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伤寒论选读电子书(六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概 说
霍乱是以突发呕吐下利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霍,有急骤、卒然之意;乱,即撩乱、
变乱之意。因其发病突然,顷刻之间吐泻交作,挥霍撩乱,故名曰霍乱。
霍乱多由饮食不洁,冷热不调,或感受暑湿、寒湿疫疠之邪,伤及脾胃,使中焦升降失
职,清浊相干,气机逆乱所引起。《灵枢·五乱篇》云:“清气在阴,浊气在阳,营气顺脉,
卫气逆行,……清浊相干,乱于肠胃,则为霍乱。”
本篇所讨论的霍乱病实际上包括了多种急性胃肠病变,后世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将霍
乱分为湿霍乱和干霍乱两类。即上吐下泻,挥霍无度者,为湿霍乱;欲吐不吐,欲泻不泻,
腹中绞痛,烦闷不安,短气汗出者,为干霍乱。因为湿霍乱又有因寒因暑之异,故有寒霍乱
与热霍乱之分。寒霍乱者,因于寒湿;热霍乱者,因于暑热。本篇所论当属湿霍乱。
因霍乱病的发生多与外邪有关,且常见头痛、发热、恶寒、身疼等症,与伤寒有相似之
处,故仲景将本证列于伤寒六经病证之后,以兹鉴别。
本篇所论的霍乱与现代医学所说的由霍乱弧菌引起的霍乱概念不同,但对其也有一定的
参考价值。
第一节 霍乱病脉证
[原文]
问曰:病有霍乱者何?答日:呕吐而利,此名霍乱。(382) .
[提要]霍乱病的证候特点。
[解析]本条自设问答,以揭示霍乱的主症,故列于篇首。霍乱病的证候特点是起病急
骤,吐利交作,大有挥霍撩乱之势。本病多因饮食不节(洁),寒温失调,以致胃肠功能紊
乱,清浊相干,阴阳乖隔,脾胃升降失常所致。浊阴之邪上逆则呕吐,清阳之气下陷故下
利。此正如成无己《注解伤寒论》所说, “三焦者,水谷之道路。邪在上焦,则吐而不利;
邪在下焦,则利而不吐;邪在中焦,则既吐且利。以饮食不节,寒热不调,清浊相干,阴阳
乖隔,遂成霍乱。轻者,止曰吐利;重者,挥霍撩乱,名曰霍乱。”
本证与太阴脾虚之吐利有相似之处,但太阴病证势轻缓,以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
甚,时腹自痛等为主;此则发病突然,顷刻之间,吐泻交作,挥霍撩乱。二者不难区分。
[原文] 。
间曰:病发热头痛,身疼恶寒,吐利者,此属何病?答曰:此名霍乱。霍乱自吐下,又
利止,复更发热也。(383)
[提要]论霍乱兼表证及其与伤寒的鉴别。 [解析1霍乱虽病在胃肠,但多因感受外邪而发,故除见吐利交作外,多兼表证。邪客
于表,经脉不利,故头痛身疼;正邪相争于表,则恶寒发热并

见。霍乱吐利兼表证与太阳表
证不同:太阳伤寒只有当邪气内传,影响里气不和,脾胃升降失常时才见呕吐下利;而霍乱
初病即见吐利,且病势急暴,兼见表证,故与伤寒有别。魏荔彤《伤寒论本义》云:“伤寒
者外感病,霍乱者内伤病也。伤寒之发热头痛身疼恶寒,风寒在营卫;霍乱之发热头痛身疼
恶寒,必兼吐下,风寒在胃府泡。……故发热头痛身疼恶寒与伤寒同,因其暴感胃府,故兼
行吐利与伤寒异,此两病分关之源头也。”可供参考。 .
