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

2019高三第二学期三模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共36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114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第Ⅰ卷共4页,12小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选出的答案标号(A、B、C、D)涂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第I卷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是烟是雾,我们(辨识/辨别)不清,只见灰蒙蒙一片,把老大一坐.高山,上上下下,裹

了一个严实。古老的泰山越发显得崔嵬

..了。我们才过岱宗坊,震天的吼声就把我们吸引到虎山水库的大坝前面。七股大水,从水库的桥孔(流出/跃出),仿佛七幅闪光黄锦,直铺下去,碰着嶙.嶙的乱石,激起一片雪白水珠,脱线一般, (撒/抛)在回旋的水面。这里叫作虬在湾:据说虬早已被吕洞宾渡.上天了,可是望过去,跳掷翻腾,像又回到了故居。我们绕过虎山,

站到坝桥上,一边是平静的湖水,迎着斜风细雨,懒洋洋只是欲步不前,一边却喑恶叱

...咤.,,。黄锦是方便的比喻,其实是一幅细纱,,透

明的白纱轻轻压着透明的米黄花纹。――也许只有织女才能织出这种瑰奇

..的景色。

我们沿着西溪,翻山越岭,穿过果香扑鼻的苹果园,在黑龙潭附近待了老半天。山势和

水势在这里别是一种格调,变化而又合谐

..。

1. 文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绮丽(qǐ) 坐

B. 嶙嶙(lín)合谐

C. 喑恶叱咤(chà) 渡

D. 崔嵬(wéi) 瑰奇

2. 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辨识流出抛

B. 辨别跃出抛

C. 辨识跃出撒

D. 辨别流出撒

3. 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躲在绮丽的黄锦底下,似有千军万马护着一幅没有经纬的精致图案

B. 似有千军万马,躲在绮丽的黄锦底下护着一幅没有经纬的精致图案

C. 似有千军万马,躲在绮丽的黄锦底下被一幅没有经纬的精致图案护着

D. 躲在绮丽的黄锦底下,似有千军万马被一幅没有经纬的精致图案护着

【答案】1. D 2. C 3. B

【解析】

1. 试题分析:座,和谐,喑呜叱咤zhà

2. 试题分析:第一组,辨识:辨认,识别,如景物辨识不清;辨别:在认识上加以区别,如辨别方向。第二组,“跃”比“流”更形象。第三组,“撒”强调把颗粒状东西散着扔出去,“抛”强调扔、投掷。

3. 试题分析:第一空,照应前面的句子,“懒洋洋只是欲步不前”对应“躲在绮丽的黄锦底下”;第二空,考逻辑关系,应该是“细纱护着图案”。

点睛: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有时选用关联词语,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选用关联词语注意分析前后语句之间的关系,此题属于选填衔接句的题目,注意前后的照应和逻辑关系。

4.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马尔克斯作为一位享誉世界的作家,不仅在南美国家耳熟能详

....,而且也为中国作家和读者熟知,其作品已多次再版。

②高士其是一位可敬的儿童文学作家,他的作品大都写得平易近人

....。

③从假手机、假移动电源、假移动硬盘到假欧元硬币,淘宝上的假货可谓应有尽有

....,也难怪大家都称之为“万能的淘宝”。

④山冈和田野上,到处都是漫山遍野

....的果树林。

⑤他上台发言,侃侃而谈,旁若无人

....。

⑥本来还不错的文章,让你这样改来改去,反而改得不三不四

....了。

A. ①②③

B. ②⑤⑥

C. ③④⑤

D. ①④⑥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耳熟能详:听得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语境不当。例句:她知道有数百万人对她父亲拳击生涯的每个细节都耳熟能详。平易近人:既比喻态度和蔼,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如:“就在那次交谈中,他亲身感受到了诗人那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态度。”也形容文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应有尽有”褒贬色彩不当,“应有尽有”是个褒义词,应该有的全都有了,表示一切齐备。假货不能叫“应有尽有”。漫山遍野:遍布山野,形容很多。语义重复。旁若无人:既可以形容高傲,作贬义词,如:“这个人一向自以为了不起,说起话来旁若无人。”也可以形容态度自然,作褒义词,不三不四:既形容人不正派、不规矩,贬义词;也用来说明事物不成样子。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福建计划实现全省自考考籍的电子化管理,同时加强网站建设,为自学考试者提供方便简捷的“一站式”信息服务。

B. 国家语委和央视联合推出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等系列节目,展现了中国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为增强文化自信做出了引领和示范。

C. 国际互联网虽然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商务、交通上的便利,但是我们对网上信息的真实性和安全性越来越怀疑。

D. 行政定价虽然在控制医疗费用增长、缓解群众“看病贵”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越来越不适应形势的发展,造成了很多弊端。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B项偷换主语,应在“汉字听写大会”前面加“的”。 C项语序不当,“虽然”应放在句首。D项成分残缺,应在“看病贵”后加“难题”。

点睛: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表现为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暗换主语表现为句子前面没有主语,而前句的主语不能作该句的主语。此题选项A因暗换主语造成结构混乱。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清”在魏晋的玄学语境和人物品藻中焕发了活力,具有了明确的审美属性。与秦汉时期偏于事功的文化迥然不同,在以道为本的玄学思潮的影响下,士文人在人生追求上普遍以能否体验“道”的存在,是否臻于“道”的境界作为评价人生境界高低的标准。在这样的文化语境下,描述道之性状的“清”,作为一个审美趣味和风格开始流行于当时著名的审美文

化活动——人物品藻中,普遍用之于人物品藻和诗文书画鉴赏。《世说新语·赏誉》赞赏的内容很广泛,举凡品德、节操、本性、心地、才情、识见、容貌、举止、神情、风度、意趣、清谈、为人处世等等,都在赏誉之列。从时人的评价来看,当时均以“清”为上品。

“清”作为在魏晋玄学文化语境中呈现出活力的审美趣味和风格,其审美特征主要表现为清简通脱、清净澄澈、出尘脱俗、玄远深邃的道玄气质。从趣味上讲即自然素朴、简约玄淡、超然脱俗,不奢、不繁、不浊、不俗、不媚。这一趣味成为衡量士文人品位高下的标准。在不同语境中,“清”往往与其他词语组合成为复义词,形成其衍生、派生意义,如“清远”“清峻”“清雅”“清真”“清婉”“清劭”“清峙”“清通”“清和”“清绮”等等,但核心旨意大体不脱离“清”的简约、清澈、玄远。“清”及其复义词大量在人物品藻和诗文书画鉴赏中出现,共同表征了魏晋玄学语境下以“清”为主导的审美倾向,在中古时期,几乎可以说是无“清”不美的。“清”也凝聚升华成为一个具有魏晋时代气质和风韵的审美范畴。

大凡趣味皆有文野、雅俗、高下之分。晋人尚“清”,“清”作为审美趣味标准,是在对“浊”“俗”的差评中得以更清晰地确立起来的。文人刻意区分“清”与“浊”、“雅”与“俗”的差别,在道玄的文化语境中建立起“清”这一审美趣味,并将之确立为与“俗”相对立的“雅”,成为当时的审美理想和美的条件。士文人以这种富有文化内涵、高品位“清雅”的艺术化的生活情趣,拉开与达官贵戚、富商巨贾的距离,凭借文化上的优越感,抚慰内心的失落和愤懑。当时盛行一时的竹林、山水、箫声与琴音等因其“清美”的特质,成为魏晋士文人构建其理想生活的主要手段,凸显出他们的生活品位和审美情趣。在孔子删诗、儒家以“雅正”确立了儒家主流文化的审美趣味标准之后,魏晋士文人又将与荣位与权势相关的儒家的功利文化归为“俗”,逐出了审美领域,以“清”为核心范畴,建立起了“清雅”这一精英文化的审美趣味,并将之发展为独立于儒家“雅正”主流文化系统之外的审美文化体系。“相对于政治、哲学、伦理、科学、历史等等,审美无疑是最具底蕴意味的深层结构,或者说,是照见一个民族之集体无意识的一面镜子。更能窥见一个民族、一种文化的精神质地。”(李劼《诗学观念和审美趣味》)在中国古典美学中,作为元范畴的“清”对中国古典美学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一审美趣味深刻地渗透到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园林、器物美学中,使中国的古典艺术始终内含着一种深邃澄澈清雅含蓄的东方式精神境界。

(节选自《玄学语境中的美》,作者陈迎辉,有改动)

6.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秦汉时期,士文人文化偏于事功,魏晋时期在玄学思潮的影响下,士文人在人生追求上普

遍以能否臻于“道”的境界作为评价标准。

B. 《世说新语·赏誉》以“清”为上品的赞赏内容非常广泛,因而使“清”在魏晋的玄学语境和人物品藻中,具有了明确的审美属性。

C. 在魏晋玄学文化语境下,描述道之性状的“清”成了审美趣味和风格,开始流行于人物品藻中,普遍用之于人物品藻和诗文书画鉴赏。

D. “清”在趣味上表现为自然素朴、简约玄淡、超然脱俗,不奢、不繁、不浊、不俗、不媚,该趣味是当时衡量士文人品位高下的标准。

7.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在魏晋玄学文化的不同语境中,“清”与其他词组成复义词形成其衍生、派生意义,其核心旨意总是不脱离“清”的简约、清澈与玄远。

