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施工预防措施

高原施工预防措施
高原施工预防措施

高原施工预防措施

一、风险预测与防范

1、由于本工程的特殊地理位臵和环境,高海拔、高寒、高温差是施工的一大难题。进入施工现场施工的作业工人会有较大的高原反应,这是风险之一。

针对此风险,我们采用以下措施进行防范:

(1)选用有高原施工经验的作业人员;

(2)进场前进行高原施工知识教育,使其掌握高原施工应着重注意的事项;

(3)现场常备常用的治疗药品和器具(如氧气包等);

(4)现场建立完善的应急救援体系,出现险情时立即启动救援预案。

2、高海拔作业,造成人员、设备的降效

预防措施:从进场就着手考虑,配备足够的人员和设备,保证工程顺利实施。

3、随时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

预防措施:进场后对施工沿线进行全面监测,标识出重点监测区段,发生险情,及时调整方案,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二、事故应急预案

(一)、应急准备

1、组织机构及职责

(1)依据现场组织机构人员组成应急救援小组,并公示其联系电话。

(2)事故应急处臵领导小组负责对项目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理。

2、培训和演练

(1)项目部安全员负责主持、组织全机关每年进行一次按高处坠落事故“应急响

应”

的要求进行模拟演练。各组员按其职责分工,协调配合完成演练。演练结束后由组长组织对“应急响应”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必要时对“应急响应”的要求进行调整或更新。演练、评价和更新的记录应予以保持。

(2)施工管理部负责对相关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培训。

3、应急物资的准备、维护、保养

(1)应急物资的准备:简易单架、跌达损伤药品、包扎纱布等。

(2)各种应急物资要配备齐全并加强日常管理。

(二)、应急响应

1、一旦发生事故由安全员组织抢救伤员,及时拨打“120”急救中心,由安全员

及施工现场人员保护好现场防止事态扩大。其他义务小组人员协助安全员做好现场救护工作,

如有轻伤或休克人员,现场安全员组织临时抢救、包扎止血或做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挤压。将伤亡事故控制到最小程度。

2、处理程序

1)查明事故原因及责任人。

2)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发生

3)对所有员工进行事故教育。

4)宣布事故处理结果。

5)以书面形式向上级报告。

高原施工医疗卫生防疫措施

高原施工医疗卫生防疫措施 (1)加强管理,提高医疗保障水平 我单位项目部配备卫生管理人员,统一协调本辖区内的医疗、抢救、后送、防疫、劳保等有关问题。 对施工管理人员和卫生技术人员进行强制性卫生保障知识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高原防病治病、劳动卫生、劳动保护、膳食营养知识水平,把高原的卫生保障工作做得更好。 实行免费医疗。凡我单位在铁路施工期间发生伤病,个人不承担医疗费用,在我单位项目部医疗保障中心、工地医院卫生所就诊实行免费医疗。 选拔优秀卫生人员进驻施工区,卫生人员要求身体素质好,有高度事业心和责任心,医疗技术好,能一专多能、一职多用,能胜任高原防病治病工作的卫生人员进驻施工区。 (2)做好施工队伍初上高原医疗保障工作 在施工人员进驻高原前10天,卫生人员要携带必要的设备和药品,提前进入高原,做好施工队伍进场的各项卫生保障工作。 加强卫生人员巡诊和夜间值班、夜间查铺唤醒制度工作,做到及早发现病人、治疗病人、后送病人,最大限度地减轻病人痛苦。 后送范围:对高原肺水肿、脑水肿等急症,要根据病人病情确定,保证病人途中生命安全。 高原病的诊断,严格国家或地方标准执行。 (3)卫生防病措施 施工现场卫生学勘察。施工前,要按要求对现场传染病、地方病、气象、水文等情况进行详细的卫生学勘察。我我单位已对现场情况作过调查,并为制定传染病预防、水质消毒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卫生防病工作职责分工。各施工卫生所负责本单位的卫生防病工作,我单位工地医院负责我单位管区内的卫生防病工作,做好食品卫生、饮水卫生、环境卫生、劳动卫生和传染病、地方病的监测监督工作。 (3)职工的健康责任和健康教育 各级干部职工必须无条件接受高原病、传染病、地方病预防知识培训教育。以鼠疫烈性传染病防治为重点,了解传播途径、临床症状及预防措施,做到有病早治、无病早防,预防为主。进一步开展健康教育,利用多种形式宣传卫生知识,彻底清除职工对高原病的恐惧心理。受高原病、传染病、地方病预防知识教育的职工达到100%。

高原施工预防措施 优质文档

高原施工预防措施 一、风险预测与防范 1、由于本工程的特殊地理位臵和环境,高海拔、高寒、高温差是施工的一大难题。进入施工现场施工的作业工人会有较大的高原反应,这是风险之一。 针对此风险,我们采用以下措施进行防范: (1)选用有高原施工经验的作业人员; (2)进场前进行高原施工知识教育,使其掌握高原施工应着重注意的事项;(3)现场常备常用的治疗药品和器具(如氧气包等); (4)现场建立完善的应急救援体系,出现险情时立即启动救援预案。 2、高海拔作业,造成人员、设备的降效 预防措施:从进场就着手考虑,配备足够的人员和设备,保证工程顺利实施。 3、随时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 预防措施:进场后对施工沿线进行全面监测,标识出重点监测区段,发生险情,及时调整方案,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二、事故应急预案 (一)、应急准备 1、组织机构及职责 (1)依据现场组织机构人员组成应急救援小组,并公示其联系电话。

