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理论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西方女性主义作品赏析

西方女性主义作品赏析

西方女性主义作品赏析女性主义是一个广泛的社会运动,旨在解决和消除性别不平等和性别歧视。

在西方文化中,女性主义作品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话题,从文学作品到电影,从艺术作品到音乐,女性主义作品的影响力无处不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一些西方女性主义作品,并对它们进行赏析。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文学作品中的女性主义。

西方文学中有许多女性主义经典作品,其中最著名的之一是《简爱》。

这部小说由夏洛蒂·勃朗特创作,讲述了一个女孩简·爱从小到大的成长故事,她在一个男权社会中奋发图强,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简爱》被认为是一部女性主义的经典作品,因为它强调了女性的独立和自主,以及对性别不平等的反抗。

另一个重要的女性主义文学作品是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至灯下人》。

这部小说以内心独白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女性的成长故事,探讨了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

通过主人公克拉丽莎的视角,伍尔夫揭示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困境和挣扎,以及她们对自由和平等的追求。

除了文学作品,女性主义在电影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部著名的女性主义电影是《色戒》,由导演李安执导。

这部电影改编自王佳芝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一个女性在战争年代的中国社会中的生存与挣扎。

影片以女性的视角展现了战争对人们的影响,同时也探讨了性别和权力的关系。

《色戒》通过女性主义的视角,揭示了战争对女性的影响,以及她们在男权社会中的处境。

在艺术领域,女性主义作品也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著名的女性主义艺术家芙里达·卡罗是女性主义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

她的作品以女性的身体和性别为主题,探讨了女性在艺术和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

卡罗的作品通过女性的视角,反映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挣扎和反抗,同时也呼吁对性别不平等和性别歧视的关注和反思。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音乐领域中的女性主义作品。

著名的女性主义音乐人比约克是女性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

她的音乐作品以女性的声音和情感为主题,探讨了女性在音乐和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

马克思主义之女性主义读书报告

马克思主义之女性主义读书报告

拙谈女性主义一、女性主义的概念Feminist,女性主义,又译作女权主义,在偏向人文学科的场合多译作“女性主义”,在偏重争取政治经济权利的场合多译作“女权主义”。

女权主义运动发展到女性主义社会思潮,再进一步到哲学思想的过程中,伴随着一些列的妇女解放运动,从最初强调男女平等,首先追求的争取选举权、工作权、生存权以及其他的政治权利和经济权利,在社会解放的进程中,逐步获得了成功,女权主义的目标确立为争取真正的人权,以及由此产生的真实存在权和发展权。

西蒙·德·波伏娃认为女性主义是指独立于阶级斗争之外,专门为女性问题而奋斗的主义。

她认为女性主义者是在结合阶级斗争,但独立于阶级斗争之外,力求改变妇女处境的女性----甚至男性。

二、女性主义的主要思想派别女性主义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理论和实践斗争发展的多个阶段的。

对于20世纪80年代及其以后出现的现代西方女性主义研究和批判大致分为以为主要几个派别: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女性主义、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激进主义女性主义、精神分析、结构主义女性主义、后现代女性主义和生态主义的女性主义等。

这样子的划分对理解主要的女性主义理论家各自的立场有很大的益处。

但还有许多女性主义思想也是抵制这些被分类的,随着女性主义的发展,又有诸如多元文化与全球女性主义、黑人女性主义、赛博女性主义等类别。

各流派之间也各有差别: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的主要研究是关于理性与感情的问题;激进女性主义的关注点是自然与文化的问题,关注对女性的暴力、性、生育等问题;社会主义女性主义关注点是公众领域与私人领域的问题,关注资本主义阶级社会所造成的男女不平等,关注女性的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问题;心理分析女性主义关注主体与客体的问题等。

1、自由主义女性主义: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是所有女性主义的流派的起点,是受西方自由主义思潮发展而来的。

主要是受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观念的影响。

它认为,女性无论是作为一个群体还是一个个人,都应当享有与男性相等的权利。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笔记—女性主义批评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笔记—女性主义批评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笔记—女性主义批评165.女权主义批评是什么?(1)概述:①女权主义文学批评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欧美,至今仍在持续发展。

