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习题三问题详解-设二维随机变量(x,y)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习题三问题详解-设二维随机变量(x,y)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习题三问题详解-设二维随机变量(x,y)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习题及答案

习题三

1.将一硬币抛掷三次,以X 表示在三次中出现正面的次数,以Y 表示三次中出现正面次数与

出现反面次数之差的绝对值.试写出X 和Y 的联合分布律. 222??222

??

2.盒子里装有3只黑球、2只红球、2只白球,在其中任取4只球,以X 表示取到黑球的只数,以Y 表示取到红球的只数.求X 和Y 的联合分布律. 324

C 35= 32

4

C 35= 322

4

C 35= 11322

4

C C 12C 35=132

4

C 2C 35

= 21322

4

C C 6C 35

= 2324

C 3

C 35

=

3.设二维随机变量(X ,Y )的联合分布函数为

F (x ,y )=?????≤

≤≤≤.,

020,20,sin sin 其他ππy x y x

求二维随机变量(X ,Y )在长方形域?

??

?

??≤<≤<36,40πππy x 的概率. 【解】如图πππ

{0,}(3.2)463

P X Y <≤

<≤公式 ππππππ(,)(,)(0,)(0,)434636

F F F F --+

ππππππ

sin sin sin sin sin0sin sin0sin

434636

2

(31).

4

=--+

=-

题3图

说明:也可先求出密度函数,再求概率。

4.设随机变量(X,Y)的分布密度

f(x,y)=

?

?

?>

>

+

-

.

,0

,0

,0

,)4

3(

其他

y

x

A y

x

e

求:(1)常数A;

(2)随机变量(X,Y)的分布函数;

(3)P{0≤X<1,0≤Y<2}.

【解】(1)由-(34)

00

(,)d d e d d1

12

x y

A

f x y x y A x y

+∞+∞+∞+∞

+

-∞-∞

===

????

得A=12

(2)由定义,有

(,)(,)d d

y x

F x y f u v u v

-∞-∞

=??

(34)34

00

12e d d(1e)(1e)0,0,

0,

0,

y y u v

x y

u v y x

-+--

??-->>

?

==

??

?

??

??

其他

(3) {01,02}

P X Y

≤<≤<

12

(34)38

00

{01,02}

12e d d(1e)(1e)0.9499.

x y

P X Y

x y

-+--

=<≤<≤

==--≈

??

5.设随机变量(X,Y)的概率密度为

f(x,y)=

?

?

?<

<

<

<

-

-

.

,0

,4

2,2

),

6(

其他

y

x

y

x

k

(1)确定常数k;

(2)求P{X<1,Y<3};

(3)求P{X<1.5};

(4)求P{X+Y≤4}.

【解】(1)由性质有

2

4

2

(,)d d (6)d d 81,f x y x y k x y y x k +∞+∞

-∞

-∞

=--==??

?

?

故 18

R =

(2) 13

{1,3}(,)d d P X Y f x y y x -∞-∞

<<=??

1

3

0213

(6)d d 88

k x y y x =

--=?? (3) 1

1.5

{ 1.5}(,)d d a (,)d d x D P X f x y x y f x y x y <<=

??

??如图

1.5

4

2127d (6)d .832

x x y y =

--=?

?

(4) 2

4

{4}(,)d d (,)d d X Y D P X Y f x y x y f x y x y +≤+≤=??

??如图b

2

40

2

12d (6)d .83

x

x x y y -=

--=?

?

题5图

6.设X 和Y 是两个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X 在(0,0.2)上服从均匀分布,Y 的密度函数为

f Y (y )=?

??>-.,0,

0,55其他y y e

求:(1) X 与Y 的联合分布密度;(2) P {Y ≤X }.

题6图

【解】(1) 因X 在(0,0.2)上服从均匀分布,所以X 的密度函数为

1

,00.2,

()0.2

0,

.X x f x ?<

55e ,0,

()0,

.y Y y f y -?>=?

?其他 所以

(,),()()X Y f x y X Y f x f y 独立

5515e

25e ,00.20,0.20,0,y

y x y --???<<>?==??

???

且其他. (2) 5()(,)d d 25e d d y y x

D

P Y X f x y x y x y -≤≤=

??

??如图

0.2

0.2

-5500

-1

d 25

e d (5e 5)d =e 0.3679.

x

y

x x y x -==-+≈???

7.设二维随机变量(X ,Y )的联合分布函数为

F (x ,y )=???>>----.,

0,

0,0),1)(1(24其他y x y x e e

求(X ,Y )的联合分布密度.

【解】(42)28e ,0,0,

(,)(,)0,

x y x y F x y f x y x y -+?>>?==?

???其他. 8.设二维随机变量(X ,Y )的概率密度为

f (x ,y )= 4.8(2),01,0,

0,.y x x y x -≤≤≤≤??

?

其他

求边缘概率密度. 【解】()(,)d X f x f x y y +∞

-∞

=

?

x

204.8(2)d 2.4(2),01,

=0,.0,

y x y x x x ??--≤≤?=??

????其他 ()(,)d Y f y f x y x +∞

-∞

=

?

12y 4.8(2)d 2.4(34),01,

=0,.0,

y x x y y y y ?-?-+≤≤?

=??????其他

题8图 题9图

9.设二维随机变量(X ,Y )的概率密度为

f (x ,y )=???<<-.,

0,

0,其他e y x y

求边缘概率密度. 【解】()(,)d X f x f x y y +∞

-∞

=

?

e d e ,0,

=0,.0,

y x x y x +∞

--??>?=??