B. “清”及其复义词语大量在人物品藻以及诗文书画鉴赏中出现,共同表征了魏晋玄学语境下以“清”为主导、无“清”不美的审美倾向。

C. 魏晋人在道玄文化语境中把“清”作为审美趣味的标准,并将其确立为与“浊”“俗”相对立的“雅”,成为当时的审美理想和美的条件。

D. “清雅”作为魏晋时期精英文化的审美趣味,是审美最具底蕴意味的深层结构,它是镜子,能窥见一个民族、一种文化的精神质地。

8.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魏晋士文人凭借“清雅”这一富有文化内涵的艺术化的生活情趣,拉开与达官贵戚、富商巨贾的距离,抚慰其内心的失落感和愤懑感。

B. 魏晋士文人以“清”为核心范畴,建立起了“清雅”这一精英文化的审美趣味,而将与荣位与权势相关的儒家的功利文化归为“俗”。

C. “清”以其清简通脱、清净澄澈、出尘脱俗、玄远深邃的道玄气质,在魏晋文学中呈现出活力的审美趣味和风格,受到士文人的推崇。

D. “清”对中国古典美学影响深远,其审美趣味渗透到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园林、器物美学之中,使中国的古典艺术始终内含着东方式精神境界。

【答案】6. B 7. A 8. C

【解析】

6. 试题分析:因果不当,原文的意思是,《世说新语·赏誉》赞赏的内容很广泛,从时人的评价来看,当时均以“清”为上品;而不是因为《世说新语·赏誉》的广泛赞赏才使“清”在魏晋的玄学语境和人物品藻中,具有了明确的审美属性。

7. 试题分析:“核心旨意总是不脱离‘清’的简约、清澈与玄远”判断不当,原文说“核心旨意大体不脱离‘清’的简约、清澈、玄远”。

8. 试题分析:“在魏晋文学中呈现出活力的审美趣味和风格”理解不当,应为“在魏晋玄学文化语境中呈现出活力的审美趣味和风格”。

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此题C项曲解文意。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沈炯,字礼明,吴兴武康人也。炯少有隽才,为当时所重。侯景之难,吴郡太守袁君正入援京师,以炯监郡。京城陷,景将宋子仙据吴兴,遣使召炯,委以书记之任。炯固.辞以疾,子仙怒,命斩之。炯解衣将就戮,碍于路间桑树,乃更牵往他所,或遽救之,仅而获免。子仙爱其才,终逼之令掌书记。及子仙为王僧辩所败,僧辩素闻其名,于军中购得之,酧①所获者铁钱十万,自是羽檄军书皆出于炯。及简文遇害,四方岳牧皆上表于江陵劝进,僧辩令炯制表,其文甚工,当时莫有逮.者。

高祖南下与僧辩会于白茅湾登坛设盟炯为其文及侯景东奔至吴郡获炯妻虞氏子行简并杀之,炯弟携其母逃而获免。侯景平,梁元帝愍其妻子婴.戮,特封原乡县侯,邑五百户。僧辩为司徒,以炯为从事中郎。梁元帝征为给事黄门侍郎,领尚书左丞。

荆州陷,为西魏所虏,魏人甚礼.之,授炯仪同三司。炯以母老在东,恒思归国,恐魏人爱其文才而留之,恒闭门却扫,无所交游。时有文章,随即弃毁,不令流布。尝独行经汉武通天台,为表奏之,陈己思归之意。奏讫,其夜炯梦见有宫禁之所,兵卫甚严,炯便以情事陈诉,闻有人言“甚不惜放卿还,几时可至”,少日,便与王克等并获东归。

高祖受禅,加通直散骑常侍,中丞如故。以母老表请归养,诏不许。文帝嗣位,又表乞归。诏答曰:“寻敕所由,相迎尊累,使卿公私得所,并无废也。”

初,高祖尝称炯宜居王佐,军国大政,多预谋谟,文帝又重其才用,欲宠贵之。会王琳入寇大雷,留异拥据东境,帝欲使炯因是立功,乃解中丞,加明威将军,遣还乡里,收合徒众。以疾卒于吴中,时年五十九。文帝闻之,即日举哀,并遣吊祭,赠侍中,谥曰恭子。

(节选自《陈书·沈炯传》,有删改)【注】①酧:同“酬”。

9. 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炯固.辞以疾固:坚决

B. 当时莫有逮.者逮:匹敌

C. 梁元帝愍其妻子婴.戮婴:缠绕

D. 魏人甚礼.之礼:以礼相待

10.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及子仙为.王僧辩所败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B. 便与.王克等并获东归荆州与.国邻接

C. 恐魏人爱其.文才而留之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 乃.更牵往他所怀王乃.悉发国中兵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高祖南下\与僧辩会于白茅湾\登坛设盟\炯为其文\及侯景东奔至吴郡\获炯妻虞氏\子行

简\并杀之

B. 高祖南下与僧辩会\于白茅湾登坛设盟\炯为其文\及侯景东奔至吴郡\获炯妻虞氏子行简\并杀之

C. 高祖南下\与僧辩会\于白茅湾登坛设盟\炯为其文\及侯景东奔至吴郡\获炯妻虞氏\子行

简\并杀之

D. 高祖南下\与僧辩会于白茅湾\登坛设盟\炯为其文\及侯景东奔至吴郡\获炯妻虞氏子行\

简并杀之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沈炯善写文章,文才斐然。王僧辩打败宋子仙后悬赏重金寻找沈炯,后来王僧辩所需文书都出自沈炯之手。

B. 沈炯一身正气,视死如归。侯景之难时,他不受宋子仙高官的利诱和死亡的威胁,最终感动了宋子仙,得以保全性命。

C. 受禅,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后来中国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

D. 诏,天子下达臣属的文体,始于秦始皇,终于清朝,是一种命令文体。按内容分为即位诏,遗诏等,按形式分为手诏、口诏等。

13. 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恒闭门却扫,无所交游。时有文章,随即弃毁,不令流布。

(2)军国大政,多预谋谟,文帝又重其才用,欲宠贵之。

【答案】9. C 10. C 11. A 12. B

13. (1)(沈炯)总是闭门谢客,无任何交往。沈炯时常写些文章,随即毁掉,不让流传。(2)军政大事,沈炯大多参与谋划,文帝又重视他的才学,想让他得到荣华富贵。

【解析】

9. 试题分析:婴:遭受。

10. 试题分析:C项,前为自己的,后为自己。A项,介词,表被动。B项,介词,和。D项,介词,于是,就。

11. 试题分析:“南下”“会”“登坛设盟”并列的谓语,中间要断开,“于白茅湾”作后句的状语,“妻虞氏”“子行简”并列的宾语,中间断开。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南下”“会”“登坛设盟”并列的谓语,中间要断开,“于白茅湾”作后句的状语,“妻虞氏”“子行简”并列的宾语,中间断开。

12. 试题分析:“最终感动了宋子仙,得以保全性命”错,沈炯得以活命是因为宋子仙准备在另一处杀他时,有人救了他。

13.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词语“恒”“却扫”“交游”“流布”“预”“谋谟”“重”“宠贵”的翻译。

参考译文:

..................

高祖率兵南下,与僧辩在白茅湾会师,于是登坛立盟誓,沈炯撰写盟文。侯景东逃至吴郡,

捉到沈炯的妻子虞氏、儿子沈行简,都杀掉了,沈炯的弟弟带着老母出逃获救。侯景乱平,梁元帝怜悯他妻儿都遭杀害,特封为原乡县侯,食邑五百户。僧辩任司徒时,以沈炯为从事中郎。梁元帝召他任给事黄门侍郎,兼尚书左丞。

荆州陷落,沈炯被西魏虏获,魏人以厚礼相待,授炯仪同三司。沈炯因老母在东土,常想归国,又担心西魏人惜爱其才而挽留他,总是闭门谢客,无任何交往。沈炯时常写些文章,随即毁掉,不让流传。他曾独自行经汉武帝通天台,写表奏启武帝,陈述自己思母归国之心。奏毕,当夜沈炯梦见皇上居所,禁卫森严,沈炯便讲述自己的真情,听见有人说:“很舍不得放你回去,不知何时可以再见。”不几天,沈炯便同王克等人一道获免东归。

高祖受禅称帝,加任通直散骑常侍,御史中丞职务不变。沈炯以母老上奏表请求回家侍养,诏令不许。文帝继位,沈炯又上表请求回家。文帝诏书答复说:“不久敕令有司去迎取令堂,让卿在公在私都得其所,全都不必耽搁。”