(2)事故应急处臵领导小组负责对项目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理。 2、培训和演练 (1)项目部安全员负责主持、组织全机关每年进行一次按高处坠落事故“应急响应”的要求进行模拟演练。各组员按其职责分工,协调配合完成演练。演练结束后由组长组织对“应急响应”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必要时对“应急响应”的要求进行调整或更新。演练、评价和更新的记录应予以保持。 (2)施工管理部负责对相关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培训。 3、应急物资的准备、维护、保养 (1)应急物资的准备:简易单架、跌达损伤药品、包扎纱布等。 (2)各种应急物资要配备齐全并加强日常管理。 (二)、应急响应 1、一旦发生事故由安全员组织抢救伤员,及时拨打“120”急救中心,由安全员及施工现场人员保护好现场防止事态扩大。其他义务小组人员协助安全员做好现场救护工作,如有轻伤或休克人员,现场安全员组织临时抢救、包扎止血或做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挤压。将伤亡事故控制到最小程度。 2、处理程序 1)查明事故原因及责任人。 2)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发生。

高原施工安全措施(标准版)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高原施工安全措施(标准版)

高原施工安全措施(标准版)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一、高原地区主要有害因素 高原地区地理特殊,自然环境恶劣,气候条件差,对机体功能影响很大,如不注意加以防范,往往会造成机体组织器官的损伤,导致急慢性高原病的发生。高原环境性低氧、强紫外线辐射、干燥是对人体有害的主要因素。 (一)低氧:低氧是高原损害的根本原因,海拔增高、大气压降低,空气逐渐变的越来越稀薄,氧气的浓度也就相应减少,海拔3000米氧含量为平原的69%,海拔4000米为52%。人体氧气供给不足而产生低氧血症,出现一系列因环境性缺氧引起的不适症状:头痛、头晕、心慌、胸闷气短、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失眠等,称之谓“高原反应”,反应的程度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少数反应较重,甚至发生高原肺水肿、高山昏迷、高原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等而危及生命。长期在低氧环境下工作、生活,可能会造成组织器官功能变化,罹患高原性心脏病、高原血压异常、高原红细胞增多病、指甲凹陷症等高原特发

高原施工安全措施

高原施工人员安全措施 一、高原地区主要有害因素 高原地区地理特殊,自然环境恶劣,气候条件差,对机体功能影响很大,如不注意加以防范,往往会造成机体组织器官得损伤,导致急慢性高原病得发生。高原环境性低氧、强紫外线辐射、干燥就是对人体有害得主要因素。 (一)低氧:低氧就是高原损害得根本原因,海拔增高、大气压降低,空气逐渐变得越来越稀薄,氧气得浓度也就相应减少,海拔3000米氧含量为平原得69%,海拔4000米为52%。人体氧气供给不足而产生低氧血症,出现一系列因环境性缺氧引起得不适症状:头痛、头晕、心慌、胸闷气短、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失眠等,称之谓“高原反应”,反应得程度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少数反应较重,甚至发生高原肺水肿、高山昏迷、高原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等而危及生命。长期在低氧环境下工作、生活,可能会造成组织器官功能变化,罹患高原性心脏病、高原血压异常、高原红细胞增多病、指甲凹陷症等高原特发性疾病。 (二)强辐射:高原地区日照时间长、空气稀薄、干燥少云、地表接受太阳辐射量随海拔增高而增加,紫外线辐射强度大,特别就是对人体损害较大得中波紫外线,在海拔4000米高度,300纳米紫外线就是平原地区2、5倍,人体接受辐射量强度更明显,致使暴露部位粘膜、皮肤遭受损伤,发生日光性皮炎、眼球结膜炎等。

(三)干燥:高原大气水分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减少,在海拔3000米高度大气得水分只相当于平原地区得34%,海拔6000米仅为平原得5%。机体水分含量减少与海拔高度呈正比,干燥、缺氧等使皮肤水分散失,致使呼吸道粘膜与全身皮肤干燥,易促发咽炎、鼻炎、干咳与手足皲裂等。 二、进驻高原得准备 (一)学习高原防护知识 熟习进驻地区得地理特征、自然环境与气候变化特点,了解对身体引起危害得因素,掌握自我防护、自我保健与自我监测得常识。 (二)心理适应性煅炼 明确在进驻高原中将可能遇得各种困难与不利因素,作好思想准备,树立战胜困难得信心,消除紧张情绪与恐惧心理,以平与心态对待困难与不利因素,去主动适应高原、战胜高原。 (三)全面身体检查 进驻高原前体格检查应详细、全面,经检查了解自己身体状况,对能否到高原,怎样去适应高原非常重要,体格检查应包括以下内容:1、详细询问生活史、既往史、家族史、曾上高原反应史。 2、一般检查:测体重、血压、呼吸、脉搏、肺活量与胸腹、心肺、肝脾、四肢脊柱等全身物理检查。

高原隧道施工安全质量及其常见问题

高原隧道施工安全及其常见问题 1.高原地质条件对隧道工程施工的影响 高原地理环境对隧道工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对隧道使用功能的影响。当隧道穿越高原当中的富水层或是岩溶裂隙发育地段时,若是防排水措施不当,则会导致衬砌漏水,这样一来不但会对隧道内的通风、照明、监控等电气设备的使用造成影响,而且在寒冷的冬季,还会使隧洞内壁挂冰、路面结冰,运营条件会极度恶化,严重影响了隧道的使用功能;其二,会对隧道的衬砌结构造成影响。在高原地区的隧道工程中,若是围岩中的地下水未能及时排出,当冬季来临时,则会导致水体冻结,从而对隧道衬砌结构带来冻胀破坏,到夏季时冻结融化会使围岩形成浆融圈,这种现象多出现在隧道的洞口位置处,这会对隧道的结构造成严重破坏。所以在高原地区进行隧道工程建设时,必须对各种影响施工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处理,以此来确保隧道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 2.断层破碎带与隧道工程的关系 在对断层破碎带与隧道的关系进行研究前,首先应当对断层的基本类型加以明确,根据断层两盘相对位移的关系,大体上可将断层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其一,正断层。此类断层主要是指沿着断层岩石面的倾斜方向下盘相对上升,上盘下对下降的断层。这类断层的形成主要与张拉力和重力有关,其断层面的倾角相对比较陡峭,断层线以平直居多;其二,逆断层。此类断层具体是指下盘相对下降,上盘相对上升的断层,多数都是在地壳挤压作用下形成的,断层的两盘多数都处于闭合状态;其三,平移断层。此类断层则是指两盘沿着断层走向发生相对位移,断层面近乎于直立,倾角较陡,一般都是在地壳水平运动过程中,在受剪切力的作用下而形成的。 2.1断层破碎带 断层破碎带主要是因为断层两盘在相对滑动的过程中,使两侧的岩层遭受挤压作用而破碎,进而形成的长条状且方向一致的破碎带,它的宽度与岩石的性质、断层距离以及断层性质等因素有关。按照破碎带中岩石的破碎程度可将之分为角砾岩、断层泥、磨砾岩等几种类型。2.2断层破碎带与隧道的关系当隧道工程穿越断层地段时,隧道施工难度的大小一般取决于断层的性质、破碎带结构中岩石的破碎程度、含水性以及断层活动性等因素。当施工方法、机械设备等条件相差不大时,断层破碎带与隧道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施工难度和工期。通常情况下,当隧道的轴线无限接近于垂直构造的方向时,且断层规模较小、宽度不大、含水量较低时,施工难度较小;如果隧道的轴线与构造方向斜交或是平行