????其他 ()(,)d Y f y f x y x +∞

-∞

=?

0e d e ,0,

=0,.0,

y

y x x y y --??>?=??

????其他

题10图

10.设二维随机变量(X ,Y )的概率密度为

f (x ,y )=???≤≤.,

0,

1,22其他y x y cx

(1) 试确定常数c ;

(2) 求边缘概率密度. 【解】(1)

(,)d d (,)d d D

f x y x y f x y x y +∞+∞

-∞

-∞

??

??如图

21

1

2-1

4

=

d d 1.21

x

x cx y y c =

=?

? 得

214

c =

. (2) ()(,)d X f x f x y y +∞

-∞

=

?

2124

22121

(1),11,

d 84

0,0,

.x x x x x y y ??--≤≤??==???????其他 ()(,)d Y f y f x y x +∞-∞

=?

52

2217d ,01,

4

20,0, .y y x y x y y -??≤≤??==??????

?其他 11.设随机变量(X ,Y )的概率密度为

f (x ,y )=??

?<<<.

,

0,

10,,1其他x x y

求条件概率密度f Y |X (y |x ),f X |Y (x |y ).

题11图

【解】()(,)d X f x f x y y +∞

-∞

=

?

1d 2,01,

0,

.x

x y x x -?=<

11

1d 1,10,

()(,)d 1d 1,01,0,

.y Y y x y y f y f x y x x y y -+∞

-∞

?=+-<

???

??

?其他

所以

|1

,||1,

(,)(|)2()0,

.Y X X y x f x y f y x x

f x ?<

?其他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大纲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所属专业:物理学 课程性质:必修 学分:3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研究随机现象规律性的一门学科;它有着深刻的实际背景,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军事和工农业生产等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概率与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并在一定程度上掌握概率论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这门课程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后续相关课程:统计物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需要用到高等数学中的微积分、级数、极限等数学知识与计算方法。它又为统计物理、量子力学等课程提供了数学基础,起了重要作用。 (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 同济大学数学系编,工程数学–概率统计简明教程(第二版),高等教 育出版社,2012. 主要参考书: 1.浙江大学盛骤,谢式千,潘承毅编,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J.L. Devore, Probability and Statistics(fifth ed.)概率论与数 理统计(第5版)影印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二、课程内容与安排 第一章随机事件 1.1 样本空间和随机事件; 1.2 事件关系和运算。

第二章事件的概率 2.1概率的概念;2.2 古典概型;2.3几何概型;2.4 概率的公理化定义。第三章条件概率与事件的独立性 3.1 条件概率; 3.2 全概率公式; 3.3贝叶斯公式;3.4 事件的独立性; 3.5 伯努利试验和二项概率。 第四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4.1 随机变量及分布函数;4.2离散型随机变量;4.3连续型随机变量。 第五章二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5.1 二维随机变量及分布函数;5.2 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5.3 二维连续随机变量;5.4 边缘分布; 5.5随机变量的独立性。 第六章随机变量的函数及其分布 6.1 一维随机变量的函数及其分布;6.2 多元随机变量的函数的分布。 第七章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7.1数学期望与中位数; 7.2 方差和标准差; 7.3协方差和相关系数; *7.4大数律; 7.5中心极限定理。 第八章统计量和抽样分布 8.1统计与统计学;8.2统计量;8.3抽样分布。 第九章点估计

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试题答案

第3章 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试题答案 一、选择(每小题2分) 1、设二维随机变量),(Y X 的分布律为 则{0}P X Y +≠=( C ) (A) (B) (C) (D) 2、设二维随机变量(X ,Y )的概率密度为???<<-<<-=other y x c y x f ,01 1,11,),(,则常数c = (A ) (A) 41 (B) 2 1 (C) 2 (D)4 3、设二维随机变量),(Y X 的分布律为 设1,0,},,{====j i j Y i X P p ij ,则下列各式中错误的是( D ) (A) 0100p p < (B) 1110p p < (C) 1100p p < (D) 0110p p < 4、设二维随机变量),(Y X 的分布律为 则}{Y X P ==(A ) (A) (B) (C) (D) 5、设二维随机变量(X ,Y )的概率密度为???>>=--other y x e Ae y x f y x , 00 ,0,),(2,则常数A = (D )

(A) 21 (B) 1 (C) 2 3 (D)2 6、设二维随机变量),(Y X 的分布律为 则}0{=XY P =(C ) (A) 41 (B) 125 (C) 4 3 (D)1 7、设二维随机变量),(Y X 的分布律为 ),(y x F 为其联合分布函数,则)3 ,3(F =(D ) (A) 0 (B) 121 (C) 61 (D) 4 1 8、设二维随机变量(X ,Y )的概率密度为???>>=--other y x e e y x f y x , 00 ,0,),(,则}{Y X P ≥= (B ) (A) 41 (B) 21 (C) 32 (D) 4 3 9、设随机变量X 与Y 独立同分布,它们取-1,1两个值的概率分别41,4 3 ,则}1{-=XY P =( D ) (A) 161 (B) 163 (C) 41 (D) 8 3 10、设二维随机变量(X ,Y )的分布函数为),(y x F ,则),(+∞x F =( B ) (A) 0 (B) )(x F X (C) )(y F Y (D) 1

