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伤仲永人教课件学习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第5课《伤仲永》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第5课《伤仲永》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通假字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攀 牵、引
古今异义词 今:抚养自己的非生身父母 养父母 古:赡养父母 今:文科、理科/文章内容或词句 文理 方面的条理 古:文采和道理 今:或者 或 古:有的人,不定指代词
词类活用
①邑人奇之:以…为奇,形容词作动 词。 ②宾客其父:把…当作宾客,名词作 动词。 ③利其然:以…为利,名词作动词。 ④伤仲永:哀伤,感伤,形容词作动 词。
无学不立
狼孩的故事 从小被狼攫取并由狼抚育起 来的人类幼童。世界上已知由 狼哺育的幼童有10多个,其中 最著名的是印度发现的两个。
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 附近的一个山村里,人们在打 死大狼后,于狼窝里发现了两 个由狼抚育过的女孩,其中大 的年约7、8岁,被取名为卡玛 拉;小的约2岁,被取名为阿玛 拉。后来她们被送到一个孤儿 院去抚养。阿玛拉于第2年死去, 卡玛拉一直活到1929年。
翻译句子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或以钱币乞之。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 于邑人,不使学。
再读课文
复述故事
课文写了方仲永 的才能发展经历有 哪几个阶段?
童年时期 少年时期 青年时期
才思敏捷 才思衰退 才思平庸
方仲永由神童沦 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 么?(用原句回答)
分析“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 谒于邑人,不使学”一句。
吾生 也有涯,而知 也无涯。
赠君一言


扩写课文第一段
要求: 不改变情节和基本内 容,进行丰富的联想, 400字左右。
泯然众人矣
庸才
由方仲永所想到的……
人的智力发展存在着某些差异, 但这不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起决定 作用的因素是后天的教育和学习。青 少年应正确认识自己:天资好的,加 上勤奋学习,可能成为栋梁之材;反 之,即使天资再好,如不学习,同样 会碌碌无为。另一方面,即使天资差 的人,如勤奋学习,也可以成为有用 之才。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五课《伤仲永》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五课《伤仲永》课件

人们把我的成功,归因于我的天 才;其实我的天才只是刻苦罢了。
--爱因斯坦 有十分天资的人,加以十分勤学 苦练,才可能使他的十分天资充分发 展。
--郭沫若
之一。
韩愈
柳宗元
苏洵 苏轼 苏 辙
欧阳修 曾巩 王安石
一、划分下列句子朗读节奏
1、金 溪 民 方 仲 永 2、借 旁 近 与 之 3、自 是 指 物 作 诗 立 就 4、日 扳 仲 永 环 谒 于 邑 人
二、揣摩下列句子的朗读语气。
1、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惊叹语气
2、父利其然也。
--愤怒语气
每天拉扯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乡的人,
不让他学习。
听说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跟随先
父回到家乡, 在
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符合
传闻
令 作 诗,不能 称 前时之 闻。 叫他写诗,已经不能与从又七年,还 自 扬州, 再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
3、不能称前时之闻。 --遗憾语气
4、泯然众人矣。
--痛心语气
属于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
不曾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 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 ,
哭着要求 对此(感到)诧异 忽啼求之。父异焉,
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诧异,
借旁近与之, 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
再,又
之,代指方仲永
复 到 舅 家 问 焉。
又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
说 消失的样子 普通人
曰:“ 泯然
众人 矣。”
舅舅说:“他才能完全消失,与普通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伤仲永》课件2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伤仲永》课件2

负薪挂角
【拼音】fù xīn guà jiǎo【出处】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三字 经》 【解释】 负薪:背着柴草,汉代朱买臣背着柴草读书;挂角:把备读的书挂 在牛角上,隋代李密骑在牛背上读书。指边劳动边读书,不畏辛苦。 【故事】 汉朝时候的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维持生活,他每天都 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但是他好学不倦,常常背着柴一边走,一边看书。 (朱买臣负薪读书) 隋朝有一个叫李密的人,小时候给人家放牛。每天出去都要带几本书挂在牛 角上,趁牛吃草的时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读书。(李密牛角挂书)
见闻结合,使叙事显得真实可信。
这三个阶段的叙述,有详有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课文详写第一阶段。铺陈仲永才能初露天资非凡的 情形。
2、后两个阶段略写,几笔点出其沦为平庸,引人深思。
这样详略处理,有力地突出了“伤”。
第三段议论写作者的观点。请简要说说作者的 观点是什么? 作者认为人的才能有赖于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即
思考:
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才能
指物作诗立 就
不能称前时 之闻 泯然众人矣
不 使

