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企业管理 知识点整理

国际企业管理 知识点整理
国际企业管理 知识点整理

一,名词解释

1,国际企业:是指面向全球进行战略目标规划,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进行生产和经营活动,且国外经营活动达到一定的百分比,并最终追求全球范围利润最大化的跨国性企业。

2,经济全球化:是由于商品和生产要素的跨国界流动导致的全球资源的最佳配置及世界各国经济联系程度的提高。

3,凌越:是指在组织内一种文化凌驾于其他文化之上而扮演着统治者的角色,组织内的决策及行为均受这一种文化的支配,其他文化则被压制而影响力微乎其微。

4,组织:是为了达到某些特定目标,经由分工与合作及明确不同层次的权利和责任制度而构成的人的集合。

5,结构:是一个系统的构成形式,是系统内部以一定性质、一定数量的各个要素按照一定的关系进行排列组合的方式。

6,国际生产管理:指与国际企业设计、计划和控制其用于商品生产的资源相联系的活动,其根本目的在于生产市场所需的产品中实现企业可获资源的最有效利用。

7,间接投资:主要是指以购买外国公司的股票和其他有价证券的投资以及提供中长期国际信贷为手段,以获取股息和利息为目的的投资方式,主要包括国际证券投资和国际信贷投资。

8,汇率风险:是指外汇汇率的变动对国际企业跨国经营带来的负面影响。分为三种类型:交易风险、换算风险和业务风险。

9,转换风险:是指由于汇率变动而引起的国际企业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国定资产风险、长期负债风险和存量风险。

10,战略联盟:国际企业战略联盟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企业为了实现一定的战略目标而进行企业间资源整合活动的一种长期合作安排。

11,跨国并购:是指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国家的企业合并组成一家新企业的行为。

12,兼并:指两家或两家以上的独立企业合并组成一家企业,通常情况下是由一家占优势的企业吸收一家或更多的企业。

13,运销活动:也称作后勤工作,指的是企业产品的实际分配业务,即把产品从生产者送到购买者或者使用者的全过程。包括外包装,仓储,装卸和运输等工作。

14,系数报酬法:又被称作平衡表法报酬体系,他将跨国人员的工资分解为一些工资因素,然后根据本国和所在国有关法律条文对工资因素进行调整,使外派人员的工资水平保持一致,最后用“工资的系数”值对整个工资进行综合平衡调整。

二,简答题

1,国际企业发展的新趋势:⑴企业兼并、强强联合⑵国际企业的研究与开发合作更趋国际化⑶国际企业对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输出可能进一步加强⑷跨国联盟将成为国际企业发展的新趋势⑸全球性公司正在兴起

2,汇率风险的防范:

(1)内部防范风险措施:①净额结算:对子公司的应收款项和应付款项进行划转或冲销,仅有净额部分进行支付②配对管理:自然配对——将某种特定的外币收入用于该种货币的支出;平行配对——收入与支出不是同一币种为特征的,但两个币种的汇率通常是比较稳定的③提前或延期结汇④定价策略:货币选择——进口时选择趋软的货币结算,出口选择趋硬的货币结算;价格调整——出口软币计价时采用加价保值,进口硬币计价时采用压价保值⑤资产与负债管理:防范性——现金流入与流出要将根据币种配对;进攻性——增加趋硬货币定值的资产或现金流入。

(2)外部风险防范措施:①套期保值②外币应收票据贴现③货币保险④短期外币信贷安排与货币透支

3,BCG矩阵理论:

CG矩阵的理论及其特征。①明星业务:特点是双高,在高增长的环境中,享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处在该象限的企业往往投入大量资金以维持其明星产品的地位,但是由于经验曲线效应,生产成本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下降。②金牛业务:在成熟的市场环境下,市场占有率很高。这种产品是企业投资研发新产品的主要资金来源。③问题业务:处在低增长的市场环境下,市场占有率低。为提高占有率,企业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其结果不一定理想。在获利低的情况下,问题产品可能不得不退出市场。④瘦狗业务:特点是双低,即处在静止或者是衰败的市场环境下,市场占有率低,往往耗费企业大量的资金,与企业资源总量不成正比。

BCG矩阵运用的战略方针:BCG矩阵的主要作用在于它使人们注意到企业各类业务的现金流动、投资特性和需求。企业进行市场增长率——市场占有率分析的目的在于,可以把企业中低盈利、低发展潜力的企业资金投向拥有长远发展和盈利潜力的、有吸引力的业务中去,通过这种调度资金平衡达到公司的总体优化。

4,国际企业组织结构的选择影响因素:⑴国际经营在国际企业中的地位⑵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及从事国际化经营的经验⑶企业的产品性质和市场特点⑷管理人员的能力⑸企业的管理特色和经营风格⑹企业的总体战略⑺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⑻企业对组织机构自我调整的能力⑼组织的简明适用和创新

5,分公司与子公司的区别:

分公司:是指总公司根据需要在国外直接设置的分支机构,由母公司授权开展业务,没有独立的公司名称;不具有法人资格;债务由母公负无限责任,资产全部属于母公司;经济上没有独立性,全部的生产经营活动都有母公司统一指挥子公司:指母公司根据业务发展需要,根据东道国法律在当地申请、登记注册而成立的独立的法人组织。独立法人,有自己的公司名称和章程,独立的经营权;财务独立,自负盈亏。

6.小规模技术理论:发展中国家的竞争优势是相对的,只要来自于低生产成本,这与其母国的需求有限、规模较小的市场特征密切相关。该理论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国际企业的比较优势:第一,拥有为小市场需要提供服务的小规模生产技术;第二,在民族产业的海外生产上具有优势;第三,其低价产品营销战略成为提高市场占有率的有利武器,物美价廉是发展中国家国际企业产品的最大特点。

技术地方化理论:以下几点是发展中国家能够形成和发展自己的特定优势的重要条件:第一技术知识的当地化;第二,发展中国家企业的产品适合于自身的经济条件和需求;第三,其竞争优势来自创新活动中产生的技术,在小规模生产条件下具有更高经济效益;第四,品差异化。

7,跨国并购后的整合:第一,人事整合:⑴防止人才流失⑵加强有效沟通⑶进行人事整顿;第二,制度整合;第三,文化整合:⑴制定有效的文化整合计划⑵尊重对方的文化优势⑶慎重对待对方管理者⑷制定过度政策⑸注重文化整合的速度和融合

8,并购成功原因:⑴详细的收购前计划与尽快地实行⑵收购目的明确⑶文化的优化组合⑷目标公司管理层的高度合作⑸了解目标公司及其经营的行业

失败原因:⑴目标管理层的素质与文化差异⑵没有收购后的计划⑶缺乏对行业和目标公司的了解⑷目标公司管理层的业绩偏差⑸没有收购经验

三,论述题

1,国际企业跨文化管理的对策:(1)界定跨国经营战略,选择恰当的文化整合方式:

凌越与全球标准化战略(沃尔玛);并存与本土化战略(尼桑公司);融合与全球地方化战略(上海贝尔公司)(2)以共同的经营目标为前提,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3)正式文化差异,确立正确的观念和态度:尊重对方文化,克服自我中心主义;采用换位思考,树立双赢观念(4)实现跨文化的理解与沟通:跨文化理解;跨文化沟通包括采用双向沟通方式,选择使用恰当语言,简化语言和采用多种沟通方式和渠道(5)有效控制冲突(6)建立共同价值观,打造“合金”企业文化(7)跨文化人员的选拔与培训

2,国际企业的管理体制:

⑴以母国为中心的管理体制:国际企业的一切方针、战略决策以及策略措施等,都由企业总部统一决策,各子公司按照母国总部的要求、统一步调、统一行动企业总部将其经营计划和方案以命令方式下达给子公司,国外子公司按照总部制定的方针、政策、计划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其业绩用企业总部的会计体系和母国的的通货进行考核评价。优点是便于企业统筹安排生产和销售,便于资金的筹措与配置,有利于提高国际企业的整体效益。缺点是权力过于集中,下属各子公司缺乏自主权,很难适应多变的的国际市场环境

⑵多元中心的管理体制:子公司拥有较大的经营自主权,可以独立捕捉市场机会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⑶全球中心的管理体制:将集权和分权结合在一起,国际企业的战略决策及关键性经营决策由总部统一制定,具体的经营活动与管理活动由各子公司自主进行。国际企业总部与子公司的关系是在保证企业总部有效控制的前提下,给子公司较大的自主权以调动其积极性,这种体制与母国中心的管理体制相比有更多的分权,与多元中心体制相比有较多的的控制权。一方面可以使母公司与子公司的经营目标充分实现,双方积极性得以释放;另一方面也照顾了母国和东道国的利益,缓解了国际性的经济矛盾与政治矛盾。

3,国际企业的集权与分权:⑴财务始终受到母公司的严格控制,为了达到规模经济、采购、生产、研究开发也大多采用中央集权制⑵母公司决定财务政策和重要的财务计划,而由子公司自理例行的财务决策财务操作细节由子公司的财务主管就地解决,只有少数极重要的问题需迅速同母公司洽商,由母公司做最后决定。⑶在人事政策上,也相当集权,所有子公司重要管理职务的升迁都必须经过母公司总部的严格审查。⑷在营销决策方面,国际企业均赋予各子公司比较适度的自主权,而仅为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子公司提供指导原则。

四,案例题(人力资源管理)

⑴国际却也通常采用以下四种国际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建立在总部的看法和问题应该优先于当地的看法和问题,而驻外人员可以更有效地代表总部的观点的假设上民族中心管理模式;建立在东道国国民更善于应对当地市场环境这一假设基础上的多中心管理模式与地区中心管理模式;在全球正和经营战略指导下的全球国际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⑵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可能遇见的障碍:①政治法律障碍②文化障碍③经济障碍④劳资关系障碍⑤健康与安全障碍

⑶国际人才招聘过程①确定人力资源招聘计划②确定招聘策略③确定招聘渠道4招聘

⑷国际人才的主要来源:①从母公司选派驻外人员②从东道国招聘人员③从第三国选聘雇员。国际人才选拔方法:面谈、标准化的智力检测或技术知识测验、评估中心、个人资料、工作样本和推荐信等。

⑸外派人员的技能、培训与开发:①技术与管理技能②社交能力③家庭状况④国际化

动力⑤语言技能。1启程前的指导培训2抵达后的帮助与培训3就任期间的培训与开发。国际绩效评价:①海外管理人员的绩效评价:总公司的战略目标,环境因素,信息的可靠性;②海外管理人员绩效评价的标准与方法:评价标准与目标相适应,根据环境不同对评价标准进行调节,采用全面合理的评价标准与方法

(6)绩效评价的国别差异:通常所有新的管理者依据年龄和资历都得到相应的薪资和晋升,对他们来讲减少管理者间的竞争、包成群体内的和谐比确定和开发业绩优胜者更为重要。

(8)外派人员的报酬决定1给予母国标准的报酬体系2系数法报酬体系3给予东道国标准的报酬体系4全球性报酬体系等。

(9)工作动机:人们为了满足一定的需求,达到一定的目标而付出努力的愿望。工作价值: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国家的员工需要不同,工作价值也大有区别。工作激励:激励实质上是一种对人的行为的强化过程。

(10)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激励属性和保健属性。麦克兰德成就—激励理论:成就社交和权利的需要。

阿德弗的ERG理论:生存、关系、成长需要。

(11)期望理论:人之所以能够积极的从事某项工作,是因为这项工作或组织目标会帮助他们达成自己的目标,满足自己某方面的需求。要从两个方面下手:提高活动结果的效价,使其能够满足被激励人的迫切需求;关注目标实现的期望值,既要使个人有信心达成目标,也要提高个人对组织满足其需求的期望。

(12)应用公平理论:当人们获得成绩并取得了报酬之后,他不仅关心报酬的绝对量,还关心报酬的相对量。应懂得在个人主义文化中盛行公平标准;在集体主义文化中盛行平均标准;在一定条件下需求原理比公平原理盛行。

(13)目标设定理论:具体明确,有一定难度的目标,一旦被执行者接受,便会产生强烈的达到目标而工作的愿望。应注意在个人主义文化环境中,人们不愿为群体成果担当责任;在集体主义文化环境中,通过制定团队目标和团队激励将更有效;在集权性较强的文化环境中,工人们希望领导设立目标,然后告诉他们如何去做。

(14)强化设定理论:通过强化引导人的行为,时期朝着组织所期望的方向进行。不同的群体会对不同的强化方式产生不同的反应。工作设计理论:通过改变工作职能和任务的性质而使工作更富有激励的一种方式。应注意个人职业丰富化适合个人主义文化环境,团队的职业丰富化适合集体主义文化环境。

附加:

1,霍夫斯坦特的国家文化模型:

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男性化与女性化;长期取向与短期取向

2,等级尺度法:为目前最常用的一种评价方法。由美国学者罗伯特斯托伯提出。他的思路是从东道国对外商投资企业的限制和鼓励政策着眼,将投资环境分解为八项具体指标,即货币稳定性程度(34%)、近五年通货膨胀率情况(34%)、资本抽回限制(12%)、外商股权比例(12%)、对外商的限制以及控制程度(12%)、政治稳定性(12%)、东道国资本供给程度(8%)、给予关税保护的态度(8%)等,应给予不同的权重,然后对这些指标进行打分,最后将各指标的得分累计相加,得到一个总的分数。总分数越高,表明投资环境越好越适宜投资;反之,总分数越差,则投资环境越差。

