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营改增_对财政经济的动态影响_基于CGE模型的分析_田志伟
增值税转型改革对市级地方财政和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的开题报告

增值税转型改革对市级地方财政和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税收是国家经济运行中最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之一,尤其是增值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2000年以来,我国逐步推行的增值税改革,已经历了从营业税向增值税的转变,以及增值税率下调和税负转移等多个阶段。
而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财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面临着更为复杂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和挑战。
为此,国家开始实行增值税转型改革,即从制度性质、征收方式、纳税人等多个角度对增值税进行改革,以进一步优化税制结构,实现财税体制改革,提高地方财政收入能力。
市级地方财政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济和财政现状直接关系着国家乃至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稳定。
因此,本文将以实证分析的方式,研究增值税转型改革对市级地方财政和经济的影响,对于深入探究我国财税体制改革和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1. 增值税转型改革对市级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
主要包括对增值税转型改革前后市级地方财政收入的对比分析,以及探究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2. 增值税转型改革对市级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主要包括探究增值税转型改革前后市级地方经济的发展情况、就业情况等因素。
3. 增值税转型改革对市级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影响。
主要探究增值税转型改革对主要支出方向的影响。
本文将采用实证研究法,运用定量分析方法,对增值税转型改革对市级地方财政和经济的影响进行数据分析,以揭示增值税转型改革对市级地方财政和经济的实际影响。
三、拟达成的预期目标本文旨在通过对增值税转型改革对市级地方财政和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 增值税转型改革对市级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情况以及具体原因;2. 增值税转型改革对市级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以及分析其具体原因;3. 增值税转型改革对市级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影响情况。
通过对增值税转型改革对市级地方财政和经济的影响进行系统研究,可以更好地推动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营改增”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和财税改革的作用

“营改增〞对于我国经济开展和财税改革的作用“营改增〞对于我国经济开展和财税改革的作用摘要:本文系统分析了营改增政策通过其产生的结构调整效应以及资源配置优化效应等,所具有的各种现实与潜在的意义。
并且进一步指出,营改增不仅影响宏观经济层面,也会影响到财税体制,并通过财税体制改革牵动一场全面的改革。
关键词:营改增;经济开展;财税改革一、“营改增〞的涵义“营改增〞是属于中国经济建设中的颇具中国特色的经济词汇。
长期以来,我国增值税和营业税处于并行状态,这为税收征管工作带来了许多麻烦。
因此,用增值税取代营业税成为我国经济开展中税制改革的必然趋势。
自2021年元旦起,上海市交通运输业和现代效劳业率先进行“营改增〞试点工作。
紧接着该项工作从上海市扩展至北京、天津、广东等十多个省市。
这是继2021年实施增值税转型后在税制领域的又一项重大改革。
“营改增〞对于我国现阶段的市场经济的开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对于我们现行的财税制度提供改革的动力。
二、“营改增〞对于我国经济开展的意义1.促进国民经济的开展从微观层面来说,“营改增〞有利于消除重复征税,降低企业税收本钱,增强企业开展能力等。
从宏观层面来看,“营改增〞对经济总量产生影响:其一是优化资源配置;其二是为局部行业带来了税负降低的优势,形成减税效应。
这两者结合起来影响和带动了投资、消费和出口的增长,进而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
