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套高中广播体操《放飞理想》全套教案

第三套高中广播体操《放飞理想》全套教案
第三套高中广播体操《放飞理想》全套教案

第三套全国中小学生广播体操——放飞理想(第5次课)

教学内容:学习广播体操预备节(8拍×4),以充满快乐和理想的神情进行练习,展现和谐与希望。

教学任务:广播体操。

一、开始部分

1、体育委员在指定的位置集合队伍,检查人数,

并报告老师。××××××××

2、师生问好。××××××××

3、宣布本课的内容和任务。○○○○○○○○

4、安排见习生活动○○○○○○○○

组织方法△

二、准备部分

1、体育委员带领学生,绕田径场跑2圈,800米

2、徒手操

①、头部运动,4×8拍②、肩部运动,4×8拍

③、扩胸运动,4×8拍④、体转运动,4×8拍

⑤、腹背运动,4×8拍⑥、弓步压腿,4×8拍

⑦、侧压腿, 4×8拍⑧、膝关节环绕,4×8拍

⑨、手腕踝关节,4×8拍

三、基本部分:

1、组织形式:分组不轮换。

2、广播体操

(一)动作名称:预备节(8拍×4)

(二)教学任务:学习广播体操预备节(8拍×4),以充满快乐和理想的神情进行联系,展现和谐与希望。

预备节(8拍×4)

预备姿势:直立。

第一个八拍:1-4两臂经侧至上举,稍抬头。

5-6左脚向侧一步成开立(稍宽于肩),同时两臂下落至胸前平

屈(前臂重叠,右臂在上,手指触上臂)。

7-8保持6的姿势。

第二个八拍:1-2屈膝半蹲,同时右手握住左手背下压,稍低头(眼看手)。

3-4直立,同时手臂经前至上举。

5-8左脚收回,同时两臂经侧还原成直立。

第三、四个八拍同第一、二个八拍,但方向相反。

(三)教学要求:动作发力迅速、到位准确,过程线路清晰。

(四)教学重点:两臂曲直分明。摆动幅度大、方向正,屈膝弹动柔和,屈膝弹动与手臂屈伸、振摆协调。

(五)教学难点:踏步与走动轻松,快乐愉悦,动作舒展,手脚配合自如。(六)教学手段:

(1)分解动作练习;(2)完整动作练习;(3)学生练习

(七)教学组织:成体操队形站立。

(八)保护帮助:

(九)易犯错误:动作不舒展、僵硬、不连贯、配合不协调。

(十)纠正方法:反复练习。

四、结束部分:

(一)放松运动:①手臂放松②腿部放松

(二)小结本课:

(三)宣布下次课教学内容和课外练习内容。

(四)收拾器材:布置学生收拾器材。

课后小结:动作不够准确,节奏不准。

第三套全国中小学生广播体操——放飞理想(第6次课)

教学内容:学习广播体操第一节伸展运动(8拍×8),以充满快乐和理想的神情进行练习,展现和谐与希望。

教学任务:广播体操。

一、开始部分

1、体育委员在指定的位置集合队伍,检查人数,

并报告老师。

2、师生问好。

3、宣布本课的内容和任务。

4、安排见习生活动

组织方法

二、准备部分

1、体育委员带领学生,绕田径场跑2圈,800米

2、徒手操

①、头部运动,4×8拍②、肩部运动,4×8拍

③、扩胸运动,4×8拍④、体转运动,4×8拍

⑤、腹背运动,4×8拍⑥、弓步压腿,4×8拍

⑦、侧压腿, 4×8拍⑧、膝关节环绕,4×8拍

⑨、手腕踝关节,4×8拍

三、基本部分:

1、组织形式:分组不轮换。

2、广播体操

(一)动作名称:伸展运动(8拍×8)

(二)教学任务:学习广播体操第一节伸展运动(8拍×8),以充满快乐和理想的神情进行练习,展现和谐与希望。

第一节伸展运动(8拍×8)预备姿势:直立。

第一个八拍:1-2左脚向前一步成右脚在后点地,同时两臂经前至侧上举。

3-4两臂向内绕环交叉至上举。

5-6左腿还原,屈膝下蹲,两臂同时下拉至肩侧屈(握拳,拳心向内)。

7-8还原成直立。

第二个八拍:1-2左脚侧伸(脚尖点地),同时两臂侧举。

3-4向左转体90度成右脚后点地立,同时两臂经下至右臂上举,左臂侧举。

5-6还原成1-2。

7-8还原成直立。

第三、四个八拍同第一、二个八拍,但方向相反。

第五至第八个八拍同第一至第四个八拍。

(三)教学要求:动作发力迅速、到位准确,过程线路清晰。

(四)教学重点:屈膝弹动柔和,手臂动作舒展,头手配合自如。

(五)教学难点:屈膝弹动柔和。

(六)教学手段:

(1)复习预备节;(2)分解动作练习;(3)完整动作练习

(七)教学组织:成体操队形站立。

(八)保护帮助:

(九)易犯错误:动作不舒展、僵硬、不连贯、配合不协调。

(十)纠正方法:反复练习。

四、结束部分:

(一)放松运动:①手臂放松②腿部放松

(二)小结本课:

(三)宣布下次课教学内容和课外练习内容。

(四)收拾器材:布置学生收拾器材。

课后小结:动作不够准确,节奏不准。

第三套全国中小学生广播体操——放飞理想(第7次课)

教学内容:学习广播体操第二节扩胸运动(8拍×8),以充满快乐和理想的神情进行练习,展现和谐与希望。

教学任务:广播体操。

一、开始部分

1、体育委员在指定的位置集合队伍,检查人数,

并报告老师。××××××××

2、师生问好。××××××××

3、宣布本课的内容和任务。○○○○○○○○

4、安排见习生活动○○○○○○○○

组织方法△

二、准备部分

1、体育委员带领学生,绕田径场跑2圈,800米

2、徒手操

①、头部运动,4×8拍②、肩部运动,4×8拍

③、扩胸运动,4×8拍④、体转运动,4×8拍

⑤、腹背运动,4×8拍⑥、弓步压腿,4×8拍

⑦、侧压腿, 4×8拍⑧、膝关节环绕,4×8拍

⑨、手腕踝关节,4×8拍

三、基本部分:

1、组织形式:分组不轮换。

2、广播体操

(一)动作名称:第二节扩胸运动(8拍×8)

(二)教学任务:学习广播体操第二节扩胸运动(8拍×8),以充满快乐和理想的神情进行联系,展现和谐与希望。

第二节扩胸运动(8拍×8)

预备姿势:直立。

第一个八拍:1-2 左脚向侧一步成开立(稍宽于肩),上体右转45度,同时两臂前举(两手互握);3- 上体还原,同时左臂胸前平屈,右臂侧举后振;4- 两臂前举;5-6 向左转体90度成弓步,同时两臂经前至侧举,后振(掌心向上);7- 同4;8- 还原成直立。

第二个八拍:1-屈腿,同时两臂经前成胸前平屈,后振(握拳);2-直立,两臂前举(拳心向下);3-左脚前迈成弓步,同时左臂胸前平屈,右臂侧举(拳变掌),后振一次;4-两臂前举交叉(左臂在上);5-6 同3,弓步弹动一次,手臂动作相反;7-8 还原成直立。