当初,高祖曾称道沈炯宜辅佐朝政,军政大事,沈炯大多参与谋划,文帝又重用他,想让他得到荣华富贵。恰逢王琳寇掠大雷,留异盘踞东境,文帝想让沈炯凭借这个立功,便解除他中丞一职,加任明威将军,派回乡里,招募军队。沈炯因病于吴中去世,时年五十九岁。文帝听到噩耗,即日举朝哀悼,并遣使祭吊,追赠侍中,谥曰恭子。

1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柳州城楼①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①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②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释】①这首七律是柳宗元被贬初到柳州之时写的。②尾联中的“共来”:公元805年因王叔文革新失败,与之相关的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等五人被贬到荒远的柳州、漳州、汀州、封州和连州为刺史。

(1)本诗颔联和颈联是如何写景的?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2)有人说诗的颔联赋中有比,你是如何理解的?概括这首诗抒发的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答案】(1)颔联、颈联写景,动与静、近与远结合。颔联描绘风急雨骤中的芙蓉、薜荔墙景象,是近景、动景;颈联描写登楼远眺所见的重岭密林、九曲江流,是远景、静景。(2)①芙蓉与薜荔,象征着人格的美好与芳洁;风雨,比喻险恶的社会环境。借“芙蓉”“薜荔”在暴风雨中遭遇,暗比自己仕途风波险恶。赋中有比,不着痕迹。②感情:通过登楼远望,

抒发了诗人离乡别友的悲苦和对挚友的深情怀念,流露出对时事艰危、环境险恶的忧虑和愤慨。

【解析】(1)试题分析:答出“动与静、近与远结合”的手法,然后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解释。

点睛:分析诗歌的写景方式注意从顺序、着眼点和艺术手法的角度进行分析。顺序注意高低、俯仰、远近等,着眼点注意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写景;艺术手法注意是动静、虚实、对比、衬托等等表现手法和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式。答题时结合诗句具体的分析。

(2)试题分析:注意找到此联中“象征”“比喻”的手法,然后分析诗人“离乡别友的悲苦和对挚友的深情怀念,流露出对时事艰危、环境险恶的忧虑和愤慨”的情感。

1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陈情表》中点明母孙二人互相依靠,命运相关,拳拳之情使李密不能废止奉养祖母而远离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陶渊明《饮酒》中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3)王维《山居秋暝》的颔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动静结合地描绘出山中优美的自然风光。

【答案】 (1). 更相为命, (2).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3). 此中有真意, (4). 欲辨已忘言 (5). 明月松间照, (6). 清泉石上流

【解析】试题分析: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互相依靠,命运相关”“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动静结合地描绘出山中优美的自然风光”,这样就能准确的答出题目,注意“辨”的写法。

五、

16.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人做事情,或是出于利益,或是出于性情。出于利益做的事情,当然就不必太在乎是否愉快。我常常看见名利场上的健将一面叫苦不迭,一面依然奋斗不止,对此我完全能够理解。我并不认为他们的叫苦是假,因为我知道利益是一种强制力量,而就他们所做的事情的性质来说,利益的确比愉快更加重要。相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亦即仅仅为了满足心灵而做的事情,愉快就都是基本的标准。属于此列的不仅有读书,还包括写作、艺术创作、艺

术欣赏、交友、恋爱、行善等等,简言之,一切精神活动。如果在做这些事情时不感到愉快,________________,使它们由性情生活蜕变成了功利行为。

【答案】 (1). 出于性情做的事情 (2). 我们就要考虑是否有利益在其中起着作用

17.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到了,请你从下面两题任选一题,对一句上联或一句下联,使其成为工整的一幅对联。

(1)上联:时逢端午思屈子

下联:

(2)上联:

下联:赛龙舟,把酒吟诗慰圣贤

【答案】示例(1)下联:每见龙舟想汩罗(2)上联:包粽子,举杯欢宴聚亲友 /念故人, 齐心协力包粽子/ 庆佳节, 鼓乐欢歌聚亲友

【解析】试题分析:注意对联的要求是字数相同,词性一致,结构形同,然后注意押韵,从音韵的角度注意仄起平收,仄可以理解为现代汉语的三、四声,平可以理解为现代汉语的一、二声。

18. 请根据下面的例句,运用所给的话题再仿写两个句子,要求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例句相同。

示例:田园诗是乡村牧童手中的一支短笛,清新而幽雅,绿林、青山、田野、炊烟,尽收眼底。

边塞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送别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边塞诗是大漠沙场里的一弯冷月,清远而瑰奇,黄沙、雪峰、烽火、弓刀,豪情填膺。 (2). 送别诗是陌头江水边的一株杨柳,温柔而妩媚,古道、轻舟、晓风、残月,愁绪满怀。

【解析】试题分析:仿写有嵌入式仿写、续写式仿写、命题式仿写和开放式仿写几种形式,仿写题的关键是明确题干的要求和对例句的分析,例句如是单句主要分析句子结构,如是复句主要分析分句之间的关系,要做到句式和例句一致,仿写题大多数都要考修辞,因此对修辞手法的运用一定不要忽略。此题是续写式仿写,注意喻体的选用,喻体往往是该类诗歌中

的常见意象,然后概括该类诗歌一般创设什么样的意境,再列举相关的意象,最后是情感基调。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爬满心墙的蔷薇

——读康·巴乌斯托夫斯基《金蔷薇》

王开岭

他有一种使他触及的一切变得高尚的才能。——歌德

《金蔷薇》,一册薄薄的散文体小书。一打开,扑面而来的森林、溪水和冰雪气息立即让我安静下来,童话般的语境仿佛置身于缪斯的圣诞夜,而巴乌斯托夫斯基,便是那个挨门逐户送祝福的白胡子老人,他的礼物是诗、是激动人心的月光、是欢悦生命的美……

书的开篇叫《珍贵的尘土》:善良的退伍老兵夏米,相貌丑陋,以清理作坊为生。一天,他遇见了早年照料过的一位姑娘,并再次伸出援手,后来,他突然被一股“依依不舍”的情感所折磨,自卑、怯懦、羞愧……他暗暗祈愿姑娘能遇到真正的爱情,并冒出一念头——送一朵传说中能带来幸福的金蔷薇给她。从此,每天夜里,夏米都背着一个大垃圾袋回家,里面装着从银匠作坊里扫来的尘土,他用筛子不停地扬着……终于一天,他捧着一小块金锭去找银匠。当“金蔷薇”终于诞生时,姑娘已去了异国。不久,夏米去世了。

“每一分钟,每一个无意中说出来的字眼,心脏每一次不易觉察的搏动,犹如杨树的飞絮或深夜映在水洼中的星光——无不是一粒粒金粉……而作家,以数十年光阴筛取这微尘,将其聚拢一起,熔成合金,然后铸出我们的‘金蔷薇’——小说,散文,长诗。”

在《洞察世界的艺术》中,他转述了一位画家的话:“每年冬天,我都要到列宁格勒那边的芬兰湾去,您知道吗,那里有全俄国最好看的霜……”直到今天,我还能忆起撞上这句话时的激动和羞愧,因为我从未留意霜的差别、更毋论“最好看”了——自己的感受原是多么粗糙!

和同胞作家相比,巴氏似乎是个特例,在作品气质和主题上,他都没有鲜明的俄罗斯式烙印,母邦文化的苦难基因和悲剧资源并未将其心灵格式化,他也没有卷入时代的政治伦理斗争。像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爱伦堡、帕斯捷尔纳克、索尔仁尼琴等,都是在一种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灵魂纠结下,以反抗、挣扎、悲愤的姿态实施突围的,而巴氏不,他既没背负民族传统,也未被时代的罪恶拦住去路。唯美、温情和诗意,乃其与生俱来的打

算,他从未因某种现实而在这些方面打折扣。

他的文字无形中铺了一层干净和温暖的草,并转化为了读者的幸福。这种心灵的舒适与和平,这种不被时代耽误的健康心性和稳定品质,在苏联严酷的政治环境中,是非常罕见的。他这样说:“对生活,对我们周围一切的诗意的理解,是童年时代给我们的最伟大的馈赠。如果一个人在悠长而严肃的岁月里,没失去这个馈赠,那他就是诗人或者作家。”

我认为,这是个极重要的提示,尤其对工业时代的人和现代教育,尤其对21世纪的我们——沉溺于物理和实用、荒疏了自然、哲学和诗歌——从而远离生命真相和本体意义的人。

阅读巴氏,是一种美和心智的享受,你不会有压抑感,连故事里的哀痛,也是美的,让人感激。正像他解释安徒生时所说:“是的,我们需要幻想家,是停止对这三个字进行讥笑的时候了。”“童话不仅为孩子,也是为成人所需要的。”“对生活的宽容态度往往是一个人丰富内心的可靠标志。像安徒生这样的人是不愿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世俗纷争上的,因为周围闪耀着鲜明的诗意,不要放过春天亲吻树木的那一瞬间……”