具体来分析:首先,“营改增〞的实施,防止了重复征税,并且许多增值税的税率较之前的税率低,为企业减轻了税负负担;其次,这些减税行为产生的良好的经济影响:“营改增〞后,进项税从不能抵扣变为允许抵扣,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本钱;“营改增〞后,许多生产企业纷纷采用效劳外包经营方式,转变了经营方式;“营改增〞后,缴纳的是增值税并同时允许抵扣进项税额,许多效劳部门从母体企业别离出来;“营改增〞后,许多税率降低,保护了小企业的生存和开展。
2.“营改增〞的结构调整效应“营改增〞具有结构调整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实施“营改增〞后,许多企业精细了产业分工和加深了专业协作。
15416925_建筑业全面“营改增”对辽宁财政的影响分析及对策研究__

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营改增”之前,辽宁省地方财政 主要以营业税为主,地方政府缴纳增值税的 "#$由地方 财政所有;实施“营改增”之后,营业税正式退出我国的 财税体制改革舞台,原本征收营业税的行业改征增值 税,从税收额度上看,税收收入减少。此外,国务院在增 值税的分配上提出中央与地方的分配比例由改革之前 的 %#$∶"#$改为中央分享增值税的 #&$,地方分享其 所上缴部分的 #&$,并将此作为“营改增”的过渡方案。 作为征税主体的地方政府,对地税到国税的变化,辽宁 省政府失去了建筑业等产业部分税源支撑,因此如何应 对建筑业“营改增”给辽宁财政带来的影响是目前亟待 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0
:0
8N
N0 8N108N1:08N1
1
"G
"G
"G
2006 817.7 626.21 2007 1650.45 815.67
76.58% 49.42%
124.4 15.21% 205.37 25.12% 149.11 9.03% 252.01 15.27%
注:本文系 2016年辽宁省财政科研基金项目“建筑业全面‘营改 增’对辽宁财政深度影响分析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6D003); 2014年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发展辽西北特色产业研究”(项 目编号:L14DJL040);2017年沈阳建筑大学项目“关于新型城镇 化与产城融合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7103)
2008 1356.1 1017.10 75% 172.76 12.74% 304 22.42%
2009 1591.2 1183.98 74.41% 163.56 10.3% 363.94 22.87%
2010 2004.8 1516.65 2011 2643.2 1974.85
“营业税改增值税”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分析——以河南省为例

“营业税改增值税”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分析——以河南省为例张国兴;马闪闪;张永勤【摘要】根据我国“十二五”规划,增值税改革将是我国未来五年税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2013年8月,河南省也加入“营改增”改革行列,根据对河南省2013-2016年扩围行业增值税收入的预测,发现扩围行业会对地方财政收入造成不小的冲击.因此,分析可能影响河南省财政收入变化的因素,从而提出可行的建议,对于合理把握地方财政收入规模,推进地方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期刊名称】《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年(卷),期】2014(030)002【总页数】5页(P24-28)【关键词】营业税;增值税;财政收入【作者】张国兴;马闪闪;张永勤【作者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河南郑州450046;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河南郑州450046;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河南郑州45004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10.422增值税和营业税是我国流转税制中两个最主要的税种,对发展社会经济和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两税并存的税收制度也存在诸多弊端。
因此,我国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相应调减营业税的税收改革思路。
上海市在2012年1月1日率先拉开了增值税改革的大幕,河南省自2013年8月1日起也开始实施营业税改增值税(简称“营改增”,下文中就以此行文)的政策。
