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壁切口疝修补术手术记录
腹股沟直疝手术记录word精品

腹股沟直疝手术记录【手术步骤】1.切口:皮下组织分离、腹外斜肌腱膜的切口与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相同(图1)。
2.分离疝囊:将腹内斜肌向上拉开,于精索和腹壁下动脉的内侧,可见腹壁薄弱处的腹横筋膜向外膨出(图1)。
分离精索(图2),用纱布条将其拉开,可以发现自腹股沟管后壁膨出的灰白色、半球形疝囊(图2)。
若疝囊很小,仅为一膨出,不必切除疝囊,可用镊子将膨出的腹筋膜向腹内翻转(图3),用7 号线将腹横筋膜间断折叠缝合(图4)。
缝合时注意勿伤及膀胱、小肠和腹壁下动、静脉。
修补以后不应再有膨出。
3.底部较宽的直疝:如图5 所示,将疝囊提起,切开腹横筋膜和疝囊(图6),剥离疝囊。
于疝囊的内侧常可发现膀胱,外侧可见腹壁下动、静脉,将膀胱自疝囊上分离下来(图7)。
用左手示指伸入疝囊作导引,于疝囊颈部将疝囊切除(图8),用小止血钳将颈部边缘夹住,用 4 号线间断褥式或连续缝合颈部的腹横筋膜和腹膜(图9)。
4.有时腹股沟直疝形似一憩室,有一较窄的囊颈(图10)。
分离疝囊时需注意勿伤及膀胱和腹壁下动、静脉。
切断颈部,用 4 号线荷包缝合或贯穿缝合结扎颈部,并缝合腹横筋膜。
5.有时于腹壁下动静脉的内、外各有一疝囊突出,形似裤裆状(图11),直、斜疝同时存在。
将内侧的疝囊拉到腹壁下动静脉的外侧,成为单一的疝囊(图12),然后行疝补术。
6.修补直疝:直疝时腹沟管后壁一般缺损较大,根据具体情况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修补:⑴如图13、14所示,用以修补腹股沟管后壁的Bassini法、Halsted法等同样适用于直疝的修补,具体方法请参照“腹股沟斜疝修补术” 。
(2)若腹股沟管后壁缺损很大,联合腱萎缩不能缝合时,可将腹直肌鞘前层作一半形切口,然后将其向外下翻转,在精索深面,用7 号线将腹直肌鞘前层缝合于腹股沟韧带(图15)。
也可取大腿阔筋膜修补腹股沟管后壁。
(3)Mcvay 修补法:适用于巨大型疝和复发性疝。
将联合腱向上内侧拉开,精索向下外牵开,分离腹横筋膜(图16),内到陷窝韧带,外至髂外动、静脉(图17)。
腹壁切口疝手术记录模板范文

腹壁切口疝手术记录模板范文范文一嘿,亲爱的朋友们!今天来跟大家分享一个腹壁切口疝手术的记录。
手术那天,患者早早地就被推进了手术室,看起来有点小紧张呢。
我们的医护团队可都精神饱满,准备大显身手啦!先给患者做了全身麻醉,等麻劲儿上来,就开始消毒铺巾,那场面就像在给宝贝小心翼翼地做包装。
然后,医生拿起手术刀,轻轻一划,就像打开了一个神秘的盒子。
仔细查看疝的情况,哟呵,还真不小!接着就是分离粘连的组织,这可需要特别小心,就像在走钢丝,不能有一点差错。
修补疝的时候,那真是全神贯注,一针一线都不能马虎,感觉就像在绣一幅超级重要的作品。
手术中,护士姐姐们也忙前忙后,递器械、擦汗,配合得那叫一个默契。
手术顺利完成,把切口缝得漂漂亮亮的,就等着患者慢慢恢复啦!希望患者能快快好起来,重新活蹦乱跳的!范文二嗨喽,大家好呀!今天来给你们讲讲腹壁切口疝手术的那些事儿。
患者进手术室的时候,还冲我们笑了笑,估计是想给自己打打气。
麻醉师很快就让患者舒舒服服地睡过去了。
我们开始动手,先把手术区域消消毒,铺上干净的巾单,感觉像是在布置一个特别的舞台。
下刀的时候,心里默默祈祷一切顺利。
打开一看,情况还算明朗,就是得小心处理。
一点点把那些粘连的地方分开,这可真是个细致活儿,就像在解开一团乱麻。
到了修补疝的关键步骤,医生的眼神都变得格外专注,每一针都缝得稳稳当当的。
整个手术过程中,大家都不说话,只听见器械碰撞的声音,气氛有点小紧张呢。
好不容易把疝修补好了,再把切口缝好,就像给衣服缝上漂亮的扣子。
手术结束,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希望患者能快点康复,重新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
腹壁切口疝手术记录模板范文