3,国际企业全球战略的类型:

⑴按照公司偏离起点的程度划分:(1①退却型战略,分为以退为进型和失败型的退却

战略②稳定型战略,亦称防御型战略,分为积极防御战略和消极防御战略③发展型战略,分为一体化发展战略和多角化战略。

⑵,按战略主要涉及的地区范围来划分:①本国中心战略②多元中心战略③全球中心战略

⑶,按战略成功关键因素的不同划分:①总成本领先战略②差别化战略③集中化战略④既成本领先又差别化战略

(4)按战略符合主客观条件程度划分:①保守型战略②可靠性战略③风险型战略

4,迈克尔波特理论(五要素)框架:企业所选择及所处的行业竞争程度、行业结构对行业内部企业的获利水平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一个行业的激烈竞争,其根源在于其内在的经济结构,在行业中有五种基本竞争力量,这五种力量分别是: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供应者的讨价还价能力,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六要素理论模型:互补的程度】

5,有限责任公司:是指依照东道国公司法或有关法规注册成立,有一定人数的有限责任股东组成的股票不上市的公司,全体股东仅以出资额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6,股份有限公司:是指依照东道国公司法或有关法规注册成立,有一定人数下限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组成,可以对外公开发行股票的典型法人组织。

7,跨国战略联盟的特征①跨国性②战略性③独立性④平等性⑤复杂性

8,国际企业战略联盟形成的动因①促进技术创新②.避免经营风险③避免或减少竞争④实现资源互补⑤开拓新的市场

9,有价证券:产权性,期限性,收益性,流动性,风险性

10,运销成本:作成本项目主要有以下方面:额外仓储费、包装费、货物运往码头的运输及装卸费、文书费、途中仓储费及清关的滞留费、过关代理人费用及其他文书费用、进口税、货物的在包装费及销售点的检验费、交货库存费、出口奖励、产品在用户心目中的声誉。

11,间接投资的特征:(1)投资周期短,风险小。(2)货币形式的资本转移。(3)灵活性大。(4)流动性强(5)政策性强。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管理学原理考点整理

管理 管理与非管理的区别 管理者:通过协调和监管其他人的活动以达到组织目标。 高层管理者:对组织负全责,主要侧重于沟通组织与外部的联系和决定组织的大政方针,注重良好环境的创造和重大决策的正确性。 中层管理者:承上启下,主要职责是正确领会高层的指示精神,创造性地结合本部门的实际工作,有效指挥各基层管理者开展工作,注重日常事务管理。 基层管理者:主要职责是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人员,保证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计划和指令,他们主要关心的是具体任务的完成 组织:指一种由人们组成的、具有明确目的和系统性结构的实体。效率: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方式、低资源浪费)效果:所从事的工作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结果、高目标达成)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计划:确定目标,制定战略,开发分计划以协调活动; 组织:明确要完成的任务,任务分类组合,谁去完成任务,信息与决策过程等; 领导:指导和激励参与者,进行沟通,解决冲突等。 控制:对活动进行监控以保证其按计划完成等。 管理职能的表现形式 决策与计划:产生方案、制定计划 组织:设计组织结构和人员配备

领导:确定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 控制:识别和纠正偏差 明兹伯格的管理角色 人际关系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 信息传递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者 决策制定角色:企业家、危机处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管理技能 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对下属的领导能力、处理不同小组之间的关系的能力) 概念技能:把观点(子)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附加模块 古典方法 1.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 代表人物: 泰罗(假定工人都是“经济人”) 实验:搬运铁块实验、铁砂和煤炭的铲掘实验 内容:工作定额、标准化、能力与工作配合(人事管理原则)、差别计件工资制、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劳资双方的“精神革命”,密切配合以达“双赢”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管理学知识归纳 1管理:通过协调和监督他人的活动,有效率和有效果的完成工作。(书上) 管理是一个协调工作活动的过程,以便能够有效率、有效果的同他人一起或通过他人实现组织的目标(课件)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 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和强化企业的核心利润源,谋取企业长期的、稳定的、增长的利润; 管理是一种过程: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组织机构内的人员以及其它资源以实现组织机构所要达到的目的 和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 管理的要素: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管理活动;管理目标 衡量指标:效率: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做事的方式)——做正确的事 效果: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做事的结果)——正确的做事 2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  1)在被管理人员确定的情况下,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反比,即管理幅度越大,则管理层次越少; 2)与管理的政务和事务的难易程度和规范程度有关。管理的事务越难、越不规范,则要求管理幅度要小些 3)与管理者的水平和管理手段的先进程度有关。管理者水平高,管理手段先进,则管理幅度可大些。 4)与被管理对象有关。被管理人员素质高、责任心强,能独立胜任工作且忠于组织,则管理幅度可大些。 5)不同管理层次和工作性质。管理幅度也应有差别。 6)与组织法规健全与否有关。对于一个法规、程序健全的组织,幅度就可大些。 3霍桑试验 由哈佛大学的工业心理学教授梅奥组织进行。梅奥的结论是:行为和情绪是密切相关的;小组对个人的行为有重大的 影响;小组的标准是由单个工人的产出确定的,金钱在决定小组的产出标准上小组的情绪和工作保障来说是相对次要的因素。这些结论导致在组织管理方面对人的行为因素的新的强调。 霍桑试验结果:1)管理者不但需要做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工作,还要不断建立一个人际的社会机构。 2)要建立一套系统的方法使人们容易与其他群体结合。 3)管理人员的风格的重要性。 4)首创“社会人”的概念。 4组织文化:组织成员共有的价值观、行为准则、传统习俗和做事的方式,他影响了组织成员的行为方式。 七个维度:关注细节:期望员工表现出精确性、分析和关注细节的程度 成果导向:管理者关注结果或成果,而不是如何取得这些成果的程度 员工向导:管理决策中考虑结果对组织成员影响的程度 团队向导:围绕团体而不是个人来组织工作的程度 进取性:雇员富有进取性和竞争性而不是合作性的程度 稳定性:组织决策和行动强调维持现状的程度 创新与风险承受力:鼓励雇员创新并承担风险的程度 强文化:强烈支持并广泛共享基本价值观的文化。 特点:价值观广泛共享;关于“什么事重要的”,价值观传递的信息是一致的;大多数员工能讲述关于公司历史或 影响的故事;员工强烈认同价值观;共有价值观与行为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优点:雇员对组织的承诺更多一些;提高绩效(快速反应并解决问题) 缺点:妨碍员工进行新的尝试,特别是在处于快速变革时期时。 5目标管理 一个组织成员共同确定组织目标并依据这些目标的达成与否来评估员工绩效的过程 在这种管理体系下,雇员与他的管理者共同确定具体的绩效目标,然后定期评审实现目标方面的进展情况。奖励是基于在实现目标方面的发展。目标管理方法不仅仅将目标作为一种控制方法,而是同时把它作为激励雇员的方法。 目标管理有助于提高员工绩效和组织的生产率。但是此方法要求相对稳定的环境,在动态的环境下,可能会失去作用。

