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承载力的埋深修正问题(精)

合集下载

基础埋置深度

基础埋置深度

5.5.3基础埋置深度1.基础埋置深度的定义基础埋置深度(简称埋深)一般是指室外天然地面标高至基础底面的距离。

确定基础埋深,就是选择较理想的土层作为持力层,基础埋置深,基底两侧的超载大,地基承载力高,稳定性好;基础埋置浅,工程造价低,施工工期短。

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等条件的前提下,基础应尽量浅埋,以节省工程量且便于施工。

2.基础埋置深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影响基础埋置深度的主要因素有:建筑物的用途类型及荷载大小性质、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当地冻结深度、建筑场地的环境条件等方面,设计时应综合考虑。

其中工程地质条件对基础设计方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通常把直接支撑基础的土层称为持力层,其下的各土层称为下卧层。

为了满足建筑物对地基承载力和地基变形的要求,应当选择压缩性小、承载力高的坚实土层作为地基持力层,由此确定基础的埋置深度。

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成果报告的地质剖面图,分析各土层的深度、层厚、地基承载力大小与压缩性高低,结合上部结构情况进行技术与经济比较,确定最佳的基础埋深方案。

3.基础埋置深度的计算“基础埋置深度”在规范中经常出现,但有时又有区别:1)《地基规范》-5.2.4条计算修正以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此时采用的埋深主要考虑基础破坏时周围的土体是否能够发挥有利的作用,故区分不同的情况:(1)在填方整平地区,可自填土地面标高算起,但填土在上部结构施工完成后,应从天然地面标高算起。

(2)对于地下室,当采用箱形基础或筏基时,基础埋置深度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

(3)对于地下室,当采用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时,应从室内地面标高算起。

其确定方法如下:(1)对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如图5.5.3-1:①外墙基础的埋置深度:221d d d +=②内墙基础的埋置深度:新近沉积土及人工填土1d 图5.5.3-1独立柱基、条基埋深计算(2)对主楼和裙楼一体的结构,如图5.5.3-2:当B B B 221≥+时,主楼基础的埋深计算时可将基础底面以上范围内的荷载,作为基础两侧的超载考虑并将其折算成等效埋深,然后取实际埋深和等效埋深的最小值。

承载力修正系数规范表

承载力修正系数规范表

承载力修正系数规范表承载力修正系数规范表在中国许多行业的地基设计中,存在一种用于计算地基承载力的深度校正系数的概念。

首先,它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高层建筑越来越多,主楼和裙楼的结构一体化已变得普遍。

在计算主体建筑物的地基承载力时,需要将裙式建筑物的相应载荷转换为等效土层厚度,然后进行主体建筑物的地基承载力的深度校正。

有时,讲台大楼需要配备防浮措施。

为此,许多岩土工程和基础技术工作的新手需要认真研究和理解实质性要求。

因此,笔者认为,如果将“地基承载力的深度校正系数”的标题改为“地基承载力的过载校正系数”,将会更加理解和实用,并且会更加理解,灵活。

并掌握了考虑主楼基础之外的平台荷载对主楼基础承载力的影响的本质,从而避免了机械应用的“荷载换算等效土层厚度”的实践。

实际上,从以下地基承载力的理论表达式可以看出,地基承载力的大小与地基宽度和地基两侧的超载有关。

地基的承载能力与地基的深度有关,与本质无关,但与超载有关。

卡尔·特扎吉基金会的极限承载力:qu = 1 /2γ* B *Nγ+ q * Nq + c * Nc其中,Nq表示过载影响系数,Q表示基础两侧的过载。

其他符号在此省略。

GB50007-2011《建筑基础设计规范》中基础承载力的特征值表达;a=Mb *γ* b +Md *γm* d +Mc * cka=?ak+ηb*γ*(b-3)+ηd*γm*(d-0.5)Md和ηd分别代表地基承载力系数和地基埋深深度承载力校正系数(通常称为地基承载力深度校正系数)。

其他符号在此省略。

建议将“基础承载力的深度校正系数”的标题改为“基础承载力的过载校正系数”,然后建议将上述公式重写为:a=Mb *γ* b +Mq * q +Mc * cka=?ak+ηb*γ*(b-3)+ηq*(q-q0)其中,Mq和ηq分别代表过载对基础承载力的影响系数和基础承载力的过载修正系数。

