA I UNI R I Y F S E C & TE VE S T O CI N E CHNO O L GY
J n 2 0 u. 09
・
V0 I 7 l2
1 1・ 9
,
文章编号 :0 05 1 (0 9 0— 1 10 10 —8 1 20 ) 30 9—3
3 类泥 塑 中共 有 6 大 O多个 畅销 花色 品种 .
2 凤 翔泥塑 的艺 术表现
() 1凤翔 泥塑 的表现对 象 . 事 泥塑 工作 的艺人 大 部分 是 当地 的农 民 , 们 所 接触 到 的是地 域 特 色 浓 从 他 郁 的乡土 文化 , 闻 目睹的是 陕西地 方 民俗 , 耳 如戏 曲 、 民间剪 纸 、 陶塑 、 间石刻 等 民俗形式 , 表现 对象 与 民 其 其他 民俗 形式在 一定 程度 上是 相通 的. 方面 , 多表 现 出人们 对 自然 的膜 拜 以及 对 美 好 生活 的追求 , 一 它 自 然界 中具有 神秘 感或是 威 慑力 的事 物往往 成为 泥塑创 作 者着力 刻 画 的对 象 , 并寄 予祥 瑞之 意 , 如凤翔 泥塑 中对 虎 的刻画 ; 一方 面 , 另 当地 民俗 风情 、 史人 物 、 历 神话 故 事等 人 文气 息 浓 郁 的题 材 , 成 为凤 翔 泥 塑重 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凤翔泥塑代表作品艺术特色研究摘要:凤翔彩绘泥塑为陕西省凤翔县的一种民间美术,其起源源自于陪葬使用的冥器,作为一种艺术作品,其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本文通过介绍凤翔泥塑的文化背景、起源、表现形式以及文化价值,并以凤翔泥塑作品中常见的牛泥塑的制作工艺和表现手法作为突破点分析凤翔泥塑作品的神和韵,分别从为生活趣味增加色彩、从家庭把玩转向展览用途、从日常的摆件升级为艺术的升华以及为装修及室内空间设计提供灵感四个方面着手,发掘凤翔泥塑的表现意义,为解析凤翔泥塑深入生活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凤翔、泥塑、牛、艺术、视角AbstractThe fengxiang clay sculpture as a folk art of shaanxi changqing coloured drawing or pattern, its origin comes from the buried use of burial objects, as a kind of art, it has very long history,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of fengxiang clay sculpture, origin, forms and cultural value, and common cattle clay sculpture in fengxiang clay sculpture works of production process and technique of expression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analysis fengxiang clay sculpture works of god and rhyme, respectively from the add color to life fun,from family to play exhibition purposes, from daily furnishing articles to upgrade to the sublimation of art as well as the decoration and indoor space design to provide inspiration four aspects, explor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fengxiang clay sculpture significance, providing a reference for parsing the fengxiang clay