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的形象特征浅析

王熙凤的形象特征浅析
王熙凤的形象特征浅析

王熙凤的形象特征浅析

李存孝

[内容提要]:

王熙凤是《红楼梦》中的重要人物,是封建社会走向衰落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如果没有王熙凤,《红楼梦》整个故事结构就会坍塌。王熙凤在全书中的重要性就是通过对她的形象塑造表现出来的。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王熙凤的形象特征:

一、在众多人物中王熙凤的形象异军突起格外夺目。

《红楼梦》中通过对王熙凤肖像描写及“协理宁国府,讨好贾母”,“毒设相思局”等故事情节的展示和她的言行举止的描写使她的形象异军突起格外夺目。

二、丰满的王熙凤形象恰是封建社会衰落时期统治者的典型代表。

《红楼梦》中王熙凤在贾府中左右逢源竭尽巴结逢迎之能事,掌握了贾府的大权,“对奴才的欺辱”、“弄权铁槛寺”等故事情节的展现使得作者笔下最为活跃的、生命力非常充沛的人物形象跃然之上。这正说明了王熙凤形象恰是封建社会衰落时期统治者的典型代表。

三、作者浓彩重笔塑造王熙凤形象的目的是多重的。

《红楼梦》中“协理宁国府”是表现王熙凤的才干,“弄权铁槛寺”是表现王熙凤的贪财,从黛玉眼里表现她的漂亮出众,那么“毒设相思局”

是指责王熙凤的残忍等等。这一切都说明作者浓彩重笔塑造王熙凤形象的目的是多重的。

[关键词]:王熙凤形象浅析

正文: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王熙凤又是名著中最典型的形象,可以说《红楼梦》因有王熙凤而精彩,因有王熙凤而更具生命力和时代意义,读《红楼梦》如果读不懂王熙凤,不算有收获。可见其在整个作品中的显赫地位,总的来看她是一个美丽者,是金陵十二钗中的佼佼者;又是一个性格多面者,是冷酷、阴险、泼辣、自私的代名词。下面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在众多人物中,王熙凤的形象异军突起,格外夺目。

《红楼梦》不同于许多传奇故事的重要特点,就是作者不使宝玉、黛玉恋爱故事孤立存在,而是使其产生在一个高贵、庞大而又矛盾复杂的大家庭中。固然是通过宝黛恋爱写一个家庭,同时也是通过一个家庭写一个时代社会,实际上作者曹雪芹用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盛衰败,来做康、雍、乾时代统治阶级的镜子,这正是作者的伟大成就。这个时代的统治阶级已经挽救不了自己的灭亡,但它坚决要抢先一步扼杀下一个时代的新生萌芽和他们的恋爱自由,王熙凤就是一个统治阶层濒于灭亡时的执行者。她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不得不涉及宝玉、黛玉、宝钗等人,且处于主导地位。本人认为《红楼梦》中如果缺少她的故事情节小说就会黯然失色。所以说,作者是把宝玉、黛玉、宝钗和王熙凤作为重要人物塑造出来,而且相得益彰,又不失王熙凤的主导地位。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金陵王家和贾、史、薛三家本是同等地位的大门阀,而且世代姻亲,互相支持。后来三家都逐渐衰落,独有王熙凤的叔叔王子腾从京营节度使升任九省都检点,他是现实的在朝统领军权,声势煊赫的人物,贾、薛两家能维护一时的荣耀都仰仗他。王熙凤出身于如此高贵又在当权的大家庭。到了贾府,又成了贾母最宠爱的孙媳妇,既是王夫人的内侄女,又被派充荣府管理家务。她能居于优越的地位,她凭借着自己的优越条件和聪明才干掌握了这个贵族大家庭的权柄。她是除了追求金钱权势以外,还可以肆无忌惮地干出各种坏事,连统治阶级所竭力宣扬的阴曹地府的威力也不加理睬,虚伪的伦理道德已无法掩盖她罪恶本质,“毒设相思局”、“弄权铁槛寺”,设计陷害尤二姐以及帮助王夫人瞒着消息设计谋害死黛玉等一系列罪行,充分表现了她那阴险、恶毒、贪婪的性格特征,作者把这个“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嘴甜心苦,两面三刀”的形象表现得活灵活现。

在贾府中,王熙凤要掌权,首先她就得设法来获取贾府有至高无上权力的贾母的信任。在《红楼梦》中,我们第一次看到凤姐,她那活跃的言行,彩秀辉煌的衣装,就能使人觉得这个人物声势非凡。《红楼梦》作者对于凤姐的出场是从初到贾府林黛玉眼中开始的。

一语未完,只听后院中有笑语声,说“我来迟了,没得迎接贵客”,黛玉思忖道:“这些个人个个皆敛声屏气,如此,这来者是谁,这样放肆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拥着一个丽人,从后房进来:这个人与众姑娘不同,彩秀辉煌,恍若神妃仙子,……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辣货,南京所谓‘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见第三回)

首先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而且人皆屏息,气势更高人一等。在这顷刻之间,王熙凤既打量黛玉,称赞她长得“标致”,又为黛玉母亲亡故而流泪,又责备自己不该招引起贾母的伤心,又问黛玉读书,吃药,又关照给林姑娘搬东西,打扫屋子等等。这一连串明快变化的形象,已使我们一开始就看到“凤辣子”的特征和她掌管着荣国府经济生活的大权。

为什么贾府那么高贵庞大的家庭里,执行内部大权会落到一个孙媳妇辈的青年女子身上。我们读了《红楼梦》会感觉到那贾府上有一个王熙凤就形成了“脂粉鬟媚齐却步,更无一个是能人”的局势,其实那不过是凤姐发挥才智树立权威的开始。

做贾府的媳妇是不容易的,在那长辈、平辈、小辈、本家、亲戚和男女奴仆之间,彼此都有极复杂的矛盾,若不是独到的权术机变,一个孙媳妇辈的青年女子是会被压得粉碎。可是她凭着自己的才智与苦心,竟能够见风使舵,多方应酬。她的婆婆邢夫人要她去向贾母为贾赦讨鸳鸯做妾,她很巧妙地摆脱了,王夫人疑惑大观园中的锈春囊是她所有;她很委婉地洗刷了。王善保家的怂恿着王夫人搜检大观园,她心里觉得这是一种轻举妄动,也伤害了荣府当家奶奶的面子,她就自己站在侧面,消极参加,留给探春去给王善保家的以迎头痛击。凤姐生病,探春暂代家务,她很快地感觉到了,必会首先拿她“作法子”同时也能识透探春的“新政”也不会真正推行,于是就以恳让态度避免冲突。她看到贾母、王夫人偏看宝钗,就加倍铺张为她过生日。看出王夫人选定了袭人为宝玉的候补侍妾。就从各方面优待袭人。李纨声势浩大地找她加入诗社。她知道这不过是要她出钱。她就答应担任“监诗御史”的职务,先出五十两银子,免得人们看她是“大观园”的反叛。从农村来的刘姥姥忽然为贾母所欣赏。她立刻发觉了这是老太太最妙的消遣品,就把乡下老太太当作“宝贝”看待了。作者对这一位目光四射手腕灵活的少妇随时都以巧妙生动的手法加以刻画,使读者到处接触到她才智的锋芒和活跃的形象。

贾府的最高权威者是贾母。老太太在现实生活中可以说是没有缺憾了。她没有什么实现不了的愿望,或者达不到的要求了,不可少的或许就是要一切人来满足自己的晚年享受。那么擅长左右逢源之能事的凤姐,就经常把如何制造热闹,博取欢心,当作自己最为紧要的日常工作。因而在贾母的支持和偏袒之下,就算把贾府的长幼尊卑等严格的封建体制,搅得稀烂,别人也无可奈何。她在贾母面前充分地发挥自己诙谐和八面玲珑之才干。贾赦因讨鸳鸯做妾而大动肝火,一家