虽然有大量现实作品,但骨子里,他不是“现实感”和“斗争感”很强的作家,他更像灵魂方面的美学大师——大自然最亲近、最信赖之人,理想主义的冥想者和歌颂者,那种干净得能聆听花鸟物语、拿到童话钥匙的人。对现实,他的反抗工具是“美”,是对丑和恶“背过脸去”的姿式,是以回答“人应怎样生活”“何以不辜负这个世界”的方式来进行。他消化矛盾、超越苦难的愿望和能力都太强了,他不能忍受被阴暗挡住光线、降低视力的生活。而且,这毫不妨碍他对那些英勇的同胞报以爱和尊敬,这在他对茨维塔耶娃、巴别尔、爱伦堡等人的评述中清晰可见,他熟悉对方的价值,清楚对方的意义,拥戴对方的劳动。诗性、浪漫、理想人格、美学的纯粹、对永恒价值的守护、对细微之物的深情、对教育和艺术的关注、突破时代纠缠的行走……这一切,奠定了巴氏风格,一种知识和精神上的“百科全书”风格。

多年来,我已惯于将《金蔷薇》搁在枕边,就像小孩子让最爱的糖果触手可及。睡前翻开某页,无论内心多么浮躁,这时都会安静下来,连空气都变得像书中森林里那样:清澈、湿润、流畅,有股沁人心脾的薄荷的静,绿的香……

(节选自《精神明亮的人》,有删改)

19. 作者在开头引用歌德的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0. 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他的文字无形中铺了一层干净和温暖的草,并转化为了读者的幸福。

(2)对现实,他的反抗工具是“美”,是对丑和恶“背过脸去”的姿式。

21.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爬满心墙的蔷薇”意蕴的理解。

22. 结合文本,谈一谈“巴氏风格”“对工业时代的人和现代教育,尤其对21世纪的我们”有什么启示?

【答案】19. ①写出了康·巴乌斯托夫斯基的独特才能(或独特之处);②表现了歌德对它的高度评价,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吸引读者阅读兴趣;③总领全文。

20. (1)康·巴乌斯托夫斯基的散文有唯美、温情和诗意的底色,让读者心灵的舒适与和平。(2)对现实,康·巴乌斯托夫斯基将眼睛和心灵迎向阳光,用发现美、感悟美、书写美的方式来消化矛盾、超越苦难、反抗现实。

21. ①唯美、温情和诗意像蔷薇一样布满康·巴乌斯托夫斯基的心。②爱与自卑、怯懦、羞愧像蔷薇一样布满善良的退伍老兵夏米的心。③康·巴乌斯托夫斯基的作品《金蔷薇》让作者深深地着迷,让他的内心变得平静、清澈、湿润、流畅。

22. ①细心发现、体味、记录自然、生活中的每一点“如金”的美好与感动,点滴积累,融汇成美好的回忆与文字。②将我们的视线与心灵迎向阳光,我们才能够缓解甚至消解精神压力和灵魂纠结,做一个精神明亮的人。③不能仅仅沉浸于物理和实用、还要接近自然、哲学和诗歌,从而体会生命真相和人的本体意义。④对生活要持有宽容的态度,不要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世俗纷争上,让“周围闪耀着”“鲜明的诗意”与美好。

【解析】

19. 试题分析:注意从内容的角度分析“写出了康·巴乌斯托夫斯基的独特才能”,从引用本身的角度分析“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从结构上分析靠头的作用“总领全文”。

20. 试题分析:句子主要有情感句、哲理句、意蕴句、修辞句接榫句等,分析含义首先要抓住句子中的词语,然后在结合语段的内容进行分析,同时要注意句子的类型。此题数以情感句,注意分析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21. 试题分析:注意从表层答出“唯美、温情和诗意像蔷薇一样布满康·巴乌斯托夫斯基的心”“爱与自卑、怯懦、羞愧像蔷薇一样布满善良的退伍老兵夏米的心”,结合文章的主旨分析“康·巴乌斯托夫斯基的作品《金蔷薇》让作者深深地着迷,让他的内心变得平静、清澈、湿润、流畅”。

点睛: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字面和深层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字面的意思较为浅显,不难理解,深层含义要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注意是对某事物的赞美,或是对某种人的鞭挞等。从作用是注意结合内容和形式作答,内容上就答上面的含义,形式上

主要回答收否是文章的线索,或是运用什么特殊的手法等。

22. 试题分析:探究题往往就文中的某个情节发表自己的看法,答题时注意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进行论证,论证时注意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不要信马由缰。注意观点明确,论证理由充分。

七、作文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英国著名诗人兰德说:“我跟谁都不争,跟谁争我都不屑。”

日本著名女子排球教练大松博文说:“人生的每一天都在胜负中度过,一切都以竞争形式出现。每天都是为在竞争中取胜,或者至少不败给对方而进行奋斗。因此若有一天懈怠,便要落后,要失败。人生就是这样严峻。”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答案】竞争与谦让

面对激烈的招聘竞争,一位名叫张媛媛的女大学生却数次让座,体现出良好的道德素养。但在竞争激烈的今天,人们不禁发出疑问:谦让还适合今天的社会吗?

是啊,孔融让梨是一直倡导的一种传统美德,我们炎黄子孙也一直受这样的思想熏陶着。但是,在现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不是光靠谦让就能生存的。细想一下,孔融这样的孩子在现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会是什么样呢?当然,我们不否认孔融让梨积极的一面。我想,在今天我们能不能既具传统美德又能适应如今的时代呢?其实,竞争与谦让并不矛盾,是和谐统一的,可以在竞争的过程中体现谦让的精神。

谦让有利于获得更多的竞争社会

无论在成人世界还是孩子世界,善于谦让的人一定会受到同伴的欢迎和接纳,因而获得更多的交往机会,也更具竞争力。如果说进取主要是体现“才气”,那么谦让就是“人气”的体现,这两者在现代社会都是很重要的基本素质。随着人们对知识和才能的重视和培养,以后有知识和才能的人越来越多,当这些人才聚集在一起的时候,靠什么进一步出类拔萃?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人气”,没有“人气”的“才子”必然面临孤家寡人的郁闷,甚至有怀才不遇的悲哀。谦让宽容是赢得人气和团结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它实际上是在明辨是非的前提下,凡事想得开,能让人时且让人,能容人处且容人,既善待自己也善待他人,是一个人胸怀宽广、大度豁达、心灵美的反映,使人可以在宽松的人际氛围中积蓄潜能。但是如果像少数人“小心眼儿”,处处爱争强好胜,喜欢占个“上风”,心胸狭窄、患得患失,容易与人产生冲突。

谦让有助于提高竞争能力

谦让不仅有利于获得人们的尊敬,能融洽和谐的与别人交流,而且也给了自己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这对提高在竞争过程中所需的综合能力无疑是有帮助的。我们应该既会锐意进取,又知道谦让宽容。锐意进取和谦让宽容并不矛盾,因为它们都是有一定原则的,锐意进取的出发点是为了展现自我,但是要尊重别人的权利;谦让宽容的出发点是为了别人,但是要维护好自尊,两者结合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兴旺发达、和谐美好。

谦让有益于培养在竞争社会中的适应能力

没有竞争,社会就不会进步,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就会受到制约;但一味盲目的追求竞争不懂得谦让,那“竞争”就会变成“垄断”,变成自己的“做秀”,最终只会引起别人的反感。试想,如果一个人分别与十个人争抢一次,另一个人分别向十个人谦让一次,谁受的伤害最大?不懂得谦让的前者将得到什么?在竞争激烈的战斗中,面对强者,他可能在肌肤受伤的同时,精神和心理也受到伤害;面对弱者,他可能也只是暂时的胜利者,他的过激行为,将导致更多人的不满和敌对情绪,有朝一日他将可能招来意想不到的伤害。只有拥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又具有谦让的品质,才能在群体中,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开创美好的未来。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多则材料作文,材料中“我跟谁都不争,跟谁争我都不屑”“每天都是为在竞争中取胜”是材料的重点,体现两种观念,“争”和“不争”,和足以抓住这两点提出自己的观点,可以趋向一方,也可以辩证的分析。

点睛:这是一道多则材料作文,首先要分析材料的性质是相同或相反,如果相同,就从同一的角度立意,如果相反,首先首先提炼观点,可以选取其中的一个进行立意,最好是对事物的两个方面进行辩证的分析,进行辩证的立意,这样文章会显得深刻、全面,能够一分为二的看问题。立意时首先抓住材料中的词语,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这道作文题属于相反的两个方面,注意辩证的分析材料中的关键的词语。