改革中先将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由营业税改为征增值税,并在现行增值税税率17%和13%的基础上,增设11%和6%两档税率。
其中,交通运输业适用税率为11%,信息技术服务、鉴证咨询服务与研发和技术服务等部分现代服务业的税率为6%。
由于营业税和增值税的税基是互不交叉、相互独立的关系,实施“营改增”政策,势必会导致将营业税的税基扩展到增值税的税基上。
由于营业税是地方税收的主要税种,“营改增”将会对地方的财政收入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财政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财政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采取各种手段调整国家财政收支,以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包括稳增长、保就业、控制通胀、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等。
财政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
财政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促进经济增长财政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最常见手段是通过维稳和扩张性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增长。
维稳性财政政策包括增加财政支出,加大财政对民生领域的照顾力度,增加债务承受能力等。
扩张性财政政策则是指通过税收减免、财政投资等手段提高全社会的有效需求,刺激市场活力,促进经济增长。
例如,近年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扩张性财政政策,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政府投资等,加强将政策优惠落实到实际项目中,大力促进经济发展。
二、促进产业升级财政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体系中的一部分,不仅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支出来促进经济增长,也可以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实现产业升级。
例如,政府可以采取财政补贴等措施扶持国内产业的转型和升级,以增强中国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我国实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中国制造2025”、“大飞机”、“量子通信”等强化国家科技创新优势的产业发展规划,就是针对国内经济结构短板而制定的。
政府通过财政政策的调整,加大对这些领域的支持力度,促进了产业快速升级发展。
三、促进消费升级财政政策适当的调整也有助于促进消费升级。
政府通过加大税收减免力度,出台购房、购车等权益保障措施,鼓励居民增加消费支出,提高生活质量。
例如, 2019年我国实施减税降费政策,包括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全面降低,提高了市场主体的盈利能力。
企业在轻装上阵的同时,也通过加大对员工的奖励,提高消费者的购买能力,促进了消费升级的发展。
四、促进就业增加财政政策还可以通过加大财政支出来促进就业增加。
加大政府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领域的投入,增加就业岗位,同时,通过财政补贴等调控手段优化就业市场结构,降低就业壁垒,提高就业人口素质等,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就业市场的稳定,增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就业质量。
“营改增”对安徽省财政收入的影响

“营改增”对安徽省财政收入的影响
刘晓伟
【期刊名称】《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6(036)005
【摘要】“营改增”是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
2016年,“营改增”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增值税将完全取代营业税。
通过简要介绍我国目前的“营改增”进行情况,利用模型模拟静态分析“营改增”对安徽省财政收入的影响,阐述“营改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地方财政收支不平衡,部分企业税负增加,政策不完善,具体执行困难,并提出加大纵向转移支付力度,完善地方税制体系的对策。
【总页数】2页(P278-279)