人战战兢兢,大气不敢出时,就是她显示本领的机会了。首先假意地赔了贾母的不是:“谁叫老太太会调理人,把人调得水葱似的,如果我是男人,我也要”,这样就逗得老太太欢笑。然后打牌故意输给老太太。王熙凤也深深地清楚,她绝不能单单满足贾母一人。这个才能卓异的少妇同样对现实生活充满了兴趣。她对宝玉及从姐妹并不伤害,尽可能地满足她们的需要,并及时凑趣,在联诗时,也居然能来上一句“一夜北风紧”的名句。她缺乏文化教养,不会吟诗联句,行酒令,打谜语等。但心灵手快,谈笑风生,同样博得老少尊卑的喜悦。丫鬟婆子哪个不怕她?可是当二奶奶要讲故事说笑话,都挤得满满地来听,把一个贾府上上下下讨得欢欢喜喜,调教得服服贴贴的。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看到王熙凤尽“左右逢源,巴结奉迎”之能事,竭力讨好贾府的最高权威者贾母,来获取她的信任及欢心,体现出她的阴险、“嘴甜心苦”的性格特点。

二、丰满的王熙凤形象,恰是封建社会衰落时期统治者的典型代表。

能言巧辩、漂亮多才造就王熙凤复杂性格特点的另一面,我们先看《红楼梦》第三回对王熙凤肖像描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第三回)。这段肖像描写包含着服饰和容貌两个内容。在服饰方面:作者选取头饰、裙饰和服装(上穿、下着)三个要点,极力铺陈王熙凤集珍珠宝于一身的装扮,从侧面反映了她内心世界的空虚。在容貌描写方面,则着重从她那一双“三角眼”两弯“吊梢眉”,含威不露的“粉面”未启发笑的“丹唇”美丽、聪明、能干。“但作者在这里不仅写其形,更写其神,丹凤眼、柳叶眉,原是很美的,但作者却要配以‘三角眼’让秀气的柳叶眉高吊两梢,就不尽美了,但仍算得漂亮”作者对王熙凤的肖像描写不但具体细腻地刻画了人物的外部特征,而且通过外部描写,透露出人物性格内部特征。这在中国古典小说的人物描写中的确是罕见的。

接着在第三回又描写王熙凤拉着黛玉的手问长问短。又询问下人对黛玉的安置情况:一方面是为了通过待客热情的表白,来炫耀她在贾府中的地位和威仪;另方面又是为了在贾母面前表现她对黛玉的关切讨得贾母的欢心。答复王夫人给黛玉选料子裁衣服的结果显示她的精明能干和随机应变。

王夫人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熙凤道:“这倒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拿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第三回)

说到她的聪明能干最精彩的要算协理宁国府秦可卿的丧事。一开始就看定宁府的五大弊端“一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二是事无专管,临期推诿;三是需用过费,滥支冒领;四是任无大小,苦乐不均;五是家人豪纵,有脸者不能约束,无脸者不能上进”,这是多么全面,又是多么明敏!她对症施药,加以整顿。首先是责任制,职责分明。其次精细考查,不容混冒。第三是赏罚严明,树立威信。于是头绪清楚,成绩立见。宁国府的大小人等才知她的聪明厉害,自此个人“兢兢业业”不敢偷安。王熙凤显然如此之忙,亦因生性好胜,惟恐落人褒贬,故费尽精神。管理得十分整齐,于是“合族上下人等无不称赞……一切张罗招待”,都凤姐一人周全承应。”因此贾珍说她“从小儿顽笑时就有杀伐决断,如今出了阁,越发历练老成了”。

说到凤姐的多才,我们不能不说她的口才,这也是王熙凤性格的一个奇迹。她随口而出的动人的笑话。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而且只有她这样一个人物才能说出那些语言。如果她不能说出那些话语,我们似乎就感到不满足,王熙凤的语言几乎时时刻刻和她同在。因此口才又成为她抬高自己的手段。

第三十八回,写贾母带着一大家子人在盖于池上的藕香榭欣赏风景,心里高兴,就说起小时候在枕霞阁玩儿,不小心失足掉进了水里,没有淹死救起来头上却崩破一块,现今鬓角上才有指头大的一个坑儿。在这种情况下,一般人是无法下手的。可聪明的凤姐却说出了一篇不同凡响的话来。

凤姐不等人说,先笑道:“那时要活不得,如今这大福可叫谁享呢?可知老祖宗从小儿的福寿就不小,神差鬼使碰出那个窝儿来,好盛福寿的。寿星老儿头上原是一个窝儿。因为万福万寿盛满了所以倒凸高出来了”。(第三十八回)

“几句话就活脱脱地画出一个凤姐来,画出她的世故,乖巧,聪明,也画出她特殊的才能来。她专就福、寿两字上发挥,这是取切合贾母的身份地位,也最懂得贾母的”.⑶但要从头上那个窝儿翻到吉祥的意思上来,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她拿寿星老儿做个隐喻,又曲反解释,跟老祖宗挂上钩,并落到老祖宗最喜欢听的“万福万寿”上来,真是聪明极巧到了极点。只有那份心意而无凤姐那份机巧口才的人,只会说“寿比南山,福如东海”一类干巴巴的套话,像如此有血有肉有滋有味,叫贾母听了心理甜丝丝的话,只有凤姐才说得出。

口才又是打击别人的有力武器。当她把尤二姐骗入大观园之后,便去大闹宁国府。贾蓉跪在地下自己打嘴巴,宁府的下人们黑鸦鸦跪了一地,凤姐骂尤氏道:“你发昏了?你的嘴里难道有茄子塞着?不就是她们给你嚼子衔上了,为什么你

不来告诉我去?……‘自古妻贤夫祸少’‘表壮不如里壮’你但凡是好的,他们怎敢闹出这些来?你又没才干,又没口齿,锯了嘴的葫芦,就只会一味瞎小心,应贤良的名儿!”

凤姐能对她的平辈妯娌这样撒泼撒赖足见其伶牙利齿的口才。她对一般的奴才,就更显其口才的威势来。作者曾借贾链的心腹小厮兴儿作正面的暴露。兴儿对尤二姐说:“我告诉奶奶,一辈子别见他才好,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笑,脚底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话虽说的明白。结果兴儿自己也遇上了,尤二姐的事被凤姐发觉之后——“兴儿一闻此言,又看见凤姐气色,及两边丫头们的光景,早吓软了,不觉跪下,只是磕头。凤姐道:“……再有一句虚言,你先摸摸你脖子上几个脑袋瓜儿!”……喝命:“打嘴巴”旺儿过来才要打时,凤姐骂道:“什么胡涂王八崽子!叫自己打,用你打吗?……那兴儿真个自己左右开弓,打了自己十几个嘴巴,凤姐儿喝声“站住”……兴儿见说出这件事来,越发着了慌,连忙把帽子抓下来,在砖地上咕咚咕咚碰的立山响,口里说道:“只求奶奶超生,奴才不敢撒一个字的谎儿”。总之,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又看出了王熙凤的那种恶毒、“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的独特性格特点。而在第十二回,“王熙凤巧设相思局”更显其恶毒的一面。

三、曹雪芹浓彩重笔塑造王熙凤形象,其目的是多重的。

作为贾府的管家婆,“凭借优越条件和她的聪明才干掌握着这个贵族大家庭的权柄,她是除了金钱与权势,什么也不相信的人,她可以肆无忌惮地干坏事,连统治阶级所竭力宣扬的阴曹地府的威力,也不加理睬”。掠取财富才是她真正的目的,可谓“机关算尽”。贾府内部的用人,做事,大多都逃不出凤姐的视线。贾珍要派贾蔷到江南去采买唱戏的女孩子,贾琏原不甚同意,但贾蓉示意凤姐,凤姐便立刻表示支持,使他通过,于是蔷蓉二位当面许下承诺。贾琏要派贾芸管理小和尚小道士的差使,凤姐却答应了贾芹。结果贾芸就没赶上这个差使,贾芸他就使用行贿和巧妙的语言来说动凤姐。果然派他充当大观园中种树的差使。馒头庵老尼姑求了凤姐假冒贾琏之名,强迫别人退婚,结果张家的女儿和某守备的儿子双双自尽,而凤姐就以别人的两条命无所顾忌地得银子三千两。凤姐经常叫心腹奴才在外面放高利贷,甚至经常克扣、挪用、放利上上下下的月钱,直到最后贾府抄家,她成箱的放利钱的票据成了主要罪证。