2020高考理科数学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

xx 届高考理科数学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计算 21i i - = A .3i -+ B .1i -+ C .1i - D .22i -+ 2 过点 ( ) 3,2-的直线l 经过圆2220x y y +-=的圆心,则直线l 的倾斜角大小为 A .30? B .60? C .150? D .120? 3 设函数f(x)的图象关于点(1, 2 3 )对称,且存在反函数1 -f ( x ),若f(3) = 0,则1 -f (3)等于 A .-1 B .1 C .-2 D .2 4 设m ,n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γ是三个不同的平面 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m ⊥α,n ∥α,则m ⊥n ; ②若α⊥γ,β⊥γ,则α∥β; ③若m ∥α,n ∥α,则m ∥n ; ④若α∥β,β∥γ,m ⊥α,,则m ⊥γ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A .①和② B .②和③ C .③和④ D .①和④ 5.已知一个正四棱锥的各棱长均相等,则其相邻两侧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为 A .arcos 31 B .arcsin-322. C .arctan 22-. D .arccot 4 2-. 6 {} {} 211,,log 1,A x x x R B x x x R =-≥∈=>∈,则“x A ∈”是“x B ∈”的 A .充分非必要条件 B .必要非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非充分也非必要条件 7 若点(3,1)p -在双曲线22 2 2 1(0,0)y x a b a b =>>- 的左准线上,过点p 且方向向量为(2,5)a =r 的 光线,经直线2y =-反射后通过双曲线的左焦点,则这个双曲线的离心率 A .15 3 B .33 C .53 D . 43 8.已知四面体A BCD -中,2,1,AB CD AB ==与CD 间的距离与夹角分别为3与30o ,则四面体A BCD -的体积为

辽宁省鞍山一中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试题英语

鞍山一中2012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试题 本试卷分第一卷和第二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卷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 How does the woman feel? A. Excited. B. Worried. C. Tired. 7.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s? A. Teacher and parent. B. Teacher and student. C. Colleagues.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至10题。 8. How does the woman feel about the result of the swimming competition this A. Over-excited. B. Uninterested. C. Dissatisfied. 9. Which place did the woman get in the swimming competition last year? A. First place. B. Second place. C. Third place. 10. What's the woman's advice for the man? A. He should join in a swimming competition. B. He should change his learning method. C. He should spend more time in the pool.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1至13题。 11. When does the woman want to fly to Paris? A. On July 5. B. On July 15. C. On July 20.

2019高三语文模拟考试题及答案

资料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2019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书院的精神 中国传统书院的根本精神,就是教之以为人之道,为学之方,这是教育的根本理念和宗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视教育。《礼记·学记》中明确指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作为“立国之本”的教育并不是简单地教授知识,而是教之以为人之道和为学之方。 中国传统教育是将知识和德行教育结合在一起的。近年来,教育界提倡与世界接轨,实际上就开启了一个误区:在西方的教育传统中,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一般是分头进行的,学校是知识教育的场所,教堂是道德教育的场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是集于一身的,书院充分地体现了这种理念。在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中,德育教育又是放在第一位的,为人之道是传统书院教书育人的根本理念。即使是知识传授,也不是灌输书本、章句的知识,而是教会人们发现、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方法和能力,这就是为学之方。 朱熹在《大学章句序》中明确规定了教育中两个阶段的教学内容:八岁到十五岁小学阶段的教育是“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这个阶段的教育注重的主要是行为规范的养成;十五岁以后大学阶段的教育,“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注重道德修养、尊师重道,这都是围绕着为人之道展开的,从小学到大学都要培养人的道德品质。 朱熹还提出了六条读书方法,这六条实际上也是书院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这就是为学之方,从学习到实践的过程朱熹都提到了。 首先,中国古代书院的理念和宗旨是围绕怎样做人、成为怎样的人来展开的,教育的根本是培养一个真正的人。我们经常会强调职业道德教育,但一个人连做人的道德都没学会,怎么可能会遵守职业道德呢?如果他能够遵守做人的基本道德,他也会遵守职业道德,二者之间是本末的关系。“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做人之道是根本,只有抓住“本”,“末”才能产生,用王弼的话讲就是“举本统末”,“举本”才能“统末”。 其次,书院也继承了传统的教育理念,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这两个方面的配合非常重要。一方面,不管你的资质、身份如何,都是“有教无类”;另一方面,又要根据不同的资质进行不同的教育,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 再次,书院教育理念中根本的一点就是启发式教育。孔子讲:“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是启发式教育的关键,然后才有“引而不发,跃如也”。因此,学子一定要自觉主动地提出学习要求,老师才能给予针对性的教育。传统的书院教育都是自觉自愿的,古代常见学子背着粮食跑到深山老林来求学,主动性很强,做老师的就爱收这样的学生,对这样的学生才能进行启发式的教学。有了自觉性、主动性,学生才可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此外,书院坚持的另一个原则就是自学为主,相互切磋,教学相长,自由讲学。这是书院非常好的传统。书院的精神是:注重学术研究,深化学理探讨。 最后,书院还有一个传统,就是密切的师生关系,师生如父子,书院如家庭,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我们过去也常讲君父、臣子,父母官、子民,这都是通过父子关系构建一种亲情,然后达到融洽的关系。是的,中国古代确实是家国同构,古人常把国天下变成家天下,然后把家天下推扩到国天下。近百年来,我们批判宗法血缘制度的核心也是直指家国同构,不能否认家国同构确实有问题。但是,这个问题也还有其他的维度,把地方官称作“父母官”,把官员、百姓的关系纳入“父母、子女关系”中,就绝对的不好吗?父母对子女永远是无私奉献、不计回报的。有这一层关系,恐怕比雇佣关系要好很多。所以,我们看任何问题都不能简单化。当今教育非常需要师生如父子,

成人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成人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2018年成人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第Ⅰ卷 一、(24分,每小题4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狰狞zhēng 诤.言 挣.脱 峥.嵘岁月 铁骨铮铮.. B .撩拨liáo 潦.倒 燎.原 眼花缭.乱 寥. 若晨星 C .悭吝qiān 歼.灭 虔.诚 潜.移默化 阡. 陌纵横 D .缉拿jī 编辑. 作揖. 羁.旅生涯 疾. 言厉色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是( ) . A .积腋成裘 猝不及防 曲突徙薪 群贤必至 B .瓦釜雷鸣 歪风邪气 目光如聚 铤而走险 C .优柔寡断 源远流长 钟灵毓秀 常年累月 D .自立更生 遗笑大方 弱不经风 气势汹汹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勇往直前的汩汩泉水相信,在岁月的过滤与涤荡下自己将永远一脉 。 ②由于摆脱了功利之争,田园山水诗人便有了一种恬静 的心境。 ③时间的长河无影无形,看不见摸不着,每天都在悄无声息地 。 A .清莹 淡薄 流失 B .轻盈 淡泊 流失 C .轻盈 淡薄 流逝 D .清莹 淡泊 流逝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的是实干家,而不需要那些大巧若拙.... 的智叟式的人物。 B .在俄罗斯流光溢彩.... 的古典文学长廊里?有不少卷帙浩繁的文学巨着值得我们流连。 C .百位知名学者十余年来殚精竭虑.... ,通力合作,《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终于问世了。 D .工作缺乏通盘考虑,目无全牛.... ,顾此失彼,这是许多人干不好工作的重要原因。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我出国的时候.父亲送给我的那套石印的前四史,充塞了我的半个行囊。 B .我区作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首批改革38个试验区,从今年起进行课改实验。 C .他的画作风格清新,色彩丰富,色调和谐,得到画界及评论界的一致好评。

九年级数学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无答案1

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2016届九年级数学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各数中,最小的数是() A.23- B.25 C.17- D.2 2.如图是一些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搭车的几何体的三视图,这个几何体只能是() 主视图 左视图 俯视图 A B C D 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448a a a += B.()3232a b a b -=- C.532a a a += D.()22224a b a b -=- 4.下列图形中,由AB CD ∥,能得到12∠=∠的是() A B C D 5.如图,正方形OABC 绕着点O 逆时针旋转40?得到正方形ODEF ,连接AF ,则OFA ∠的度数是() A.15? B.20? C.25? D.30? 6.如图,位似图形由三角尺与其灯光照射下的中心投影组成.灯与三角尺距离为2米,三角尺与投影面距离为3米,且三角尺的面积为224cm ,则投影三角形的面积为() A.260cm B.2120cm C.2150cm D.2180cm 7.已知一次函数32y x =+的图象绕坐标原点旋转180度后的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 A.32y x =-+ B.32y x =- C.32y x =-- D.23y x =- 8.如图,两个半径相等的直角扇形的圆心分别在对方的圆弧上,半径AE ,CF 交于点G ,半径RE ,CD 交于点H ,且点C 是弧AR 的中点,若扇形的半径是2,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 A.2π4- B.2π2- C.π4+ D.π1- 9.八个边长为4的正方形如图摆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l 将这八个正方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则该直线l 的解析式为() A.35y x = B.34y x = C.910 y x = D.y x = 10.已知()52y x x a =+-+是关于x 的二次函数,当x 的取值范围在14x ≤≤时,y 在1x =时取得最大值,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A.10a = B.4a = C.9a ≥ D.10a ≥ 二、填空题 11.因式分解:22414x xy y --+=________. 12.如图,矩形ABCD 的边AB 与y 轴平行,顶点A 的坐标为()1,m ,()4,6C m +,那么图象同时经过点B 与点D 在反比例函数表达式为_____. 13.请从以下两个题中任选一个作答,若多选,则按所选的第一题计分. A.把边长相等的正五边形ABCDE 和正方形ABFG ,按照如图所示的方式叠合在一起,连接AD ,则DAG ∠=_____. B.如图,在山坡AB 上种数,已知90C ∠=?,28A ∠=?,6AC =米,则相邻两树的坡面距离AB =_____米.(精确到0.1米) 14.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点E 、F 、 G 分别是AD 、BC 、CD 的中点,BE EG ⊥,25AD =3AB =,则AF 的长为_______. 三、解答题 15.解不等式组:()31641212 3x x x x ?+>+??--