生 五 年 十二 三矣 又 七 年

年 龄
这三个阶段的叙述,有见有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写仲永少时天资聪明,是以“闻”的形式。
2、写仲永十二三岁才思“不能称前时之闻”,是以“见”的 形式。
3、写仲永最终沦为平庸,又是以“闻”的形式。
囊萤映雪
【解 释】 原是车胤(chēyìn) 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 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后用“囊萤映雪”比喻家境贫苦,刻苦读书。 注:车胤:东晋大臣。 孙康:官至御史大夫 。
囊萤夜读①

部编版初中语文《伤仲永》精品公开课ppt课件

部编版初中语文《伤仲永》精品公开课ppt课件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 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 的血汗。 爱迪生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 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 工作上了。 鲁迅
作者王安石因何而“伤”?
1.为天才的沦落而惋惜。 2.为没有良好的成长环境而感伤。 3.为众人不努力学习而悲伤。
方仲永由天资过人 变得“泯然众人”,原 因是什么?
客观原因: 1.父亲贪图眼前名利,目光短浅。 2.邑人:过度吹捧。 3.王安石:旁观。 主观原因:盲目听从,缺乏主动。
天资固然重要,但后天的教育和学 习更重要。 青少年应正确认识自己:天资好的, 加上勤奋学习,可能成为栋梁之材;反 之,即使天资再好,如不学习,同样会 碌碌无为。另一方面,即使天资差的人, 如勤奋学习,也可以成为有用之才。
唐宋八大家
唐:韩愈、柳宗元 宋: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 曾巩、王安石
三个阶段: ①童年时期,才思敏捷,天赋极高。 ②少年时期,才思衰退,大不如前。 ③青年时期,才思平庸,与众无异。
这三个阶段的叙述,有见 有闻,有详有略,这样写有什 么好处?
1.见闻结合,使叙事显得真实可信。 2.详略得当 ,有力地Βιβλιοθήκη 出了“伤”这一 主题。伤仲永
王安石
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 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 学家。做官后,向朝廷上万言书,提 出政治改革的主张。继而推行各项政 治革新,取得一定成就。
后来由于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他两次被罢 相。晚年封为荆国公,谥号“文”。著有 《王临川集》、《王文公文集》,他是唐 宋八大家之一。

人教七年级语文下册伤仲永PPT课件PPT文档共30页

人教七年级语文下册伤仲永PPT课件PPT文档共30页
人教七年级语文下册伤仲永PT课件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 伤仲永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 伤仲永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跟随 在
我听说这件事很 久了。
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回到 家乡,
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 十二三岁了。 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 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疏通文意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原有特点完全消失 常人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 再次到舅舅家,问 回答说:“(他已经)完全如 回来, 起方仲永的情况, 同常人了。
江西抚州王安石纪念馆
南京半山园王安石故居
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小组比赛试 译课文。
提示:1、人名、地名、年号等专用名词,不 用翻译。 2、按照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适当调整语序。 3、把省略的内容补译出来,使译文通顺准确。 4、小组展示翻译,一组推荐一人译讲一段, 其他成员进行补充、评价。
二、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情况
隶(
称(
lì)
谒(
) yè
邑(
) yì
chèn) 泯(mǐn ) 矣( yǐ

焉(
y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扳(p
ān )
三、注意下列语句的
停顿
1、仲永/生五年 2 、借旁近 / 与之,即 / 书诗四句,并 / 自为其 名 3、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4、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5、传/一乡秀才/观之 6、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7、余闻之也/久 8、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古:渐渐,慢慢地。 稍稍宾客其父 今:稍微。 古:再,又。 复到舅家 今:重复,往复。 古:普通人。 泯然众人
今:常指大家,许多人。
古今异义关
练习巩固
1、交代籍贯、身份、姓名、家世的句子: 金溪民方仲永 , 世隶耕 。 ———————— ,—————— 2、最能表现仲永幼时天资过人的句子: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 文意理解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