《红楼梦》中描写王熙凤贪权好利,必然和残酷的心机是分不开的。如果说“协理宁国府”是表现凤姐的才干,“弄权铁槛寺”是表现凤姐的贪财。从黛玉

眼里表现她的漂亮出众,那么“毒设相思局”是指斥凤姐的残忍。而作者也全力刻画了她的狠毒性格。由此看来,贾府上上下下那么多人,贾母是她掌权的靠山,王夫人由她胡弄。邢夫人使她蔑视,李纨不问现实,探春有才无权,尤氏无行,贾政是衣冠楚楚的木偶,宝玉反对现状。至于贾府其他爷们,她那里又放在眼里。因此,凤姐就可以肆无忌惮地做出“许多”事来。一个“癞蛤蟆”式的贾瑞偶然触犯了她的尊严,她略使小计就致他于死地。她假装贤慧把尤二姐骗到大观园,又以最狡诈狠毒的方法把她逼死,还要追杀她的前夫张华。此处作者还在许多地方刻画她的狡诈狠毒。譬如听说鲍二家上吊,不许赏他们钱。王夫人查问凤姐扣发月钱,她说“从今倒要干几件刻薄事了”等。因此她就以种种阴谋,残酷地排除异已。从这里我们也看出了王熙凤的恶毒、贪婪的性格特征。

总之,本人认为王熙凤是作者笔下最为活跃的人物,是一个生命力非常充沛的人物,是封建时代聪明、漂亮、精明能干、泼辣、狠毒的主妇性格的高度结晶。从她一出场就生龙活虎,如火如荼。随着故事一路发展,人物性格地不断显现,作者时而挥动如椽巨笔,时而用细如金针的妙笔,进行生动地刻画,作者总是把她安排在最正中的位置上,使观众目不暇接。当然作者在刻画她能干狠毒的一面的同时,也深刻地剖析这位强者内心中少有的矛盾与软弱。贾瑞、张金哥夫妇、鲍二家的、尤二姐都是怎么死的,她都不能忘掉,她生活中缺乏一个儿子。除了衣食享受之外,并无精神生活可言,在唯一的知己秦可卿死后,她成为一个绝对孤立的人,自己得罪的人太多。但是因为权位高,责任重,“骑上虎背,虽然看破些,一时也难放宽”硬干下去病加重,精力越不够,越要勉强支撑,越要紧紧地握住支配权到自己死亡之日为止。像王熙凤这样一个突出的典型形象,可以说在那个时代的中国小说中是少见的。在封建社会的历史真实中,王熙凤这种人物产生与消灭,都有其必然的社会原因,在封建社会没落时,这种人物就必然会诞生,这样的“乱世奸雄”,这种阶级不到崩溃的时候,王熙凤这种人物是不会灭亡的。作者除了写出这一重要人物的成长、显赫,也安排了她的灭亡过程,从序诗“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来猜度,到了贾府抄家,贾母死亡,王熙凤坏事也就做尽,威权失尽,贾琏也休了她送回南京,最后结束了生命。如果大体上是这样,那么她是被社会变迁即“人的法则”所决定的。因此就足以证明这个人物的社会意义。

注释:

⑴、《文学评论》.丛刊.第五辑. 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1980年.102页

⑵、《名作欣赏》.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第3期.96页

⑶、周先慎.《明清小说》.北京大学出版社(第268页).2003

⑷、游国恩.《中国文学史》.第四册.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版.314页

参考文献:

⑴、周先慎.《明清小说》.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⑵、游国恩.《中国文学史》第四册.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4年

⑶、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北京出版社.1979年

⑷、《红楼梦》.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

⑸、刘世德.《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⑹、《文学评论》丛刊.第五辑.198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

王熙凤人物性格分析

王熙凤,是《红楼梦》宝黛钗凤四大主角中唯一的一位少奶奶。她精明,狠毒,泼辣……有人说,她太看不开了,何苦每件事都抓那么紧?她的曲子《聪明误》上也写着“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可是,我认为她是很值得同情的一个人,她的性格大部分都是形势所迫。 王熙凤生在王家,是个大家族。王夫人,薛姨妈都是她的姑妈。可是书中却说她“无父无母,只有王仁一个亲哥哥。”宝钗的哥哥薛蟠再怎么坏也顾着妹妹,但是王仁这个哥哥不仅顾不了,帮不上王熙凤,还总是到处要她照顾。大家族里无父无母的生活,该是怎样的一种凄凉?同样在大家族里过着无父无母生活的还有史湘云。她是“事事要看人脸色,一点也做不了主”的。也许是这,养成了王熙凤什么都要控制,什么都要拥有的性格——她太缺乏安全感了。 后来,她嫁到了贾家,嫁给了贾琏。贾琏是荣国府的长孙,她又是大家族的原配,自然要管着事情。房子的打扫修补,宝玉在书房里的零花钱,丫头们的月钱,土地房屋的租子,夫人小姐们的衣服首饰脂粉,在院子里游玩的一项项设施,还有许多突发事件……哪一件不得她筹划处理,哪一件不得操着许多心?王夫人,她的亲姑妈,在与贾母的斗争中选择放手不管事向贾母表明她的态度;邢夫人,作者给她的评价是“嫌隙人”,到处找茬,还在凤姐最艰难的时候出手伤她;李纨不管事,实际上还给她添事……还能有谁可以帮她呢?下面的一个个婆子媳妇都是难缠的,都在盯着她,等着抱怨,等着看笑话儿。只有平儿,能帮帮她了。 黛玉的身体不好,咳血,有不治之症——但是凤姐的身体能好的了多少?连贾琏都说凤姐“这病是好不了的”。黛玉可以不去请安问候,可是凤姐呢?她是最要强,最好强的,她不能让别人嘲笑她…… 悲呼哉,凤姐!她看不开,放不下,也无法看开,也无法放下——最后,只能随着这个破败的大家族一起消亡,却得不到一点应有的叹息。 在《红楼梦》中, 作者用了极浓笔调写了王熙凤的出场,她满身锦绣,珠光宝气,”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恍若神妃仙子”但是她是面艳心狠.正如兴儿形容她是: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第65回). 贾瑞垂涎她的美色,她给予诱饵,设下圈套,让他上钩,最后使其害相思病致死. 铁槛寺老尼净虚为了要帮长安府太爷的小舅子抢亲,许她三千两银子;她便通过关节暗地使长安节度云光逼婚,结果迫使一对青年男女双双自尽.贾琏偷娶尤二姐让她得知便又”大闹宁国府”,后来也导致尤二姐无地自容,饮恨含金自杀. 王熙凤虽然是如此的劣迹昭着,罪恶累累, 但是人们都无可否认她的聪明才智.在这个几百口人的大家庭里,只有她能八面玲珑,四出周旋.处理极其复杂的人事关系,也只有她能东借西挪,应付入不敷出的浩繁开支.她对付贾府的种种弊端及危机心明眼亮,处处表现出办大事的魄力和本领. 所以在第五回的判词就写她”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这说明了她的归宿也不会有好的结果,处于”末世”者,最有才干的人逃脱不了”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命运.------“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这个华贵艳丽,具有复杂性格的王熙凤恰似毒品与良药的混合物,比之于罂粟花就再恰当不过了. 画:一片冰山,上有一只雌凤。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注释] 这一首写王熙凤。 1.凡鸟——合起来是“凤”字,点其名。《世说新语·简傲》说:晋代,吕安有一次访问嵇康,嵇康不在家,他哥哥请客人到屋里坐,吕安不入,在门上写了一个“凤”字去了。嵇康的哥哥很高兴,以为客人说他是神鸟。其实吕安嘲笑他是凡鸟。这里反过来就“凡鸟”说“凤”,目的只是为了隐曲一些。

