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初中数学第一节课
九年级第一节数学课

九年级开学第一课数学课教案一、进行自我介绍,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九年级对很多同学来说充满了诱惑、神秘,同时还充满了恐惧。
尤其是对数学这门学科,很多同学都说很难。
我听见很多早已经毕业的学生反映:“我上学的时候数学学得最不好了,我非常害怕数学。
”数学真的如他们所说的那样难吗?其实只要我们细心体会我们身边处处都应用了数学知识,我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
某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并献给了国王。
国王从此迷上了下棋,为了对聪明的大臣表示感谢,国王答应满足这位大臣提出的任一个要求。
大臣说:“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一格放1 粒米,第二格放2 粒米,第三格放4 粒米,然后是8 粒米、16 粒米、32 粒米,......一直放满第64 格!”“你真傻,就要这么一点米粒?”国王哈哈大笑。
大臣说:“我就怕您的国库里没有那么多米粒!”聪明的同学们,你们认为国王能满足大臣的要求吗?大家动手画一个8×8的表格,然后在每一个格子里写上大米的粒数。
(学生动手计算)你想出第64个格子里放多少粒大米了吗?若以100 粒/克计算,大约为多少千克或者多少吨?是不是像国王所说的那样就是一点米粒呢?当你们初中毕业的时候我相信你们也能利用数学知识解决我们身边的问题,你也会发现在很多小故事中除了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之外,还包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古时候,一位大臣得罪了皇帝,皇帝想处死他,却不想落下“暴君”的名声,于是他做了两个签,上面都写了死字。
当着众大臣的面,皇帝说:“你的死活由上天决定吧,这有两个签,你抽到生就生,抽到死就死。
”然后他让那位大臣抽一个。
聪明的大臣抽了一个之后马上放进嘴里,把抽到的签吞进了肚子,然后说:“看一看剩下的签是什么就知道我抽到的是什么了,我接受上天的安排!”皇帝没办法只好当着众大臣的面打开了剩下的签,剩下的字条上当然写着“死”,也就说明大臣吞下的是“生”了,皇帝只好放了这位大臣。
初中数学第1课教案

教案:初中数学第一课课程名称:初中数学年级:七年级教材:《人教版初中数学》第一册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2. 使学生掌握数轴的基本概念和绘制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数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数轴的定义、特点和绘制方法。
2. 数轴上点的表示方法。
3. 数轴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如身高、体重、温度等,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数学的认识和感受。
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教师介绍数轴的定义、特点和绘制方法。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绘制一个简单的数轴。
3. 教师讲解数轴上点的表示方法,如正方向、负方向、原点等。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数轴的基本概念。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四、拓展与应用(15分钟)1. 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如“小明家距离学校3公里,小明向学校走去,每小时走2公里,问小明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到达学校?”2. 学生运用数轴解决上述问题,画出小明走的路程与时间的对应关系。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数轴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方法。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后用数轴解决实际问题的经历。
二、深入学习(15分钟)1. 教师讲解数轴的另一种表示方法——数对表示法。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用数对表示法表示数轴上的点。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数轴的表示方法。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四、总结与反思(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数轴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数轴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的掌握情况。
初中数学第一节备课教案

初中数学第一节备课教案年级:七年级学科:数学教材版本:人教版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2. 掌握数的概念,理解自然数的意义。
3. 学会用数轴表示数,理解数轴的基本性质。
4. 能够进行简单的有理数运算。
教学重点:1. 数的概念和自然数的意义。
2. 数轴的表示方法和基本性质。
3. 有理数的运算。
教学难点:1. 数轴的理解和应用。
2. 有理数运算的规则。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数轴教具。
3. 练习题。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为什么会用到数学?2. 学生举例说明,教师总结: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购物、计算时间、测量长度等。
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介绍数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自然数的意义。
2. 讲解数轴的表示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数轴理解数的大小关系。
3. 讲解数轴的基本性质,如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等。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在数轴上表示给定的数,并比较大小。
2. 让学生根据数轴上的点,写出对应的数。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数的概念、自然数的意义以及数轴的表示方法和基本性质。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学生数的概念、自然数的意义以及数轴的表示方法和基本性质。
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讲解有理数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有理数的意义。
2. 讲解有理数的运算规则,如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进行有理数的运算练习,如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
2. 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时找零、计算路程等。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数的概念、自然数的意义、数轴的表示方法和基本性质以及有理数的运算的练习题。
初中一年级第一课数学教案

