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学院教学楼设计毕业设计

合集下载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独创性声明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独创性声明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本论文中没有抄袭他人研究成果和伪造数据等行为。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论文(设计)作者签名:日期: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使用授权声明海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毕业论文(设计)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毕业论文(设计)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海南师范大学可以将本毕业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印手段保存、汇编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设计)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1表1(系级用)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系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备选题目一览表制表人:系主任签字:填表日期:注:各系可另行用表,但内容一般应含有以上项目。

2表2(教学单位用)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汇总表3表3(学生用)海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表论文题目:学院:系别:专业: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填表时间:年月日4填表说明:1.本科生原则上应于第七学期结束之前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和开题工作。

2.本表由学生在开题报告经指导教师指导和指导教师小组集中开题指导并修改后填写。

指导教师和指导教师小组在学生填写后,应在本表相应栏目里填写确认性意见。

本表最后由学院盖章备案保存。

3.学生应执行本表撰写毕业论文(设计),不得作实质性改变。

学生须在所在学院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并参加答辩。

4.本表可从教务处网页上下载。

学生可用黑色水笔认真填写,做到填写整洁、正确,也可用电子表格填写。

5678附表4(教师学生合用)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期检查表论文是否能如期完成。

9表5(指导教师用)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评价表系别:专业班级:10表6(复审教师用)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复审教师评价表系别:专业班级:11表7(系级用)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记录表12表8(系级用)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表为良,70-79分为中,60-69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

教学楼毕业设计---教学楼建筑施工图设计

教学楼毕业设计---教学楼建筑施工图设计

引言毕业设计是大学专科教育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阶段,是毕业前的综合学习阶段,是深化、拓宽、综合教和学的重要过程,是对大学期间所学专业知识的全面总结。

本组毕业设计题目为——江北区商务职业学院新教学楼建筑施工图设计。

在毕设前期,我温习了《房屋建筑学》、《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等书籍。

在毕设中期,我们通过所学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建筑设计。

在毕设后期,主要进行设计手稿的电脑输入,并得到老师的审批和指正,使我圆满的完成了任务,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毕业设计的三个月里,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经过资料查阅、设计计算、论文撰写以及外文的翻译,加深了对新规范、规程、手册等相关内容的理解。

巩固了专业知识、提高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绘图时熟练掌握了AutoCAD、天正CAD,以上所有这些从不同方面达到了毕业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由于自己水平有限,难免有不妥和疏忽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1 建筑设计理念及设计依据1.1 设计理念教学楼是为人们学习提供最为良好环境的建筑。

纵观教学建筑的发展历史,无不体现着人类文化、文明的历史进程和时代特征。

教学楼建筑设计同设计其他类型建筑一样有许多共同点,也有许多不同的特点和要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办公楼的内容和形式都在不断发生变化。