②它是西方女权主义运动高涨并深入到文化文学领域的结果,因而有着较为鲜明的政治倾向。

③它广泛改造和吸收了当代西方影响很大的诸多批评流派如新马克思主义、精神分析、解构主义和新历史主义等,体现了鲜明的开放性,增强了其对父权中心文化的颠覆性。

④女权主义文学批评是以妇女为中心的批评,其研究对象包括妇女形象、女性创作与女性阅读等。

(2)主要主张与研究领域有:①要求以一种女性视角对文学作品进行全新的解读,对男性文学中对女性形象的歪曲更是进行了猛烈的批判。

②努力发掘不同于男性的女性文学传统,重新评价文学史。

③探讨文学中的女性意识,研究女性特有的写作、表达方式,关注女作家的创作状况。

④声讨男性中心主义传统文化对女性创作的压抑,提倡一种女权主义的写作方式。

(3)现实背景:①女权主义批评与西方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密切相关,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西方第二次女权运动的高涨,直接引发了女权主义文学批评。

②在要求男女平等、争取妇女权利的妇女解放运动的社会政治背景下,女权主义批评应运而生,首先发现了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中根深蒂固的男权中心主义的存在、主流文学的男性文学作品中的大量性别歧视和女性作家作品受到男性中心话语的控制等现象,并对之加以批判。

③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就是这样依托争取女权的政治斗争的强大动力发展起来的,反之又为女权政治运动提供了独特的思想武器,作出了自己的重要贡献。

(4)思想来源:①60年代起西方文学理论批评发生重大变化和转折给女权主义批评提供了理论思路和方法上的多方面启示。

②女权主义批评还继承了一些重要先驱者的理论创造(5)主要代表是英国的弗吉尼亚•沃尔夫和法国的西蒙•德•波娃。

(6)影响评价:①从总体上看,女权主义批评顺应了西方社会妇女解放运动逐渐深化的趋势,对父权制社会给予了全面而深刻的批判,其批评研究的成果也有许多新的创造和拓展,做出了独特贡献而占据一席重要之地。

《20世纪西方文论》 第九章 女性主义

《20世纪西方文论》 第九章  女性主义
“生理决定论”提出了尖锐的批判。 正如肖瓦尔特所指出的那样,女性主义批评
对精神分析理论所做的批判和改造,其要义 并不在于要修改弗洛伊德的理论从而发展精 神分析学,而是要强调性别身份的发展和建 设。
(二)解构主义与女性主义批评 解构主义反对将任何概念或结构看作本质性
的存在,这给了女性主义批评重新思考“女 性”概念以很大启示。 女性主义批评家认为,男性和女性不应该是 尖锐的对立关系,因而女性不应该作为男性 存在的证据,也不应该是男性对自己不喜爱 的属于自己的品质的憎恶的对象化。
西方女权运动的第二次浪潮发生在20世纪 60至70年代。
在这波浪潮中,妇女们除了继续争取自身的 社会权利之外,更充分意识到了性别的不平 等虽然存在于社会生活领域中,但文化才是 男性霸权的制度化的根源所在。
这一时期的女性批评首先大量揭露了文学作 品尤其是男性作家创作的文学作品中对女性 形象的歪曲,代表作有西蒙·波伏娃的《第 二性》(1949)、玛丽·埃尔曼的《想想女 人》(1968)、凯特·米利特的《性的政治》 (1969)和苏姗·考尼隆主编的《小说中的女 性形象:女性主义透视种种》等。
(二)实践性和理论性的融合 女性主义批评和20世纪以来的其他批评方法
最大的区别可能就在于它不单纯属于文学或 文化领域,而是直接酝酿产生于女权运动, 并以改变女性在现实当代境遇中的地位为根 本诉求的。因此,在女性主义的批评实践中, 批评家们更关注的往往是其政治参与作用。
(三)跨学科性和多元化发展 女性主义批评不仅仅是文学批评,更是一种
米利特指出,政治不是一个狭隘的领域,政治 其实是人类某一集团用来支配另一集团的权力 组合,在这种权力组合中,性作为人的生物历 史以及文化历史的一部分已经充分介入到政治 权力分配的过程中去了,对于女性自身来说, 这个过程是隐蔽而至关重要的,因为“交媾从 来不在真空中进行;尽管它本身是一种生物和 肉体的行为,却根植于人类活动大环境的最深 处,从而是文化所认可的各种态度和价值观的 集中体现。”