腹壁切口疝手术记录模板范文想写好腹壁切口疝手术记录吗?今天我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个范例,希望能给你一些灵感。
首先呢,手术日期得写清楚,这就像一个故事开始的时间点一样重要。
比如说“20XX年X月X日”,简单明了。
接着就是患者的基本信息啦,姓名、性别、年龄这些可不能马虎。
我觉得把这些信息放在开头,就像给这个手术记录打了个基础,让人一眼就能知道是关于谁的手术。
然后就到了手术名称这部分,“腹壁切口疝修补术”,直截了当地把手术名称写上。
这时候你可能会想,这多简单啊,但你可别小瞧它,这是整个记录的核心名称呢!再来说说术前诊断。
这部分要把患者为什么要做这个手术写出来。
像“腹壁切口疝,疝内容物为……(如果已知的话),患者有……(相关症状或者病史等)”。
从我的经验来看,这部分要写得准确又简洁,不要啰嗦。
接下来就是手术经过啦。
这可是重头戏呢!你可以先写患者的麻醉方式,“患者取平卧位,在全身麻醉(或者其他麻醉方式)下进行手术”。
手术切口的位置和大小也得写上,“于原腹壁切口处作一长约……cm的切口”。
这部分其实还蛮简单的,但别忘了前面提到的几点哦。
在手术过程中,你可以简单描述一下看到的情况。
比如“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可见疝囊,疝囊大小约为……,疝内容物为……,将疝内容物还纳回腹腔”。
这里不需要特别详细,但是关键的信息要提到。
我觉得这样的描述就像在给读者讲述一个手术现场的故事,让他们能想象出大概的画面。
然后就是修补疝的部分啦。
你可以写“采用……(修补材料或者修补方法)进行疝修补,修补过程顺利,无明显出血等并发症”。
这是不是让你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呢?术后的情况也不能遗漏。
“手术结束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安返病房。
伤口敷料包扎完整,无渗血渗液等情况”。
这部分就像是故事的结尾,要给人一种手术顺利完成的感觉。
不过呢,在写这个手术记录的时候,你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比如说,如果手术过程中有一些特殊的情况发生,那就要详细地写出来。
腹壁切口疝手术记录模板范文

腹壁切口疝手术记录模板范文手术日期:[具体日期]患者姓名:[患者姓名]性别:[性别]年龄:[年龄]术前诊断:腹壁切口疝。
拟行手术:腹壁切口疝修补术。
一、手术人员。
主刀医师:[主刀医生姓名]助手医师:[助手医生姓名]麻醉医师:[麻醉医生姓名]器械护士:[护士姓名]巡回护士:[护士姓名]二、麻醉方式。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麻醉过程顺利,患者生命体征平稳,麻醉效果满意。
三、手术体位。
平卧位,适当垫高患侧臀部。
这就像给患者找了个特殊的“小坡”,方便我们进行手术操作嘛。
四、手术步骤。
# (一)切口。
沿着原手术切口瘢痕做一梭形切口,这就像是沿着老路再走一遍,不过这次是要把“漏洞”补上。
从皮肤开始,一层一层切开,电刀小心翼翼地切开皮下组织,那感觉就像是个细心的雕刻家在处理自己的作品。
在切开的过程中,仔细地止血,可不能让手术视野变成“血湖”呀,双极电凝就像个小卫士,把那些调皮的小血管都给“制伏”了。
# (二)分离疝囊。
慢慢分离周围的粘连组织,这就像在解开一团乱麻。
疝囊就像个调皮的小口袋,藏在里面。
我们小心地把它从周围的组织中游离出来,动作必须轻柔,就像从花丛中轻轻摘下一朵花一样,生怕把周围的组织弄伤了。
疝囊比较大,而且和周围的组织粘连得还挺紧密的,费了点小功夫才把它完整地分离出来。
# (三)还纳疝内容物。
打开疝囊一看,里面的肠管啥的就像一群迷路的小羊羔。
把它们轻轻拉回腹腔,还得检查一下这些“小羊羔”有没有受伤,还好,它们都还挺健康的。
这一步就像是把走丢的小动物送回它们的家一样。
# (四)修补腹壁缺损。
这可是个关键步骤呢。
我们先用可吸收缝线把腹壁缺损边缘修剪整齐,就像裁缝把布料的边缘修整好一样。
然后选择了合适的补片,这个补片就像是给腹壁穿上的一件“铠甲”,能够增强腹壁的强度。
把补片放到合适的位置,用不可吸收缝线仔细地固定好,就像给“铠甲”钉上钉子一样,每一针都很重要,要确保补片不会移位。
在固定补片的时候,主刀医生那专注的眼神,就像在做一件绝世珍品一样。
腹腔镜疝气手术记录

