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金相图片来判断不同的金相组织

合集下载

金相显微组织分析(清晰)

金相显微组织分析(清晰)

图 3-13
Al-Si 合金系的伪共晶区
图 3-14
Al亚共晶和过共晶合金 成分位于共晶线上共晶点左侧和右侧的合金分别称为亚共晶和过共晶合金, 这些合金在 冷却时先结晶出初生晶体,当冷到共晶温度时,剩余液相的成分变到共晶点;即发生共晶反 应形成共晶体:故其凝固后的组织为初生晶体加共晶体。合金成分距共晶点愈近时,组织中 的初生晶体数量就愈少。凝固后继续冷却到室温的过程中,若有固溶度变化,则还将析出二 次相。如图 3-15 为 Pb-Sn 系中的亚共晶合金,其组织为初
第三章 金相显微组织分析
第一节 二元合金平衡(非平衡)显微组织分析
金相显微组织是在金相显微镜下能够看到的合金内部组成物的直观形貌, 它描述了各组 成物的本质、形态、大小、数量和分布特征。这些组成物由不同的相所组成。合金的显微组 织可以是一种相组成的单相组织,也可以是几种相组成的复合组织。 相:是具有同一聚集状态、同一结构、同一性质、并与其他部分在界面分开的均匀组成 部分。 相图:是研究不同成分合金相平衡关系的一种图形。 组织:用肉眼或显微镜所观察到的不同组成相的形状,分布及各相之间的组合状态。 平衡组织:合金经缓慢冷却后具有的显微组织。 非平衡组织:合金经快冷后具有的显微组织。 二元合金:由两种组元组成的合金称为二元合金。 固溶体:以合金某一组元为溶剂,其晶体点阵中溶入其它组元原子(溶质)所组成的异 类原子混合的结晶相,结构保持溶剂元素的点阵类型,其实质是固态溶液。 匀晶转变:由液相直接结晶出单相固溶体的过程。 共晶转变:具有 E 点成分的液相,在一定的温度下,同时结晶出一定成分的两个固相, 即 M 点成分的α相与 N 点成分的β相。 包晶转变:由一个固相与液相作用形成另一个固相的过程,称为包晶转变。 晶内偏析(枝晶偏析) :在一个晶粒内部成分不均匀的现象,称晶内偏析。 离异共晶:当不平衡共晶体量很少时,其中与初生晶体相同的相,常与初生晶体连成一 片,不能分辩,而共晶体的另一相则留在枝晶间,这种形式的共晶组织称离异共晶。 伪共晶:亚共晶和过共晶合金在快冷时,初生晶体数量减少,共晶体的实际成分偏离原 共晶点,形成伪共晶,成分靠近共晶点的 合金,快冷时,甚至来不及析出初生晶体 即发生共晶反应,得全部共晶体。这种由 非共晶成分的合金而获得全部共晶体的组 织,称为伪共晶组织。 脱溶:由α固溶体中析出另一种固相 的过程,称脱溶,一般脱溶相称为次生相 或次生固溶体,以βⅡ表示。 观察二元合金显微组织,应根据该合 金系的相图,分析合金在平衡及非平衡冷 却条件下可能出现的相及组织组成物。典

《金属材料各种组织金相图片》

《金属材料各种组织金相图片》
奥 氏 体 的 金 相 图 片
铁 素 体 的 金 相 图 片

次 渗 碳 体 金 相 图 片

次 渗 碳 体 的 金 图 片
珠 光 体 的 金 相 图 片
珠光体型









亚共析钢
亚共析钢 金相图片
共 析 钢 金 相 图 片
过 共 析 钢 金 相 图 片
回火索氏体金相图片
T10 球 化 退 火 金 相 图 片

析 钢 球 化 金 相 图 片
20钢渗碳(化染) 580X
20钢880℃水淬 低碳马氏体 500× 4%硝酸酒精
45钢850℃水淬 中碳马氏体 500× 4%硝酸酒精
T12100℃水淬 高碳马氏体 500× 4%硝酸酒精
铁素体基体灰口铁