10.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

10.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 【教学内容】:高等教育出版社浙江大学盛骤,谢式千,潘承毅编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三章第§1 中的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 【教材分析】:前一章我们已经研究了一维随机变量的一些有关概念、性质和计算,本节将这些内容推广到多维的情形,主要讲授二维的连续型随机变量,学习本节内容,要求学生掌握有关概念,并会对一些随机变量进行有关的计算。 【学情分析】: 1、知识经验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一维随机变量的有关概念、性质和计算,掌握了随机变量的相关知识。 2、学习能力分析 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基础的知识和理论基础,但概念理解不透彻,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高,方法应用不熟练,知识没有融会贯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二维连续随机变量的联合密度函数的概念,会进行一些相关的计算,并熟练掌握几种常见的二维分布。 2、过程与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特点,教学中采用类比和启发式教学法,将一维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函数转化二维连续随机变量的联合密度函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将一维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函数转化二维连续随机变量的联合密度函数的学习过程中,使得学生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求学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念和性质,并对一些随机变量进行有关计算。 难点:对一些随机变量进行有关计算。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课时】:1个课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复习)

定义 如果对于随机变量X 的分布函数)(x F ,存在非负可积函数)(x f ,使得对于任意实数x 有 .)(}{)(? ∞ -= ≤=x dt t f x X P x F 则称X 为连续型随机变量, 称)(x f 为X 的概率密度函数,简称为概率密度或密度函数。 密度函数)(x f 具有下述性质: (1)非负性0)(≥x f (1)规范性 ? ∞+∞ -=1)(dx x f (3)对于任意实数()1212,x x x x ≤ 1{}P x X x <≤11221(())()()()x x P x F x F x p y dy ξω≤<=-=? 2 1 )(x x dx x f (4)0}{0==x X p (5)若)(x f 在点x 处连续,则有 '()()F x f x = (由()()x F x f y dy -∞ = ? 式可知,对()f x 的连续点) 【设计意图】:采用类比的方法将一维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函数转化二维连续随机变量的联合密度函数的问题,使学生掌握转化,类比的思想。 二、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 定义1 如果存在二元非负函数(,)f x y ,使得二维随机变量(,)X Y 的分布函数(,)F x y 可表示为 (,)(,),x y F x y f u v dvdu -∞-∞ =? ? 则称(,)X Y 为二维连续随机变量,称(,)f x y 为(,)X Y 的联合密度函数。 注 在偏导数存在的点上,有2(,)(,)p x y F x y x y ?=??。 联合密度函数的基本性质 2(,)012(,)1 (,)3(,)4((,))(,)G f x y f x y dxdy x y F f x y x y P x y f x y dxdy G ∞∞ -∞-∞ ≥=?=??∈=? ? ??()()() ()

数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大纲

数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大纲 教材:四川大学数学学院邹述超、何腊梅:《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高等教育出版社出,2002年8月。 参考书:袁荫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修订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四川大学数学学院概率统计教研室:《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习指导》 总学时:60学时,其中:讲课50学时,习题课10学时。 学分:3学分。 说明: 1.生源结构:数三的学生是由高考文科生和一部分高考理科生构成。有些专业全是文科生或含极少部分理科生(如:旅游管理,行政管理),有些专业约占1/4~1/3的理科生(国贸,财政学,经济学),有些专业全是理科生(如:国民经济管理,金融学)。 2.高中已讲的内容:高中文、理科都讲了随机事件的概率、互斥事件的概率、独立事件的概率,即教材第一章除条件概率以及有关的内容以外,其余内容高中都讲了。高中理科已讲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包括二项分布、几何分布)和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统计基本概念、频率直方图、正态分布、线性回归。而高中文科则只讲了一点统计基本概念、频率直方图、样本均值和样本方差的简单计算。 3.基本要求:学生的数学基础差异大,不同专业学生对数学课重视程度的差异大,这就给讲授这门课带来一定的难度,但要尽量做到“分层次”培养学生。高中没学过的内容要重点讲解,学过的内容也要适当复习或适当增加深度。讲课时,既要照顾数学基础差的学生,多举基本例子,使他们掌握大纲要求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也要照顾数学基础好的学生,使他们会做一些综合题以及简单证明题。因为有些专业还要开设相关的后继课程(如:计量经济学),将用到较多的概率统计知识;还有一部分学生要考研,数三的概率考研题往往比数一的难。 该教材每一章的前几节是讲述基本概念和方法,习题(A)是针对基本方法的训练而编写的,因此,这一部分内容须重点讲解,并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每一章的最后一节是综合例题,习题(B)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难度,可以选讲部分例题,数学基础好的学生可选做(B)题。 建议各章学时分配(+号后面的是习题课学时): 第一章随机事件及其概率 一、基本内容 随机事件的概念及运算。概率的统计定义、古典定义及公理化定义。概率的基本性质、加法公式、条件概率与乘法公式、全概率公式、贝叶斯公式。事件的独立性,独立随机试验、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大纲(48学时)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大纲(48学时) 撰写人:陈贤伟编写日期:2019 年8月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2.课程代码: 3.学分/学时:3/48 4.开课学期:4 5.授课对象:本科生 6.课程类别:必修课 / 通识教育课 7.适用专业:软件技术 8.先修课程/后续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各专业课程 9.开课单位:公共基础课教学部 10.课程负责人: 11.审核人: 二、课程简介(包含课程性质、目的、任务和内容)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描述“随机现象”并研究其数量规律的一门数学学科。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概率的定义和计算,能用随机变量概率分布及数字特征研究“随机现象”的规律,了解数理统计的基本理论与思想,并掌握常用的包括点估计、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等基本统计推断方法。该课程的系统学习,可以培养学生提高认识问题、研究问题与处理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学习后继课程打下一定的基础。 本课程主要介绍随机事件及其概率、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等。 体现在能基于随机数学及统计推断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解释,并能对工程领域内涉及到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数学建模和分析,且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数学运算能力、综合解题能力、数学建模与实践能力以及自学能力。 三、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1.随机事件及其概率(8学时) 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了解样本空间的概念;掌握事件之间的关系和运算。理解概率的定义;掌握概率的基本性质,并能应用这些性质进行概率计算。理解条件概率的概念;掌握概率的加法公式、乘法公式;了解全概率公式、贝叶斯公式;理解事件的独立性概念。掌握应用事件独立性进行简单概率计算。理解伯努利试验;掌握二项分布的应用和计算。 2.随机变量及其分布(6学时) 理解随机变量的概念,理解随机变量分布函数的概念及性质,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律及其性质,理解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及其性质;掌握应用概率分布计算简单事件概率的方法,掌握二项分布、泊松分布、正态分布、均匀分布和指数分布和应用,掌握求简单随机变量函数的概率分布的方法。 3.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7学时)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后习题答案