Q表示基础两侧过载。

从上面的公式可以看出,Mq和ηq的值应与Md和ηd的值相同,但称谓已更改,纯粹是为了更多地反映本质,以便于理解和理解。

筏板基础地基承载力修正个人总结

筏板基础地基承载力修正个人总结

关于地基承载的修正当工程中遇到地基承载力不足的时候,最先想到的办法就是地基承载力的修正。

搞设计的自然而然的就会拿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规范:5.2.4 当基础宽度大于3m或埋置深度大于0.5m时,从载荷试验或其他原位测试、经验值等方法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尚应按下式修正:ƒa=ƒak+ηbγ(b-3)+ηdγm(d-0.5) (5. 2.4)式中:ƒ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ƒa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按本规范第5. 2.3条的原则确定;ηb、ηd——基础宽度和埋置深度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按基底下土的类别查表5.2.4取值;γ——基础底面以下土的重度(kN/m3),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b—基础底面宽度(m),当基础底面宽度小于3m时按3m取值,大于6m时按6m取值;γm——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kN/m3),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层取有效重度;d——基础埋置深度(m),宜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

在填方整平地区,可自填土地面标高算起,但填土在上部结构施工后完成时,应从天然地面标高算起。

对于地下室,当采用箱形基础或筏基时,基础埋置深度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当采用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时,应从室内地面标高算起。

先不说规范的具体内容,看到规范你心中有没有疑问,地基承载力为什么可以修正?简单来说,土的承载力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土的内聚力,第二部分是由基础侧面超载产生的埋深分量,第三部分是地基土的体积力产生的分量。

其中,土的内聚力跟基础的宽度以及埋深都没有关系,侧向超载与基础埋深有关,地基土的体积力与基础的宽度有关。

由于载荷试验的埋置深度为零,所测定的承载力没有包含深度的影响,同时由于载荷试验的荷载板尺寸比基础的尺寸小很多。

因此载荷试验应用于实际工程时,必须按照基础的实际宽度和埋置深度进行深宽修正。

这就是基础承载力修正的最根本的原因。

土的地基承载力动力触探修正值

土的地基承载力动力触探修正值

土的地基承载力动力触探修正值摘要:一、引言二、地基承载力动力触探修正值的概念与意义三、影响地基承载力动力触探修正值的因素四、地基承载力动力触探修正值的计算方法五、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与案例分析六、总结与展望正文:【引言】地基承载力是衡量土壤或其他地质介质承受建筑物荷载能力的重要参数。

在工程实践中,为了确保建筑物的安全稳定,对地基承载力进行准确评估和修正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地基承载力动力触探修正值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地基承载力动力触探修正值的概念与意义】地基承载力动力触探修正值是指在动力触探试验基础上,根据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地下水位、基础埋深等因素对试验结果进行修正,以得到更接近实际工程中地基承载力的数值。

动力触探试验是一种原位测试方法,通过将一定规格的探头打入地基土中,测量不同深度的土层承载力。

而地基承载力动力触探修正值则是对试验数据进行修正后得到的地基承载力,更能反映实际工程中的地基承载力特征。

【影响地基承载力动力触探修正值的因素】地基承载力动力触探修正值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包括土壤类型、密实度、含水量等;2.基础埋深:基础埋深越大,地基承载力修正值越大;3.地下水位:地下水位越高,地基承载力修正值越小;4.施工条件:施工方法、工程地质条件等。

【地基承载力动力触探修正值的计算方法】地基承载力动力触探修正值的计算方法主要参考《地基规范》中的相关公式。

具体计算过程如下:1.首先,根据动力触探试验结果,得到各深度土层的承载力;2.然后,根据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地下水位、基础埋深等因素,选取适当的修正系数;3.最后,将试验结果乘以修正系数,得到地基承载力动力触探修正值。

【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与案例分析】在实际工程中,地基承载力动力触探修正值的应用十分广泛。

以下是一个案例分析:某工程项目采用浅层平板载荷试验测定地基承载力,根据试验结果和《地基规范》进行修正后,得到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高层结构地基承载力深度修正系数的计算合理性