【作者】刘晓伟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安徽合肥 2306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12.42
【相关文献】
1.营改增背景下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以安徽省为例 [J], 徐雯
2."营改增"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和财税体制改革的策略分析 [J], 程兴玲
3."营改增"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和财税体制改革的策略 [J], 陈曦
4."营改增"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分析
——以无为市为例 [J], 张玉琴
5.营改增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及财税体制改革应对 [J], 邓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营改增”对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影响

“营改增”对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影响作者:任爱华李阅历王宁来源:《会计之友》2015年第21期【摘要】作为结构性减税的重要举措,“营改增”在减轻企业税负的同时也带来了地方财政收入的减少。
文章以河北省为例,分析了过渡时期以及全部扩围后“营改增”给地方财政收入带来的影响,认为必须从制度上彻底改革才能减少对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所造成的不稳定影响,进而推进“营改增”这一结构性减税举措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营改增;河北省;财政收入中图分类号:F8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5)21-0115-04“财政新常态”是指财政收入增长速度由高速转向中低速,而财政支出呈现刚性增长的特性,这种情况下对政府管理要求更加规范科学。
“营改增”是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增值税改革的最后也是最关键一步。
“营改增”从上海、北京等地率先试点并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扩围已有两年,顺应了我国经济发展趋势,符合我国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国情,对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影响逐渐显现出来。
但营业税的隐退,意味着地方政府将失去当前最大、占比最高的主体税种。
那么,地方财力缺口通过何种途径进行弥补,如何寻求、培育稳定的地方财力,应当成为当下未雨绸缪之事。
本文以河北省为例,具体分析过渡时期以及在全面扩围后,在不同分成比例下对河北省政府享有的增值税收入进行了科学的测算。
通过测算分析了“营改增”对河北省财政收入的具体影响;并根据“营改增”这一项结构性减税政策给地方财政带来的影响,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以期推进税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并能保证地方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一、“营改增”的背景(一)重复征税问题日益凸显增值税是中央与地方的共享税,主要是对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征收的一种税,而营业税是对销售不动产、无形资产、加工修理修配之外的劳务征收的一种税。
二者在征税对象上互不兼容,而且相互补充,在理想状态下二者可以涵盖我国所有货物和劳务;1994年开始实行分税制,这对于当时社会来说是比较健全的税收制度。
国家积极财政科技投入对中国经济的影响_基于CGE模型的研究

总就业量
01118
这种增长主要是通过当地市场的扩张作用产生的 (见
数据来源 : 模拟结果 11宏观效应 : 实际 GDP上升 , 出口增长明显 。模 拟结果显示 (见表 2 ) , TFP增长 013 个百分点 , 将会 使 GDP上涨 0135个百分点 , 约 1052135亿美元 , 说明 中央财政科技投入在短期内是会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 。
要指政府投入占全社会总科技投入的部分 , 绝大部分 术进步的作用产生的 , 如欧阳煌和张宇蕊 ( 2006 ) 利
的发展中国家属于这类 ; ( 2) 以企业投入为主 , 指总 用回归模型得出积极财政政策中用于人力资本和技术
的科技投入中大半是由企业来承担 , 美国等发达国家 进步的投资有利于鼓励 “内生化 ”的知识积累和技术
