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的定义式

电容的定义式
电容的定义式

电容的定义式Q C U =和板间场强公式U E d =得:4kQ E S

πε=,由题知Q 、S 、?均不变,则移动A 板时,两板间的电场强度将不变.故C 错误.由上分析可知将A 板竖直向下平移时,板间场强不变,由U=Ed 分析得知P 点与下极板间的电势差不变,P 点的电势保持不变.故D 错误.故选B 。

考点:电容器;电场强度;电势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电容器的动态分析问题,关键要正确应用电容器的决定式Q C U =及定义式4S C kd

επ=;并注意电势与场强的关系U E d =的应用。 28.A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公式p E q ?=1p E E q x ?=?,由数学知识可知p E x -图象切线的斜率等于p

E x ??,1x 处切线的斜率为零,则1x 处电场强度为

零,故A 正确;由图看出在10x ~段图象切线的斜率不断减小,由上式知场强减小,粒子所受的电场力减小,加速度减小,做非匀变速运动.12x x ~段图象切线的斜率不断增大,场强增大,粒子所受的电场力增大,做非匀变速运动,23x x ~段斜率不变,场强不变,即电场强度大小和方向均不变,是匀强电场,粒子所受的电场力不变,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故B 正确D 错误;根据电势能与电势的关系:p E q ?=,粒子带正电,0q >,根据正电荷的电势能越大,粒子所在处的电势越高,可知123???<<,故C 错误.

考点:考查了电场强度,电势,电势能

【名师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要分析图象斜率的物理意义,判断电势和场强的变化,再根据力学基本规律:牛顿第二定律进行分析电荷的运动情况.

29.正正

【解析】根据异种电荷互相吸引的原理可知,靠近的一端会带异种电荷。由于静电感应现象,使导体A 感应出正电荷,导体B 会感应出负电荷,先把导体A 和B 分开,再移走C ,导体A 和B 由于感应起电带上异种电荷,所以此时A 带正电,B 带负电。

由于人和地球都是导体,用手指瞬间接触A 的左端时,人、地球和A 构成一个整体,在带负电荷的物体C 的影响下发生静电感应,近端带正电;移开手指后,A 的正电荷不会再改变,故A 带正电,再移开带电体C 后,A 的正电荷不会再变化。

30.(1)2:3:3(2)2:1:1

【解析】

试题分析:(1)设A B 带电量为Q ,A 与C 接触后 A 带0.5Q , C 带0.5Q

再与B 接触 C 带0.5324Q Q Q =+; B 带34

Q

电量之比为:0.5:3/4:3/4 =2:3:3 (2)设A B带电量为Q,A与C接触后 A带0.5Q, C带0.5Q

再与B接触 C带

0.5

24 Q Q

Q

=

B带

4

Q

比为0.5:1/4:1/4 =2:1:1

考点:电量

【名师点睛】关键是知道两个等大的带同种电荷的带电体接触后,电量均分;两个等大的带异种电荷的带电体接触后,电量先中和后均分;

31.6

1.010C

-

?

【解析】

试题分析:因为B静止于光滑绝缘的倾角为30°的斜面上,且恰与A等高,设A、B之间的水平距离为L,

根据题意可得tan30

h

L

?=,所以10

tan30?3

h

L cm cm

===

对B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依据物体平衡条件解得库仑力:

3

3

tan3030310100.3

3

F mg N N

-

=?=??=

根据12

2

Q Q

F k

r

=得

2

2

Q

F k

L

=,代入数据解得6

1.010

F

Q L C

k

-

==?

考点:考查了库仑定律,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名师点睛】在处理共点力平衡问题时,关键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然后根据正交分解法将各个力分解成两个方向上的力,然后列式求解,如果物体受到三力处于平衡状态,则可根据矢量三角形法,将三个力移动到一个三角形中,然后根据角度列式求解.

32.(1)0.02N

F=

(2)3

210kg

m-

=?

【解析】

试题分析:(1)由库仑定律得:

2

A B

q q

F k

r

=

,代入数据:0.02N

F=

(2)由牛顿第三定律知,B所受库仑力与A所受库仑力大小相等,对A受力分析如下图所示:

根据物体平衡得:tan F mg α=库,代入数据:3210kg m -=?.

考点:考查了库仑定律,共点力平衡条件

【名师点睛】在处理共点力平衡问题时,关键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然后根据正交分解法将各个力分解成两个方向上的力,然后列式求解,如果物体受到三力处于平衡状态,则可根据矢量三角形法,将三个力移动到一个三角形中,然后根据角度列式求解,

33.(1)100V/m (2)0.5V

【解析】

试题分析:(1)由W AB =qEl AB cos60°得

匀强电场场强 6

6210/100/cos602100.020.5

AB AB W E V m V m ql --?===???? (2)A 、B 两点间的电势差-6-62101 210AB AB

W U V V q ?===? 由U =Ed 得AC 间的电势差U AC =12

U AB =-0.5V , 而U AC =φA -φC ,故φC =0.5V 。

考点:电场强度;电势差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对电势差与电场强度关系的理解能力.还要抓住公式U E d =中d 是沿着电场线方向的距离.

34.(1)-0.1 J (2)5 000 V (3)5×105 V/m

【解析】

试题分析: (1)电势能增加多少,静电力就做多少负功,故静电力对电荷做了-0.1 J 的功.

(2)由W =qU ,得50.15000 . 210AB AB W U V V q --=

==-? (3)由U =Ed ,得5510 /.cos60AB AB U U E V m d AB ===??

考点:电场力的功;电场强度

【名师点睛】此题是对电场力的功和场强的求解问题;关键是掌握公式W =qU 和U =Ed ;计算时注意角码的顺序不能颠倒.