高层结构地基承载力深度修正系数的计算合理性

高层结构地基承载力深度修正系数的计算合理性摘要] 对于高层结构地基承载力深度修正系数计算的合理性而言,必须要根据实际对施工情况考虑其地基承载力的计算并由此来照应深度修正系数计算,确保更规范地规划计算取值。

本文围绕高层建筑施工的深基础地基承载力的控制展开来相应对计算研究,主要通过地基承载力深度修正系数的计算探析,以实际工程情况为主,对其计算对合理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高层承载力深度修正系数计算中国建筑部门规定超过10层的住宅建筑和超过24米高的其他民用建筑为高层建筑,近年来我国施工领域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发展不断创新,其施工理论和高层建筑施工与一般建筑施工存在区别。

本文围绕高层建筑施工的深基础地基承载力的控制展开来相应对计算研究,主要通过地基承载力深度修正系数的计算探析,以实际工程情况为主,对其计算对合理性进行了分析。

1.工程实例1.1建筑概述本次分析研究对建筑物位于乌鲁木齐城北片区东侧,相邻扬子江路总建筑面积约36000平方米,建筑为13层,无地下室。

整体建筑为整体构造,地上部分划分为三个独立对单元建筑体。

设计基本参数情况如下:工程0.000m相当于绝对标高为23.900m。

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地面粗糙度为C类,设计基本风压为0.45 kN/m2,基本雪压为0.35kN/m2,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II类场地土,不考虑地基土液化影响,场地特征周期值0.35s。

场区在50m的勘察深度范围内有一层地下水,埋深约为11.300~12.200m,地下水对混凝土和混凝土中钢筋均无腐蚀性。

1.2地基施工情况本次地基对施工主要根据当地对水文地质情况选择来进行地基施工方案的选择,主要的依据是相邻对扬子江路对高层建筑物地基施工情况,选择了较为经济合理对建筑基础形势。

砌体结构优先采用刚性条形基础,如灰土条形基础、C15素混凝土条形基础、毛石混凝土条形基础和四合土条形基础等,当基础宽度大于2.5m时,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即柔性基础。

复合地基承载力修正

复合地基承载力修正

复合地基承载力修正
复合地基是指部分土体被增强或置换,形成由地基土和竖向增强体共同承担荷载的人工地基。

在进行复合地基承载力修正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 破坏模式:复合地基破坏模式与天然地基不同,复合地基可能的破坏模式有多种。

- 载荷板尺寸: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所用承压板面积为单桩或多桩承担的处理面积,明显大于天然地基载荷板试验的承压板面积。

- 研究成果:复合地基承载力修正的研究成果很少,出于安全考虑。

《复合地基技术规范》GB/T 50783-2012第5.2.6条规定,复合地基承载力的基础宽度承载力修正系数应取0;基础埋深的承载力修正系数应取1.0。

修正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应按下式计算:
fa=fspk+γm(D-0.5) (5.2.6)
式中,fspk为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γm为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kN/m3),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D为基础埋置深度(m),在填方整平地区,可自填土地面标高算起,但填土在上部结构施工完成后进行时,应从天然地面标高算起。

承载力修正系数规范表

承载力修正系数规范表

承载力修正系数规范表1 规范相关条文说明《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简称规范)第5.2.4条指出:通过载荷试验或其它原位测试结果、经验值等方法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需要进行深度修正。

其条文说明中还有一段论述:“目前建筑工程大量存在着主裙楼一体的结构,对于主体结构地基承载力的深度修正,宜将基础底面以上范围内的荷载,按基础两侧的超载考虑,当超载宽度大于基础宽度两倍时,可将超载折算成土层厚度作为基础埋深,基础两侧超载不等时,取小值。

”目前工程届对地基承载力深度修正的认识还十分混乱。

本文拟进一步对地基承载力深度修正的实质进行总结,阐述其在常见的几种地基基础形式中的应用,同时剖析几种工程界中流行的认识,希望对广大设计人员有所帮助。

2.1深度修正的实质和要点文【1】、【2】指出,进行地基承载力的深度修正,就是为了考虑基础两侧基底标高以上的超载q对基础两侧滑动土体向上滑动的抵抗作用。

这个超载可以直观地理解为作用在滑动土体表面的压重,见图1。

超载q可以是土自重q=rd;也可以是裙房产生的连续均布压力,计算公式可参考规范式(5.2.2-1),注意,活荷载应按“荷载规范”第4.1.2条要求折减。

因此,结合地基破坏机理,以及计算公式建立的前提,总结出地基承载力深度修正的几个要素分别如下:(1)地基承载力的深度修正,其实都是超载的压重作用。

无论是用土的天然埋深,还是将裙房等其他连续均匀压重折算为土厚进行地基承载力的深度修正,其实质都是基础两侧超载对抗滑动土体向上运动的体现。

(2)对超载连续、均匀性和满足一定分布宽度的要求。

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的建立是以超载q为连续均布荷载,并作用在整个滑动体表面为前提的。

