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R法定性检测食用油脂中转基因成分_覃文
食品中转基因含量检测与标记方法

食品中转基因含量检测与标记方法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关注增加,对转基因食品的检测与标记方法也变得尤为重要。
转基因食品是指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变了食品中原有基因的组成,使其获得某种特定性状或产生特定功能的食品。
对转基因食品的检测与标记,对保障公众的选择权、监督食品质量与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一、转基因食品检测方法1.1 PCR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PCR法是一种常见的转基因食品检测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特殊引物和DNA聚合酶的作用,使得基因的特定片段以指数级数繁殖。
该技术可以检测食品中转基因成分的存在与否,鉴定出转基因物质及其比例。
1.2 基于ELISA法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化学分析方法,通过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定量或定性测定目标物质。
对于转基因食品的检测,可以采用基于ELISA法的检测方法,利用特异性抗体与目标物质结合,通过比色或荧光等方式检测出转基因成分的存在。
1.3 残留DNA定性与定量检测传统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可以通过提取食品中的DNA,利用PCR或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
该方法的优势在于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高准确性,可以检测低浓度的转基因成分。
二、转基因食品标记方法2.1 成分标记转基因食品标记的基本原则是明确食品中是否包含转基因成分,并在食品标签上进行清晰而准确的标注。
对于转基因农产品,标签上应标明是否“含转基因成分”。
对于转基因食品的配料,应清楚地标注其转基因成分含量。
这种方法通过提供相关信息,使消费者能够有意识地选择是否购买转基因食品。
2.2 标准化标志一些国家和地区通过制定相应的标准,规定食品标识中的转基因食品的标志。
例如,欧盟标准规定在食品包装上必须使用特定的转基因标签,以明确表示食品是否包含转基因成分。
2.3 二维码标记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企业采用二维码标记的方式来提供更丰富的信息。
消费者可以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获取有关该产品的详细信息,包括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遵从的标准、生产过程等。
实时荧光PCR定性定量检测混合食用油脂中的花生油成分

实时荧光PCR定性定量检测混合食用油脂中的花生油成分覃文;董洁;邓鸿铃
【期刊名称】《中国油脂》
【年(卷),期】2006(031)010
【摘要】为鉴别鉴定花生油在食用油脂中的存在与否及其含量,研究了定性定量检测花生特异性基因片段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结果表明,生花生需加热处理后再提取DNA才能作为PCR扩增的模板,食用油脂中可提取出用于定性定量PCR的DNA,花生的Arah1基因是具有花生种属特异性的基因,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Arah1基因片段可定性定量检测混合食用油脂中的花生油成分.
【总页数】4页(P73-76)
【作者】覃文;董洁;邓鸿铃
【作者单位】广东化工制药职工技术学院,510520;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510623,广州市;广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510110,广州市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
【相关文献】
1.食用油脂中DNA高效快速提取方法及实时荧光PCR检测技术的研究 [J], 栾凤侠;张洪祥;白月
2.实时荧光PCR法快速检测食用淀粉中的木薯成分 [J], 韩建勋;吴亚君;王斌;葛毅强;陈颖
3.双重实时荧光PCR定量检测动物产品中牛源性成分 [J], 高志强;汪琳;蒲静;尹羿;
张伟;赵相鹏;姚震宇
4.基于实时荧光PCR法定量检测食品中鸡源性成分 [J], 罗建兴;刘国强;海小;郭梁
5.实时荧光PCR定量检测肉制品中猪源性成分 [J], 杨瑶;斯能武;严钰澳;覃瑞;吴智华;张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植物源食用油中提取用于转基因成分检测的DNA的方法[发明专利]