电容计算公式

电容定义式 C=Q/U Q=I*T 电容放电时间计算:C=(Vwork+ Vmin)*l*t/( Vwork2 -Vmin2) 电压(V)= 电流⑴x 电阻(R)电荷量(Q)= 电流⑴x 时间(T)功率(P) = V x I (I=P/U; P=Q*U/T)能量(W) = P x T = Q x V 容量F=库伦(C)/电压(V)将容量、电压转为等效电量电量二电压(V) x 电荷量(C)实例估算:电压5.5V仆(1法拉电容)的电量为5.5C (库伦),电压下限是3.8V,电容放电的有效电压差为5.5-3.8=1.7V ,所以有效电量为1.7C。 1.7C=1.7A*S (安秒)=1700mAS(毫安时)=0.472mAh (安时) 若电流消耗以10mA 计算,1700mAS/10mA=170S=2.83min(维持时间分钟) 电容放电时间的计算 在超级电容的应用中,很多用户都遇到相同的问题,就是怎样计算一定容量的超级电 容在以一定电流放电时的放电时间,或者根据放电电流及放电时间,怎么选择超级电容的容 量,下面我们给出简单的计算公司,用户根据这个公式,就可以简单地进行电容容量、放电电流、放电时间的推算,十分地方便。 C(F):超电容的标称容量; R(Ohms):超电容的标称内阻; ESR(Ohms) 1KZ下等效串联电阻;

Vwork(V):正常工作电压 Vmin(V):截止工作电压; t(s):在电路中要求持续工作时间; Vdrop(V):在放电或大电流脉冲结束时,总的电压降; 1(A):负载电流; 超电容容量的近似计算公式, 保持所需能量=超级电容减少的能量。 保持期间所需能量=1/2l(Vwork+ Vmi n)t ; 超电容减少能量=1/2C(Vwork -Vmin ), 因而,可得其容量(忽略由IR引起的压降) C=(Vwork+ Vmin)*l*t/( Vwork 2 -Vmin 2) 举例如下: 如单片机应用系统中,应用超级电容作为后备电源,在掉电后需要用超级电容维持 100mA的电流,持续时间为10s,单片机系统截止工作电压为4.2V,那么需要多大容量的超级电容能够保证系统正常工作? 由以上公式可知: 工作起始电压Vwork = 5V 工作截止电压Vmin= 4.2V 工作时间t=10s 工作电源I = 0.1A 那么所需的电容容量为:

电容器参数大全

电容器 电容器通常简称其为电容,用字母C表示。电容是电子设备中大量使用的电子元件之一,广泛应用于隔直,耦合,旁路,滤波,调谐回路,能量转换,控制电路等方面。定义2:电容器,任何两个彼此绝缘且相隔很近的导体(包括导线)间都构成一个电容器。 相关公式 电容器的电势能计算公式:E=CU^2/2=QU/2 多电容器并联计算公式:C=C1+C2+C3+…+Cn 多电容器串联计算公式:1/C=1/C1+1/C2+…+1/Cn 三电容器串联 C=(C1*C2*C3)/(C1*C2+C2*C3+C1*C3) 标称电容量和允许偏差 标称电容量是标志在电容器上的电容量。在国际单位制里,电容的单位是法拉,简称法,符号是F,常用的电容单位有毫法(mF)、微法(μF)、纳法(nF)和皮法(pF)(皮法又称微微法)等,换算关系是:1法拉(F)= 1000毫法(mF)=1000000微法(μF) 1微法(μF)= 1000纳法(nF)= 1000000皮法(pF)。 容量大的电容其容量值在电容上直接标明,如10 μF/16V 容量小的电容其容量值在电容上用字母表示或数字表示 字母表示法:1m=1000 μF 1P2= 1n=1000PF 数字表示法:三位数字的表示法也称电容量的数码表示法。三位数字的前两位数字为标称容量的有效数宇,第三位数宇表示有效数字后面零的个数,它们的单位都是pF。如:102表示标称容量为1000pF。 221表示标称容量为220pF。 224表示标称容量为22x10(4)pF。 在这种表示法中有一个特殊情况,就是当第三位数字用"9"表示时,是用有效数宇乘上10的-1次方来表示容量大小。如:229表示标称容量为22x(10-1)pF=。 允许误差±1% ±2% ±5% ±10% ±15% ±20% 如:一瓷片电容为104J表示容量为μF、误差为±5%。 电容器实际电容量与标称电容量的偏差称误差,在允许的偏差范围称精度。常用的电容器其精度等级和电阻器的表示方法相同。用字母表示:D——005级——±%;F——01级——±1%;G——02级——±2%;J——I 级——±5%;K——II级——±10%;M——III级——±20%。 精度等级与允许误差对应关系:00(01)-±1%、0(02)-±2%、Ⅰ-±5%、Ⅱ-±10%、Ⅲ-±20%、Ⅳ-(+20%-10%)、Ⅴ-(+50%-20%)、Ⅵ-(+50%-30%) 一般电容器常用Ⅰ、Ⅱ、Ⅲ级,电解电容器用Ⅳ、Ⅴ、Ⅵ级,根据用途选取。 注:用表中数值再乘以10n来表示电容器标称电容量,n为正或负整数。 主要参数的意义:标称容量以及允许偏差:目前我国采用的固定式标称容量系列是:E24,E12,E6系列。他们分别使用的允许偏差是+-5% +-10% +-20%。 额定电压:在最低环境温度和额定环境温度下可连续加在电容器的最高直流电压有效值,一般直接标注在电容器外壳上,如果工作电压超过电容器的耐压,电容器击穿,造成不可修复的永久损坏。常见的电容额定电压与耐压测试仪测量值的关系( 600V的耐压测试仪测量电压为760V以上550V的耐压测试仪测量电压为715V以上; 500V的耐压测试仪测量电压为650V以上; 450V的耐压测试仪测量电压为585V以上; 400V的耐压测试仪测量电压为520V以上; 250V的耐压测试仪测量电压为325V以上; 200V的耐压测试仪测量电压为260V以上;

电容器基本知识

電容器基本知識 一、定義:由兩金屬极板加以絕緣物質隔離所構成的可儲存電能的元件稱為電容器 二、代號:“C” 三、單位:法拉(F) 微法(uF) 納法(nF) 皮法(pF) 1F=106 uF =109nF=1012 pF 四、特性:通交流、阻直流 因電容由兩金屬片構成,中間有絕緣物,直流電無法流過電容,但通上交流電時,由於電容能充放電所致,所以能通上交流 五、作用:濾波、耦合交變信號、旁路等 六、電容的串聯、並聯計算 1.串聯電路中,總容量=1÷各電容容量倒數之和 例: 2.並聯電路中,總容量=各電容容量之和 例: 七、電容的標示: 1.直標法:直接表示容量、單位、工作電壓等。如1uF/50V 2.代表法:用數字、字母、符號表示容量、單位、工作電壓等 如:“104”表示容量為“100000pF” “Z”表示容量誤差“+80% -20%” “”表示工作電壓“50V” 八、電容的分類 1.按介質分四大類 1).有機介質電容器(極性介質與非極性介質,一般有真合介質、漆膜介質等)