根据规范和文【2】的建议,超载的分布宽度满足大于(2~4)B(B为基础宽度)的要求即可进行地基承载力的深度修正。

如果是天然土层形成的超载,这个荷载基本上是连续均布的。

裙房等压重不一定能形成的连续均布的超载,具体分析见下文。

基础设计中基础埋置深度d详解

基础设计中基础埋置深度d详解

关于几种情况下基础埋置深度取值的说明一、计算基底附加应力时用的自重应力 Pc不论基础两侧的土体高程是否相同,基础埋置深度均从原地面(天然地面)算起。

【理由】根据附加应力的定义可以看出,所谓附加应力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由于外荷载增加的那部分应力。

计算时,应该用基底实际压力减去原来此处的应力,也就是减去此处从天然地面算起的自重应力。

二、计算基底压力时用的基础与土的混合自重 Gk如果基础两侧的土体高程不同,基础埋置深度取两侧埋深的平均值。

【理由】计算 Gk 的目的实际上是为了计算基底压力,而这个压力由上部传来出来的荷载 Fk 加上基础与土的混合自重 Gk ,这时如果基础两侧埋深不同,无论是取低值还是高值,都不能真实反应基底受力情况,所以要取平均值计算。

三、对地基承载力进行深度修正的时用的基础埋深d基本依就是安全保守原则,地基承载力的深度修正实际上就是考虑了基础底面以下土体的侧向约束作用,这个作用来自于边载乘以侧压力系数,根据摩尔强度理论,边载越大(深度修正时取的埋深d越大),地基承载力提高的越多,所以考虑安全保守原则,一定是取在整个施工及使用过程中,基础两侧埋深最小的情况进行修正。

1、如果没有地下室,没有填方和挖方时,不论是哪种基础型式,埋深都从室外地面算起【理由】因为这种情况下,室外地面高程低于室内地面(谁也不会让室内地面比室外地面还低,难道不怕往屋里倒灌水嘛)2、如果有地下室,但是没有填方或者挖方时,应分两种情况:(1)对于独立基础或条形应从室内地面算起;(2)对于箱型基础或筏型基础应从室外地面算起【理由】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的室内埋深应从地下室地面算起,地下室地面肯定是低于室外地面,所以按室内地面计算;箱型基础或筏型基础属于整体基础,室内埋深应从一层的地面,由于室外地面肯定低于室内地面,所以按室外地面计算。

