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学生版).ppt
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社交媒体教育PPT课件

如何营造健康 的网络环境
学校应该加强对中小学生网络教育的引 导力度
- 学校应该结合自身特点创新开展多 种形式的网络教育活动
- 学校应该注重提高中小学生的网络 文化素养和信息素养,提供有效的资源 与平台
如何营造健康 的网络环境
反复强调中小学生正确使用网 络的必要性
- 长期性的教育引导和反复 强调有效果,让中小学生懂得 正确使用网络的必要性
- 建立正确的网上价值观,加强家庭 和学校的教育式的活动,丰富学生的 课余生活,让他们实现多元化的发展
如何营造健康 的网络环境
如何营造健康 的网络环境
家长应该关注和引导孩子正确 使用网络
- 网络使用需得到家长的监 管和指导
- 家长需成为孩子的良师益 友,有意识地营造健康积极的 网络氛围
预防中小学生沉迷 社交媒体教育PPT课
件
目录 引言 了解沉迷社交媒体的危害 如何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 结语
引言
引言
欢迎大家阅读这份有关预防中 小学生沉迷社交媒体的PPT教育 课件 本次的教育内容将帮助家长和 老师了解沉迷社交媒体的危害 以及如何预防
引言
让我们一起为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 护航吧
- 强调保护个人隐私、遵守 网上礼仪规范的重要性
结语
结语
通过一系列的措施,让中小学生远离社 交媒体的负面影响,健康成长
最后,再次呼吁各界人士一起关注儿童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他们的未来保驾 护航。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了解沉迷社交 媒体的危害
了解沉迷社交 媒体的危害
社交媒体对中小学生的影响 - 无节制上网会影响学业、
身体健康 - 对网络信息缺少判断和筛
选能力,容易上当受骗,甚至 走上犯罪道路
媒介素养(ppt 47页)

报刊调适之策
报纸充分发挥自身信息容量大、报道范围广、 易于保存等方面的优势,借此弥补时效性方面 无法与电子传播媒介匹敌的不足。报纸向信息 的深度化发展,提供详细的新闻背景等在广播 电视节目中难以挤进的信息,以此吸引受众。 深度报道、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等应运而 生。
杂志则在竞争中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充分发挥 易于保存,宜于在专题讨论中以充实的内容、 深刻的分析吸引受众的长处,出现了许多满足 不同特点的受众群需要的专业性杂志。
务
媒介语言与现实:符号 · 演绎 · 选择 受众认知结构与差异:心理 · 解读 · 隐
性
媒介传播效果与审查制度:影响力 · 把关
第二节 媒介教育
一、媒介教育之需求
植根于传播学知识生态的变迁,媒介素 养能够使人们在当代传媒环境中针对各 类信息具备一定的选择、理解、质疑、 评估、创造和生产能力 同时逐渐养成思辨性反应能力
1.媒介素养的无意识
人们主观意识的缺乏: 深圳有关调研显示:96%的被访者对“媒 介素养”的认识处于朦胧状态,不了解 社会客观需求的增大: 各种媒体日益发达、深度渗入社会生活 的方方面面,媒介素养可能会在一个人 综合素养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加
2.对高科技媒介的“低水平的满足”
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英国学者就开始倡行媒介素养教 育,以警惕传媒中的流行文化价值观念,训练青少年抗拒 大众媒介中提供的“低水平的满足” 所谓“低水平的满足”,是指给人带来多半是简单的感官 刺激,过目即忘、了无痕迹的感官快乐。 同样是网络,它既可以让人长时间沉溺于不良网络讯息或 游戏中,也可以成为一种有益的学习工具 成长中要增长见识,学会抗拒不良网络讯息的诱惑,懂得 利用网络来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需要的正是媒介素养
电视调适之策
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学生版)

