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公开课教案
《小飞人卡尔松》课外导读课公开课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从作者作品中感悟经典
阿斯特丽德·林格伦
从作者作品中感悟经典
享年94岁的瑞典儿童文学大师林格伦,世界级的儿童 文学大师,被誉为“童话外婆”、“瑞典的民族英雄”。
她写过30多部作品,发行量多达1亿3千万册。如果把她 的书摞起来,会有175个埃菲尔铁塔那么高;要是把它们排 成行,可以绕地球3圈。
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在瑞典访问时,第一个想见的不是 瑞典总统,而是林格伦,因为他是读着《小飞人卡尔松》长 大的。
贪婪、 自私 自利
语言
事情
神秘嘉宾
小飞人卡尔松
吹牛、自大 绰号
制造快乐
外貌
个子矮小 体型圆滚
小飞人卡尔松领着小弟开启了一 幕幕精彩的故事……
整 个 脑 袋 伸 进 金 鱼 缸 喝 水
扮鬼吓走姐姐的男朋友
用吸尘器进行全身大扫除
制作木乃伊戏弄两个小偷
平凡生活里有了创造的欢乐,神奇的色彩!
最能打动孩子心灵的世界经典——林格伦儿童文学作品。
——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
林格伦作品
卡尔松很快就把七块酥(sū)饼吃下去了。小弟 吃得可没有那么快。他正在吃第二块。第三块还放在 身边的台阶上。
“啊,我感到非常舒服。”小弟说。
卡尔松俯下身,贪婪地看着他。
……
——节选自第12章《卡尔松设酥饼宴》
从故事中读人物
卡尔松俯下身,贪婪地看着他。 “不,你不舒服。你一点儿也感觉不到舒服。” 他把小手放在小弟的头上。 “跟我的完全一样!一种典型的酥饼烧。” 小弟露出惊奇的神色。 “是什么……酥饼烧?” “人如果吃酥饼吃多了就要发烧。” “你不是吃得更多吗?”小家伙说。 “你说得对。”卡尔松说,“但是你看,我三岁的时候得过酥饼烧,人只
有一种书比语文书更丰厚, 读了之后会更有收获,它就是课 外书!
11《军神》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1《军神》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1.军神第二课时一、教材解析五下第四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责任”,《军神》这篇课文讲的是刘伯承的眼睛受了重伤后,到德国人开设的一家诊所就医,他在拒绝使用麻醉药的情况下进行眼部手术,而且在手术中清楚地数着刀数;沃克医生被他一系列非同常人的表现而震惊,称赞他为“军神”。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
"这篇课文既对刘伯承手术前后的神态、语言和动作进行了正面的细致刻画,体现出刘伯承为了能全身心地投入革命,不惜承受巨大痛苦的坚毅品格;课文还抓住沃克医生的神态,写出了他对刘伯承态度的转变,从侧面衬托出刘伯承意志如钢的英雄气概。
《军神》是本单元第三篇精读课文,前一课《青山处处埋忠骨》的学习任务是“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这一课则要继续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主人公刘伯承的内心,还要体会沃克医生的内心变化,并用他的口吻讲故事。
课后的第3题和第4题直接指向本单元语文要素,这由“读"到“讲”的要求是对语文要素的进一步深化,让学生在运用中加以实践。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四下第七单元曾学习过“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而且,学生在本单元学习《古诗三首》时,通过表现诗人动作、语言、神态等关键字词,体会了诗人的赤子之心和家国情怀;又在《青山处处埋忠骨》中通过抓住对人物的细节描写,感受到了领袖为取得胜利甘于舍小家为国家的革命精神。
前面这些学习经历,都为学生在学习本课时,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情变化、感受人物的品质做好了铺垫。
三、教学目标1.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体会沃克医生的内心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尝试以沃克医生的口吻讲故事。
3.阅读《丰碑》,学会抓住细节体会军长的内心变化,感悟军需处长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难点:从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中体会主人公的内心变化,知道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原因,体会他坚强的意志。
统编语文七年级下册 25《活板》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第一课时)

统编语文七年级下册25《活板》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第一课时)活板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本文,了解作者及《梦溪笔谈》;熟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语言正确翻译原文。
2.借助注释,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确切理解其含义;疏通文意,把握主旨。
3.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激发热爱科学、开拓创新的热情。
重点难点:重点: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说明顺序。
难点: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升质疑思辨的能力。
教学课时:2第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开篇激趣,导入课题。
1.教师概述。
如今,电脑打字、电子印刷已成为时尚,也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然而,最初的印刷并非如此,早期的印刷方法是把图文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的,称“刻板印刷术"。
那么,又是谁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新的改进,把印刷技术推进了一大步呢?这人便是沈括,他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了解这种技术的详情吧。
2.板书课题:活板二、预习课文,基础积累。
(一)作者简介。
沈括(1031—1095),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汉族,杭州钱塘县(今浙江杭州)人,北宋官员、科学家。
一生致志于科学研究,在众多学科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和卓越的成就,被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其代表作《梦溪笔谈》,内容丰富,集前代科学成就之大成,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二)背景介绍。
《梦溪笔谈》的撰写时间,历来有多种说法。
胡道静在《梦溪笔谈校正·引言》中提出:“《梦溪笔谈》撰述于1086~1093年(宋元祐年间),大部分于1088年(元祐三年)定居于润州以后写的";李裕民《关于沈括著作的几个问题》(《沈括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认为:“作于1082年(宋元丰五年)十月沈括在随州安置后,至迟在迁居润州梦溪园之初已完书。
”但现一般认为,胡道静的说法较为可靠。
(三)文学常识。
1.资料简介。
《分子间作用力》教案公开课