高原施工安全措施

高原施工安全措施

高原施工人员安全措施 一、高原地区主要有害因素 高原地区地理特殊,自然环境恶劣,气候条件差,对机体功能影响很大,如不注意加以防范,往往会造成机体组织器官的损伤,导致急慢性高原病的发生。高原环境性低氧、强紫外线辐射、干燥是对人体有害的主要因素。 (一)低氧:低氧是高原损害的根本原因,海拔增高、大气压降低,空气逐渐变的越来越稀薄,氧气的浓度也就相应减少,海拔3000米氧含量为平原的69%,海拔4000米为52%。人体氧气供给不足而产生低氧血症,出现一系列因环境性缺氧引起的不适症状:头痛、头晕、心慌、胸闷气短、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失眠等,称之谓“高原反应”,反应的程度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少数反应较重,甚至发生高原肺水肿、高山昏迷、高原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等而危及生命。长期在低氧环境下工作、生活,可能会造成组织器官功能变化,罹患高原性心脏病、高原血压异常、高原红细胞增多病、指甲凹陷症等高原特发性疾病。 (二)强辐射:高原地区日照时间长、空气稀薄、干燥少云、地表接受太阳辐射量随海拔增高而增加,紫外线辐射强度大,特别是对人体损害较大的中波紫外线,在海拔4000米高度,300纳米紫外线是平原地区2.5倍,人体接受辐射量强度更明

显,致使暴露部位粘膜、皮肤遭受损伤,发生日光性皮炎、眼球结膜炎等。 (三)干燥:高原大气水分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减少,在海拔3000米高度大气的水分只相当于平原地区的34%,海拔6000米仅为平原的5%。机体水分含量减少与海拔高度呈正比,干燥、缺氧等使皮肤水分散失,致使呼吸道粘膜和全身皮肤干燥,易促发咽炎、鼻炎、干咳和手足皲裂等。 二、进驻高原的准备 (一)学习高原防护知识 熟习进驻地区的地理特征、自然环境和气候变化特点,了解对身体引起危害的因素,掌握自我防护、自我保健和自我监测的常识。 (二)心理适应性煅炼 明确在进驻高原中将可能遇的各种困难和不利因素,作好思想准备,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消除紧张情绪和恐惧心理,以平和心态对待困难和不利因素,去主动适应高原、战胜高原。 (三)全面身体检查

高海拔常识及施工注意事项

高海拔常识及施工注意事项 一、高海拔不可怕 (一)什么是高海拔 按照国际通行的海拔划分标准: ——1500-3500米为高海拔,在这个高度,如果有足够的时间,大多数人都可以适应; ——3500-5500米为超高海拔,在这个高度,个体的差异决定能否适应; (二)什么是高原反应 高原反应是指人到达一定海拔高度后,身体为适应因海拔高度带来的气压差、含氧量少、空气干燥等变化,而产生的一系列自然生理反应。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高山反应不是很明显。少数人高山反应在3000公尺以上。高原反应一般发生在到达高海拔6-12小时后,少数在1-3天后发生,一般3-7天内恢复,情况严重的恢复时间可达2周以上。高原反应较为普遍的表现有:胸闷、气短、干咳、头痛、头昏、乏力、厌食、恶心、呕吐、嗜睡、失眠、微烧等;多数人会因缺氧而嘴唇和指甲根发紫,有的人还会因空气干燥而出现皮肤粗糙、嘴唇干裂、鼻孔出血等;严重者会出现感觉迟钝、情绪不宁、精神亢奋、思考力、记忆力减退、听、视、嗅、味觉异常、产生幻觉等,也可能发生浮肿、休克或痉挛等现象。 高原反应视个体情况不同,症状和程度会有所差异。有的只出现上述单个或少数几个症状,有的则多一些;有的反映敏感、强烈,有的则较轻,甚至几乎没有。 (三)哪些人不适宜上高海拔 一般来说,凡有明显心、肺、脑、肝、肾等疾病,严重贫血、高血压病和视网膜疾病患者,以及孕妇,均不宜进入高海拔地区。 正患上呼吸道感染并发烧,体温在38度以上,或者虽在38度以下,但呼吸道及全身症状明显者,应暂缓进入高海拔地区。 儿童正处于身体发育期,综合抵抗能力较差,对高原低氧环境十分敏感,缺氧后比成人更容易引发高原病,而且后果较为严重、持久。根据有关研究和经验,建议尽量别带10岁以下孩子去高海拔。比较安全的年龄是在十几岁以上,

