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型关大捷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 上册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共20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 上册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共20张PPT)
因此,中国既不能速胜也不会亡国。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 存在于民众之中。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意义:《论持久战》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略 总方针,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3、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延安Biblioteka 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和新四军 挺进敌后,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 日的前线,到1940年,在华北、 华中、华南、东北地区创建了有 1亿多人口的抗日根据地和游击 区,牵制和抗击了大量日军。
亡国论:主要是针对汪精卫卖国集团和国民党中具有头像倾向的人来说的, 他们认为中国国力太过于弱小,不能够抵抗日本侵略,在日本强大的国力和 精锐的部队造成的压力下,即使中国国共合作,也难以摆脱亡国的命运,所 以认为不应该做无谓的抵抗,而是投降日本,在日本的统治下寻求新的出路。
1938年10月10日,著名报人龚德柏在国民党中宣部机关刊物《中央周 刊》创刊号上撰文分析抗战前景,公开提出:“再战半年,最多一年, 敌人虽胜于战场,亦必因经济之破产,而全局瓦解。中国获得最后胜 利,为期不远也。”显然还是持一种速胜观点。 速胜论是国民党内部一些过于乐观分子的看法,他们认为美国 国力远胜于日本,在美国的支持下,即使没有国共合作,中国 也能在国民党领导下迅速打败日本。
涌现出 :“铁道游击 队”“平原游击队” 、“回民支队”“敌 后武工队”等一支支 著名的敌后抗日队伍 !
5.巩固抗日根据地
目的:为巩固根据地,争取抗战胜利
政治上: 经济上:
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民主选举, 推行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
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使根据地成为敌 后游击战得以长 期坚持并取得最 后胜利的基地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课件 (26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课件 (26张)

水上游击战
相关史事 1941年9月,晋察冀军区战士马宝贵、
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为了掩护群众和主 力撤退,毅然决然地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绝路,在子弹 打光、石头砸光的情形下,宁死不做日军俘虏,纵身跳下 万丈悬崖,三人牺牲,两人身负重伤。狼牙山五壮士用鲜 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显示了中华 儿女宁死不屈的伟大精神。
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
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
影响
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 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 心
彭德怀在前线
在百团大战中, 八路军作战1800余次,毙伤日、 伪军2.5万多人,破坏铁路470多 千米,公路1 500多千米,桥梁 和随道260多个,一度恢复县城 四五十座,并缴获大量武器。
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相互配 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
三 、 百团大战
1、背景: 为了消灭抗日根据地,日军实行“囚笼政策”,依托 公路、铁路,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与蚕食。
"囚笼政策": 1939年以来,日军在华 北地区大力推行"治安肃正计划",实施所 谓"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 囚笼政策"。
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图(1937-1940年)
(2)抗日根据地的发展
① 军事 —展开人民游击战争: 根据地军民以主力部队和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
基础,展开人民游击战争,进行反“扫荡”,创造了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水上游 击战等战法,使日军攻防无措,疲于奔命。敌后战场涌现出许多抗日英雄和模范人物。
蒋介石在致朱德、 彭德怀的贺电中说: “二十五日一战,歼 敌如麻,足证官兵用 命,深堪嘉慰。”