习题1.1解答 1. 将一枚均匀的硬币抛两次,事件C B A ,,分别表示“第一次出现正面”,“两次出现同一面”,“至少有一次出现正面”。试写出样本空间及事件C B A ,,中的样本点。 解:{=Ω(正,正),(正,反),(反,正),(反,反)} {=A (正,正),(正,反)};{=B (正,正),(反,反)} {=C (正,正),(正,反),(反,正)} 2. 在掷两颗骰子的试验中,事件D C B A ,,,分别表示“点数之和为偶数”,“点数 之和小于5”,“点数相等”,“至少有一颗骰子的点数为3”。试写出样本空间及事件D C B A BC C A B A AB ---+,,,,中的样本点。 解:{})6,6(,),2,6(),1,6(,),6,2(,),2,2(),1,2(),6,1(,),2,1(),1,1( =Ω; {})1,3(),2,2(),3,1(),1,1(=AB ; {})1,2(),2,1(),6,6(),4,6(),2,6(,),5,1(),3,1(),1,1( =+B A ; Φ=C A ;{})2,2(),1,1(=BC ; {})4,6(),2,6(),1,5(),6,4(),2,4(),6,2(),4,2(),5,1(=---D C B A 3. 以C B A ,,分别表示某城市居民订阅日报、晚报和体育报。试用C B A ,,表示以下 事件: (1)只订阅日报; (2)只订日报和晚报; (3)只订一种报; (4)正好订两种报; (5)至少订阅一种报; (6)不订阅任何报; (7)至多订阅一种报; (8)三种报纸都订阅; (9)三种报纸不全订阅。 解:(1)C B A ; (2)C AB ; (3)C B A C B A C B A ++; (4)BC A C B A C AB ++; (5)C B A ++; (6)C B A ; (7)C B A C B A C B A C B A +++或C B C A B A ++ (8)ABC ; (9)C B A ++ 4. 甲、乙、丙三人各射击一次,事件321,,A A A 分别表示甲、乙、丙射中。试说明下列事件所表示的结果:2A , 32A A +, 21A A , 21A A +, 321A A A , 313221A A A A A A ++. 解:甲未击中;乙和丙至少一人击中;甲和乙至多有一人击中或甲和乙至少有一人未击中;甲和乙都未击中;甲和乙击中而丙未击中;甲、乙、丙三人至少有两人击中。 5. 设事件C B A ,,满足Φ≠ABC ,试把下列事件表示为一些互不相容的事件的和: C B A ++,C AB +,AC B -. 解:如图: 6. 若事件C B A ,,满足C B C A +=+,试问B A =是否成立?举例说明。