高原地区施工安全防护手册

高原地区施工安全防护手册 一、高原地区主要有害因素 高原地区地理特殊,自然环境恶劣,气候条件差,对机体功能影响很大,如不注意加以防范,往往会造成机体组织器官的损伤,导致急慢性高原病的发生。高原环境性低氧、强紫外线辐射、干燥是对人体有害的主要因素。 (一)低氧:低氧是高原损害的根本原因,海拔增高、大气压降低,空气逐渐变的越来越稀薄,氧气的浓度也就相应减少,海拔3000米氧含量为平原的69%,海拔4000米为52%。人体氧气供给不足而产生低氧血症,出现一系列因环境性缺氧引起的不适症状:头痛、头晕、心慌、胸闷气短、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失眠等,称之谓“高原反应”,反应的程度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少数反应较重,甚至发生高原肺水肿、高山昏迷、高原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等而危及生命。长期在低氧环境下工作、生活,可能会造成组织器官功能变化,罹患高原性心脏病、高原血压异常、高原红细胞增多病、指甲凹陷症等高原特发性疾病。 (二)强辐射:高原地区日照时间长、空气稀薄、干燥少云、地表接受太阳辐射量随海拔增高而增加,紫外线辐射强度大,特别是对人体损害较大的中波紫外线,在海拔4000米高度,300纳米紫外线是平原地区2.5倍,人体接受辐射量强度更明显,致使暴露部位粘膜、皮肤遭受损伤,发生日光性皮炎、眼球结膜炎等。 (三)干燥:高原大气水分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减少,在海拔3000米高度大气的水分只相当于平原地区的34%,海拔6000米仅为平原的5%。机体水分含量减少与海拔高度呈正比,干燥、缺氧等使皮肤水分散失,致使呼吸道粘膜和全身皮肤干燥,易促发咽炎、鼻炎、干咳和手足皲裂等。 二、进驻高原的准备

(一)学习高原防护知识 熟习进驻地区的地理特征、自然环境和气候变化特点,了解对身体引起危害的因素,掌握自我防护、自我保健和自我监测的常识。 (二)心理适应性煅炼 明确在进驻高原中将可能遇的各种困难和不利因素,作好思想准备,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消除紧张情绪和恐惧心理,以平和心态对待困难和不利因素,去主动适应高原、战胜高原。 (三)全面身体检查 进驻高原前体格检查应详细、全面,经检查了解自己身体状况,对能否到高原,怎样去适应高原非常重要,体格检查应包括以下内容: 1、详细询问生活史、既往史、家族史、曾上高原反应史。 2、一般检查:测体重、血压、呼吸、脉搏、肺活量和胸腹、心肺、肝脾、四肢脊柱等全身物理检查。 3、实验室检查:血液、血细胞和生化、肝肾功能、胸部X线、心电图、肺功能、B超等检查。 (五)禁忌或暂缓进驻高原指征 高原环境对人体影响涉及到机体各个系统,对呼吸、循环、神经、血液系统影响更甚,一些系统相应生理功能不良或罹患疾病者不宜到高原从事作业,根据身体健康状况可分为禁忌或暂缓到高原者两大类。 1、患有以下疾病禁忌到高原 (1)呼吸系统:慢性小气道阻塞性病变,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活动性肺结核及矽肺等呼吸系统疾病和肺功能障碍。 (2)循环系统:器质性心脏病,显著心率失常或静息心率在90次/分以上,高血压

高原冻土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高原冻土施工技术措施 冻土的描述定名和融沉性等级分类 二、高原多年冻土区路基施工的主要特点: 多年冻土区现存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是地质历史时期的产物,是由古代和近代地质地貌过程和气候条件所决定的。

特点一:在不破坏多年冻土区现存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前题下,多年冻土是稳定的,但如果多年冻土被破坏,地基多年冻土将产生衰退,甚至融化,路基地基将受到严重影响。 特点二:多年冻土区路基受施工季节影响较大,应尽量减少季节对多年冻土的热干扰。 特点三:水对路基地基影响较普通地区大。水携带的热量较空气要大得多,水在路基工程附近的聚集,对路基地基多年冻土的热干扰很大,甚至引起多年冻土大量融化。 特点四:多年冻土工程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在不大的范围内,各种工程类型的多年冻土可能均有分布。 特点五:本工程地处青藏高原,冻结期较长,最长达七个月。 特点六:多年冻土区路基工程受不均匀冻胀和热融下沉影响较大。 四、高原多年冻土区路基施工技术措施: 根据高原多年冻土区路基的特点,总结相关工程施工的经验和教训,对多年冻土路基必须采取相应技术措施。 技术措施一:路基施工中,为减小路基热融下沉,应注意减少填料蓄热对地基多年冻土的影响;路堤较高时,宜分两次填筑;高温多年冻土地段路堤宜在暖季时期填筑。路堑开挖后,基底换填层下的卵碎石土工作垫层对减少路基冻胀和融沉有重要作用,所以在施工中应认真作好工作垫层。基于多年冻土区路基工程的特殊性,多年冻土区路基工程必须满足在抗冻胀、抗融沉方面的特殊要求。 技术措施二:多年冻土区路基施工应充分重视多年冻土环境保护和环境保护工程的施工,严格按环保要求组织施工。为满足环境和路基稳定要求,防止因周围环境的冻土被破坏,致使热融发生扩散而危