黑龙江省哈三中2021届高三数学第五次模拟考试试题 理

黑龙江省哈三中2021届高三数学第五次模拟考试试题 理 考试说明: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 间120分钟.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字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得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刮纸刀. 第I 卷 (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已知复数i i z i a z (2,321+=-=为虚数单位),若21z z 是纯虚数,则实数=a A .23- B .2 3 C .3- D .3 2. 已知集合2 {|230,}A x x x x Z =--≤∈,集合{|0}B x x =>,则集合A B 的子集个 数为 A .2 B .4 C .6 D .8 3. 已知向量(2,3)=-a ,b (3,)x =,若a //b ,则实数=x A .2- B .2 C .29- D .2 9 4. 设2log 3a =,13 log 2b =,2 0.4c =,则,,a b c 的大小关系是 A .a b c >> B .b a c >> C .a c b >> D .c a b >> 5. 将函数x y 2sin =的图象向左平移 6 π 个单位长度后得到曲线1C ,再将1C 上所有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得到曲线2C ,则2C 的解析式为 A .)3sin(π+=x y B .)6 sin(π +=x y C .)3sin(π - =x y D .)3 4sin(π +=x y

高三语文模拟考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模拟考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李杜诗歌创作与从政关系之初论 ①李白杜甫一生从政时间并不长,但被朝廷和地方藩府征聘任用却不止一次,断断续续分布于他们一生好几个时期。两人生活经历受此左右,成为一个起伏不定的过程。考察政治对于两位大诗人思想创作的正面推动和影响,有助于认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与政治的关系。 ②中国诗歌的传统是“言志”。魏晋以后有“缘情”说出现,但士大夫仍一致认为情必须是高尚的情。因而缘情在很大程度上只能看作言志的补充,即所言之志必须是情感的真实流露。情志合一,它的最高层次必然与政治相通。这样,对中国诗歌而言,政治之渗入与否,跟诗歌是否达到高层次常相联系。就诗人而言,古代诗人注定是在封建政治格局下生活,因而经常由封建政治赋予他们以理想与热情,构成他们与时代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诗歌所呈现的气象、风貌,也都与他们的政治介入有关。当士大夫自觉地承担起某种社会责任的时候,他的精神往往也相应地崇高起来。中国古代诗人可以不是政治家,但对政治必须有一种向心力,必须在政治方面有必要的体验和适度的介入。 ③政治本身当然应该有它的积极内容。诗人当然也应该有良好的主观条件,鄙吝的人无论政治给他以怎样的拨动,也不可能有伟大的创作。但问题在于人的情志不可能恒定在一种状态下没有变化,即使是有高尚志趣的人,也不免会有松懈的时候。同样是杜甫,他可以高唱“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也可以低吟“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在不同时期,心情和志趣显然是有变化的。李杜一生追求,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在长途中就像一辆运行的机车,需要有动力补充。如何使李杜的用世之心,在关键时刻得到维系和加强,始终不倦地追求,执着地面对现实,仍然需要靠政治的强大摄动力,这在李杜的后期生活中表现得很明显。 ④从诗人与社会的横向联系看,封建社会毕竟与资本主义社会不同。在中国封建时代尤其是它的前期,士大夫如果不卷入政治,一般就只有归向山林田园。穷乡僻壤的封闭,小生产者的狭窄天地,对他们的视野与情感,构成严重的限制和束缚,使他们与外部疏离,难得从时代生活中汲取创作的动力。甚至连诗歌创作,在死水一样的生活中也会变成多余。所以中国古代诗人如果真正回归农村,杜门不出,创作上多数总是归于沉寂。有人对李杜离开朝廷后仍与各方面官员交游有微辞,似乎毕竟未能免俗,其实这种交游正是与外界保持联系的重要途径。否则就只有陷入闭目塞听、彻底缄默的境地。总之,如李杜之所作,笔力雄壮,气象浑厚,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丰富的社会内容、深刻的人生体验,乃至达到堪称通乎天地万物、包含古今的程度,它是绝不可能指望产生于一般的甚至封闭的环境之中。其酝酿和创作,非有一种巨大的政治背景,并连同诗人自身都被适当地卷入不可。 (选自余恕诚《唐诗风貌》,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中国诗歌传统中情、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言志是中国诗歌的传统,时间上要早于魏晋以后出现的“缘情”说。 B.情、志在士大夫看来,前者是诗人的自觉,后者则由封建政治赋予。 C.缘情很大程度上是对言志的补充,所言之志必须是情感的真实流露。 D.情志合一有层次之分,政治渗入与诗歌达到高层次有着密切的关联。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段引领全文。首先概括李白杜甫一生的从政特点,点明两人生活经历受政治影响,从而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题。 5月23日,当今世界围棋第一人柯洁与计算机围棋程序“阿尔法狗”(Alpha Go)的第一场比赛结束,“阿尔法狗”以四分之一子优势赢得首场胜利.除了围观和好奇,人类骨子里的不服输以及想要看看人工智能到底有多厉害的求胜欲促成了这一挑战。面对人类棋手注定完败于人工智能的结局,人类要做好的准备是全面迎接而非拒绝人工智能,努力去掌控而非臣服于人工智能。。 接纳人工智能是今天社会发展、经济增长、人类演化的必然,更是人们生活的需求。其实,很多人每天离不开的智能手机就是低端人工智能的应用。更应当看到的现实是,人工智能的发展极具竞争性,未来谁在人工智能的研发和应用中落后,谁就会被淘汰。 2016年3月15日,“阿尔法狗”最终以4比1战胜韩国名将李世石。两个月之后,美国白宫就推动成立了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分委会,由其主持和协调撰写了三个关于人工智能发展的报告:《为人工智能的未来做好准备》《国家人工智能研究和发展战略计划》和《人工智能、自动化与经济报告》。欧盟、英国和日本等也相继发布了研发和应用人工智能的报告。显然,中国应当参与到这种战略布局当中,这种布局不仅是国家和民族的需要,而且也是赢得未来的利器。 尽管美国对人工智能的布局着眼于产业自动化和提升经济,但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早就向各行各业全面渗透,春江水暖的领域主要体现在医疗、制造业、交通、金融、生态环境监测、刑事司法调查等。人工智能并不是只会下棋,还会在不同的领域帮助人,甚至超过人。 然而,无论人工智能有多少个理由可能战胜人,它们首先是在人类为其布置和引导的范围内进行学习,并且它们始终无法获得人的理性分析能力、运用逻辑思考的能力,以及具有情感交流和互动的能力。缺少了这些方面的能力,所谓“人工智能战胜人”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此外,预见性或先见之明也是人类胜过地球上所有生物以及人工智能的地方。凭借未雨绸缪的超前性,人工智能受控于人的装置早就在研发之中。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詹森·多夫曼研究团队已经研发了一个反馈系统,能够让人类操作者仅通过大脑信号就能实时纠正机器人的错误,并做出正确的选择。这其实也是人工智能的内容和应用,即实现控制人工智能的智能。 另一方面,由人掌控人工智能也意味着必须以人类社会的法律与伦理来制约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是如此广泛和深远,不可避免地会触及人类社会各个方面的法律规范、制度和伦理。这意味着,如果不改进和创造新的法律和规范,就无法让人工智能融入人类生活和生产,从而无法让人工智能发挥应有的巨大作用。我们必须针对人工智能制定新的法律、形成新的伦理规范,以避免人工智能陷人类于危险境地。 例如,人工智能驾驶的汽车上路,必须改变1968年联合国制定的汽车控制者必须是人而非电脑的道路交通公约。为此,美国于2016年2月改变了这一法律,允许无人驾驶汽车上路。这也表明,此后一系列和各个方面人工智能的应用都可能会改变现行的法律,或者需要制定新的法律。 与此相关的是,人工智能的应用涉及人和机器、人和动物、人和人之间的伦理时,如何规范人工智能也提上议事日程。尽管阿西莫夫在1941年就提出了机器人三定律,后来发展为四定律,但对于今天飞速发展的人工智能而言,这样的法则还是太简单。于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埃德蒙德·阿瓦达和索罕·迪索扎2016年共同创建了一家名为“道德机器”的网站,试图解决人工智能应用的某些伦理问题,体现为三种情况:一是车辆直行,导致4只狗1只猫死亡,还是撞向右侧路障,导致5位乘客死亡?二是汽车直行,导致3位违章行人死亡,还是撞向右侧路障,导致5位遵守交规行人死亡?三是汽车直行,导致5位违章行人死亡,还是撞向右侧路障,导致4位乘客死亡?