![从植物源食用油中提取用于转基因成分检测的DNA的方法[发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bffbe31b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eb.png)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公布说明书[11]公开号CN 101358189A[43]公开日2009年2月4日[21]申请号200810167544.1[22]申请日2008.10.10[21]申请号200810167544.1[71]申请人天根生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地址100083北京市海淀区成府路35号北陆楼[72]发明人柯海燕 [51]Int.CI.C12N 15/10 (2006.01)C12Q 1/68 (2006.01)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7 页 附图 3 页[54]发明名称从植物源食用油中提取用于转基因成分检测的DNA的方法[57]摘要本发明的内容是从植物来源的食用油中提取DNA ,用于转基因成分的检测。
本方法的特点是:在DNA提取之前先采用有机的乳化剂进行较长时间的乳化,把含量极低的DNA从脂溶性油脂中充分游离出来,完成成功提取的第一步,再利用自主研发的独特缓冲体系(提取缓冲液:100mM Tris.HCl,pH8.0;20mMEDTA;500mM NaCl;1.5%SDS; 4%PVP)使DNA 充分释放和聚集,有别于传统的CTAB裂解,酚/氯仿抽提,然后在carrier RNA共沉剂下经异丙醇沉淀,再经第二次异丙醇沉淀,从大离心管转移至小离心管,最大限度的获得食用油中含量极低的DNA,溶于40μl溶解缓冲液中,取9μl作为模板用于20μl的PCR反应体系。
本方法快速、便捷、安全,效率高、稳定性好,适用于以植物来源为原料的食用油的转基因成分检测。
200810167544.1权 利 要 求 书第1/1页 1.从以植物为原料的食用油中提取用以转基因成分检测的DNA的方法,由下述步骤组成:(1)样品预处理:取食用油30ml,加入等体积乳化剂,于磁力搅拌器上搅拌2-3小时;(2)取经预处理后的溶液10ml于大离心管,加5ml提取缓冲液,涡旋振荡1分钟后,室温静置10分钟;(3)加入2ml乙酸钠缓冲液,充分混匀,涡旋振荡1分钟后,室温静置10分钟;(4)10,000r p m离心10分钟,将下层水相转移至新的大离心管中;(5)向水相溶液中加入10μl Carrier RNA和0.7倍体积的异丙醇,充分混匀,10,000rpm离心10分钟,弃上清,保留沉淀;(6)向大离心管中加入700μl超纯水,涡旋振荡15秒,加入700μl 异丙醇,涡旋振荡15秒,简短离心,将溶液转移到新的小离心管中;(7)12,000rpm离心5分钟,弃上清;(8)加入700μl 70%乙醇,涡旋振荡5秒,12,000rpm离心5分钟,弃上清;(9)开盖倒置,室温放置10min,彻底晾干残余的乙醇;(10)加入40μl洗脱缓冲液TE,旋涡振荡1分钟,最终得到食用油DNA 溶液。
食品中转基因成分的检测方法与限量标准研究

食品中转基因成分的检测方法与限量标准研究引言: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转基因食品备受争议。
为了保护消费者权益,监管部门一直致力于开发食品中转基因成分的检测方法,并制定相应的限量标准。
本文将对现有的检测方法及限量标准进行研究。
一、食品中转基因成分检测方法1. PCR检测方法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种常用的检测转基因成分的方法。
通过匹配转基因重要基因的DNA序列,PCR可以检测到极低浓度的转基因成分。
然而,由于PCR方法对样品的处理过程较为繁琐,且存在较高的假阳性率,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进一步改进。
2. 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实时荧光PCR是基于PCR技术的一种改进方法。
它可以实时监测PCR过程中的荧光信号,准确判断转基因成分的存在与否。
相比传统PCR方法,实时荧光PCR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优势,然而其设备和试剂的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推广。
3. 基因测序方法基因测序方法是一种直接检测转基因成分的手段。
通过对食品中所有DNA序列的测序,可以准确判断是否存在转基因成分。
基因测序方法在理论上能够提供最准确的结果,但由于其高昂的费用和时间成本,目前在大规模应用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二、食品中转基因成分的限量标准1. 限量标准的制定依据食品中转基因成分的限量标准制定依据包括食品安全评估、转基因成分检测方法的可行性和社会公众意见等。
在制定限量标准时,应综合考虑科学研究和实际情况,确保转基因食品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2. 不同国家的限量标准差异不同国家对转基因成分的限量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异。
例如,欧盟规定,食品中转基因成分的含量超过0.9%时,必须标示出来。
而美国则没有明确的限量标准,而是采取了一种“合理衡量”的方式,需要食品生产者自行决定是否标识转基因成分。
3. 限量标准的争议与改进转基因食品的限量标准一直备受争议。
一方面,部分人认为限量标准过于宽松,难以真正保护消费者权益;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限量标准过于严苛,对农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食用油中转基因植物成分定性

4、PCR扩增产物的检测
❖ 制备2%的琼脂糖凝胶,按比例混匀电泳上 样缓冲液和PCR扩增产物,然后将混有上样缓 冲液的PCR扩增产物加人样品孔中,并用DNA Marker作分子量标记,进行电泳分析.电泳结束 后,在凝胶成像仪的紫外透射光下观察是否扩 增出162bp的特异性DNA电泳带。