高原地区施工措施

高原地区施工措施 (1)、组织原则针对本项目工程的实际情况,确定如下施工原则:“抢室外、抓埋管、保室内”“多机械、少人工”,根据本项目总的工期要求,在消防工程施工安排上,要突出一个“抢”字。同时,利用有利季节,抓好消防水池、室外土方开挖和管道敷设施工,促进消防工程施工。针对高原特点,特别是缺氧对人的生存构成威胁,人员要精干,多使用机械,少使用人工。 (2)、组织机构组建高效精干的指挥机构。公司设项目工程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各职能部门,组成配置装备精良,技术熟练,敢打硬仗,不怕吃苦的专业队伍。 (3)、施工目标见工期进度计划 (4)、质量目标确保全部工程达到国家施工验收规范合格标准、现行的工程质量验收标准以及项目建设指挥部的有关规定。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 100%。(5)、安全目标杜绝重大伤亡事故;消灭违章指挥、消灭违章操作,消灭惯性事故。 (6)、资源配置 1)、人力资源劳动力用工计划按所需劳动力 1.3 倍系数配置。配足技术管理、施工人员。要切实抓好施工队伍的培训。在施工中,要制定详细的工艺细则,并将其制成工艺卡片发放到班组,做到人人清楚。 2)、机械配置由于高寒缺氧的不利环境,因此尽量采用电动机械,除开配备足够的机械储备能力外,业主对项目已配备的电网电源可用,但在施工机械设备配备和布置上需认真研究,配备一定数量的发电机。公司后方提供足够的支援和支持,确保现场工作顺利进行,尤其在前期要多上协调能力强、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协调好各方面关系,为后续工作创造条件。 (7)、生活后勤制定《高原施工人员营养指导书》,在采购菜品和食品,严格按人体所需营养进行配餐。 (8)、医疗卫生及防疫与县人民医院建立联系,负责作业人员现场医疗救护工作。对参建施工人员进场前进行全面体检和进场后作定期体检;提前进行工地环境交底和医疗保健卫生教育。以预防和自我保健为主,医疗护理为辅,增强全员抗病保健康意识。要对每个施工人员身体状况跟踪观察记录,同时按规定缩短工时,尽量以机代人,减轻劳动强度,保护体能。按规定进行劳动保护,科学配制营养膳食,注意防寒保暖,防疫防病,必要时进行补氧和服用增氧药物,要备足急救用品,熟练掌握急救技术。为了维持施工生产的正常进行,队伍实行部分轮换和回内地短期休息,保证不发生冻伤和病亡。尽一切努力把急性高原病控制在 3%以下。针对高寒缺氧、体能消耗大、抵抗力差等实际情况对施工人员注射流感疫苗和丙种球蛋白。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9)、高原环境保护高原恶劣的气候条件使得高原植被的生长极其缓慢、再生能力非常脆弱,在施工前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环保宣传教育,让每个人真正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维护生态环境,在工程施工期间要尽可能减少对高原植被和冻土的破坏。应全面控制施工污染,尽量减少水土流失,严格控制水污染,对生产和生活垃圾采取必要措施妥善处理,真正是高原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向施工人员宣传保护野生动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严禁猎杀、捕获或袭击野生动物,以维护高原生态平衡。 (10)、混凝土施工 由于低含氧、低气温、低气压及风速大、强辐射的恶劣自然条件,必须采用特殊

高原冬季施工保证措施

高原冬季施工保证措施 1、人员准备 (1)施工前为每位施工作业人员进行体检,对患有心、肺、脑和血液系统疾病的施工人员进行替换。 (2)对每位施工人员进行医疗知识方面的培训,使其对高原反应的各类症状有所了解,并能根据高原反应的症状正确使用药物。 2、资料准备 (1)及时掌握天气预报的气象变化趋势及动态,以利于安排施工,做好预防准备工作。 (2)编制冬季使用机械设备的安全技术措施,并对机械操作人员进行一次冬季使用机械设备的安全技术培训教育。 3、设备、物资准备 表14-1、施工机械设备、物资表

4、后勤保障及办公、生活区布置 (1)生活用水计划由古堆乡运送至施工地点或直接使用雪水; (2)食品及其他生活用品由措美县采购至施工地点; (3)用活动板房搭设办公及生活区,且在各个施工地点搭设雪地帐篷,供施工人员住宿; (4)机械、设备停放区同样用活动板房搭设成非封闭的空间,辅以篷布、草帘作为机械、设备的保暖设施。 5、路基工程冬季施工措施 (1)挖方路基冬施措施。 a开挖冻土,采用人工刨除表面冻土层,挖到设计标高立即碾压成型。如当日达不到设计标高,下班前将操作面刨松或覆盖,防止冻结。

b每日开工时应先开挖向阳处,气温回升后再开挖背阴处。开挖遇水做临时排水沟及时排除。 c开挖冻土根据冻土深度、机械设备情况,采用人工破碎或冲击机械、正铲挖掘机等,冻土层较厚时用爆破法破碎。 d当冻土层开挖到未冻土后,连续作业,分层开挖中间停顿时间较长时,在表面覆雪保温,避免重复被冻。 e路堑挖方边坡不一次挖足设计线,预留30cm厚台阶,待到正常施工季节再削去预留台阶,整理达到设计边坡。 f路堑挖至路基面上1m时,挖好排水沟,停止开挖并在表面覆以雪或松土,待到正常施工时再挖去其余部分。 g冬季开挖路堑,从上向下开挖,严禁掏空挖掘,以防事故发生。 h冬季施工开挖路堑的弃土远离路堑边坡定堆放。弃土堆高度不大于3m;弃土堆坡脚到路堑边坡顶的距离不小于3m,深路堑或松软地带保持5m以上;弃土堆摊开整平,严禁将弃土堆于路堑边坡顶上。 (2)填方路基冬季施工措施。 a室外平均气温高于-5℃以上时,填土高度不受限制。 b用砂、砂砾、石块填筑路基时,填土高度不受气温条件限制。填筑前先清除地面积雪、冰块;并根据工程需要及设计要求,决定是否刨出冰层,再次水平分层填土。 c路床顶面以下1m范围内,不得用冻土填筑。 填筑路基的冻土含量不超过30%,冻土块粒径不大于5cm,冻土与好土掺匀,严禁集中使用。