【免费下载】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第三章 二维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 例题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第三章 二维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 例题1.甲乙两人独立地进行两次射击,命中率分别为0.2、0.5,把X 、Y 分别表示甲乙命中的次数,求(X,Y )联合分布律。2.袋中有两只白球,两只红球,从中任取两只以X 、Y 表示其中黑球、白球的数目,求(X,Y )联合分布律。3.设,且P{}=1,求()的X 1=(?1011/41/21/4) X 2=(011/21/2)X 1X 2=0X 1,X 2联合分布律,并指出是否独立。 X 1,X 24.设随机变量X 的分布律为Y=,求(X,Y )联合分布律。X 2X Y 01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第三章 二维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 例题 5.设(X,Y )的概率分布为 且事件{X=0}与{X+Y=1}独立求a ,b 。6. 设某班车起点上车人数X 服从参数λ(λ>0)的泊松分布,每位乘客中途下车的概率为P (0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第三章 二维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 例题 (1)C 的值 (2), (3)P{X+Y ≤1}并判别X 与Y 是否独立。f z (x)f Y (y)9.设f(x,y)= 为(X,Y )的密度函数,求{10 |y |1/2|Y>0}(2) f Y|X (y|x ), f X|Y (x|y )10. 设f(x,y)= 为(X,Y )的密度函数,求 {12x 2y 0 1x ≤y ≤x,x ≥1 其它 f X|Y (x|y )11. 设f(x,y)= 为(X,Y )的密度函数,求的联合分布 {4xy 0 0≤x ≤1,0≤y ≤1 其它 (X,Y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后习题及答案-高等教育出版社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后习题答案 高等教育出版社 习题解答 1. 将一枚均匀的硬币抛两次,事件C B A ,,分别表示“第一次出现正面”,“两次出现同一面”,“至少有一次出现正面”。试写出样本空间及事件C B A ,,中的样本点。 解:{=Ω(正,正),(正,反),(反,正),(反,反)} {=A (正,正),(正,反)};{=B (正,正),(反,反)} {=C (正,正),(正,反),(反,正)} 2. 在掷两颗骰子的试验中,事件D C B A ,,,分别表示“点数之和为偶数”,“点 数之和小于5”,“点数相等”,“至少有一颗骰子的点数为3”。试写出样本空间及事件D C B A BC C A B A AB ---+,,,,中的样本点。 解:{})6,6(,),2,6(),1,6(,),6,2(,),2,2(),1,2(),6,1(,),2,1(),1,1(ΛΛΛΛ=Ω; {})1,3(),2,2(),3,1(),1,1(=AB ; {})1,2(),2,1(),6,6(),4,6(),2,6(,),5,1(),3,1(),1,1(Λ=+B A ; Φ=C A ;{})2,2(),1,1(=BC ; {})4,6(),2,6(),1,5(),6,4(),2,4(),6,2(),4,2(),5,1(=---D C B A 3. 以C B A ,,分别表示某城市居民订阅日报、晚报和体育报。试用C B A ,,表示以下 事件: (1)只订阅日报; (2)只订日报和晚报; (3)只订一种报; (4)正好订两种报; (5)至少订阅一种报; (6)不订阅任何报; (7)至多订阅一种报; (8)三种报纸都订阅; (9)三种报纸不全订阅。 解:(1)C B A ; (2)C AB ; (3)C B A C B A C B A ++; (4)BC A C B A C AB ++; (5)C B A ++; (6)C B A ; (7)C B A C B A C B A C B A +++或C B C A B A ++ (8)ABC ; (9)C B A ++ 4. 甲、乙、丙三人各射击一次,事件321,,A A A 分别表示甲、乙、丙射中。试说明下列事件所表示的结果:2A , 32A A +, 21A A , 21A A +, 321A A A , 313221A A A A A A ++. 解:甲未击中;乙和丙至少一人击中;甲和乙至多有一人击中或甲和乙至少有一人未击中;甲和乙都未击中;甲和乙击中而丙未击中;甲、乙、丙三人至少有两人击中。 5. 设事件C B A ,,满足Φ≠ABC ,试把下列事件表示为一些互不相容的事件的和:C B A ++,C AB +,AC B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本_百度文库

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第一节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函数 一、随机变量 随机试验的结果是事件,就“事件”这一概念而言,它是定性的。要定量地研究随机现象,事件的数量化是一个基本前提。很自然的想法是,既然试验的所有可能的结果是知道的,我们就可以对每一个结果赋予一个相应的值,在结果(本事件)数值之间建立起一定的对应关系,从而对一个随机试验进行定量的描述。 例2-1 将一枚硬币掷一次,观察出现正面H、反面T的情况。这一试验有两个结果:“出现H”或“出现T”。为了便于研究,我们将每一个结果用一个实数来代表。比如,用数“1”代表“出现H”,用数“0”代表“出现T”。这样,当我们讨论试验结果时,就可以简单地说成结果是1或0。建立这种数量化的关系,实际上就相当于引入一个变量X,对于试验的两个结果,将X的值分别规定为1或0。如果与样本空间 { } {H,T}联系起来,那么,对于样本空间的不同元素,变量X可以取不同的值。因此,X是定义在样本空间上的函数,具体地说是 1,当 H X X( ) 0,当 T 由于试验结果的出现是随机的,因而X(ω)的取值也是随机的,为此我们称 X( )X(ω)为随机变量。 例2-2 在一批灯泡中任意取一只,测试它的寿命。这一试验的结果(寿命)本身就是用数值描述的。我们以X记灯泡的寿命,它的取值由试验的结果所确定,随着试验结果的不同而取不同的值,X是定义在样本空间 {t|t 0}上的函数 X X(t) t,t 因此X也是一个随机变量。一般地有 定义2-1 设 为一个随机试验的样本空间,如果对于 中的每一个元素 ,都有一个实数X( )与之相对应,则称X为随机变量。 一旦定义了随机变量X后,就可以用它来描述事件。通常,对于任意实数集合L,X在 L上的取值,记为{X L},它表示事件{ |X( ) L},即 。 {X L} { |X( ) L} 例2-3 将一枚硬币掷三次,观察出现正、反面的情况。设X为“正面出现”的次数,则X是一个随机变量。显然,X的取值为0,1,2,3。X的取值与样本点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表2-1所示。 表2-1 表2-1