3、PCR扩增反应 反应体系
(1) PCR Buffer2. 5μL,Mgcl 25mmol/L2.5μL, DNTP(2. 5 mmol/L)各2.0μL,引物20 pmol/μL 正:0.25μL;0.25μL,Taq酶5 U/μL 0.125μL, DNA模板15ng/μL 5.0μL,DdH2O补足至反应总 体积为25μL
❖ 2、DNA分子量标准 PCRbuffer, dATP,dTTP,dCTP,dGTP,Taq酶,引物
❖ 3、电泳加样缓冲液,琼脂糖(电泳级),溴 化乙锭,核酸电泳缓冲液
四、检测步骤
❖ 1、待检样品的制备
在2 ml离心管中加人0.5 ml食用油及400 μL TE缓冲液,颠倒混匀5min,室温下离心 13 000 r/min 3min.去除上层油脂层;再次向同 一支管中加人0.5ml食用油,离心,去除上层油 脂层,反复二至五次.取水相用于提取DNA。
二、实验仪器
❖ PCR热循环仪,超净工作台.,消毒灭菌锅., 台式小型离心机,冷藏冷冻冰箱,旋涡震荡 器,恒温培养箱,恒温水浴,凝胶成像系统
微量移液器:0. 5μL,2μL,10μL,20μL, 100μL,200μL,l000μL
凝胶电泳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PCR仪
食品中转基因成分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食品中转基因成分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3陈 颖1 葛毅强2 苏 宁1 徐宝梁11(中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25)2(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北京,100045)摘 要 随着各国政府和有关食品监督机构对转基因食品检测的日益重视,转基因食品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十分迅速。
这篇文章就目前国内外常用的2种转基因食品检测方法进行了概述。
关键词 食品,转基因食品,检测方法 第一作者:博士,高级工程师(通讯作者:葛毅强)。
3科技部社会公益研究资金项目 收稿时间:2003-01-09 2001年度全球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估计已达5260万km 2,随着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生产的不断发展,大量的转基因农产品已经直接或间接地被制作成为人类消费的食品,转基因食品的份额在食品市场中正不断加大,进入人们的食物链。
这一方面展示出先进科学技术在生产上的巨大应用前景,另一方面也引发了转基因作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影响的争论。
为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选择权和知情权,以及出于国际贸易的需要,转基因食品的检测越来越引起各国政府和有关食品监督机构的重视。
目前,国内外对转基因食品的检测主要有2种,第一种是建立在以核酸为基础的PCR 检验方法,如检测特异插入功能基因DNA 的PCR 方法、巢式PCR 方法、核酸杂交方法,检测特异插入基因表达RNA 的R T 2PCR 方法和核酸杂交方法;第二种是检验外源基因的表达产物2蛋白质的方法如EL ISA 、免疫层析试纸条方法,检测插入基因表达蛋白功能的生化活性检测方法等。
目前以PCR 方法灵敏度最高,适用范围最广。
1 以核酸为基础的检测方法111 核酸的提取提取出一定数量的高质量DNA ,是进行以核酸为基础的PCR 检测的前提条件。
由于食品成分复杂,除含有多种原料组分外,还含有盐、糖、油、色素等食品添加剂,此外,加工过程中的煎、炸、煮、烤等工艺使原料中的DNA 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食品中转基因成分的检测特别是食品中DNA 的提取具有其特殊性。
食用油脂中转基因植物成分实时荧光PCR定性检测方法(三)

食用油脂中转基因植物成分实时荧光PCR定性检测方法(三)实时荧光PCR反应体系见表2。
表2 实时荧光 PCR反应体系 7.5.2 实时荧光PCR反应参数实时荧光PCR反应参数见表3。
用法不同实时荧光PCR仪,可对参数作适当调节。
表3 实时荧光PCR反应参数 7.5.3 仪器检测通道的挑选设置PCR反应管荧光信号收集条件,应与探针标志的报告基团全都。
详细设置办法可参照仪器用法解释书。
7.6 结果分析、推断和表述 7.6.1 基线和闭值的设置实时荧光PCR反应结束并分析结果时,应设置基线和闽值。
基线范围设置在3个~15个循环。
基线闭值设置在基线刚好超过正常阴性目标DNA对比扩增曲线最高点且Ct=40,通常状况下可以采纳仪器默认的基线阂值,即采纳3个~15个循环的阴性目标DNA对比的10倍标准差作为阈值。
7.6.2 质量控制7.6.2.1 平行样品的设置每个样品举行实时荧光PCR检测时应设置起码2个平行。
7.6.2.2 对比设置实时荧光PCR检测过程中应设置PCR 扩增试剂对比、PCR扩增阴性目标DNA对比、PCR扩增阳性目标DNA对比,并对DNA提取和纯化过程中设置的核酸提取空白对比同时举行实时荧光PCR检测,详细方式根据GB/T 19495.2中相关规定。
试验中设置的各种对比PCR检测结果应符合7.6.2.3~7.6.2.5。
否则,任一种对比假如浮现非下述正常结果,应重做试验。
7.6.2.3 核酸提取空白对比和PCR扩增试剂空白对比外源基因检测结果Ct≥40,内源基因检测结果Ct≥40。