西藏林芝某水电站工程高原施工应对措施

西藏林芝某水电站工程高原施工应对措施 1、组织机构 本工程位于西藏高原林芝地区,高寒、低氧、大风、冰雪交织、生态脆弱,最低气温零下40多度,高原地区地理特殊,自然环境恶劣,气候条件差,对机体功能影响很大,如不注意加以防范,往往会造成机体组织器官的损伤,导致急慢性高原病的发生,造成施工队伍减员,对工程施工影响非常大。我公司如中标,将在工程施工中采取如下措施,确保按期完成工程施工任务。 1.1组织原则 针对本项目工程的实际情况,确定如下施工原则:“抢室外、保室内”,“多机械、少人工”的原则。 根据本项目总的工期要求,在变电站工程和输电线路工程施工安排上,要突出一个“抢”字。同时,利用有利季节,抓好变电站房屋、室外混凝土施工、线路塔基及架塔工程施工。 针对高原特点,特别是缺氧对人的生存构成威胁,人员要精干,多使用机械,少使用人工,除技术骨干人员之外,材料运输等杂工尽量使用本地劳动力和畜力进行。 1.2组织机构 组建高效精干的指挥机构。由项目经理负责高原施工全面工作,成立高原施工领导小组,由各职能部门分工负责。组成配置装备精良,技术熟练,敢打硬仗,不怕吃苦的专业队伍。组织机构与安全环保水保管理机构为同一套机构。 2资源配置 2.1人力资源 1、劳动力用工计划按所需劳动力1.3倍系数配置。配足技术管理、施工人员。 2、要切实抓好施工队伍的培训,人员进点前进行健康体检,不符合高原施工的人员保证不进入本项目部。 3、在施工中,要制定详细的工艺细则,并将其制成工艺卡片发放到班组,做到人人清楚。 2.2机械配置 由于高寒缺氧的不利环境,因此尽量采用电动机械,除开配备足够的机械储备能力

高原冻土公路施工总述(重难点解决方案)

高原冻土施工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 一、高原冻土施工措施 1、冻土学基础理论 (1)基本概念 冻土是指处于0℃以下,并含有冰的岩石和土体。包括多年冻土(指冻结状态维持在二年或二年以上的冻土)和季节冻土(指冬季冻结,来年夏季融化,冻结状态维持在二年以下的土体)。季节融化层是指每年暖季融化、寒季冻结的多年冻土上部覆盖层。季节冻结层是指每年寒季冻结、暖季融化的土层。多年冻土上限是指多年冻土顶面的埋藏深度。多年冻土下限是指多年冻土底面的埋藏深度。多年冻土人为上限是指工程建筑物修建和运营后,多年冻土新形成的上限。 (2)不良冻土地质现象: A、冰椎:多年冻土区地下水或河流封冻后地下(河水)流出地表形成的椎状或盾状冰体。 B、冻胀丘;多年冻土区地下水在冻结土层下聚集冻结,形成透镜状厚层冰体,将地表隆起形成丘状的土丘。 C、热融湖塘:由人为作用或自然作用引起高含冰量多年冻土融 化下沉所形成的积蓄水的洼地。 D、热融滑坍:高含冰量冻土分布在平缓山坡,由于人为破坏坡 脚,高含冰量冻土暴露融化,上覆土层失去支撑而坍塌,与融化泥水混合顺坡向下滑动的坡面坍滑现象。 E、沼泽湿地:多年冻土区某些植被覆盖良好的山前平缓低地或洼地,由于地下水的出露和多年冻土层的隔水作用,使之积水而成的潮湿地段。

F、厚层地下冰:指分布于多年冻土上限附近的一种含土冰层。冰中的土块似悬浮于冰中。 G、冻土的描述定名和融沉性等级分类 2、多年冻土地区基础设计的原则 由于冻土所具有的特殊工程地质特性,因而基础类型的选择除考虑铁塔安全等级、类型外,还应考虑冻土类型、冻土环境、交通条件及人工作用便捷性等。本工程设计在多年冻土地区基础采用了保持冻

高原路桥施工安全教育

高原路桥施工安全教育 姓名:XXX 部门:XXX 日期:XXX

高原路桥施工安全教育 教育内容: 安全重要性:当把人的生命比作是1时,事业就是1后面加0,后面的0加的越多,说明事业越辉煌。倘若人的生命不存在了,1后面有在多的0就没有意义了。 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企业安全文化是指一个单位集体和个人的安全价值观、安全态度、安全能力(技能和知识)和安全行为方式的综合产物,以及企业在安全生产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安全氛围。 简介建筑施工作业中五大伤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事故、触电伤害;三宝: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 一、安全生产《十大纪律》 1、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帽壳、帽衬、下颏)。安全帽的基本要求及正确使用方法 安全帽的防护性能要求:主要是对处来冲击的缓冲效果和耐穿透性能。 (1)冲击吸收性能(2)耐穿透性能 正确使用方法: (1)选用与自己头型合适的安全帽,帽衬顶端与帽壳内顶必须保持25~50mm距离。有了这个空间,才能形成一个能量吸收系统,才能使冲击力分布在头盖骨的整个面积上,减轻对头部的伤害。 (2)必须戴正安全帽。如果戴歪了,一旦头部受到物体打击,就不能减轻对头部的伤害。 (3)必须扣好下颚带。如果不扣好下颚带,一旦发生坠落或物体打 第 2 页共 8 页

