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经济区位优势壮大策略

合集下载

韶关承接产业转移的SWOT分析

韶关承接产业转移的SWOT分析
改 革开放 初期 .以港 澳 台地 区为 主 的东 南 亚发 达 地 区的产业 转移 造就 了珠 三 角 的繁荣 。改 革 开放 第二 个 十年 . 三角 经 济继续 高歌猛 进 , 珠 得益 于深 圳 产业 升级 .深圳 的电子 工业 及其 他 加工 工业 大 面积 向东 莞转 移 。 目前 , 珠三 角经 济放 缓 了步 伐 , 要 再 次焕 想 发活 力需要 完成 整体 向内 陆第三 次 大转移 。在 这一
态产 业 等 策 略 。
关 键 词 : 业转 移 ; 接 产 业 转 移 ;W OT 分 析 产 承 S 中 图 分 类 号 : 17 F 2 文献标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7 5 4 ( 00 0 — 0 1 0 10 — 3 8 2 1 )8 0 2 — 4
产 业 转移 是 一 国经 济 发展 过 程 中的必 然现 象 。
极 地 承接 珠三 角 的产业 转 移 。 面对 庞大 的竞 争对 手 。
韶关 既有优 势 , 也有 劣势 , 遇 与挑 战并存 。 机 ( ) 关承接 产 业转 移 的优 势 (rn t) 一 韶 s e gh. t 4  ̄析
韶 关地 处 粤北 山 区 .在 承接 产业 转移 方 面具 有 工业 基 础雄 厚 , 技术 教育 发 达 , 动力 、 电 、 劳 水 原材 料 成本 低 廉 , 物流 便利 , 源丰 富等 优势 。 资 第一, 区位 优越 , 通便利 。韶关是 粤 港 澳辐射 交
2 1 0 0年 8月
韶关 学 院学报 ・ 会科 学 社
J u n l fS a g a iest ・S ca S in e o r a h o u n Unv ri o y o il ce c
Ag 2 0 u.01 V0 . No. 1

韶关芙蓉新区发展总体规划(2013-2030)

韶关芙蓉新区发展总体规划(2013-2030)
芙蓉新区整体区范围包括武江区西联镇、西河镇、重阳镇、龙 归镇,浈江区乐园镇、新韶镇、十里亭镇、犁市镇,曲江区马坝 镇、白土镇、大塘镇以及乳源县桂头镇的部分区域,总面积为 490 平方公里,2012 年人口规模为 27.8 万人。芙蓉新区协调区范围包 括整体区涉及各镇和浈江区花坪镇、乳源县游溪镇和一六镇,总面 积为 1641 平方公里。规划近期至 2017 年,中期至 2020 年,远期 至 2030 年。
广东韶关芙蓉新区发展总体规划
(2013—2030 年)二○来自三年十二月1目录
前 言 ............................................ 1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战略意义 ........................ 3
一、基础和条件 ................................ 3 二、机遇和挑战 ................................ 5 三、重大意义 .................................. 6 第二章 总体要求 .................................. 7 一、指导思想 .................................. 7 二、基本原则 .................................. 7 三、战略定位 .................................. 8 四、发展目标 .................................. 9 第三章 空间布局 ................................. 12 一、构建组团式中心城区空间结构 ............... 12 二、打造功能完善的八大发展组团 ............... 15 三、核心区与芙蓉新城空间布局 ................. 17 四、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 20 第四章 基础设施建设 ............................. 23 一、构建高效绿色的综合运输体系 ............... 23 二、构建低碳清洁的能源体系 ................... 26 三、构建智慧高效的信息网络体系 ............... 27 四、构建健全优质的给排水体系 ................. 27

市域的经济区位优势评析(1)论文

市域的经济区位优势评析(1)论文

市域的经济区位优势评析(1)论文【论文摘要】对经济区位优劣的分析,在区域经济的研究中显得越来越重要。

文章运用现代经济区位理论,对广东韶关市的经济区位优势作出科学分析与评价,从而为其市域经济的发展、规划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论文关键词】经济区位;区位优势;实证分析;韶关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推进以及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流动,区位因素(子)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明显。

对市域的经济区位优势作出科学分析和评价,乃是制定市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区域开发的前提和基础。