第三、四个八拍同第一、二个八拍,但方向相反。

第五至第八个八拍同第一至第四个八拍。

(三)教学要求:动作发力迅速、到位准确,过程线路清晰。

(四)教学重点:屈膝弹动与手臂屈伸、振摆协调。

(五)教学难点:马步蹲起充分,转体90度成马步准确到位,身体姿态保持良好。(六)教学手段:

(1)复习预备节-第一节;(2)分解动作练习;(3)完整动作练习

(七)教学组织:成体操队形站立。

(八)保护帮助:

(九)易犯错误:动作不舒展、僵硬、不连贯、配合不协调。

(十)纠正方法:反复练习。

四、结束部分:

(一)放松运动:①手臂放松②腿部放松

(二)小结本课:

(三)宣布下次课教学内容和课外练习内容。

(四)收拾器材:布置学生收拾器材。

课后小结:动作不够准确,节奏不准。

第三套全国中小学生广播体操——放飞理想(第8次课)

教学内容:学习广播体操第三节踢腿运动(8拍×8),以充满快乐和理想的神情进行练习,展现和谐与希望。

教学任务:广播体操。

一、开始部分

1、体育委员在指定的位置集合队伍,检查人数,

并报告老师。

2、师生问好。

3、宣布本课的内容和任务。

4、安排见习生活动

组织方法

二、准备部分

1、体育委员带领学生,绕田径场跑2圈,800米

2、徒手操

①、头部运动,4×8拍②、肩部运动,4×8拍

③、扩胸运动,4×8拍④、体转运动,4×8拍

⑤、腹背运动,4×8拍⑥、弓步压腿,4×8拍

⑦、侧压腿, 4×8拍⑧、膝关节环绕,4×8拍

⑨、手腕踝关节,4×8拍

三、基本部分:

1、组织形式:分组不轮换。

2、广播体操

(一)动作名称:踢腿运动(8拍×8)

(二)教学任务:学习广播体操第三节踢腿运动(8拍×8),以充满快乐和理想的神情进行练习,展现和谐与希望。

第三节踢腿运动(8拍×8)预备姿势:直立。

第一个八拍:1-左脚向前一步成右脚尖后点地,同时两臂胸前平屈(握拳);2-右腿前踢(大于90度,直膝,绷脚尖),同时两臂经侧后摆;3-右腿向后一步还原成1动作;4-收左腿,还原成直立;5-8 同1-4,但方向相反。

第二个八拍:1-2左腿后侧伸成右弓步(上体右转45度),同时右手叉腰,左臂前上举,眼看左手;3-4上体还原,收左腿全蹲,两手扶膝(十指相对,眼看前下方);5-6 还原成直立;7- 左腿侧踢(大于90度,直膝,绷脚尖),同时两臂侧举;8- 还原成直立。

第三、四个八拍同第一、二个八拍,但方向相反。

第五至第八个八拍同第一至第四个八拍。

(三)教学要求:动作发力迅速、到位准确,过程线路清晰。

(四)教学重点:手脚动作规范。

(五)教学难点:手脚与腰部拧转配合协调,模仿动作形象生动。

(六)教学手段:

(1)复习预备节-第二节;(2)分解动作练习;(3)完整动作练习

(七)教学组织:成体操队形站立。

(八)保护帮助:

(九)易犯错误:动作不舒展、僵硬、不连贯、配合不协调。

(十)纠正方法:反复练习。

四、结束部分:

(一)放松运动:①手臂放松②腿部放松

(二)小结本课:

(三)宣布下次课教学内容和课外练习内容。

(四)收拾器材:布置学生收拾器材。

课后小结:动作不够准确,节奏不准。

第三套全国中小学生广播体操——放飞理想(第9次课)

教学内容:学习广播体操第四节体侧运动(8拍×8),以充满快乐和理想的神情进行练习,展现和谐与希望。

教学任务:广播体操。

一、开始部分

1、体育委员在指定的位置集合队伍,检查人数,

并报告老师。××××××××

2、师生问好。××××××××

3、宣布本课的内容和任务。○○○○○○○○

4、安排见习生活动○○○○○○○○

组织方法△

二、准备部分

1、体育委员带领学生,绕田径场跑2圈,800米

2、徒手操

①、头部运动,4×8拍②、肩部运动,4×8拍

③、扩胸运动,4×8拍④、体转运动,4×8拍

⑤、腹背运动,4×8拍⑥、弓步压腿,4×8拍

⑦、侧压腿, 4×8拍⑧、膝关节环绕,4×8拍

⑨、手腕踝关节,4×8拍

三、基本部分:

1、组织形式:分组不轮换。

2、广播体操

(一)动作名称:第四节体侧运动(8拍×8)

(二)教学任务:学习广播体操第四节体侧运动(8拍×8),以充满快乐和理想的神情进行联系,展现和谐与希望。

第四节体侧运动(8拍×8)

预备姿势:直立。

第一个八拍:1-左脚向侧一步成开立(稍宽于肩),同时两臂侧举;2-重心移至左腿,右腿后屈,同时右臂上举,左手触右脚跟,眼看左手;3-4 还原成1动作;5-6 身体向右侧屈,同时左臂上举,右臂屈肘于体后(前臂贴于后腰);7-8 还原成直立。

第二个八拍:1-左脚向侧一步成开立,左手叉腰,右臂上举,同时身体向左侧屈一次。2-还原成直立(手臂动作同上);3-4 身体向左侧屈;5-6 上体还原成直立,同时左臂伸至上举(五指分开,掌心向前),右臂下拉至肩侧屈(眼看左手);7-8 还原成直立。

第三、四个八拍同第一、二个八拍,但方向相反。

第五至第八个八拍同第一至第四个八拍。

(三)教学要求:动作发力迅速、到位准确,过程线路清晰。

(四)教学重点:侧屈弹动与手臂屈伸、振摆协调。

(五)教学难点:手脚与腰部侧屈配合协调,身体姿态保持良好。

(六)教学手段:

(1)复习预备节-第三节;(2)分解动作练习;(3)完整动作练习

(七)教学组织:成体操队形站立。

(八)保护帮助:

(九)易犯错误:动作不舒展、僵硬、不连贯、配合不协调。

(十)纠正方法:反复练习。

四、结束部分:

(一)放松运动:①手臂放松②腿部放松

(二)小结本课:

(三)宣布下次课教学内容和课外练习内容。

(四)收拾器材:布置学生收拾器材。

课后小结:动作不够准确,节奏不准。

第三套全国中小学生广播体操——放飞理想(第10次课)

教学内容:学习广播体操第五节体转运动(8拍×8),以充满快乐和理想的神情进行练习,展现和谐与希望。

教学任务:广播体操。

一、开始部分

1、体育委员在指定的位置集合队伍,检查人数,

并报告老师。

2、师生问好。

3、宣布本课的内容和任务。

4、安排见习生活动

组织方法

二、准备部分

1、体育委员带领学生,绕田径场跑2圈,800米

2、徒手操

①、头部运动,4×8拍②、肩部运动,4×8拍

③、扩胸运动,4×8拍④、体转运动,4×8拍

⑤、腹背运动,4×8拍⑥、弓步压腿,4×8拍

⑦、侧压腿, 4×8拍⑧、膝关节环绕,4×8拍

⑨、手腕踝关节,4×8拍

三、基本部分:

1、组织形式:分组不轮换。

2、广播体操

(一)动作名称:体转运动(8拍×8)