几种常用连续型随机变量

几种常用的连续型随机变量 给出一个新概念:广义概率密度函数。 设连续型随机变量ξ的概率密度函数为φ(x ), 那么任何与之成正比的函数f (x )∝φ(x ), 都叫做ξ的广义概率密度函数, 或者说, 一个函数f (x )是ξ的广义概率密度函数, 说明存在着一实数a , 使得 φ(x )=af (x ) (1) 而知道了广义概率密度函数, ξ的概率密度函数就可以根据性质1)(=?+∞ ∞ -dx x ?, 求出 将(1)式代入得: 1)()(??+∞ ∞ -+∞ ∞ -==dx x af dx x ? 则?∞+∞ -= dx x f a )(1 因此, 知道了广义概率密度函数就等于知道了一般的概率密度函数, 我们只需关心函数的形状就可以了解概率密度的性质了. 因此也不必关于那个常数是什么. 4.4 指数分布 指数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为 ?? ?>=-其它 )(x e x x λλ? 它的图形如下图所示: 它的期望和方差如下计算: () λ λ λ?ξλλλλλ1 1 )(0 =- =+-=-= = = ∞ +-∞+-∞ +-+∞ -+∞ -+∞ ∞ -????x x x x x e dx e xe e xd dx e x dx x x E

() 2 20 202 2 2 2 2 2)(|λξλ λ?ξλλλλ= = +-=-= = = ????∞+-∞+-+∞ -+∞ -+∞∞ -E dx xe e x e d x dx e x dx x x E x x x x 2 2 2 221 1 2 )(λ λ λ ξξξ= - = -=E E D 指数分布常用来作为各种"寿命"分布的近似. 4.5 Γ-分布 如果一个随机变量ξ只取正值, 且在正半轴的广义概率密度函数的形式是x 的某次方x k 乘上指数函数e -λx , 即 ?? ?>->>=-其它 ) 0,1(0)(λλk x e x x f x k 那么就称ξ服从Γ-分布了. 上式中之所以要求k >-1, λ>0, 是因为广义积分 ?? +∞ -+∞ ∞ -= )(dx e x dx x f x k λ 只有在这种条件下才收敛. 此外, 传统上为了方便起见, 用另一个常数r =k +1, 因此广义概率密度函数写为 ?? ?>>>=--其它 ) 0,0(0)(1λλr x e x x f x r 而真实的概率密度函数φ(x )=af (x ), 可以给出常数a 由下式计算: ?∞ +--= 11 dx e x a x r λ 这样, 计算的关键就是要计算广义积分 ?+∞ --0 1dx e x x r λ, 作代换t =λx , 则x =t /λ, dx =dt /λ, 则???+∞ --+∞ --+∞ --= ? ?? ? ?=0 101 011 1 dt e t dt e t dx e x t r r t r x r λ λ λλ, 问题就转成怎样计算广义积分? +∞ --0 1dt e t t r , 这个积分有一个参数r >0, 在r 为一些特定 的参数时, 如当r =1时, 上面的广义积分还是可以计算的, 但是当r 为任意的正实数时, 此广 义积分就没有一般的公式, 一般的原函数表达式. 在这种情况下数学家常用的办法就是定义一个新的函数. 比如说, 在中学学的三角函数就无法用一个加减乘除的公式表示, 因此就发明了sin , cos 这样的记号来代表三角函数. 同样, 上面的广义积分的取值只依赖于参数r , 每给定一个r 值就有一个积分值与之对应, 因此也可以定义一个函数, 叫Γ-函数, 定义为

概率与数理统计第3章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 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一、填空题 1、随机点),(Y X 落在矩形域],[2121y y y x x x ≤<≤<的概率为 ),(),(),(),(21111222y x F y x F y x F y x F -+-. 2、),(Y X 的分布函数为),(y x F ,则=-∞),(y F 0 . 3、),(Y X 的分布函数为),(y x F ,则=+),0(y x F ),(y x F 4、),(Y X 的分布函数为),(y x F ,则=+∞),(x F )(x F X 5、设随机变量),(Y X 的概率密度为 ? ? ?<<<<--=其它 04 2,20) 6(),(y x y x k y x f ,则=k 8 1 . 6、随机变量),(Y X 的分布如下,写出其边缘分布. 7、设),(y x f 是Y X ,的联合分布密度,)(x f X 是X 的边缘分布密度,则 =? ∞+∞ -)(x f X 1 . 8、二维正态随机变量),(Y X ,X 和Y 相互独立的充要条件是参数=ρ 0 . X Y 0 1 2 3 j P ? 1 0 8 3 8 3 0 86 3 81 0 8 1 8 2 ?i P 81 83 83 8 1