腹腔镜疝修补术(TAPP)手术记录
全麻满意后,患者取仰卧、头低足高位,常规消毒、铺巾。
脐下取10mm弧形切口,气腹针穿刺充气造CO2气腹,气腹压力维持于12mmHg,置入10mm穿刺器,进腹腔镜探查见:右侧脐外侧韧带与脐内侧韧带之间直疝三角区见一约2×3cm大小疝环口,余腹腔内探查未见异常。
后分别于双侧腹直肌外侧缘平脐水平置入10mm、5mm穿刺器。
沿疝内口上方约2cm处向同侧髂前上棘方向剪开腹膜,充分游离腹膜前间隙,显露腹壁深血管、耻骨联合、耻骨梳韧带与腹直肌,显露髂耻束,继续分离耻骨梳韧带至其与故静脉交界处。
辨认出髂耻束,注意误伤生殖股神经。
充分游离腹膜前间隙后置入一15×8cm大小网片,缝合固定于耻骨梳韧带、腹直肌后鞘上方,检查见无活动性出血,连续缝合关闭腹膜。
放气腹、拔出各戳卡。
手术顺利。
疝修补术手术记录

疝修补术手术疝囊高位结扎+无张力斜疝修补术(沈岩)麻醉达成后,留置导尿管,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取右下腹股沟上循原切口进入。
原切口纤维化,解剖不清。
打开腹外斜肌腱膜,仔细分离粘连,游离精索,其内环扩大约3指,因寻找疝囊困难,将阴囊内容物提出,切开睾提肌,打开疝囊,发现疝内容物为小肠,可轻易回送,囊外组织增厚,游离疝囊,在高位缝扎。
严密止血后,将阴囊内容放回阴囊。
术中诊断:右斜疝。
决定行右斜疝无张力修补术。
取巴德氏花瓣置入内环,周边与腹横筋膜及腹肌疤痕缝合数针,再以巴德氏补片置于精索后方,周边分别与腹股沟韧带及联合腱疤痕缝合数针固定以加强后壁。
查无活动性出血,清点纱布器械无误,缝合腹外斜肌腱膜,逐层关回。
手术过程顺利,术中出血少,术毕,安返病房。
疝囊高位结扎+无张力斜疝修补术(沈倩云)麻醉达成后,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取左耻骨联合至左髂前上棘连线上方两指作斜切口长约5cm。
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探及皮下环,打开腹外斜肌腱膜,游离精索,切开睾提肌,打开疝囊,发现疝内容物已回缩,疝囊与腹腔相通。
疝囊位于腹壁下动脉的外侧,术中诊断:左腹股沟斜疝。
游离疝囊,在疝环处高位缝扎,切除疝囊,探查发现内环扩大约3指,决定行左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
取巴德氏花瓣顶部与疝囊缝扎处缝一针后置入内环,周边与腹横筋膜缝合数针,再以巴德氏补片置于精索后方,周边分别与腹股沟韧带及联合腱缝合数针固定以加强后壁。
查无活动性出血,清点纱布器械无误,缝合腹外斜肌腱膜,逐层关回。
手术过程顺利,术中出血少,术毕,安返病房。
疝囊高位结扎+无张力斜疝修补术麻醉成功后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取左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2cm至左耻骨结节连线作切口,长约6CM。
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探及皮下环,打开腹外斜肌腱膜,游离精索,在精索内上方找到疝囊,疝囊远端未进入阴囊。
横断疝囊,游离近端疝囊至疝囊颈部,予2#线作荷包缝合关闭疝囊颈部,切除远端多余疝囊组织。
腹壁疝的手术记录