(二)教学任务:学习广播体操第五节体转运动(8拍×8),以充满快乐和理想的神情进行练习,展现和谐与希望。

第五节体转运动(8拍×8)预备姿势:直立。

第一个八拍:1-2左脚向侧一步成开立(稍宽于肩),同时两臂屈肘经腰推至左肩前举(立掌),右臂上举(握拳,拳心向前);3-4上体左转90度,同时左臂侧屈,手背贴于后腰,右臂胸前平屈,指触左肩;5-6上体右转180度,同时两臂经水平向右摆动至左手胸前平屈,右臂侧举(掌心向上),眼看右手;7-8还原成直立。

第二个八拍:1- 左脚向前一步,同时两臂胸前屈(拳心向后);2- 右腿并左腿,同时前臂向内绕至前举(掌心向下);3- 屈腿,同时上体右转90度,左臂前举(掌心向下),右臂胸前平屈后振,眼看右手;4- 还原成直立;5-6 左脚向侧一步成开立(稍宽于肩),同时上体左转90度,两臂经侧至侧上举(掌心向外);7-8 还原成直立。

第三、四个八拍同第一、二个八拍,但方向相反。

第五至第八个八拍动作同第一至第四个八拍。

(三)教学要求:动作发力迅速、到位准确,过程线路清晰。

(四)教学重点:上半身扭转动作规范。

(五)教学难点:手脚与上半身扭转配合协调,身体姿态保持良好。

(六)教学手段:

(1)复习预备节-第四节;(2)分解动作练习;(3)完整动作练习

(七)教学组织:成体操队形站立。

(八)保护帮助:

(九)易犯错误:动作不舒展、僵硬、不连贯、配合不协调。

(十)纠正方法:反复练习。

四、结束部分:

(一)放松运动:①手臂放松②腿部放松

(二)小结本课:

(三)宣布下次课教学内容和课外练习内容。

(四)收拾器材:布置学生收拾器材。

课后小结:动作不够准确,节奏不准。

第三套全国中小学生广播体操——放飞理想(第11次课)

教学内容:学习广播体操第六节腹背运动(8拍×8),以充满快乐和理想的神情进行练习,展现和谐与希望。

教学任务:广播体操。

一、开始部分

1、体育委员在指定的位置集合队伍,检查人数,

并报告老师。××××××××

2、师生问好。××××××××

3、宣布本课的内容和任务。○○○○○○○○

4、安排见习生活动○○○○○○○○

组织方法△

二、准备部分

1、体育委员带领学生,绕田径场跑2圈,800米

2、徒手操

①、头部运动,4×8拍②、肩部运动,4×8拍

③、扩胸运动,4×8拍④、体转运动,4×8拍

⑤、腹背运动,4×8拍⑥、弓步压腿,4×8拍

⑦、侧压腿, 4×8拍⑧、膝关节环绕,4×8拍

⑨、手腕踝关节,4×8拍

三、基本部分:

1、组织形式:分组不轮换。

2、广播体操

(一)动作名称:第六节腹背运动(8拍×8)

(二)教学任务:学习广播体操第六节腹背运动(8拍×8),以充满快乐和理想的神情进行联系,展现和谐与希望。

第六节腹背运动(8拍×8)

预备姿势:直立。

第一个八拍:1-2左脚向侧一步成开立(稍宽于肩),同时两臂前举(立掌);3-4上体前屈90度,两臂侧举(抬头看前方);5-6两臂上举于手腕处交叉(五指分开,掌心向前),眼看手;7-8收左腿成直立,同时两臂胸前屈(拳心向后)。

第二个八拍:1-2屈伸腿一次,同时两臂伸直(两手由拳变掌)经前、下向后绕至上举(掌心向前);3-4直腿体前屈一次,手指触地;5-6同3-4动作;7-8还原成直立。

第三、四个八拍同第一、二个八拍,但方向相反。

第五至第八个八拍同第一至第四个八拍。

(三)教学要求:动作发力迅速、到位准确,过程线路清晰。

(四)教学重点:上半身前屈与手臂屈伸、振摆协调。

(五)教学难点:手脚与上半身前屈配合协调,身体姿态保持良好。

(六)教学手段:

(1)复习预备节-第五节;(2)分解动作练习;(3)完整动作练习

(七)教学组织:成体操队形站立。

(八)保护帮助:

(九)易犯错误:动作不舒展、僵硬、不连贯、配合不协调。

(十)纠正方法:反复练习。

四、结束部分:

(一)放松运动:①手臂放松②腿部放松

(二)小结本课:

(三)宣布下次课教学内容和课外练习内容。

(四)收拾器材:布置学生收拾器材。

课后小结:动作不够准确,节奏不准。

第三套全国中小学生广播体操——放飞理想(第12次课)

教学内容:学习广播体操第七节跳跃运动(8拍×8),以充满快乐和理想的神情进行练习,展现和谐与希望。

教学任务:广播体操。

一、开始部分

1、体育委员在指定的位置集合队伍,检查人数,

并报告老师。

2、师生问好。

3、宣布本课的内容和任务。

4、安排见习生活动

组织方法

二、准备部分

1、体育委员带领学生,绕田径场跑2圈,800米

2、徒手操

①、头部运动,4×8拍②、肩部运动,4×8拍

③、扩胸运动,4×8拍④、体转运动,4×8拍

⑤、腹背运动,4×8拍⑥、弓步压腿,4×8拍

⑦、侧压腿, 4×8拍⑧、膝关节环绕,4×8拍

⑨、手腕踝关节,4×8拍

三、基本部分:

1、组织形式:分组不轮换。

2、广播体操

(一)动作名称:跳跃运动(8拍×8)

(二)教学任务:学习广播体操第七节跳跃运动(8拍×8),以充满快乐和理想的神情进行练习,展现和谐与希望。

第七节跳跃运动(8拍×8)

预备姿势:直立。

第一个八拍:1-2跳成半蹲开立,同时两臂胸前平屈(握拳);3-4跳成并立,同时两臂侧举(握拳);5-跳成半蹲开立,同时两臂上举至头上击掌一次;6-跳成并立,同时两臂侧举;7-同5;8-同6。

第二个八拍:1-2 左弓步跳,同时两臂前举,两手互握;3-4 跳成并立,同时两臂胸前悬肘;5- 向左转90度左弓步跳,同时两手叉腰;6- 跳还原成并立;7- 同5,但方向相反;8- 跳还原成直立。

第三、四个八拍同第一、二个八拍,但方向相反。

第五至第八个八拍同第一至第四个八拍。

(三)教学要求:动作发力迅速、到位准确,过程线路清晰。

(四)教学重点:动作舒缓、放松、协调、流畅。

(五)教学难点:脚步移动线路清晰,呼吸随音乐节奏和动作起伏变慢、加深。(六)教学手段:

(1)复习预备节-第六节;(2)分解动作练习;(3)完整动作练习

(七)教学组织:成体操队形站立。

(八)保护帮助:

(九)易犯错误:动作不舒展、僵硬、不连贯、配合不协调。

(十)纠正方法:反复练习。

四、结束部分:

(一)放松运动:①手臂放松②腿部放松

(二)小结本课:

(三)宣布下次课教学内容和课外练习内容。

(四)收拾器材:布置学生收拾器材。

课后小结:动作不够准确,节奏不准。

第三套全国中小学生广播体操——放飞理想(第13次课)