共 晶 白 口 铁 金 相 图 片

晶 白 口 铁 金 相 图 片

共 晶 白 口 铁 金 相 图 片
上 贝 氏 体 金 相 图 片
下 贝 氏 体 金 相 图 片
低 碳 板 条 状 马 氏 体

碳 板 条 状 马 氏 体 高 倍
用金相显微镜拍出的照片
回火马氏体 金相图片
回火屈氏体金相图片
铁素体+珠光体基体灰口铁
珠光体基体灰口铁
铁素体基体球墨铸铁
珠光体基体可煅铸铁
铁素体+珠光体基体球墨铸铁
珠光体基体球墨铸铁
铁素体基体可煅铸铁

原创《金属材料各种组织金相图片》教学资料.pptx

原创《金属材料各种组织金相图片》教学资料.pptx

回火索氏体金相图片
T10 球 化 退 火 金 相 图 片

析 钢 球 化 金 相 图 片
20钢渗碳(化染) 580X
20钢880℃水淬 低碳马氏体 500× 4%硝酸酒精
45钢850℃水淬 中碳马氏体 500× 4%硝酸酒精
T12100℃水淬 高碳马氏体 500× 4%硝酸酒精
铁素体基体灰口铁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下 午4时59分44秒 下午4时59分16:59:4421.2.18
Thank You...
You made my day!
---敢为天下先,勇争第一
奥 氏 体 的 金 相 图 片
铁 素 体 的 金 相 图 片

次 渗 碳 体 金 相 图 片

次 渗 碳 体 的 金 相 图 片
三 次 渗 碳 体 的 金 相 图 片
珠 光 体 的 金 相 图 片
珠光体型









亚共析钢
亚共析钢 金相图片
共 析 钢 金 相 图 片
过 共 析 钢 金 相 图 片
铁素体+珠光体基体灰口铁
珠光体基体灰口铁
铁素体基体球墨铸铁
珠光体基体可煅铸铁
铁素体+珠光体基体球墨铸铁
珠光体基体球墨铸铁
铁素体基体可煅铸铁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1.2.1821.2.18Thur sday, February 18,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16:59:4416:59:4416:592/18/2021 4:59:44 PM

金相基础-各种氏体带图详解

金相基础-各种氏体带图详解

金相基础-各种氏体带图详解现代材料可以分为四大类--金属、高分子、陶瓷和复合材料。

尽管目前高分子材料飞速发展,但金属材料中的钢铁仍是目前工程技术中使用最广泛、最重要的材料,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决定了钢铁材料的霸主地位呢。

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吧。

钢铁由铁矿石提炼而成,来源丰富,价格低廉。

钢铁又称为铁碳合金,是铁(Fe)与碳(C)、硅(Si)、锰(Mn)、磷(P)、硫(S)以及其他少量元素(Cr、V等)所组成的合金。

通过调节钢铁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和热处理工艺(四把火:淬火、退火、回火、正火),可以获得各种各样的金相组织,从而使钢铁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能。

将钢材取样,经过打磨、抛光,最后用特定的腐蚀剂腐蚀显示后,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组织称为钢铁的金相组织。

钢铁材料的秘密便隐藏在这些组织结构中。

在Fe-Fe3C系中,可配制多种成分不同的铁碳合金,他们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组织各不相同,但由几个基本相(铁素体F、奥氏体A和渗碳体Fe3C)组成。

这些基本相以机械混合物的形式结合,形成了钢铁中丰富多彩的金相组织结构。

常见的金相组织有下列八种:一、铁素体碳溶于α-Fe晶格间隙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称为铁素体,属bcc结构,呈等轴多边形晶粒分布,用符号F表示。

其组织和性能与纯铁相似,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而强度与硬度较低(30-100 HB)。

在合金钢中,则是碳和合金元素在α-Fe中的固溶体。

碳在α-Fe中的溶解量很低,在AC1温度,碳的最大溶解量为0.0218%,但随温度下降的溶解度则降至0.0084%,因而在缓冷条件下铁素体晶界处会出现三次渗碳体。

随钢铁中碳含量增加,铁素体量相对减少,珠光体量增加,此时铁素体则是网络状和月牙状。

二、奥氏体碳溶于γ-Fe晶格间隙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称为奥氏体,具有面心立方结构,为高温相,用符号A表示。

奥氏体在1148℃有最大溶解度2.11%C,727℃时可固溶0.77%C;强度和硬度比铁素体高,塑性和韧性良好,并且无磁性,具体力学性能与含碳量和晶粒大小有关,一般为170~220 HBS、=40~50%。