2).無機介質電容器(雲母電容器、陶瓷電容器、波璃釉電容器 3).電解電容器(以電化學方式形式氧化膜作介質,如鋁Al2O3鉭Ta2O5) 4).氣體介質電容器(真空、空氣、充氣、氣膜復合) 2.按結構分四大類 1).固定電容器 2).可變電容器 3).微調電容器(半可變電容器) 4).電解電容器 3.按用途分 1).按電壓分低壓電容器、高壓電容器 2).按使用頻率分低頻電容器(50周/秒或60周/秒)和高頻電容器(100K周/秒) 3).按電路功能分:隔直流、旁路、藕合、抗干擾(X2)、儲能、溫度補償等 九、我司主要使用之電容: 1).電解電容 2).陶瓷電容(包括Y電容與積層電容、SMD電容) 3).塑膠薄膜電容(包括金屬薄膜電容器、X2電容器、嘜拉電容器) 電解電容(E/C) 一、概述 電解電容的構造是由陽箔、陰箔、電解紙、電解液之結合而成的,陽箔經化成後含有一高介電常數三氧化鋁膜(Al2O3),此氧化膜當作陽箔與陰箔間的絕緣層,氧化膜的厚度即為箔間之距離(d),此厚度可由化成來加以控制,由於氧化膜的介電常數高且厚度薄,故電解電容器的容量較其他電容高。電解電容的實值陽极是氧化膜接觸之電解液,而陰箔只是將電流傳屋電解液而已,電解紙是用來幫助電解液及避免陽箔、陰箔直接接觸因磨擦而使氧化膜磨損。 即電解電容器是高純度之鋁金屬為陽极,以陽极氧化所開氧化膜作為電介質,以液體電解液為電解質,另與陰极鋁箔所構成之電容器。

电容大小规格定义

电容器标称电容值 E24 E12 E6 E24 E12 E6 1.0 1.0 1.0 3.3 3.3 3.3 1.1 3.6 1.2 1.2 3.9 3.9 1.3 4.3 1.5 1.5 1.5 4.7 4.7 4.7 1.6 5.1 1.8 1.8 5.6 5.6 2.0 6.2 2.2 2.2 2.2 6.8 6.8 6.8 2.4 7.5 2.7 2.7 8.2 8.2 3.0 9.1 注:用表中数值再乘以10n来表示电容器标称电容量,n为正或负整数。 主要参数的意义:标称容量以及允许偏差:目前我国采用的固定式标称容量系列是:E24,E12,E6系列。他们分别使用的允许 偏差是+-5% +-10% +-20%。 现在较为通用的容值代码表示方法为三位代码“XXY”表示法,前两位数字表示乘系数,后一位表示乘指数,单位为pF。其中一般前两位的取值范围为上述E6和E12系列,后一位数字表示乘指数10 n。当Y= 9时,对应前述n = -1;当Y= 8时,对应前述n = -2;当Y= 0,1,2,3,4,5,6,7时,Y就等于n。 示例如下: 0.5pF容值代码表示为508; 68pF容值代码表示为680; 1 pF容值代码表示为109; 120pF容值代码表示为121; 4.7pF容值代码表示为479; 2200pF容值代码表示为222;10pF容值代码表示为100; 100000pF容值代码表示为104(0.1μF); 47μF容值代码表示为476; 330μF容值代码表示为337 //-------------------------------------------------- 【单位pF】 39 P 43 P 47 P 51 P 56 P 62 P 68 P 75 P 82 P 91 P 100 P 120 P 150 P 180 P 200 P 220 P 240 P 270 P 300 P 330 P 360 P 390 P

电容器的定义以及相关的公式介绍

[知识学堂] 电容器的定义以及相关的公式介绍 定义 电容(或称电容量)是表征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的物理量。我们把电容器的两极板间的电势差增加1伏所需的电量,叫做电容器的电容。电容器从物理学上讲,它是一种静态电荷存储介质(就像一只水桶一样,你可以把电荷充存进去,在没有放电回路的情况下,刨除介质漏电自放电效应/电解电容比较明显,可能电荷会永久存在,这是它的特征),它的用途较广,它是电子、电力领域中不可缺少的电子元件。 电容的符号是C。 C=εS/d=εS/4πkd(真空)=Q/U 在国际单位制里,电容的单位是法拉,简称法,符号是F,常用的电容单位有毫法(mF)、微法(μF)、纳法(nF)和皮法(pF)(皮法又称微微法)等,换算关系是: 1法拉(F)= 1000毫法(mF)=1000000微法(μF) 1微法(μF)= 1000纳法(nF)= 1000000皮法(pF)。 电容与电池容量的关系: 1伏安时=25法拉=3600焦耳 1法拉=144焦耳 相关公式 一个电容器,如果带1库的电量时两级间的电势差是1伏,这个电

容器的电容就是1法,即:C=Q/U 但电容的大小不是由Q(带电量)或U(电压)决定的,即:C=εS/4πkd 。其中,ε是一个常数,S为电容极板的正对面积,d为电容极板的距离,k则是静电力常量。常见的平行板电容器,电容为C=εS/d.(ε为极板间介质的介电常数,S 为极板面积,d为极板间的距离。) 定义式C=Q/U 电容器的电势能计算公式:E=CU^2/2=QU/2=Q^2/2C 多电容器并联计算公式:C=C1+C2+C3+…+Cn 多电容器串联计算公式:1/C=1/C1+1/C2+…+1/Cn 三电容器串联C=(C1*C2*C3)/(C1*C2+C2*C3+C1*C3)