教学内容:学习广播体操第八节整理运动(8拍×9),以充满快乐和理想的神情进行练习,展现和谐与希望。

教学任务:广播体操。

一、开始部分

1、体育委员在指定的位置集合队伍,检查人数,

并报告老师。××××××××

2、师生问好。××××××××

3、宣布本课的内容和任务。○○○○○○○○

4、安排见习生活动○○○○○○○○

组织方法△

二、准备部分

1、体育委员带领学生,绕田径场跑2圈,800米

2、徒手操

①、头部运动,4×8拍②、肩部运动,4×8拍

③、扩胸运动,4×8拍④、体转运动,4×8拍

⑤、腹背运动,4×8拍⑥、弓步压腿,4×8拍

⑦、侧压腿, 4×8拍⑧、膝关节环绕,4×8拍

⑨、手腕踝关节,4×8拍

三、基本部分:

1、组织形式:分组不轮换。

2、广播体操

(一)动作名称:第八节整理运动(8拍×8)

(二)教学任务:学习广播体操第八节整理运动(8拍×8),以充满快乐和理想的神情进行联系,展现和谐与希望。

第八节整理运动(8拍×8)

预备姿势:直立。

第一个八拍:1-左脚向侧一步成开立,同时左臂胸前平屈;2-右脚在左脚前交叉点地,左臂侧上举(掌心向外);3-右脚向侧一步成开立,同时左臂胸前平屈;4-左脚右前交叉点地,同时右臂侧上举(掌心向外);5-8 左脚开始踏步4次,两臂经侧下放,还原成直立。

第二个八拍同第一个八拍。

第三个八拍:1-4 左脚向侧迈一大步成左侧弓步,同时两臂经侧至侧举(三拍到位);5-8 向右移重心,成右侧弓步,同时两手叉腰。

第四个八拍:1-4 经半蹲重心移至左腿站立,同时向左转45度,右脚尖后点地,两臂经下至侧上举(掌心向外);5-8 还原成直立。

第五至第八个八拍同第一至第四个八拍,但方向相反。

第九个八拍:1-4 两臂经侧至侧上举,稍抬头;5-8 还原成直立。

(三)教学要求:动作发力迅速、到位准确,过程线路清晰。

(四)教学重点:动作舒缓、放松、协调、流畅。

(五)教学难点:脚步移动线路清晰,呼吸随音乐节奏和动作起伏变慢、加深。(六)教学手段:

(1)复习预备节-第七节;(2)分解动作练习;(3)完整动作练习

(七)教学组织:成体操队形站立。

(八)保护帮助:

(九)易犯错误:动作不舒展、僵硬、不连贯、配合不协调。

(十)纠正方法:反复练习。

四、结束部分:

(一)放松运动:①手臂放松②腿部放松

(二)小结本课:

(三)宣布下次课教学内容和课外练习内容。

(四)收拾器材:布置学生收拾器材。

课后小结:动作不够准确,节奏不准。

高中物理必修2全套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 第一章抛体运动 第一节什么是抛体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曲线运动的方向,理解曲线运动的性质 2.知道曲线运动的条件,会确定轨迹弯曲方向与受力方向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体验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的区别 2.体验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及它的速度方向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领会曲线运动的奇妙与和谐,培养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 1.什么是曲线运动 2.物体做曲线运动方向的判定 3.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难点】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探究学习】 1、曲线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 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沿曲线在这一点的方向。 3、曲线运动的条件: (1)时,物体做曲线运动。(2)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共线时,运动轨迹是___________ (3)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不共线,且合力为定值,运动为_________运动。(4)运动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不共线,且合力不为定值,运动为___________运动。 4、曲线运动的性质: (1)曲线运动中运动的方向时刻_______ (变、不变),质点在某一时刻(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是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指向运动轨迹凹下的一侧。 (2)曲线运动一定是________ 运动,一定具有_________ 。

【课堂实录】 【引入新课】 生活中有很多运动情况,我们学习过各种直线运动,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等,我们知道这几种运动的共同特点是物体运动方向不变。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几组图片中的物体有什么特点(展示图片) 再看两个演示 第一, 自由释放一只较小的粉笔头 第二, 平行抛出一只相同大小的粉笔头 两只粉笔头的运动情况有什么不同? 学生交流讨论。 结论:前者是直线运动,后者是曲线运动 在实际生活普遍发生的是曲线运动,那么什么是曲线运动?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新课讲解 一、曲线运动 1. 定义:运动的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2. 举出曲线运动在生活中的实例。 问题: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是时刻改变的,怎样确定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时刻速度的方向呢? 引出下一问题。 二、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 看图片:撑开带有水滴的雨伞绕柄旋转。 问题:水滴沿什么方向飞出? 学生思考 结论:雨滴沿飞出时在那点的切线方向飞出。 如果球直线上的某处A 点的瞬时速度,可在离A 点不远处取一B 点,求AB 点的平均速度来近似表示A 点的瞬时速度,时间取得越短,这种近似越精确,如时间趋近于零,那么AB 见的平均速度即为A 点的瞬时速度。 结论: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方向,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第八套广播体操教学设计(最新整理)

第八套广播体操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第八套广播体操 一、指导思想: 以“健康第一”、终身体育和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为主要目标,使学生在参与中培养学习能力,在游戏中掌握锻炼方法,在合作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在竞赛中提高运动技能。 二、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主动参与到练习和游戏中来 2.通过教学,使 100﹪以上学生明确第八套广播体操动作要领使 90﹪以上学生初步学会正 确的技术动作,使 80﹪以上学生熟练掌握。 3.发展协调、灵敏、速度、力量等多项身体素质。 4.发展自信坚强、积极进取、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 三、教材分析: 广播体操是体育与健康课的重要教学内容,广播体操是学校坚持“健康第一”,推动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最基本形式,是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同时可以缓解学生的疲劳状态,结合游戏的练习可以减少学生在学习广播体操的乏味感,提高他们对体育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本课的重点是要让学生掌握广播体操动作要领,以及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发展学生的灵敏,柔韧性以及速度等身体素质,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四、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处于生长加速期,好动,精力旺盛,又处于力量、灵敏、速度等素质发展的敏感期。从本班学生的了解情况看,他们学习积极性高,参与意识强,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但创新能力还需大力培养。 五、重难点: 重点——各节体操的动作要领 难点——上下肢、头的协调配合 六、教学原则: 本课全面贯彻自觉积极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身体全面发展原则,合理安排 运动负荷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提高原则,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七、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培养体育能力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自我探索尝试,自学自练自控和相互帮助,互学互练并结合语言法、直观法、完整与分解法、预防与纠正错误法、游戏和比赛法、创新法等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物理选修3-5全套教案(人教版)

16.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明确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基本思路. 2、掌握同一条直线上运动的两个物体碰撞前后的速度的测量方法. 3、掌握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完成某种规律的探究方法。 2、学习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猜测、探究、发现规律的探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并锻炼其思考的全面性、准确性与逻辑性。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科学方法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 3、在对实验数据的猜测过程中,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4、在对现象规律的语言阐述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体现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可引伸到各事物间的关联性,使自己溶入社会。 ★教学重点 碰撞中的不变量的探究 ★教学难点 实验数据的处理.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实验,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用具: 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完成该实验实验室提供的实验器材,如气垫导轨、滑块等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课件演示:

(1)台球由于两球碰撞而改变运动状态。 (2)微观粒子之间由于相互碰撞而改变状态,甚至使得一种粒子转化为其他粒子. 师:碰撞是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两个物体发生碰撞后,速度都发生变化. 师:两个物体的质量比例不同时,它们的速度变化也不一样. 师:物理学中研究运动过程中的守恒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节通过实验探究碰撞过程中的什么物理量保持不变(守恒). (二)进行新课 1.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 1.1 一维碰撞 师:我们只研究最简单的情况——两个物体碰撞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后仍沿同一直线运动. 这种碰撞叫做一维碰撞. 课件:碰撞演示 如图所示,A 、B 是悬挂起来的钢球,把小球A 拉起使其悬线与竖直线夹一角度a ,放开后A 球运动到最低点与B 球发生碰撞,碰后B 球摆幅为β角.如两球的质量m A =m B ,碰后A 球静止,B 球摆角β=α,这说明A 、B 两球碰后交换了速度; 如果m A >m B ,碰后A 、B 两球一起向右摆动; 如果m A

高中物理选修全套教案(人教版)

高二物理选修3-4教案 11、1简谐运动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就是机械振动、简谐运动 2、正确理解简谐运动图象得物理含义,知道简谐运动得图象就是一条正弦或余弦曲线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机械振动得特征,培养学生得观察、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科学得神奇,实验得乐趣 二、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简谐运动得回复力特征及相关物理量得变化规律 三、教学难点 偏离平衡位置得位移与位移得概念容易混淆;在一次全振动中速度得变化 四、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学习机械运动得规律,就是从简单到复杂:匀速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今天学习一种更复杂得运动——简谐运动 1、机械振动 振动就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得一种运动形式,请举例说明什么样得运动就就是振动? 微风中树枝得颤动、心脏得跳动、钟摆得摆动、声带得振动……这些物体得运动都就是振动。请同学们观察几个振动得实验,注意边瞧边想:物体振动时有什么特征? [演示实验] (1)一端固定得钢板尺[见图1(a)] (2)单摆[见图1(b)] (3)弹簧振子[见图1(c)(d)] (4)穿在橡皮绳上得塑料球[见图1(e)] 提问:这些物体得运动各不相同:运动轨迹就是直线得、曲线得;运动方向水平得、竖直得;物体

各部分运动情况相同得、不同得……它们得运动有什么共同特征? 归纳:物体振动时有一中心位置,物体(或物体得一部分)在中心位置两侧做往复运动,振动就是机械振动得简称。 2、简谐运动 简谐运动就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得振动,我们以弹簧振子为例学习简谐运动 (1)弹簧振子 演示实验:气垫弹簧振子得振动 讨论:a.滑块得运动就是平动,可以瞧作质点 b.弹簧得质量远远小于滑动得质量,可以忽略不计,一个轻质弹簧联接一个质点,弹簧得另一端固定,就构成了一个弹簧振子 c.没有气垫时,阻力太大,振子不振动;有了气垫时,阻力很小,振子振动。我们研究在没有阻力得理想条件下弹簧振子得运动。 (2)弹簧振子为什么会振动? 物体做机械振动时,一定受到指向中心位置得力,这个力得作用总能使物体回到中心位置,这个力叫回复力,回复力就是根据力得效果命名得,对于弹簧振子,它就是弹力。 回复力可以就是弹力,或其它得力,或几个力得合力,或某个力得分力,在O点,回复力就是零,叫振动得平衡位置。 (3)简谐运动得特征 弹簧振子在振动过程中,回复力得大小与方向与振子偏离平衡位置得位移有直接关系。在研究机械振动时,我们把偏离平衡位置得位移简称为位移。 3、简谐运动得位移图象——振动图象 简谐运动得振动图象就是一条什么形状得图线呢?简谐运动得位移指得就是什么位移?(相对平衡位置得位移) 演示:当弹簧振子振动时,沿垂置于振动方向匀速拉动纸带,毛笔P就在纸带上画出一条振动曲线 说明:匀速拉动纸带时,纸带移动得距离与时间成正比,纸带拉动 一定得距离对应振子振动一定得时间,因此纸带得运动方向可以代

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套教案

新人教高中物理必修1精品教案[整套] 运动的描述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建立质点模型的意义和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况将物体简化为质点。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2.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3.认识一维直线坐标系,掌握坐标系的简单应用. 过程与方法 1.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初步掌握科学抽象理想化模型的方法.让学生将生活实际与物理概念相联系,通过具体事例引出质点的这个理想化的模型.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自主讨论,在讨论与交流中自主升华为物理中的概念. 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从熟悉的常见现象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体验不同参考系中运动的相对性,揭示参考系在确定物体运动时客观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促使学生形成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3.体会用坐标方法描述物体位置的优越性,可用不同的方法设计实验并体会比较,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并力求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心科技发展、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质点概念和参考系的学习,体会物理规律与生活的联系3.渗透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学思想. 4.渗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帮助学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5.通过本节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高中物理课程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质点概念以及初步建立质点概念所采用的抽象思维方法.2.在研究具体问题时,如何选取参考系. 3.如何用数学上的坐标轴与实际的物理情景结合起来建立坐标系.难点: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即将一个实际的物体抽象为质点的条件. 教学方法:

最新人教版高二物理教案全套

高二物理教案 第一节静电现象的应用 教学目标 1、理解静电感应现象,知道静电平衡条件; 2、理解静电屏蔽 重点难点 重点:静电现象的应用 难点:静电感应现象的解释 教具 高压起电机、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静电平衡的特点 1、处于静电平衡状态下的导体,内部的场强处处为零。 2、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整个导体是个等势体,它的表面是个等势面。 3、导体外表面处场强方向必跟该点的表面垂直。 地球是一个极大的导体,可以认为处于静电平衡状态,所以它是一个等势体。这是我们可以选大地做零电势体的一个原因。 二、阅读课本了解本节内容,并回答下列问题: 1、放电现象有哪些? 2、什么是火花放电?什么是接地放电? 3、尖端放电的原理是什么? 4、尖端放电的原理有何应用?避雷针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5、静电有哪些应用? 6、哪些地方应该防止静电? 二、利用实验和录像教学:

高压起电机、电荷分布演示器、静电现象(包括静电复印、静电除尘、静电喷漆录象) 三、解决问题 1、火花放电和接地放电; 2、火花放电是指物体上积累了电荷,且放电时出现火花的放电现象;接地放电是 指为了防止物体上过量积累电荷,而用导体与大地连接,把电荷接入大地进行时时放电的现象; 3、尖端放电的原理:物体表面带电密集的地方—尖端,电场强度大,会把空气分 子“撕裂”,变为离子,从而导电; 4、可以应用到避雷针上;避雷针的发展史介绍富兰克林与国王的避雷针“尖端” 与“圆端”之争; 5、静电除尘,静电复印,静电喷漆; 6、静电产生的火花能引起火灾,如油罐、纺织厂、危险制品等地方都必须避免静 电; 四、练习 1.如图,在真空中有两个点电荷A和B,电量分别为-Q和+2Q,它们相距L,如果在两点电荷连线的中点O有一个半径为r(2r<L)的空心金属球,且球心位于O点,则球壳上的感应电荷在O点处的场强大小________ 方向 _________. 作业 课后“问题与练习 1.2 静电力库仑定律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全册教案