常见金相组织图片分析

常见金相组织图片分析
➢ 铸铁组织 ➢ 碳钢平衡组织 ➢ 结构钢金相检验 ➢ 工具钢和轴承钢金相检验 ➢ 不锈钢和耐热钢金相检验 ➢ 有色金属金相检验 ➢ 断口缺陷
• 铸铁(灰铸铁)
P基体+G片
P+F基体+G片
F基体 +G片
• 铸铁(灰铸铁中的磷共晶)
大型铸件: G片+P+磷共晶(花斑状)
多量磷共晶 G片+P+磷共晶(网状)
• 碳钢的平衡组织(亚共析钢)
20钢
45钢 (F+P)
65钢
• 碳钢的平衡组织(共析钢)
T8钢(P)
• 碳钢的平衡组织(过共析钢)
T12钢(P+Fe3C)
返回目录
• 结构钢的组织(F)
铁素体
• 结构钢的组织(P)
粗片状珠光体
粒状珠光体
• 结构钢的组织(S)
素 氏 体
• 结构钢的组织(低碳M)
板条(低碳)M
• 结构钢的组织(高碳M)
M精细结构
针状(高碳)M
• 结构钢的组织(45钢M)
• 结构钢的组织(B下)
• 结构钢的组织(魏氏组织)
亚共析钢 魏氏组织 (白色针状为F ,黑色为P)
• 结构钢的组织(带状组织彩)
深色(黑)为珠光体, 浅色(黄)为铁素体
• 结构钢的组织
• 结构钢的组织(纤维组织 . 彩)
返回目录
• 结构钢的组织(纤维组织)
• 结构钢的组织(退火与正火组织)
• 结构钢的组织(回火索氏体)
• 结构钢的组织(夹杂物)
返回目录
• 工具钢(球化)
• 工具钢(石墨碳)
•工具钢(石墨碳2)
•工具钢(网状碳化物)

金相图谱内容说明

金相图谱内容说明

图谱文字说明第一部分金相图谱一.铁碳合金平衡组织图1 名称铁素体( 工业纯铁退火)组织铁素体说明等轴多边形晶粒为铁素体,黑色线条为晶界图2 名称奥氏体(T8钢950℃加热)组织奥氏体说明白色多边形晶粒为奥氏体,黑色线条为晶界。

高温下部分晶粒已合并长大,形成了混合晶粒图3 名称渗碳体(从珠光体中电化学分离出来的滲碳体片)组织渗碳体片说明从珠光体中分离出来的渗碳体片,其形状是不规则的,一侧鸡冠似的形状,某些部位有孔图4 名称亚共析钢组织( 20钢退火)组织铁素体+珠光体说明白色块状为铁素体,因放大倍数低,层状结构未能显示出来,珠光体呈黑色块图5 名称亚共析钢组织( 45钢退火)组织铁素体+珠光体说明白色块状为铁素体,黑色块状为珠光体图6 名称亚共析钢组织( 60钢退火)组织铁素体+珠光体说明白色网状分布的为铁素体,珠光体呈黑色块状图7 名称共析钢组织(T8钢退火)组织层状珠光体说明层状珠光体是铁素体和滲碳体的层状组织,因放大倍数较低,且分辨率小于滲碳体层片厚度,故只能看到白色基体的铁素体和黑色线条的滲碳体图8 名称共析钢电镜组织(T8钢退火)组织层状珠光体说明深灰色基体为铁素体,白色条状为滲碳体图9 名称过共析钢组织(T12钢完全退火)组织层状珠光体+二次滲碳体说明基体为层状珠光体,晶界上的白色网络为二次滲碳体图10 名称亚共晶白口铸铁铸态组织组织珠光体+变态莱氏体+二次滲碳体说明变态莱氏体呈黑白相间的基体,大黑块为珠光体,大黑块珠光体外围的白色滲碳体为二次滲碳体图11 名称共晶白口铸铁铸态组织组织变态莱氏体说明变态莱氏体中白色基体为滲碳体(共晶滲碳体和二次滲碳体),黑色圆状及条状为珠光体图12 名称过共晶口铸铁铸态组织组织一次滲碳体+变态莱氏体说明基体为黑白相间分布的变态莱氏体,白色条状为一次滲碳体二.钢经热处理后组织图13 名称索氏体(T8钢正火)组织索氏体说明索氏体是细珠光体,其层状结构只有在高倍金相显微镜下才可分辩图14 名称索氏体电镜形貌(T8钢正火)组织索氏体说明浅灰色基体为铁素体,白色条状为滲碳体图15 名称托氏体(45钢860℃油淬,试样心部)组织托氏体+马氏体说明托氏体是极细珠光体,在光学金相显微镜下呈黑色团絮状。