霍乱虽兼表证,但其症状以吐利为主,从“霍乱自吐下”句,可知其病从内发,而不是
表邪内传或内扰所致。因病从内而外;表里兼病,故吐利与寒热并见,甚或有起病即只见吐
利而无发热,吐利已作而稍后方见发热者,是以文中云:“又利止,复更发热也。”若利止,
而发热等症未罢者,为里气和而表证未解,此时可从表论治,如387条“吐利止而身疼不休
者,可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即属此例。,
第二节 霍乱病证
一、辨霍乱与伤寒下利异同
[原文1 ,
伤寒,其脉微滴者,本是霍乱,今是伤寒,却四五日,至阴经上,转入阴必利,本呕而
下利者,不可治也。欲似大便,而反矢气,仍不利者,此属阳明也,便必鞭,十三日愈。所
以然者,经尽故也。下利后,当便粳,鞭则能食者愈。今反不能食,到後经中,颇能食,复·
过一经能食,遇之一日当愈,不愈者,不属阳明也。(384)
[词解1①颇:古为双向词,此处不作“甚”字解,意为“稍微”、“略微”。《汉书·高帝
纪》有“颇取山南太原之地益属代”一语,颜师古注:“少割以益之,不尽取也。”
[提要1辨霍乱与伤寒的脉症异同及转归。
[解析]本条可分三段理解。 , ;
. 自“伤寒,其脉微涩者”至“不可治也”为第沼段,紧承上条,论述了霍乱兼表证与伤
寒传里证的异同以及两种不同转归。霍乱感受外邪,出现发热头痛,身疼恶寒,吐利并作,
前论已详,不必赘述。然伤寒表不解而又传人阴经亦可见身热恶寒和吐利,这与霍乱吐利兼
表证十分相似,故应注意鉴别。二者的区别有两点:其一,伤寒表不解者,其脉必浮,而霍
乱兼表则因吐利交作,气血津液大伤,故脉来微涩而无力;其二,伤寒病多在四五日后,邪
传阴经之时才见吐利?与霍乱先病吐利迥然有别。“本呕下利者,不可治也”,是说霍乱为
病,起病即有下利,与伤寒病邪传阴经方下利者病机有异,治法亦自不同,故不可以治伤寒
之法

以治之。 ,
从“欲似大便”,至“经尽故也”为第二段,论述霍乱病吐利后津伤化燥的转归及预后。
若霍乱吐利之后,患者欲似大便而不能,反出现失气现象,这是因为吐下后津伤化燥,胃肠
失润所致,故曰“眉阳明也”。因其并非邪热内传,故虽属阳明而未有潮热谵语之证,其虽 ;
有大便硬,但不可贸然攻下,而须仔细观察,若病邪已去,正气渐复,经过一段时间,经气
来复,津液恢复而大便自通,故曰:“十三日愈,所以然者,经尽故也”。 “下利后当便硬”至“不属阳明也”为第三段,是承前段论述下利后便硬的预后。下利
后,津伤失润,大便当硬。因不属阳明胃家实证,虽大便硬,但腑气尚通,胃气尚和,故能
食者,此示人有自愈之机。“今反不能食”,是胃气受损而尚未完全恢复,仍须仔细观察,若
经过数日,即“到后经中”,经气来复,而“颇能食”,即食欲稍有恢复者,反映胃气已逐渐
恢复。若又经过一段时间,即“复过一经”而转为能食,即饮食正常者,则提示病情又有好
转而痊愈可待,故可判断“过之一日当愈”。因按古代“传经”之说,六日为一经,已过两
经,再加一日,共为十三日,与前文所述“十三日愈”正合。若到后经中能食而病不愈者,
则不属津伤便硬之阳明病,而应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医宗金鉴》谓:“此承上条辨发热头痛、身疼、恶寒、吐利等症,为类伤寒之义也。若
有前证而脉浮紧,是伤寒也。今脉微涩,本是霍乱也。然霍乱初病,即有吐利,伤寒吐利,
却在四五日后邪传人阴经之时始吐利也。此本是霍乱之即呕吐,即下利,故不可作伤寒治
之,俟自止也。若止后似欲大便,而去矢气,仍不大便,此属阳明也。然属阳明者·,大便必