初中一年级第一课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有理数的定义及其分类。
2. 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有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有理数的定义及分类2. 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3. 有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生活中实际例子,如温度、海拔等,引导学生认识到有理数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提问学生:“你们听说过有理数吗?有理数是什么?”让学生回顾已知的数学知识。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有理数的定义:有理数是整数和分数的统称,包括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
2. 讲解有理数的分类:整数(正整数、负整数、零)和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3. 讲解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a. 加法:同号相加,异号相减。
b. 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
c. 乘法:符号相同时,结果为正;符号不同时,结果为负。
d. 除法: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它的倒数。
三、例题讲解(10分钟)1. 讲解例题,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
2. 让学生回答例题中的问题,检查学生对有理数运算的掌握情况。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纠正错误。
五、拓展与应用(5分钟)1. 让学生运用有理数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温度变化、计算购物时的找零等。
2. 让学生分享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互相学习。
六、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加深对有理数及其运算的理解。
2. 强调有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有理数及其运算的掌握情况。
2. 课堂练习:观察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
3.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有理数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有理数的定义及其分类。
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
如何上好初中数学第一节课

如何上好初中数学第一节课每经过了一个暑期的修整,老师又要开始了新学期的忙碌。
面对着方才告别了小学阶段的再生来说,给他们上好初中阶段的第一节课是多么的重要,上好了对今后的授课是大有裨益的。
下面我我如何上好初中数学的第一节课说说我的做法:一、从思想抓起,培养学生“自控”走进初中校门的学生在方才过去的一个暑期中,必然是玩得不亦乐乎。
在疯狂玩的时候可能也不知不觉沾染上了一些不良的习惯,比方沉浸游戏,沉浸电视等等。
为此,我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故事是关于心理学家米切尔在斯坦福大学隶属少儿园做的一个实验,米切尔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颗糖,并告诉小朋友在老师走开教室后可以吃一颗糖,但是若是等到老师回来教室糖还在就可以奖励一颗糖。
实验中有部分小朋友还没有等老师完好走开教室就开始吃了,但部分小朋友在老师走后会想方法不去想这颗糖,比方小朋友会闭上眼睛也许同桌之间玩游戏等等,最后想方法的小朋友控制住了糖的欲望,吃到了 2 颗糖。
追踪发现若干年后吃了 2 颗糖的那些小朋友成就很大,因为他们有较强的自控能力,抗压能力,懂得合作。
经过这个故事我告诉初一的再生,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欲望,比方控制住对电脑游戏和动画片的沉浸,上课时控制住不看与课堂没关的书,控制住乱讲话做小动作的陋习。
二、点燃对数学的热情和兴趣为了让刚进入初中的再生更好的学习数学,不惧怕数学,我给他们举例说明数学是多么幽默的一门课程,数学都是本源生活中的,数学是可以为我们所用的,不是无聊无味的。
1、老人分苹果的例子。
几个老爷爷去游玩,买了几个苹果,若是一个人分一个苹果还剩下一个,若是每人分两个还差两个,我问有几个老人买了几个苹果?多么贴近生活呀!1 / 22、火柴棍拼三角形。
拼一个三角形用了 3 根火柴棍,再拼一个独立的三角形又用了 3 根,此时拼了 2 个三角形,如何用这 6 跟火柴棍拼出 4 个三角形呢?很多同学以前都拼过的三角形。
3、戴帽子游戏。
甲乙丙三个同学依次按矮到高的序次坐在一各位子上,要求这个三个同学只漂亮着前面,老师拿来了 2 顶白色的帽子和 4 顶红色的帽子给他们每人戴上一顶。
初中数学首课开学第一课教案