金相组织定义和特征

金相组织定义和特征

金相组织定义和特征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一、金相组织的定义及特征区别(一)金相:指金属组织中化学成分、晶体结构和物理性能相同的组成,其中包括固溶体、金属化合物及纯物质。

金相组织是反映金属金相的具体形态,如马氏体,奥氏体,铁素体,珠光体等等。

(二)各种金相组织特征:1、奥氏体碳与合金元素溶解在γ-Fe中的固溶体,仍保持γ-Fe 的面心立方晶格晶界比较直,呈规则多边形;淬火钢中残余奥氏体分布在马氏体针间的空隙处2、铁素体碳与合金元素溶解在a-Fe中的固溶体亚共析钢中的慢冷铁素体呈块状,晶界比较圆滑,当碳含量接近共析成分时,铁素体沿晶粒边界析出3、渗碳体碳与铁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在液态铁碳合金中,首先单独结晶的渗碳体(一次渗碳体)为块状,角不尖锐,共晶渗碳体呈骨骼状过共析钢冷却时沿Acm线析出的碳化物(二次渗碳体)呈网结状,共析渗碳体呈片状铁碳合金冷却到Ar1以下时,由铁素体中析出渗碳体(三次渗碳体),在二次渗碳体上或晶界处呈不连续薄片状4、珠光体铁碳合金中共析反应所形成的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珠光体的片间距离取决于奥氏体分解时的过冷度。

过冷度越大,所形成的珠光体片间距离越小在A1~650℃形成的珠光体片层较厚,在金相显微镜下放大400倍以上可分辨出平行的宽条铁素体和细条渗碳体,称为粗珠光体、片状珠光体,简称珠光体在650~600℃形成的珠光体用金相显微镜放大500倍,从珠光体的渗碳体上仅看到一条黑线,只有放大1000倍才能分辨的片层,称为索氏体在600~550℃形成的珠光体用金相显微镜放大500倍,不能分辨珠光体片层,仅看到黑色的球团状组织,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放大10000倍才能分辨的片层称为屈氏体5、上贝氏体过饱和针状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混合物,渗碳体在铁素体针间过冷奥氏体在中温(约350~550℃)的相变产物,其典型形态是一束大致平行位向差为6~8od铁素体板条,并在各板条间分布着沿板条长轴方向排列的碳化物短棒或小片;典型上贝氏体呈羽毛状,晶界为对称轴,由于方位不同,羽毛可对称或不对称,铁素体羽毛可呈针状、点状、块状。