平型关大捷ppt

平型关大捷ppt

战斗详情
2、乔沟伏击战: 25日清晨7时,平型关大捷的主战场-乔沟伏击战打响。日军第5师团 第21旅团后续部队乘汽车100余辆,附辎重大车200余辆,由东向西 缓慢地进入乔沟峡谷公路。当敌先头部队进入关沟与辛庄之间的叉 路口时,早已埋伏好的115师685团、686团、687团同时开火,步 枪、机枪、手榴弹、迫击炮的火力倾泻而下。毫无戒备的敌人顿时 人仰车翻,一片混乱。战斗打响后,除了686团居高临下占据一定 的地利优势外,685团和687团的战斗都是在开阔的河谷地带展开的。 3、争夺老爷庙: 老爷庙梁位于乔沟的东北侧,25日清晨乔沟伏击战打响后,这里的 争夺最为激烈。为夺取制高点,敌我双方展开了殊死较量。当敌人 企图抢占公路两侧制高点--老爷庙后,686团冲下公路,把敌人切成 几段,并以一个营抢占老爷庙。拿下了这个制高点,居高临下,把 敌人消灭在沟里!
战斗部署
937年9月23日,林彪、聂荣臻在干部会议上,作出初步计划。24 日,友军第2集团军、第6集团军送来"平型关出击计划",拟定71师 附新编第2师及独立8旅一部配合115师向平型关以东的日军出击。 ……全师主力布置在平型关到东河南镇10余里长的公路南侧山地边 缘。343旅之686团位于白崖台附近,左侧是685团,右侧是687团 ,口袋底是第33军之独立8旅、115师第344旅,687团断敌退路并 打援敌,688团作为预备队。这一部署使得进攻平型关的敌人完全 处于包围圈伏击之中。八路军同时又以一部从关沟出发,主动接应 郭宗汾的出击部队。
战斗经过
1937年9月中下旬,沿津浦铁路、平汉铁路南下的日军,分别占领 河北沧州、保定等地。沿平绥铁路推进的日军进入山西北部,占领 天镇、广灵、大同。阎锡山指挥的晋绥军纷纷向雁门关方向撤退。 进驻五台的八路军总部指示第120师从西面驰援雁门关;第115师从东 面配合友军作战,对从灵丘增援平型关之敌实施攻击。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课件(共62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课件(共62张PPT)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1、平型关大捷
(1)、背景:淞沪会战期间,日军侵入山西企图占领太原。 (2)、时间:1937年9月。 (3)、交战双方:
日军:板垣师团一部
中国:林彪 八路军115师 (4)、结果:将日军全部歼灭。 (5)、影响: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军队取得的第 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抗日战争时期, 中国共产党领 导的八路军、新四军、 华南人 民抗日游击队和其他抗日军队, 在日本侵略军占领的广大地区内 ,广泛的发动、组织和武装群众 ,开展游击战争,组织抗日政权 ,使这些地区成为坚持敌后抗战 的根据地。到抗日战争后期,主 要抗日根据地有:陕甘宁、晋绥 、 晋察冀、冀热辽、晋冀豫、 冀鲁豫、山东、 苏北、湘鄂赣 、鄂豫皖等19块。
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互相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 战争的整体。
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大生产运 动
二、百团大战
1、背景:为了消灭抗日格局地,日军实行了“囚笼政策”,依托公路、铁 路,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和蚕食。
2、目的: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 3、时间:1940年下半年。 4、指挥官:彭德怀。 5、规模:八路军100多个团,因此称“百团大战”。 6、主要目标:破坏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 伪据点。
(2)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敌后战场与正面 战场互相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
延安宝塔山
麻雀战图片
麻雀战
中国共产党大力推动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民主选举,推行精兵 简政,减轻人民负担,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 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根据地成为 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课件 (28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课件 (28张)

百团大战主要战绩表
毙伤俘 破坏 战役时间 战斗次数 日伪军人数 交通线 拔掉据点
3个半月 1800多次
4万多人 2000多 近3000个 公里
百团大战的特点:
1、目的明确,掌握作战主动权; 2、全线出击,规模大,范围广; 3、战斗目标以破坏铁路和敌据点为主。
如此大规模的战略反击,充分表现出八路军 的作战能力。
唯谁 我敢 彭横 大刀 将立 军马 !,
为了粉碎敌人的“囚 笼 ” 政 策 , 1940 年 8 月,八路军在彭德怀 指挥下,组织一百多 个团,在华北两千多 公里的战线上,向日 军发动大规模攻击, 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 的交通线,摧毁日伪 军的据点。百团大战 是抗日战争中,中国 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 规模最大的战役。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一、平型关大捷
战役 名称
时间
地点
指挥者或 部队名称
主要战绩
历史意义
平型关 大捷
1937年 平 9月 型 关
八路军 一一五
歼灭日军一千多人, 抗战以来中 缴获大批军用物资。 国军队取得
的第一个胜