一步侵蚀本国市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政 的效率 。全要素生产率 TFP (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府都加大了财政预算支出 , 希望以此来抑制危机的蔓 作为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的核心概念也逐渐被人们
延 , 扭转本国经济的下滑趋势 。今年两会期间 , 温家 所重视 , 并成为很多国家和一些国际性机构衡量一个
击变量数值的方向 , 而不在于数值的大小 , 所以我们 将最终得到的 TFP 增长率 013%作为本模型的冲击变 量 , 利用 CH INGEM 模型来分析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
表 1 1995 - 2008年 R&D 经费投入 单位 : 亿元
年份
R &D
年份
R &D
年份
R &D
1995
34911
2000
K2005
=
I200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上海 2 上海财经大学 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 , 0 0 4 3 3
“ 营改增 ” 将会对我国财政经济产生什么样 的 影 响 , 这些影响在政策实施的不同阶段又会有什么样 摘 要 : 的不同 , 这些都是政府宏观决策所需要研究的重大问题 。 文章使用 C 扩 并基于动态视角 研 究 了 “ G E 模型 , 1+7” 在 税 收 收 入 方 面, 在静态分析 围在不同阶段对经济产生的不同影响 , 填 补 了 这 一 方 面 的 研 究 空 白。结 果 表 明: “ ” ” 扩围会使税收收入减少 2. 在动态分 析 下 , 第一年“ 扩 围 会 使 国 家 税 收 收 入 下 降 0. 下, 1 4 8% ; 1+7 7 5 4% , 1+7 “ ” , 第三年 及以后 回升 1. 扩围对经济增 长只 有 “ 水平效应” 而 第二年回升 0. 8 4 2% , 0 8 9% 。 在经济影响方面 , 1+7 , ” 即“ 扩围在 短 期 内可以提高 经济增 长速度 , 但 在 长 期 中只能提高 经济 总 量 , 经济增长速度 没 有“ 增 长效应 ” 1+7 不变。 营改增 ; 增 值 税扩围 ; 税收收入 ; 经济影响 ; G E 模型 C 关键词 :
·4·
营改增 ” 胡怡建 :“ 对财政经济的动态影响 : 基于 C 田志伟 、 G E 模型的分析
税收收入的影响为例 , 供给学派认为 , 减税政策可以 促 进 经 济 增 长 , 而经济增长又可以通过扩大税基 来促进税收收入增长 。 虽然在减税政策之初 , 国家税收收入大幅减少 , 但是随着减税政策对经济的 带 “ 营 改 增” 对税收收入的影响应该是逐渐减弱的。 动作用显现 , 税基扩大 , 税收收入又有所回升 , 因此 , 一般认为 , 减税对经济的带动作用有限 , 减税政策之后税收收入虽然有所回升 , 但是回升幅度有限 , 税 “ 营改增 ” 不仅仅是一项减税政策, 它还可以减少重复征税, 收收入一般不能超过最初的水平 。 但是 , 优化资源配置 , 对经济的带动作用要大于一般的减税政策 , 这就为 “ 营改增 ” 之后税收收入回升并最 终 超过原有的水平提供了可能 。 但关于 “ 营改增 ” 对税收收入影响的现有文献都仅仅停留在静态层面, 忽视了 “ 营改增 ” 对经济的后续影响 。 营改增 ” 其他方面的研究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 总体来说 , 现有研究更多地停留在静态 层 现有的对 “ 面, 对“ 营改增 ” 对经济作用路径的阐述不够清 晰 。 本 文 拟 通 过 动 态 视 角 , 充分考虑政策的传导时滞, 研 究“ 营 改 增” 在不同时段对经济的不同影响。依据经济的 传 使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 ( G E 模 型) C 导速度和政策时滞 , 本文将 “ 营改增 ” 的作用时期分为三部分 : 第一部分为第一年 , 第二部分为第 二 年 , 第三部分为第三年及以后 。 三个时期的划分是通过设置宏观闭合规则来实现的 。 二、 文献综述 前期的争论与研究主要放在了对增值税扩围的意 增值税扩围改革早已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 , 义和目标 、 扩围的路径和行业选择等方面 。 早在 2 0 0 2 年邵瑞庆等人就对交通运输业实行增值 税 的 可 ) 通过研究两税并行的弊端 , 指出实行增值税扩围的必 要 性 , 并 行性进行了分析 。 贾康和施文泼 ( 0 1 0 2 提出增值税扩围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全面覆盖商品和服务的增值税 。 肖绪湖和汪应平 ( 0 1 1) 2 则认为单一增值税并非是最好的选择 , 现阶段我国营业税税制的优越性仍然存在 , 统一增值税制的 时 ) 认为扩大增值税征收范 围 应 分 三 步 达 到 对 生 产 、 销售的所有领域征收增 机并不成熟 。 王金霞 ( 0 0 9 2 ) 总结了 值税的目标 , 同时应合理确定中央与地方财权 , 积极稳妥地推进税务机构改革 。 胡怡建 ( 0 1 1 2 ) 指出上海试点方案距离改革的 理 想 上海市在解决增值税扩围难题中的一些制度创新 。 