一、经济区位及其理论发展(一)经济区位的基本内涵现代区域经济理论告诉我们,经济区位是指某一经济体为其社会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

从这一角度讲,工业生产所占有的场所即为工业区位,农业生产所占有的场所即为农业区位,城市(市域)经济活动所占据的场所则为城市(市域)区位。

在区域经济学中,经济区位往往被描述为距离某一个或几个特殊地点的不同位置所反映的市场、供求、运输成本等方面的差异问题,如距离城市中心的远近、离自然资源供给源的距离、各空间位置上的市场供求状况等所形成的经济利益差异。

西方经济学家胡佛在总结经济区位因素在生产力布局中的重要意义时指出:一定空间的经济区位,其相对优劣主要取决于四类区位因素(子),即:(1)地区性投入:具体指存在于某一区位、难以从它转移投入的供应情况(移入原料供应品或服务等);(2)地区性需求:该区位上对不易转移的产出的需求状况;(3)输入的投入:从外部供给源输入该区位的可转移投入的供应情况:(4)外部需求:从向外部市场销售可转移产出中得到的净收入情况。

在不同的经济区位上,上述四类区位制约因素不同,而区位利益具有很大的差别,这也就决定了各个经济区位的相对优劣。

(二)现代经济区位理论的发展经济区位发展理论就是研究确定各种经济活动应在何处进行更为节约、有效和合理的原则。

经济活动的区位优劣有自然界固有的和历史上长期以来形成的,其经济活动的选择往往服从于区位的相对优劣,反过来,经济区位的优劣也反映出有效性和合理性。

韶关文化产业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中共韶关市委关于制定韶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

韶关文化产业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中共韶关市委关于制定韶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

案》 中, ) 同样 以专题大篇 幅文 字阐释促进文化发展繁 荣。 提高文化软实力 问题 。尤 其是对培育发展文化产
业, 完善文化市场体系也做 了同样详细的规划 。
《 议》 专 门提 出了培育 发展 文化 产 业 的要求 : 建 还 立
足韶关 市特色文化 资源 、 区位条件 和生态环 境 。 学 科 制定 切实 可行 的文化 产业 发展 总体 规 划 。 明确 发 展
— —
《 中共韶关市委关于制定韶 关市 国民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
五年规 划 的建议 》 于 文化 产 业发 展规 划 内容 的解 读 关
李 明山
( 韶关学 院 学报 编辑部 , 广东 韶关 5 2 0 ) 1 0 5
摘 要 : 关 市委 制 定 的 “ 二 五 ” 划 , 中 关 于 文化 产 业 的 内容 , 仅 和 全 国、 东省 文 化 产 业 发 展 目标 相 一 致 , 是 未 韶 十 规 其 不 广 也
2 6
济 和社会 发展 第十二 个五 年规 划纲要 ( 草案 ) , 》 都是
首次 以大篇幅 着力论 述文化产业 规划 。市委 书记 郑
育 、 大做强 优势产业 和龙头产业 项 目, 做 构建特 色文 化产业 体系 ,使 特 色文化 产业成 为经济发 展新 的增 长点 。 韶关市 委 、市 政府 集 中各 方智 慧绘制 的 “ 十二
《 中共韶关市 委关 于 制定 韶关 市 国民经济和社
方 向 , 出发展重 点 , 突 强化 发展措 施 , 动 文化 产 业 推
收稿 日期 :0 l 0 — O 2 1_ 3 1
会发展第 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 、韶关市国民经
作者 简 介 : 明 山 (9 1 )男 , 南 开封 人 , 关 学 院 学 报 编 辑 部编 审 。 李 15一 , 河 韶 主要 从 事 历史 文 化研 究 。