事件“矛”与 ——环节2 “盾”
半个月前,同学C(高三)发现有其他年级 的同学在人人网上宣泄对高三年级同学的不满, 语言过激。C某非常气愤,将相关截屏转至贴吧, 并参与了一系列“反击”活动。
思考: 既然“网络就是一个宣泄的空间,是一个虚 拟的世界,不需要负责的地方”,那么C同学需 要这么认真吗?
《2011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
针对以下几个案例,我们需要做 一些什么,思考些什么?
案例1:“代言人”
“恶搞”的背后
是无聊 是发泄 是失范 是缺德 是要承担法律责任
肖像权与姓名权一样,具有专有权,对于自己的肖像 的占有、使用和处分,只能归公民本人所有,未经本 人同意,他人不得享有。侵犯肖像权的行为,不在于 以盈利为目的使用公民肖像,而在于不尊重公民对其 肖像的专有权。因此,无论出于何种目的,将公民肖 像予以复制、传播、展览等,都应征得公民的同意, 否则就构成对肖像权的侵害。
准。)
未成年学生网络道德的缺失主要表现 :
网络言行随意、不文明 有19.2%的学生在网上聊天或发表自己的看法时使用
过不文明的语言或符号缩写;有60.6%的学生表示在聊天室 或论坛中曾遇到过其他网友使用脏话或带有人身攻击的语 言。对使用不文明语言的动机的调查数据显示,7.3%的学 生出于“好玩、表现个性”,21.3%的学生是因为“情绪不 好的时候发泄一下”,22.3%的学生是“别人对我用时我才 用”,5.2%的学生是“大家都用我也用”。此外,有6.3% 的学生偷看过别人的电子邮件,6.9%的学生私自用过别人 的帐号上网。
未成年学生网络道德的缺失主要表现 :
自律道德弱化 在调查中,关于如何抵制网络信息的不良影响,学生的意
见相对比较集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加强网络道德建 设”(63.4%),其次是“加强网络法制建设”( 48.5%), 再次是“加强未成年学生网络资源建设”( 38.1% )。相比 之下,选择比例最小的三项依次是“禁止未成年学生上网 吧”(9.7%),“加强家庭教育”(12.5%)和“从技术上加 以限制”( 12.8% )。这表明在中小学生看来,抵制网上不 良影响最重要的是网络道德建设和网络法制建设,建设未成 年学生网络资源也得到了很多学生的认可。
媒介素养与媒体应对ppt课件

2
一、媒体应对:开放社会绕不开的话题
1.1、就社会而言,“第二媒介时代”传播无处不在
在互联网出现之前的媒体属于“第一媒介时代”,是由精英分 子利用书籍、广播、报刊杂志自上而下的方式传播的;互联网出现 后则进入了第二媒介时代,特征是消灭了传播中心,每个人都可以 成为话语中心,每个人手里都有麦克风,每个人都可以影响社会。
——美国批判理论权威马克·波斯特《第二媒介时代》
○公众知情权的压力越来越大
○传统媒体越来越不听招呼
○新兴媒体、境外媒体越来越难对付
○信息泛滥催生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多
精选ppt课件
3
一、媒体应对:开放社会绕不开的话题 1.2、就企业而言,企业发展需要良好的媒介环境
三株“帝国”因为20多家媒体密集刊登了《八瓶三株口服液喝死一老汉》 而轰然倒塌。
——对新兴传媒特点的熟悉和掌握
○松花江污染如果你是市长如何应对?
——传媒在危机管理中的成功ຫໍສະໝຸດ 用精选ppt课件9
二、媒介素养:应对媒体的必备条件
2.2、何谓“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最早由英国学者利维斯和桑普森1933年在其《文化 和环境:培养批判意识》一书中提出,20世纪70年代这一概念在西方 得到广泛运用。1997年我国第一次引入“媒介素养”这一概念
3.3、熟悉媒体功能属性
的报纸,比一千把刺刀还厉害。
精选ppt课件
4
一、媒体应对:开放社会绕不开的话题
1.3、就政府而言,要想人民满意必须用好媒体
○媒介是政府再造的“合伙人” 相似的价值:政府为人民服务;媒体为受众服务 相似的诉求:政府追求民众满意;媒体追求受众满意 相似的预期:政府希望社会稳定;媒体最看不得社会不公
○媒介是科学决策的“助推器” 印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森教授分析媒介发展与政策反应之间 的关 系并得出结论,报纸发行量越大的州,政府对灾害的补偿越 多。 美国“新政”靠“炉边谈话”对低收入阶层实行收入补贴,收音 机持有率越高的地方政 府在补贴上的支出越多。
网络信息,我知道——媒介素养主题教育 教案 小学主题班会