sculpture into the thick of life.Keywords: fengxiang, clay sculpture, cattle, art, perspective1 陕西凤翔泥塑的现状概况1.1凤翔泥塑的起源在秦汉时期陕西凤翔是先秦王朝的发祥地和起始地,古称也被叫做古雍州,因为位于关中向西的交通要道,仅仅控制着汉唐王朝向西通往古丝绸要道的咽喉所在,战略位置十分的重要,这里因为和关中长安地区相邻很近,和汉长安城及唐长安城的历史文化熏陶,因此民间文化深受古文化影响,在凤翔地区流传着一种传统的技艺,也就是民俗制作泥塑,凤翔泥塑从发源到传承有着很长的历史。
关于凤翔泥塑有明确的历史记载是到明朝时期,当时因为战备的需要,明朝军队在当时的凤翔地区屯兵,当时在屯兵的部队多来自于江南地区,有部分士兵来自于江西景德镇,因为来自江南地区的士兵具有烧瓷器的传统工艺,并且凤翔地区出产轻质粘土,这种粘土加上一种特质的辅料之后能够捏制造型独特的玩偶,因此在江南士兵的工艺以及凤翔优质粘土这两项优质元素的结合之下,凤翔泥塑营运产生,当时屯兵结束以后,士兵就地遣散,有一部分士兵和当地百姓通婚并留在凤翔当地,因此将捏制泥塑的技术在凤翔当地发扬光大,这就是凤翔泥塑的起源。
经过近600年的传承和发展,凤翔泥塑从开始的素描白胚慢慢发展到彩绘,泥塑的形式也从刚开始的动物玩偶慢慢的发扬光大,无论是形式还是手法都获得比较大的发扬和壮大。
唯一不变的是当地的民俗,每当农闲时刻,百姓都会在自家的炕头支起炉火,一家人围在一起一天聊着天,一边制作着玩偶,在碰撞和创意中,制作出形式各异的泥塑作品,即为家庭的收入一个重要部分,为当地经济的发展贡献了相当大的比例。
1.2凤翔泥塑的发展上面我们主要介绍了凤翔泥塑的起源,随着技术的发展,凤翔泥塑从开始的初始陶器制作工艺慢慢的向精细工艺方向发展,在发展中通过汲取青铜器制作的技术以及剪纸年画的创作灵感,再加上陕西地区特有的石刻技术的融汇,使得泥塑作品慢慢的从开始的动物造型向人物造型转变,创作出诸如中国古典文学中诸如八仙、西游记、水浒等系列作品形象,当地百姓在制作过程中,将泥塑作品作为一种节日馈赠的重要礼物,诸如老人的寿辰以及孩子满月等重要节日的礼物,为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
凤翔泥塑作品从整体上看一般都是空心制作,这种制作工艺一般都是作为摆件形式的玩偶制作的,这种制作的泥塑作品一般都是比较有趣甚至是现在看来有些卡通造型的玩偶玩具,这些泥塑作品深受小孩子的喜爱,当然成人也比较喜欢这些玩偶,购买后放在家里作为一种工艺品或者艺术品陈列。
当然这些泥塑作品除了摆件样式制作的以外,还有一些采用挂件的形式制作的,这些作品通常都是采用宗教意义上的辟邪方式制作的,和泥塑作品刚开始作为陪葬用的冥器有着一定的联系,通过制作,使得作品表现的比较狰狞,面目比较可憎,放在家中正对门的位置可以作为门神规避邪物,这种方式制作的东西一般作为比较严肃的场合使用。
1.3 凤翔泥塑的现状及制作工艺凤翔泥塑经过近千年的发展,现在的创作模式已经从创作毛稿制模、翻坯、粘合成型,经精抛、彩绘、勾线、装色、上光等数十道工序精制,最终形成。
在数百年的历程当中,泥塑作品不断的继承和发展着,众多优秀的传统泥塑作品都得以不断传承,尤为典型的是虎的形象。
这些虎又可分挂虎、坐虎等类型。
凤翔泥塑共有170多个花色品种,制作中使用黑粘土、大白粉、皮胶等,有模具定性,造型洗练、夸张,装饰华美富繁,色彩艳丽喜庆,形态稚拙可爱,在全国众多的民间泥塑中独树一帜。
泥塑制作时,用和了麻丝或棉花的黄胶泥敷在烧制的模子上印出成型,罩白粉,晾干,然后用毛笔勾线、填彩,再上清漆,使之色泽亮丽。
泥塑虎的色彩为黑、白、红、青、黄五行正色,代表了金、木、水、火,土。
5种颜色合理搭配,可产生鲜亮、饱和、靓丽的审美效果。
关于凤翔泥塑的色彩使用,目前使用比较多的属于大红大绿以及金色使用的比较多,这种色彩的使用是因为手法以及制作工艺和古法相似,而且因为使用的这些色彩与民间艺人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颜色比较相同,这些色彩的使用常常使人联想到丰收的黄色,花朵的红色,稻田的绿色以及秦巴山的颜色等等,这些色彩虽然朴实但和人们的生活联系紧密,随着技术以及工艺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在生活中见到更多的是现代科技,尤其是技术调色的使用,釉色等具有金属光泽的颜色成为近期最受人们欢迎的颜色,这种涂色技术很快就被民间艺人消化吸收到泥塑工艺的制作过程。