9、如果随机变量),(Y X 的联合概率分布为 Y X 1 2 3 1 61 91 181 2 3 1 α β 则βα,应满足的条件是 186= +βα ;若X 与Y 相互独立,则=α 184 ,=β 18 2 . 10、设Y X ,相互独立,)1.0(~),1,0(~N Y N X ,则),(Y X 的联合概率密度 =),(y x f 2 2221 y x e +- π ,Y X Z +=的概率密度=)(Z f Z 4 22 21x e - π . 12、 设 ( ξ 、 η ) 的 联 合 分 布 函 数 为 ()()()() ?? ??? ≥≥+-+-+++= y x y x y x A y x F 00,0111111,2 22则 A =__1___。 二、证明和计算题 1、袋中有三个球,分别标着数字1,2,2,从袋中任取一球,不放回,再取一球,设第一次取的球 上标的数字为X ,第二次取的球上标的数字Y ,求),(Y X 的联合分布律. 解:031 }1,1{?= ==Y X P 31 131}2,1{=?===Y X P 31 2132}1,2{=?===Y X P 3 1 2132}2,2{=?===Y X P 2、三封信随机地投入编号为1,2,3的三个信箱中,设X 为投入1号信箱的信数,Y 为投入2 号信箱的信数,求),(Y X 的联合分布律. 解:X 的可能取值为0,1,2,3 Y 的可能取值为0,1,2,3 33 1 }0,0{===Y X P 333}1,0{===Y X P 33233 3 3}2,0{====C Y X P X Y 1 2 1 0 31 2 3 1 3 1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大纲#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案大纲 <2002年制定 2004年修订) 课程编号: 英文名:Probability Theory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前置课:高等数学 后置课:计量经济学、抽样调查、实验设计、贝叶斯统计、非参数估计、统计分析软件、时间序列分析、统计预测与决策、多元统计分析、风险理论 学分:5学分 课时:85课时 修读对象:统计学专业学生 主讲教师:杨益民等 选定教材:盛骤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三版) 课程概述: 本课程是统计学专业的学科基础课,是研究随机现象统计规律性的一门数学课程,其理论及方法与数学其它分支、相互交叉、渗透,已经成为许多自然科学学科、社会与经济科学学科、管理学科重要的理论工具。因为其具有很强的应用性,特别是随着统计应用软件的普及和完善,使其应用面几乎涵盖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所有领域。本课程是统计专业学生打开统计之门的一把金钥匙,也是经济类各专业研究生招生测试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由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两部分组成。概率论部分侧重于理论探讨,介绍概率论的基本概念,建立一系列定理和公式,寻求解决统计和随机过程问题的方法。其中包括随机事件和概率、随机变量及其分布、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等内容;数理统计部分则是以概率论作为理论基础,研究如何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推断。包括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参数统计、假设检验、非参数检验、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等。 教案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能够理解随机事件、样本空间与随机变量的基本概念,掌握概率的运算公式,常见的各种随机变量<如0-1分布、二项分布、泊松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大纲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大纲 编写人:刘雅妹审核:全焕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研究随机现象客观规律的数学学科,是高等学校本科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了解它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从而使学生初步掌握处理随机现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概率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处理实际不确定问题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它是为培养我国现代建设所需要的高质量、高素质专门人才服务的。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按要求不同,分深入理解、牢固掌握、熟练应用,其中概念、理论用“理解”、“了解”表述其要求的强弱,方法运算用“会”或“了解”一词表述。 〈一〉、随机事件与概率 ⒈理解随机实验,样本空间和随机事件的概念,掌握事件的关系与运算。 ⒉理解概率的定义,掌握概率的基本性质,能计算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的概率,能用概率的基本性质计算随机事件的概率。 3.理解条件概率的概念,掌握概率的乘法公式。

⒋理解全概率公式和贝叶斯公式,能计算较复杂随机事件的概率。 ⒌理解事件的独立性概念,能应用事件的独立性进行概率计算。 6.理解随机实验的独立性概念,掌握n重贝努里实验中有关随机事件的概率计算。 〈二〉、一维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 ⒈理解一维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的概念. 2.理解随机变量分布函数的概念,了解分布函数的性质,会计算与随机变量有关的事件的概率. 3.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及概率分布的概念.掌握0-1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及其它们的应用。 4.理解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密度的概念,掌握均匀分布、指数分布、正态分布及其它们的应用。 5.会求简单的随机变量的函数的分布。 〈三〉、二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⒈了解二维(多维)随机变量的概念。 ⒉了解二维随机变的联合分布函数及其性质;了解二维离散型随机变的联合概率分布及其性质;了解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的联合概率密度函数及其性质,并会用这些性质计算有关事件的概率。 3.掌握二维离散型与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的边缘分布的计算,了解条件分布及其计算。 4.理解随机变量独立性的概念,掌握运用随机变量独立性进行概率计算。

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的几点感受

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的几点感受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这门课比较难学,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总结出教学中的几点感受,以更好地教好学生学好这门课程。 标签: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感受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研究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的一门科学,是数学的一个分支,它已经渗透到计算机科学、生物、医学、工业工程、金融以及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等各领域。因此,概率统计的地位非常重要,从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下面就几年来对这门课程的实际教学,谈几点感受。 一、上好緒论课 绪论课是本门课的第一次课,因此这节课讲得好与坏对后面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可先介绍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发展过程,让学生感受和了解知识的原始背景,激发学习兴趣。接下来可介绍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应用,概率论与以它作为基础的数理统计学科一起,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军事科学等诸多领域中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直观地说,卫星上天、导弹巡航、飞机制造、宇宙飞船遨游太空等都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一份功劳;及时准确的天气预报、海洋探险、考古研究等更离不开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电子技术发展、人口普查及教育等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也是密不可分的。进而让学员感受到学好这门课的重要性。最后可介绍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 二、改变教学方式,加强师生在教学中的互动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知识传授型的,这种教学方式以教师的系统讲解为主,它虽能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迅速系统地掌握较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但整个过程由教师直接控制着,学生实际上处于一种被动接受教师所提供知识的地位。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不同的内容和时间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采取多法并用的教学模式。教师可在深入理解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用“启发”形式写出自学提纲,以课外作业的形式布置下去。在上课时,尤其是第二节课,或是请学生们讨论本节的知识要点,或是请学生讲解本节的内容,最后由教师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全面进行教与学的评价。这种方法的主导思想是突出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互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变以前被动接受为积极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分析、辩论、理论联系实际、与他人合作等综合能力。 三、及时归纳总结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门课程涉及的内容较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不能从全局把握这门课程的脉络与结构,头脑中往往只是些零散的知识点。我认为每学完一节,教师要把本节的知识点加以总结,并且把本节内容与前面内容及后面