壮大山区县域经济的路径选择——来自广东韶关市山区县的实证分析

壮大山区县域经济的路径选择——来自广东韶关市山区县的实证分析

倍 增 长 二是 山 区 县 的 经 济发 展 , 要严 格 禁 止 破 坏 生
态环境 的经 济开发 活动 , 决不 能重复 “ 先开 发 、 后治
理 ” “ 开发 、 治理 ” 和 边 边 的经 济 增 长 模 式 , 走 出 一 要
条保护优先 、 在保护 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的新路子。
2 实 施 优 势 产 业 重 点 发 展 战 略 。优 势 产 业 是 指 、
新 发展 思路 、 实施 五大 战略 , 立保 障机 制 、 建 营造 四种 环境 , 以及 构建 示 范基 地 、 造 三种模 式等 几个 方面 , 索粤 打 探
北 山 区县 域 经 济 发 展 的 几 条 路 径 。
关 键词 : 北 山 区; 粤 县域 经济 ; 发展 战略 ; 择 选 中图 分类 号 : 0 F3 1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6 2—4 2 2 0 )7—0 2 17 0 X(0 8 0 0 6—0 4
能 培训 , 励 和 引 导 社会 力 量 办 学 , 行 补 贴 或 免 费 鼓 实
3 实施 民营经济主体战略 。要积极引导广大农 、
民立 足 现有 条件 大 力 发 展 养殖 业 、 色 种 植 业 、 副 特 农
产 品加工 、 矿产 品精深加工 以及商 贸 、 餐饮 、 旅游 等
服 务业 。 进 一 步 加 强招 商 引 资工 作 , 极 引进 外 商 要 积 和 县 域 外 有 实 力 的 民营 企 业 来 县 内投 资 ,开 发 本 地
资源 , 现互利双赢。 实
培 训 、订 单 式 ” 训 , 力 发 展 劳务 经 济 。鼓 励 有 一 “ 培 大
技 之 长 、 一 定 资 金 实 力 的外 出务 工 人 员 返 乡 创 业 , 有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支持韶关建设国家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若干意见的通知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支持韶关建设国家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若干意见的通知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支持韶关建设国家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若干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2.10.19•【字号】粤府办〔2022〕32号•【施行日期】2022.10.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法制工作正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支持韶关建设国家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若干意见的通知粤府办〔2022〕32号韶关市人民政府,省有关单位,中直驻粤有关单位:《支持韶关建设国家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若干意见》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发展改革委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2年10月19日支持韶关建设国家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若干意见为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十四五”支持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支持韶关建设国家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打造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推动高质量发展,支持韶关以生态保护为前提重构产业竞争新优势,协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城市更新改造、绿色低碳转型,持续增强内生发展动力,为全国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和绿色发展作出示范。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韶关传统老工业和资源型产业初步实现转型升级,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集群和绿色生态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初显成效。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100亿元,研发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森林覆盖率达75%。

中共韶关市委、韶关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决定

中共韶关市委、韶关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决定

中共韶关市委、韶关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韶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4.11.05•【字号】韶市联[2004]16号•【施行日期】2004.11.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力资源综合规定正文中共韶关市委、韶关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决定(韶市联〔2004〕16号2004年11月5日)为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适应建设粤北经济强市,争当全省山区发展排头兵的需要,根据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和全省科技·教育·人才大会精神,结合韶关实际,现就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作出如下决定。

一、确定人才强市战略地位,明确人才工作目标和任务人才资源是重要的战略资源。

人才作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创造者和传播者,在国家和区域竞争中的决定性作用越来越明显。

党中央、国务院把人才问题作为关系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关键摆到突出位置,提出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省委、省政府围绕人才强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人才工作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我市要实现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粤北经济强市,争当全省山区发展排头兵”的目标,就必须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实施人才强市战略,通过人才资本的优先积累,加快从人力资源输出大市向人才资源大市和人才资本强市转变,促进人才工作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面对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形势和实施“三大战略重点”对人才工作的新要求,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充分认识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增强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切实把人才工作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摆到突出位置,全面推进人才资源开发和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

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人才战略目标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相适应,人才结构调整与经济结构调整相协调,以促进发展为根本出发点,以扩大人才总量为重点,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一起抓,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全面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把各类优秀人才集聚到现代化建设的各项事业中来,为我市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破解韶关小城镇建设难题之策略分析