因此,我对教学楼的设计过程和设计方法进行了详细研究,经过一番思考,我认为本设计应该具有以下特点:(1)弹性。

从设计、结构到服务功能都应做到开放性,以适应时空的变化。

(2)紧凑性。

教室以及其它辅助用房的空间布置要做到紧凑合理。

(3)易接近性。

从楼外到楼内,从入口到各个部门,要规划得合理,要设计一个良好的导引系统。

(4)可扩展性。

在未来扩展时可灵活延伸,将损失减小到低程度。

(5)舒适性。

在环境、通风、温湿度、光线等方面要柔和、协调,尽量借用外部的自然环境。

(6)环境的稳定性。

(7)安全性。

建筑安全防护措施做到不仅满足规范要求而且更加人性化。

(8)济性。

北京化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北京化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 进度安排
设计(论文)各阶段名称 1 文献查阅与相关知识学习,技术准备 2 完成一维方程的求解与仿真 3 完成三维方程的建模和边界条件的确定 4 三维方程求解算法的研究、完成论文
起止日期 2012 年 12 月 2013 年 1、2 月 2013 年 3、4 月 2013 年 5、6 月
1. 设计(论文)的主要任务及目标
(1) 收集与模型相关的微生物系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使用软件解出微生物运动的微分方程;
(3) 输入实验数据,进行模型验证;
(4) 制作仿真软件,在界面显示微生物运动实际情况.
2. 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1) 论文格式正确, 行文具有逻辑性, 论证严密, 表达精确;
(2) 实验设计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 实验步骤正确可靠, 实验数据准确.
2.1.2 组分质量守恒方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
V
北京化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第 2.2 节 对流扩散方程模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 第 2.3 节 模型的参数计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 第 2.4 节 本章小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
1.3.3 Laplace 变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北京科技大学教学楼设计毕业设计计算书(1)本科学位论文

北京科技大学教学楼设计毕业设计计算书(1)本科学位论文

摘要本毕业设计工程是北京科技大学教学楼设计,包括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两部分内容。

一、建筑设计是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综合考虑建筑物与周围环境、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流水交通及经济性等问题,依据相关设计规范来确定设计方案,做出建筑的结构形式、建筑平面、剖面及立面设计。

二、结构设计是在建筑物初步设计的基础上确定结构方案;选择合理的结构体系;进行结构布置,并初步估算,确定结构构件尺寸,进行结构计算。

在确定框架布局之后,我先进行了层间荷载代表值的计算,接着利用顶点位移法求出自振周期,进而按底部剪力法计算水平荷载(地震荷载、风荷载)的作用,求出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内力(弯矩、剪力、轴力)。

接着计算竖向荷载(恒载及活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内力,并利用Excel表格找出最不利的一组或几组内力组合,选取最安全的结果计算配筋。

此外还进行了基础、楼板的设计,利用 PKPM电算软件对整体结构进行分析,并绘制相关的结构施工图.关键词:框架结构;荷载计算;内力计算;内力组合;抗震设计;PKPMAbstractThis graduation design project is a Bei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the building , including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structure design.1.The architecture design is made under the premise of the overall programming, according to the request of the design mission, in addition, the building and its surroundings, usage function, the transportation and architecture economy and so on are compressively considered. And the project design according to the related design norm confirm the structural form of architecture, the design of the plan views ,the elevation views and the sectional views..2. The structure design is based on preliminary architecture design, to select the right structure type, precede structure arrangement and sizes of structure components to calculate. When the directions of the frames is determined, firstly the weight of each floor is calculated .Then the vibrate cycle is calculated by utilizing the peak-displacement method, then making the amount of the horizontal load force (seismic load,wind load) can be got by way of the bottom-shear force method. The force can be assigned according to the shearing stiffness of the frames of the different axis. Then the internal force (bending moment, shearing force and axial force ) in the structure under the horizontal loads can be easily calculated. Afte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internal force under the dead and live loads, the combination of internal force can be made by using the Excel software, whose purpose is to find one or several sets of the most adverse internal force ,which will be the basis of protracting the reinforcing drawings of the components. Beside that, The designs of the foundation、floor slabs and stairs are also be approached by calculating the internal force and reinforcing . We can use the computer software PKPM to analysis the overall structure.After all,the construction drawings are completed.Key Words: frame structure; load computation; internal load computation ;internal load combination; anti-seismic design;PKPM目录第一章绪论 (3)第二章结构计算书 (4)2.1 设计资料 (4)第三章梁、柱截面尺寸估算 (5)3.1 梁截面尺寸估算 (5)3.2 柱截面尺寸估算 (5)第四章框架计算简图及梁柱线刚度 (6)4.1 确定框架计算简图(KJ-5) (6)4.2 梁柱线刚度计算 (6)第五章荷载计算 (8)5.1 恒荷载标准值计算 (8)5.2 活荷载标准值计算 (11)5.3 恒荷载和活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受荷图 (11)5.4 风荷载标准值计算 (15)5.5.框架柱抗侧刚度 D 和 (16)5.6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18)5.7 结构基本自振周期计算 (20)第六章内力计算 (22)6.1 恒荷载标准值作用下框架的内力 (22)6.2 活荷载标准值作用下框架的内力 (24)6.3 风荷载标准值作用下框架的内力 (26)6.4 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的内力 (27)第七章内力组合 (29)7.1 荷载统计 (29)7.2 横梁弯矩调幅 (31)7.3 荷载组合 (33)第八章配筋计算 (46)8.1 框架梁的配筋计算 (46)8.2 框架柱的配筋计算 (50)8.3 双向板的设计 (53)第九章基础设计 (59)9.1 基本资料 (59)9.2 基础底面设计 (59)9.3 基础结设计 (62)结论 (68)致谢 (69)主要参考文献 (70)第一章绪论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土木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在大学几年的理论学习后,要结合社会的实际情况,检验一下所学习的专业知识是否专业和完善。