王熙凤的形象意义及其情感世界探究文

王熙凤的形象意义及其情感世界探究 《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无论其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成就都达到了前无古人的高度。曹雪芹以自己的如椽大笔,为我们刻画了许多性格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自《红楼梦》问世以来,王熙凤就作为一个经典人物形象扎根与人们的心中,对于她的评价也是众说纷纭,后世学者对于王熙凤这个已是形象的研究成果也是精彩纷呈。本综述主要立足于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从王熙凤的人物形象和感情世界进行梳理和总结,并希望对后续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王熙凤形象分析 汪金海在《论王熙凤形象的典型意义》一文中认为,作为一个女人,王熙凤的额一生中会扮演很多角色,但最终要的莫过于妻子和母亲。然而由于特定的生存环境和自身性格原因,王熙凤这两个角色扮演的并不成功,或者说我们从《红楼梦》里王熙凤贤妻良母的一面并不明显。其形象的典型意义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去分析: 首先,其形象在于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吃人的本质。 十八世纪上半期的中国社会,虽然还是封建设会,但资本主义的萌芽已经产生。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关系的变化,强烈的刺激着统治阶级的贪欲。王熙凤这个封建统治者的已属典型,正式这同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的产物。 王熙凤这种封建解气没落时期的特质,横行在贾府内外的政治舞台上。为了三千两银子,她弄权铁槛寺,逼得张金哥夫妇自杀;对于丈夫的情人尤二姐,她巧妙地借刀杀人,尤二姐香消玉殒;她毒设相思局,害死意图对她图谋不轨的贾瑞,尤其令人发指的是她对美的摧毁,她的调包计是造成宝黛爱情败局以及林黛玉死亡的直接原因,她公开的宣称“从来不相信什么阴司地域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这充分暴露的封建制度及封建统治者草菅人命的罪恶一面。她神狙贾府就可以吧官府王浓郁鼓掌之中,上下其手、左右逢源、翻手为云、覆手为雨。②生命是伟大的,摧残生命无疑是一种罪恶。不尊重别人生命的人,自己的生命也将无法得到保障。法国大革命期间雅各宾派当政时期,革命的激情失去了控制,革命的行动背离了革命的目标,权利变成了肆意剥夺他人生命的屠刀而不是保护人权的盾牌。最终,连雅各宾派领袖罗伯斯比尔都死在夺取了许多生命的断头台上。而王熙凤最终也在贾府家破人亡之际,在一片凄凉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为了钱财和个人权势,她漠视别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从这个角度去讲,最为“丑”的毁灭,王熙凤的确是死有余辜的。 其次,其形象预示了封建统治阶级走向衰败的内在原因。 在《红楼梦》里,贾府的几代人就是封建统治级阶级的缩影。他们凭借祖上的功劳和世袭制度,过着奢华靡乱的生活,逐渐丧失了主动谋生的能力和意愿。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祖辈留下的权势地位和财富集是他们维持贵族生活的保障,更是阻扰他们开拓进取、致使惰性滋生的温床。彪悍勇武的八旗精兵在满清王朝建立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待到清朝统一全国,他们的功勋换来的皇帝赐予的尊贵的地位、高人一等的特权和用之不尽财富。骑士,这似乎也是人性中共同的弱点。当人们一无所有的时候,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会拿出自己全部的智慧、勇气和无所顾忌、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而当人们实现了自己的目标,不要为权势和财富而发愁时,往往权势和财富就成了拴住人们前进脚步的锁链。诚如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所写“安享富贵着尽多,运筹谋划者无一。。。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③这是贾府一起家父所影射的封建之所以走向衰败的重要原因。 王熙凤作为一个即将走向衰败的封建大家族事实上的管家,她并不关心贾府上上下下的生死存亡,她在乎的是自己呼风唤雨的权势和依靠种种手段掠夺来的财富。俗话说,城堡最容易从内部被攻破,她的胡作非为和自私自利从内部加速了贾府走向亏灭的进程。从某种角

王熙凤人物形象分析doc

王熙凤人物形象分析doc 王熙凤人物形象分析 摘要:王熙凤是《红楼梦》中塑造得最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她“模样极其标致”,心计口齿都在众人之上,有出色的管理才能和协调能力,可谓才貌双全。然而,“凡鸟偏从末世出”,精明强干的的王熙凤寄生在日趋腐败的封建府邸内,她又具有一切没落贵族所共有的罪恶特性,最终走向了毁灭。 关键词:王熙凤容貌美丽能言善辩心狠手辣 《红楼梦》中塑造了许多个性异常鲜明的人物形象。他们或多情又有才,或多愁善感又哀怨,或雍容华贵而又多心计,或外表美艳而内心狠毒,或虽传统保守但讨人爱。在这些人物形象中,外表美艳而内心狠毒的王熙凤给读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美貌娇艳,性子刚硬,好强而不留情面的多重性格特征使这一形象跃然纸上,成为一个独特而又丰满的艺术形象。 一、容貌美丽 《红楼梦》中王熙凤的出场是颇具戏剧性的:她一出场就给读者留下来深刻的印象,这种印象是一种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即使后来再不与她相见,这种第一印象也不会让人忘记。我们来看一下《红楼梦》第三回中的王熙凤出场:“一语未了,只听见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

#红楼梦人物分析之王熙凤

红楼梦人物分析--王熙凤 王熙凤 《红楼梦》中王熙凤的人物形象分析红楼梦》中王熙凤的人物形象分析经过几个星期对《红楼梦》的学习,也通过《红楼梦》电视剧的赏析,我觉得《红楼梦》中王熙凤这个艺术形象具有丰富性和复杂性。《红楼梦》问世以来,在红学史上,对王熙凤的各种评语也是非常多的,认为她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把王熙凤叫做“女曹操”,称之为“胭脂虎”,即母老虎。在许多评论中,就是“恨王熙凤,骂王熙凤,不见王熙凤想王熙凤”,这恐怕是每一个《红楼梦》偏爱者都会有的一种感受。但我却认为王熙凤这个人物在《红楼梦》当中的地位相当重要,可以说这个形象具有独特性。她有一种支柱作用,一种艺术结构上的、艺术机体意义上的一种聚焦的作用,或者说是一种辐射的作用。因为《红楼梦》不仅是写薛宝钗和林黛玉的爱情婚姻,作者还写了这个大家族中四百多个人物。如果没有了王熙凤,那么《红楼梦》的结果会如何。可以说,如果把贾府中长幼、尊卑、亲疏、嫡庶、主奴等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比作一张网的话,那么王熙凤这个人物就处在一个相对中心的位置上。从而突出了这一人物形象的独特性,她要同各种各样的人物打交道,所谓上有三层公婆,中有无数叔嫂妯娌兄弟姐妹以至姨娘婢妾,下层有一大群管家陪房奴仆丫环小厮等等。王熙凤同其中任何一个人物或者联结、或者矛盾、或者又联结又矛盾的这样的关系,都是某一种社会关系的反映。其次,王熙凤是集美丽聪明和奸诈狡猾心狠手辣于一身,可谓“才貌双全”,堪称脂粉队里的枭雄。在贾府里的地位可是除了贾母无人可匹敌的,她是贾府(宁荣二府)里的三媳妇,荣府里的二媳妇,贾赦和刑氏的长媳妇,还是贾政的夫人王氏的内侄女,因此她在贾府里的地位是很特殊的,让她当家刑王夫人不会反对了,再加上她很能见风使舵,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语言得体又不失风趣,取得了贾母的信任和欢欣,她在贾府独揽大权也因此变为顺理成章的事。王熙凤可谓是把好人当尽,坏事做绝。记得在第三回,荣国府收养林黛玉,她的一哭一笑,把至仁至善至孝表演得淋漓尽致,深得贾母的欢心。第十二回,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把她治家理事的才能也发挥到了及至,奠定了她在贾家宁荣二府中的地位。第十三回,王