姜明耀 ( 0 1 3 2 目标仍有相当大的距离 , 认为不利 于 服务业专业化的突出矛盾 , 建议构建收入清算系统 , 依据消费型增值税目的地原则, 结合产品的最终 消费形态以消费地划分收入 , 维持现行增值税收入共享机制与地方税收管理权基本不变 , 减小改革 阻 力, 确保改革稳步推进 。 什么时间以及如何扩围的讨论之后 , 很多学者开始对增值税扩围的经 济 在经历了对要不要扩围 、 ) 通过测算扩围后的行业税负 , 指出增值税扩围改革所 导 致 的 影响进行研究 。 税负方面 , 姜明耀 ( 0 1 1 2 服务业税负波动幅度大于工业 , 服务业增值率较高 且 行 业 间 差 距 明 显 是 服 务 业 税 负 波 动 较 大 的 重 要 ) 提出根据税负平衡点谨慎选择 服 务 业 税 改 后 适 用 的 增 值 税 税 率 , 并认为上海市 原因 。 潘文轩 ( 0 1 2 2 增值税扩围制定的租赁业 、 交通运输业的试点税率水平偏高 , 有必要予以降低 。 对税收收入的影响 方 ) 认为增值税扩围对税收收入的影响程度主要取决于营业税和增值税 税 率 、 面, 胡怡建和李天祥 ( 0 1 1 2 运用投入产出表分析了上海改革方 服务业增值率 、 产品和服务的中间投入结构等 因 素 。 胡 春 ( 0 1 3) 2 案推广到全国后对税收收入的影响 , 结果发现 , 增值 税 扩 围 改 革 会 导 致 税 收 收 入 减 少 , 但不同行业有 ) 认为营业税对居民福利的伤害大于增值税 , 提倡彻 增有减 。 对居民福利的影响方面 , 平新乔等 ( 0 0 9 2 底免征小规模企业的增值税 , 逐步推进从营业税到 增 值 税 的 转 变 , 让服务业企业有权进行进项抵扣。 ) 认为将增值税扩大到生产性服务业将改善居民福利 , 但具有累退性 ; 程子建 ( 全面扩围的福 利 改 0 1 1 2 ) 就1 扩围 ” 对城镇居民收入 善作用小于生产性扩围 , 但具有累进性 。 赵颖 ( 0 1 3 9 9 5-2 0 1 0 年增值税 “ 2 分配格局的影响进行模拟测算发现 , 增值税 “ 扩围 ” 对收入分配的逆向调节作用有所减弱 ; 就增值税 和
( ) 0 0 1 1 F 8 1 0 . 4 2 2; F 2 2 4 .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中图分类号 : - 9 - 0 - 1 9 5 2 2 0 1 4 0 2 0 0 4 5
一、 前 言 “ 粗放 我国经济在经历了主要依靠增加财政支出 、 扩大公共投资的几番反危机操作之后 , 近年来 , 型” 扩张对中国经济结构的负作用已经逐渐凸显 。 中国政府可用的政策调控手段已经非常少 , 在兼 顾 营改 稳增长 、 调结构 、 控物价三重目标 的 前 提 下 , 实 施 结 构 性 减 税 关 乎 我 国 宏 观 调 控 政 策 的 成 败 。“ 增” 是我国结构性减税的重要组成部分 , 研究 “ 营改增 ” 对我国经济各个方面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 相互补充 。 这一 结 两者相互平行 、 我国现行税制中营业税与增值税是最重要的两个流转税税种 , 适应了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税收征管能力 。 但随着经济的发 展 与 税 构始于 1 9 9 4 年的分税制改革 , 收征管能力的提高 , 营业税与增值税并行征收的弊端日益显现 。 我国 “ 十二五 ” 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 税制改革 , 积极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 , 并将 “ 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 , 相应调减营 业 上海率先实行增值税扩围试点, 拉开了我国 税等税收 ” 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2 0 1 2年1月1日, 增值税扩围改革的序幕 。 增值税扩围改革是近年来 我 国 最 重 要 的 税 制 改 革 之 一 , 是我国结构性减税 的重要组成部分 , 牵扯到我国两大税种 , 影响范围 广 、 覆盖行业多, 会对行业税负、 产品价格、 就 业、 收 入分配 、 居民福利等各个方面产生影响 。 会减少国家税收收入 , 促进我国经济增长 , 但是 其 营改增 ” 中国学术界和政策研究部门普遍认为 “ 分析主要停留在静态层面 , 对营改增经济效应在 长 期 中 的 演 变 没 有 做 出 很 好 的 阐 述 。 以 “ 营 改 增” 对
收稿日期 : 0 1 3 2 - 1 - 1 1 5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我国结构性减税制度变革 、 效应分析和风险控制研究 ” 基金项目 : 7 1 3 7 3 1 5 1 , 男, 山东潍坊人 , 作者简介 : 田志伟 (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 9 8 7- ) 1 , 男, 上海人 , 胡怡建 (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9 5 2- ) 1
第4 0卷 第2期 2 0 1 4年2月
财经研究 J o u r n a l o f F i n a n c e a n d E c o n o m i c s
