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型关大捷简介及时间 中日平型关战斗的介绍

合集下载

抗日战争三大著名战役有哪些

抗日战争三大著名战役有哪些

抗日战争三大著名战役有哪些抗日战争三大著名战役分别是什么1、平型关战役平型关大捷(又称平型关战斗、平型关伏击战),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平型关附近,为了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作战,阻挡日军攻势,由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充分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首战大捷。

2、淞沪会战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淞沪会战中日军因遭到国民党的顽强抵抗而损失惨重,这场战役对于中国而言,标志两国之间不宣而战、全面战争的真正开始,卢沟桥事变后的地区性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并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

3、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战役,由于参战兵力达105个团,故称“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据八路军总部1940年12月10日的统计,百团大战仅前三个半月期间,就进行大小战斗共1824次,重击了日伪军的反动气焰,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军正面战场的作战,极大地振奋了全国的抗战信心。

、抗日战争胜利有什么影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人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平型关大捷

平型关大捷


5
平型关大捷记录照片
5
平型关大捷记录照片
6
平型关大捷的意义
• 1938年5月26日到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 会上,毛泽东在讲演中再次肯定了平型关大 捷:“平型关的意义正是一场最好的政治动 员。如此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没有普遍和深 入的政治动员,是不能胜利的。抗日以前,没 有抗日的政治动员,这是中国的大缺陷,已经 输了敌人一着。抗日以后,政治动员也非常之 不普遍,更不说深入。人民的大多数,是从敌 人的炮火和飞机炸弹那里听到消息的。这也是 一种动员,但这是敌人替我们做的,不是我们 自己做的。偏远地区听不到炮声的人们,至今 还是静悄悄地在那里过活。动员了全国的老百 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日本开始全面侵 华。在短短20余天内,侵华日军便占领了天津、北平,并• 以此为基地大举向华北进攻,妄图占领华北,进而快速吞 掉整个中国。日军兵分三路,分别沿津浦、平汉、平绥铁 路进军。其中,东条英机率关东军“蒙疆兵团”由阳高、 天镇南下,
4
平型关大捷作战经过
7
平型关大捷总结
(3)平型关战斗对日军的痛击,既 打破了日军突破平型关、打击中国 第二战区部队,从右翼配合日军华 北主力在平汉路作战的战略企图, 又顿挫了日军向山西腹地深入的进 攻势头,挫伤了日军的锐气,使之 再不敢贸然深入,为中国方面部署 忻口会战提供了时机,从而也就有 力地支援了中国正面军队的抗战。 (4)八路军以远远不如国民党军队 的简陋装备,用甚至当时民间武装 都看不起的武器,主动迎战日军的 主力师团,并且首战大捷,突出地 显示了八路军的战斗力,因此极大 地提高了八路军的威信,提高了中
中美国际班
4组

平型关大捷

平型关大捷

战斗背景
全局背景
战前背景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但在中国军队英勇抵抗之后,仍未能阻挡日军进攻的铁蹄;7月29 日,北平沦陷;30日,天津失守;整个华北陷入全面危机。8月13日,日军开始进攻上海,淞沪会战打响。为速 战速决,日军先后投入30万兵力,动用300多架飞机、几十艘军舰,企图通过占领中心城市来迫使中国在3个月之 内投降。在日军的疯狂进攻和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开始紧密携手、共同抵御外敌。
平型关大捷
抗日战争中的战斗之一
Hale Waihona Puke 01 战斗背景03 战前准备 05 双方交战
目录
02 战斗序列 04 战斗部署 06 交战结果
07 英雄事迹
09 战斗影响
目录
08 历史评价 010 后世纪念
平型关大捷(又称平型关战斗、平型关伏击战),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平型关为了配合第二战区 的友军作战,阻挡日军攻势,由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充分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首次集中 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首战大捷。
平型关大捷(油画) 为了国共两党更好的抵抗日本侵略者,1937年8月15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向全国 下达了抗日总动员令;8月18日,蒋介石同意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8月25日,中共中央洛川会 议公布《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同日,中央军委发布(八路军)改编命令,数万名红军将士摘下红五星,换上了 国民革命军军服。 9月(八路军)又组编为第十八集团军,进入晋东北阎锡山负责的第二战区序列。此时,侵华 日军攻占了晋北重镇大同及周围各县。20日,日军第五师团一部侵占灵丘,21日,日军第二十一旅团长三浦敏事 率步炮6个大队分两路向平型关一线进犯,企图突破平型关防线与雁门关以北日军汇合攻占太原,进而占领山西全 省。22日,日军开始向平型关、东跑池、团城口等内长城各主要阵地发动进攻,并派战车、飞机助战,受到第二 战区守军第七十三师、独立第八旅、第八十四师的顽强抵抗,战斗十分激烈,敌我双方伤亡惨重,使日军连续三 天的进攻并无进展。在东跑池指挥作战的三浦敏事,急电师团长坂垣征四郎派兵增援。为阻止日军突破平型关防 线,阎锡山命傅作义率两个旅增援,并致电朱德(总司令)要求八路军配合作战。 于此,八路军115师根据中共 中央的指示,在平型关一带设伏,打响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枪声。