浅析王熙凤人物形象

浅析王熙凤人物形象 摘要:王熙凤是中国古代小说艺术高峰<<红楼梦>> 中塑造得最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她美丽奢华、能言善辩、精明能干,又不失狠毒。在女性世界当中,是一只俊秀杰出的“凤凰”。然而,“凡鸟偏从未世来”,才貌双全的王熙凤为了自身的利益不顾一切地疯狂劫掠钱财,最终走向毁灭。对王熙凤的描写从侧面映射出了封建贵族的罪恶本质,以及封建家庭 必然会走向灭亡的命运。[1]本文将简单阐述王熙凤的形象特征,主要从美丽的外貌、出众的口才、极深的心机、干练的作风、毒辣的手段以及对没有利益关系之人的恻隐之心进行简单的分析,让读者更深层次认识《红楼梦》中王熙凤这一典型的人物形象。 关键字:红楼梦王熙凤人物形象 引言 《红楼梦》作为一部不朽的文学巨著,不仅反映了复杂的社会生活,而且成功塑造了一大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在《红楼梦》塑造的众多的人物形象中,王熙凤给读者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王熙凤是《红楼梦》里最活跃、个性特征最鲜明的艺术形象,王昆仑同志写的《王熙凤论》,也是《红楼梦人物论》中最精彩的篇章之一。他这样写道:“王熙凤是作者笔下第一个生动活跃的人物,是一个生命力非常充沛的角色,是封建时代大家庭中精明强干泼辣狠毒的主妇性格的高度结晶品。从她一出场就生龙活虎,如火如茶。”几句话就把王 熙凤在《红楼梦》中所处的地位和作者写这个人物所下的功夫描摹出来了。[2]因此,关于 王熙凤人物特征特别是性格特征的研究是《红楼梦》研究的重要内容。但王熙凤到底具有哪些性格特质,这些性格特征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却历来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一、王熙凤的美丽奢华(白富美) 《红楼梦》中,还在王熙凤未出场之前,从冷子兴和周瑞家对王熙凤的评价中,可以知道王熙风的漂亮。而接下来林黛玉第一次进贾府时,作者对王熙凤的描写更是让人拍案叫绝。对王熙凤的外貌描写,作者通过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精彩绝伦的出场来表现,通过黛玉的眼睛作出了细致的描写,说她:“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替珠髻,给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璃缨络圈,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云缎窄梢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给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 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3]作者从她的服饰和容貌来表现王熙凤的 美丽和奢华大气。此后,又从不同的角度对王熙凤的容貌进行过多次描写,其中,通过尤二姐的眼睛描写道:“眉挽柳叶,高吊两梢,目横丹凤,神凝三角。俏丽若三春之桃,清丽若九秋之菊。”通过很多对话,都可以呈现出王熙凤美人的模样儿,这样的容貌读者只有通过想象诠释她的美丽,其容貌之美丽,绝不亚于当代任何美女。 除了直接描述之外,作者还从侧而烘托王熙凤的美貌。在《红楼梦》第十一、十二“见熙凤贾瑞起淫心”和“王熙凤毒设相思局’俩回中,作者一方而展现了王熙凤的心计和手段,

浅谈王熙凤

浅谈王熙凤 王熙凤——《红楼梦》中的一个成功的反面形象。她身上概括了各种各样的矛盾,集中体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贪婪、凶残、狠毒、阴险、狡诈的阶级本质。我们甚至可以从她身上看到封建帝王“家天下”里的权势消长、朋党倾轧、派系争斗的雏形。王熙凤可以说是《红楼梦》中的一个焦点,或者说王熙凤这个焦点辐射出的种种矛盾,就是给人一种纵深感,不能就事论事的看成是一种家族的矛盾。 红学前辈王昆仑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为什么这个人物会令我们有如此之深的感受呢?这是因为历来融化在中国女性人格中深入骨髓的从属意识,在王熙凤身上居然相对弱化。不仅可以与男性争驰,甚至还能居高临下。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最终也逃不过“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结局。王熙凤美丽的外貌,出众的口才,极深的心机,干练的作风,毒辣的手段使得这个人物极具独特性、丰富性和复杂性。更加耐读,研读深究。 (一)美丽动人,恍若神妃。 曹雪芹在第三回王熙凤出场的时候就这样写道:“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簪,绾着朝阳五风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官绦,双衡比目玫瑰珮;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褙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稍眉,身量苗条,体格

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王熙凤的容貌在那无数妯娌姐妹、姨娘、婢妾,甚至奴婢丫环中,几乎算得上独树一帜、艳压群芳的了。可以说,曹雪芹不仅对于王熙凤这个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的描写,花费了大量的笔墨,而且对王熙凤的美貌以及神态也是进行了极其细致的描写。以至于王熙凤在最开始一出场的时候,就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伶牙俐齿,巧言善辩。 这是王熙凤这个人物的形象的一大特征。按说王熙凤在整个贾府中,她的辈份是很低的,她是孙子媳妇。那么为什么像王熙凤这样的一个人物能够当家呢?因为她有娘家“金陵王”的背景,有贾母的靠山,有邢王、二夫人矛盾的牵制,还有她本人才干欲望的主观条件。更重要的是伶牙俐齿,巧言善辩,善于处事,城府颇深可以说是王熙凤的一大有利武器。王熙凤这个人物在贾府中处在一个相对中心的位置上。她有三层公婆,中有无数叔嫂妯娌兄弟姐妹以至姨娘婢妾,下层有一大群管家陪房、奴仆丫环小厮等等。她要同各种各样的人物打交道,如若她不是巧舌如簧,那么她是无法在贾母这个大家族当家的。 (三)心思缜密,攻于心计。 这是王熙凤这个人物的有一大特征。《红楼梦》中,李纨曾这样打趣凤姐:“天下人都被你算计去了!”李纨这句话虽是带着些玩笑的性质,但却对王熙凤是一个恰如其分的评语。她除了索取贿赂外,还

王熙凤人物分析

王熙凤人物分析 王熙凤,金陵十二钗之一,贾琏的妻子,王夫人的内侄女,贾府通称凤姐、琏二奶奶。虽然她不像宝玉、黛玉那样是很主要的人物,但她的个性分明,在性格上也十分复杂。当我看到电视剧版的《红楼梦》时,我的第一感觉不是在黛玉多愁伤感的柔情,而是王熙凤她那种明媚的泼辣。她长着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她的外貌美丽、华贵、俊俏,她的神态狡黠刁钻,她的言行伶牙俐齿、机敏善变。她善于察言观色、机变逢迎、见风使舵。她在贾府的地位很高,精明能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是荣府的实际施政者,她高踞在荣府几百口人的总理宝座上,有着八面玲珑之威,思维敏捷,口才了得,却又有些心狠手辣、笑里藏刀,就像兴儿所说:“是一位有计谋的女人。但后来她和贾链的矛盾越来越深,并且薛宝钗渐渐取代了她的地位,最终却落得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下场。以她的能力,不适合生活在那个封建时代,如果摆在现实社会,她应该是个出色的女强人。所以对于这个人物,我很喜欢但更多是同情。 对于王熙凤的判词,实在让人觉得可怜,可所谓可怜之人必有可怜之处,她的心狠手辣最终得到了惩罚。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这首判词揭示了凤姐的悲惨命运,王熙凤是王夫人侄女,后来嫁给贾琏为妻,她应该算是一个灵魂人物,作者在她身上花费了大量笔墨,使她的形象更加栩栩如生。她深谙权术之道,处事圆滑,泼辣狠毒。她主持荣国府、协理宁国府,与官府,世家之间来往交际,都游刃有余。在她理家期间,贾府正逐渐走向末路,所以判词中说她“偏从末世来”。虽然凤姐巾帼不让须眉,但在贾家破败之时,她却是第一个受牵连的。 论其才智,她竟是一个极“能”的女人。她有着不同于与她同时代文弱女子的独特个性,她精明能干,把一个大家庭操持得井井有条。也许她腹内空空,既吟不成诗,也做不得对,既不及宝钗的停机之德,更不及黛玉的咏絮之才,可她正像第二回冷子兴所云“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的确,在整个红楼梦中没有一个男人能超过王熙凤的才干及处事的魄力。王熙凤自信、刚强、作风男派,堪比男人。她出身于“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的王家,“自幼假充男儿教养”。这样的家庭背景,在她女儿身上铸就了男儿的性格——自信、大胆、刚毅,这是大观园中其它的裙钗也远不及的。且看第十三回中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一事,在宁国府理事,王熙凤又只是“挂职”,权力可不是那么好集中的。但她却理得有头有绪,针对宁国府五大“疑难杂症”(头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第二件,事无专执,临期推委;第三件,需用过费,滥支冒领;第四件,任无大小,苦乐不均;第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她可是能一一对症下“药”。首先是分班管事,职责分明;其次精细考核,不容混冒;第三赏罚严明,树立威信。于是头绪清楚,成绩立见:“宁府中人才知凤姐利害,自此各人兢兢业业,不敢偷安”。一个身处封建世家的女子,竟能担起持家重任,并且干起事来能得心应手,怪不得秦可卿早就给了王熙凤定论:“是个脂粉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也怪不得当今许多“红迷”纷纷称赞王熙凤是个卓越的领导!这样八面玲珑叱咤风云也绝非一般男子所及!所以,王熙凤----这位绝世佳人,这朵红楼奇葩,遗世而立,撼人心魄啊!