初中数学首课开学第一课教案数学是一门复杂而又重要的学科,是学生在学习阶段必须要学习的科目之一。
初中数学是一个重要的学习阶段,对学生来说,这样的学习不仅是为了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同时也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世界、探索自己的潜能和发掘创造力。
初中数学首课开学第一课教案的设计至关重要。
一、教学目标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培养数学思维,为全年数学课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通过学习基本概念,建立数学知识的框架。
三、教学难点确定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搭建基本数学概念的知识框架。
四、教学内容分析实际上,初中数学的第一堂课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建立正确的数学思维模型。
本课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设计教学方法,以保证课堂教学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
下面是本课的教学内容分析:1.数学中的关键概念——数数是数学中的基础概念,对学生来说掌握数的基本概念非常重要。
本课需要向学生介绍数的基本概念。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数的来源、数的种类、数的表示方法等问题。
2.数学中的关键概念——运算除了数,运算也是数学中的关键概念之一。
运算是处理数字的一种方法,使数学有更强的逻辑性。
本课将重点介绍加法和减法两种运算方法,同时也涉及到乘法和除法。
教师可以通过真实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运算的概念。
3.数字以及运算之间的关系数字和运算之间的关系是学生理解数学的基础。
本课将着重介绍数字之间的关系,如数字大小、相等、不等等,同时也会介绍运算之间的关系,如加法和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关系等。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数字和运算的关系进行深入思考。
五、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选择一种合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基本概念。
可以使用一些辅助材料、数字习题等,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的框架。
同时,教师还可以采用独特的思考题等方式,帮助学生进行数学的深度思考,让他们能够真正体会到思考和创造的乐趣。
六、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应该是教学中重要的部分,它可以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教师的教学水平。
初中生开学第一课数学教案

初中生开学第一课数学教案第一节:引言开学第一课是每个初中生都期待的时刻,课程安排中数学常常是首要的一节课。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二节:课程目标本节课的目标是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适当的课堂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和实用性。
第三节:教学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于实际问题当中。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第四节:教学准备教师需要准备一些课堂教学工具和活动材料,如白板、彩色粉笔、骰子、纸牌等。
此外,还需要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的例子,供学生进行解决。
第五节:教学过程1. 复习基础知识:通过课前练习或小测试的形式,让学生回顾和巩固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如四则运算、代数等。
2. 引导学生思考:以实际问题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例如,如何计算购买一件商品打折后的价格等。
3.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游戏互动:利用骰子、纸牌等道具进行互动游戏,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
例如,通过掷骰子来计算点数的概率。
5. 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数学知识。
例如,让学生测量教室的面积、体积等。
第六节: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复习、引导思考、分组活动、游戏互动和实践操作等。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第七节: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及时的反馈。
可以通过课堂练习、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等形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发展。
第八节:教学延伸在课后,学生可以继续进行一些数学相关的活动和实践。
例如,参与数学竞赛、阅读数学相关的书籍等,以进一步深化对数学的理解和掌握。
第九节: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初一数学教案上册5篇