“网络信息,我知道——媒介素养主题教育教案小学主题班会”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网络信息的来源和传播途径。
2. 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4.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二、教学内容1. 网络信息的定义和特点2. 网络信息的获取途径和处理方法3. 网络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技巧4. 网络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培养三、教学重点1. 网络信息的获取和处理方法2. 网络安全保护和自我保护技巧3. 网络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培养四、教学难点1. 网络信息的判断和筛选能力2. 网络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3. 正确网络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塑造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网络信息的定义、特点、获取途径和处理方法,网络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技巧,网络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培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网络信息的真实案例,引导学生判断和筛选网络信息,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网络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培养正确的网络行为习惯。
4. 实践活动法:进行网络信息处理和网络安全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网络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网络信息的关注。
2. 提问:“你们对网络信息有什么了解?网络信息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影响?”3. 总结:网络信息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确获取和处理网络信息对我们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
二、网络信息的定义和特点(5分钟)1. 讲解网络信息的定义:网络信息是指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各种信息和数据。
2. 讲解网络信息的特点:快速传播、多样性、匿名性、不可靠性等。
3. 提问:“你们在获取网络信息时,有没有遇到过虚假或错误的信息?你们是如何处理的?”4. 总结:网络信息的特点使得我们在获取和处理信息时需要更加谨慎和辨别力。
三、网络信息的获取途径和处理方法(5分钟)1. 讲解网络信息的获取途径:搜索引擎、社交媒体、新闻网站等。
媒介素养教育成功案例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
6
分析: 1.家庭在媒介素养教育中的作用 2.学校在媒介素养教育中的作用 3.鼓励学生使用媒介的兴趣
精选ppt课件
7
案例2
优等生的缺点-小薇的电视情结 小薇12岁,初一,高度近视。 看电视,8岁300度,12岁700度 父母工作忙,没时间陪,爷爷奶奶陪伴 分析: 1 . 家庭在媒介素养教育中的作用:父母不负责任,媒介教育缺失。隔
代教育的弊端。 2.没有好的兴趣爱好
精选ppt课件
8
案例3
小龙,5年级,爱好军事,10岁就已经是小军事家了。
分析:
1 . 家庭在媒介素养教育中的作用:带领去军事博物馆参观。( 1 )印 刷媒介,买书《孙子兵法》、《三国演义》、《兵器百科》、《世界 军事》、《兵工科技》等
(2)电视节目(军事),陪同观看,讨论
精选ppt课件
3
还不时把班里两个家里没有电脑的同学带到家里查资料, 二年级上学期,贝贝参加市里的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优秀学 校评比,家长努力抽出大半天时间帮助她一起完成这次大 赛的奖励对贝贝有很大的鼓励。
贝贝三年级出现问题,原因是贝贝经常中午用电脑,因为
赶时间就来不及正常关机,了解情况以后父亲告诫女儿用
(3)计算机网络,军事新闻,
qq群讨论,空间分享。
3.鼓励学生使用媒介的兴趣
精选ppt课件
9
案例4
手机迷 欢欢,16岁,高一,原成绩不错, 买手机后,逐渐迷恋 分析: 1 . 家庭在媒介素养教育中的作用:父母没有讲过手机媒介的特点及对
青少年的特殊作用。 2.学校在媒介素养教育中的作用:控制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 3.社会:互相攀比。
在贝贝家的墙上 ! 贴着一张纸 ! 上面写着家庭奖罚制度,其中有一条是 这样写的,使用电脑要有节制,电脑虽方便快捷,但长时间呆在电脑 前会对使用者的皮肤和手与脊椎带来病痛的困扰,所以,每天使用电 脑工作不能超过 4 小时 ! 平时每次使用电脑不能超过 2 小时,使用过一 段时间关闭屏幕,让眼睛与大脑休息 " 如发现使用电脑玩游戏超过 2 . 5 小时者,一律罚两周不准使用电脑。
第四单元作文素材:媒介素养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作文同步讲解训练课件+教案(统编版必修下册)