1.4 凤翔泥塑的历史文化价值1.4.1历史价值关于泥塑作品,这首先是作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传承,所以这种作品对于人们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在泥塑作品中人们看到了时代发展的缩影,以及深厚的历史积淀,可以说泥塑文化在历史传承中,是作为优秀的民间文化在人类历史中薪火相传,并且作为区域文化充分反应出历史、文化、风情在文化发展中的体现,是陕西文化的缩影,更是凤翔民俗的传承,是中国非物质文化的一个重要影像和缩影,更是历史的延续,因此具有十分重要和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1.4.2艺术价值泥塑作品在制作中具有十分深厚的美学,并且在融入生活的过程中加入了当地民间艺人的艺术思考和对生活的深刻抽象,而且因为泥塑技艺的历史悠久,从长远的实践沉淀中不断的汲取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以及美学元素,可以说泥塑作品内涵丰富,在创作中表现出大胆想象和夸张的艺术成分,这些优秀的文化因子以及造型的生动传神,在当代艺术品研究中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
2 陕西凤翔泥塑的艺术特色—以“泥塑牛”为例我国民间泥塑具有典型意义特征的除了凤翔泥塑以外,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典型意义特征的除了凤翔,还有天津泥塑以及山东高密泥塑等,而陕西凤翔泥塑在中西部具有比较典型的意义,在陕西凤翔泥塑众多泥塑作品中,比较具有典型意义的作品形象有平安马、富贵羊以及开山牛等艺术形象,本文主要就泥塑牛的形象进行分析和研究。
2.1凤翔泥塑的造型特点对于开山牛的创作形象而言,一般分为两种比较典型的艺术创作模式,一种是以立体形象为典型特征的圆雕创作,另外一种是以浮雕创作为特征的挂件创作,下面我们分开论述。
2.1.1 圆雕摆件关于圆雕摆件的创作形式,这种创作更主要的是以象形创作为主要表达形式,作品以牛的各种形态以及体态主要表现形式,通过夸张、演绎等创作手段,制作立体形态的动物牛胚体,然后通过洗模等处理手法,把牛的形象通过立体生动的模样表达出来,这种制作工艺做出的作品是能够立体站立的,因此可以作为桌面的摆件,用作装饰意义。
如图所示——圆雕摆件的泥塑作品2-1以传统技艺为基础进行创作,迎合现代人的审美成为凤翔泥塑的主要特色。
过去,凤翔泥塑制作的泥牛造型简单,形象单一,只有黑白牛和五彩牛两种,大都为放置在桌上案头的小摆件。
而如今的彩绘泥塑跟往年相比,不仅增加了许多寓意深刻的主题作品,而且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可以说,作为摆件意义制作的绝大多数圆雕泥塑,形象都是比较可爱和生动的,作为玩具供小孩子和大人把玩,比较受小孩子的欢迎,因此圆雕牛泥塑主要的目的时玩耍意义,供小孩游戏使用。
2.1.2 浮雕挂片相比较生动的圆雕摆件泥塑而言,凤翔泥塑牛还有另外一种表达形式,这种表达方式就是通过抽象的手法,在一块泥胚上通过雕刻,尤其是采用浮雕的书法,雕刻平面意义上的牛头泥塑,这种雕刻手法相比较圆雕手法而言,在艺术创作上属于抽象的表达方式,创作出来的牛一般面目比较狰狞,或者比较严肃,通过浮雕手法创作出来的泥塑的用途一般适用于家庭的膜拜或者使用门神辟邪等目的使用,相比较可供小孩游戏和成人把玩的圆雕泥塑而言,浮雕泥塑则多了很多的严肃意义,制作成形经过打磨的浮雕挂片放置于正面对门的位置,可以防止邪物入门,可保家庭成员的平安意义.如图所示——浮雕挂片式的牛头泥塑 2-2相比较左图的表现手法,右图的表现则更加表现出宗教意义以及门神的凶神恶煞,这种表现技巧正好迎合了我国传统意义上门神以及以恶制恶的排“恶”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