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1.敌后战场的开辟
敌后战 场的战 略总后 方和指 挥中枢。
三、百团大战
(1)背景 日军对 抗日根据地实行囚笼政策 (2)时间:1940年下半年
(3)指挥者:彭德怀
(4)目的: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 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 战军民的士气。
百团大战形势图
百团大战战绩如何? 有何意义?
(4)结果:在5个多月的时间里,对华北日伪军据点 和交通线实施了大规模的破袭,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 (5)意义: 这次战役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 战胜利的信心。

《敌后战场的抗战》PPT课件

《敌后战场的抗战》PPT课件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
聂帅救孤
一、平型关大捷
1.背景
淞沪会战期间,日军侵入 山西 ,企图占领太原。
1937.9月-日军占领大同 兵分 两路
同蒲线
平型关
会师雁门关 进攻太原
平型关地形险要、 易守难攻,是太 原重要门户, 阻止日军突破平 型关防线。
2、概况
平 型 关 大 捷 作 战 图
时间 地点 部队 歼敌
1937年9月
山西平型关 林彪率领八路军115师 将日军1000多人全歼
3、意义
我军运输部队在平型关关口附近不 明地域遭到西侧高地伏击,全军覆没。
---1937年9月日本《每日新闻》 25日一战,歼寇如麻,足证官兵用 命,深感嘉慰。
--蒋介石1937年9月26日给朱德、 彭德怀电报
1、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2、粉碎了日军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主动出击的)壮烈的百团大战大战不仅严重打击了敌人, 使其进攻计划受到致命的牵制,而且更鼓舞了广大人民的抗 战信心,使投降派的言论行动濒于破产的境地。
----陕甘宁边区回民代表大会贺电
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课堂小结
平型关 大捷
3、特点:
八路军第一二零师重点拆 毁正太路张净至桑掌段的 铁路
我军于晓雾中围攻敌井陉煤矿
1、目的明确,主动出击,掌握作战主动权。 2、全线出击、规模大、范围广、时间长。 3、战斗目标以破坏铁路等交通线和日伪军据点 为主。
4、意义:
战役时间 战斗次数
毙伤俘日 伪军数
破坏交通线 拔掉据点
3个半月 1800多次 4万多人 2000多公里 近3000个

平型关首战告捷PPT课件

平型关首战告捷PPT课件

“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被八路军打破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平型关大捷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平型关大捷激发了全国人 民抗战的斗志。(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平型关大捷不仅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而且激发了全国人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抗战的斗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军指战员们高声呼喊着,向山下敌群冲去。(改为比喻句) 我军指战员们高声呼喊着,像山洪暴发般地向山下敌群冲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辎重
pīn
拂晓
ài
深邃
拼命
关隘
多音字