平型关大捷

平型关大捷

平型关大捷平型关大捷[1]是指在抗战中八路军115师于1937年9月25日在平型关附近伏击日本第5师团21旅团辎重队,歼其1000余人的战斗,这是中日开战以来中方取得的第一次完胜。

这次胜利打破了日本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全国人心,加强了全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念。

同时通过此次战斗,八路军进一步明确了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才是唯一正确的战略方针。

1战前形势2部署计划9月中旬,一一五师到达五台山、繁峙、灵丘等晋东北地区及冀西阜平地区。

林彪根据当前态势,拟发了给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的作战电报,报告了当前形势下一一五师的行动计划。

说在广灵失守、灵丘附近有敌人的情况下,原定一一五师经灵丘到涞源的计划已不能执行。

现拟将三四三旅及师直集中大营、准备待敌侧攻大营东的平型关友军阵地时,我相机袭击敌人的左侧后,歼敌一部,以扩大战果。

三四四旅应经忻县、定襄在河边村下车,经五台、恒山以南向沫源前进,到徕源后再依当时情况向敌人侧后活动。

毛泽东收到林彪电报后,于1937年9月16日回电,指出日军某军自天镇向广灵、关东军自蔚县急进。

晋阎拟集中14个团与敌决战,希望我一一五师参加作战。

我军应坚持既定方针,用游击战斗配合友军作战。

林彪根据自己了解到的敌情和地形,于1937年9月17日致电毛泽东,提出一一五师当前应以全师兵力打运动战的行动原则。

林彪说:“我目前采取的行动原则是在敌人目前进攻的情况下,我先头旅以作战灭敌为主要任务。

”关于一一五师行动方针,不只三四三旅应在现地域协同友军作战,师直及三四四旅亦应以同样任务而靠近三四三旅,暂不应以做群众工作为中心任务而进驻阜平。

毛泽东认为林彪的主张也有道理,就根据华北战局的发展,在接到林彪电报的当天,发出改变八路军战略部署的长电,征求前方各将领的意见。

[2]1937年9月19日,彭德怀和彭雪枫面见阎锡山。

阎锡山要求八路军和晋绥军高桂滋部共同防守平型关。

在日军未到沙河前,即在灵丘、平型关、大营镇之线对日军进行抵抗;在日军进至沙河后,集中24个团的兵力与敌决战。

平型关大捷

平型关大捷

平型关大捷作者:暂无来源:《决策与信息》 2015年第6期文/施纪平型关大捷(也叫平型关伏击战)是指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115师于1937年9月25日在平型关附近伏击日本军队并取得抗日首胜的战斗。

这次胜利打破了日本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增强了全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念。

同时通过此次战斗,八路军进一步明确了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和运动战”才是唯一正确的战略方针。

战前形势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大举攻入中国内地,扬言“三月解决中国事变”。

为成功吸引中国军队主力,板垣征四郎的第5师团考虑到平型关是山西和河北的交界地,兵力薄弱,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扼守着灵丘至大营的公路,是进攻雁门关的必经之路。

9月16日,日军第5师团第9旅团主力由蔚县南下,占领涞源。

阎锡山制定了将日军放进平型关内加以围歼的决战计划,诱敌至沙河以西,从恒山、五台山两面钳击,把日军歼灭在滹沱河上游的盆地里。

同时,阎锡山要求八路军先头部队迅速挺进晋东北,协同其坚守长城防线。

9月中旬,115师到达五台山、繁峙、灵丘等晋东北地区及冀西阜平地区。

115师师长林彪给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发去作战电报,报告了115师的行动计划。