硬,虽大便硬,乃伤津液之硬,未可下也。当俟至十三日经尽,胃和津回便利,自可矣。若
过十三日大便不利,为之过经不解,下之可也。……凡下利后,肠胃空虚,津液匮乏,当大
便硬,硬则能食者,是胃气复至,十三日津回,便利自当愈也。今反不能食,是为胃气未
复,俟十三日后,过经之日,若颇能食,亦当愈也。”此说可有助于本条的理解。
二、霍乱治法
(一)理中丸(汤)证 ,
[原文] ,
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386) ·
理中丸方
人参 乾姜 甘草(炙) 白术各三两
上四味,檮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许大。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三

四,夜二服。腹中未热,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汤。汤法:以四物依两数切,用水八升,煮取
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若脐上筑①者,肾气动也,去术,加桂四两;吐多者,去
术,加生姜三雨;下多者,还用术;悸者,加茯苓二两;渴欲得水者,加术,足前成四两
半;腹中痛者,加人参,足前成四两半;寒者,加乾姜,足前成四两半;腹满者,去术,加
附子一枚。服汤後如食顷②,饮热粥一升许,微自温,勿发揭衣被。
[词解]①脐上筑:筑者,捣也,形容脐上跳动不安如有物捶捣。
②食顷:约吃一顿饭的时间。
[提要]论霍乱病表里寒热不同证候的辨治。
[解析]既言霍乱,必有卒然吐利,若又见头痛,发热,身疼痛等症,是属霍乱兼表证,
此时当根据临床证候采取不同的治法。
若吐利兼见脉浮发热,头痛身疼,小便不利,渴欲饮水者,是病证偏表为主,然则表邪 ·
内外相干,胃肠功能逆乱,故发吐利。惟其吐利,清浊不分,三焦水道不利,津液运行失
常,既不能上承于口,又不能下输膀胱,但浸渍胃肠,故常兼见口渴、小便不利,宜用五苓
散疏散外邪,并化气行水。俾津液运行复常,则清浊不至相干,胃肠无浸渍之患,而霍乱得 愈。此为分利兼表散法,后世亦称为急开支河。
若吐利甚而寒多不渴,说明病证属里属阴,而表证必微,此乃中焦阳虚,寒湿内阻,清
气不升,浊气上逆,其证当伴见腹中冷痛,喜温喜按,舌淡苔白,脉缓弱等。因其表里同
病,但以里虚寒证为急,故以理中汤(丸)温中散寒,健脾胜湿。
本条论霍乱兼表,表里同病,寒热不同证候的不同治法,正如沈明宗《伤寒六经辨证治
法}所说:“此言霍乱须分寒热而治也。头痛发热身疼痛者,风寒伤于表也。外风而挟内热
饮食,以吐利必欲饮水,当以五苓散两解表里,使表邪从汗出,里邪从小便而去;不欲饮水
者,寒多无热,胃阳气虚,当以理中丸温中散寒为主,此以表里寒热治病也。”
[治法]通阳化气,兼以解表;温中散寒,健脾燥湿。
[方剂]1.五苓散(见太阳病篇);2.理中丸。
[方义]理中丸用人参、炙甘草健脾益气,干姜温中散寒,白术健脾燥湿。脾阳得运,
寒湿可去,则中州升降调和而吐利自止。本方为太阴病虚寒下利的主方,因具有温运中阳,
调理中焦的功效,故取名“理中”,;此方又名人参汤。
理中丸为一方二法,既可制成丸剂,亦可煎汤服用。病情缓而需久服者用丸剂,病势急
而丸不济事者用汤剂。服药后腹中由冷而转热感者

,说明有效,可续服;若腹中未热,说明
效不明显或无效,多为病重药轻之故,当增加丸药的服用量,由一丸加至三四丸,或改用汤