bēn(奔跑
bèn(奔向
奔驰)
投奔)
理解词语 占领: 用武装力量取得阵地或领土。
造句:经过激烈的战斗,我军终于占领了制高点。
关隘: 指险要的关口。 造句:这个关隘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缴获: 从战败的敌人或罪犯等那里取得武器等。 层峦叠嶂:形容山势险峻,山峰层层叠叠,像屏障一样。
个方面写出平型关战斗的位置选得非常理想,这是战斗胜利
的“地利”因素。
待敌人完全进入伏击圈后,伏击部队首先炸毁了敌
人队列前面的汽车,击毁了走在后面的车辆,将“口袋” 两头封死,然后居高临下,向敌人猛烈开火。 此处动作描写反映八路军115 师打仗十分有章法。 让敌人全部进入伏击圈,其意在于务求全歼。炸毁头车, 击毁后车,堵死敌人前进与后退之路,达到了封死“口 袋”两头,“关门打狗”的目的。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课件(26张)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课件(26张)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百团大战 (有力地打击了日军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 军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 的整体。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一.平型关大捷
(1)时间:1937年9月;地点: 山西平型关; (2)指挥者或部队:林彪率 领八路军一一五师VS 日军板 垣师团 (3)意义:平型关大捷是全 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 战场获得的第一次大捷,粉碎 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平型关遗址
两个战场的配合---正面战场
中华民族同胞们: 告捷!!! __19_3_7年__年9月25日,八路军
__11_5 __师在__平_型__关_痛击日军,共歼 敌一千多人,缴获大量军用物资, 取得了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第 一次胜利!
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1.建立抗日根据地
全面抗战爆发 后,八路军和新 四军挺进敌后, 先后建立晋察冀、 晋绥、晋冀豫、 山东、苏南、陕 甘宁等抗日根据 地。
《抗日根据地示意图》
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
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
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2.开展人民游击战争
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主力部队 和地方基干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基础,组织各 方力量,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
地道战
地雷战
麻雀战
破袭战
地道 战
地雷 战
麻雀战
夜袭战
在高高的山冈上,在密密的丛林中,在遍地的青
地点
华北
彭德怀(100多个团)主要 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 目标 日伪据点
山高路远坑深, 大军纵横驰骋。 谁敢横刀立马, 唯我彭大将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5师师长林彪预判日军进军路线及视察相关地形后,决定不 采纳毛泽东五封予以阻止电报意见自行开打。其指挥115师主力 在平型关东北数十公里处设伏,并分出两部阻援,又采取“避 强击弱”的战法,放过要伏击日军的先头部队。

9月24日,国民党的第6集团军给第115师送来“25日平型 关出击计划”:以8个团兵力,西北出击,并诱引日军第5师团 主力从当面来攻,中国军从两翼包围。第115师担任从东南方出 击的任务。
中美国际班 4组
2016
平型关大捷
黄冰玉 巴简竹

01 · 02 ·

平型关大捷简介 平型关大捷的背景
03 · 平型关大捷作战经过
04 · 平型关大捷记录照片
05 ·
06 ·
平型关大捷历史意义
平型关大捷总结
1
平型关大捷பைடு நூலகம்介
平型关大捷(又称平型关战斗或者平 型关伏击战):是指1937年9月25 日,为了配合友军作战,阻挡日军攻 势,由八路军第115师师长林彪、副师 长聂荣臻指挥,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 县平型关附近,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 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八路军 取得了平型关战斗的胜利。 25日晨,敌(板垣第5师团)21旅团一 部及辎重车队,沿灵丘至平型关公路 向前线西进。7时许,全部进入我八路 军115师伏击地域,经过约6个小时的 浴血奋战,至13时许战斗结束,115师 取得首战大捷,这就是著名的“平型 关大捷”。 平型关大捷是平型关战役 的一部分。
25日晨,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一部偕同大批辎重车辆, 沿灵丘至平型关公路西进。晨7时许,该部日军全部进入115师 主力预伏地域。平型关道路狭窄,雨后路面泥泞,日军机动性 大减。115师以步枪、机关枪、手榴弹实施猛烈的火力突击,第 一波攻击大量杀伤日军,并继而发起冲击。日军虽伤亡很大, 但仍用车辆辎重作掩体进行反击,派出一部企图抢占公路西侧 制高点“老爷庙”,掩护突围。115师一部越过公路,占领公路 东侧伏击部队两面攻击日军,将日军压制于“老爷庙”至“小 寨村”的狭谷之中。被围日军向老爷庙反复“猛烈冲击”,遭 击退,最终进入伏击圈的日军被全歼。先期进占东跑池的日军 一部回援企图解围,其余115师两部成功阻档住增援的日军。
1
• • • •
名称:平型关大捷 地点:中国晋东北 时间:1937年9月25日 参战方:八路军115师,日 本第5师团21旅团一部 • 主要指挥官:林彪,板恒征 四郎 • 参战方兵力:第18集团军115 师3个团 日军大约一个联队。 • 伤亡情况:第18集团军115师 约500人 日军死1000余人 • 结果:歼灭日军1000余人
平型关战斗,中共歼敌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 缴获一批辎重和武器。它是华北战场上中国军队主动寻 歼敌人的第一个大胜仗,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防御 作战,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全国人心, 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2
平型关大捷主要过程
⑴阎锡山、周恩来会商战役计划,国共军队为御外 侮协同作战 为了协调各部队行动,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以 及副长官朱德、周恩来、彭德怀等多次会商作战计 划。周恩来分析形势,指出目前虽然敌强我弱,但 只要动员全民,团结奋斗,就可削弱敌人,壮大自 己,最后打败日军。阎锡山要求周恩来协助制订第 二战区作战计划。 1937年9月11日,日军犯广灵。孙楚的73师被 迫退至平型关南翼,阎锡山急调孟宪吉旅抢守平型 关。孟旅于19日赶至平型关,与进攻之日军激战两 昼夜,日军攻势顿挫,专攻团城口。八路军115师于 6月20日迅速越过五台山向灵丘急进,22日从平型关 南翼潜出,隐伏于灵丘以南的太白山区,24日在平 型关东20里的东河南公路两侧地区部署对敌后的抄 击。 ⑵团城口激战失守,郭宗汾出击被围 阎锡山得知八路军进展情况后,即派预备军加强平 型关北翼的出击力量。孙楚为配合115师抄袭敌后, 即令郭宗汾的预备第2军联系团城口高桂滋指挥的84 师出击。23日夜,敌人曾对东西跑池高地发起猛 攻,高桂滋部反攻,伤亡近两千人,损失惨重。