7.6.2.4 PCR扩增阴性目标DNA对比外源基因检测结果Ct≥40,内源基因检测结果20≤Ct≤36。
7.6.2.5 PCR扩增阳性目标DNA对比外源基因检测结果Ct≤36。
7.7 结果推断和表述7.7.1 待测样品外源基因2个平行样检测结果Ct≥40,内源基因检测20≤Ct≤36并浮现典型的扩增曲线,同时各种试验对比结果正常,此时可以判定该样品未检出xxx基因,结果表述为未检出xxx基因。
植物油DNA提取和基因检测研究进展

植物油DNA提取和基因检测研究进展齐玲倩;刘秀;丁梦璇;刘远远;柯润辉;尹建军【摘要】Methods for gene detection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authentication and GMO detection for vegetable oils because of their rapidity, efficiency, sensitivity and accuracy. While, as for vegetable oils, the low quantity and integrity of DNA caused by being refined increase the difficulties of DNA extraction and gene detection. In this paper, we review the progress of DNA extraction and gene detection for vegetable oils and make some respect for their future , so 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researchers in some degree.%基因检测方法以其快速、高效、灵敏、准确的特点而广泛应用在植物油真实性和转基因成分鉴定中。
但植物油大都经过精制加工,DNA含量极少且完整度低,这对植物油的基因提取和检测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本文对植物油DNA提取和基因检测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以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研究者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期刊名称】《食品研究与开发》【年(卷),期】2016(000)001【总页数】5页(P220-224)【关键词】植物油;DNA提取;基因检测【作者】齐玲倩;刘秀;丁梦璇;刘远远;柯润辉;尹建军【作者单位】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北京100015;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北京100015;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北京100015;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北京100015;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北京100015;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北京100015【正文语种】中文植物油是人类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近年来植物油市场出现了较多的掺假植物油和转基因植物油,例如掺杂大豆油、棕榈油的花生油,掺杂榛子油、杏仁油、玉米油的橄榄油和转基因大豆油,转基因菜籽油等[1-2],这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2—01—15作者简介:覃 文(1957—),女,高级工程师/博士后;研究方向为食品及动物产品生物检测。
文章编号:1003—7969(2002)02—0004—03 中图分类号:TQ646.4 文献标识码:APCR 法定性检测食用油脂中转基因成分覃 文,董 洁,邓鸿铃,高东微(广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食品实验室,510623广州市珠江新城花城大道66号) 摘要:食用油脂(尤其是精炼油)被认为几乎不含DNA 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
针对食用油脂中DNA 含量极低、破坏严重的特点,成功地建立了食用油脂中DNA 提取方法,并从中检测出玉米、大豆内源基因(IVR 、Lectin )以及外源抗虫基因[Cr yIA (b )]和抗除草剂基因(EPSPS ),为油脂进行核酸类生物性检测提供了一种简捷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食用油脂;DNA ;提取;转基因检测 对食用油脂的检验,一直是以食用油卫生标准中的酸值、过氧化值、羰基值、黄曲霉毒素[1,2]等与安全卫生有关的检验项目进行检验。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用油脂的检验,将会逐渐扩展到对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检验。
近年来,我国进口的制油原料中,有相当数量是转基因产品。
由于目前世界上已有不少国家规定了转基因食品必须加贴标签或禁止进口,因此,对食用油脂进行转基因成分的检测,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鉴别食用油脂是否为转基因食品,除了检测原料以外,更多的情况下,是需要从成品食用油中直接进行检测,而从食用油脂中提取出可用于核酸检验的DNA ,是进行该项检验的关键步骤。