《分子间作用力》教案公开课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1.2 分子间作用力的概念及其重要性1.3 教学目标与内容安排第二章:分子间作用力的基本概念2.1 分子间作用力的定义2.2 分子间作用力的分类2.3 分子间作用力的测量与表达第三章:分子间作用力的来源3.1 范德华力3.2 氢键3.3 电吸引力3.4 排斥力第四章: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的关系4.1 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状态的关系4.2 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溶解性的关系4.3 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沸点的关系第五章:分子间作用力的应用5.1 分子间作用力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5.2 分子间作用力在药物化学中的应用5.3 分子间作用力在生物化学中的应用本章节主要介绍了分子间作用力的基本概念、来源以及与物质性质和应用的关系。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分子间作用力的分类和来源,并了解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和应用之间的联系。
第六章:分子间作用力的实验测定6.1 分子间作用力的实验方法6.2 分子间作用力的测定技术6.3 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第七章:分子间作用力在化学反应中的角色7.1 分子间作用力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7.2 分子间作用力对化学平衡的影响7.3 分子间作用力在催化反应中的应用第八章:分子间作用力在生物分子中的应用8.1 分子间作用力在蛋白质结构中的作用8.2 分子间作用力在DNA双螺旋结构中的作用8.3 分子间作用力在酶催化中的作用第九章:分子间作用力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9.1 分子间作用力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9.2 分子间作用力在纳米材料中的应用9.3 分子间作用力在新能源材料中的应用第十章:分子间作用力的研究前沿与展望10.1 分子间作用力研究的最新进展10.2 分子间作用力在新技术开发中的应用10.3 分子间作用力研究的未来挑战与机遇这五个章节主要讨论了分子间作用力的实验测定方法、在化学反应和生物分子中的应用,以及在材料科学和研究前沿中的重要角色。
(新)科粤版化学《1.2化学实验室之旅》公开课(教案)word版

1.2 化学实验室之旅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化学实验室的规则。
2.掌握常见仪器的名称和使用。
3.初步学会药品的取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演示、学生演示等方法,促使学生学会标准的仪器操作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学态度。
初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化学实验室的实验规则和常用仪器的名称、作用。
2.药品的取用、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1.药品的取用。
2.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过渡]化学离不开实验,化学是以实验为根底的学。
化学实验室是进行实验的重要场所,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化学实验室。
新课讲解一、实验室常用仪器[讲解]1.试管(1)用途:①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响容器。
②溶解少量固体。
③收集少量气体。
(2)本卷须知:①加热时外壁必须枯燥,不能骤热骤冷,一般要先均匀受热,然后才能集中受热,防止试管因受热不均而破裂。
②加热时,试管要先用铁夹夹持固定在铁架台上。
③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且未冷却前试管不能直立,防止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④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受热溢出),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的角度(增大受热面积,防止暴沸),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
2.酒精灯(1)用途: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
(2)本卷须知:①使用时先将酒精灯放稳,取下灯帽,正放在灯的右侧,以防滚动和便于取用。
②使用前检查并调整灯芯。
③灯体内的酒精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3/4,也不应少于1/4(酒精过多,在加热或移动时易溢出;太少,易引起爆炸)。
④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
⑤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酒精灯,应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
⑥应用外焰加热(外焰温度最高)。
⑦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熄。
⑧用完后,立即盖上灯帽〔防止酒精挥发和灯芯吸水)。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泥娃娃跳舞》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泥娃娃跳舞》含反思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泥娃娃跳舞》含反思「篇一」活动领域:现在的儿童类药物多带有香甜的水果味,易误导孩子超量服用,孩子们在学会看量尺后,对刻度也很感兴趣,有时还会在吃药时说:“我吃15毫升。
”因此我从幼儿的生活中生成了《神秘杯》的活动,通过活动激发幼儿对生活中物品的探索兴趣,了解服药杯的作用并学习使用带刻度的杯子,让孩子们在帮助小动物送药的同时也知道自己要按量服药。
教材难易程度适中,幼儿对此内容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刻度的读取反映了幼儿的分析能力。
教学中要提高幼儿的分析能力,必须让他们有机会实践自己的想法,然后让他们带着问题进行测量活动。
测量工具的使用是难点。
幼儿不能主动发现测量中刻度与水平面重叠的重要性,所以,在幼儿实践的基础上,要组织幼儿讨论,教师的示范演示在桌面上读取结果,引导幼儿发现问题,讨论解决的方法,并让幼儿通过操作达到理解,从而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对于即将进入小学的大班孩子,让幼儿在探索中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建立客观实证的科学观,培养认真仔细的品质是非常重要的。
幼儿通过尝试活动,学习运用带刻度的杯子测量液体。
继而探索目测结果与杯子的大小的关系,体会一样多的液体用不同大小的杯子装,杯子越小液面越高杯子越大液面越低,我们应该以刻度为准的道理。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逻辑分析能力及尝试精神。
活动中主张把自主权交给孩子,使教师真正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使幼儿在操作中不断探索、发现,获得真实的经验,从而达到目标。
本次教学中的重点是:学会正确使用读取服药杯。
本内容有两个难点。
第一个难点是,虽说幼儿有许多次服药的经验,但对于刻在服药杯上的细小刻度是很难发现的,对于这个难点,首先通过提示问题,引导他们仔细观察发现这细小之处,依次在放大的图片上出示刻度的每一部分,通过设问让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思考、解答。
第二个难点是理解目测结果与杯子大小的关系。
通过对比实验让幼儿形成正确的观念,液体同样多的情况下,杯子越小液面越高,杯子越大,液面越低。
大班语言《反义词》教案6篇