第一章静电场 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教学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电量的概念. 2.知道摩擦起电,知道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3.知道静电感应现象,知道静电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4.知道电荷守恒定律. 5.知道什么是元电荷.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初中知识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 2、通过对原子核式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分开.但对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不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 重点:电荷守恒定律 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新的知识内容,新的学习起点.本章将学习静电学.将从物质的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电荷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以及与静止电荷相联系的静电场的基本性质。 【板书】第一章静电场 复习初中知识: 【演示】摩擦过的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这种现象叫摩擦起电,这样的物体就带了电. 【演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之间相互排斥,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之间也相互排斥,而玻璃棒和硬橡胶棒之间却相互吸引,所以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板书】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 正电荷和负电荷: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用正数表示.把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用负数表示. 电荷及其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二)进行新课:第1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板书】 电荷 (1)原子的核式结构及摩擦起电的微观解释 原子:包括原子核(质子和中子)和核外电子。 (2)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 实质:电子的转移. 结果:两个相互摩擦的物体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 (3)金属导体模型也是一个物理模型P3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全册教案完整

第四章电磁感应 划时代的发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 2.知道电磁感应、感应电流的定义。 (二)过程与方法 领悟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观察实验、分析论证、归纳总结等要素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会科学家对自然现象、自然规律的某些猜想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性。 2.以科学家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激励自己。 教学重点 知道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培养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 教学难点 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培养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手段 计算机、投影仪、录像片 教学过程 一、奥斯特梦圆“电生磁”------电流的磁效应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内容。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

生思考并回答: (1)是什么信念激励奥斯特寻找电与磁的联系的在这之前,科学研究领域存在怎样的历史背景 (2)奥斯特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奥斯特面对失败是怎样做的 (3)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过程是怎样的用学过的知识如何解释 (4)电流磁效应的发现有何意义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活动:结合思考题,认真阅读教材,分成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二、法拉第心系“磁生电”------电磁感应现象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的内容。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1)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引发了怎样的哲学思考法拉第持怎样的观点 (2)法拉第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法拉第面对失败是怎样做的 (3)法拉第做了大量实验都是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4)法拉第经历了多次失败后,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他 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具体的过程是怎样的之后他又做了大量的实 验都取得了成功,他认为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5)从法拉第探索电磁感应现象的历程中,你学到了什么谈谈 自己的体会。 学生活动:结合思考题,认真阅读教材,分成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科学的足迹 1、科学家的启迪教材P3 2、伟大的科学家法拉第教材P4 四、实例探究 【例1】发电的基本原理是电磁感应。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是(C)

高中物理全套教案(上)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1单元 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 1、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位置的改变(平动、转动、直线、曲线、圆周) 参考系: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1) 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一般以地面为参考系 (2) 同一个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 (3)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 2、 质点:在研究物体时,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而把物体看成是有质量的点,或者说 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整个物体,这个点叫做质点。 (1) 质点忽略了无关因素和次要因素,是简化出来的理想的、抽象的模型,客观上 不存在。 (2) 大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小的物体不一定就能看成质点。 (3) 转动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平动的物体不一定总能看成质点。 (4) 某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看它的大小和形状是否能被忽略以及要求的精确程 度。 3、时刻:表示时间坐标轴上的点即为时刻。例如几秒初,几秒末。 时间:前后两时刻之差。时间坐标轴线段表示时间,第n 秒至第n+3秒的时间为3秒 (对应于坐标系中的线段) 4、位移:由起点指向终点的有向线段,位移是末位置与始位置之差,是矢量。 路程:物体运动轨迹之长,是标量。路程不等于位移大小 (坐标系中的点、线段和曲线的长度) 5、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的物理量, 是矢量。 平均速度: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运动物体的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υ=s/t (方向为位移的方向) 平均速率:为质点运动的路程与时间之比,它的大小与相应的平均速度之值可能不相同(粗略描述运动的快慢) 即时速度:对应于某一时刻(或位置)的速度,方向为物体的运动方向。(t s v t ??=→?0lim ) 即时速率:即时速度的大小即为速率; 【例1】物体M 从A 运动到B ,前半程平均速度为v 1,后半程平均速度为v 2,那么全 直线运 动 直线运动的条件:a 、v 0共线 参考系、质点、时间和时刻、位移和路程 速度、速率、平均速度 加速度 运动的描述 典型的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s=v t ,s-t 图,(a =0) 匀变速直线运动 特例 自由落体(a =g ) 竖直上抛(a =g ) v - t 图 规律 at v v t +=0,2021at t v s + =as v v t 2202=-,t v v s t 2 0+=

高中物理选修3-4全套教案(人教版)

高二物理选修3-4教案 郑伟文 11.1简谐运动 教学目的 (1)了解什么是机械振动、简谐运动 (2)正确理解简谐运动图象的物理含义,知道简谐运动的图象是一条正弦或余弦曲线。 2.能力培养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机械振动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简谐运动的回复力特征及相关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与位移的概念容易混淆;在一次全振动中速度的变化 课型:启发式的讲授课 教具:钢板尺、铁架台、单摆、竖直弹簧振子、皮筋球、气垫弹簧振子、微型气源 教学过程(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引入]我们学习机械运动的规律,是从简单到复杂:匀速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今天学习一种更复杂的运动——简谐运动。 1.机械振动 振动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运动形式,请举例说明什么样的运动就是振动? [讲授]微风中树枝的颤动、心脏的跳动、钟摆的摆动、声带的振动……这些物体的运动都是振动。请同学们观察几个振动的实验,注意边看边想:物体振动时有什么特征? [演示实验](1)一端固定的钢板尺[见图1(a)](2)单摆[见图1(b)] (3)弹簧振子[见图1(c)(d)] (4)穿在橡皮绳上的塑料球[见图1(e)] {提问}这些物体的运动各不相同:运动轨迹是直线的、曲线的;运动方向水平的、竖直的;物体各部分运动情况相同的、不同的……它们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特征? {归纳}物体振动时有一中心位置,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在中心位置两侧做往复运动,振动是机械振动的简称。 2.简谐运动 简谐运动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振动,我们以弹簧振子为例学习简谐运动。

第三套广播操舞动青春全套教案解析

教学内容学习第三套广播操——舞动青春预备节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第三套广播操——舞动青春的构成,了解广播操在中学生中开展的意义,认识到广播操的健身、健心作用。 2、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与练习,掌握预备节。提高学生的协调性,发展学生的柔韧素质和灵敏素质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观念,养成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作风。提高学生的思想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勇敢、果断、顽强的心理品质 教学重点各节动作路线,动作方法,动作节奏 教学难点上下肢动作的协调一致,环绕时手臂伸展,动作位置与力量的控制。 教学方法与教具讲解示范法、纠错法、分组练习法、提示练习法、分解练习法、完整练习法 课的部分时 间 教学内容教学组织与要求 开始部分一、课堂常规 1.体育委员整队,检查人数,向老师报告 2.师生问好 3. 宣布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要求 4. 检查着装,安排见习生。 组织:四列横队 教法:1、声音宏亮 2、精神饱满 3、注重仪表 4、语言亲切 要求:快、静、齐 准备部分二、基础教学 1、慢跑两圈 2、徒手操 ①头部运动②肩部运动 ③体转运动④腹背运动 ⑤弓步压腿⑥侧压腿 ⑦膝关节运动 3、队列练习——立正、稍息、看齐。 动作要领:(略) 组织:绕田径场慢跑两圈(250m*2)。 要求:体委带领,精神饱满,队伍整齐, 教法: 1、教师讲解立正、稍息、看齐的动作要 领及要求并示范。 2、教师用口令指挥学生进行练习。 要求:认真听教师讲解动作要领及要求, 集中注意力练习。 基本部分三、预备节 动作要领:预备姿势——直立。 第一个八拍 1-2两臂经侧至侧上举(掌心向前) 3-4两臂头上交叉两次(左手在前) 5-8左脚开始踏步4次,同时两臂经侧还原成直立。 第二个八拍 1-2左脚向侧一步成开立,同时左臂侧举、右臂胸前平 屈 3- 头左转90度 4- 头还原 教与学: 1、教师讲解示范指导练习。 2、学生练习 3、教师纠错指导学生练习 4、学生练习 要求: 1、教师讲解清楚,示范正确,纠错 及时。 2、学生认真听讲,注意观察,认真 练习。 难点及易犯错误: 1 两臂头上交叉后衔接踏步。 2手臂上举和绕环时,动作不舒展、幅度 小。 应对策略: 1、在教师口令提示下,按较慢节拍完成 动作。 2、练习动作前,先做几节肩胸部位的伸 拉练习。