2020届高三地理第三次模拟考试题(二)

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c.地膜的保湿效果好.大棚的复种指数高 咼三地理 (二)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 .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 .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选择题)3.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蔬菜大棚浅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富集快于深层,主要由于棚内( A. 热量充足,不利于浅层有机质的吸收 B. 蔬菜根系深,利于吸收深层有机养分 C. 雨水淋洗少,浅层养分不易进入深层 D. 浅层水分蒸发量小,有机养分减少慢 桑沟湾是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的一处海湾,这里是我国最早海带人工养殖的地方。近 年来,中国水产黄海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此成功探索出了海带、鲍鱼和海参三者混合养殖 的新模式(见下图)。据此。完成4?6题。 太阳光 号 场 考 不本卷共11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蔬菜大棚土壤主要是在人工控制下进行作业和调节,以满足作物正常生长发育需要, 、高湿、高蒸发量、无雨水淋洗、复种指数高、持续施肥且施肥量大等特点,使它在理化性质上与大田土壤有较大差异。下图示意山东省寿光市王高镇蔬菜大棚土壤有机质 含量随种植年限和深度变化。据此完成号 证 考 准 名 姓 级 班 A .种植年限越长, B .种植年限越长, 1?3题。 1 .图示信息显示( 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 土壤有机质含量越低 C. 土层深度越深,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 D. 土层深度越深,土壤有机质含量越低 2 .与大田土壤相比,不同种植年限蔬菜大棚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 .大棚的保温作用强.蔬菜肥料施用量大4 .桑沟湾由单一的海带养殖到海带、鲍鱼、海参三者混合养殖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A.优质的海洋环境 B .养殖技术的进步 C.市场的需求升级 D ?保鲜技术的出现 5.与单一养殖相比,该混合养殖模式的突出优点是() ①节省饵料投放,提高经济效益 ③调整生产规模,市场适应性强 A.①②B C.②③D ②吸收海水中的cO减缓温室效应 ④改善水质,减少海洋养殖污染 .①④ ?③④ 6 ?冬季,农户们常将鲍鱼和海参送往福建和广东沿海养殖,其最主要目的是() A.靠近消费市场B C.躲避大风暴雪D .获得优惠补贴 .缩短养殖周期 大湖效应指的是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通常是湖泊)从中得到水蒸汽和热 能,然后在湖泊迎风岸形成雨、雪、雾等现象。左图为美国五大湖区年平均降雪量

2020年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题

2020年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教是指通过诗教化民众的方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在诸如“不学诗,无以言”“诗言志”“思无邪”等为人熟知的表述的促动下,诗歌的影响遍及从国家社稷、社会风尚到日常礼仪、个人修为的不同层面,使得诗歌在中国古代不仅仅是个人表情达意的方式,而且成为整个社会生活的重要部分,与政治、伦理、风俗、文化等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体现的正是诗教的目的和功能:一些重要思想乃至制度理念被以诗歌的独特形式进行传布与渗透,用来规训人们的言行举止、引导社会文化的路向。 依照朱光潜的“诗教就是美育”这一说法,诗教显然是现代艺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林语堂所说:“中国的诗在中国代替了宗教的任务。”虽然他所讲的“中国的诗”是指古典诗歌,并且中国诗歌经过现代性的洗礼之后,仅有百年历史的现代诗歌被认为失去了古典诗歌的辉煌和魅力,但是诗歌本身仍然具有相当的感召力,对人类的精神生活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由此,处于现代境遇中的诗教,或者说在现代美育观念影响下的诗教,实际上包含两个问题向度:一是传统诗教的适应性,即传统诗教通过调整、转换,寻求合乎现代人生存状态、审美趣味和心理需求的路径;一是根据现代诗歌的特性,找到诗歌与社会文化的连接点,探索诗教的现代意义和方式。 现代美育倡导以情感为核心的观念,有助于引导诗教施行过程中凸显诗歌的抒情性本质。不过,不宜忽略诗歌所应具有的智性、理趣和思辨等其他特质;而回归诗歌本体,或许一定程度上能去除传统诗教过分教化之弊,但并非要将诗歌拉回到“内部”,切断其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在“故步自封”中慢慢失去活力、直至萎缩。 至于现代美育主张的“审美无功利”,要考虑到现代美育诞生的时代背景。当蔡元培提出“纯粹之美育”时,他期待的是以“无功利”之审美的“纯粹”性,消除当时“大多数之人皆汲汲于近功近利”的积患。同样,现代诗教也曾表达过强烈的“无功利”的诉求,不过一味追求诗歌“无功利”,会导致写作者狭隘地理解“诗性思维”的含义和价值,皮相地趋附海德格尔大力阐释的“诗意地栖居”,实际上,“诗性”是人类与自然万物建立联系的方式;“诗意地栖居”并不表明某种独善其身、超然于尘世之外的态度,它体现的是美与善的协调。朱光潜说:“善与美……它们的必有条件同是和谐与秩序。从伦理观点看,美是一种善;从美感观点看,善也是一种美。”这正是看似“无功利”的审美的辩证属性。当然,现代诗教已不可能像古代诗教那样,仅仅视以“仁”为内核、具有德性的君子为“完人”,而是对之倾注更丰厚内涵、更富于现时代特征。至少应该在马克思预期的“人的解放”的意义上理解现代社会的“完人”,即一种具有“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的生产能力成为从属于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的人格形象。 在社会文化日渐多元化的当下,倘若不是孤立、抽象、静态地领悟诞生于上世纪初的现代美育所关涉的美、审美、美感等命题,它的某些观念对诗教的拓展仍然具有启示价值。未来诗教关于诗歌的界说中,诗歌之美不再是单一的,而是立体的,不只提供赏鉴、实现“净化”,更具有海德格尔所说的超越性的“拯救的力量”,不仅能够弥合“人心”,而且将重塑人在技术时代的命运和位置。(摘编自张桃洲《现代美育,诗教何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中国古代,诗歌因能传布重要思想和制度理念,故其影响遍及社会各层面。 B.现代诗歌仅仅有百年历史,缺少古典诗歌那样的魅力,难以影响人们生活。 C.现代诗教应在诗歌与社会文化之间构建良性的互动关系,保持诗歌的活力。 D.传统诗教非常重视通过诗歌养成完美人格,这与现代诗教的理念完全不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首先提出诗教这一概念及诗教的目的和功能,为整篇文章的论证奠定基础。

最新高三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精编版

2020年高三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精编版

新人教版高三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 第I卷(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汛期温驯徇情出言不逊以身殉职 B.角斗绝招咀嚼一觉醒来倔头倔脑 C.帆船藩篱梵文人仰马翻繁衍生息 D.俯瞰抚育胸脯釜底抽薪辅车相依 2.选出下列错别字最多的一项:() A.思忖观摹根深缔固沤心沥血 B.恬静秘诀矫揉造做妄自菲薄 C.谩骂举止涣然一新犷悍无赖 D.筵席拘谨漫不经心不屑一顾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开放性网络给人们交流思想提供了较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应看到,一些_______于网络的“情绪性言论”,有时产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需要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②2006年,中国外交依然面对许多悬疑:中日关系僵局能否_______,中俄合作能否深化,中美关系能否保持积极稳定的发展态势,等等,这些问题仍然值得世界充分关注。

③在最内在的精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爱并不能消除这种孤独,______正因为由己及人领悟到别人的孤独,我们的内心_______会对别人充满最诚挚的爱。 A.漫延打破也/就 B.蔓延突破也/就 C.漫延突破但/才 D.蔓延打破但/才 4.下列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日本的报章、中国的报章都异曲同工地对于搬了家的人们给了一个“愚民”的称号。 B、进入高三年级以来,学习成绩一向平平的陈瑞进步很大,叫人不得不另眼相看。 C、棋盘上自己的棋子所剩无几,而对方却兵多将广,邹明感到在排兵布阵上捉襟见肘。 D、他生活底子厚实,知识渊博,所以写起来左右逢源,得心应手。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大型京剧交响诗剧《梅兰芳》把交响乐的气势磅礴与京剧乐队的细腻婉转结合起来,最终通过舞台呈现并达到一种诗的意境。 B.了解了重庆的发展规划后,他心里激动万分,在自己的工作日记中写道:让我们都来出一份力,使我们的家乡重振雄风,再造一个更为辉煌的未来。 C.经过细致地调查取证后,警方终于确定这起事件的幕后黑手是那个男人一手策划的。