剂。为增强药物疗效,服药后约一顿饭的时间,可喝些热粥,并温覆以取暖。
理中丸方后记载随证加减法有八种:(1)脐上悸动者,是肾虚水气上冲之象,方中去白术
之壅补,加桂枝以温肾降冲,通阳化气。(2)吐多者,是胃寒饮停而气逆,故去白术之补土
壅塞,加生姜以温胃化饮,下气止呕。(3)下利严重者,是脾气下陷,脾阳失运,故还需用白
术健脾燥湿以止利。(4)心下悸者,是水邪凌心,可加茯苓淡渗利水,宁心安神。(5)渴欲
饮水者,乃脾不散精,水津不布,宜重用白术健脾益气,以运水化津。(6)腹中痛者,是中
气虚弱,故重用人参至四两半。(7)里寒甚,表现为腹中冷痛者,重用于姜温中祛寒。(8)腹
满者,因寒凝气滞,故去白术之壅塞,加附子以辛温通阳,散寒除满。
[临床应用]理中汤为临床常用方之一。如《妇人良方》用其治产后阳气虚弱,小腹作
痛或脾胃虚寒气弱,或呕吐腹痛,或饮食难化,胸膈不利者。《景岳全书》治太阴病自利不
渴,阴寒腹痛,短气咳嗽,霍乱呕吐,饮食不化,胸膈噎塞,中气虚损久不能愈或中虚生痰
等证。《三因方}用其治伤胃吐血,伴见冷汗自流,腹中疗痛者。纱》科正宗》用本方治疗中
气不足,虚火上攻,以致咽干燥作痛,妨碍吐咽,及脾胃不健,食少作呕,肚腹阴疼等证。
据近代研究报道,本方可用于以下病证的治疗:(1)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溃疡病、慢性肠
炎、溃疡性结肠炎等属于脾胃虚寒者。(2)呼吸及心血管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心
病,属肺脾两虚者,用本方加用化痰药物治疗有效。(3)其他:小儿慢惊风,多寐属脾气虚寒
者。
(二)四逆汤证
[原文]
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①,手足厥冷者,四逆汤主之。(3朋)
[词解]①拘急:拘挛急迫。
[提要]霍乱亡阳的证治。
[解析]霍乱吐利交作,极易伤及脾肾阳气。阳虚不固则汗出;弱阳被盛阴格拒外浮, 所以在畏寒的同时又见身热;阳虚不温四末,于是手足厥冷;吐利致阴液耗损则阴阳两虚,
筋脉失其温养而四肢拘急。本证虽为亡阳脱液之证,但以亡阳为主,治当先温固散亡之阳
气,宜四逆汤,俟阳回而吐利汗出停止则阴液自复。
[原文1
既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者,四逆汤主之。
(389)
[提要1霍乱亡阳,里寒外热的证治。
[解析]“既吐

且利”,即霍乱吐利交作。上吐下利津液耗伤,小便当少而不利,此则不
仅小便复利,而且大汗出,下利清谷,说明真阳虚极,已达不能固摄阴液的地步。阳虚不能
制水,不能摄敛津液,所以小便清长;阳虚不能固表,腠理开泄,故大汗出;脾肾阳衰,水
谷失于腐熟温化,故见下利清谷;心肾阳衰,无力鼓动血脉,则脉微欲绝;虚阳被盛阴之邪
· 格拒外越,于是形成“内寒外热”,即真寒假热的阴盛格阳证。此病重且急,挽救危阳刻不
容缓,故可先用四逆汤回阳救逆以摄阴,不效可再投通脉四逆汤破阴通阳。此正如钱天来
《伤寒溯源集》所说:“吐利则寒邪在里;小便复利,无热可知;而汗大出者,真阳虚衰而卫
气不密,阳虚汗出也。下利清水完谷,胃寒不能杀谷也。内寒外热,非表邪发热,乃寒盛于
里,格阳于外也。阴寒太甚,阳气寝微,故脉微欲绝也。急当挽救真阳,故以四逆汤主之。”
(三)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证 .