开关电源中X电容和Y电容的定义及用途

交流电源输入分为3个端子:火线(L)/零线(N)/地线(G).在火线和地线之间以及在零线和地线之间并接的电容,一般统称为Y电容. 这两个Y电容连接的位置比较关键,必须需要符合相关安全标准, 以防引起电子设备漏电或机壳带电,容易危及人身安全及生命.它们都属于安全电容,从而要求电容值不能偏大,而耐压必须较高.一般情况下,工作在亚热带的机器,要求对地漏电电流不能超过0.7mA;工作在温带机器,要求对地漏电电流不能超过0.35mA.因此,Y电容的总容量一般都不能超过4700PF(472). 特别指出:作为安全电容的Y电容,要求必须取得安检测机构的认证.Y电容外观多为橙色或蓝色,一般都标有安全认证标志(如UL、CSA等标识) 和耐压AC250V或AC275V字样.然而,其真正的直流耐压高达5000V以上. 必须强调,Y电容不得随意使用标称耐压AC250V或者DC400V之类的普通电容来代用. 在火线和零线抑制之间并联的电容,一般称之为X电容.由于这个电容连接的位置也比较关键,同样需要符合相关安全标准.X电容同样也属于安全电容之一.根据实际需要,X电容的容值允许比Y电容的容值大,但此时必须在X电容的两端并联一个安全电阻,用于防止电源线拔插时,由于该电容的充放电过程而致电源线插头长时间带电.安全标准规定,当正在工作之中的机器电源线被拔掉时,在两秒钟内,电源线插头两端带电的电压(或对地电位)必须小于原来额定工作电压的30%. 作为安全电容之一的X电容,也要求必须取得安全检测机构的认证.X电容一般都标有安全认证标志和耐压AC250V或AC275V字样,但其真正的直流耐压高达2000V以上,使用的时候不要随意使用标称耐压AC250V或者DC400V之类的的普通电容来代用. 通常,X 电容多选用纹波电流比较大的聚脂薄膜类电容.这种类型的电容,体积较大,但其允许瞬间充放电的电流也很大,而其内阻相应较小.普通电容纹波电流的指标都很低,动态内阻较高. 用普通电容代替X电容,除了电容耐压无法满足标准之外,纹波电流指标也难以符合要求. 安规电容是指用于这样的场合,即电容器失效后,不会导致电击,不危及人身安全. 安规电容安全等级应用中允许的峰值脉冲电压过电压等级(IEC664) X1 >2.5kV ≤4.0kV Ⅲ X2 ≤2.5kV Ⅱ X3 ≤1.2kV I 安规电容安全等级绝缘类型额定电压范围 Y1 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 250V Y2 基本绝缘或附加绝缘≥150V ≤250V Y3 基本绝缘或附加绝缘≥150V ≤250V Y4 基本绝缘或附加绝缘<150V X电容Y电容都是安全电容,区别是X电容接在输入线两端用来消除差模干扰,Y电容接在输入线和地线之间,用来消除共模干扰。 X电容---金属薄膜电容器;通常,X电容多选用耐纹波电流比较大的聚脂薄膜类电容。这种类型的电容,体积较大,但其允许瞬间充放电的电流也很大,而其内阻相应较小。X电容采用塑封的方形高压CBB电容,CBB电容不但有更好的电气性能,而且与电源的输入端并联可以有效的减小高频脉冲对电源的影响。 Y电容---常采用高压瓷片的。Y型电容连接在相线与地线之间。为了不超过相关安全标准限定的地线允许泄漏值,这些电容的值大约在几nF。一般地,Y电容应连接到噪声干扰较大的导线上。Y1属于双绝缘Y电容,用于跨接一二次侧.Y2则属于基本单绝缘Y电容,用于跨接一次侧对地保护即FG线。

电容定义式得出的四种方法比较研究

电容定义式得出的四种方法比较研究 张洪明 北仑明港高级中学,浙江,宁波315800 摘要:本文介绍了四种方法得出电容器电容定义式的方法分别是类比法、电流传感器积分法、恒流源计时法和倍减法。 关键字:类比法传感器恒流源倍减法二分法 1.类比法得出电容定义式 教学时将电容器的带电量Q与水容器的水量V类比,电 量器两端电压U与水容器内水面的高度H类比,让不同横截 面积S的水容器内水面升高相同的高度H.。此时由于水容器 本身的横截面积S不同导致水面升高相同高度H所需要的水 量也不相同,既S=V/H升高单位高度的水面与由水容器的横 截面积大所需要的水量大。无论水容器是否装入水,容器横截 面积都不变,对于横截面不同的水容器V/H的比值都不相同, V/H比值可以反映水容器结构本身的性质。同样道理,C=Q/U,电容器无论是否带电其电容都不发生变化,对于同一个电容器,它的性质由电容器本身结构决定。C=Q/U反应的是不同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的物理量。也就是使得电容器升高相同的电压U所需要的电荷量Q 大的电容器的电容大,类似使得水容器升高相同的水水面高度H,横基面S大的容器需要的水量Q也大。所以电容器的电容C与水容器的横截面积S可以类比。 左侧的水容器相当于电源(横截面无限大,给右侧冲水时左侧液面高度几乎不变,H类似电动势)右侧水容器相当于电容器,当连通器打开,水流从左向右流动类似于给电容器充电,此时水流类似电流。由于左右的压力差?F=ρg?h随着右侧水面高度增大而减小,所以在连通器内部的水流速度也逐渐降低,当左右两侧高度相等时?F=ρg?h=0。电容器充电完毕以后,线路当中没有电流,同时电容器两端电压与电源电压相同(左右水面高度相等),同时,在电容器放电时,随着电量减少(类似水量V)其电压也逐渐降低,放电的电流强度也是逐渐减小的。 点评:应用此方法是由于实验器材限制,无法用实验的方法得出相应的结论时所采用的。类比的方法是我们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物理概念时所经常采取的方法,其理论基础就是心理学同化理论,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变的形象生动有助于学生理解一些物理概念。 2.电流传感器积分法得出电容定义式 电流传感器是测定电流强度的仪器它具有三个明显的优势就是:(1)可以实时测量出电流的大小和方向。(2)可以通过数据采集器与计算接连接直观的把电流随时间的变化规律I-t图像显示出来。(3)通过计算机可以迅速准确的获得数据和计算处实验数据(例如求斜率、求面积、求函数关系等等)。实验电路结构如 右图,实验原理如下,利用电流传感器得到电 容器充电与放电时电流随时间变化关系。利用 I-t图像所围成的面积代表电量Q,应用电脑 积分功能直接求出电容器所带电量,改变电量 和探究Q与U的关系。实验器材:电流传感 器(-2A到+2A)和数据采集器可以使用朗威数字化实验室器材和配套软件,笔记本电脑和投影仪。电阻箱取100Ω,电解电容器25V 2500μF,学生电源0-14V,单刀双掷开关S。

