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均质复合材料结构建模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复合材料的力学模型与性能预测

复合材料的力学模型与性能预测

复合材料的力学模型与性能预测在当今的工程领域,复合材料因其优异的性能而备受关注。

从航空航天到汽车制造,从体育用品到医疗设备,复合材料的应用日益广泛。

然而,要充分发挥复合材料的优势,准确理解其力学行为和预测其性能至关重要。

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不同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材料组合而成的多相材料。

这些不同的组分相互作用,赋予了复合材料独特的性能。

常见的复合材料包括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如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和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等。

为了研究复合材料的力学行为,科学家们建立了各种各样的力学模型。

其中,微观力学模型着重从材料的微观结构出发,分析单个纤维或颗粒与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这种模型,可以了解复合材料在微观尺度上的应力和应变分布,进而预测其整体性能。

例如,对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常用的微观力学模型有混合法则和等效夹杂模型。

混合法则基于材料的体积分数和各组分的性能,简单地对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估算。

虽然这种方法相对简单,但在一些情况下可能会产生较大的误差。

等效夹杂模型则将纤维视为等效的夹杂体,通过复杂的数学推导来计算复合材料的等效性能,其预测结果通常更为准确。

宏观力学模型则将复合材料视为均匀的连续体,不考虑其微观结构。

这种模型主要用于分析复合材料在宏观尺度上的力学响应,如梁、板等结构的弯曲、拉伸和压缩等行为。

常见的宏观力学模型包括经典层合板理论和有限元方法。

经典层合板理论将复合材料层合板视为由多层不同方向的单层板组成,通过叠加各单层板的贡献来计算层合板的整体性能。

这一理论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它对于复杂的加载情况和边界条件的处理能力有限。

有限元方法则是一种更为强大的工具,它可以模拟各种复杂的几何形状、加载条件和边界约束。

通过将复合材料结构离散为有限个单元,并对每个单元的力学行为进行分析,最终得到整个结构的响应。

有限元方法在复合材料的设计和分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它需要较高的计算资源和专业的软件支持。

复合材料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复合材料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复合材料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复合材料技术在过去几十年中有了较大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应用场景,也极大地推动了相关行业的进步。

本文将从研究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两个方面来探讨复合材料技术的发展。

一、研究现状1.复合材料的定义复合材料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材料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材料,通过对其进行复合,可以有效提高其力学性能和其他性能指标。

2.制造复合材料的方法目前制造复合材料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方法是:手工铺层法、机器成型、自动复合机材法、自动纺织机法等。

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3.复合材料的应用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如航空航天、汽车、船舶、建筑、电子等领域。

例如,碳纤维复合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航空领域中,可以制作轻量化的飞行器部件,如机翼、尾翼、机身等。

4.复合材料的优缺点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刚度和韧性,同时还具有重量轻、易成型、良好的耐腐蚀性等优点,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是,相对于传统材料来说,复合材料的成本较高,并且其开发和制造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技术难点。

二、发展趋势1.材料的多样化和复合材料的集成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复合材料材料的多样化和复合材料的集成将是其中的关键点。

由于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因此它们可以用于不同的应用领域。

例如,钛合金和钢可以用于制造大型飞行器,而纤维素和树脂可以用于制造家具和纸质制品。

2.制造过程的自动化和数字化制造过程的自动化和数字化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通过在制造过程中引入自动化和数字化技术,如3D打印技术,可以提高制造效率和质量,同时降低成本。

3.绿色复合材料的开发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绿色复合材料的开发也将成为一个重要的方向。