[原文]
吐已下断1,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主之。
(390)
甘草二两(炙) 乾姜三两(强人可四两) 附子大者一枚(生,去皮,破八片) 猪胆汁半合
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内猪胆汁。分温再服,其脉即来。无猪胆,
以羊胆代之。
[词解]①吐已下断:指吐利因液竭物尽而停止。
[提要]霍乱阳亡阴竭的证治。 :
[解析1“吐已下断”,即不再吐利,这种情况与少阴阳回利止截然不同,阳回自愈必见
四肢转温,脉象缓和,今吐利虽止,但更见厥逆、脉微欲绝,说明吐利停止并非阳复,而是
吐利太甚,以致水谷津液涸竭,无物可吐无物可利而自断。更见汗出而厥,是阳亡欲脱,既
不能固表以止汗,又不能通达四末以温养,可见病势危笃。阴阳气血虚竭,筋脉失于濡养,
故四肢拘急不解。阴虚血脉不充,阳虚无推动之力,故脉微欲绝。此证不仅阳亡,更有液
竭,故以通脉四逆回阳救逆,加猪胆汁益阴和阳。吴仪洛《伤寒分经》云:“汗出而厥,阳
微欲绝,而四肢拘急全然不解,又兼无血以柔其筋。脉微欲绝,固为阳之欲亡,亦兼阴气亏
损,故用通脉四逆以回阳,加猪胆汁益阴,庶几将绝之阴,不致为阳药所劫夺也。”
[治法]回阳救逆,益阴和阳。
[方剂]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
[方义]本方由通脉四逆汤加猪胆汁组成。通脉四逆汤破阴回阳救逆,猪胆汁苦寒性润,
一则借其寒性,引姜附之热药人阴,以免盛阴对辛热药物之格拒不受,取“甚者从之”之.

意;二则借其润燥滋阴之功,;以补充吐下后伤阴之虚竭;三则制约姜附辛热伤阴燥血之弊。
此即所谓益阴和阳之法。 (四)四逆加人参汤证
[原文]
恶寒脉微而复利,利止,亡血①也,四逆加人参汤主之。(385)
甘草二两(炙) 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 乾姜一两半 人参一两
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词解1①亡血:此处作亡失津液解。
[提要1霍乱亡阳脱液的证治。
[解析1霍乱病吐利交作,气随液泄,阳随气脱,不能温暖周身而蒸化水谷,故恶寒脉
微而利不止。复因泄利无度,阴血耗伤,以致无物可下而利自止,此利止决非阳气来复之
候,故曰“利止亡血也”。《金匮玉函经》曰,“水竭则无血”,其意与此相似,故急用四逆加
人参汤,回阳救逆,益气生滓。
本条与390条皆属阳亡液竭之证,但二者病情轻重有别。本条虽属亡阳脱液,且亦有无
物可下而下利自止,但并无汗出、四肢厥冷且拘急不解,另虽见脉微而未欲绝,说明亡阳不
至太重,且阴阳格拒之势未成,故宜用四逆加人参汤;而390条之证显然重于本证,故以通
脉四逆加猪胆汁汤治之,当然亦可仿本条加人人参,以增强疗效。
[治法]回阳救逆,益气生津。
[方剂]四逆加人参汤
[方义]方用四逆汤回阳救逆,加人参益气固脱,生津滋液。张路玉云:“亡血本不宜用
姜附以损阴,……此以利后恶寒不止,阳气下脱已甚,故用四逆以复阳为急也。其所以加人
参者,不特护持津液,兼阳药得之,愈加得力耳。”
· [临床应用1《伤寒论本义》云:“凡病后亡血津枯者,皆可用也。不止霍乱也,不止伤
寒吐下后也。”刘渡舟教授《伤寒论诠解》认为:本方用于亡阳虚脱而脉不起,以及阳损及
阴,阴阳两伤者最为妥当。如凡四逆而表现为大汗不止,吐利无度而阴液消耗者,均可施
用。《伤寒论》中,白虎汤症见大烦渴不止要加人参,通脉四逆汤症见脉微欲绝,利止脉不
出者也要加人参,本条的利止亡血亦加人参,联系起来可见人参不仅益气,而且确有生津补
液的作用。
(五)桂枝汤证
[原文]
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①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387)