5
平型关大捷记录照片
5
平型关大捷记录照片
6
平型关大捷的意义
• 1938年5月26日到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 会上,毛泽东在讲演中再次肯定了平型关大 捷:“平型关的意义正是一场最好的政治动 员。如此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没有普遍和深 入的政治动员,是不能胜利的。抗日以前,没 有抗日的政治动员,这是中国的大缺陷,已经 输了敌人一着。抗日以后,政治动员也非常之 不普遍,更不说深入。人民的大多数,是从敌 人的炮火和飞机炸弹那里听到消息的。这也是 一种动员,但这是敌人替我们做的,不是我们 自己做的。偏远地区听不到炮声的人们,至今 还是静悄悄地在那里过活。动员了全国的老百 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
3
平型关大捷的背景

平绥路日军主力坂垣征四郎的第5师团由怀来经蔚县、涞 源向保定策应作战,向西、向南攻入山西。日军叫嚣:“1 个月占领全部山西,3个月灭亡中国! 山西,四面环山,地势险要,素有“华北屋脊”之称,在 军事上被兵家称为“华北之锁钥”。日军认为,只要控制 了山西就掌握了整个华北战场的主动权。于是,日军在华 北战场上实施的攻击战略中,突破华北西部山地、抢占山 西就成了重中之重。而日军欲图晋绥,必先夺太原;欲夺 太原,必先夺大同或平型关。1937年9月1日,日军开始进 攻山西。9月10日,日军攻入阳高县城,屠杀无辜群众千余 人;11日,天镇失守,日军屠城3天,2300余名群众遇 难;13日,大同失守;14日,日军侵占广灵、怀仁县城; 16日,日军占领浑源县城;18日,左云、山阴两个县城失 守;20日,日军侵占灵丘、应县。此时,日军兵分两路向 雁门关、平型关一线进攻,企图逼近太原。 日军进攻山西时,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判断日军将沿 平绥线进犯大同,战场可能局限于雁门关以北地区,因 此,他精心布置了“大同会战”。不料,关东军“蒙疆军 团”于9月13日攻陷大同,“大同会战”失败。此时, 日军主力坂垣军团攻入山西广灵,逼近平型关。阎锡山全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日本开始全面侵 华。在短短20余天内,侵华日军便占领了天津、北平,并• 以此为基地大举向华北进攻,妄图占领华北,进而快速吞 掉整个中国。日军兵分三路,分别沿津浦、平汉、平绥铁 路进军。其中,东条英机率关东军“蒙疆兵团”由阳高、 天镇南下,
4
平型关大捷作战经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