电容器的电容教案

电容器的电容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l .知道什么是电容器以及常用的电容器. 2.知道电场能的概念,知道电容器充电和放电时能量的变化. 3.理解电容器电容的概念及其定义C=U Q ,并能用来进行有关的计算. 4.知道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 5.知道公式C=kd S πε4及其含义. 二、能力目标 1.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分析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渗透了事物的本质是自身的因素,即内因决定,不由外因决定的观点. 教学重点 电容的概念. 教学难点 电容的引入. 教学方法 类比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静电计、平行板电容器、铁架台、电介质板、电容器示教板(上装各种电容器)、电池组、导线(若干)、联等. 投影仪、投影片. 课时安排 l 课时 教学过程 [投影本节学习目标与学法指导] (一)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电容器和电容器的功能. 2.理解电容是表征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的物理量. 3.会计算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4.知道常用的电容器有固定电容器和可变电容器两大类. (二)学法指导 1.仔细观察实验现象,通过实验了解电容器的特点. 2.类比理解电容器的电容. 3.结合知识点的联系分析判断实际问题. [学习目标完成过程] [引入] [实例引入] 教师出示电容器示教板(上装各种电容器). [提问]

大家是否认识这些电学元件? [引入] 虽然看起来形式各异,但这些电学元件都是电容器,它在电子仪器中有广泛的应用.本节来认识电容器及其相关问题: [板书]电容器的电容. 二、新课教学 (一)电容器 [实例探究] 教师出示一纸质电容器并将其拆开,请大家观察它的构造. [学生活动] 结合实物投影图示和教师点拨分析.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该元件有两片锡箔(导体),中间是一层薄纸(绝缘) [引申]电容器的概念. 类似这样,任何两个彼此绝缘且又相隔很近的导体就构成一个电容器. [实例分析] 相邻两同学是否构成电容器? (构成,中间空气绝缘,人是导体且靠得近) 两个平行金属板夹上一层绝缘物质能否构成一个电容器? (构成,金属板导电是导体,这种电容器叫平行板电容器,其中的绝缘物质称之为电介质) [学生活动] 结合上面分析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再思考. [演示] 按图连接电路(注意电源电压不得超过电容器的最大耐压值). 当S接n和接6时,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情况. [现象] 当S接a时,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 当S接b时,电流表指针反向偏转. [CAI课件模拟上述过程] S接a时: S接b时: [学生活动] 观察现象,分析规律. [教师点拨学生汇报] 1.当电容器的两个极板与电源的两极相连时,电路中有电流通过,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带上异种电荷,这个过程叫充电. 2.当用导线把已经充电的电容器两极板连接起来时,导线中也有电流通过,最后使电容器的极板不带电,这一过程叫放电. [引申]由于放电的最终结果是两极板都不带电,说明原来两极板所带电荷量异性等

电容器的工作原理及作用

电容器的工作原理及作用 定义1:电容器,顾名思义,是‘装电的容器’,是一种容纳电荷的器件。英文名称:capacitor。电容是电子设备中大量使用的电子元件之一,广泛应用于电路中的隔直通交,耦合,旁路,滤波,调谐回路,能量转换,控制等方面。 定义2:电容器,任何两个彼此绝缘且相隔很近的导体(包括导线)间都构成一个电容器。 原理电容器是由两个电极及其间的介电材料构成的。介电材料是一种电介质,当被置于两块带有等量异性电荷的平行极板间的电场中时,由于极化而在介质表面产生极化电荷,遂使束缚在极板上的电荷相应增加,维持极板间的电位差不变。这就是电容器具有电容特征的原因。电容器中储存的电量Q等于电容量C与电极间的电位差U 的乘积。电容量与极板面积和介电材料的介电常数ε成正比,与介电材料厚度(即极板间的距离)成反比。 用途电力电容器按用途可分为8种:1、并联电容器。原称移相电容器。主要用于补偿电力系统感性负荷的无功功率,以提高功率因数,改善电压质量,降低线路损耗。2、串联电容器。串联于工频高压输、配电线路中,用以补偿线路的分布感抗,提高系统的静、动态稳定性,改善线路的电压质量,加长送电距离和增大输送能力。3、耦合电容器。主要用于高压电力线路的高频通信、测量、控制、保护以及在抽取电能的装置中作部件用。4、断

路器电容器。原称均压电容器。并联在超高压断路器断口上起均压作用,使各断口间的电压在分断过程中和断开时均匀,并可改善断路器的灭弧特性,提高分断能力。5、电热电容器。用于频率为40~24000赫的电热设备系统中,以提高功率因数,改善回路的电压或频率等特性。6、脉冲电容器。主要起贮能作用,用作冲击电压发生器、冲击电流发生器、断路器试验用振荡回路等基本贮能元件。7、直流和滤波电容器。用于高压直流装置和高压整流滤波装置中。⑧标准电容器。用于工频高压测量介质损耗回路中,作为标准电容或用作测量高压的电容分压装置。

电容的定义式

电容的定义式Q C U =和板间场强公式U E d =得:4kQ E S πε=,由题知Q 、S 、?均不变,则移动A 板时,两板间的电场强度将不变.故C 错误.由上分析可知将A 板竖直向下平移时,板间场强不变,由U=Ed 分析得知P 点与下极板间的电势差不变,P 点的电势保持不变.故D 错误.故选B 。 考点:电容器;电场强度;电势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电容器的动态分析问题,关键要正确应用电容器的决定式Q C U =及定义式4S C kd επ=;并注意电势与场强的关系U E d =的应用。 28.A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公式p E q ?=1p E E q x ?=?,由数学知识可知p E x -图象切线的斜率等于p E x ??,1x 处切线的斜率为零,则1x 处电场强度为 零,故A 正确;由图看出在10x ~段图象切线的斜率不断减小,由上式知场强减小,粒子所受的电场力减小,加速度减小,做非匀变速运动.12x x ~段图象切线的斜率不断增大,场强增大,粒子所受的电场力增大,做非匀变速运动,23x x ~段斜率不变,场强不变,即电场强度大小和方向均不变,是匀强电场,粒子所受的电场力不变,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故B 正确D 错误;根据电势能与电势的关系:p E q ?=,粒子带正电,0q >,根据正电荷的电势能越大,粒子所在处的电势越高,可知123???<<,故C 错误. 考点:考查了电场强度,电势,电势能 【名师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要分析图象斜率的物理意义,判断电势和场强的变化,再根据力学基本规律:牛顿第二定律进行分析电荷的运动情况. 29.正正 【解析】根据异种电荷互相吸引的原理可知,靠近的一端会带异种电荷。由于静电感应现象,使导体A 感应出正电荷,导体B 会感应出负电荷,先把导体A 和B 分开,再移走C ,导体A 和B 由于感应起电带上异种电荷,所以此时A 带正电,B 带负电。 由于人和地球都是导体,用手指瞬间接触A 的左端时,人、地球和A 构成一个整体,在带负电荷的物体C 的影响下发生静电感应,近端带正电;移开手指后,A 的正电荷不会再改变,故A 带正电,再移开带电体C 后,A 的正电荷不会再变化。 30.(1)2:3:3(2)2:1:1 【解析】 试题分析:(1)设A B 带电量为Q ,A 与C 接触后 A 带0.5Q , C 带0.5Q 再与B 接触 C 带0.5324Q Q Q =+; B 带34 Q