3、对于室外地面有填方或者挖方的情况,按照发生时间的先后,应分三种情况:(1)在上部结构施工结束之后填方,应按原天然地面算起这时的填方虽然增加了地基承载力,但施工过程中,地基的承载力不受填方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者按】本刊陆续收到探讨地基承载力的埋深问题的来稿。从这些来稿来看,目前工程界对该问题的认识比较混乱, 有着各种各样的理解。编者通过与相关规范编制组专家以及一些一线设计人员的沟通,从地基承载力深度修正的实质出发, 总结出把握地基承载力深度修正的几个关键要素,以期对设计有所帮助。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工程中存在各种不同的认识 是必然的,因此,作为一个设计人员,不应该盲目照搬某个专家或者学者的一家之言,应该带着思考去学习别人的经验。本 文的讨论也是基于一定认识水平的见解,不妥之处请读者指正。 对地基承载力埋深问题的讨论 李静/ 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建筑结构》编辑部 规范相关条文说明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简称规范)第 5.2.4 条指出:通过载荷试验或其它原位测试结果、经验值等方法确定的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需要进行。其条文说明中还有一段论 述:“目前建筑工程大量存在着主裙楼一体的结构,对于主体结构地 基承载力的深度修正,宜将基础底面以上范围内的荷载,按基础两 侧的超载考虑,当超载宽度大于基础宽度两倍时,可将超载折算成 土层厚度作为基础埋深,基础两侧超载不等时,取小值。” 这两处要求虽然表述不一样,但其实质是一致的,均与地基破 坏机理相关。目前工程界对地基承载力深度修正的认识还十分混乱。 文【1】、【2】均从地基破坏机理出发,分析了地基承载力深度修 正的实质。本文拟进一步对地基承载力深度修正的实质进行总结, 同时分析工程界中流行的几种不正确理解,最后给出常见基础形式 的地基承载力深度修正取值的做法,希望对广大设计人员有所帮助。 2 地基承载力深度修正的实质与要点 2.1 的实质和要点 文【1】、【2】指出,进行地基承载力的深度修正,就是为了 考虑基础两侧基底标高以上的超载 q 对基础两侧滑动土体向上滑动 的抵抗作用。这个超载可以直观地理解为作用在滑动土体表面的压 重,见图 1。超载 q 可以是土自重 q = rd;也可以是裙房产生的连续 均布压力,计算公式可参考规范式(5.2.2-1),注意,活荷载应按“荷 载规范”第 4.1.2 条要求折减。 图 1 基础两侧基底标高以上的超载作用示意 因此,结合地基破坏机理,以及计算公式建立的前提,总结出 地基承载力深度修正的几个要素分别如下: (1) 地基承载力的,其实都是超载的压重作用。无论 是用土的天然埋深,还是将裙房等其他连续均匀压重折算为土厚进 行地基承载力的深度修正,其实质都是基础两侧超载对抗滑动土体 向上运动的体现。 (2) 对超载连续、均匀性和满足一定分布宽度的要求。地基承 载力计算公式的建立是以超载 q 为连续均布荷载,并作用在整个滑 动体表面为前提的。根据规范和文【2】的建议, 超载的分布宽度满足大于(2~4)B(B 为基础宽 度)的要求即可进行地基承载力的深度修正。如果 是天然土层形成的超载,这个荷载基本上是连续均 布的。裙房等压重不一定能形成连续均布的超载, 具体分析见下文。 (3) 取最小值的要求。地基的破坏一般都发 生在最薄弱部位,因此应取基础四周的埋深(或折 算埋深)的最小值进行。 理解了地基承载力深度修正的实质,就可以把 地基承载力深度修正的问题转化为考虑基础四周 2~4 倍基础边长范围内(图 2 中反斜线)超载的大 小与分布问题。再抓住了上述 3 个要素,基本可以 解决一般工程的深度修正取值问题。 图 2 考虑超载作用范围的平面示意 2.2 设计中存在的错误认识及说明 1.“超载”是指基底压力“超出”埋深土层自重应 力的部分。 从前面分析可知,“超载”不是附加应力。 2.条文说明中“基础底面以上范围内的荷载” 是指主楼两侧裙房基础底面标高处的基底压力。 “基础底面以上范围内的荷载”指的是主楼两 侧在主楼基础底面标高处 ......... 的基底压力(见图 1)。 当裙房基础底面标高在主楼基础底面标高之 上时(如图 3),用于的计算埋深 d 应为 d 1 +(H-h),d 1 为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裙 房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平均竖向压力和裙房 基础自重折算成的土厚。