目前已有一些绿色复合材料得到了广泛应用,如生物基复合材料和可降解的聚酯复合材料等。

这些材料既具有较高的性能,又能够快速降解,并对环境产生较小的污染。

4.应用领域的扩大未来,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也将不断扩大。

例如,目前一些复合材料已经被用于制造电池、太阳能电池板和医疗器械等领域。

基于“点集”的非均质复合材料结构建模颜色显示研究

基于“点集”的非均质复合材料结构建模颜色显示研究
(S h o f tr l ce c c o lo ei in e& En ie rn ,h n o gU iest ,in n 2 0 6 , hn ) Ma a S gn eig S a d n nv ri J ’a 5 0 C i a y 1
( h n ogHo a o w r C .L D , ’a 5 1 1C ia a d n t m S f ae o,T . in n2 0 0 , hn ) S e t j
Coor ipa e e r h f r tu t r d l fh t r g n O s c mp st l s ly r s a c o r c u e mo e e e O e e u o o i d s o e
Y N n r19 A Q a— u ,H N a— h n WA G G a gc u A G J —u,J i h i Z A G D o zo g, N u n — h n u 2I o ( o eeo Me hncl Eet ncE g er gS U T, ig a 6 5 0 C ia l g f c a i & l r i ni ei ,D S Q n d o 6 1 , hn ) Cl a co n n 2
ea persac e o e e m tcr r e t ina dst p r i eh tr e e u cm oi a — x m l eerh s nt o er e e na o n ea o o t eea n os o p s em e_ hg i p s t e o t nf h g t t r l t cueee e t(t ih l e q a r i B z r U es r c n o ) i ige rd o rer 一 i r tr lm nss ag ti , uda c ei l ,u a e db w t s l ga esuc as u r n t eC ̄ f a h n 几 tr i r ui r c r do t t eC +a dO e G rga mi n u gsteea p em d lo ei ds i t nae a i u. ht + n p n Lpo m n l g a e . x m l o e l a tb o r e Wi h r ga h sf

复合材料发展趋势

复合材料发展趋势

Page 6
复合杅料产业化的技术之惑
基础研究丌足、关键技术未能实现突破,是复合杅料产业发展停滞丌前的 根本原因。 “我国复合杅料在应用不产业化方面,不国外相比至少落后 10年以上。”在日前召开的中国国际先迚复合杅料不工艺技术论坛上,中国 工程院院士刘连元表示,国内的复合杅料很多产品丌过关,技术不性能的稳 定性都丌达标。 作为国务院《“十事五”国家戓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重点发展的三大 新杅料之一,复合杅料的产业化备受瞩目。 然而,多位与家在接受《中 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复合杅料产业的发展必须以基础研究的发展作为先 导,产业的发展丌能完全靠需求牵引来推劢。 复合杅料产业:有产能,无产量 和很多技术的推广路线一样,复合杅料 最先开始应用在航空航天不军亊领域,然后转向民用领域。 不发达国家相比,复合杅料在我国航空航天不军亊领域的使用量幵丌高。据 悉,发达国家复合杅料在部分军机上的用量早已超过50%,而我国军用戓斗 机上的最大用量尚丌足10%;在民用方面,美国大型客机波音787上的复合 杅料用量也超过了50%,而我国首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支线客机ARJ21使 用的复合杅料仅占飞机结构重量的2%。 即便是如此少的用量,我国复合 杅料产业仍丌能满足国内需求
Page 17
“山泉”登山&滑雪靴
AlpControl公司在此次展会上展出 的一款捆绑式超轻碳登山&滑雪靴, 制造商为其取了一个劢听的名字— “山泉(MOUNTAIN SPRING)”。“山泉”登山&滑 雪靴顼名思义,由两部分构成:包 括安装在胫骨位置的可移劢的碳纤 维支持滑雪板,和登山靴。所采用 的半固化碳纤 维板是由法国索蒂拉 (SOTIRA)公司制造,重量只有 240克。该登山&滑雪靴能赋予运 劢者如春泉一般的无限流畅感觉,, 比高级滑雪靴具有更好 的弯曲性能。

均质与非均质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

均质与非均质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

均质与非均质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中,研究均质和非均质材料的力学性能一直是一个重要课题。

均质材料指具有统一组织结构的材料,如金属、陶瓷等,而非均质材料则指组织结构不均匀的材料,如复合材料、多相材料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均质和非均质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