电容器的工作原理及作用

电容器通常简称其为电容,用字母C表示。 定义1:电容器,顾名思义,是‘装电的容器’,是一种容纳电荷的器件。英文名称:capacitor。电容是电子设备中大量使用的电子元件之一,广泛应用于电路中的隔直通交,耦合,旁路,滤波,调谐回路,能量转换,控制等方面。 定义2:电容器,任何两个彼此绝缘且相隔很近的导体(包括导线)间都构成一个电容器。 原理 电容器是由两个电极及其间的介电材料构成的。介电材料是一种电介质,当被置于两块带有等量异性电荷的平行极板间的电场中时,由于极化而在介质表面产生极化电荷,遂使束缚在极板上的电荷相应增加,维持极板间的电位差不变。这就是电容器具有电容特征的原因。电容器中储存的电量Q等于电容量C与电极间的电位差U的乘积。电容量与极板面积和介电材料的介电常数ε成正比,与介电材料厚度(即极板间的距离)成反比。 用途 电力电容器按用途可分为8种: 1.并联电容器。原称移相电容器。主要用于补偿电力系统感性负荷的无功功率,以提高功率因数,改善电压质量,降低线路损耗。 2.串联电容器。串联于工频高压输、配电线路中,用以补偿线路的分布感抗,提高系统的静、动态稳定性,改善线路的电压质量,加长送电距离和增大输送能力。 3.耦合电容器。主要用于高压电力线路的高频通信、测量、控制、保护以及在抽取电能的装置中作部件用。

4.断路器电容器。原称均压电容器。并联在超高压断路器断口上起均压作用,使各断口间的电压在分断过程中和断开时均匀,并可改善断路器的灭弧特性,提高分断能力。 5.电热电容器。用于频率为40~24000赫的电热设备系统中,以提高功率因数,改善回路的电压或频率等特性。 6.脉冲电容器。主要起贮能作用,用作冲击电压发生器、冲击电流发生器、断路器试验用振荡回路等基本贮能元件。 7.直流和滤波电容器。用于高压直流装置和高压整流滤波装置中。⑧标准电容器。用于工频高压测量介质损耗回路中,作为标准电容或用作测量高压的电容分压装置。

电容器相关概念

损耗角正切 电力电容器是一种实际电容器、不是理想电容器,在外施交流电压的作用下,除了会输出一定容量的无功功率Q之外,在电容器的内部介质中、在电容器的极板(铝箔)中、引线等导体中,以及在瓷瓶间的漏泄电流等都会产生一定的有功损耗功率P。通常把电容器的有功功率P与无功功率Q的比值称做为该电容器的损耗角正切,并用下式表示: tanδ=P/Q 式中:tanδ—电容器的损耗角正切(%); P—电容器的有功功率(W); Q—电容器的无功功率(var)。 固体电介质击穿导致击穿的最低临界电压称为击穿电压。均匀电场中,击穿电压与介质厚度之比称为击穿电场强度(简称击穿场强,又称介电强度)。它反映固体电介质自身的耐电强度。不均匀电场中,击穿电压与击穿处介质厚度之比称为平均击穿场强,它低于均匀电场中固体介质的介电强度。固体介质击穿后,由于有巨大电流通过,介质中会出现熔化或烧焦的通道,或出现裂纹。脆性介质击穿时,常发生材料的碎裂,可据此破碎非金属矿石。 固体电介质击穿有3种形式:电击穿、热击穿和电化学击穿。电击穿是因电场使电介质中积聚起足够数量和能量的带电质点而导致电介质失去绝缘性能。热击穿是因在电场作用下,电介质内部热量积累、温度过高而导致失去绝缘能力。电化学击穿是在电场、温度等因素作用下,电介质发生缓慢的化学变化,性能逐渐劣化,最终丧失绝缘能力。固体电介质的化学变化通常使其电导增加,这会使介质的温度上升,因而电化学击穿的最终形式是热击穿。温度和电压作用时间对电击穿的影响小,对热击穿和电化学击穿的影响大;电场局部不均匀性对热击穿的影响小,对其他两种影响大。 ①热击穿。电极间介质在一定外加电压作用下,其中不大的电导最初引起较小的电流。电流的焦耳热使样品温度升高。但电介质的电导会随温度迅速变大而使电流及焦耳热增加。若样品及周围环境的散热条件不好,则上述过程循环往复,互相促进,最后使样品内部的温度不断升高而引起损坏。在电介质的薄弱处热击穿产生线状击穿沟道。击穿电压与温度有指数关系,与样品厚度成正比;但对于薄的样品,击穿电压比例于厚度的平方根。热击穿还与介质电导的非线性有关,当电场增加时电阻下降,热击穿一般出现于较高环境温度。在低温下出现的是另一种类型的电击穿。 ②电击穿。又称本征击穿。电介质中存在的少量传导电子在强外电场加速下得到能量。若电子与点阵碰撞损失的能量小于电子在电场加速过程中所增加的能量,则电子继续被加速而积累起相当大的动能,足以在电介质内部产生碰撞电离,形成电子雪崩现象。结果电导急剧上升,最后导致击穿。1935年,A.R.希佩尔最先提出电子碰撞电离概念。后来,H.弗罗利希等人曾对击穿场强作过定量计算。开始击穿时电子所须具有的能量称为击穿判据。