二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 ,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B C D.以上都不正确 2设X与Y相互独立,X 0—1分布,Y 0—1分布,则方程 t 有相同实根的概率为 (A(B(C (D 3.设二维随机变量(X,Y)的概率密度为 则k的值必为 (A(B(C (D 4.设(X,Y)的联合密度函数为 (A (B(C(D 5.设随机变量X与Y相互独立,而且X服从标准正态分布N(0,1),Y服从二项分布B(n,p),0

二、填空题 2 若(X ,Y )的联合密度 , 3 4 ,则 且区域 5 。 6 . 7

=? ∞+∞ -)(x f X . 8 如果随机变量),(Y X 的联合概率分布为 X 1 2 3 1 61 91 181 2 3 1 α β 则βα,应满足的条件是 ;若X 与Y 相互独立,则=α ,=β . 9 设Y X ,相互独立,)1.0(~),1,0(~N Y N X ,则),(Y X 的联合概率密度 =),(y x f ,Y X Z +=的概率密度=)(Z f Z . 10、 设 ( 、 ) 的 联 合 分 布 函 数 为 ()()()()?? ??? ≥≥+-+-+++= y x y x y x A y x F 00,0111111,2 22则 A =_____。 11设X 服从参数为1的泊松分布,Y 服从参数为2的泊松分布,而且X 与Y 相互独立,则 (max(,)0)_______. (min(,)0)_______.P X Y P X Y ≠=≠= 12 设X 与Y 相互独立,均服从[1,3]上的均匀分布,记(),A X a =≤(),B Y a => 7 ()9 P A B ?= 且,则a=_______. 13 二维随机变量(X ,Y )的联合概率密度为 221()21sin sin (,)(,),2x y x y f x y e x y π -++= -∞<<+∞ 则两个边缘密度为_________. 三.解答题 1 一个袋中有三个球,依次标有数字 1, 2, 2,从中任取一个, 不放回袋中 , 再任取一个, 设每次取球时,各球被取到的可能性相等,以 X , Y 分别记第一次和第二次取到的球上标有的数字 ,求 ( X , Y ) 的分布律与分布函数. 2.箱子里装有12件产品,其中2件是次品,每次从箱子里任取一件产品,共取2次,定义随机变量12,X X 如下: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_盛骤__浙江大学

完全版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习题答案 第四版 盛骤 (浙江大学) 浙大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一章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1.[一] 写出下列随机试验的样本空间 (1)记录一个小班一次数学考试的平均分数(充以百分制记分)([一] 1) ??? ????=n n n n o S 1001, ,n 表小班人数 (3)生产产品直到得到10件正品,记录生产产品的总件数。([一] 2) S={10,11,12,………,n ,………} (4)对某工厂出厂的产品进行检查,合格的盖上“正品”,不合格的盖上“次品”,如连续查出二个次品就停止检查,或检查4个产品就停止检查,记录检查的结果。 查出合格品记为“1”,查出次品记为“0”,连续出现两个“0”就停止检查,或查满4次才停止检查。 ([一] (3)) S={00,100,0100,0101,1010,0110,1100,0111,1011,1101,1110,1111,} 2.[二] 设A ,B ,C 为三事件,用A ,B ,C 的运算关系表示下列事件。 (1)A 发生,B 与C 不发生。 表示为: C B A 或A - (AB+AC )或A - (B ∪C ) (2)A ,B 都发生,而C 不发生。 表示为: C AB 或AB -ABC 或AB -C

(3)A ,B ,C 中至少有一个发生 表示为:A+B+C (4)A ,B ,C 都发生, 表示为:ABC (5)A ,B ,C 都不发生, 表示为:C B A 或S - (A+B+C)或C B A ?? (6)A ,B ,C 中不多于一个发生,即A ,B ,C 中至少有两个同时不发生 相当于C A C B B A ,,中至少有一个发生。故 表示为:C A C B B A ++。 (7)A ,B ,C 中不多于二个发生。 相当于:C B A ,,中至少有一个发生。故 表示为:ABC C B A 或++ (8)A ,B ,C 中至少有二个发生。 相当于:AB ,BC ,AC 中至少有一个发生。故 表示为:AB +BC +AC 6.[三] 设A ,B 是两事件且P (A )=0.6,P (B )=0. 7. 问(1)在什么条件下P (AB )取到最大值,最大值是多少?(2)在什么条件下P (AB )取到最小值,最小值是多少? 解:由P (A ) = 0.6,P (B ) = 0.7即知AB ≠φ,(否则AB = φ依互斥事件加法定理, P (A ∪B )=P (A )+P (B )=0.6+0.7=1.3>1与P (A ∪B )≤1矛盾). 从而由加法定理得 P (AB )=P (A )+P (B )-P (A ∪B ) (*) (1)从0≤P (AB )≤P (A )知,当AB =A ,即A ∩B 时P (AB )取到最大值,最大值为 P (AB )=P (A )=0.6, (2)从(*)式知,当A ∪B=S 时,P (AB )取最小值,最小值为 P (AB )=0.6+0.7-1=0.3 。 7.[四] 设A ,B ,C 是三事件,且0)()(,4 1 )()()(=== ==BC P AB P C P B P A P ,8 1 )(= AC P . 求A ,B ,C 至少有一个发生的概率。 解:P (A ,B ,C 至少有一个发生)=P (A +B +C )= P (A )+ P (B )+ P (C )-P (AB )-P (BC )-P (AC )+ P (ABC )= 8 5081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