一、力学性能测试方法为了研究材料的力学性能,科学家们发展了各种各样的测试方法。

对于均质材料来说,经典的拉伸、压缩、剪切等实验方法已得到广泛应用。

这些方法通过施加外力并测量材料的应变和应力来评估其机械性能。

然而,对于非均质材料,由于其复杂的组织结构,传统的实验方法往往无法准确测量其力学性能。

因此,科学家们不断创新并开发新的测试方法,如纳米压痕、扫描电镜等,以适应非均质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需求。

二、均质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在均质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中,最重要的参数之一是材料的强度。

强度是指材料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通常以材料的抗拉强度来衡量。

抗拉强度越高,材料越难被拉断。

此外,弹性模量也是均质材料力学性能研究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描述了材料在受力后恢复原状的能力。

对于柔性材料来说,弹性模量较低,而对于刚性材料来说,弹性模量较高。

为了研究均质材料的力学性能,科学家们通常使用力学试验机进行拉伸实验。

首先,制备标准尺寸和形状的试样,并将其安装到试验机上。

然后,施加逐渐增加的拉力,并测量相应的应变和应力。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可以确定材料的强度和弹性模量等参数。

此外,还可以通过电子显微镜等设备观察材料的断口形貌,进一步了解材料的断裂行为。

三、非均质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与均质材料不同,非均质材料通常由多个组分或相组成,其力学性能与组织结构的分布和形态直接相关。

因此,研究非均质材料的力学性能需要探索其内部结构和相互作用。

此外,由于非均质材料通常具有多种尺寸和形状,传统的力学性能测试方法无法直接适用。

在非均质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中,纳米压痕和扫描电镜等高精度测试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

2023年复合材料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复合材料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复合材料行业市场分析现状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组成的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能,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建筑、电子、医疗等领域。

随着技术不断提升和领域不断拓展,复合材料市场正在经历着快速的发展。

一、市场概述复合材料市场规模逐年增长,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16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7.5%。

目前,全球复合材料市场以欧美地区为主,市场份额占比约为60%,亚洲市场占比逐步增加,中国、印度等国家正在成为复合材料市场发展的新热点。

二、应用领域1. 航空航天领域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主要是由于其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轻量化特性。

目前,全球航空航天领域中复合材料的应用比例已经超过了50%。

2. 汽车领域随着消费者对环保、节能、安全等方面的需求不断提高,汽车领域对复合材料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复合材料在汽车领域中主要应用于车身、底盘、内饰等部分,能够有效的减轻整车重量,并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和燃油经济性。

3. 建筑领域复合材料在建筑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主要应用于墙体、屋顶、门窗、装饰材料等领域。

复合材料的应用可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防火等性能,并且可以使建筑物更加环保节能。

4. 电子领域复合材料在电子领域中主要应用于半导体、电池等领域。

复合材料的应用可以提高电子产品的性能、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等。

5. 医疗领域复合材料在医疗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主要应用于人工骨头、人工关节、带钩扫描仪、手术器械等领域。

复合材料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提高医疗设备的性能和安全性。

三、市场竞争格局1. 外资国际企业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如美国的Hexcel、Toray、日本的Mitsubishi Chemical等。

2. 国内企业处于市场份额较小的状态,但发展动力强劲,如上海蔚望新材料、常州星源材质等。

3. 中低端市场竞争激烈,中高端市场技术门槛高,企业壁垒明显。

四、市场发展趋势1. 高性能、功能性、绿色环保复合材料将成为市场新热点。

复合材料结构研究及应用前景

复合材料结构研究及应用前景

复合材料结构研究及应用前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新型材料的不断涌现,其中复合材料在材料科学领域中大有可为。

复合材料是一种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组成的材料,具有优良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轨道交通、建筑、石油化工、医疗等各个领域。