破解韶关小城镇建设难题之策略分析

是 功 能 内涵 上都 有 显 著 提 高 。 大 部分 小 城 镇 的水 、
韶 关 历史 悠 久 , 有 很 丰富 的历 史 传 统 和独 具 特
电、 交 通 等 基 础 设 施 建设 明 显 完善 。 科技 、 文教 、 卫
生、 敬 老 院等 社 会 事 业 不 断 发 展 。 小 城 镇 的聚 集 功 能 日趋增 强 , 经济 辐 射能 力显 著提 升 。 但 作 为一 个 经济 欠 发达 山区 . 韶 关 的小 城 镇建 设 水平 还是 远 远落 后 于 广东 其 他发 达 地 区 。 目前 除 韶关 中心 市 区外 , 其他 市县 城镇 化水 平都 低 于5 0 %。 依 世界 城镇 化 发展 的一般 规 律 来看 , 韶关 市 的城 镇 化 水平 实 际上 还处 于 城镇 化 初期 阶段 . 远 远 低 于广 东其他地区 , 也低 于全 国 的发 展 水平 。 因此 大力 推 进小城镇建设 , 是 缩 小 粤 北 区域 差距 , 推 进 城 镇 化
提 高城镇 化 水 平 , 坚持 大 中小 城 市 和小 城 镇 协调 发
展, 走 我 国特 色 的城镇 化 道 路 。 ” _ l 实 践 证 明 大力 推 进小 城 镇建 设 既可 以减轻 大 中 城市 的承载 压 力 , 更
是提高农民收入 , 缩小城乡差别 , 实 现 城 乡一 体 化 的有效 途径 近 十年 来 , 韶关 的小 城镇 无 论 在规 模 、 数量 、 还
富 的优势 农产 品资 源 、 生物 药 材 资源 和 丰 富 的旅 游 资源 。 地 域广 阔 , 有 比较 充 足 的发 展空 间 。 全市 土 地 总面积 1 8 3 8 5平 方公 里 ( 见 : 2 0 0 8韶 关 统计 年 鉴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韶关市区位条件分析
韶关市地处粤北山区,作为二级旅游组织中心城市,它距一级组织中心城市广州
200多公里,其间为连绵的山地,没有大中城市或经济发达区串联,使韶关受珠三角
的辐射较弱。

与同属重要旅游城市的肇庆、惠州、佛山等比较,甚至与刚发展起来的
清远市比,韶关都属偏远地区。

近几年来韶关的交通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京珠高速
公路与京广铁路贯通本区,把韶关与最大的客源地便捷地连接起来,例如广州到韶关
经京珠高速公路只有308公里,时距3小时;经京广铁路只有220公里,时距2个多小时左右。

这就为发展韶关旅游业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另外,韶关市区到各景区的
交通也比较便利,韶关的旅游景区主要集中在韶关市区以北,主要景区有国道与市区
相连,例如到丹霞山,时距在1小时左右。

便捷的交通条件可以弥补韶关市旅游业的
区位条件不足,使客源稳定的双休日旅游、绿色旅游、度假旅游、自驾车旅游等旅游
方式成为可能,从而为促进游客量的增加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1.粤湘赣三省交界之地,便利的省际交通通道。

韶关市北面与湖南的郴州、江西的赣州相接壤,地处粤湘赣三省交界地,其独特的、潜在的地理位置成就了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南岭重镇、粤北区域交通中心的重要战略地位。

2.珠三角腹地,大珠三角的后院。

韶关市地处粤北山区,北倚南岭,南对珠三角。

以穗、港、深为中心的珠三角(即大珠三角)是我国人口稠密、经济繁荣的地区,古往今来韶关
市就一直充当着大珠三角后院(即后花园、大后方)的重要角色。

20世纪60年代中期
至80年代初的“大三线”、“小三线”建设时期,珠三角的一些军工、机械、重化工
企业就纷纷北迁落户于韶关[4](P34- 39);改革开放以来,韶关市仍然是珠三角地区的重
要资源(水源、矿产等)和能源供应地;近些年来,韶关市更是珠三角地区传统产业向北转移的主要承接地区之一;与此同时,韶关市还是珠三角地区北上出游的生态休闲旅游最佳目的地之一。

3.华南中亚热带生态资源库。

韶关市地处北回归线的北侧(23°50′N— 25°31′N),年均气温约20℃ ,年降雨量约1700mm,1月均温在7℃以上,无霜期在310天以上,属于典型的中亚热带季风性气候。