《太史公自序》文言知识全面整理【全 实用】教学内容

《太史公自序》文言知识全面整理【全实 用】

《太史公自序》文言知识整理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弗敢阙通“缺”缺漏 2、指数千通“旨” 要旨 3、失之豪厘通“毫”秋天小鸟身上刚生长出来的羽毛形容细小 4、堕先人所言通“隳”,毁 5、太史公仍父子相续纂其职通“缵”,继承 6、辅拂股肱之臣配焉同“弼”,辅助 7、扶义俶傥,不令已失时通“倜傥”,卓越洒脱,不拘于俗 8、故长于风通“讽”讽喻 9、罔罗天下放失旧闻通“网”网罗通“佚” 二、指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使复典之,至于夏商古:掌管今:标准,法则 2.无泽为汉市长古:掌握市场的官长;今:行政长官 3.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古:最终落在今:副词,表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 之后出现的情况。 4.则学者至今则之古:以……为准则今:连词;准则 5.迁俯首流涕曰古:眼泪今:鼻涕 6.不得与从事,故发愤且卒 古:跟从侍奉;今:投身到事业中去 古:抒发愤懑;今:决心努力 7.先人有言古:父亲今:祖先 8.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古:到;今:表另提一件事 9.是非242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古:褒贬评定今:对错 10.余所谓述故事 古:历史旧事今:真实的或虚构的用做讲述对象的事情 11、以为天下仪表古义:标准;今义:人的外表 12.夫《诗》《书》隐约者古:隐奥而言辞简约今:不清楚 13.维我汉继五帝末流古:遗业今:已经衰退的;等级或质量低的 三.找出活用词并说明用法,解释意义. 1.其在卫者,相中山名作动作……丞相 2.与武安君坑赵长平军名作动坑杀活埋

3.诸侯之相王,王卬于殷名作动封王 4.忠臣死义之士为动用法为……而死 5.上明三王之道形作动阐明 6.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形作动,奖;形作名,善事;形作动,惩;形作名,邪恶;形作动,以……为贤;形作名,贤能之人;形作动,以……为低贱,轻视。 7、存亡国,继绝世使动使……存在,恢复;使……延续 8、《礼》经纪人伦名作动,规范 9、其实皆以为善形容词作名词 10、《春秋》采善贬恶形容词作名词 11、整齐其世传使动用法使……整齐整理,归纳 12.著十二本纪,既科条之矣, 名作动对史事提纲挈领的编排记述 四.解释实虚词 1、命南正重以司天掌管 2、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后继承 3、使复典之掌管 4. 为武信君而徇朝歌巡行攻占 5.惠王将伐蜀,遂拔,因而守之攻占 6.耕牧于河山之阳山之南水之北 7.南略邛,还报命巡行巡视 8.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愚钝 9、小子何敢让焉辞让推辞 10、适自司马氏去周适晋往……去 而子迁适使反恰逢 籍每适浑拜访 11、相其在卫者,相中山做……丞相辅佐 诸侯之相王一起 12、而还而与之俱赐死杜邮顺承 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修饰 13.诸侯害之,大夫壅之嫉害阻塞 14.是故礼以节人用来 15.以为天下仪表把……作为 16.察其所以……的原因 17.《乐》乐所以立……的原因 18.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才

(完整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多彩的消费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多彩的消 费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第一框消费及其类型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哪些?(也可问成:提高消费水平的措施有哪些?) (1)根本原因:国家经济的发展水平; (2)居民的收入,它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居民的收入可以从以下三个情况来考虑:当前可支配收入;未来收入预期;社会收入差距) (3)物价总体水平:一般来说,物价上涨,人们的购买能力会降低; 物价下降,人们的购买能力会升高。 (4)其他因素:例如商品的质量、性能、服务、品牌等。 (提示:这四个都是影响消费水平的客观因素;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观因素是人们的消费心理,如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和求实心理。) 2.收入与消费的关系是什么? (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2)具体说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当前的可支配收入越高,人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越大,人们收入

的差距越小,人们的消费需求会越大,消费水平也会越高。 3.消费按照不同的划分依据可以分为几大类型? (1)根据交易方式的不同,可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贷款消费的显著特点:“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2)根据消费对象的不同,可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3)根据消费目的的不同,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4.什么是消费结构?影响它的因素是哪两个? (1)含义: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2)影响因素/变化的原因:消费结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5.什么是恩格尔系数?它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1)含义: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开支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2)公式为: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家庭总支出×100% (3)恩格尔系数减小有什么意义? ①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总结备课讲稿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总 结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一、选择 1、管理者的角色(或者简答) 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 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 决策制定方面的角色:企业家、调解人、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2、基层管理者侧重短期的作业计划。 3、在这样的背景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持续四五十年的社会性管理研究潮流,这一时期被人们称为“ 管理运动”。 4、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的重要代表,后来成为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 5、韦伯认为等级、权利和科层制度是一切社会组织的基础。对于权力,他认为有三种类型:超凡权力、传统权力和法定权力。法定权力是法律规定的权力,只有它才能作为科层组织体系的基础。 6、韦伯被后人称为“ 组织理论之父”。 7、以泰勒(科学管理之父)、法约尔(管理过程之父)、韦伯等人的理论为代表的古典管理理论广泛传播和实际应用,大大提高了效率。 8、古典管理理论学派的理论前提是“经济人” 假设。 9、经验主义学派主张通过分析大企业的管理经验来研究管理问题。 10、系统管理学派将企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以系统的观点分析企业内部和企业同周围环境的关系。 11、权变理论学派认为,在管理中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部条件随机而变,没有什么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12、企业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三个层次,其中精神文化

是核心。 13、管理的14条基本原则: 劳动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人员报酬、集中、等级链、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团队精神 14、根据环境不确定性的程度,把环境分为动态环境和稳定环境 15、根据环境内容的性质,把环境分为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科学技术环境和自然环境 16、管理的特殊环境主要包括顾客、供应商、竞争者、管理机构和战略联盟伙伴 17、滚动式计划发:分段编制,近细远粗 18、组织目标是环境因素、组织系统本身以及组织成员需要三方力量相互协调的产物 19、定向预测方法:是专家调查法, 包括专家会议法和德尔菲法。 20、按照决策的重复程度可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21、预测种类包含:经济预测、技术预测、社会和政治预测。其中经济预测包括宏观经济预测和微观经济预测 22、宏观经济预测内容:最终产品的社会需要量、非生产性的社会需求、再生产的社会条件、财政税收信贷储蓄等的变动、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社会总需求、劳动力的需求与供给等。 23、宏观经济预测的用途:为制定国民经济规划,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24、微观经济预测的内容:产品销售市场、物资供给市场、人力资源市场、同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 《管理学原理》考试知识点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 管理的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用权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 * 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五项;管理层次为:上中下三层。 * 管理学的内容:1)根据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