常用金相组织图片总结

常用金相组织图片总结

一汽车钢板弹簧金相组织分级图(×500)图1 回火屈氏体 (1级) 图 2 回火屈氏体+少量贝氏体(2级)图3 回火屈氏体+少量铁素体 (3级) 图4 回火屈氏体+少量贝氏体+少量铁素体(4级)图5 回火屈氏体+铁素体+屈氏体(5级)二马氏体组织a板条状马氏体 B针状马氏体 c片状马氏体加残余奥氏体三莱氏体四粒状贝氏体五索氏体汽车钢板弹簧金相组织及缺陷组织——黎方英1、原材料金相组织及缺陷组织分析材料:60Si2Mn 钢.处理情况:热轧状原材料.组织分析:图1 a) ,金相组织为铁素体和片层珠光体.正常原材料组织. 图1 b) ,弹簧扁钢表面的脱碳. 图1 c) ,d) ,金相组织为带状铁素体和珠光体. 严重带状组织一般热处理工艺难以消除. 图1 e) ,弹簧扁钢表面的划痕,原材料表面缺陷. 图1 f) ,弹簧扁钢表面的碎裂,原材料表面缺陷的废品.a)500× b)100×c)100× d)100×e)100× f)100×图1 原材料金相组织及缺陷组织分析2、60Si2Mn 钢板弹簧正常淬火和回火组织分析:处理情况:图2 a) ,860 ℃加热保温后油冷淬火. 图2b) ,860 ℃加热保温后油冷淬火,460 ℃回火.组织分析:图2 a) ,金相组织为中等针状淬火马氏体.淬火获得马氏体,是达到强韧化的重要基础. 图2 b) ,金相组织为中等回火屈氏体.a)500× b)500×图2 汽车钢板弹簧正常淬火组织和回火组织分析3、淬火加热温度低形成的缺陷组织如图3材料:50CrVA 钢. 侵蚀剂:4 %硝酸酒精溶液.处理情况:加热保温后油冷淬火,460 ℃回火.组织分析:图3 a) ,金相组织为回火屈氏体,未溶解的铁素体和未溶解的碳化物. 图3 b) ,金相组织为回火屈氏体,未溶解的铁素体和片状珠光体.a)500× b)500×图3 淬火加热温度低形成的缺陷组织4、淬火加热温度高形成的缺陷组织如图4.材料:图4 a) 、图4 c) ,60Si2Mn 钢;图4 b) ,50CrVA 钢.处理情况:图4 b) ,加热保温后油冷淬火;图4 a) 、图4c) ,加热保温后油冷淬火,460 ℃回火.组织分析:图4 a) ,金相组织为回火屈氏体和上贝氏体,最大晶粒度超过1 级. 图4 b) ,金相组织为淬火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 图4 c) ,金相组织为回火屈氏体,表层有一层全脱碳铁素体层,并有沿晶界向内伸展的裂纹,裂纹内充满氧化物.a)500× b)500×c)100×图4 淬火加热温度高形成的缺陷组织5、淬火冷却速度不够形成的缺陷组织如图5.材料:图5 a),60Si2Mn 钢;图5 b) ,50CrV4 钢.处理情况:图5 a),加热保温后油冷淬火,460 ℃回火;图5 b) ,加热保温后超速油冷淬火. 组织分析:图5 a),金相组织为回火屈氏体和上贝氏体. 图5 b) ,金相组织为淬火马氏体,残余奥氏体,析出铁素体,析出屈氏体和上贝氏体.a)500× b)500×图5 淬火冷却速度不够形成的缺陷组织6 .回火缺陷组织如图6.材料:60Si2Mn钢.侵蚀剂:4%硝酸酒精溶液.处理情况:860℃加热保温淬火,460℃回火.组织分析:图6 a) ,金相组织为回火屈氏体,心部少量回火马氏体,心部硬度值为49 HR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从金相图片来判断不同的金相组织
1.奥氏体-碳与合金元素溶解在γ-fe中的固溶体,仍保持γ-fe的面心立方晶格。

晶界比较直,呈规则多边形;淬火钢中残余奥氏体分布在马氏体间的空隙处。

2.铁素体-碳与合金元素溶解在a-fe中的固溶体。

亚共析钢中的慢冷铁素体呈块状,晶界比较圆滑,当碳含量接近共析成分时,铁素体沿晶粒边界析出。

3.渗碳体-碳与铁形成的一种化合物。

在液态铁碳合金中,首先单独结晶的渗碳体(一次渗碳体)为块状,角不尖锐,共晶渗碳体呈骨骼状。

过共析钢冷却时沿A cm线析出的碳化物(二次渗碳体)呈网结状,共析渗碳体呈片状。

铁碳合金冷却到ar1以下时,由铁素体中析出渗碳体(三次渗碳体),在二次渗碳体上或晶界处呈不连续薄片状。

4.珠光体-铁碳合金中共析反应所形成的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

珠光体的片间距离取决于奥氏体分解时的过冷度。

过冷度越大,所形成的珠光体片间距离越小。

A1~650℃形成的珠光体片层较厚,在金相显微镜下放大400倍以上可分辨出平行的宽条铁素体和细条渗碳体,称为粗珠光体、片状珠光体,简称珠光体。

在650~600℃形成的珠光体用金相显微镜放大500倍,从珠光体的渗碳体上仅看到一条黑线,只有放大1000倍才能分辨的片层,称为索氏体。

在600~550℃形成的珠光体用金相显微镜放大500倍,不能分辨珠光体片层,仅看到黑色的球团状组织,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放大10000倍才能分辨的片层称为屈氏体。

5.上贝氏体-过饱和针状铁素体(形态和亚结构与板条马氏体相似)和渗碳体的混合物,渗碳体在铁素体针间。

过冷奥氏体在中温(约350~550℃)的相变产物,其典型形态是一束大致平行位向差为6~8°铁素体板条,并在各板条间分布着沿板条长轴方向排列的碳化物短棒或小片;典型上贝氏体呈羽毛状,晶界为对称轴,由于方位不同,羽毛可对称或不对称,铁素体羽毛可呈针状、点状、块状。