毛泽东收到林彪电报后,于9月16日回电,指出日军某军自天镇向广灵、关东军自蔚县急进。

晋阎锡山拟集中14个团与敌决战,希望我115师参加作战。

坚持既定方针,用游击战斗配合友军作战。

战役进程1937年9月18日,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部决定,将处于平汉路主攻右翼的第5师团除留一部在山西北部外,主力参加保定作战。

因为日军发现中国军队在山西境内的长城线上布防,决定以一部兵力进至大营镇附近,以保证主力转移。

20日,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以两个大队的兵力南下,占领灵丘县城,逼近平型关。

21日,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三浦敏事率两个大队从灵丘出发,以大营为目标,沿灵丘到平型关的公路追击后撤的晋绥军第73师。

22日晨将其一部击溃,进到平型关守军的阵地前,另一部日军也加入了平型关方面的战斗。

历史上的平型关战役大捷到底歼灭了多少日军?

历史上的平型关战役大捷到底歼灭了多少日军?

历史上的平型关战役⼤捷到底歼灭了多少⽇军?1937年9⽉25⽇,⼋路军第115师在⼭西东北部内长城平型关地区设伏,⼀举消灭⽇军第五师团⼀部,史称平型关⼤捷,名扬中外,极⼤振奋了全国⼈民的抗战⼠⽓。

第五师团是⽇军⽼牌部队,机械化程度⾼,装备精良,官兵训练有素,被冠之以“钢军”的称号。

抗战爆发后,第五师团在师团长板垣征四郎指挥下,打南⼝,占⼴灵,克涞源,下灵丘,⼀路势如破⽵,直逼平型关⼝。

中国第⼆战区组织了10万⼤军,从南北两翼向平型关集结,准备迎头歼击板垣师团,打个歼灭战。

为配合国军在正⾯作战,根据⼋路军总部命令,第115师进⾄平型关东南地区,利⽤关前公路和⼭地有利地形设伏,预备消灭由此经过的⽇军,并向平型关⼝发展攻击。

9⽉25⽇上午本来是要配合国军向平型关东跑池⼀线的⽇军主⼒出击,不料突然有两路相向⽽⾏的⽇军进⼊了第115师的伏击圈,结果⼀下⼦就打出了平型关⼤捷。

关于这场战⽃,在半个多世纪中⼀直有个争议不断的问题,就是究竟歼灭了多少⽇军。

根据通常的史书描述,平型关战⽃中歼灭⽇军第五师团1000余⼈,⽽且没有抓到⼀个俘虏。

⾄于这些⽇军所属的单位,有说正规部队,有说辎重部队,长期概念⽐较模糊。

考察⽇军⽅⾯的史料,记载就⽐较清晰了。

进⼊第115师伏击圈的是两⽀部队,其中⼀⽀是⾪属于第五师团的辎重队,有100多匹马和70多辆⼤车,约200余⼈随⾏;另⼀⽀是师团汽车队,有80余辆卡车和⼀辆⼩汽车,约300余⼈随⾏。

战⽃打起来后,平型关前的⽇军闻讯派出将近⼀个⼤队兵⼒前来⽀援,也与第115师发⽣战⽃。

同样根据⽇军史料,这次战⽃中辎重队和汽车队的总伤亡是219⼈,其中阵亡166⼈,负伤53⼈。

另外前来⽀援的⽇军⼀个⼤队伤亡约80⼈。

加在⼀起,⽇军在这次战⽃中总伤亡约300⼈左右。

同时损失马车77辆、汽车75辆、步机枪100余⽀(挺)、步兵炮1门和百余匹马,以及⼀批弹药、粮⾷、⼤⾐等物资。

考察⼀次战⽃的战果和损失,通常的研究⽅法是遵循⾃情⾃报原则。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伟大胜利平型关大捷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伟大胜利平型关大捷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伟大胜利平型关大捷平型关大捷: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伟大胜利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艰苦卓越的斗争。

抗日战争中的一系列战役成就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伟大胜利。

其中,平型关大捷是中国军队在战争中迎来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为中国取得反击日军的契机提供了重要的战役经验。

平型关大捷发生在1933年9月25日至10月7日期间,是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者之间的一场重要会战。

在这场战斗中,中国军队以坚韧的意志和英勇的战斗精神,成功击退了日本侵略者并取得了重要的战略胜利。

平型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太原市北部,是连接太原和张家口的交通要道。

日本侵略军希望通过控制平型关以进一步渗透进中国内地。

为了抵御日军的进攻,中国军队以民众的热情支持和共同努力为基础,采取了一系列防御措施,并通过地形优势进行了坚决的抵抗。

平型关战役的胜利对中国抗战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这场胜利挫败了日本侵略者的进攻计划,为中国军队士气的提升和国民战争的持续进行奠定了基础。