目前尚未见有关从食用油脂中提取DNA 的报道。
本文介绍一种稳定有效且简便易操作的从大豆油、玉米胚芽油等食用油脂中提取DNA 的方法。
用该方法提取的DNA ,可以用于转基因成分以及其他核酸成分的检测。
本文针对已商品化的转基因大豆、玉米中的外源基因,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 -action ,PCR )及基因片段扫描(GeneScan )技术进行检测。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食用油脂购自超级市场,部分样品为送检样品。
1.2 仪器、试剂水浴锅,旋涡振荡器,核酸蛋白分析仪,定性(定量)PCR 仪,DNA 测序仪等;PCR 试剂(Promega )及GeneScan 试剂(Applied Biosystems )。
1.3 方法食用油脂中DNA 的提取:在2ml 离心管中加入1ml 食用油及400μl TE (Tris -EDTA ),颠倒混匀5min 后13000r /min 室温离心5min 去上层油脂层;将离心管中余下的约400μl 水相溶液按照Wizard ®Genomic DNA Purification Kit (Promega )说明书操作步骤提取DNA ;在沉淀DNA 之前,向离心管中加入≥1μg 植物基因组DNA 作为担体,并加入600μl 室温异丙醇,颠倒混匀2-5次后室温静置45min -60min 沉淀DNA ;沉淀的DNA 经离心、70%乙醇洗涤并干燥后,加入TE 溶液溶解DNA ,置于4℃保存备用。
PCR 扩增玉米内源基因IVR 、大豆内源基因Lectin 以及外源基因Cr yIA (b )、EPSPS 所用引物[3]由宝生物合成,PCR 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见文献[4]。
从DNA 提取开始,所有实验均设有空白对照、阴性对照及阳性对照。
同时,本研究还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 技术(相当于定性PCR 与分子杂交),对PCR 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未显示)。
2 结果与讨论2.1 结果2.1.1 食用油脂中玉米内源基因I VR 和大豆内源基因Lectin 的检测 检测玉米、大豆的植物内源基因,可以判断从食用油脂中是否成功地提取到DNA ,以及所提取的DNA 是否适合用于PCR 扩增,同时还可以判断所提取的DNA 提取液中是否含有PCR 扩增抑制物,从而避免出现最终检测结果的假阴性。
图1、图2分别显示采用PCR -GeneScan 法检测食用油脂中玉米内源基因IVR 和大豆内源基因Lectin 的结果。
4中 国 油 脂 2002年第27卷第2期Dye /Sampl e Peak MinutesSizePeak Height Peak Area Data Point2B ,8619.23221.8920682886752432B ,8719.30224.0824626385052624B ,9118.88221.9213461487751484B ,9218.95224.1515563802051676B ,8618.71221.7515401602951036B ,8818.79224.1313132437551237B ,9519.09221.8412281410052057B ,9619.13223.006157082521511B ,6218.77221.84264535339511711B ,6418.84224.203290396755137图1 食用油中玉米内源基因IVR 的检测自上而下:1、2玉米胚芽油;3、4混合油脂; 5空白对照;6阴性对照;7阳性对照。
Dye /Sampl e Peak Minutes Size Peak Height Peak Area Data Point14G ,2315.66184.551331144427114G ,2415.71186.071001352428416G ,1915.65184.461621512426716G ,2015.69185.741391684427821G ,2815.64184.33425137229426421G ,2915.68185.745262602614276图2 食用油中大豆内源特异基因Lectin 的检测自上而下:1、2大豆色拉油;3空白对照; 4阴性对照;5阳性对照。
由于食用油脂中DNA 含量非常低,提取后目标DNA 含量及纯度的测定,若采用常规的凝胶电泳或紫外分光光度法,无法确定所提取的DNA 是否含有目标DNA ,凝胶电泳上所显示的条带以及从紫外获取的OD 值,都可能是担体DNA 和目标DNA 的混合信息。
因此,食用油脂中所含的DNA 提取是否成功,只有使用特异引物,将目标DNA 通过PCR 扩增来判断,如本研究中制油原料内源基因的检测。
从图1、2中可以看出,在市售的玉米胚芽油、大豆色拉油以及送检的混合油脂样品中,分别检出玉米和大豆的内源基因,说明DNA 的提取是成功的。
2.1.2 食用油中抗虫基因和抗除草剂基因的检测除了检测内源性特异基因外,本研究还检测了外源基因抗虫Cr yIA (b )基因及抗除草剂EPSPS 基因。
由于本研究中使用的检测外源基因的引物,与检测制油原料(转基因大豆、玉米)的引物相同,因此,在成品食用油脂中检出外源基因,说明该食用油脂的制油原料含有转基因大豆或玉米。
见图3、4。