的,其研究内容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 2)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及管理 理论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3)从管理者的基本职能或工作出发来系统研究管 理活动的原理、规律和方法。 * 管理及其性质 1、概念: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2、性质:1)管理的二重性,它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2)管理的科学性,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伙为一个活 动过程,期间存在着一系列基本的客观规律 3)管理的艺术性,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没有管理实践则无所谓管理艺术。 *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管理学形成与发展大致可分为:1)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泰罗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过程管理理论。马克斯?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体 系 2)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

30-50年代;梅奥霍桑试验 3)管理理论丛林:管理过程学派;社会合作学派(巴纳德);经验或案例学派;人际关系行为学派(马斯洛);群体行为学派(梅奥,克里斯);社会技术系统学派 (塔维斯托克研究所);决策理论学派(西蒙);沟通中心学派(纽曼);数学或管理科学学派;权变理论学派(卢桑斯) 4)学习型组织理论:卓越绩效模式理论;六西格玛理论;标杆超越法理论 * 法约尔的过程管理理论的十四原则: 分工;职权与职责;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报酬;集中化;等级链;秩序;公正;作用期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 * 霍桑试验内容包括:工场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室试验;大规模的访问与普查;电话线圈装配工试验; * 霍桑试验的结论:职工是社会人;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存在着霍桑效应。 *管理过程学派的基本观点是:1)管理是一个过程;

《史记》选读文言基础知识复习讲义1——太史公自序

太史公自序 昔在颛顼 ..【音:zhuān xū】,命南正重以司天,北正黎以司地。唐虞之际,绍.【义:继承】重黎之后,使复典.【义:掌管】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义:理,这里是主管的意思】 天地。其在周,程伯休甫其后也。当周宣王时,失其守而为司马氏。司马氏世典周史。惠襄之间,司马氏去.【义:离开】周适.【义:前往】晋。晋中军随会奔.【义:逃亡】秦,而司马氏入少梁。 自司马氏去周适晋,分散,或在卫,或在赵,或在秦。其在卫者,相.【义:作……丞相】 中山。在赵者,以.【义:凭借】传剑论显,蒯聩 ..【音:kuǎi kuì】其后也。在秦者名错,与张仪争论,于是惠王使错将伐蜀,遂拔.【义:攻占】,因而守之。错孙靳.【音:jìn】,事.【义:事奉】武安君白起。而少梁更名曰夏阳。靳与武安君阬赵长平军,还而与之俱赐死杜邮,葬于华池。靳孙昌,昌为秦主铁官,当始皇之时。蒯聩玄孙卬.【音:áng】为武信君将.【义:部将】 而徇.【义:攻占】朝歌。诸侯之.【义: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相王 ..【义:一并封王】,王卬 于殷。汉之伐楚,卬归汉,以其地为河内郡。昌生无泽,无泽为汉巿长 ..【古义:掌握市场的官长;今义:行政长官】。无泽生喜,喜为五大夫,卒,皆葬高门。喜生谈,谈为太史公。 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有子曰迁。 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义:山南水北为阳】。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而南.【义:南下】 游.【义:游历】江、淮,上会稽 ..【音:guìjī】,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 讲业 ..【义:研讨学问】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于是迁仕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略.【义:巡行】邛、笮、昆明,还报命。 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 ..【古义:跟从侍奉;今义:投身 到事业中去】,故发愤 ..【古义:抒发愤懑;今义:决心努力】且.【义:将要】卒。而子迁适.【义:恰逢】使反,见父于河洛之间【句式:状语后置】。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夫天下称诵周公,言其能论歌文武之德,宣周邵之风,达太王王季之思虑,爰.【音:yuán】及公刘,以尊后稷也。幽厉之后,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义:以……为准则】之.【义:代词,指《春秋》】。自获麟以来四百有馀岁,而 诸侯相兼,史记 ..【义:史书的通称】放绝。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为……而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义:表语气,可要】念哉!”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义:整编】旧闻,弗敢阙.【义:通“缺”】。” 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 .【音:缀集】史记石室金匮之书。五年而当太初元年,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天历始改,建于明堂,诸神受纪。 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 ..【古义:到;今义:表另提一件事】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

多彩的消费知识点总结

多彩的消费知识点总结 多彩的消费知识点总结 1、影响消费的因素 A、最主要的是居民收入和消费品价格 B、影响消费的根本因素:经济发展水平 (1)收入是消费是前提和基础。 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消费增长也比较快;收入增长速度下降时,消费增幅也下降。 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 (2)商品价格高低影响人们的消费选择。 物价上涨,购买力普遍降低;物价下跌,购买力普遍提高。 基本生活消费品受价格水平变动的影响要远远低于奢侈品。 活学活用:请说出几种促销手段: 提示:商品的性能、外观、质量、包装、购买方式、商店位置、服务态度、售后维修、保养情况等方面的变化都可能带来消费者不同的消费选择。 2、分析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一个过去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都较高的人,

在可支配收入减少的情况下,短期内仍然会力图保持已经达到的较高的消费水平,而不会立即削减消费支出。 3、消费的类型 (1)按照产品类型不同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2)按照交易方式不同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三种。 (3)按照消费目的不同分为生产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 4、食品支出、发展资料支出、享受性资料支出哪一项支出在家庭消费总支出占比重越小,证明该家庭消费水平越高? 答: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被称为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越小,人们生活水平越高。反之,越低。 相关材料分析题型: 济南市统计局发布信息:私家车和商品房成为省城居民2004年增势最强的主要消费品。到现在,全市私家汽车总量已达11.2万辆,按济南城乡居民统算,每百户居民拥有量已达6.5辆。而个人住房购买量也比上年增长了55.8%。 运用相关知识,回答材料体现的经济知识。 分析:材料表明汽车和住房消费已成为市民除食品消费外的最大的消费类别,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被称为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越小,人们生活水平越高。反之,越低。所以由材料可知济南的社会消费结构正向发