这里雨量充沛,热量充足,森林覆盖率达72.1%,是当今世界上
同纬度地区森林绿化最好的地方之一。

韶关境内生物资源丰富,素有“华南生物基因库”、“天然药库”的美称;这里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有“世界地质公园”(仁化丹霞山)、国家森林公园(乳源南岭森林公园)、车八岭国家自然保护区等著名生态旅游景区
[5](P12- 13)。

韶关的地表水资源总量达220亿立方米,人均6992立方米,是全省的2.9倍,全国的3.3倍。

此外,韶关的水能蕴藏量达178万千瓦,占全省水能资源总量的20%
左右,现在有南水、杨溪、乐昌峡(在建)等水电站以及韶关火电厂等一批能源供应地,韶能企业集团公司早已做大上市。

韶关市作为珠三角的能源供应基地和旅游度假休闲后
花园的功能日益凸显。

4.南岭矿产资源富集带。

韶关市物华天宝,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南岭地区既是全国闻名的“有色金属之乡”,也是广东省的重要煤炭生产基地。

韶关的铅锌、银的储量分别居全国的第二和第三位;韶关的煤、铀、钨、石灰岩、稀土等16种矿产均名列全省第
一位;而大理石、硫铁矿等,名列全省第二、三位;韶关境内的凡口、大宝山等都是省内
外有名的矿区。

建立在本地铁矿资源(大宝山褐铁硫矿)基础上的韶钢集团公司是广东
省企业50强、全球钢铁企业100强之一;凡口铅锌银矿是亚洲第一大铅锌银产地,韶冶厂是全国第四大铅锌冶炼基地,中金岭南企业集团是韶关境内四大上市公司之一[6]。

这些资源型企业在韶关经济建设史上曾经有过辉煌,现在也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5.粤北科教与人才中心。

韶关境内拥有2所普通高等院校,在校学生2万多人。

其中,韶关学院是粤北三市唯一的一所普通高等院校,有教授80多位,有博士、博士后学历者70多名,有在校学生1.7万人,是全省五所同类地方高校中本科录取分数线最高的一所
学校。

此外,韶关市还拥有37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其在校学生数达5万人,占广东省技术学校在校学生比例的十分之一强,是广东省重要的中高等专业技术人才和技术工人培训基地。

6.粤北民俗文化与旅游名城。

韶关这方水土为人类最早生息繁衍的地方,早在13万
年以前就有“马坝人”在这里劳作生存;6000多年前,南方的稻耕”文明就已在这里传
承和发扬。

岭南韶关域内还是我国历史上汉族人南迁广东、福建的必经之地,是汉族人与其他少数民族相互交融的地方。

这里除汉族人以外,还有瑶族、满族、白族、回族、畲族、土家族等31个少数民族;在民间的语言交流方面,除普通话以外,还有粤语(白话)、客家话等方言;少数民族乡(镇)还有瑶语、畲语等本民族语言。

这里历史渊源,人杰地灵,文化底蕴丰厚,人文地方特色鲜明。

境内有闻名中外的马坝人遗址,有六祖慧能禅宗文化(南华寺),有客家人寻根问祖的珠玑文化(珠玑巷),有别具民俗风情的客家围屋建筑文化(如满堂围楼、八卦围屋等);这里还是红色革命老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十分丰富。

韶城(韶关市区)是广东省的历史文化名城,从古远的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到
客家文化、广府文化、西洋文化以及近现代的湖湘文化、江西文化,各种文化相互交流、融合,形成粤北古城多元化的文化中心,在湘粤赣地区具有较强的亲和力。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韶关一停留,再到珠三角”,这句格言就是对韶关市人文社会环境的真实写
照[7](P137- 139)。

回顾过去,历史上韶关曾因区位优势有过许多的辉煌;面对近些年来区域中心地位(区
位优势)曾发生的嬗变,重新评价韶关市的经济区位条件和经济区位优势更显得尤为重要。

提升韶关市的经济区位优势,
打造华南区域经济中心,壮大其市域经济,
一是要实施融入大珠三角、领飞红三角、打造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交通枢纽的三大区域经济合作的主体战略;
二是要借助国力、外力和内力三种力量作为市域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动力,推动市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是要走产业聚集的道路,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形成中心城市强大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四是要发展特色经济,打造市域自主创新品牌,不断提升韶关在华南区域经济合作中的核心地位和影响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