第四单元教材同步作文素材一单元主题媒介素养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多种传播媒介相融合的信息时代。
在这个时代,人们了解社会、与他人沟通、与群体产生联系、与周围世界交换信息和进行各种决策等都需要借助媒介,而且是多种媒介。
人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运用也受到多种传播媒介的影响,从而产生一些新的特点。
与“媒介”“传播”有关的知识、理论相当丰富,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多种媒介传播信息,掌握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介传播信息的相关方法和注意点,并进行有效实践,不断提升媒介应用能力。
二素材广角【经典坊】1.电视这一娱乐传媒虽然可以让无数的人同时为同一个笑话发笑,却依然让人备受孤独。
——艾略特2.当我面对一群人,或是大众传播媒体谈话时,我总是假想自己是和“一个人”进行推心置腹的谈话。
——巴伯3.擅长沟通的管理者,也可能擅长掩饰真正的问题。
——柯利斯·阿格利斯4.与人交谈一次,往往比多年闭门劳作更能启发心智。
思想必定是在与人交往中产生,而在孤独中进行加工和表达。
——列夫·托尔斯泰二时评摘录捕风捉影的自媒体该管管了4月30日,不少市民的某网络信息平台被一条题为“太嚣张!武鸣一男子当街对一老人‘动手’!”的文章刷屏。
南宁武鸣警方发现该网络舆情后,立即对该事件展开调查。
经查,这是南宁一家自媒体公司管理者杨某为了提高阅读量,在某公众号发布了一条未经核实的假新闻,5月6日,杨某被南宁武鸣警方依法行政拘留5天。
(摘自5月7日《南国早报》)随着网络信息环境愈发开放包容,自媒体逐步迈入历史舞台,高调亮相于大众视野。
如今,民众已经不再满足于被一个“统一的声音”告知对或错,每一个人都可以在独立获得资讯的过程中,对事件做出判断;同时每一个人也都有机会成为代表自身观点、自由意志的“独立发言人”,如此一来,某些网络平台“大IP”的身影无处不见,“自媒体”时代亦迎来了“全民制造”的大热浪潮。
但是,广大网民在享受自媒体所提供的便捷、快速、娱乐化的同时,更要懂得擦亮慧眼,不仅要掌握辨别是非真伪的能力,更要让大众监督成为倒逼自媒体规范运营的一柄利剑,唯有如此,才能让那些“开篇一张图,内容全靠编”的自媒体账号再也“开不了口”。
社交媒体时代的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

社交媒体时代的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在社交媒体时代,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普遍使用,青少年们接触各种媒体的机会越来越多,而如何正确看待和利用媒体资源,成为了当下青少年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媒介素养的概念、重要性、培养方法等方面展开探讨,希望引起社会对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视。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是指个体在媒介环境中获取、评价、创造和传播信息的能力。
具备良好的媒介素养意味着个体能够理解媒体的运作规律,辨别信息的真伪,主动选择对自己有益的内容,正确处理媒体信息带来的影响,做到在媒体的世界中游刃有余。
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媒介素养的培养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媒介素养教育有助于提升青少年的信息获取能力。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青少年需要从海量的信息中筛选出有用的内容,媒介素养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学会有效搜索信息、辨别信息的真伪,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
其次,媒介素养教育可以培养青少年的批判思维能力。
通过学习媒介素养,青少年可以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理性判断的能力,不被媒体信息轻易左右,保持清醒的头脑。
此外,媒介素养教育还可以引导青少年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在媒体中的形象,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心,避免盲目模仿和自我放纵。
那么,如何进行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呢?首先,学校应当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开设相关课程或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媒体资源。
其次,家庭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家长应当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引导他们理性看待媒体内容,监督他们合理使用网络和移动设备。
此外,社会各界也应当共同努力,加强对青少年媒介素养的宣传和教育,营造良好的媒体环境,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总之,社交媒体时代的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只有通过系统的教育和引导,青少年才能在媒体的海洋中游刃有余,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