腹壁疝的手术记录
手术日期:XXXX年XX月XX日。
术者:XX医生。
手术过程:
1.患者接受全麻,仰卧位,遵循无菌操作规范,清洁腹部,铺放手术巾。
2. 医生通过腹壁疝的位置作出Skin incision,打开腹膜。
检查腹腔,并清除组织或腸道残留物。
3.观察腹壁疝到部位。
根据疝囊上的疝顶和疝颈进行定位。
轻轻地挤压疝囊,使其缩小,准确找到疝颈。
4.医生把疝囊柄向远离疝颈方向拉,使疝囊掀起,然后将其剪断。
5.检查腹壁缺损的大小和形状,并视情况将其缝合或增加一块人工网片,用缝线缝合。
6.腹膜和肌肉层皮肤皆近壳层逐层缝合并贴上敷料进行包裹,手术结束。
7.术后患者分别于手术后几小时、第2天以及出院前进行了几次情况观察。
8.经过3天后,患者术后恢复较好,身体机能正常,转入普通病房。
注意事项:
1.术前将患者的体重注明到患者的病历中,以确认使用的人工网片的合适尺寸。
2.施术前确认医疗设备的完好性,其中包括器械、药品和材料的有效性,还有医疗设施卫生条件的检查。
3.操作过程中需注意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手术结束后,要严格掌握患者的术后恢复过程,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腹腔镜下行股疝修补术手术记录

腹腔镜下行股疝修补术手术记录
患者基本情况:男性,70岁,体重70公斤,身高170厘米。
手术准备:患者在手术前7天进行了全面检查,包括血液、尿液、心电图等,结果均正常。
手术前患者需空腹6小时,口服清液、清淡饮食,并做好皮肤消毒等准备工作。
麻醉方式:采用全身麻醉,对患者进行了麻醉深度检测,并进行了气管插管。
手术过程:在手术开始前,患者被放置在仰卧位,并进行了腹腔镜检查。
随后,医生对右侧股疝进行了修补。
医生在右侧腹部进行了3个小切口,分别用于放置腹腔镜、扩张器和手术器械。
随后,医生使用腹腔镜检查股疝的位置和大小,并清除了大网膜。
接着,医生使用特殊的器械将腹腔内的股疝复位,并在股疝口处缝合网片,以加强腹股沟处的支撑力。
最后,医生将扩张器和手术器械取出,缝合小切口。
手术后护理:手术后,患者被转移到恢复室,医生对其进行了密切监测,并进行了必要的止痛治疗。
患者在恢复室停留了2个小时后,被转移到普通病房。
术后第2天,患者能够下床活动,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了适当的康复锻炼。
术后第4天,患者的伤口愈合良好,可以出院。
总结:腹腔镜下行股疝修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需要精细操作,确保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安全。
在术后,患者需要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以加快伤口愈合和恢复身体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壁切口疝修补术手术记录
1.患者采用全麻,取背卧位,清洁手术部位,铺巾。
2. 确认手术部位,进行消毒,铺巾。
3. 切口:在疝囊处做横行切口,长约5cm,深达皮下组织。
4. 清理:清理疝囊,将其切除,检查肠道是否受损,如有受损应进行修补。
5. 修补:将腹膜、筋膜、肌肉、皮肤层次逐层缝合,以保证修补牢固。
6. 放置引流管:在修补处放置引流管,以避免术后积液。
7. 恢复:术毕,将患者转移到恢复室,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手术部位情况。
8. 建议:手术后患者需要多休息,注意饮食,避免剧烈活动,避免便秘。
结论:手术顺利进行,病人术后恢复良好。
医师建议患者积极配合术后护理,遵从医嘱,定期随访。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