管理学知识点整理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一、管理的概念与性质 1.管理的定义 (1)世界著名管理学家对管理下的定义: 科学管理之父泰罗对管理下的定义:确切知道你要别人去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对管理学下的定义:管理即制定决策。“现代经营管理之父”亨利·法约尔认为:管理是所有的人类组织都有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由5项要素构成: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 现代管理大师哈罗德·孔茨对管理下的定义:管理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他认为管理包括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5个职能,管理的目标就是创造盈余 斯蒂芬.P.罗宾斯认为,管理就是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加有效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4个职能。 综合以上各种管理的定义,可给出如下定义: 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下,运用和整合组织资源,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来协调组织中的群体行为,达成组织既定目标和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 2.管理的二重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是与生产力的发展相联系的,它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生产过程中的各个方面能协调一致,有序进行,以提高生产的效率的客观要求。 管理的社会属性是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它要代表一定社会制度中的一定阶级的意志,反映一定阶级的利益要求。因此从管理学的社会属性来看,社会主义的管理和资本主义的管理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 3.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管理的科学性是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人们通过一个多世纪的不断研究和探索,已经抽象总结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反映管理过程中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人们一方面利用这些理论和方法来指导自身的管理实践,解决新的管理问题,另一方面又以管理活动的结果来衡量管理过程中所使用的理论和方法是否正确,是否行之有效,从而使管理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验证、丰富和发展。因此,管理是一门科学,是有规律可循的。 管理不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而且还是一门正在发展的科学。管理科学没有,也不可能为管理者提供解决一切问题的标准答案,他只是探索管理的一般规律,指导人们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进行管理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讲,管理又是一门艺术,即利用系统化的知识——科学,并根据实际情况发挥创造性的艺术。 二、管理的要素、职能、任务和作用 1.管理的要素:

中国古代文学史选择题知识点

1、“断竹续竹,飞土逐肉”的《古弹歌》记载在《吴越春秋》 2、“葛天氏,操牛尾,歌八阕”记载于《吕氏春秋》 3、“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这句歌谣见于《周易》 4、原始抒情诗《候人歌》,一般认为产生于大禹时代 5、较详细地记载后羿射日神话的古代文献就是《淮南子》 6、《诗经》“风、雅、颂”中,“颂”的本意就是舞容 7、《诗经》作品中,与“野合”的原始婚俗有关的就是《野有蔓草》 8、下列《诗经》作品中,不属于婚恋题材的有《桑柔》 9、据文献记载,我国有典有册的历史起于殷商时期 10、“若网在钢,有条而不紊”的比喻出自《尚书》中的《盘庚》 11、《春秋》的记事止于鲁哀公十四年 12、《左传》的记事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 13、将神话形象西王母改造为雍容文雅的女性形象的作品就是《穆天子传》 14、今天我们见到的《论语》就是在鲁《论语》的基础上,参照其它本子形成的 1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出自《论语》中的《子罕》 16、战国时期与儒家并称为显学的就是墨家 17、最早提出“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文艺批评方法的就是孟子 18、提出“通天下者一气”观点的先秦思想家就是庄子 19、曾游学稷下的学者就是荀子 20、晚周诸子中,对儒家经典传授起过重要作用的人物就是荀子 21、为古代议论文基本样式奠定了基础的就是《荀子》 22、被清人喻为“后世弹词之祖”的作品就是《成相》 23、据文献记载,“楚辞”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汉武帝时 24、“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出自于《九歌》 25、“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出自屈原的《招魂》 26、宋玉的《九辩》保存在《楚辞章句》 27、下列艺术表现手法不属于汉大赋特征的就是比喻象征 28、西汉作品《士不遇赋》的作者就是董仲舒 29、指出“赋家之心,包括宇宙”说法的就是司马相如 30、扬雄指责汉武帝“游观侈糜,穷妙极丽”的作品就是《羽猎赋》 31、扬雄《太玄赋》属于骚体赋 32、西汉时被认为作赋就是“童子雕重”小技、“壮夫不为”的作家就是扬雄 33、下列抒情小赋的先驱就是《归田赋》 34、与《服鸟赋》同属一个作者的作品就是《治安策》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梳 理

《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第一节管理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1、管理: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的基本特征 ⑴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只要存在两人以上的集体活动,并具有一致认可的目标,就需要协作,需要管理。管理具有普遍性,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⑵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其责任是: ①管理一个组织,即确定组织的使命、目标以及如何实现目标; ②管理管理者,即管理者要培训下属,并运用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进行管理; ③管理工作和员工,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⑶管理具有特定的任务、职能和层次。管理的任务是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其中共同工作的人们能够以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目标;任何管理者都要承担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与控制五项基本职能;管理具有层次性,组织中的管理者大致可以分为上、中、下三个管理层次,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拥有的权力大小不同,关注与处理问题的类型、方式不同。 ⑷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使组织成员的行为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5-7 3、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 ⑴管理是一门科学,目前管理知识已经成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包括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技术; ⑵管理也是一门艺术。管理的艺术性强调的是管理的实践性,即管理活动要因地、因时、因人而制宜,具有灵活性; ⑶最富有成效的管理艺术建立在对管理理论的理解之上。靠经验、凭直觉、碰运气,难以取得有效成果; ⑷靠背诵管理原理和原则,忽视实际情况,缺乏创造性,其管理活动也会是无效的。 因此,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有效的管理活动应是两者的有机结合。7-8 第二节管理的性质 1、管理的性质管理具有的两重性,即管理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管理学基础 知识点总结 组织是指为达到诸多目标或未来预期产出而在一起工作、相互之间协调行动的若干人。 管理(management)就是要既有效率又有效益地对实现组织目标所需的人力资源或其他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组织绩效(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是管理者在利用资源满足顾客需求和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中,在效率和效益上所表现出来的水准。组织绩效同效率和效益成正比。 效率(efficiency)指的是在实现一定目标的过程中,资源利用的程度或资源产出水平的高低。效益(effectiveness,也有译作“效果”或“有效性”)是衡量管理者为组织设定并努力要达到的目标的恰当程度,也指组织实现预定目标的程度。管理者所选择的目标是恰当的,并实现了这些目标,组织就是有效益的。效益效率2*2图表见P4 管理的四种智能: 1,、计划是管理者用以识别并选择适当目标和行动方案的过程。管理者计划工作的优略劣决定着组织的效率和效果,也决定了组织的绩效水平。(计划详述见P120计划的重要性…)计划的步骤(1)确定组织的使命和目标(2)制定战略SWOT(3)实施战略和变革

组织 2、组织(organizing)是管理者用以建立工作关系结构,从而使组织成员相互影响和协作,由此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组织过程的结果是产生组织结构(organizational structure),即一个正式的任务系统和汇报关系系统,借助这样的系统可以协调和激励组织成员共同去实现组织目标。 3、领导领导要达成的效果是使组织成员具有高度的工作热情,对组织高度忠诚 4、控制在控制(controlling)过程中,管理者要评价组织实现目标的情况,以及为保持和提高绩效水平所采取的行动。控制过程的结果是要提高准确衡量和监控组织效率与效益的能力。 管理类型 基层管理者:处于管理层基底层的是基层管理者,通常称为主管。他们的职责是对从事具体的的产品生产或服务活动的非管理人员进行日常监督管理。 中层管理着:监督基层管理者,负责寻求运用人力及其他资源已实现组织目标的最佳办法。 (改善评估)中层管理者一个重要的工作内容是开发和改进有助于提高组织 效率和效益的技能和诀窍。 高层管理者:负责确立组织目标。对组织的成败富有根本的责任。 信息技术与管理角色和技能 明茨伯格界定的管理角色:决策型角色信息型角色人际关系的决策 管理技能: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 1、概念技能(conceptual skills)是指分析和诊断情况、辨别原因和结果的能力。由于高层 管理者的主要职责是计划和组织,他们应拥有最佳的概念技能。 2、人际技能(human skills),或“人际交往技能”,包括理解、改变、领导、控制其他个 人和群体行为的能力。 3、技术技能(technical skills)是指在组织中发挥某一角色作用的、与特定工作岗位有关的 专业知识和技术。 决策