其次,平型关大捷充分展示了中国军队的战斗潜力和顽强意志,为日本侵略者敲响了警钟,阻止了他们进一步侵略中国的行动。

最后,这场战役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军队的整体作战能力,为日本占领区域的抗日浪潮提供了重要动力。

平型关大捷的胜利是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壮举,也是中国军队坚持游击战争思想的典范。

在战役中,中国军队充分发挥地形优势和灵活机动的优势,采取了游击战的战术,有效地出击日军并迅速撤退,使日军难以形成有效的包围和围歼。

平型关大捷的成功背后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许多英勇无畏的将士。

在战斗中,中国军队仰仗着指挥员的英明决策和士兵的英勇顽强,用生命和鲜血为抗日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平型关大捷也成为了中国人民坚定抗战信念和战胜日本侵略者的象征。

总结起来,平型关大捷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里程碑事件。

它展现了中国军队的不屈与勇敢,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抗战中获取了宝贵的经验。

平型关大捷的成功不仅在于其战略意义,更在于其象征意义,激励了中国人民的斗志和意志,推动了中国全面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进程。

平行关简介

平行关简介

平行关简介
平行关大捷又称平型关战斗、平型关伏击战,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115师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平型关附近对日军华北方面军第5师团第21旅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

1937年7月7日爆发“卢沟桥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为迅速取得战争的胜利,日军先后投入了30万兵力,并动用了300多架飞机和几十艘军舰,企图通过占领中心城市来迫使中国在3个月内投降。

为救国存亡,国共两党开始紧密合作。

1937年8月红军先后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第十八集团军,后进入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负责的晋东北第二战区序列配合其作战。

9月24日,八路军115师前往平型关冉庄一带隐蔽集结。

9月25日拂晓,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后续部队缓慢进入乔沟峡谷公路,早上7时许,待日军全部进入115师的伏击圈后,两侧山岗上伏击的115师步枪和机枪突然一齐开火,手榴弹、迫击炮同时倾泻而下,日军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打的节节败退。

但不久日军开始反击,与115师抢夺老爷庙以北的高地,115师师长林彪发现日军企图后命令686团团长李天佑以一个营的兵力抢占老爷庙。

李天佑接令后随即令副团长杨勇率领686团3营出动攻占老爷庙,2营随后跟进。

经双方激烈的战斗,115师最终占领了老爷庙制高点,并依靠占地优势对日军进行猛攻,战至下午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平型关大捷简介及时间中日平型关战斗的介绍
导语:平型关大捷: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出师华北抗日战场后首战大捷,同时也是全国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

平型关大捷: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出师华北抗日战场后首战大捷,同时也是全国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

八路军出师华北挺进山西之际,日军第5师团在察哈尔派遣军的配合下,正沿平绥路进攻长城沿线,企图南下进攻太原,夺取山西腹地,并从右翼配合华北方面军在平汉路的作战。

中国第2战区制定了沿长城各隘阻击日军的作战计划,在平型关方面,决心集合重兵歼灭来犯之敌,并请求八路军配合侧击日军。

为了配合友军作战,保卫山西,振奋八路军军威,八路军115师成功进行了平型关伏击战,取得首战大捷。

1937年9月上旬,根据作战计划,八路军115师开赴平型关附近。

平型关位于山西省东北部,是晋东北的一个咽喉要道,两侧峰峦迭起,陡峭险峻,左侧有东跑池、老爷庙等制高点,右侧是白崖台等山岭。

在关前,是一条由西南向东北延伸的狭窄沟道,是伏击歼敌的理想地。

2日,日军第五师团第21旅团一部,由灵丘向平型关进犯,并占领东跑池地区。

23日,115师决心抓住日军骄横、疏于戒备的弱点,利用平型关东北的有利地形,以伏击手段歼敌,并召开连以上干部会议,进行深入的战斗动员。

24日深夜,115师利用暗夜和暴雨,秘密进入白崖台等预置好的战斗阵地。

25日拂晓,日军第五师团第21旅后续部队乘汽车100余辆,附辎重大车200余辆,沿灵丘——平型关公路由东向西开进。

7时许,该部全部进入第115师预伏阵地。

第115师抓住
生活常识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