大班语言《反义词》教案6篇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教学进度的紧凑与合理,教案的制定需要结合实际的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学习状况,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大班语言《反义词》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大班语言《反义词》教案篇1一、活动目标1、对实物,图片的观察比较,使幼儿初步理解反义词的含义。
2、发展幼儿思维敏捷性和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3、学会正确运用反义词二、活动准备1、实物:娃娃,书,糖,药2、多媒体课件三、活动过程1、通过实物引导幼儿理解反义词的含义(1)出示宝贝盒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了一个宝贝盒,里面住着很多对好朋友,老师请一个小朋友来摸宝贝。
(2)请幼儿观察比较老师和小助手有什么不同。
引导幼儿说出高矮,长短。
师:像高矮,长短这样意思相反的词叫做反义词。
教师与幼儿以摸宝贝的方式,利用实物,各种器官,理解什么是反义词。
如娃娃,引导幼儿说出大小。
如书,引导幼儿说出厚薄。
如听拍手速度,引导幼儿说出快慢。
3、请幼儿说说自己还知道什么反义词。
4、利用幻灯片图片,玩游戏找相反好朋友。
并让幼儿用反义词正确表达5、师幼互动游戏和我说的做的不一样,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6、带小朋友出去找反义词。
师:总结:小朋友们,只要我们有一颗善于发现的心,我们就能在生活中找到很多反义词,那现在老师带你们出去找反义词,看哪个小朋友找到的反义词最多。
大班语言《反义词》教案篇2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积极的思维能力,理解反义词,丰富幼儿的词汇。
2.体验游戏的愉悦感,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掌握简单的反义词。
活动准备:1.两个大小不一样的瓶子,并装有黑,白色的水。
2.音乐《我真的很不错》。
3.挂图红星棒4.字卡:长---短,软---硬,热---冷,胖---瘦,快---慢,高----矮。
黑---白,多---少,粗---细。
活动过程:1.集体游戏:《拍手歌》教师:小朋友们好!来把你漂亮的小手拿出来和老师一起做个游戏吧!2.理解反义词教师:小朋友拍手拍的真好,老师拍的都好,那哪个小朋友记得我们第一次手是在哪里拍的呢?(上面),那第二次手是在哪里拍的呢?(下面)。
中班安全《公开课这些东西不能碰》教案反思

5.培养幼儿在遇到危险情况时,能够及时告诉家长或老师,寻求帮助。
本节课内容紧密结合课本,注重实用性,旨在帮助幼儿提高安全意识,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
《公开课这些东西不能碰》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使其具备识别和避免危险的基本能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2.培养幼儿在面对危险时,能够迅速、正确地做出判断,增强问题解决能力;
3.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意识,学会在遇到危险时互相提醒、互相帮助,提高沟通交往能力;
4.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引导其在安全范围内进行有益的尝试与发现,培养创新意识;
5.培养幼儿的责任心,使其明白安全的重要性,关注自身及他人安全,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危险物品的基本概念。危险物品是指在生活中可能对我们造成伤害的物品,如刀具、电源插座、火柴、药品等。它们可能会割伤、电击、烧伤或毒害我们。了解这些物品,对我们保护自己非常重要。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小明在家里玩耍时,差点儿触碰到电源插座。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远离这些危险物品。
当然,课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有些孩子在实验操作时还不够细心,对一些细节把握不够准确。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意观察每个孩子的操作过程,及时给予个别指导,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另外,课程时间的分配上,我可能会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适当增加一些时间,让每个孩子都有更多的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增强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教学难点
-区分安全与危险:幼儿往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难以判断某些物品是否具有潜在危险。难点在于让幼儿学会区分安全与危险,避免因好奇心而导致意外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