林黛玉进贾府王熙凤人物描写赏析 (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林黛玉进贾府--王熙凤人物描写赏析 (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一、教学设计意图 本课的教学内容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四第一单元,小说单元。是《林黛玉进贾府》的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王熙凤是《红楼梦》中作者着力刻画的 一个重要的人物,理解王熙凤的人物形象对赏析《红楼梦》 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节课的重点是为了让学生从人物描 写的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入手,分析 小说的人物形象,掌握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 和研究《红楼梦》的兴趣,为将来更深入的探讨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单元教学目标: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分析塑造 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本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根据人物肖像、语言、动作等描写把 握人物的性格特点。体会作者对人物出场描写的匠心。 2、教学方法:提问法、讨论与交流、自主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提 高学生的文化审美品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评价和鉴赏能力、写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本课教学重点是结合人物肖像、人物语言、人物动作描 写的分析,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四、教学过程设计及教法分析 (一)课前检测 小说定义: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 情节、具体环境描写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 1、小说的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 境描写)。 2、分析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人物的肖像、_动作__、 __语言__、__心理__描写等。 (二)激趣导入:《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古人云: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今天我们 就踏进红楼的欣赏之旅。 曹雪芹在小说中以判词的形式暗示了主要人物的命运。 由曹雪芹给王熙凤的判词导入 “凡鸟偏以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提问:从判词中能看出王熙凤的性格和命运如何?” (生自主理解-师规范解答) (三)初读文本,感知性格(发现法----师点拨) 提示:王熙凤的性格在文中贾母是怎么评价的?捕捉关 键词语

《红楼梦》之王熙凤人物形象分析

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红楼梦》之王熙凤人物形象分析 学生姓名李琳 院系名称文学院 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师范方向) 班级 2008级1班 学号 200810025116 指导教师张海(副教授) 答辩时间 2011年月日

《红楼梦》之王熙凤人物形象分析 学生姓名:李琳指导老师:张海(副教授) 内容提要: 《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是现实主义的伟大著作,代表古代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红楼梦》为人们演绎了一场以宝黛恋情为主旋律的封建家族婚姻悲剧,而且作者以极其酣畅淋漓的手法描写了一群风姿独具、形态各异的女性形象,而王熙凤是被公认为刻画得最成功的形象之一,并且她也是最生动、最具生活气息和现实性的形象之一。王熙凤的形象具有丰富性和复杂性。王熙凤有出色的治家之才,但偏偏爱财如命;她没有多少文化知识,但是幽默机智、善于奉承;她年轻貌美、背景显赫,可是心狠手辣。她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读者心中。对于王熙凤,大多数读者是又爱又恨。本文将对王熙凤这一人物形象进行辩证、客观、公正的认识与分析。 关键词:红楼梦王熙凤形象机智泼辣 《Hong Lou Meng》About Wang Xifeng’s character image analysis Abstract: 《Hong Lou Meng》is one of China’s four great literary classics and it is a highly intellectual and artistic great works.It is the great books of the realism and represent the highest achievements in the arts of ancient novels .《Hong Lou Meng》deduced the theme of the feudal marriage tragedy of Jia Baoyu and Lin Daiyu’s love f or people and the author written with a extremely thoroughly deserved gimmick to describes a group of unique grace and different patterns of female.Wang Xifeng is recognized as the most successful image of female. She is also one of the most vivid, most breath of life and a realistic image.The image of the Wang Xifeng possess richness and complexity.Wang Xifeng well in family manage,but she is a money-grubber;She had not much cultural knowledge, but humor tactful and good at flattery;She was young and beautiful, her background is outstanding, but she is ruthless.Her image left a deep impression in the reader’s mind.The majority of readers are love or hate Wang XiFeng.This paper will dialectical, objective and fair understanding and

《红楼梦》之王熙凤人物形象分析解析

《红楼梦》之王熙凤人物形象分析 【摘要】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首,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是我国小说史上不可超越的顶峰巨著。《红楼梦》是以宝黛恋情为主要旋律的封建家庭婚姻悲剧,以极其酣畅淋漓的手法描写了一群风姿独具、形态各异、个性鲜活的人物形象。在《红楼梦》塑造的众多的人物形象中,王熙凤也是自刊行以来备受读者瞩目,被议论评骂最多的角色之一。作者通过不同的事件,将王熙凤背景之显赫、容颜之俊美、性格之泼辣、心机之深沉、口才之出众、作风之干练、手段之毒辣表现得活灵活现,深深地印在了读者心中,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对王熙凤这一人物形象进行分析,以此探求王熙凤人生悲剧的成因及该形象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 红楼梦王熙凤形象

目录 一、摘要 (1) 二、目录 (2) 三、前言 (3) 四、人物形象分析 (4) (一)背景显赫,容颜俊美 (4) 1、名门望族,背景显赫 (4) 2、美丽动人,恍若神妃 (4) (二)、机智过人、心机深沉 (5) 1、伶牙俐齿,能言善辩 (5) 2、善于奉承,心机深沉 (6) (三)、精明能干,管理出色 (6) 1、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6) 2、合理授权,有效监督 (7) 3、做事干练,才干超群 (7) 4、制度清晰,赏罚分明 (8) (四)、性格泼辣、手段毒辣 (8) 1、放荡不羁,性格泼辣 (8) 2、两面三刀,手段毒辣 (9) 五、王熙凤人生悲剧的成因及该形象的社会意义 (10) 六、致谢词 (11) 七、参考文献 (12)

前言 王熙凤是《红楼梦》中人物,金陵十二钗之一,贾母的孙媳妇,贾赦和邢夫人的儿媳妇,贾琏之妻,王夫人的内侄女。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她精明能干,幽默机智,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成为贾府实际大管家。她泼辣张狂,口齿伶俐,善于阿谀奉承,见风使舵,喜欢使权弄势,炫耀特权。她高踞在贾府几百口人的管家宝座上,口才与威势是她谄上欺下的武器,攫取权力与窃积财富是她的目的。《红楼梦》中王熙凤这个艺术形象具有丰富性和复杂性,《红楼梦》问世以来,在红学史上,对王熙凤的各种评语也是非常多的,认为她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因为王熙凤这个人物,所以增强了《红楼梦》的可读性和吸引力。作者刻画出了一位集聪明、漂亮、能干、狠毒于一身的“凤辣子”,不但使她具有当时那个时代人物典型的真实性,而且也赋予她以吸引读者极大的魔力,足以证明这个人物的社会意义是不可忽视的。

王熙凤人物形象分析

王熙凤人物形象分析 《红楼梦》是古典文学中杰出的长篇小说,在它灿若群星的人物大观中,王熙凤无疑是最让人过目不忘的人之一。下面是给大家的王 熙凤人物形象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王熙凤人物形象分析 作用 王熙凤有一种支柱作用,一种艺术结构上的、艺术机体意义上 的聚焦的、辐射的作用。《红楼梦》写了这么大的一个家族,四百多个人物,设想如果没有了王熙凤,这个书会怎么样。如果把贾府中长幼、尊卑、亲疏、嫡庶、主奴等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比作一张网的话,王熙凤就处在一个相对中心的位置上。她要同各种各样的人物打交道,上有三层公婆,中有无数叔嫂妯娌兄弟姐妹以至姨娘婢妾,底下有一大群管家陪房奴仆丫环小厮等等。王熙凤同其中任何一个人物或者联结、或者矛盾、或者又联结又矛盾的这样的关系,都是某一种社会关系的反映。 以王熙凤这个艺术形象所能包容的社会生活的广阔程度来说, 也是其他形象难以企及的。王熙凤这个形象的社会触角是最长的,可以越出贾府的门墙,可以伸向官府,可以伸向佛门,可以伸向宫廷等等。也就是说从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广度来说,王熙凤这个艺术形象是不可代替的、不可缺少的。如果少了王熙凤,《红楼梦》在它反映生活的深广度方面,就要受到极大的削弱,甚至就不成其为《红楼梦》。