V o l . 4 0N o . 2 F e b . 2 0 1 4
“ 营改增 ” 对财政经济的动态影响 : 基于 C G E 模型的分析
·5·
0 1 4 年第 2 期 2
营业税各自的累进性而言 , 对低收入者的负面影响均较大 , 且消费项目间调节的差异较为明显 。 对 经 ) 选用 C 从促进经济 济效率的影响方面 , 王朝才 ( 0 1 2 G E 模型作 为 数 据 模 拟 和 政 策 分 析 的 工 具 得 出 : 2 效率的角度 , 增值税扩围的最优方案是最大限度地 扩 大 增 值 税 征 收 范 围 , 同时各行业实行统一税率, 次优方案是最大限度扩围 , 但是对服务业实行统一 的 低 税 率 , 最差方案是实行全行业扩围, 但保持原 有的差别税率 。 国内对增值税扩围的效应分析数量多 、 涉及面广 , 但仍存在缺陷 。 首先 , 一般局限 于 局 可以看出 , 、 ) 潘文轩 部均衡 , 忽略了许多重要的税收间接和衍生效应的影响 。 其次 , 在研究方法上 , 姜明耀 ( 0 1 1 2 、 ) ) ( 胡怡建和李天祥 ( 使 用 了 投 入 产 出 法, 平新乔等( 则创建了一个多环节的生产模 2 0 1 2 0 1 1 0 0 9) 2 2 型 。 投入产出法是测算增值税税基的最常用方法 之 一 , 但由于存在税收优惠、 征管能力不足、 数据体 系不完整等原因 , 投入产出法并不适用于测算增值税的应纳税额 , 其测算结果往往与实际情况相差 甚 创建了一个多环节的生产 远, 因此使用这种方法分析增值税扩围的效应 不 尽 合 理 。 平 新 乔 等 ( 0 0 9) 2 ( ) 的研究成 果 测 算 比 较 了 营 业 税 与 增 值 税 的 福 利 效 应 , 模型 , 并结合 C 但由于这个模型使 1 9 9 8 r e e d y 虽然使用了可计算一般均 用了一些过于理想化的假设 , 其测算结果难免 不 尽 如 人 意 。 王 朝 才 ( 0 1 2) 2 但并没有根据增值税扩围的特殊性对模型进行修改 , 无法体现增值税扩围之后原增值税纳 税 衡模型 , 行业进项税额的变化 , 且其分析仍然停留在静态层面 , 没有分析 “ 营改增 ” 在不同阶段对经济的影响 。 使用 C 国外对增值税问题的研究更 加 倾 向 于 使 用 一 般 均 衡 分 析 。G o等 ( 2 0 0 5) G E模 相比之下 , 型分析了南非 1 发现增值税弱 化 了 南 非 整 个 税 制 在 调 节 收 入 分 配 上 的 累 进 性 , 9 9 1 年的增值税改革 , 使用 C 认为 且降低了低收入居民的福利 。B 0 0 3) G E模型分析了挪威2 0 0 1年 的 增 值 税 改 革, e等 ( 2 y ( ) 通过设 置 闭 合 规 与标准统一税率的增值税相比 , 非标准增值税会带来一定的福利损失 。E m i n i 2 0 0 0 则, 使用 C 发现非标准型增值 G E 模型分析了不同类型增值税对喀麦隆 短 期 和 长 期 居 民 福 利 的 影 响 , 税在短期内能够提高居民福利 , 但在长期内则使居民福利恶化 ; 标准型增值税则在长期内对居民福 利 ) 使用一 般 均 衡 模 型 ( 分析了德 有改善作用 , 在短期内却造成一定的福利损失 。B o e t e r s等 ( 2 0 0 6 G E) C 国的增值税体制 , 发现标准型增值税带来的福利改 善 是 有 限 的 ; 而降低个人所得税边际税率, 同时使 用增值税弥补财政收入的政策措施则可以为所有居民带来巨大的福利改善 。 由于中国增值税扩围问题的特殊性 , 传统的用于研究增值税问题的 C G E模型也遇到了困 但是 , 难 。 首先 , 传统的 C 即对劳动与资本征收的一种税( 王朝才 G E 模 型 将 增 值 税 看 作 是 一 种 要 素 税, 。 但这种假设的前提是增值税覆盖全部产品与服务 , ) ( 我国现行的增值 税 明 显 使用了这种假设 ) 0 1 2 2 不符合这一假设 。 而且这种方法的最致命缺点在于 不 能 体 现 增 值 税 扩 围 过 程 中 , 增值税纳税行业进 项税额的变化 。 其次 , 增值税扩围改革情况复杂 , 扩围之后各行业税负如何变化难以预测, 这也为使 用C G E 模型研究增值税扩围制造了困难 。 上文提到 的 投 入 产 出 法 虽 然 可 以 较 好 地 体 现 增 值 税 扩 围 前后各个行业可抵扣进项税额的变动 , 但是由于使 用 投 入 产 出 法 测 算 增 值 税 应 纳 税 额 时 使 用 的 是 法 定税率 , 且没有考虑征管不完善 、 税收优惠等问题 , 测算结果往往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 。 因此 , 将投入 产出法测算增值税应纳税额的方法引入到 C G E 模型中会遇到障碍 。 使用征收比率来调节 本文在使用投入产出法测算增值税税基的基 础 上 引 入 了 征 收 比 率 的 概 念 , 法定税率 , 从而使投入产出法能够测算增值税的实际应纳税额 。 在此基础上 , 本文将调整过的投入 产 出法与 C G E 模型相结合来研究增值税扩围的经济影响问题 。 三、 模型设置 具有局部均衡 G E 模型是一种能够数量化各个重要宏观经济变量交叉和 综 合 影 响 的 重 要 工 具 , C 分析不可比拟的优势 , 可以综合评估 “ 营改增 ” 的政策效果。本文通过 引 入 征 收 比 率 的 概 念 改 进 了 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