女性主义读书报告

女性主义读书报告

女性主义读书报告
女性主义读书报告
今天,我们要就女性主义作一篇读书报告。

首先说一下女性主义的概念,它是
一股令女性寻求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权利的运动。

女性主义是一种影响,其企图的主要目标是场外男性的权利,并确保女性在社会和文化上得到平等的机会和地位。

女性主义的发展主要分为三个不同阶段,分别是古典的、革命的和另类的。


古典阶段,女性主义强调追求女性平等和自立的权利。

在革命阶段,一种新的反性别歧视运动开始被采纳,并强调从社会系统中摆脱固守的性别角色和枷锁。

而另类女性主义则分析并强调历史、文化等许多主题对女性影响的全方位影响。

女性主义给女性带来许多积极的影响,有效地推动了公平的社会发展。

它通过
争取女性的权利、促进政府的女性政策、柔软的体系化等有效地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让女性能够拥有更多的发言权,使社会的发展空间更广泛。

同时,女性主义也推动了男女交流的增进,仔细分析男女之间的关系,共同寻求更好、更和谐的发展环境。

从以上可知,女性主义是一股令女性寻求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权利的运动,其正面影响了女性的社会地位,推动了公平的社会发展和男女的相互交流。

由此可见,它对当今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读后感 读书笔记 人文经典作业 浅谈《傲慢与偏见》中女权主义意识的体现

读后感 读书笔记 人文经典作业  浅谈《傲慢与偏见》中女权主义意识的体现

浅谈《傲慢与偏见》中女权主义意识的体现一、概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地位在社会中的日趋提高,女权主义在当下成为了社会热门话题之一。

其实女权主义这一名词诞生由来已久。

关于这一话题的讨论和探究也在欧洲文学中也可见一斑。

而《傲慢与偏见》便是其中一部著名的女性主义小说,它是由英国著名女小说家简·奥斯汀于19世纪完成的一部小说,在当今英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都有着十分重要地位。

简·奥斯汀完成这部小说的同时,欧洲也迎来了女性主义文学的一度繁荣,使得整个欧洲开始了对于女权主义和女性地位的探究和思考。

《傲慢与偏见》的故事背景放在18世纪到19世纪的英国,其主要是以来自两个不同阶级家庭的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为主线索,描写了四段不同结果的姻缘。

在这部小说中有着各种不同性格的女性,表现了作者对不同女性细致的观察力。

女主人公叫伊丽莎白,性格聪慧、善于思考和观察,并且有着极强的自尊心。

而男主人公叫达西,在故事中是一位身份显赫、性格傲慢自负并且及其重视社会地位的乡绅。

故事便是以这两人的爱情纠葛展开。

在故事中,伊丽莎白因为达西的傲慢和自负对他全无好感甚至有些厌恶;而达西因为伊丽莎白的性格和品质对她从欣赏到爱慕,却对她们家其他女孩们的行为举止和家里不好的风气有着严重的成见。

在故事发展的后期,一系列事情的发生也逐渐改变了这一对男女互相的看法和性格,使得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

在本篇小说中,女性意识蕴含在每个细节中,接下来我们将主要从人物性格开始探究其中的女性主义思想。

然而在此之前,我们先大概介绍一下女权主义的主要思想和内容。

二、关于女权主义和女性主义的简介女权主义,即“性别平等主义”和“女性主义”,其旨在结束性别歧视、性压迫等社会不平等问题,并不是主张“女尊。

”女权是人权发展出来的产物,它首先是人权,然后才是女权。

女性主义主张妇女解放,男女平权,女性能和男性一样追求自己应有的权利。

因此其在主张妇女解放的同时也是主张解放男性,以达到男女在社会地位、资源分配以及社会责任担当等各方面平权的目的。

女权主义文学理论读后感

女权主义文学理论读后感

女权主义文学理论读后感篇一女权主义文学理论读后感最近读了一些关于女权主义文学理论的东西,哎呀,这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一开始,我可能跟很多人一样,觉得女权主义就是女人要夺权,要压倒男人。