击,安全帽就会离开头部,这样起不到保护任用,或达不到最佳效果。 2、高处作业(2m以上,含2m)无安全设施的必须戴好安全带(长度一般在1.5~2m,使用3m以上长绳应加缓冲器),扣好安全钩,并高挂低用,必须穿防滑胶鞋。 3、施工现场禁止穿高跟鞋、拖鞋、露趾凉鞋、短裤、背心、裙子、禁止赤膊。 4、严禁酒后进入施工现场。 5、高处作业严禁向下或向上抛掷材料和工具等物品。 6、严禁随意拆除、毁坏安全设施如:脚手架、安全网、临时栏杆、空洞盖板、安全标志等。 7、施工现场禁止生活取暖,禁火区严禁烟火。 8、施工现场各种电动机械设备,必须有可靠有效的安全接地和安全防护装置,违者严禁使用。 9、非电工、操作工等特殊作业人员严禁接拉电源、操作机电设备、施工机械及车辆等。 10、吊装区域非操作、施工人员严禁入内(吊车、挖掘机作业半径),吊装机械必须完好,扒杆作业半径内严禁站人。 二、安全防护 1、施工作业时,必须严格遵守各工种安全操作规程。 2、在施工现场,上下沟槽及高处作业必须走安全梯或专用马道。深度超过2米基坑必须有安全警示和防护措施。 3、工作时要精神集中,严禁玩笑打闹、听音乐。 4、工作时要坚守工作岗位,严禁到其他场所闲逛、串岗。 5、杜绝三违行为,(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特 第 3 页共 8 页

高原施工健康

第十一章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措施 本标段位于海拔为3700~4000m的雅鲁藏布江峡谷区,自然条件恶劣,低气压、缺氧、高寒、干燥、强紫外线照射等,对施工人员的生理、心理健康和劳动能力将带来一定影响,同时本标段为鼠疫等传染病的自然疫源区。因此,职业健康安全保障工作极为重要,只有保证施工人员身体健康才能保证施工顺利完成。 承包人将依据自治区、发包人相关规定的要求,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完善的组织形式,严密的保障措施,确保该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11.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目标 贯彻执行国家和行业部门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地方有关保护劳动者职业健康安全的规定和要求、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规定和要求。针对高原地区缺氧、低温、沿线为疫区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防止高原病、职业病发生,防止传染病、地方病发生及流行,保障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 11.2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项目经理部成立职业劳动卫生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工地劳动卫生和医疗保障系统的领导工作,切实做到领导到位,制度健全,措施得力。贯彻执行OHSMS18000职业健康安全保障体系。职业健康安全保障体系见图11-2-1。 11.3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机构 11.3.1 机构组成 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副经理为副组长,各部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职业健康安全保障领导小组,职业健康安全保障组织机构见图11-3-1。 图11-3-1 职业健康安全保障组织机构框图 根据发包人要求,施工现场设立医疗室及配备相关医疗设备,配备有医疗急救经验的医生,满足日常医疗及急救服务。与距工地较近的医院签署友好协作联劳合作协议书,以便及时提供医疗和急救服务,为职工就医和施工生产提供保障。 11.3.2 主要职责

高速公路项目高原严寒地区施工人员的健康生命安全工作效率保障措施

高速公路项目高原严寒地区施工人员的健康生命安全工作效率保障措施 青藏高原是高原病的高发区,施工队伍减员率很高。借鉴以往青藏高原重大工程的经验和教训,确立“以人为本,卫生保障先行”的原则,建立较为完善的保障体系和医疗保障点,设置高压氧舱和制氧站。 1.1供氧保障措施 项目部计划配备3套PSA制氧系统和1个高压氧舱,隧道外建立制氧站,洞内采用弥漫式供氧,洞内机械司机配备小氧气瓶,洞内距掌子面200m左右设移动式氧吧车,确保施工人员供氧。项目部生活区建立医疗站一个,配备专业医护人员、救护车、便携供氧系统等。 1.1.1制氧站 本工程设置制氧站一座,主要用于办公、生活区、隧道内供氧。 1.1.2办公富氧区 办公区为管理人员与工程师集中区域,为了保证项目正常运行,在办公区域活动板房进行局部富氧处理、半封闭式办公。 1.1.3工作间富氧区 工作室、工作间通过供氧站进行供氧,使其氧气含量达到正常呼吸标准。

1.1.4施工人员便携氧瓶 隧道内部空气质量较差,隧道内部施工人员均携带便携氧瓶,以备应急时使用。 1.2供暖、防寒措施 1.2.1总体防寒方案 防寒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临时建设施工阶段,本阶段由于受现场条件限制,生活、生产以火炉取暖为主,配以部分电暖气;第二阶段为正式施工阶段,各作业区用立式水暖锅炉对生活区供暖,并提供生活热水;用水暖锅炉对生产区拌和站提供混凝土生产用热水,保证冬季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生产区房屋及料棚采用火炉供暖,同时辅以搭设棉帘及其它保温措施。 1.2.2防寒方法 (1)第一阶段防寒方法 ①生活及人员防寒:施工人员进场后,根据生产生活场地布置图搭设临时帐篷,帐篷内用带排烟装置的火炉取暖。 ②生产防寒:原材料存放场地采用棉布搭建临时暖棚,暖棚内生火炉加温,确保机械设备不被冻坏、砂石料能够达到规定温度;洞口段施工采用搭设暖棚或挂设棉帘子,内部生火炉的方法防寒,保证洞内施工温度。 (2)第二阶段防寒方法