电容器基础知识

电解电容器简介 一.电容器基本原理: 1.电容器定义:一种能贮存电荷的电子组件. 2.电容器的构成: 由中间夹有电介质的两块金属板构成.当两极板分别带有等量异号的电荷Q时,若极间的电位差为V,则两者之比就称为电容器的电容量. AL2O3) 引导端 二.铝质电解电容器特色与原理之运用: 1.铝电解电容器的构造. 由阳极化成铝箔与阴极腐蚀箔、导针、电解纸、电解液结合而成 化成:利用电解液在直流电作用下在纯AL表面生产一层致密的AL2O3皮膜. 阳极箔经化成后,含有一高介电常数的氧化膜(AL2O3).此氧化皮膜当作阳极箔与阴极箔的绝缘层.氧化皮膜的厚度即为两箔间的距离(d),此厚度的厚薄可由化成来加以控制。由于氧化皮膜的介电系数高,且厚度薄,故电解电容器的容量较其它电容器的容量为高。电解电容器的实际阴极是与氧化膜接解之电解液。而阴极箔只是将电流传到电解液而已民,电解纸是用来帮助电解液之吸收及避免阳极箔、阴极箔直接接触,因磨擦而使氧化皮膜受损 2.E/C特色与原理之运用。 电容器是电子设备中大量使用的主要组件之一.它具有隔直流和分离各种频率的能力.广泛用在隔直流﹑耦合﹑旁路﹑滤波﹑谐振回路调谐﹑能量转换﹑控制电路中的时间常数组件等方面. 三. E/C电气特性介绍. 铝质电解电容器一般电气特性包括:←静电容量;↑损失角;→泄漏电流. 1.静电容量:表征电容器贮存电荷能力的大小. 静电容量: C= =ε(法拉第定律). ε—介电常数d—两极间距离s—两极间相对面积 电容器的标称容量:E24﹑E12﹑E6三个系列.分别适用于允许偏差±5%(Ⅰ级) ﹑±10%(Ⅱ级)﹑±20%(Ⅲ级)的规格.这三个系列内的数值是按下式计算并经过必要的修正得到,即: E24系列X= 10n =lg -1 其中n=1--24 E12系列X= 10n=lg -1 U Q d S 2424 n 1212 n

电容的分类与选型(1类,2类的定义.MLCC,电解电容各参数对选型的意义)

陶瓷电容分为I类瓷介电容和II类瓷介电容,C0G和NP0都是I类陶瓷电容,X7R、X5R、Y5U、Y5V都是II类瓷介电容。 I 类瓷介电容特点是容量稳定性好,基本不随之温度、电压、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容量一般较小;温度特性(温度范围:-55度~125度、温度系数:0±30ppm/℃以内。II类瓷介电容的容量稳定较差,X7R(工作温度范围: -55--125),X5R(工作温度范围:-55--85度),Y5U、Y5V(工作温度范围:-30--85度),但是容量相对较大,目前技术最大可达6.3V-100uF/25V-47uF的水平。 所以应用在对容量稳定性有要求的场合就选I类电容:NP0,C0G.用在一般的滤波场合选X7R,因为容量变化率相对其他II类瓷介电容小一些。

电容选形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以下两篇文章专门探讨了MLCC、铝电解这两种最常用的电容的选形要素。 1. MLCC 选型:仅仅满足参数还远远不够 作者:桂军 电子元件技术网产品需求分析师 购买商品的一般决策逻辑是:能不能用,好不好用,耐不耐用,价格。其实这个逻辑也可以套用到MLCC 的选型过程中:首先MLCC 参数要满足电路要求,其次就是参数与介质是否能让系统工作在最佳状态;再次,来料MLCC 是否存在不良品,可靠性如何;最后,价格是否有优势,供应商配合是否及时。许多设计工程师不重视无源元件,以为仅靠理论计算出参数就行,其实,MLCC 的选型是个复杂的过程,并不是简单的满足参数就可以的。 选型要素 ? 参数:电容值、容差、耐压、使用温度、尺寸 ? 材质 ? 直流偏置效应 ? 失效 ? 价格与供货 不同介质性能决定了MLCC 不同的应用 ? C0G 电容器具有高温度补偿特性,适合作旁路电容和耦合电容 ? X7R 电容器是温度稳定型陶瓷电容器,适合要求不高的工业应用 ? Z5U 电容器特点是小尺寸和低成本,尤其适合应用于去耦电路 ? Y5V 电容器温度特性最差,但容量大,可取代低容铝电解电容 MLCC 常用的有C0G(NP0)、X7R、Z5U、Y5V 等不同的介质规格,不同的规格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C0G、X7R、Z5U 和Y5V 的主要区别是它们的填充介质不同。在相同的体积下由于填充介质不同所组成的电容器的容量就不同,随之带来的电容器的介质损耗、容量稳定性等也就不同,所以在使用电容器时应根据电容器在电路中作用不同来选用不同的电容器。 C0G(NP0)电容器 C0G 是一种最常用的具有温度补偿特性的MLCC。它的填充介质是由铷、钐和一些其它稀有氧化物组成的。C0G 电容量和介质损耗最稳定,使用温度范围也最宽,在温度从-55℃到+125℃时容量变化为0±30ppm/℃,电容量随频率的变化小于±0.3ΔC。C0G 电容的漂移或滞后小于±0.05%,相对大于±2%的薄膜电容来说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其典型的容量相对使用寿命的变化小于±0.1%。 电子元件技术网 w w w .c n t r o n i c s .c o m

电解电容容量的定义

电解电容的电容量定义 1、交流和直流电容量 电容器的电容量可通过测量其交流阻抗(考虑振幅和相位)或测量当施加直流电压时其保留的电荷来确定。两种方法产生的结果无甚差别。总体来说,基于直流电压的测量(直流电容量)值较高于基于交流电的测量值(交流电容量),具体比例约为1.1-1.5,当进行低电压测量时,会产生最大差别。 在大多数应用下(例如平滑和耦合),一般是测量铝电解电容器的交流电容量。 铝电解电容的简化等效电路图 为此,等效串联线路(串联电容量Cs)的容性分量可通过加载小于等于0.5V的交流电压来确定。由于交流电容量取决于频率及温度,IEC 60184-1和ICE 60384-4规定,测量频率为100Hz或120Hz,测量温度为20℃(如有特殊要求,可设定其它参考值)。 在其它应用中(如放电电路和定时元件),直流电容量器决定性的作用。除这一情况外,用交流法则得的也同样适合这些应用,不过需要做些修正以补偿两种测量结果差。 2、额定电容量C R 额定电容量是用于设计电容器及标示在电容器上的交流电容量值。C R可根据IEC 60384-1和ICE 60384-4有关标准中的具体测量方法测得。基准值源于E3或E6系列。 凯琦佳使用单位μF定义C R,根据ICE 60384-4,在100Hz或120Hz,20℃条件下测得电容量值。