一、复合材料结构研究复合材料主要结构是由纤维增强材料和基体材料共同构成的,其中纤维增强材料的性能优异性决定了复合材料的性能。

纤维增强材料是由高分子基质和增强纤维混合而成的。

而对这种混合物进行热压成型,就可以制得成型体积为固定大小和外形的坯料。

这个坯料就是很多产品的原料。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复合材料材料结构研究已经日渐深入。

高强度复合材料不仅运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也涉及到国家军事和民用领域。

在空间航天应用领域,高强度复合材料可以实现很多极其复杂的结构,如降落伞、星箭联结处、航天器护腹板等。

二、复合材料应用前景复合材料的应用前景非常广泛, 主要由于三个方面的因素:性能优良、适应性强、高可靠受力。

高分子复合材料是唯一具有高体积分数绝对和相对比强、高模量和高开环裂纹韧度的高强度材料。

它既具有金属材料的强度,又具有非金属材料的质量优势,加工工艺灵活,模具寿命长,成型效率高,导致同样的效能以及外观,材料可以更薄、更轻,提高了重量比和力学性能。

复合材料的小完灵活性也为部分应用领域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例如,复合材料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加工成各种形状,比如复杂形状的海洋设备、石油化工设备等。

并且,由于复合材料材料结构研究的不断推进,人们越来越发现这种材料在航空、汽车、轨道交通等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可见其未来的市场前景必定会非常不错。

三、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虽然高分子复合材料可以用于多种行业,但它仍然有许多棘手的问题需要解决,其中最重要的是铆接问题和大规模生产问题。

铆接问题是复合材料在制造中的一个最大难题。

由于复合材料的金属层很薄,因此很难在它的表面进行固定的铆接,这对使用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也带来了困难。

非均质材料力学性能分析与工程应用探讨

非均质材料力学性能分析与工程应用探讨

非均质材料力学性能分析与工程应用探讨材料是工程领域中最基础的研究对象之一,而非均质材料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非均质材料是指其组成成分、结构或性质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差异的材料。

在工程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非均质材料,如混凝土、复合材料等。

因此,对非均质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分析与工程应用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非均质材料的力学性能分析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由于非均质材料的组成成分和结构的差异性,其力学性能也会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

例如,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受到其中包含的骨料种类、粒径分布、水胶比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对于非均质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分析,需要考虑其内部组分的差异性,并采用合适的试验方法和数学模型来描述和预测其力学行为。

其次,非均质材料的力学性能分析可以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实验是获取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通过拉伸试验、压缩试验、剪切试验等方法来测定材料的力学性能参数。

然而,由于非均质材料的复杂性,仅仅依靠实验往往无法全面了解其力学性能。

因此,数值模拟成为了分析非均质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工具。

数值模拟可以通过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对非均质材料的内部结构和力学行为进行模拟和预测。

例如,有限元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数值模拟方法,可以有效地分析非均质材料的力学性能。

非均质材料的力学性能分析不仅仅是理论研究,还具有广泛的工程应用价值。

首先,了解非均质材料的力学性能可以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例如,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通过对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进行分析,可以确定合适的结构尺寸和材料配比,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其次,对非均质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分析可以为材料改性和工艺优化提供指导。

例如,通过分析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可以优化其纤维含量和层压方式,以提高材料的强度和刚度。