某基坑支护毕业设计

某基坑支护毕业设计

第一章设计方案综合说明1.1 概述1.1.1 工程概况拟建微结构国家实验室工程位于南京市金银街以西,其南临生命科学院大楼,西侧为住宅楼。

拟建建筑物地面以上6层,地下2层,总建筑面积69533m2,建筑±0.00相当于绝对标高17.25m,整平后地面标高为17.00m,其它标高均以此为准,地下室负二层底板顶标高为-7.75m,基坑开挖深度为8.50m,框架结构。

1.1.2 基坑周边环境条件基坑北面和东面均为马路,最近距离为15 m,下设通讯电缆、煤气管线等设施。

西侧为居民住宅楼,楼高五层,其最近距离为10.5 m,南侧为生命科学院大楼,最近距离为12.5 m。

1.1.3 工程水文地质条件拟建场区地貌单元为阶地,地形较平坦,场地西侧有坳沟分布,东侧有暗塘分布。

在基坑支护影响范围内,自上而下有下列土层:①层杂填土:灰色,稍密,主要由碎石、碎砖、建筑垃圾组成,硬质含量30-60%,填龄大于5年。

①-2层素填土:灰黄~灰色,粉质粘土为主,可塑~软塑,混少量碎砖粒,炉渣,填龄大于10年。

①-3层淤泥质填土:灰黑色,流塑,稍具臭味,含腐植物。

②-1层粉质粘土:灰黄~灰色,可塑~软塑,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②-2层淤泥质粉质粘土~淤泥:灰色,流塑,含腐植物,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②-3层粉质粘土:灰色,软塑,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③-1层粉质粘土:黄褐色,可塑~硬塑,含少量铁锰结核,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第一章设计方案综合说明③-2层粉质粘土:黄褐色,可塑,局部软塑,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③-3层粉质粘土:黄褐色,可塑~硬塑,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含铁锰结核及灰色高岭土团块。

④-1层粉质粘土混卵砾石:黄褐色,由硬塑粉质粘土,稍密卵砾石及中粗砂组成,卵砾石为浑圆~次圆状,主要成分为石英岩,粒径4~50mm,含量约30%。

教学楼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教学楼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4]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3
[5]国家标准.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89).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6]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7]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七院校合编.房屋建筑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②.截面初估:对于受弯构件,可取梁高,梁宽;
③.荷载计算:按照“结构设计条件”给出的各项进行计算;
④.内力计算: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分别采用分层法和D值法计算,并绘制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内力图(包括弯距图、剪力图与轴力图);
⑤.内力组合:考虑各种不利、有利因素对各个控制截面进行内力组合;
⑥.截面设计:进行框架梁、柱截面配筋计算,并绘制下列结构施工图;柱平面配筋图及其大样,梁平面配筋图及其大样;板平面配筋图;
[6]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03G329-1).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出版,2003
[7]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 50105-2001).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8]龚思礼主编.建筑抗震设计手册(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9]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二)工作流程
1.收集资料2.建筑设计3.结构计算4.绘制图纸5.总结答辩
三、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度安排
总设计时间为十五周。各部分设计进度如下:
第1周:布置设计任务、查阅外文资料、了解设计内容;
第2周:编写开题报告,初步确定建筑设计方案;
第3周:手绘建筑设计方案草图;
第4周:绘制建筑设计图纸;