若是高碳高合金钢,看不清针状羽毛;中碳中合金钢,针状羽毛较清楚;低碳低合金钢,羽毛很清楚,针粗。

转变时先在晶界处形成上贝氏体,往晶内长大,不穿晶。

6.下贝氏体-同上,但渗碳体在铁素体针内。

过冷奥氏体在350℃~Ms的转变产物。

其典型形态是双凸透镜状含过饱和碳的铁素体,并在其内分布着单方向排列的碳化物小薄片;在晶内呈针状,针叶不交叉,但可交接。

与回火马氏体不同,马氏体有层次之分,下贝氏体则颜色一致,下贝氏体的碳化物质点比回火马氏体粗,易受侵蚀变黑,回火马氏体颜色较浅,不易受侵蚀。

高碳高合金钢的碳化物分散度比低碳低合金钢高,针叶比低碳低合金钢细。

7.粒状贝氏体-大块状或条状的铁素体内分布着众多小岛的复相组织。

过冷奥氏体在贝氏体转变温度区的最上部的转变产物。

刚形成时是由条状铁素体合并而成的块状铁素体和小岛状富碳奥氏体组成,富碳奥氏体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可能全部保留成为残余奥氏体;也可能部分或全部分解为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混合物(珠光体或贝氏体);最可能部分转变为马氏体,部分保留下来而形成两相混合物,称为M-A组织。

8.无碳化物贝氏体-板条状铁素体单相组成的组织,也称为铁素体贝氏体。

形成温度在贝氏体转变温度区的最上部。

板条铁素体之间为富碳奥氏体,富碳奥氏体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也有类似上面的转变。

无碳化物贝氏体一般出现在低碳钢中,在硅、铝含量高的钢中也容易形成。

9.马氏体-碳在a-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

板条马氏体:在低、中碳钢及不锈钢中形成,由许多相互平行的板条组成一个板条束,一个奥氏体晶粒可转变成几个板条束(通常3到5个)。

片状马氏体(针状马氏体):常见于高、中碳钢及高Ni的Fe-Ni合金中,针叶中有一条缝线将马氏体分为两半,由于方位不同可呈针状或块状,针与针呈120°角排列,高碳马氏体的针叶晶界清楚,细针状马氏体呈布纹状,称为隐晶马氏体。

10.回火马氏体-马氏体分解得到极细的过渡型碳化物与过饱和(含碳较低)的a-相混合组织。

它由马氏体在150~250℃时回火形成。

这种组织极易受腐蚀,光学显微镜下呈暗黑色针状组织(保持淬火马氏体位向),与下贝氏体很相似,只有在高倍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极细小的碳化物质点。

11.回火屈氏体-碳化物和a-相的混合物。

它由马氏体在350~500℃时中温回火形成。

其组织特征是铁素体基体内分布着极细小的粒状碳化物,针状形态已逐渐消失,但仍隐约可见,碳化物在光学显微镜下不能分辨,仅观察到暗黑的组织,在电镜下才能清晰分辨两相,可看出碳化物颗粒已明显长大。

12.回火索氏体-以铁素体为基体,基体上分布着均匀碳化物颗粒。

它由马氏体在500~650℃时高温回火形成。

其组织特征是由等轴状铁素体和细粒状碳化物构成的复相组织,马氏体片的痕迹已消失,渗碳体的外形已较清晰,但在光镜下也难分辨,在电镜下可看到的渗碳体颗粒较大。

13.莱氏体-奥氏体与渗碳体的共晶混合物。

呈树枝状的奥氏体分布在渗碳体的基体上。

14.粒状珠光体-由铁素体和粒状碳化物组成。

它是经球化退火或马氏体在650℃~a1温度范围内回火形成。

其特征是碳化物成颗粒状分布在铁素体上。

15.魏氏组织-如果奥氏体晶粒比较粗大,冷却速度又比较适宜,先共析相有可能呈针状(片状)形态与片状珠光体混合存在,称为魏氏组织。

亚共析钢中魏氏组织的铁素体的形态有片状、羽毛状或三角形,粗大铁素体呈平行或三角形分布。

它出现在奥氏体晶界,同时向晶内生长。

过共析钢中魏氏组织渗碳体的形态有针状或杆状,它出现在奥氏体晶粒的内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