此外,非均质材料的力学性能分析还可以为材料寿命评估和损伤分析提供依据,以及为材料的可靠性和可持续性设计提供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标 G 及 A1,A2….An— ——几何结构和属性; ○× — ——非 均 质 实 体 模 型 是 各 种
他 3 个顶点组成的四面体与
属性的集合。
四面体总体积比计算所得, 且 u0+u1+u2+…uk=1, Bing(u)表
Kou 等 提 出 的 “ 异 质 特 征 树 (Heterogeneous Feature Tree, HFT)”如图 3 所示。 其几 何空间的表
O={O1,O2,…,On} O1={P=(Pg(,i) Pm(i)) |F(i)(Pg(i)) =P(mi,) Pg(i)∈Ω(gi,) Pm(i∈) Ω(mi),1≤i≤n}
(7)
Root Node
式中
O— ——复杂模型;
……
……
……
Common Node Leaf Node
图 3 异质特征树结构
m(x)=
%material0 %material1 %material2
……
z
m1
y
m1
x
build space m1 matcrial space
model space
目前,典型的用于非均质复合材料结构的建模 方法主要有:基于体素法、基于传统边界表示的方 法、基于函数表示的方法以及复合模型法等。 1.1 基于体素建模方法
化,产生准确的 26-邻接体素模型。 在材料信息的表 B-Rep)方法
达上,吴晓军等提出了一种基于固定参考特征 & 活
Kumar 等提出 r-set、rm-set 模型就是基于传统
动梯度源(FRF&AGS)的方法。 固定参考是指选取模 边界表述方法。 r-set 是欧式空间的一个有界、闭合、
型的一些几何特征如点、 线和面作为参考特征,参 规则的半解析子集。 采用 r-set 和建立在正则集上
第 31 卷第 08 期 2010 年 08 月
煤矿机械 Coal Mine Machinery
Vol.31No.08 Aug. 2010
非均质复合材料结构建模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杨俊茹 1,2, 贾巧辉 1, 陈公领 1, 王广春 2 (1.山东科技大学 机械电子工程学院, 山东 青岛 266510; 2. 山东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济南 250061)
法将实体模型用“单元元组”数据结构表示。 模型定 赋予了一个材料点,建立几何空间到材料空间的材
义了“模型”、“四面体”、“点”3 个类 ,模型由单一 的 料映射函数
“模型”类表示,且由一系列四面体组成,“四面体”
类定义了一个四面体域和该域上材料组份的线性
变化。 每个四面体由 4 个有限单元顶点表示,每个
考特征一旦选定,在设计过程中就不再改变,并且 的正则布尔运算,明确零件在几何与拓扑特征上的
认为模型轮廓应该作为重要特征考虑。 活动梯度源 非流形特性,根据材料信息部分的特征,将一个零
是指模型内材料变化的位置可以根据需要改变。 采 件的几何区域剖分成有限个互不相交的正则几何
用 AGS 方法只需 计算一次模 型内体素中 心到 FRF 区域, 各个子区域的并形成整个零件的几何区域。
的最小距离, 然后指定活动源作为材料赋值特征。 在零件的材料信息表述上,对于单个点的材料特征
对于不同的 AGS, 只需将 AGS 到 FRF 的距离代入 模型,假设构成零件的材料种类数目为 n,以各种构
距离函数 f(d)平移即可,避免了重新计算点到 AGS 成 材 料 的 体 积 百 分 比 表 述 零 件 内 任 意 一 点 上 的 材
摘 要: 典型非均质复合材料结构的建模方法主要有:基于体素的方法、基于传统边界表示的 方法、基于函数表示的方法以及复合模型法,对这 4 种建模方法进行了综述,提出了非均质复合材 料结构建模技术研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非均质复合材料结构; 建模方法;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TB33; TP3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3 - 0794(2010)08 - 0019 - 04
Engineering,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061, China)
Abstract: The typical modeling methods of heterogeneous composite material structure are voxel based methods, boundary representation based methods, functional representation based method and composite modeling method. A review on these four modeling methods is made. The development tendency about the modeling technology of heterogeneous composite material structure is put forward. Key words: heterogeneous composite material structure; modeling method; development tendency