可真正深入去读、去了解之后,我发现自己大错特错!这哪里是夺权呀,这分明是在争取平等的权利,是在为那些被忽视、被压抑的声音发声。

你看那些文学作品里的女性形象,好多时候都被刻画得很单薄,不是温柔贤淑的家庭主妇,就是红颜祸水的妖媚女子。

这难道就是女性的全部吗?也许有人会说:“这就是传统嘛!”可凭啥传统就得这样?难道女性就不能有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不能有自己的事业追求?我觉得女权主义文学理论就像是一把利剑,劈开了这些不公平的表象。

它让我们看到,女性的价值不应该被束缚在传统的框架里。

也许有人会反问:“那男人的地位咋办?”我想说,争取女性的平等权利,又不是要打压男人,大家都有平等发展的机会,不好吗?我读着那些理论,脑海里就像放电影一样,闪过好多画面。

比如职场上,女性因为怀孕生子就可能失去晋升机会;在家庭里,干着最多的活儿,却还被认为是理所应当。

这公平吗?我觉得不公平!不过,在理解女权主义文学理论的过程中,我也有过犹豫。

有时候会想,是不是有些观点太激进了?但又一转念,可能正是这种激进,才能引起大家的关注,才能推动变革呀!总之,读了这些之后,我真心觉得,为女性权利发声,真的太重要了!这一路的阅读和思考,真好!篇二女权主义文学理论读后感哎呀妈呀,读了女权主义文学理论,我这小心肝儿可是被搅得翻江倒海的!以前我对女权主义没啥概念,觉得不就是一群女人在那儿闹闹腾腾,想要点儿特殊待遇嘛。

可现在,我真想给自己几个大嘴巴子,这想法也太幼稚、太无知了!你瞧瞧那些文学作品里描写的女性,不是依附男人活着,就是被当成玩物。

这像话吗?我不禁要问,凭啥女人就得这样被对待?也许有人会说:“这是历史的遗留问题。

”可历史遗留的错误就不改了吗?女权主义文学理论就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那些黑暗的角落。

读书心得——从《小妇人》看女性主义

读书心得——从《小妇人》看女性主义

读书心得——从《小妇人》看女性主义一、女性意识的起源及《小妇人》写作背景在旧时代,男权主义盛行,女性地位低下。

亚里士多德说过:“女性之所以是女性,在于其根本上就缺少某些品质”;圣托马斯·阿奎那相信,女人只是一个“不完美的人”。

可以看出当时男性对女性的歧视和不平等看法。

19世纪末20世纪初,女性主义开始在英美等国发展起来。

其代表人物有弗吉妮娅·伍尔夫(Virginia Woolf)与西蒙·德·波芙娃(Simone De Beauvoir)。

伍尔夫是当代女性主义论争开创之母,而波芙娃及其《第二性》则成为“初潮”女性主义(20世纪60年代之前)的终结。

而女性主义“二潮”(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则以贝蒂·弗里丹(Betty Friedan)1963年出版的《女性主义的神秘》为标志。

《小妇人》这篇小说是以作者的生平为原型来创作的。

作者生活的年代恰逢南北战争刚结束之际,家中也是四个姐妹,她为老二。

作者的父亲是一位教育家和超验主义哲学家,对家中境况从不过问,也从无担当,家中的重担便落在了作者母亲和四个女儿一干妇女身上。

从十岁起,她就开始写作和参加剧场演出来挣钱帮助母亲维持家中生活。

女性主义思想也在书中女性角色身上得到了不同体现。

从几个女性角色身上可以看出作者迫切想要表达的主题是女性的独立、自主、自强、自立和平等。

二、母亲的女性意识小妇人们的母亲在文中起到了很大作用,她是家中的家庭支柱,在姊妹们小的时候和父亲离家之后承担起了家中的重任。

母亲不但要负责家中衣食住行一切开销,而且还要负责将四个女儿抚养长大教育好;她又是四姐妹的灵魂向导,每个女儿遇到困难和心事,求助于母亲,最终总会得到解决,母亲总能巧妙地对女儿进行合理的开导和告诫,总能使她们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回归自我。