就人物的鲜活生动而言,王熙凤在《红楼梦》里面堪称第一。宝、黛、钗他们自然在《红楼梦》里面的地位毋庸置疑。但是如果说像宝、黛这些人物更多地寄寓了作者的理想,比较空灵;那么凤姐这个人物呢更多的是于生活,好像要从纸上活跳出来。假如没有王熙凤,《红楼梦》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好看。 《红楼梦》不同于许多传奇故事的重要特点,就在于作者不使宝黛恋爱故事孤立存在,而是产生在一个高贵、庞大而又矛盾复杂的大家庭中。在恋爱故事中少不得宝、黛、钗。在家庭内部生活结构中少不得王熙凤这一根从屋顶直贯到地面的支柱。如果把王熙凤这一人物从书中抽了出来,《红楼梦》全部故事结构就要坍塌下来。所以,可以说作者是把宝、黛、宝、凤四个人都当作第一类重要人物而配合着塑造出来的。《红楼梦》的读者恨王熙凤,骂王熙凤,不见王熙凤想王熙凤。作者刻画出一个聪明、漂亮、能干、狠毒的“凤辣子”,不但使她充分具有那个时代人物典型的真实性,也赋予她以吸引读者极大的魔力,足证这个人物的社会意义之不可忽视。 辣手 这就是所谓的“杀伐决断”,既包含着不讲情面、不避锋芒的凌厉之风,同时呢又挟持着不择手段、不留后路的肃杀之气,秋天肃杀,那是让人心寒的。 协理宁国府充分展示了凤姐的“辣手”,有一股不避锋芒的锐气。凤姐不怕得罪人,没有绕着矛盾走,而是迎着矛盾上,结怨树敌

王熙凤人物形象

王熙凤人物形象 《红楼梦》中王熙凤这个艺术形象具有丰富性和复杂性,《红楼梦》问世以来,在红学史上,对王熙凤的各种评语也是非常多的,认为她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把王熙凤叫做“女曹操”,称之为“胭脂虎”,就是母老虎。在许多评论中,就是“恨王熙凤,骂王熙凤,不见王熙凤想王熙凤”,这恐怕是每一个《红楼梦》偏爱者都会有的一种感受。 一、人物形象的独特性 王熙凤这个人物在《红楼梦》当中的地位相当重要,可以说这个形象具有独特性。她有一种支柱作用,一种艺术结构上的、艺术机体意义上的一种聚焦的作用,或者说是一种辐射的作用。因为《红楼梦》不仅是写薛宝钗和林黛玉的爱情婚姻,作者还写了这个大家族中四百多个人物。如果没有了王熙凤,那么《红楼梦》的结果会如何。可以说,如果把贾府中长幼、尊卑、亲疏、嫡庶、主奴等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比作一张网的话,那么王熙凤这个人物就处在一个相对中心的位置上。从而突出了这一人物形象的独特性,她要同各种各样的人物打交道,所谓上有三层公婆,中有无数叔嫂妯娌兄弟姐妹以至姨娘婢妾,下层有一大群管家陪房奴仆丫环小厮等等。王熙凤同其中任何一个人物或者联结、或者矛盾、或者又联结又矛盾的这样的关系,都是某一种社会关系的反映。 按说王熙凤在整个贾府当中,她的辈份是很低的,她是孙子媳妇,那么为什么像王熙凤这样一个人物能够来当家呢,这个原因,或者说是多种矛盾发展的结果。?她有娘家“金陵王”的背景,?她有贾母的靠山,?有邢王二夫人矛盾的牵制,?当然还有她本人才干欲望的主观条件。同时也就把王熙凤推到了火山口上,成了众矢之的,众多旧矛盾的结果又成了新矛盾的导因。

她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人物形象~可以说,在王熙凤身上概括了各种各样的矛盾,一种家长理短的那种家务事,所谓叔嫂斗法、妇姑勃谿之类,不是那样的。因为在中国封建的宗法社会里,家国是同构的,历来一脉相通,家是国的一种简化的形式。封建帝王“家天下”内的权势消长、朋党倾轧、派系争斗,它的雏形,它的胚胎都可以在家族里面看到。所以从那个王熙凤,以她为焦点的,或者说她幅射出去的种种矛盾,就是给人一种纵深感,不能够就事论事的看成是一种家族的矛盾。 以王熙凤这个艺术形象所能包容的社会生活的广阔程度来说,也是其他形象难以企及的,比如,放债生息这样一个细节。王熙凤是把那个月钱拿出来去放高利贷,小说里面不只一次的写到,平儿说过,“每年少说也得翻出一千银子来”,连数目都很具体。这样的经济细节放在别的人物身上是不可能的,比如说老爷太太不会做这种事,不屑做这种事,姑娘小姐她们根本不理财,那么只有王熙凤能够承担。所以王熙凤这个形象的社会触角是最长的,可以越出贾府的门墙,可以伸向官府,可以伸向佛门,可以伸向宫廷等,也就是说从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广度来说,王熙凤这个艺术形象是不可代替的、不可缺少的。如果少了王熙凤,《红楼梦》在它反映生活的深广度方面,就要受到极大的削弱,甚至就不成其为《红楼梦》王熙凤的“辣手”在更多的情况更多场合表现为逞威弄权、滥施刑罚。这方面《红楼梦》里面有很多描写,她素常惩治丫头的办法怎么样呀,说这个“垫着磁瓦子跪在太阳底下,茶饭不给”,“便是铁打的,一日也管招了。”当她发现为贾琏望风的小丫头,喝命“拿绳子鞭子,把那眼睛没有主子的小蹄子打烂了”,而且威吓她要用烧红的烙铁烙嘴,要用刀子来割肉,而且当即就拔下那个簪子来戳小丫头的嘴,这种簪子叫做香闺刑具,戳人是很疼的,扬手一巴掌打得那个小丫头立刻两腮紫胀;另外你看在清虚观的时候,一个小道士,那真是一个小孩子,无意中冒撞到王熙凤身上,王熙凤扬手一巴掌打得那个小道士都站不住。这种地方,王熙凤的出手之重、之狠、之快,是名副其实的“辣手”了,在贾府的主子里面,像这样亲

论文:王熙凤性格分析

王熙凤的人物形象分析 贾东辉摘要:在《红楼梦》中,作者为大家塑造了一个成功的反面形象,那就是凤姐。在她的身上,集中地体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贪婪、凶婪、凶残、狠毒、阴险狡诈的阶级本质。可以说通过作者成 在《红楼梦》中,作者为大家塑造了一个成功的反面形象,那就是凤姐。在她的身上,集中地体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贪婪、凶婪、凶残、狠毒、阴险狡诈的阶级本质。可以说通过作者成功的描写,使读者在看到王熙凤的同时也就看到了统治阶级本身。 王熙凤是一个描写的非常生动的人物,她出现在哪儿,哪儿至少就会有热闹。年仅二十岁的她就主持荣国府的家政。在卷首,我们通过冷子兴之口对她的介绍:“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细,竟是个男人不及万一的”“年纪虽小,行事却比世人都大。如今出挑的美人一样的模样儿。少说些有一万个心眼子。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话的男子也说她不过。”这样对她已有了一点印象,但这些印象毕竟比较淡漠。但她第一次出了场,马上就被活生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教人再也不会忘却。那是黛玉初次与她的外祖母相见,老祖宗把她的外孙女心肝肉儿地搂着哭叫的时候,就连王夫人、李纨和众小姐都“个个皆敛声屏气,严肃恭整”的时候,却有一个人从后院笑声说:“我来迟些,不曾迎接远客。”仅仅一句话却给人特别鲜明的印象,这句话只是“这一个”凤姐才说的出的。可能贾府众人的感觉都已迟