高中物理选修3-5全套教案--动量守恒定律

16.2 动量守恒定律(一)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和表达式,知道定律的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 (二)过程与方法 在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的基础上正确区分内力和外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会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计算有关问题 ★教学重点 动量的概念和动量守恒定律 ★教学难点 动量的变化和动量守恒的条件.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 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上节课的探究使我们看到,不论哪一种形式的碰撞,碰撞前后mυ的矢量和保持不变,因此mυ很可能具有特别的物理意义。 (二)进行新课 1.动量(momentum)及其变化 (1)动量的定义: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称为(物体的)动量。记为p=mv. 单位:kg·m/s读作“千克米每秒”。 理解要点: ①状态量:动量包含了“参与运动的物质”与“运动速度”两方面的信息,反映了由这两方面共同决定的物体的运动状态,具有瞬时性。 师:大家知道,速度也是个状态量,但它是个运动学概念,只反映运动的快慢和方向,而运动,归根结底是物质的运动,没有了物质便没有运动.显然地,动量包含了“参与运动的物质”和“运动速度”两方面的信息,更能从本质上揭示物体的运动状态,是一个动力学概念. ②矢量性:动量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

师:综上所述:我们用动量来描述运动物体所能产生的机械效果强弱以及这个效果发生的方向,动量的大小等于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动量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 (2)动量的变化量: 定义:若运动物体在某一过程的始、末动量分别为p和p′,则称:△p= p′-p为物体在该过程中的动量变化。 强调指出:动量变化△p是矢量。方向与速度变化量△v相同。 一维情况下:Δp=mΔυ= mυ2- mΔυ1矢量差 【例1(投影)】 一个质量是0.1kg的钢球,以6m/s的速度水平向右运动,碰到一个坚硬的障碍物后被弹回,沿着同一直线以6m/s的速度水平向左运动,碰撞前后钢球的动量有没有变化?变化了多少? 【学生讨论,自己完成。老师重点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分析物理情景,规范答题过程,详细过程见教材,解答略】 2.系统内力和外力 【学生阅读讨论,什么是系统?什么是内力和外力?】 (1)系统: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系统。 (2)内力:系统内物体相互间的作用力 (3)外力:外物对系统内物体的作用力 〖教师对上述概念给予足够的解释,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加强理解〗 分析上节课两球碰撞得出的结论的条件: 两球碰撞时除了它们相互间的作用力(系统的内力)外,还受到各自的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使它们彼此平衡。气垫导轨与两滑块间的摩擦可以不计,所以说m1和m2系统不受外力,或说它们所受的合外力为零。 3.动量守恒定律(law of conservation of momentum) (1)内容: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的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这个结论叫做动量守恒定律。 公式:m1υ1+ m2υ2= m1υ1′+ m2υ2′ (2)注意点: ①研究对象:几个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的系统(如:碰撞)。 ②矢量性:以上表达式是矢量表达式,列式前应先规定正方向; ③同一性(即所用速度都是相对同一参考系、同一时刻而言的) ④条件:系统不受外力,或受合外力为0。要正确区分内力和外力;当F内>>F外时,系统动量可视为守恒; 思考与讨论:

第三套高中广播体操《放飞理想》全套教案1-

第三套全国中小学生广播体操——放飞理想(第5次课) 教学内容:学习广播体操预备节(8拍×4),以充满快乐和理想的神情进行练习,展现和谐与希望。 教学任务:广播体操。 一、开始部分 1、体育委员在指定的位置集合队伍,检查人数, 并报告老师。×××××××× 2、师生问好。×××××××× 3、宣布本课的内容和任务。○○○○○○○○ 4、安排见习生活动○○○○○○○○ 组织方法△ 二、准备部分 1、体育委员带领学生,绕田径场跑2圈,800米 2、徒手操 ①、头部运动,4×8拍②、肩部运动,4×8拍 ③、扩胸运动,4×8拍④、体转运动,4×8拍 ⑤、腹背运动,4×8拍⑥、弓步压腿,4×8拍 ⑦、侧压腿, 4×8拍⑧、膝关节环绕,4×8拍 ⑨、手腕踝关节,4×8拍 三、基本部分: 1、组织形式:分组不轮换。 2、广播体操 (一)动作名称:预备节(8拍×4) (二)教学任务:学习广播体操预备节(8拍×4),以充满快乐和理想的神情进行联系,展现和谐与希望。 预备节(8拍×4)

预备姿势:直立。 第一个八拍:1-4两臂经侧至上举,稍抬头。 5-6左脚向侧一步成开立(稍宽于肩),同时两臂下落至胸前平 屈(前臂重叠,右臂在上,手指触上臂)。 7-8保持6的姿势。 第二个八拍:1-2屈膝半蹲,同时右手握住左手背下压,稍低头(眼看手)。 3-4直立,同时手臂经前至上举。 5-8左脚收回,同时两臂经侧还原成直立。 第三、四个八拍同第一、二个八拍,但方向相反。 (三)教学要求:动作发力迅速、到位准确,过程线路清晰。 (四)教学重点:两臂曲直分明。摆动幅度大、方向正,屈膝弹动柔和,屈膝弹动与手臂屈伸、振摆协调。 (五)教学难点:踏步与走动轻松,快乐愉悦,动作舒展,手脚配合自如。(六)教学手段: (1)分解动作练习;(2)完整动作练习;(3)学生练习 (七)教学组织:成体操队形站立。 (八)保护帮助: (九)易犯错误:动作不舒展、僵硬、不连贯、配合不协调。 (十)纠正方法:反复练习。 四、结束部分: (一)放松运动:①手臂放松②腿部放松 (二)小结本课: (三)宣布下次课教学内容和课外练习内容。 (四)收拾器材:布置学生收拾器材。 课后小结:动作不够准确,节奏不准。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全册教案完整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

——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第四章电磁感应 4.1 划时代的发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 2.知道电磁感应、感应电流的定义。 (二)过程与方法 领悟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观察实验、分析论证、归纳总结等要素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会科学家对自然现象、自然规律的某些猜想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性。 2.以科学家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激励自己。 教学重点

知道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培养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 教学难点 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培养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手段 计算机、投影仪、录像片 教学过程 一、奥斯特梦圆“电生磁”------电流的磁效应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内容。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1)是什么信念激励奥斯特寻找电与磁的联系的?在这之前,科学研究领域存在怎样的历史背景? (2)奥斯特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奥斯特面对失败是怎样做的? (3)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过程是怎样的?用学过的知识如何解释? (4)电流磁效应的发现有何意义?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活动:结合思考题,认真阅读教材,分成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二、法拉第心系“磁生电”------电磁感应现象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的内容。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1)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引发了怎样的哲学思考?法拉第持怎样的观点? (2)法拉第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法拉第面对失败是怎样做的? (3)法拉第做了大量实验都是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高中物理选修3-3全套教案讲义