某市某科研机构教学楼建筑毕业设计

某市某科研机构教学楼建筑毕业设计

某市某科研机构教学楼建筑毕业设计这份设计报告着重于某市某科研机构教学楼建筑的设计。

该建筑的主要功能是用于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它将被用于各种学科的教学和实验室。

本报告将介绍该建筑的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包括建筑的结构、建筑材料的选择、建筑的安全性以及节能设计等。

总体设计教学楼将建在一块面积约为XXX平方米的土地上,共有X层,高度约为XX米。

建筑的外观设计采用现代化的风格,结合环境特色和校园氛围,采用了D形、弧形和被动式太阳能技术等设计元素。

整个楼体将呈逐层收缩的形态,强调建筑的动态感与塑造性。

结构设计对于教学楼的结构设计,我们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

这种结构的主要优点包括完成高层建筑的开发,框架结构的整体刚度强,整体稳定性和抗震能力强。

此外,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因高强度、刚性好、适用范围广等特点被广泛使用。

同时,在建筑顶部采用了钢结构桁架支撑屋面花园,让建筑不仅具有教学功能,还具有休憩功能。

材料选择教学楼的主要建筑材料包括混凝土、钢、玻璃等。

我们选择具有高强度、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耐久性和防火性能的混凝土作为教学楼的主体结构材料。

在外立面的设计上,我们采用了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并且增加了建筑的美观度。

安全性在面对可能的火灾时,我们采用消防水幕墙、手提灭火器、自动灭火器等多种措施保证安全。

同时,楼梯、电梯和管道也采用了防火材料进行包覆。

节能设计为了减少能源消耗,我们采用了一系列的节能设计措施,包括建筑外墙采用双层玻璃幕墙、屋面种植绿色植物进行自然降温等。

同时,还利用太阳能集热管技术进行热水供应和空气调节。

结论综上所述,我们的教学楼建筑设计兼具实用、美观、安全和节能等特点,将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体现出学校对建筑安全、绿色、环保的理念。

植物发芽毕业设计

植物发芽毕业设计

编号: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不同含水量对丹参种子活力的影响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生物科学诚信承诺我谨在此许诺:本人所写的毕业论文《不同含水量对丹参种子活力的影响》均系本人独立完成,没有剽窃行为,凡涉及其他作者的观点和材料,均作了注释,如有不实,后果由本人承担。

许诺人(签名):2011年月日目录摘要 (1)引言 (1)1.材料与方式 (2)实验材料 (2)1.1.1 种子品种 (2)1.1.2 实验仪器 (2)1.1.3 实验试剂........... (2)实验方式 (2)1.2.1 种子初始含水量的测定 (2)1.2.2 种子含水量梯度的成立 (2)1.2.3 种子人工老化处置 (3)1.2.4 超干种子的吸湿回干处置 (3)1.2.5 种子发芽实验 (3)1.2.6 种子MDA含量的测定 (3)1.2.7 种子浸出液电导率的测定 (3)1.2.8 种子POD酶活性的测定 (3)2.结果与分析 (4)不同含水量对丹参种子萌生的影响 (4)不同含水量丹参种子浸出液电导率的分析 (5)不同含水量丹参种子MDA含量的转变 (5)不同含水量对丹参种子POD酶活性的影响 (6)3.讨论 (7)不同含水量下丹参种子活力的转变 (7)不同含水量对丹参种子抗老化能力的影响 (8)参考文献 (9)致谢 (10)不同含水量对丹参种子活力的影响摘要:本实验以丹参种子为材料,通过人工老化的处置方式,探讨不同含水量对丹参种子活力的影响。

结果表明,丹参种子含水量维持在%%水平时,具有较高的种子活力;人工老化处置后,其发芽率、活力指数、种子浸出液电导率和POD酶活性大小与未老化丹参种子无明显不同;但老化组丹参种子的MDA含量要高于未老化组;丹参种子含水量由%降至%%水平时,其较佳的各项活力指标数据结果显示该含水量水平适宜丹参种子的长期超干贮藏与利用。