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

濮阳市2018届高三毕业班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黑色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乡村文化是乡村社会得以延续的核心。如果没有乡村文化,那么乡村也就成为一潭死水,无从振兴了。如果乡村的振兴只是在乡村建设几间民宿,开上几个咖啡馆,让一些城里人到乡村来换换空气,尽管可以增加就业、提高收入,但是却不是真正的乡村振兴。从这个意义上说,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乡村文化的振兴。。 文化赋予了生活的意义。乡土社会是由人组成的,同时又超越了个体,是文化将这些个体连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赋予乡村生活的价值。比如乡土社会中有许多节日,每个节日都有着不同的意义。在人们庆祝这些节日的过程中,人与自然、人与人、生者与亡者保持了沟通,成为联系密切的共同体。文化也赋予乡村社会以秩序。在乡村社会中,文化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比如要养成尊老爱幼的风气就需要有尊老爱幼的文化氛围。在传统的乡村社会中,社会变化相对比较缓慢,老年人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可以教导青年人,因此老年人在社会中具有较高的地位。但是到了现代社会,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有很多渠道获取知识,受过现代教育的年轻人更容易利用这些渠道获取知识,要维持年轻人对老年人的尊重,就需要文化力量。乡村文化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基础。西方国家在迅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农业的快速发展是以乡村社会的消亡为代价的。与西方国家不同,东方社会都希望在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中保留乡村,如日本、韩国和中国的台湾地区,在高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都曾经以不同名义推动乡村的振兴,希望避免西方乡村消亡的道路。东方社会振兴乡村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保护乡村文化。 中国乡村振兴的目标之一是实现乡风文明,通过文化建设,实现乡村的和谐和有序发展,因此乡村振兴需要文化先行。文化先行可以从物质层面做起。但是,物质层面乡村文化建设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乡村文化建设不能停留在物质文化建设上。有一些地方的乡村文化只是停留在物质建设上,精神文化建设没有跟上,物质文化也就很快消失了。在物质文化建设的基础上要推动乡村公共事务的治理。公共事务就是大家参与来管大家的事情,乡村振兴需

海南省2020届高三年级第五次模拟考试数学试题(wd无答案)

海南省2020届高三年级第五次模拟考试数学试题 一、单选题 (★) 1. 设复数 ,若 z 的实部与虚部相等,则实数 m 的值为() A .-3 B .-1 C .1 D .3 (★) 2. () A .-1 B . C .0 D . (★) 3. 设集合 , ,则 () A . B . C . D . (★★) 4. 已知函数 若 ,则 a 的值为() A .1 B .0 C .-1 D .2 (★) 5. 统计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我国从古代就形成了一套关于统计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据宋 元时代学者马端临所著的《文献通考》记载,宋神宗熙宁年间(公元1068-1077年),天下诸州商税岁额:四十万贯以上者三,二十万贯以上者五,十万贯以上者十九……五千贯以下者七十三,共计三百十一.由这段内容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的统计表格: 分组(万贯) 合计 合计 73 35 95 51 30 19 5 3 311 则宋神宗熙宁年间各州商税岁额(单位:万贯)的中位数大约为()

A .0.5 B .2 C .5 D .10 (★) 6. 已知等差数列 的前 n 项和为 ,若 ,则 () A .7 B .10 C .63 D .18 (★★) 7. 函数 的最小值为() A . B . C . D .0 (★★) 8. 从某个角度观察篮球(如图1) ,可以得到一个对称的平面图形,如图2所示,篮球的外轮席为圆 O ,将篮球表面的粘合线看成坐标轴和双曲线,若坐标轴和双曲线与圆 O 的交点将圆 O 的周长八等分,且 ,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A . B . C . D . 二、多选题 (★★) 9. 已知正方形 的边长为 ,向量 , 满足 , ,则() A . B . C . D . (★★) 10. 设 和 是两个不同的平面, m , n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则 B .若,,,则 C .若,,,则

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口角(jué)匹(pǐ)配当(dāng)机立断 B.勉强(qiǎng)联袂(mèi)垂涎(yán)三尺 C.龟(jūn)裂给(gěi)予否(pǐ)极泰来 D.抨(pēng)击赝(yàn)品揠(yǎn)苗助长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塑象赡养噤若寒蝉徇情枉法 B.暴戾幅射煞费苦心前倨后恭 C.校勘陷阱黯然消魂棉里藏针 D.魁梧缥缈天花乱坠瑕不掩瑜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冰心老人一生都在用爱心关爱众生,以一贯的从容和,燃烧自己,烛照世间的人。 ②这种难度极高的动作,受过专门训练,一般的人是根本无法做到的。 ③对古人写文章,我还是出了一点道理:古代散文家的文章中都有节奏,有韵律。 A.幽雅除了琢磨B.优雅除非琢磨 C.幽雅除非捉摸D.优雅除了捉摸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这条路原先设计路宽50米,最后专家们还是从长计议 ....,决定改为60米。 B.大街上,商场里,到处是游玩的、购物的人,熙熙攘攘,不绝如缕 ....。 C.他这个人平时看上去和和气气、嘻嘻哈哈的,但只要有损害他人的利益,哪怕是一 点点,他也会老羞成怒 ....。 D.他已经逃到美国,你叫我们在国内找,这和海底捞月 ....有什么两样。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银行对申请贷款购车的客户的还贷能力的核查,是决定发放贷款的一项重要内容。 B.这两起走私案件,不仅数额巨大,而且长期作案,竟一直没有被发现。

名校2020高考语文模拟题

v1.0 可编辑可修改 2020届高三语文周测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中国考古学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学科体系,而通过与其他学科交叉形成的各种专门考古也有很大的进展。儒学考古就是其中之一。儒、佛、道是中国古代的三大思想文化体系,而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无疑是儒学。考古学界素有以石窟寺研究为主流的中国佛教考古,其集大成者为宿白先生的《中国石窟寺研究》;而道教考古则是自张勋燎、白彬先生写成《中国道教考古》后,初步建成了比较完整的考古体系。在中国佛教考古、中国道教考古的映照之下,“中国儒学考古”的提法已呼之欲出。 近30年来中国儒学研究进展神速,《儒藏》和《中国儒学史》代表着儒学研究的最高成就。不断出土的战国楚简为早期儒学研究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材料,也刺激了学界对儒学的关注。目前,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国的意义日渐受到全社会的重视,而作为传统文化主要组成部分的儒学,自然不应被忽略。在中国儒学和中国考古均有很大发展的新形势下,很有必要提出“中国儒学考古”,以填补学科空白。 中国儒学考古是中国考古学的一个分支,是中国考古学与中国儒学的交叉学科,是对儒学研究的必要补充。中国儒学考古的研究对象是与儒学相关的遗迹、遗物等,例如孔子肖像、孔子及其弟子的事迹图、曲阜鲁城及各种文化遗物、孔庙、书院等都是研究重点。元代祭孔礼器的发现也对儒学考古颇有助益。包头市曾出土一件西周风格的元代青铜豆,器内刻有“雪堂总统置古铜祭器,奉施古丰宣圣庙内,永远供养”字样。元代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所以宣圣庙即孔庙。用佛教禅师管理孔庙,反映了元代对儒学的态度及当时佛儒之间的关系。 根据儒学发展的历史,可将中国儒学考古划分为五个时代:前儒期、形成期、发展期、革新期和后儒期。前儒期为孔子之前,主要是探索礼、仁等核心理念的历史渊源。形成期为孔子至董仲舒之前,重心是孔子及其弟子之学。发展期为董仲舒至朱熹之前,重心是两汉经学。革新期为朱熹至清末,重心是理学与三教合一。清亡之后儒学失去主导地位,但仍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对于佛教和道教而言,与儒学相关的文化遗存的考古研究明显滞后。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但与其相关的遗迹、遗物远没有佛、道两类特征明显,因此人们很容易熟视无睹;而且与佛、道两种出世宗教不同,儒学是入世的政治、伦理之学,有些话题不易处理。中国儒学考古的提出必将有力推动中国儒学史的研究。夏鼐与王仲殊先生认为,仅限于文献研究的儒学史已无法满足时代要求,而考古学的加入很重要,它为儒学研究开拓了新的视域。有了考古学的支撑,中国儒学史研究才会更加丰富,就不仅仅只是历代儒生的论说,还会有反映民众生活的儒学文化遗迹与遗物。 作为新提出的一种专门考古,儒学考古目前的主要任务仍是提请政、学等方面的重视。具体包括设立专门的研究机构,设立专项基金,组织学术研讨,大学开设相关课程招收研究生,编辑出版专门的系列出版物,建设专题的“中国儒学博物馆”,以“通史”或“专题”的形式向全社会展示最新的学术成果等等。 “中国儒学考古”的提出,旨在引起儒学、考古两方面学者的注意,以促进各个学科对儒学文化遗产的研究。相信,呼之欲出的中国儒学考古前景光明。 (摘编自张立东《“中国儒学考古”呼之欲出》)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宿白、张勋燎/白彬等人著作的出现,标志着佛教和道教建成了完整的考古体系。 B.中国儒学考古是近年才发展起来的学科分支,是儒学研究和考古研究的交叉学科。 C.中国儒学考古按时间脉络可分五个时代,研究对象是与儒学相关的遗迹、遗物等。 D.与佛、道考古相比,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学相关文化遗存的考古研究明显滞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两段介绍了“中国儒学考古”的社会背景及学术环境,并以此推论出开展儒学考古的必要性。 B.文章探讨了中国儒学考古和儒学文化的相关内容,得出了儒学考古是儒学发展的必要补充的观点。 C.学者们认为儒学考古可以丰富儒学研究的内容,开阔视域,进一步证明了儒学考古研究的重要性。 D.文章就儒学考古研究的提出、必要性、研究对象、现状及发展等问题展开论述,把论证推向深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