D ye /Sample Peak Minutes Siz e Peak Height Peak Area Data Point7B ,6117.50181.62658674647717B ,6217.54182.75647749847827B ,6317.64185.526911195548098B ,6217.55181.68660665247848B ,6317.59182.81482555947958B ,6417.68185.4760410401482110B ,6017.58181.744654687479410B ,6117.62182.863463964480510B ,6217.72185.504377426483113B ,5317.59181.64130513900479513B ,5417.63182.77145619089480613B ,5517.72185.521402262874833图3 食用油中抗虫基因CryIA (b )的检测自上而下:1、2玉米胚芽油;3、4混合油脂; 5空白对照;6阴性对照;7阳性对照。
52002年第27卷第2期 中 国 油 脂Dye /Sampl e Peak MinutesSizePeak Height Peak Area Data Point7B ,4315.10126.85603501941177B ,4415.13127.79295309141267B ,4515.21129.88712594841467B ,4615.24130.72481495641548B ,3814.90126.86515385040628B ,3914.93127.82214242540718B ,4015.00129.83624489540908B ,4115.03130.693653083409813B ,3414.55126.24186314765396613B ,3514.58127.363353589397613B ,3614.65129.38223416696399413B ,3714.67130.1756343914001图4 食用油中抗除草剂基因EPSPS 的检测自上而下:1、2辣椒油;3空白对照; 4阴性对照;5阳性对照。
2.2 讨论对食用油脂进行转基因成分的检测,是油脂检验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其首要前提是需要从油脂中提取出适合于PCR 扩增的DNA 。
由于食用油脂经过精炼等加工步骤之后,所残留的核酸被严重破坏成碎片状,且含量极低。
因此,提取开始前,利用DNA 可溶于水溶液的特性,在食用油脂中加入一定体积的TE 溶液进行洗涤,这一步骤对于成功提取DNA 至关重要。
洗涤时的操作手法对于DNA 的得率有一定的影响。
担体DNA 的选择,最好选择与目标DNA 的物种相差较远的植物、动物或微生物DNA 。
本研究所选用的担体,不影响待测目标DNA 的检出,并作为PCR 反应时的阴性对照。
油脂中的DNA 提取是否成功,可以通过检测该油脂所用原料的植物内源特异基因,如玉米油中的I VR 、大豆油中的Lectin 等进行验证。
目前,食用油脂的制油原料已部分使用转基因产品(转基因玉米、转基因大豆、转基因油菜籽)。
因此,除了检测制油原料的自身基因外,本研究通过检测外源基因来验证所提取的DNA 是否适用于其他外源基因的检测。
结果显示,在食用油脂中亦可检出抗虫基因Cr yIA (b )和抗除草剂草甘膦EPSPS 基因。
由此可见,本研究所建立的食用油脂DNA 提取方法简单方便,也可用于不同基因的检测。
参 考 文 献[1] GB 2716-1988,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S ].[2] GB 15197-1994,精炼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S ].[3] Carolyn D .Hurst ,Angus Knight ,Ian J Bruce .PCR detec -tion of geneticall y modified soya and maize in foodstuffs [J ].Molecular Breeding ,1999,5:579-586.[4] 覃 文,董 洁,等.食品中转基因成分的检测[J ].食品科学,2001,22(7):59-62.Qualitative Detection for Geneticall y Modified Organisms in Edible Oils by PCRQIN Wen ,DONG Jie ,DNEG Hong -ling ,GAO Dong -wei(Guangzhou Entry -Exit Inspection &Quarantine B ureau of the P .R .of China ,510623Guangzhou ) A bstract :A qualitative method for detecting of transgenic genes in edible oils was reported .It is nor mally consid -er ed that the edible oils ,especially refining oils ,did not contain any DNA ,RNA and proteins .This study has estab -lished a useful method for extraction DNA from the edible oil samples and extracted DNA can be used as template for PCR .The endogenous genes (IVR ,Lectin )and transgenic genes (Cry ,EPSPS )were detected in the edible oil sa mples by the PCR -GeneScan method .Key words :edible oil ;extraction ;DNA ;detection GMOs6中 国 油 脂 2002年第27卷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