[词解]①消息:斟酌的意思。
[提要]霍乱里和而表未解的证治。
[解析1吐利是霍乱的主证,此言吐利止,说明里气已和,脾胃升降之机已复,病自向
愈。吐利止身痛不休,是表邪来罢。此证吐下之后,阳气大伤,津液未复,故不可乱投发汗
峻剂,以免大汗亡阳,变证再起。然

既有表证之未罢,亦须解表,宜用桂枝汤微发汗解肌表
之邪,且内和脾胃而外调营卫。所谓消息,是说要斟酌病情之轻重,灵活变通而用药。小和
之意即不宜用药过量且不可令汗出过多,此正如方有执《伤寒论条辨》所言,“小和,言少
少与之,不令过度之意也”。
本条用桂枝汤解表而调和营卫,除身痛之症外,多兼有脉浮头痛,发热恶寒等表证。另
从“消息和解其外”一语体会,可据临床实际而在桂枝汤基础上加减变通,如因吐利而致阴 液受伤而脉沉迟者,可用桂枝新加汤;若卫虚多污而身痛者,可用黄芪建中汤;若卫阳受伤
表气不固,汗多恶风者,可用桂枝加附子汤。
三、愈后调养
[原文]
吐利发汗,脉平①,小烦者②,以新虚不胜谷气故也。(391)
[词解]①脉平:脉见平和之象。
②小烦:微觉烦闷。
[提要1论霍乱病初愈当注意饮食调养。 ;
[解析]霍乱病经过治疗之后,脉见平和,说明大邪已去,病情向愈。若尚有微烦不适,
多为吐泻之后,大病新差之余,脾胃之气尚弱,不能消化食物所致,故曰,“以新虚不胜谷
气故也”。此时只要节制饮食,注意调养即可,且不可因小烦而误认为邪气未解,甚至滥用
攻邪之药。当然,若病情较重,或小烦数日未愈者,亦可少用健脾和胃消食之药,以促使早
日康复。《医宗金鉴》说:“霍乱吐利已断,汗出已止,脉平和者,内外俱解也。法当食,食
之小烦者,以吐下后新虚不胜谷气故也,节其饮食,自可愈也。”可供参考。
[复习思考题]
1.何谓霍乱?霍乱的病因与主要病机是什么?
2.霍乱与伤寒吐利如何鉴别?
3.霍乱有偏表偏里之不同,试述其主症、病机、治法、方药。
4.试述霍乱病之四逆汤证、四逆加人参汤证、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证在病机、临床表
现、治法方药等方面的区别。
5.试述理中汤的药物组成、配伍意义、主治病症及随证加减的方法。 ,
6.霍乱病愈后应如何调养。
· 霍乱病篇小结
霍乱是以卒然发作,上吐下泻为主症的一种急性胃肠病。其病因多由内伤饮食所致,然
也不乏内外合邪致病者。后世根据其临床表现的不同,将霍乱分为湿霍乱与干霍乱两类,本
篇所论当届湿霍乱。
霍乱常因感受外邪而见发热、恶寒、头身疼痛等表证,与伤寒初起邪在太阳,或表里同
病者相类,故本论列霍乱病于六经病各篇之后,作为伤寒类证而与之比较鉴别。霍乱初起即
见吐利,发病突然,病情急暴;而伤寒吐利则要经过一定时间,当表邪传里之时或

千里之时
才见吐利,吐利发作较迟,且病情较缓。这是二者的最大不同点。
因霍乱病情各异,故治法亦自不同。据本篇所论,霍乱之证治如下:若霍乱兼表,热多
欲饮水者,宜五苓散温阳利水,兼以解表;若寒湿内盛,中焦虚寒,见寒多不用水者,宜理
中丸温中化湿;阳虚阴盛,见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厥逆,或下利清谷,脉微欲 ·
绝者,宜用四逆汤温经回阳;阳虚液脱,恶寒脉微而利止亡血者,宜四逆加人参汤回阳救
逆,益气生津;阳亡阴竭,症见吐已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宜通脉
四逆加猪胆汁汤回阳救逆,益阴回阳。 霍乱病后应注意调理,因其剧烈吐利之后,正气有伤,故应慎用攻邪之剂。如见身痛不
休之表证,宜桂枝汤小和之;如见脾胃气虚不能消谷而致“小烦”者,只要节制饮食即可自
愈,不必用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