第七章分子动理论 7.1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般分子直径和质量的数量级; (2)知道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记住这个常数的数值和单位; (3)知道用单分子油膜方法估算分子的直径。 2、过程与方法:通过单分子油膜法估算测量分子大小,让学生体会到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形成正确的唯物主义价值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理解和学会用单分子油膜法估算分子大小(直径)的方法; (2)运用阿伏伽德罗常数估算微观量(分子的体积、直径、分子数等)的方法。 教学教具 (1)教学挂图或幻灯投影片:水面上单分子油膜的示意图;离子显微镜下看到钨原子分布的图样; (2)演示实验:演示单分子油膜:油酸酒精溶液(1:20O),滴管,直径约20cm圆形水槽,烧杯,画有方格线的透明塑料板。 教学过程: 第一节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一)热学内容简介 (1)热现象:与温度有关的物理现象。如热胀冷缩、摩擦生热、水结冰、湿衣服晾干等都是热现象。(2)热学的主要内容:热传递、热膨胀、物态变化、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等。 (3)热学的基本理论:由于热现象的本质是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因此研究热学的基本理论是分子动理论、量守恒规律。 (二)新课教学 1、分子的大小:分子是看不见的,怎样能知道分子的大小呢? (1)单分子油膜法是最粗略地说明分子大小的一种方法。 演示:如果油在水面上尽可能地散开,可认为在水面上形成单分子油膜,可以通过幻灯观察到,并且利用已制好的方格透明胶片盖在水面上,用于测定油膜面积。如图1所示。 提问:已知一滴油的体积V和水面上油膜面积S,那么这种油分子的直径是多少?(如果分子直径为d,油滴体积是V,油膜面积为S,则d=V/S,根据估算得出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 (2)利用离子显微镜测定分子的直径。 看物理课本上彩色插图,钨针的尖端原子分布的图样:插图的中心部分亮点直接反映钨原子排列情况。经过计算得出钨原子之间的距离是2×10-10m。如果设想钨原子是一个挨着一个排列的话,那么钨原子之间的距离L就等于钨原子的直径d,如图2所示。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教案 全册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教案全册

电势能电势和电势差 1.静电力做功的特点 结合(右图)分析试探电荷q 在场强为E 的均强电场中沿不同路径从A 运动到B 电场力做功的情况。 q 沿直线从A 到B q 沿折线从A 到M 、再从M 到B

结果都一样即:W=qEL AM =qEL AB cos θ 【结论】:在任何电场中,静电力移动电荷所做的功,只与始末两点的位置有关,而与电荷的运动路径无关。 2.电势能 电势能:由于移动电荷时静电力做功与移动的路径无关,电荷在电场中也具有势能,这种势能叫做电势能。可用E P 表示。 静电力做的功等于电势能的减少量。写成式子为: PB PA E E W AB -= 注意:①.电场力做正功,电荷的电势能减小;电场力做负功,电荷的电势能增加 ②在正电荷产生的电场中正电荷在任意一点具有的电势能都为正,负电荷在任一点具有的电势能都为负。在负电荷产生的电场中正电荷在任意一点具有的电势能都为负,负电荷在任意一点具有的电势能都为正。 ③求电荷在电场中某点具有的电势能 电荷在电场中某一点A 具有的电势能E P 等于将该点电荷由A 点移到电势零点电场力所做的功W 的。即E P =W AB ④求电荷在电场中A 、B 两点具有的电势能高低 将电荷由A 点移到B 点根据电场力做功情况判断,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电荷在A 点电势能大于在B 点的电势能,反之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电荷在B 点的电势能小于在B 点的电势能。 ⑤电势能零点的规定 :若要确定电荷在电场中的电势能,应先规定电场中电势能的零位置。 ⑥零势能面的选择:通常把电荷离场源电荷无限远处的电势能规定为零,或把电荷在大地表面上的电势能规定为零。 所以:电荷在电场中某点的电势能,等于静电力把它从该点移动到零电势能位置时电场力所有做的功。如上式若取B 为电势能零点,则A 点的电势能为:AB AB PA qEL W E == 3.电势 (1)定义:电荷在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能P E 与它的电荷量的比值,叫做这一点的电势。用?表示。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但有正负。 (2)公式:q E p =?(与试探电荷无关)(3)单位:伏特(V ) 1V=1J/C (4)电势与电场线的关系:电势顺线降低。(电场线指向电势降低的方向) (5)零电势位置的规定: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的数值与零电势的选择有关,即电势的数值决定于零电势的选择.(大地或无穷远默认为零)

高中物理必修二全套教案

物理必修二全册教案 第五章曲线运动 5.1 曲线运动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l)知道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理解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2)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所受的合外力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 2、过程与方法 (1)体验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的区别; (2)体验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及它的速度方向的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领略曲线运动的奇妙与和 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2)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中。 教学重点:什么是曲线运动;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方向的确定;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难点:物体微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斜面、小钢球、小木球、条形磁铁。 教学过程: 第一节曲线运动 (一)新课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过了各种直线运动,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等。下面来看这个小实验,判断该物体的运动状态。 实验:(1)演示自由落体运动,该运动的特征是什么?(轨迹是直线) (2)演示平抛运动,该运动的特征是什么?(轨迹是曲线) 这里我们看到一种我们前面没有学过的运动形式,它与我们前面学过的运动形式有本质的区别。前面我们学过的运动的轨迹都是直线,而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种运动的轨迹是曲线,我们把这种运动称为曲线运动。 概念: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叫曲线运动。其实曲线运动是比直线运动普遍的运动情形,现在请大家举出一些生活中的曲线运动的例子?(微观世界里如电子绕原子核旋转;宏观世界里如天体运行;生活中如投标抢、掷铁饼、跳高、既远等均为曲线运动) (二)新课教学 1、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 在前面学习直线运动的时候我们已经知道了任何确定的直线运动都有确定的速度方向,这个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现在我们又学习了曲线运动,大家想一想我们该如何确定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几张图片(如图6.1—l、6.1—2)。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全套精品教案【完整版】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全册精品教案 目录 第一章静电场 ................................................................... - 2 - 1.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 2 - 1.2库仑定律................................................................ - 5 - 1.3.1电场强度.............................................................. - 7 - 1.3.2专题:静电平衡....................................................... - 12 - 1.4电势能电势........................................................... - 15 - 1.5电势差................................................................. - 17 - 1.6电势差与电势强度的关系................................................. - 19 - 1.7电容器与电容........................................................... - 21 - 1.8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 23 - 第二章、恒定电流 .............................................................. - 26 - 2.1、导体中的电场和电流(1课时).......................................... - 26 - 2.2、电动势(1课时)...................................................... - 28 - 2.3、欧姆定律(2课时).................................................... - 30 - 2.4、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2课时).......................................... - 32 - 2.5、焦耳定律(1课时).................................................... - 34 - 第三章磁场 ................................................................... - 37 - 3.1 磁现象和磁场(1课时)................................................ - 37 - 3.2 、磁感应强度(1课时)................................................ - 39 - 3.3 、几种常见的磁场(1.5课时)........................................... - 41 - 3.4 、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1.5课时)................................... - 44 - 3.5、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1课时)........................................ - 47 - 3.6、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2课时+1练习)............................................................. - 49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