(建筑工程管理)高海拔常识及施工注意事项

(建筑工程管理)高海拔常识及施工注意事项

高海拔常识及施工注意事项 壹、高海拔不可怕 (壹)什么是高海拔 按照国际通行的海拔划分标准: ——1500-3500米为高海拔,于这个高度,如果有足够的时间,大多数人均能够适应;——3500-5500米为超高海拔,于这个高度,个体的差异决定能否适应; (二)什么是高原反应 高原反应是指人到达壹定海拔高度后,身体为适应因海拔高度带来的气压差、含氧量少、空气干燥等变化,而产生的壹系列自然生理反应。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高山反应不是很明显。少数人高山反应于3000公尺之上。高原反应壹般发生于到达高海拔6-12小时后,少数于1-3天后发生,壹般3-7天内恢复,情况严重的恢复时间可达2周之上。高原反应较为普遍的表现有:胸闷、气短、干咳、头痛、头昏、乏力、厌食、恶心、呕吐、嗜睡、失眠、微烧等;多数人会因缺氧而嘴唇和指甲根发紫,有的人仍会因空气干燥而出现皮肤粗糙、嘴唇干裂、鼻孔出血等;严重者会出现感觉迟钝、情绪不宁、精神亢奋、思考力、记忆力减退、听、视、嗅、味觉异常、产生幻觉等,也可能发生浮肿、休克或痉挛等现象。 高原反应视个体情况不同,症状和程度会有所差异。有的只出现上述单个或少数几个症状,有的则多壹些;有的反映敏感、强烈,有的则较轻,甚至几乎没有。 (三)哪些人不适宜上高海拔 壹般来说,凡有明显心、肺、脑、肝、肾等疾病,严重贫血、高血压病和视网膜疾病患者,以及孕妇,均不宜进入高海拔地区。 正患上呼吸道感染且发烧,体温于38度之上,或者虽于38度以下,但呼吸道及全身症状明显者,应暂缓进入高海拔地区。 儿童正处于身体发育期,综合抵抗能力较差,对高原低氧环境十分敏感,缺氧后比成人更容易引发高原病,而且后果较为严重、持久。根据有关研究和经验,建议尽量别带10岁以下孩子去高海拔。比较安全的年龄是于十几岁之上,本人壹般按照14岁左右的标准掌握。 年龄过大且身体情况不佳的老人也同样不适合到高海拔。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全面退化,免疫力和应对特殊环境的能力下降,容易感冒或患上肠胃病,更容易发生急性高原病。 二、高海拔活动注意事项 (壹)保持良好的心态 保持良好的心态、乐观的情绪、坚强的自信心,对于减弱高原反应带来的身心不适十分重要。要有壹副平常心,既不要过于紧张。 如果过于紧张,无谓地忧心忡忡、思虑过度,稍有不适便慌乱起来,给自己负面心理暗示,反而会使身体不适加剧,延长缓解时间。其实,许多高原反应症状均跟心理作用有关。(二)足量饮水 之所以把“饮水”提于这个位置,目的是要大家认识到于它高原适应中的重要性。 不少人于高原对饮水且不太于意。这对保持健康、克服高反是十分有害的。 说壹说为什么于高海拔要足量饮水的原因吧: 人到达高海拔后,脊髓会很快产生大量新红血球,以提高血液携氧能力,这些新红血球使血液变得粘稠;同时,由于空气干燥稀薄,呼吸加速,使体内水分丧失比平原快,这种脱水更加剧了血液粘稠。另外,于缺氧状态下,人体呼吸频率加快,深度加大。引起二氧化碳超量排出,造成身体体液环境偏碱性,出现“碱中毒”现象。碱中毒会引起机体离子平衡紊乱,身体组织细胞开始聚集体液,造成身体浮肿,甚至出现水肿现象,同时也更促使血液趋向粘稠。血液过于粘稠,会导致血液循环缓慢,氧气输送效率低下,全身各个器官均会因缺氧而出现各种反应,如脑部缺氧导致头痛、头昏、嗜睡,消化系统缺氧会造成消化不良、厌食,肌肉

高原施工保障方案总结

高原地区施工保障方案 高原地区地理特殊,自然环境恶劣,氧气含量低、紫外线辐射大、空气干燥,对人体各项机体功能影响很大,如不注意加以防范,往往会造成机体组织器官的损伤,导致急慢性高原病的发生。因此,高原地区施工,最重要的是保障参建人员的身体健康。 一、高原项目人员选择 1、所有参建高原项目的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医疗体检,确定身体适应高原地区低气压、缺氧的特殊自然环境。凡有心、肺、脑、肝、肾等疾病,严重贫血、高血压病和视网膜疾病患者,均不得参与。 2、选择政治思想过硬,性格开朗、工作勤奋、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遵纪守法的同志,便于人员日常管理。 3、选择专业知识过硬,业务能力强,施工经验丰富的同志;在上高原前,必须经过高原地区卫生、保健及施工技术培训的各类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 4、所有参建高原项目的人员必须建立健康档案,要严格执行工前、工作期间和工后三个阶段的健康体检,实行全程动态健康监护。工前健康体检,主要针对高原反应的程度,对不适应高原环境的人员进行进一步的筛选,工作期间实行体检制度,及时掌握人员健康状况。 5、根据工程项目海拔高的特点,在施工中尽量采用机械化作业,减少人员劳动强度,提高施工的劳动生产率。在施工条件和要求许可的前提下,尽量雇用当地劳动力补充非熟练工种岗位用工。 二、进驻高原前的准备

1、学习高原防护知识 熟习进驻地区的地理特征、自然环境和气候变化特点,了解对身体引起危害的因素,掌握自我防护、自我保健和自我监测的常识。 2、心理适应性煅炼 明确在进驻高原中将可能遇的各种困难和不利因素,作好思想准备,保持良好的心态、乐观的情绪、坚强的自信心,消除紧张情绪和恐惧心理,以平和心态对待困难和不利因素,主动适应高原、战胜高原。如果过于紧张,无谓地忧心忡忡、思虑过度,稍有不适便慌乱起来,给自己负面心理暗示,反而会使身体不适加剧,延长缓解时间。其实,许多高原反应症状都跟心理作用有关。 三、初到高原注意事项 由平原地区或较高海拔地区到更高海拔地区时,机体对高原低氧环境适应的过程通过心肺、呼吸循环、血液和神经中枢等各种生理功能的调节机制来完成。一般来说需要至少3周时间,高原反应逐渐减轻直至消失,对低氧环境达到相对地适应,这段时间是机体对缺氧反应最明显、急性重症高原特发病的高发期,也是劳动卫生、劳动保护和健康保障极为重要阶段,应注意以下方面的防护: 1、防止体力负荷过重减轻氧耗 尽可能防止较重的体力劳动,一些不可避免的、必须的体力劳动,间歇休息时间要长、次数要多,决不可硬拼蛮干。在初到高原数日内不宜从事中等劳动强度以上的作业,如挖运土方、开山运石等。 2、合理安排作息,保证足够睡眠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