10 专题讨论 Building Structure We learn we go 图 3 裙房基底标高在主楼基底标高之上时计算埋深 3.用结构自身基底实际反力值(即图 1 中的 p)确定 其下地基承载力的埋深修正取值。 根据规范公式(5.2.2-1),结构基础底面反力值 p 与上 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以及基础自重和基础上的土 重有关,其与基础两侧的超载 q 没有直接关系,因此,用 p 值等同于超载 q 去地基承载力,是没有什么道理的。 4.将地基承载力的原理与地基承载力的长期 压密提高作用混为一谈。 地基承载力与上部结构的承载力不同,其与地基变形密 切有关。在地基上部荷载的长期作用下,地基变形趋于稳定, 因此可以适当提高地基承载力。可见,地基承载力的压密提 高机理与超载的压重作用是不同的。 5.地基承载力按深层载荷试验确定时还进行。 按深层载荷试验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时,两侧的超载 已经存在,所以规范规定不用进行深度修正。 6.用于地基承载力深度修正的超载折算厚度不应该大 于基础天然埋深。 只要满足上述 3 个要素的超载,就应该可以用于地基承 载力的深度修正,不应该受到天然埋深的限制。 7.取基础两边的埋深(或折算埋深)的平均或者加权 平均来进行承载力的深度修正。 从破坏模式来看,基础两边的压重不一样时,破坏的滑 裂面自然在压重轻的一边先发生。《规范》条文说明“基础 两侧超载不等时,取小值”就是这种概念的体现。 8.只考虑沿基础短边方向的,不考虑长边方向。 当结构四周的超载相差不多,且其长宽相差较大时,破 坏一般不会沿着长边发生,此时取短边(B 方向)进行考虑是 可以的。但当结构的长宽比较接近时,取四周的埋深(折算 埋深)的最小值进行深度修正是较安全的。 3 对裙楼边长小于 2 倍主楼边长时的考虑及建议 对裙楼边长小于 2 倍主楼边长(图 4)分两种情况考虑: (1)当裙楼处的折算大于天然埋深时,按照规范 要求,因为裙楼边长不大于 2 倍主楼边长,取天然埋深进行 深度修正是没有问题的。但作者认为,当裙楼可以形成较为 连续均布的超载时,可以适当考虑裙楼的压重作用,取计算 埋深处于裙楼折算埋深和天然埋深之间。因为这方面没有权 威资料,因此具体取值应该慎重,或者参考工程经验。 图 4 裙楼边长小于 2 倍主楼边长的情况 (2)当裙楼处的折算埋深不大于天然埋深时,规范没 有明确说明。这个时候,取折算埋深,取小值应该是合理且 偏安全的。当然如上所述,从压重机理来说也可以适当考虑 天然埋深的较大压重,同样应该慎重。 4 各种基础类型的计算埋深取值举例 4.1 条形或独立基础见图 5(a),(b)。 4.2 箱基或筏基等整体基础见图 5(c)。 4.3 独立基础+防水板见图 5(d)。 该基础防水板的基底反力的大小与其构造密切相关 [3] 。 防水板下设置软垫层,起到确保防水板不承担或承担最少量 的地基反力时,软垫层下的地基反力 q 可以考虑防水板自 重、地下室地面建筑做法等。如果防水板下采用的是一般垫 层,防水板与基础将共同承担上部结构传来的力,其地基反 力由分析计算得到。但即使柱距不大,板也不薄,防水板的 基底反力也不能形成均布荷载,也就不能将基底平均压力 q 全额作为超载对独立基础下的承载力进行深度修正 [1] 。不少 设计人员将基底反力平均值折减后作为超载,即 m e / γ α q d = (1) 式中, α 为折减系数。折减系数取多少取决于垫层、柱跨、 板厚及土的性状等。但由于这方面的资料较少,承载力修正 的量值具有很大的经验性,宜通过防水板下反力测试,积累 一定实测资料后给出。通过经验给出的折减系数不能取得太 小,否则计算得到的折算深度 d e 小于裙房室内地面到基础 底面的距离 d 1 ,就没有意义了。最后,用于承载力修正的计 算埋深取室外埋深和折算埋深的小值。 图 5 各种情况的计算埋深取值示意(图中 d 表示计算埋深)

11 Building Structure 专题讨论 We learn we go 5 带裙房的主楼的地基承载力深度修正举例 为了突出问题,仅对结构短边方向、基础两边天然埋深 一样、裙房边长不小于主楼边长的 2 倍、主楼基础为整体性 较好的箱形或筏板基础的情况进行说明。 5.1 主裙楼一体 计算埋深取左右两边折算埋深的最小值,见图 6(a)。 5.2 主裙楼间设缝,之间填粗砂充实至地面的情况 由于粗砂可以传递水平方向的受力,因此对主楼地基承 载力的深度修正可以参考主裙楼一体时的情况,见图 6(b)。 5.3 裙房为独立基础 因为裙房的独立基础不能形成连续均匀的分布荷载,因 此,不能考虑裙房荷载对超载的贡献。其计算埋深应为从裙 房室内地面算起的天然埋深,见图 6(c)。 5.4 裙房为独立柱基础+防水板 如 4.3 的分析,宜依据工程实测数据,按式(1) 对其基底反力进行折减后作为超载,见图 6(d)。 参考文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