太史公自序文言知识全面整理全 实用

《太史公自序》文言知识整理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弗敢阙通“缺”缺漏 2、指数千通“旨” 要旨 3、失之豪厘通“毫”秋天小鸟身上刚生长出来的羽毛形容细小 4、堕先人所言通“隳”,毁 5、太史公仍父子相续纂其职通“缵”,继承 6、辅拂股肱之臣配焉同“弼”,辅助 7、扶义俶傥,不令已失时通“倜傥”,卓越洒脱,不拘于俗 8、故长于风通“讽”讽喻 9、罔罗天下放失旧闻通“网”网罗通“佚” 二、指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使复典之,至于夏商古:掌管今:标准,法则 2.无泽为汉市长古:掌握市场的官长;今:行政长官 3.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古:最终落在今:副词,表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之后 出现的情况。 4.则学者至今则之古:以……为准则今:连词;准则 5.迁俯首流涕曰古:眼泪今:鼻涕 6.不得与从事,故发愤且卒 古:跟从侍奉;今:投身到事业中去 古:抒发愤懑;今:决心努力 7.先人有言古:父亲今:祖先 8.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古:到;今:表另提一件事 9.是非242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古:褒贬评定今:对错 10.余所谓述故事 古:历史旧事今:真实的或虚构的用做讲述对象的事情 11、以为天下仪表古义:标准;今义:人的外表 12.夫《诗》《书》隐约者古:隐奥而言辞简约今:不清楚 13.维我汉继五帝末流古:遗业今:已经衰退的;等级或质量低的 三.找出活用词并说明用法,解释意义. 1.其在卫者,相中山名作动作……丞相 2.与武安君坑赵长平军名作动坑杀活埋

3.诸侯之相王,王卬于殷名作动封王 4.忠臣死义之士为动用法为……而死 5.上明三王之道形作动阐明 6.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形作动,奖;形作名,善事;形作动,惩;形作名,邪恶;形作动,以……为贤;形作名,贤能之人;形作动,以……为低贱,轻视。 7、存亡国,继绝世使动使……存在,恢复;使……延续 8、《礼》经纪人伦名作动,规范 9、其实皆以为善形容词作名词 10、《春秋》采善贬恶形容词作名词 11、整齐其世传使动用法使……整齐整理,归纳 12.著十二本纪,既科条之矣, 名作动对史事提纲挈领的编排记述 四.解释实虚词 1、命南正重以司天掌管 2、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后继承 3、使复典之掌管 4. 为武信君而徇朝歌巡行攻占 5.惠王将伐蜀,遂拔,因而守之攻占 6.耕牧于河山之阳山之南水之北 7.南略邛,还报命巡行巡视 8.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愚钝 9、小子何敢让焉辞让推辞 10、适自司马氏去周适晋往……去 而子迁适使反恰逢 籍每适浑拜访 11、相其在卫者,相中山做……丞相辅佐 诸侯之相王一起 12、而还而与之俱赐死杜邮顺承 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修饰 13.诸侯害之,大夫壅之嫉害阻塞 14.是故礼以节人用来 15.以为天下仪表把……作为 16.察其所以……的原因 17.《乐》乐所以立……的原因 18.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才 19.被之空言而不敢辞蒙受,遭受

高一政治《消费及其类型》知识点汇总

高一政治《消费及其类型》知识点汇总 一、知识回顾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汽车特别是轿车的价格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每年的下降幅度达两成左右。 材料二:近年来,在国内汽车市场旺盛需求的刺激下,我国汽车制造业和汽车服务贸易业的投资急剧扩张,但汽车产业组织结构与国际上相比明显落后,XX年共有123家整车生产厂,遍布全国27个省级单位。其中产量超过50万辆的只有2家,超过10万辆的只有8家,产量不足1万辆的达95家,其中产量在1000辆以下的有70家。XX年,我国取消汽车进口许可讧和进口配额限制之后,汽车市场与国际汽车市场融为一体,国内市场的国际化使我国汽车生产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 材料三:XX年以来,由于汽油价格持续走高,虽然普通汽车价格不断下降,但销售依然没能走出低谷,大排量汽车由于受消费税增加影响,价格不断上升,人们把眼光更多的投向小排量汽车和电动自行车,从而带动了小排量汽车生产热潮,特别是电动自行车的生产和销售更是异常火爆。 为什么汽油价格的提高使得汽车销售遭遇尴尬?人们为什么把眼光更多的投向小排量汽车和电动自行车? 二、自主学习 (一)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根本因素是 。 2.主要因素是 、 。 (1)居民收入是消费的 。 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 ②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的影响。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 的大小有密切的关系。 (2)物价总体水平 一般来说,物价 ,人们的购买力普遍降低,会 对商品的消费量;物价 ,人们的购买力普遍提高,会

对商品的消费量。 (二)消费的类型 .按照交易方式分为 、 、 。 2.按照消费对象分为 、 3.按照消费的目的分为 、 、 。其中 消费满足较低层次衣食住行的需要,是最 的消费。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会越来越追求和 ,这时 资料和 资料的消费将逐渐增加。 (三)消费结构 .消费结构的含义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汇总