钝了,可我们却和黛玉一样,感觉格外鲜明:“来者是谁?这样放诞无礼?”原来这就是贾母宠爱的凤姐。接着短短的一段描写,我们看到了一个大忙人,大红人。因为忙,她迟到了。在短短的聚会中还同王夫人谈了另外两件事。同黛玉讲话也显得很忙:笑着讲两句,马上拿手帕拭泪,又忙转悲为喜,赶忙询问有关情况和布置待客之道。因为红所以才敢这亲放诞无礼,贾母才特别给她加上“泼辣货”这一似贬实褒的称号。这同凤姐喜欢表现自己,事事争风头的性格特点盯适应,作者的浓笔艳抹,把凤姐的露面写得极其鲜明。在接下来,曹雪芹继续在各场合描写凤姐,并一步步地揭示出其性格的其它侧面,如才能、淫威、贪婪、伪善等,通过这样的描写,写出了一个完整活生的凤姐。 作者不仅从正面描写了凤姐,而且最常用的还是通过别人的观察和描述来表现观凤姐的形象。贾府的穷亲戚刘姥姥初见凤姐时的描写,就很好地表现出她的“威”。刘姥姥好不容易才进了荣国府,经过了一番周折后才等到“凤姐”“下来”时,却只听人声未见人影,又经过摆饮,“半日鸦雀不闻”,最后才得到接见。而见到的凤姐却是“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小小的一个填漆茶盘,盘内一个小盖钟。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的问着:‘怎么还不请进来?’待抬头看见刘姥姥已在地下站着,”这才忙欲起身,但“犹未起身时,满面春风地问好。”这一段描写的特别精彩,寥寥几笔,足以传神。尤其是她“拨手炉里的灰”的细节写来“追魂摄魄。”这

古代文学论述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人物形象

一、贾宝玉的形象 1、贾宝玉性格的主导方面是不喜欢读“孔孟之书”特别是不喜欢走“仕途经济”之路。这是对传统人生仕途观念的叛逆。如他喜读“杂书”,不喜欢“八股文章”,称热衷于功名富贵的人为“禄蠹”,“顽童闹学堂”等。 但《红楼梦》还写了贾宝玉“中乡魁”的内容,虽然这是80回后的情节而非曹雪芹本意,但即以《红楼梦》前80回而论,他也并非一概反对读孔孟之书,比如他进过私塾,他还说过“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之类的话。 2、贾宝玉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个性。这是他对传统“尊卑有序,贵贱有别”等级观念的叛逆,如“撕扇子作千金一笑”,与小厮“没上没下”,与戏子交往,对兄弟、晚辈不立规矩。当然就文本实际来说,他的叛逆并不彻底。 3、贾宝玉憎恶和蔑视世俗男性,如他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这是对传统“男尊女卑”观念的叛逆。这是贾宝玉以偏激形式反映出的追求男女平等的要求,同时表现了人性理想,即他对大观园少女“博爱”,他的女人“三变”论即明证。如为平儿理妆,为香菱换裙,祭祀金钏。 4、贾宝玉追求个性自由,主要表现在爱情婚姻方面。他和林黛玉的相爱,是以思想感情为基础的,这方面体现出了他要“木石前盟”而不要“金玉良缘”,所体现的顺从个人情志与服从现实利益的冲突。如他在梦中喊骂“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金玉良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甚至拉着袭人的手把对黛玉的满腔真情都倾诉了出来;“慧紫鹃情辞试忙玉“。 5、但同时还应看到,贾宝玉的性格不是一开始就定型了的,作品着力描写了他性格发展成长的历史。而且贾宝玉形象也有缺陷,他生活在贵族环境里,不可避免地沾染了一些贵族公子的恶劣习气和腐朽观念。如踢袭人,训晴雯。 还有受作者时代的局限,他找不到现实生活的出路,他的理想无疑是对封建主义生活的否定,却又十分朦胧,带有浓厚的伤感主义和虚无主义。 二、林黛玉 1、叛逆的思想和行为

王熙凤性格浅析

性格决定命运 ——王熙凤性格浅析 王熙凤可以说是《红楼梦》中描写最多的、也刻画得最为生动的一个人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封建时代大家庭中一方面精明强干,另一方面又泼辣狠毒的主妇性格。曹雪芹笔下的王熙凤已经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活活生生的人物,为什么这个人物能够活灵活现呢?从人性的本质出发,我们就不难理解,这个人物包含了几乎所有对立统一的因素,是作者巧妙地把这些既矛盾又对立的性格全都融合在王熙凤一个人的身上。我们常常说,一个活生生的人,他的灵魂中是既有阳光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的,在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一个人是绝对的善良或邪恶。王熙凤就是这么一个人物。正确的客观的分析王熙凤这个人物性格特征,才会对我们今天的个人性情的培养有所借鉴。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生此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衰。”对于这几句判词历来都是众说纷纭,各出己见。我的解读很简单:曹雪芹笔下的王熙凤,是集中了很多人的思想和行为于一体的,根据判词来理解,王熙凤如果不是生于“末世”,如果不是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中生活,那么她的“此身才”也可以大展宏图的。如果不是“末世”、或者是没有时代的局限,她的命运也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当然这些都是一种假设。 但无论如何,我们还是从判词中解读出曹雪芹先生对这个人物的欣赏与肯定。曹雪芹先生欣赏与肯定的,集中体现在这个人物的“才能”上:“都知爱慕此身才”,可以品味出曹雪芹先生是饱含赞赏的笔墨来刻画这个人物的,他给读者赞叹的理由就是王熙凤出色的组织能力、指挥魄力和管理才干。因此,尽管王熙凤身上有很多阴暗面,但作者还是把她当成一个脂粉英雄来塑造。今天我们研读这个人物,也不禁会感叹:凤姐有点“生不逢时”,或者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当然有读者会说,王熙凤怎么会是没有用武之地呢?她在贾府,可说是贾母一人之下,千人之上啊!这里说的无用武之地,是说她没有合适的时代和社会环境。

王熙凤人物形象分析

《红楼梦》王熙凤人物形象分析 作者: 黄腾 摘要: 王熙凤是中国古代小说艺术高峰《红楼梦》中塑造得最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王熙风浑名“凤辣子”。这一个能带出鲜明性格的名字让读者在《红楼梦》塑造的味觉饕餮盛宴中,辣的记忆深刻、回味无穷。 关键词: 红楼梦/人物形象/王熙凤/性格特点 指导教师: 罗海燕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许多流芳百世的文学作品。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些名称不同;时代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韵律不同;风格不同;受众不同的文学作品让中华名族的文化传承产生了极大的作用,它们是当之无愧的国之瑰宝! 在明末清初时,小说渐渐风靡于世。无数优秀的文学作品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出来,其中,大部分世人公认的,也是我个人认为最出彩的,当为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 《红楼梦》就犹如一幅百看不厌的水墨画,乍一看有味道,再看还有味道,次次看都能看出另外的味道。这一遍遍鲜明的风味正是由书中的人物来展现的,而我最爱的那一味,当属书中金陵十二钗中的王熙凤。 原著中对王熙凤,凤姐的描述实在令人印象深刻又逼真直观。看着文字仿佛竟能看到凤姐真人一般。“长著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外观描写上用的词语不若宝钗、黛玉一般的华丽柔美,反而用将近粗鄙、豪放的词语来描述。如此一对比,人物的性格特点就被外貌表述给带出来了。凤姐她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是贾府的实际大管家。一个在封建社会家庭里有如此地位的女人不得不说她的确有几分手段。其一,她有着很强的办事能力,能把偌大一个贾府打理得有条不紊;其次,她有着很圆滑的交际能力,才能得到家主的信任;最后,她强硬果断的性格让她高踞在贾府几百口人的管家宝座上,攫取权力与窃积财富。口才与威势是她谄上欺下的武器,然而最终却落得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下场。正如世人的刻板印象中,恶人终究是没有好下场的一样,《红楼梦》也给了她所应有的结局。她的性格是让人又爱又恨的。爽利聪明,能言善语,让人爱,贾府上上下下都爱听她讲笑话。但同时也对凤姐怀有惧怕、敬畏的心理。在其位,不得不立起威严,扫清障碍。在封建旧社会里,一个“水做的骨肉”能做出迫害别人的行为,足让读者感受到阶级势力对人们的压力。能干是她的特点,但过于爱面子,讲排场,掐尖要强,再不让人,是凤姐一生短处。《红楼梦》中的王熙风浑名“凤辣子”,这个大大咧咧的外号让读者打心眼就觉得凤姐是个不畏人言的自在性子。但凤姐自身是个很有表现力,不屈居于人下的人,故这些都让人觉得可佩,可爱,可怜。凤姐的心狠手辣也是有目共睹。摆布贾瑞,手段之狠,已令人心寒。但贾瑞侵扰她在先,尚有可恕。对尤二姐使的借刀杀人一计,令人可恨。张华一案,更令人可怖。这里便显出了她的狠毒贪婪。正是以上种种因素交织,才使得凤姐的性格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