关键词:含水量;丹参;种子;活力Effect of Different Water Content on Salvia miltiorrhizaSeeds VigorName: Zhang Zhenghong Student Number: 0149Advisor: Liu XiaoliAbstract: In this experiment, Salvia miltiorrhiza seed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water contents on seeds vigor by artificial aging treatm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 miltiorrhiza seeds whose moisture contents remained at %%, had higher seed vigor. There was no great difference between aging group and non-aging group in germination rate, vigor index, seed leachate conductivity and POD enzyme activity. However, MDA content of aging group was higher than non-aging group. When water content of Salvia seeds decreased from % to %%, it was suitable for long-term uitra-dry storage and utilization because of its better vigor indicators.Key Words: Water content;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Seed; Vigor引言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是我国常常利用的传统中药材,应用历史悠长,是国内外药材市场热销的重要商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设计 生命科学学院教学楼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 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 者 签 名: 日 期: 指导教师签名: 日 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 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 日 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注 意 事 项 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 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 2)原创性声明 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 4)外文摘要、关键词 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 6)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 7)参考文献 8)致谢 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 2.论文字数要求: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 3.附件包括: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 4.文字、图表要求: 1)文字通顺,语言流畅,书写字迹工整,打印字体及大小符合要求,无错别字,不准请他人代写 2)工程设计类题目的图纸,要求部分用尺规绘制,部分用计算机绘制,所有图纸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规范。图表整洁,布局合理,文字注释必须使用工程字书写,不准用徒手画 3)毕业论文须用A4单面打印,论文50页以上的双面打印 4)图表应绘制于无格子的页面上 5)软件工程类课题应有程序清单,并提供电子文档 5.装订顺序 1)设计(论文) 2)附件:按照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次序装订 指导教师评阅书 指导教师评价: 一、撰写(设计)过程 1、学生在论文(设计)过程中的治学态度、工作精神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扎实程度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3、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专业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4、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技术线路的可行性;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5、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期间的出勤情况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二、论文(设计)质量 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三、论文(设计)水平 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建议成绩:□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

指导教师: (签名) 单位: (盖章) 年 月 日 评阅教师评阅书 评阅教师评价: 一、论文(设计)质量 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二、论文(设计)水平 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建议成绩:□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

评阅教师: (签名) 单位: (盖章) 年 月 日 教研室(或答辩小组)及教学系意见 教研室(或答辩小组)评价: 一、答辩过程 1、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要点和见解的叙述情况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对答辩问题的反应、理解、表达情况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3、学生答辩过程中的精神状态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二、论文(设计)质量 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三、论文(设计)水平 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评定成绩:□ 优 □ 良 □ 中 □ 及格 □ 不及格 教研室主任(或答辩小组组长): (签名) 年 月 日

教学系意见: 系主任: (签名) 年 月 日 目录 1 前 言 ················································································································ 4 1.1现在学校教学楼发展现状 ················································································ 4 1.2 选题目的和意义 ··························································································· 4 1.3 设计内容 ···································································································· 4 2 建筑设计 ············································································································· 5 2.1 工程概况 ···································································································· 5 2.2 建筑设计方案说明 ························································································ 5 2.3 建筑做法 ···································································································· 5 2.3.1 屋面做法 ···························································································· 6 2.3.2楼面做法 ····························································································· 6 2.3.3外墙面做法 ·························································································· 6 2.3.4内墙面做法 ·························································································· 6 2.3.5散水做法 ····························································································· 6 3 结构设计 ············································································································· 7 3.1设计资料 ····································································································· 7 3.2结构设计方案说明 ························································································· 7 3.3结构选型 ····································································································· 8 3.4结构方案确定 ······························································································· 8 3.4.1结构平面布置 ······················································································· 8 3.4.2框架结构承重方案的选择 ········································································ 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