管理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管理概述 管理的概念: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协调各类资源,以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载体是组织;手段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本质是协调;对象是人,财,物,信息等各类资源;目的是实现共同目标。 管理的核心:决策管理的基本职能(四个):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管理者的技能:①技术性技能②人际关系技能③概念性技能(构想技能) 管理的性质:①管理的二重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②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3普遍性 管理者分类:按层次分:高层中层基层(中层管理者比基层管理者更多地依靠正式权力与沟通技巧)按内容分:战略战术执行 按综合程度分:综合专业 管理者素质:①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②知识能力素质③身体素质 亨利.明茨伯格[加]—角色 人际关系角色:代表人(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 信息传递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 决策制定角色:企业家谈判者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 科学管理理论:泰勒吉尔布雷斯夫妇甘特 泰罗(勒)[美],1911年《科学管理原理》—科学管理之父 科学管理原理内容:1工作定额原理2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3标准化原理4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5劳资双方的密切合作6职能工长制7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8例外原则 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 组织管理理论亨利.法约尔马克斯.韦伯切斯特.巴纳德 亨利.法约尔[法],1916年《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组织管理理论之父【第一个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管理学家】 一、区别经营和管理:六大活动:商业,安全,技术,财务,会计,管理 二、管理的职能:五大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三、管理的十四项原则:14条基本原则:分工,权利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报酬合理,等级制度与跳板,适当的集权与分权,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人员的团结 四、管理教育的重要性。管理是一种独立的适用于所有类型事业的活动;随着管理层级的不断上升,管理能力越重要;管理是能够传授的。 五、管理的普遍性。 马克思.韦伯[德],《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行政管理理论【组织理论之父】 韦伯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的主要特点如下: 权威来源:①合理合法式权威②传统式权威③个人崇拜式权威 行为科学理论(20世纪20年代) 梅奥[美]—霍桑实验 1车间照明实验 2继电器装配试验(福利试验)-工作环境和物质条件间接影响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3大规模访谈计划-社会归属和人际关系 4接线板绕线组的工作室试验-正式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霍桑实验结论①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意度 正式组织以效率逻辑为主要标准,非正式组织以感情逻辑为主要标准 行为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个体行为研究#动机与激励理论#群体行为研究#组织行为

史记 知识点

《史记》选读知识点 《太史公自序》 词类活用 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名作动) 于是惠王使错将.伐蜀(名作动)靳与武安君坑.赵长平军(名作动)于是迁仕.为郎中(名作动) 其在卫者,相.中山(名作动) 乡射 ..邹峄(名作动) 南.略邛笮昆明(名作状) 上.明三王之道(名作状) 王.卬于殷(名使动) 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为动)故述往事,思.来者(使动) 孔子修旧.起废.(形作名)

善.善恶.恶(形作动) 整齐 ..百家杂语(形作动)贤.贤贱.不肖(意动) 古今异义 市长 发愤 仪表 道义 其实 故事 文学彬彬 隐约 整齐

句式 此孝之大者(判断句定后) 夫子所论,欲以何明(提宾) 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被动)后世中衰,绝于予乎(状后) 士贤能而不用,有国者之耻(判断句) 《鲁周公世家》 词类活用 天乃雨.(名作动) 东.伐至盟津(名作状) 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意动) 南面倍依以朝.诸侯(使动) 至于小大 ..无怨(形作名)

以明.吾不敢离成王(形作动)宁.淮夷东土(使动) 三王之忧劳 ..天下久矣(为动) 古今异义 流言 句式 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判断句)告纣之罪于天,及殷民(状后)维长终是图(提宾) 周公藏其策金滕匮中(省略) 大木尽拔(被动) 《高祖本纪》文言知识整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大泽之陂(bēi )(2)高祖常繇咸阳( yáo )(3)乃以秦王属吏(zhǔ)(4)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xi àng ) (5)日夜跂而望归(qǐ)(6)随刘贾、齐梁诸侯皆大会垓下(gāi ) (7)高祖奉玉卮( zhī) 2、解释重点词语 左股.有七十二黑子(大腿)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轻视)昌邑未拔.(攻下)摄.衣谢.之,延.上坐(提/道歉

高一政治《多彩的消费》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

高一政治《多彩的消费》知识点总结新人教 版 影响消费的因素 生活消费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是因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生产水平与结构、居民收入、家庭人口数量和结构,物价水平等。其中主要的是: 居民的收入 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 收入是消费的前提与基础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消费增长也较快;反之,当收入增长速度下降时,消费增幅也下将。所以,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②居民消费不仅受当前收入水平的影响,而且受过去和未来收入水平的影响。特别是未来收入,即预期收入,如果预期收入高,消费水平可能就高,相反,预期收入低,人们就会节制当前的消费。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的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关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缩小过大的收入差距,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消费品价格

首先,消费品价格的变化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人们在一定时期的总收入是有限的,如果消费品价格上涨,会引起购买力下降,因而消费需求就降低。反之,则购买力提高,消费需求就增加。因此,物价的稳定对保持人们的消费水平,安定生活和稳定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也因为此,使得稳定物价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 其次,不同消费品的价格变化,对人们消费的影响不同。一般说来,基本生活消费品受价格水平变动的影响要远远低于奢侈品。人们不会因为价格变化而导致对基本生活消费品消费的减少,那么,会使消费支出增加,对人们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严重的会影响社会稳定。这也就是国家特别关注农产品,尤其是粮食、蔬菜等价格变化的原因。 商品的性能、外观、质量、包装等也能成为影响消费的原因。甚至购买方式、商店位置、服务态度、售后服务都能影响人们的消费。 消费的类型 按产品类型不同,可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按交易方式不同,可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a.钱货两清的消费,是人们最常用的交易方式。交易一旦完成,商品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都发生了转移,商品如何使用一般由买主自己支配,不再受卖者的限制。但有些比较复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全面总结

第一章管理与管学 一、管理的概念与属性 【1】管理的概念: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包括:(1)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目标 (2)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3)协调必产生在组织中,协调的中心是人,协调的法具有多样性。 【2】管理的二重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体现人与物的关系 强调管理的自然属性,就是强调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的基本性质或一般性质。从这个意义上说,管理活动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 管理的社会属性:体现人与人的关系 强调管理的社会属性,就是强调其不能脱离特定生产关系和特定社会制度、不能回避管理为谁的利益而服务的特殊性质或社会性质。从这个意义上说,尽管社会历经变迁,但管理的这种特殊性质从根本上仍然没有改变 【3】管理的科学性、艺术性与技术性 管理的科学性:遵循客观规律、客观规则,具有普遍性和真理性。 管理的艺术性:富有创造性 管理的技术性:技术手段、法 二、管理的主体与客体 【1】管理者:管理者是从事管理工作,负有领导和指挥下属完成任务职责的人。是指挥别人活动的人。管理者是管理的主体。 管理者的层次: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操作者

高层:全面负责整个组织的管理,负责制定组织的总目标、总战略,掌握大政针并评价整体绩效---“挥手” 中层:贯彻执行高层管理者制定的重大决策,监督协调基层管理人员的工作,注重日常的管理事务---“叉腰” 基层:给下属作业人员分派具体工作任务,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活动,保证各项活动的有效完成 管理者技能:基本技能一: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 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基本技能二: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基本技能三:概念技能;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 象化的精神能力 管理者的角色:正式权力和地位: 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 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 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2】管理的客体 管理的客体是组织的各种资源,包括无形资源和有形资源。 市场资源、知识产权资源、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基础结构资源、组织能力资源 三、管理的职能:管理具有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这五种最基本的职能 四、管理学的对象与法: 管理学以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原理和法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管理学的研究法:归纳法、实验法、演绎法 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