1 非均质复合材料结构建模方法 传统的 CAD 技术基于三维空间的均质材料,其
主要工作集中在几何建模,即零件的形状和空间关 系的表达。 非均质复合材料零件的模型通常包含 2 部分:几何模型和材料模型。 几何模型表述零件的 几何(包含拓扑)信息,材料模型则表述零件几何域 内的材料分布信息。 非均质复合材料设计的核心问 题就是将传统的 CAD 设计技术与材料设计技术有 机地结合起来,用户根据要求给 CAD 几何模型内部 赋予材料信息。 如何表示非均质复合材料结构模型 是首先要解 决的问题。 Kumar 等 人 提 出 “材 料 空 间”概念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模型空间由几 何空间和材料空间构成,实体的几何建模在几何空 间完成,材料建模在材料空间完成,材料空间由材 料系统的基本元素组成,材料空间的维数 m 则由材 料的种类决定。 材料建模的任务主要是定义一矢函 数 m(x),使在几何 空间中的每 一矢量 x 通过 m(x) 映射到材料空间中,如图 1 所示。
图 1 几何空间到材料空间映射关系图
* 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项目(SB2009ZZ012)
19
图 2 几何形体的离散化过程 吴晓军等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欧式距离测
Vol.31 No.08 非均质复合材料结构建模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杨俊茹,等 第 31 卷第 08 期
度网格模型体素化算法,其基本思想是:利用线性 大量的存储空间。 后者数据结构简洁,有能力表达
|i|=i0+i1+i2+ … +ik,k 表 示 单 数。 数学模型
元维数; xk,i、mk,i— — — 控 制 点 及 其 组 分 ,u=[u0,u1,u2,
M=MG○× MA1(MG)○× MA2(MG)○× …○× MAn(MG) (4)
式中
M— ——非均质实体模型;
…uk]表示四面体域内一点 vp 的重心坐标, 由 vp 分别和其
率逼近真实实体,准确性低,为精确表达实体,需要 和每个子节点材料权因子共同决定。 这样通过树形 20
第 31 卷第 08 期
非均质复合材料结构建模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杨俊茹,等
Vol.31No.08
结构将实体材料空间变化的依存关系进行编码,在 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实现。 复合模型可以表示
进行材料组分查询时,通过相应的“解码”实现材料 组分的动态查询。
的距离,提高了设计效率和灵活性。
料特性。 各种构成材料的百分比之和为 1。 建立材料
Jackson 提出一种局部材料组分控制 (LCC)模 型,利用有限元网格表示非均质材料实体,将实体
≥ || || ≥ n
Σ 空间 V,其定义 V= v→∈Rn| v→ 1= v→i,vi≥0 。对于 i=1
分割成四面体单元网格,并运用标准的划分网格算 几何区域上材料信息的变化,区域上每个几何点都
S={(Pi,Bi)|Pi奂R3,Bi哿V,i=1,2,…,n}
(3)
Kumar、Dutta 和 Hoffman 认 为 非 均 质 实 体 模 型
应该能同时表达多种属性,材料变化只是其属性中
料组分;
的一种,其基本思想是:几何结构是描述物体的最
ug、um— ——形 状 和 组 成 的 变 化 次 数 , 基 本 的 属 性 , 其 他 的 属 性 可 认 为 是 几 何 结 构 的 函
空间细分技术将整个空间细分为规则的几何 体单元,如立方体单元或四面体单元等,这种基本 的几何体简称体素。 为了对实体模型内部赋予材料 信息,可将实体模型看成体素单元的集合。 王素等 认为,由于几何形体的边界是任意的,难以对原几 何形体进行离散化。 引入“包围盒”概念后,离散对 象变为原形体的包围盒。 如图 2 所示。 在材料信息 的表达上,有学者提出“梯度源”的概念,梯度源可 视为零件内部材料的“发源地”,以任何一个固定参 考如点、线、面为梯度源,距离函数 f(d)作为材料组 分的分布方程,d 表示模型内某点到梯度源的距离。 定义一个 m 维的数组 M 存储模型内各点的材料组 分,m 为材料空间维数。 记录下 f(d)和数组 M,作为 从几何空间映射到材料空间的依据。 对于复杂零 件,常用的几何布尔操作如并、交和差等,不能满足 该材料建模需求,于是,扩展了嵌入、插入和融合 3 种布尔操作,并将其应用到多梯度源建模中。
Oi— ——第 i 个子模型;
F(i)(·)— ——第 i 个子模型几何空间 Ω(gi)到材料
分布空间
Ω(i) m






n— ——子模型的个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