3、电容量允差 电容量允差是实际电容量偏离具体额定电容量的范围。凯琦佳使用IEC 60062中规定的代码字母在电子元件上标示电容量允差;相关字母也是订购代码的组成部分。 4、电容量温度特性 铝电解电容器的电容量不会在所有工作条件下保持常量。温度对电容量有很大的影响。当温度下降时,电解液粘性会增加,因而会降低导电性。有关典型特性,请参见下图。 通常,电容量特性曲线在额定电压较低时比较陡峭,阳极表面粗糙度越大(较深腐蚀)与会月陡峭。 上图所示最平坦的曲线是使用特殊电解液的成果,这种电解液可保证电容器在远低于零度的温度下正常工作 曲线形状可能有很大差别,这取决于是交流电容量还是直流电容量的温度关系起作用。直流电容量的温度特性曲线更为平坦。

电容计算公式

电容计算公式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电容定义式 C=Q/U Q=I*T 电容放电时间计算:C=(Vwork+ Vmin)*I*t/( Vwork2 -Vmin2) 电容计算公式.xlsx 电压(V) = 电流(I) x 电阻(R) 电荷量(Q) = 电流(I) x 时间(T) 功率(P) = V x I (I=P/U; P=Q*U/T) 能量(W) = P x T = Q x V 容量 F= 库伦(C) / 电压(V) 将容量、电压转为等效电量 电量=电压(V) x 电荷量(C) 实例估算:电压 1F(1法拉电容)的电量为(库伦),电 压下限是,电容放电的有效电压差为,所以有效电量为。 =*S(安秒)=1700mAS(毫安时)=(安时) 若电流消耗以10mA计算,1700mAS/10mA=170S=(维持时 间分钟) 电容放电时间的计算 ? 在超级电容的应用中,很多用户都遇到相同的问题,就是怎样计算一定容 量的超级电容在以一定电流放电时的放电时间,或者根据放电电流及放电时 间,怎么选择超级电容的容量,下面我们给出简单的计算公司,用户根据这个

公式,就可以简单地进行电容容量、放电电流、放电时间的推算,十分地方便。 C(F):超电容的标称容量; R(Ohms):超电容的标称内阻; ESR(Ohms):1KZ下等效串联电阻; Vwork(V):正常工作电压 Vmin(V):截止工作电压; t(s):在电路中要求持续工作时间; Vdrop(V):在放电或大电流脉冲结束时,总的电压降; I(A):负载电流; 超电容容量的近似计算公式, ? 保持所需能量=超级电容减少的能量。 保持期间所需能量=1/2I(Vwork+ Vmin)t; 超电容减少能量=1/2C(Vwork2 -Vmin2), 因而,可得其容量(忽略由IR引起的压降) C=(Vwork+ Vmin)*I*t/( Vwork2 -Vmin2) ? 举例如下: 如单片机应用系统中,应用超级电容作为后备电源,在掉电后需要用超级电容维持100mA的电流,持续时间为10s,单片机系统截止工作电压为,那么需要多大容量的超级电容能够保证系统正常工作? ? 由以上公式可知: ? 工作起始电压Vwork=5V 工作截止电压Vmin= 工作时间t=10s 工作电源I= ? 那么所需的电容容量为: C=(Vwork+ Vmin)*I*t/( Vwork2 -Vmin2)

(完整版)电容和电容器知识点精解

电容和电容器·知识点精解 1.电容的定义 (1)电容器 ①作用:电容器是电气设备中常用的一种重要元件,可以用来容纳电荷。 ②构成:两金属板间夹上一层绝缘物质(电介质)就是一个最简单的电容器。两个金属板就是电容器的两个电极。 ③充电与放电:使电容器带电叫充电;使充电后的电容器失去电荷叫放电。 ④电容器所带电量:电容器的一个极板上所带电量的绝对值。 ⑤击穿电压与额定电压:加在电容器两极上的电压如果超过某一极限,电介质将被击穿从而损坏电容器,这个极限电压叫击穿电压;电容器长期工作所能承受的电压叫做额定电压,它比击穿电压要低。 (2)电容的定义 电容器所带电量与两板间电势差之比叫电容。定义式为 ①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电容单位是法(F)。常用单位有:微法(μF)和皮法(pF)。它们的换算关系是1F=106uF=1012pF ②物理意义:表示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大小的物理量。 2.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决定因素 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跟介电常量ε成正比,跟正对面积S成正比,跟极板间的距离d成反比。用公式表达为 下面表中为几种电介质的介电常量的值。 3.常用电容器

常用的电容器可分为固定电容器和可变电容器。 (1)固定电容器 固定电容器的电容是固定不变的,常用的有纸质电容器及电解电容器。 ①纸质电容器:在两层锡箔或铅箔中间夹以在石蜡中浸过的纸,一起卷成圆柱体而制成的电容器(图1-49(a))。 ②电解电容器:这种电容器是用铝箔作阳极,用铝箔上很薄的一层氧化膜作电介质,用浸渍过电解液的纸作阴极制成的(图1-49(b))。由于氧化膜很薄,这种电容器的电容较大。电解电容器的极性是固定的,使用时正负极不能接错,不能接交流电。 (2)可变电容器 ①特点:电容可以改变。 ②构成:由两组铝片组成(图1-49(c)),固定的一组铝片叫定片,可以转动的一组铝片叫动片。使用时可以转动动片使两组铝片正对面积发生变化从而改变电容的大小。 (3)电路中常用的几种电容器的符号如图1-49(d)所示。 【例1】图1-50中平行放置的金属板A、B组成一只平行板电 容器。在不断开电键K时,①使A板向上平移拉开一些;②使A板向 右平移错开一些;③往A、B间充入介电常量ε>1的电介质。试讨论 电容器两板电势差U、电量Q、板间场强E的变化情况。若断开电键K, 情况又如何? 【分析思路】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明确电容器所涉及的不变量。不断开电键时,意味着电容器两板间的电压U保持不变;断开电键后,意味着电容器所带电量是不变的。明确以上两点,即可再根据电容的定义式及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决定因素来讨论本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