毫无疑问,文中的母亲是一位伟大的女性。

在那个时代,适合妇女的工作本来就不多,能够挣到钱养活自己已不错,可是这个母亲却靠着自己的双手撑起了整个家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基本概念
双性同体(Androgyny)p205
又译为“雌雄同体”,英文源于希腊语,将希腊语中“男性”(andro)和女性(gyny)融合在一起构成的新词。

拥护者:伍尔夫把这个词引入女性主义批评的语境,在《一间自己的屋子》中提出了双性同体的思想。

在她看来,双性同体是艺术创作的一种最佳状态。

她在《奥兰多传》中进一步阐发了双性同体的创作理想。

其他相关作品:玛丽埃尔曼《考虑妇女》卡洛琳海布尔伦《走向承认双性同体》
反对者:实际上是一种性别的固化,否认了由社会性别体制造成的历史差异和冲突,也忽视了政治斗争的重要性以及社会和文化方面的不平等,结果是以双性的假象掩盖了以男权为中心的文化策略。

伊莱恩肖瓦尔特《她们自己的文学》:双性同体是一种不现实的东西,是对女性气质和独特的女性经验的压抑。

同歧视妇女的偏见抗争的方式,不是要否认性别差异,而是要消灭性别的等级制度。

权威authority p206
指文学艺术工作者进行文学创作的权威性。

权威不仅是权利,还指文学艺术工作者的能力、控制力。

Harold Bloom认为在诗歌创作中,年轻的诗人常常无意识地受到父辈的影响,只有走出父辈的影响才能获得创作的自由,即诗人不可避免地试图变成权威或取代权威。

西方女性主义认为,女性在权威问题上面临一个困境:主流父权话语认为权威不仅源于父辈,而且父权的文学艺术传统是女性创作的唯一来源,而权威又是建立在父权的传统上的。

同时,在父权传统中,妇女总是处于从属于男性的地位。

Jane Spencer认为,女性创作的权威是18世纪文学艺术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女性即使被排除在权利结构之外,她们仍然能够形式权威。

因为女性可以用她们的母亲想象和各种美德来赋予自己文学艺术创作的权威性。

自传Autobiography
女性自传的新的研究方法:个人文学批评、跨文学类型批评、新主题意识批评、叙述批评等文学批评理论。

女性主义自传始于自我发现,终于描绘社会变革的蓝图
身体body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女性主义运动和女性主义理论是在质疑女权身体的生理决定论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女性主义质疑现代主义的大脑和身体的二元对立。

认为西方科学和生理医学对身体的话语是以男性的身体为规范的。

同时,西方现代主义理论的主要基石是理性思维,理性思维是建立在大脑与身体的二元对立上的。

一些女性主义认为,女性的身体是父权控制女性的主要空间。

经典canon
有些女性主义认为,有些文本被经典排斥,不是因为其缺乏美学价值,而是因为创造经典的男性批评学者对非经典作品再现的其他社会类别的人群的经验的无知。

女性主义和其他文学批评对打开经典所做的努力反映了对“经典是不变的,凌驾于价值和文化之上”等主流对经典的界定的质疑。

审查制度censorship
审查的对象是那些被认为是有可能不道德的印刷品或那些对统治者构成威胁的、设计政治和宗教方面的言论。

由于西方父权文化对女性的偏见,女性不仅在身体上,而且在道德和智力上被视为“弱者”,而女性的文学创作也被看作“劣等品”。

对于那些敢于发表作品的女作家,审查制度往往在在她们的作品上贴上“不道德”、“古怪”、或“疯狂”的标签。

女性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体现在她们对自己作品的“自我审查”,包括用笔名或匿名发表作品、选择所谓“安全可靠”的题材或主题进行写作。