初一数学教案上册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收集整理的初一数学教案上册,欢迎大家分享。
初一数学教案上册1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在接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讲述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让学生通过审题,根据应用题的实际意义,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有关一元一次方程,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本章节的重难点。
本课讲述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题,为学生初中阶段学好必备的代数,几何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起到启蒙作用,以及对其他学科的学习的应用。
在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方面有独特的意义,同时,对后续教学内容起到奠基作用。
2:教育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应用题的一个重要步骤是根据题意找出相等关系,然后列出方程,关键在于分析已知未知量之间关系及寻找相等关系。
(B)通过和;差;倍;分的量与量之间的分析以及公式中有一个字母表示未知数,其余字母表示已知数的情况下,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综合归纳整理的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思想目标:通过对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的教学,让学生初步认识体会到代数方法的优越性,同时渗透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的辩证思想,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研究成果,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决心为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而学好数学的思想;同时,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通过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根据题意寻找和;差;倍;分问题的相等关系是本课的重点,根据题意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是本课的难点,其理论依据是关键让学生找出相等关系克服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这一难点,但由于学生年龄小,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弱,对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的理解难度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上好初中数学第一节课
每经过了一个暑假的修整,老师又要开始了新学期的忙碌。
面对着刚刚告别了小学阶段的新生来说,给他们上好初中阶段的第一节课是多么的重要,上好了对以后的教学是大有裨益的。
下面我我如何上好初中数学的第一节课说说我的做法:
一、从思想抓起,培养学生“自控”
走进初中校门的学生在刚刚过去的一个暑假中,肯定是玩得不亦乐乎。
在疯狂玩的时候可能也不知不觉沾染上了一些不良的习惯,比如迷恋游戏,痴迷电视等等。
为此,我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故事是关于心理学家米切尔在斯坦福大学附属幼儿园做的一个实验,米切尔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颗糖,并告诉小朋友在老师离开教室后可以吃一颗糖,但是如果等到老师回来教室糖还在就可以奖励一颗糖。
实验中有部分小朋友还没有等老师完全离开教室就开始吃了,但部分小朋友在老师走后会想办法不去想这颗糖,比如小朋友会闭上眼睛或者同桌之间玩游戏等等,最终想办法的小朋友控制住了糖的欲望,吃到了2颗糖。
跟踪发现若干年后吃了2颗糖的那些小朋友成就很大,因为他们有较强的自控能力,抗压能力,懂得合作。
通过这个故事我告诉初一的新生,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欲望,比如控制住对电脑游戏和动画片的迷恋,上课时控制住不看与课堂无关的书,控制住乱讲话做小
动作的陋习。
二、点燃对数学的热情和兴趣
为了让刚进入初中的新生更好的学习数学,不惧怕数学,我给他们举例说明数学是多么有趣的一门课程,数学都是来源生活中的,数学是能够为我们所用的,不是枯燥无味的。
1、老人分苹果的例子。
几个老爷爷去游玩,买了几个苹果,如果一个人分一个苹果还剩下一个,如果每人分两个还差两个,我问有几个老人买了几个苹果?多么贴近生活呀!
2、火柴棍拼三角形。
拼一个三角形用了3根火柴棍,再拼一个独立的三角形又用了3根,此时拼了2个三角形,如何用这6跟火柴棍拼出4个三角形呢?很多同学以前都拼过的三角形。
3、戴帽子游戏。
甲乙丙三个同学依次按矮到高的顺序坐在一列位子上,要求这个三个同学只能看着前面,老师拿来了2顶白色的帽子和4顶红色的帽子给他们每人戴上一顶。
最后老师问甲知道帽子什么颜色吗?甲说不知道,乙也说不知道,那么丙知不知道帽子的颜色呢?多么有趣的游戏呀。
通过这个三个故事,我告诉初一的新生,三个故事分别代表了了我们数学的数与代数、图形和几何以及逻辑思维方
面的的知识。
通过有趣的故事,必将点燃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呀。
三、提几点要求
1、课堂要求,要求学习认真听讲,不懂就问,要做笔记,记重难点等等。
2、作业要求,要求学生一定要独立做作业,不抄袭;每个人准备“三本”,错题本、作业本和草稿本,特别是错题本就是要求学生把做错的题目和难题抄在错题本上重新做一遍,规定每周不少于5题,算下来一个学期90题,三年下来近500题的题目,这将是多么好的一本复习资料呀。
通过上好上面的内容,确实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培养了好多学习习惯,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