喜剧
过去的喜剧理论是以一种以男性视野为中心的文学理论,把有情人终成眷属或大团圆作为故事结尾,只关注男性眼中的喜剧作品。

欲望desire
“欲望”一词是法国心理分析理论家雅克拉康用来解释一个人发展成具有社会性即象征性的存在的心里活动和结果,是指个人的身份构成,以及作为主体进入语言象征世界的结果。

当孩子作为一个意识主体,在语言范畴里活动,由于语言的表述性质存在能指和意指的区别,因此存在着实际的需求和所表达出来的要求之间的差别,这种差别就是欲望,欲望是不能被命名的,因此是不能被满足的,也是一种永远的缺乏。

欲望的终极目标是重新得到同母亲的同一。

我们的欲望的第一个层次是由对母亲的欲望转变成对他者的欲望,第二个层次是成为他者欲望的对象。

话语discourse
福柯把话语界定为通过权力得以持续存在的语言再表现的诸系统,也可以理解为支持权力机构的公认的思维方式。

话语不是思想,它不仅是语言,而且是文化和社会机构的工具,是实践,是由语言创造的事物。

话语使权力关系具体化,即权力是在话语中产生,由话语传递和调节的。

福柯认为,话语是权力关系的关键。

女性主义认为,主流话语使父权的。

性欲eroticism
维多利亚时期,历史上第一次把伦理和性的双重标准,还有娼妓制度作为两性不平等的问题提出来。

20世纪,弗洛伊德革命性地指出,性是驱使人的多种行为的本能冲动。

女性主义诗学feminist poetics
女性主义诗学是女性主义研究者有关文学艺术创造与构成的理论。

广义上的女性主义诗学是引入女性主义学术视角对文学艺术进行的研究,包括对文学艺术的经典标准、评价尺度、研究方法及专业化语汇的质疑与反思。

它或注重文学创作与历史文化、日常生活、社会思潮之间的参证与互动,或聚焦于女性与语言、符号之间的相互关系,努力发掘潜藏于语言深层的性别歧视信息,探索以女性身体经验、心灵感受为基础的女性话语方式。

狭义的女性主义诗学指女性主义有关诗歌的理论。

女性批评学gynocritics
该理论最早是伊莱恩肖瓦尔特在一篇题为“走向女性主义诗学”的论文中提出的。

该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女作家或作为作家的女性,包括女作家作品的阅读,女性文学中历史、主题、风格和结构,以及女作家与女作家之间、女作家与男作家之间的文学联系,尤其强调重新挖掘和发现被遗忘或被忽视的女性作家及其作品,并以女性自己的价值、常识、经验和行为来确定女性自己的文学传统。

女性形象images of women
肖瓦尔特发现,女性形象在男性笔下形成两种极端,不是仙女就是恶魔,前者天真、美丽、可爱、无私,后者复杂、丑陋、刁钻、自私、蛮横;不少男作家在刻画女性形象的时候总是让她在天使般美丽的外表下掩藏着魔鬼般的内心,表现了男性文学的厌女症和对女性的文学虐待。

假面舞会masquerade
在18世纪和十九世纪的欧洲小说中,假面舞会构成一个常见的文学主题,承担起表达强有力的象征意义的作用。

在英国精神分析学家琼里维埃尔的论文《作为一种乔装形式的妇女性》,假面舞会用来对有关女性身份的问题进行一种精神分析学的说明。

他认为假面舞会中乔庄打扮的形式代表的其实正是女性的社会身份赖以构建的方式。

因此,传统的所谓女性特征只不过是一种表演而已,它在一个父权制中心的文化中遮蔽了女性本质上的缺失,而正是这一本质才能代表女性的存在状态和事实经验。

神话mythology
西方文学中最有影响力的传统神话来自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以及体现在《旧约》和《新约》里的犹太教与基督教文化。

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家们认为不同形式的神话故事都源于一种排斥女性的父权文化传统,它们往往弥漫着性别歧视和不平等;在神话世界里,女性常常被沦为性的对象。

新历史主义
新历史主义批评是20世纪80年代在包括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心理分析理论、读者反映理论和解构主义等在内的各种后结构主义批评理论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旨在重新阐释历史、文学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